大班科學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受、了解風速的不同。
2、愿意積極交流自己對風的印象,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活動準備:
風車、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師:看,今天朱老師帶來了什么?(風車)
師:風車可以轉嗎?風車為什么能夠轉起來呢?
師小結:原來是因為有風吹著,所以風車就轉起來了!
二、嘗試用不同的風力轉動風車,感受風力的不同對風車的影響。
1、引導幼兒用身體制造出風。
師:怎樣用我們的身體制造出風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制造出風。
如:用手扇出風。
3、引導幼兒用嘴吹氣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風帶動風車轉動,觀察風力不同對風車轉動的影響。
師: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風力大小一樣嗎?
師:風車轉動的情況一樣嗎?怎么不一樣?風力大小和風車轉的速度有關嗎?
師小結:當我們風吹得大,風車就轉得快,風吹得小,風車就轉得慢些。
三、通過故事,了解風力大小對事物產生不同變化。
1、教師講述故事。
師:風力大小對事物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風娃娃的故事》。
師:故事中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都做了些什么?你喜歡風娃娃的哪些事呢?不喜歡它做的哪些事?(教師根據孩子們對故事中的風進行小結)
2、遷移幼兒生活經驗,交流、討論自己對風的'印象。
師:你還見過哪些風?他們怎樣?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四、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1、幼兒翻看幼兒用書,觀察哪些是有好處的風,哪些是沒有好處的風。
師:你喜歡圖片上的哪些風?不喜歡哪些風?為什么?
師:我們怎樣可以減少不好的風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加強天氣監測并及時預報,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風來之前做好防范措施,還可以在我們多植樹,樹能夠擋住一些風,這樣帶來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導小朋友從現在開始要學好本領,想出更多的好辦法讓風比現在更加聽話、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壞事。
師小結:生活中有一些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危害的風,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防止不好的風破壞我們的生活。
大班科學教案2
設計思路
一天,我在給小朋友們做“水蒸氣”的試驗,孩子們看到水通過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玻璃又凝結成小水滴,都很好奇。后來,我問孩子:“我們用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好多孩子都回答“是從天上來的”,孩子們說的沒有錯,但為了讓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用水的來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讓小班的孩子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于是,我們就開展了“參觀水廠”的活動。由于孩子們太小,到水廠去有一定的危險性,于是,我們決定邀請個別家長和我們一起參加活動,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一同接受有關水知識的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活動,讓孩子了解生活用水的來源,初步了解水庫的重要性,建立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提醒幼兒和家長在生活中注意節約用水,自覺參加到節水行動中去。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與水廠的領導取得聯系,取得工作人員配合。
2、與家委會的家長商量,討論活動的內容,形式及注意事項。
3,向家長說明活動的目的和具體時間,鼓勵家長帶孩子參加。
4、對孩子進行參觀前的安全、禮儀方面的教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向家長說明車輛的安排和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大家乘車到閔行水廠
2、 觀看水廠的簡介,并請水庫的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參觀時要注意的`問題
二、參觀水庫的全貌后討論:
水庫有什么作用? 水庫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人們可以在水庫里游泳嗎?為什么?
三、 參觀水廠。
1、 水廠的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參觀時的注意事項和要求。
2、大家參觀水的處理過程
制水流程:
黃浦江——泵房——沉淀池——濾池——清水池——吸水井——泵房——千家萬戶
首先看到的是從黃浦江抽上來的臟水,到沉淀池沉淀垃圾,接著流到過濾池,工作人員操作過濾網,請大家觀看水從沙網過濾后變得清亮的過程……。 最后,大家拿水庫的水和水廠的水做比較,發現經過加工的水變得干凈了很多。
3、 討論:
水廠的水是怎么變得清亮的? 如果沒有水,我們會怎么樣?你有什么節約用水的好方法?
4、延伸活動 :
請小朋友把今天看到的水庫和水廠畫下來,讓爸爸和媽媽幫你們把你們的感受說出來,作為我們的“環保日記”。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啊?是塊干毛巾。
3、教師: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濕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么?(毛巾)這是什么?(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濕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會濕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么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里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么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著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游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后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最大,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么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么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里,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么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干凈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煙了,我們應該怎么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么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么?(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活動反思】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著許多“小秘密”,而科學對于幼兒來講,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們覺得好奇的現象,是他們為之感興趣的東西。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秘密”。我們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老師給以啟發和幫助,使幼兒在做中學,在玩中體驗,在有趣的活動中,揭開身邊的科學秘密,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讓探索的樂趣存在在于他們的.生活之中。
本次教學活動,我通過四個環節讓幼兒一步一步的認識空氣的特征、重要性及空氣污染的情況和危害性。
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我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材料,為幼兒進行探索活動提供了物質的基礎,也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讓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嘗嘗空氣從而了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氣體。通過小實驗《毛巾濕了嗎?》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的爭論非常激烈,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個個睜大了雙眼,仔細觀察,動腦思考。通過實驗幼兒知道杯子中確實有空氣。接著孩子們拿著保鮮袋去裝空氣和感受空氣的流動,孩子們都在想哪里有空氣呢?不過部分孩子對空氣還是有一定的已有經驗,很快就裝到了空氣,還有部分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和老師的引導先后也都裝到了空氣,孩子們拿著裝滿空氣的保鮮袋,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同時也感受到空氣到處都有,通過把氣球里的空氣放出來親親幼兒的臉蛋,讓幼兒感受空氣的流動。
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認識空氣的作用,通過《捉空氣》、《吹氣球》兩個游戲活動向幼兒展示空氣的作用,使幼兒對空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幼兒對《吹氣球》游戲非常專注,入神,從而讓幼兒感受空氣在我們周圍并且身體里也有,空氣是我們的朋友,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空氣。
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了解空氣遭受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在這環節我是通過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攻破這一難點。
第四個環節是游戲《 踩氣球》,通過這一游戲使本次活動達到高潮,這次教學活動,我為幼兒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自主探索,老師適時引導,整個活動教師角色較好的定位在觀察、傾聽、支持、合作、引導者上,以“發現”為主,以“活動”為主,以“鼓勵”為主。在組織上既注重良好習慣的養成,又注重幼兒主動、合作、不怕困難、自信的學習態度,在這個活動中,我更多注重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本次教學活動的最大亮點是老師的提問非常積極、有效。
不足的是活動環節設計還不太緊湊,老師準備的材料還應該更仔細選擇,在游戲《吹氣球》這一環節之前老師應向幼兒交代清楚,氣球隨時都會爆炸,請小朋友不必害怕。這樣孩子的探索欲望可能會更強,游戲參與性會更高,教學效果會更佳。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感知、探索物體的彈性,初步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一些彈性的物品和各種球(皮球、塑料球、石球、沙袋球、彈力球、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現
1、師;“小朋友,你喜歡球嗎?你都見過哪些球?”(幼兒自由回答皮球、彈力球、足球-----)
2、師:“你們知道哪些球能拍?哪些球不能拍呢?
3、幼兒一邊回答,教師一邊畫出各種球類并進行分類。
二、動手操作
1、師:“今天,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球,我們一起來玩拍球的游戲。”幼兒自愿選擇球類來拍。
2、教師;“小朋友玩的'真高興,那么在玩拍秋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秘密呢?”為什么有的球能拍,幼兒球不能拍呢?
幼兒自己總結:皮球、足球有彈性,能拍起來。玻璃秋、石球沒有彈性,不能拍起來。 2、教師準備一些有彈性的握力,請幼兒玩一玩,拉一拉看看發現了什么,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的物體變化記錄下來。
如有彈性的物體下面畫“ ”沒有彈性物體下面畫“ ”
三、幼兒探索中嘗試
師:“小朋友,你試一試、想一想能把大海棉塞進小瓶里嗎?為什么?”
師:“你能把很短的橡皮筋變的很長嗎?為什么?”幼兒通過動手發現后總結經驗:橡皮筋、海綿有彈性,手拉、捏都會變形、松開手后這些東西又恢復原狀。
四、發散幼兒思維,生活中尋找彈性物體。
1、幼兒尋找幼兒園、家里和生活中那些物體有彈性?
2、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哪些物體有彈性?
五、互相交流
請小朋友說一說“彈性”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帶來哪些好處?
六、幼兒自制彈性玩具。(彈力球)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溫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知道各地氣溫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了解熱帶、溫帶、寒帶。
活動難點:
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 氣溫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不冷不熱、溫暖等詞)我這里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著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溫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里的氣溫怎么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溫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么這個地方這么熱,這個地方那么冷,而我們這比較溫暖呢?(教師邊說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里?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后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并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范正確的操作,并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溫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么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溫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溫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么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探索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通過幼兒動手探索,學會積累經驗,并做個記錄。
3、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物體支撐的經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為幼兒準備雞蛋,人手一份。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圖案,使其具有蛋寶寶的特征。
2、輔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紙、鉛絲、海綿、積木、電線、布、瓶子、各種蓋子等等。
3、《運動員進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蛋寶寶想要站起來。
1、跟隨音樂節奏,幼兒精神飽滿的行走,音樂結束時做立正動作。
2、蛋寶寶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樣神氣的'站起來,你們能讓它在桌子上站起來嗎?
幼兒進行探索,看看雞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來。
二、我幫蛋寶寶站起來。
1、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在平面上讓蛋站起來的方法。
2、你怎樣讓蛋寶寶在桌子上站起來的?
3、為什么蛋寶寶不容易站起來?
引導幼兒說出蛋的特征,蛋的兩頭是尖尖的。
三、幫蛋寶寶找朋友幫忙,并記錄下來。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初步感知影子的有關知識。
2、在探索、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盛有水的臉盆若干,鏡子、手電筒、木塊、書、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兒記錄卡人手一,蠟筆。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在水盆中找一找:發現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兒在水盆中觀察、尋找,通過觀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見的是物體的影子。
二、提供各種實物,讓幼兒通過探索,了解哪些物體能幫助我們看到影子。
1、猜一猜:這些物體中,誰能幫助我們找到影子?
請幼兒把自己的猜測在記錄卡上記下來。
提供的實物有:鏡子、手電筒、木塊、玻璃、書、薯片罐。
幼兒記錄好后讓幼兒說說他們的猜測,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較一下,和別人的猜想是否一樣?
2、試一試:到底誰猜得對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幼兒嘗試、操作、記錄。
請幼兒一邊探索,一邊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對照一下,是否一樣?
3、講述操作結果和過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發現嗎?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幼兒的發現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記錄的是能幫助我們看到影子,有的卻不能。教師可引導幼兒再次探索:這是為什么?
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
三、游戲:踩影子。
影子看得見,但是抓得住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戲,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經驗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處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人們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發明了照相機,電視機,錄象機里放出來的也是影子,皮影戲、手影游戲……
活動延伸
影子中還有許多的小秘密,我們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再來尋找,然后把你的新發現告訴大家,好嗎?
活動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將科學教育融于幼兒生活中中心的觀念的體現,設計活動旨在通過讓幼兒探索影子,讓幼兒來了解影子與光的密切關系,激發幼兒對影子的好奇與興趣,學習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活動開始,我以手影游戲導入,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可以使幼兒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進入課堂角色中來。接著就讓孩子自己動手探索發現影子,讓孩子從實踐中感悟出真知,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奧秘,孩子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并發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們獲得了”因為有光,物體擋住光,所以產生影子”的道理。接著又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導入,觀看多媒體課件”生活中的影子”,從孩子的認知出發,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暢所欲言,發展語言和思維的同時引發了對影子形狀、大小、變化的興趣,從中引發第二次探索的興趣。第二次探索的重點是引導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在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發現了影子變化的秘密,所以我請幾名成功的孩子到前臺來示范操作,我進行引導小結,然后讓所有的孩子進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結果記錄下來,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培養了自信心。最后,向幼兒介紹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們這方面的經驗特別匱乏。
本次科學探索活動,我抓住了孩子對科學現象好奇、好動手的特點,讓孩子們在充分自主的實踐探索中發現科學道理,活動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孩子個別操作無目的,所以沒有能很好地發現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腐爛和分解的白色垃圾。
2、教育幼兒用紙袋或布袋裝東西。
活動準備
1、 Ppt課件:白色污染
2、塑料袋人手一個
3、根據活動內容培育的兩盆花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塑料袋會污染土壤。
1、討論
這兩盆花我們一樣照料,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2、出示兩盆花觀察比較
教師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讓幼兒觀察
(幼兒觀察后,發表看法)
小結:澆的水被塑料袋攔住了,滲不到盆外去,泥土經常濕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爛掉了。而且,塑料袋對泥土還造成了污染,破壞了泥土的營養,花兒吸收不到好的營養,就死了。
二、課件演示:白色污染
幼兒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塑料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討論:塑料袋會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污染?
小結:亂丟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溝,河流,形成了水災;動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兒參與小實驗,進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自行分解的'。
1、教師提出實驗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們把塑料袋和紙一起放進水里轉,會怎樣呢?
2、幼兒討論,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猜測結果。
3、幼兒觀察實驗,發現紙很快變成碎削,塑料袋還是沒有變化。
四、師生共同總結,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1、怎樣防止塑料袋污染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亂丟,放到垃圾箱中。
2、多用布袋或紙袋。
五、我是環保小衛士
讓幼兒自由討論,怎樣做才是環保小衛士
大班科學教案9
指導思想:
"幫助幼兒探索周圍生活中常見的理化現象,獲取有關的科學經驗"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目標之一。"磁鐵的奧秘"截取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同樣的兩塊磁鐵,有時一碰就吸相互,有時怎么都吸不住"的現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遞進性的幼兒探索活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并揭示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感知磁鐵的兩極,初步了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書探索的結果。
3、發展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環形磁鐵每人兩塊(其中一塊的兩端分別涂上紅色和藍色,以表示不用的兩極,使其成為彩色磁鐵)。
2、各種形狀的磁鐵(也按極性分別涂上紅色和藍色)、紅色標志、藍色標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彩色環形磁鐵,感知環形磁鐵的兩極,并初步了解磁鐵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塊彩色環形磁鐵和好朋友的彩色環形磁鐵碰一碰:紅的與紅的一面碰一碰,藍的與藍的一面碰一碰,紅的與藍的一面碰一碰。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
2、引導幼兒表述探索結果:紅的與紅的一面相碰;藍的與藍的一面相碰,兩塊磁鐵之間會相互排斥,紅的與藍的一面相碰,它們就會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結:環形磁鐵有兩極,當相同的極相碰時就會產生推力,而不同的極相碰時就會產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鐵,感知所有的磁鐵都有兩極,并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用彩色環形磁鐵與其他形狀的磁鐵碰一碰;不同形狀的磁鐵之間也碰一碰,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
2、引導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3、小結:所有的磁鐵都有兩極,并且相同的.極相碰時會產生推力,不同的極相碰時會產生吸力。
三、根據磁性原理,找到磁鐵的兩極。
1、啟發幼兒利用彩色環形磁鐵,找出另一塊環形磁鐵的兩極。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探索結果,在環形磁鐵上分別貼上紅色標志、藍色標志。
3、討論: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鐵的兩極?
四、讓磁鐵浮起來。
1、設置疑問:你能利用老師提供的塑料吸管讓環形磁鐵浮起來嗎?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啟發、暗示操作方法:把環形磁鐵按S-N-N-S極性順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鐵就會浮起來,如圖。
3、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結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鐵浮起來的?
五、觀看磁懸浮列車圖片、磁懸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擴大幼兒的視野。
注:1、與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圓形磁鐵的后面就是一塊小的環形磁鐵,教師可以把它取下作為操作材料。
活動評析:
磁鐵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和經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對大班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動的選擇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這一抽象的概念,教師根據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了各活動環節:第一、第二環節讓幼兒通過操作先感知個別形狀(環形)磁鐵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狀磁鐵的特性,然后歸納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科學經驗,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學科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欲望。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技能。
3..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水、水杯、油、硬幣、醬油、醋、筷子、蜂蜜、顏料、帶油漬的手帕、洗滌用品:牙膏、鹽、洗潔精、香皂、洗手液、堿面、洗發水活動過程:一、故事《包公審石頭》引出主題。
師:你們表現這么棒,獎勵你們一個硬幣吧。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和硬幣有關的故事。《包公審石頭》
師:包公是怎么斷案的呢?為什么包公斷定銅錢是賣油條的呢?
幼:賣油條的手上有油,他摸過的銅錢有油,銅錢放入水里就會漂起一層油花。
二、操作實驗,讓幼兒觀察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師:沾油的銅板放入水中真的會起一層油花嗎?我們親自動手實驗一下吧。
每組都有兩杯水,兩枚硬幣。(一個沾油,一個不沾油)把它們分別放到兩個杯子中,觀察兩杯水的不同)幼兒動手實驗幼:(通過操作實驗發現)沾油的硬幣水面飄起一層油花,而不沾油的沒有。
師:那別的.東西會不會都像油這樣,也飄在水面上呢?
每組把事先準備好的醬油、醋、蜂蜜 、顏料放到沒有油的杯子中,攪拌、觀察。結果幼兒發現幼:醬油、醋、蜂蜜 、顏料都融化到水里不見了。
師:為什么又不能融化到水里呢?
這是因為油比水輕,水和油是不相溶的。
三、操作實驗二:去油污師:那有沒有什么辦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兒討論這就要用到我們的洗滌用品(和幼兒一起把洗滌用品認識一下)幼:洗發水、牙膏······師:哪個洗滌用品能幫我們的忙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老師的手帕弄上了油漬,請大家幫老師洗洗,看誰洗得最干凈。
每組請兩名幼兒來選自己認為洗得最干凈的洗劑用品,讓幼兒動手洗。
小結:實驗證明,洗潔精、堿面洗的最干凈,去油污最好。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讓孩子直接自己操作,不需要老師操作示范,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幼兒可以用到的油,不足以讓孩子們明確的觀察到水和油分離的現象,后來我馬上拿來備用的油,給每位孩子添加進去,讓他們更直觀的觀察到了這一現象,彌補了這個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兩種方法表達時間。
2、通過比較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作息時間,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時間對比表》。
活動過程:
1、看懂圖意:
(1)、教師解釋圖意:“畫面上的兩張圖,分別表示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的'作息時間,請你先將兩邊的鐘點數填好,然后比較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兒練習,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
2、討論交流:
(1)、集體驗證填寫的時間是否正確。
(2)、討論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體找出時間差異最大的方面內容。
大班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幼兒探索洞洞玩具的玩法,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地講述玩具的玩法。
2、懂得愛護大家的玩具并遵守游戲規則。
3、體驗協作的快樂以及和同伴競賽的緊張刺激感受。
教學準備:
1、事先和幼兒約定洞洞玩具約會日。
2、幼兒帶上自己喜愛的洞洞玩具。
3、教師自制的洞洞玩具,玩具展示臺。
4、音樂曲<<玩具進行曲>>,<<幸福拍手歌>>。
5、紅色卡紙自制有洞洞的愛心卡。
教學過程:
一.幼兒分男,女角色佩戴快樂,開心的圖標聽著歡快的<<玩具進行曲>>音樂拍手,踏步有秩序地進入活動場地。
教師(課前設置手機鈴聲):快樂公主,開心王子們,今天,老師接的了洞洞玩具王國的邀請電話,請我們去和洞洞玩具約會,你們高興嗎?讓我們到那個神秘的世界去遨游吧!出發嘍!
二.隨著洞洞玩具國的飛飛姐姐(教師扮演)一起進入洞洞玩具展示廳,欣賞品種繁多,千奇百怪的洞洞玩具。
三.飛飛姐姐:開心王子,快樂公主,歡迎你們來到洞洞玩具國。這里的'洞洞玩具將會成為你們的好朋友!你們會用洞洞玩具國的動作來和新朋友交流嗎?來吧!跟著音樂用你們的身體展示你身體的洞洞。這樣那些洞洞玩具就會和你們一起狂歡。(孩子們在音樂聲中表演身體變化出的各種洞洞形態)
四.智力大沖關
飛飛姐姐:聽說你們是最聰明的王子和公主,讓我考考你們!
1、你們吃過哪些有洞洞的食品?
2、說出五種生活在洞洞里的動物。
3、見過哪些有洞洞的物品?
4、什么洞洞是有用的?什么洞洞是不好的?
5、你喜歡哪些洞洞玩具?
五.集中展示洞洞玩具,分享各種有洞的玩具。
六.請孩子們自己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洞洞玩具并向大家介紹:
1、這是什么玩具?玩具上哪里有洞?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
2、請大膽的王子,公主上臺做小講解員一邊示范玩具的玩法一邊說出洞洞玩具的奇妙之處。
七.王子和公主交換玩具玩。
1、提出要求:你們交換玩具時應該說什么?
2、玩玩具時應該注意哪些事?
3、歸還時應該怎么說?
4、一起制定規則:友好交換,愛護玩具,禮貌用語。
八.修補破了的愛心
飛飛姐姐:開心王子,快樂公主,現在洞洞玩具國有一些洞洞玩具在哭泣,它們的心破了一個洞,因為有些孩子把它們損壞了,你們愿意幫忙把它們補好嗎?(齊聲答:愿意!)
九.送愛心,同時隨著音樂把洞洞玩具返還,并放回展示臺。
十.與飛飛姐姐以及洞洞玩具聯歡告別
活動延伸:
幼兒設計新奇,好玩的洞洞玩具。進一步體驗和感受洞洞玩具的奧秘。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引發幼兒學習日歷的興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歷,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的關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共有四個季節。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歷卡,豐富生活經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十一國慶節等節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小百科:日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記載日期等相關信息。每頁顯示一日信息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個月信息的叫月歷,每頁顯示全年信息的叫年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座臺歷、年歷卡等,如今又有電子日歷。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了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里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游戲。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游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么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讓幼兒從詩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現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拉大鋸
1.介紹游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游戲。
四、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里有紙纖維,還有什么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里面的纖維走向,并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里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于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于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后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于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于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
2、了解、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說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相關的圖片及聲音。
2、操作材料:金屬、塑料等多種材質的自制樂器,小鼓、三角鐵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由怎樣讓沙筒發出聲音導入活動主題。
二、引導幼兒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引導幼兒動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覺它們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討論:怎樣讓物體發出聲音?物體發出聲音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
3、引導幼兒探究怎樣讓身體發出聲音。
4、教師小結:敲鼓,鼓面振動,發出聲音;攪水,水振動,發出聲音……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三、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究聲音的不同。
1、剛才玩的時候,聽到物體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物體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動手試試、看看、找一找。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3、教師小結:
因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四、引導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通過聽覺感受,使幼兒知道什么是樂音和噪音。
2、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樂音與噪音的不同。
3、在情境中讓幼兒學會減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說到做到,把聲音的秘密告訴爸爸媽媽。
六、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唱著歌走出活動區。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28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10-30
大班科學教案11-12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9-0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1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9-09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1-05
大班科學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