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科學教案

時間:2024-07-24 09:12:1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三年級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三年級科學教案15篇

三年級科學教案1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流程與方法

  1、經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流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蝸牛,做好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學習重點】

  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觀察流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學習準備】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學習流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

  四、飼養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觀察蝸牛并記錄發現和產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流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流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2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的過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的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的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的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三年級科學教案3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并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本單元由4課組成。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地。

  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并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系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周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制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并進行資料匯總,總結規律,使學生對繼續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秘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著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

  1.植物和我們。

  2.果實和種子。

  3.根和莖。

  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

  1.認識固體。

  2.把固體放到水里。

  3.認識液體。

  4.把液體倒進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于《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么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系,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律性,季節的氣候特征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

  1、今天天氣怎么樣。

  2、氣溫是多少。

  3、雨下得有多大。

  4、今天刮什么風。

  5、氣候與季節。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采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并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秘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游戲:游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秘密。

三年級科學教案4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蝸牛的經驗和發現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交流飼養蝸牛流程中的發現。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飼養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經過引導自我動手做實驗,從而明白兩種顏色加在一齊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本事。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日,教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齊喊一、二、三。ń處煋u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明白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教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教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谡l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學生回答)

 、劭偨Y:我們此刻一齊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ǔ鍪敬蟮氖痉墩{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樣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教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能夠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學生調色并記錄)

  教師總結:請學生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學生發現并記錄

 、偎{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能夠用瓶子,也能夠用調色卡,還能夠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后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W生自由選材操作并記錄)

 、谧兂隽耸裁矗空埬惆涯愕挠涗浛ㄖv給大家聽聽。

 、劢處熆偨Y: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游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么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學生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

三年級科學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1課,本單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保護土壤。本節課《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挖土壤、觀察土壤并進行記錄、最后利用幾種方式深度觀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沒有提及腐殖質的概念,也沒有讓學生具體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層時那些物質到底是什么,但根據后一課的內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學生要能觀察到土壤的分層情況并描述,且發現土壤中是有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節課雖然在這一單元中處于起始位置,但與后一課的聯系不可忽略。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還處于二年級的水平。但經歷過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的觀察經驗已經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讓他們合作觀察一份材料的話,可能會引發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發學生觀察的欲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課堂節奏,邏輯也要梳理清晰。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氣、水和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觀察土壤,記錄并描述出它們包含的肉眼可見的成分。

  2、能利用紙巾、水、放大鏡等工具來進一步觀察,證明一些不可直接觀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觀察的.方法多種多樣。

  科學態度目標

  1、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方式完成科學探究,體會其中的樂趣。

  2、能接納別人的觀點,樂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土壤資源,了解人類的活動可能對土壤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多種方法觀察土壤,并能記錄和描述看到的物質。

  難點:知道有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物質,可以利用間接的辦法證明它們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土壤等。

  學生準備:土壤、水、燒杯、紙巾、放大鏡、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老師買了花苗,這里還有個花盆,我還差些什么嗎?

  圖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師:土壤是什么樣的呢?里面有什么?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土壤的成分(板書課題)。

  二、觀察土壤

  1、師:老師這兒有張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東西寫在上面嗎?

  生:每人寫一份,寫在橫線上(不交流)。

  2、師:土壤里真的有這些嗎?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挖點土來觀察。

  3、師:老師今天帶了些剛挖的土壤,這里面真的有你們寫的這些物質嗎?

  PPT出示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生:邊觀察邊記錄、保持桌面整潔。

  4、師:那如果觀察的時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我們需要放大鏡來幫助我們觀察。

  5、學生匯報。

  匯報時注意,先說我在土壤中發現了……,這些是我沒有觀察前就猜到的,還有……是我觀察后發現的,另外……是我沒有看到,我猜測土壤里有(或沒有)……

  三、土壤里的水、空氣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顆粒

  1、師:你們在土壤里發現了這么多的物質!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氣嗎?

  (植物的生長還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嗎?)

  師:可以摸一摸。

  2、師:你能看到嗎?你有辦法借助其他物體證明它們的存在嗎?

  生:學生在水和空氣的驗證實驗設計單上寫下自己的方法。

  小組交流選出大家認為最滿意的方案進行匯報。

  3、匯報預設。

  師:用紙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現象才能說明土壤里有水?

  生:紙巾變得潮濕了、皺了、破了……

  師:那把土壤放進水里要觀察什么?

  生:看有沒有氣泡,如果有氣泡,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4、學生活動。

  學生用紙巾包裹土壤,然后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

  將土壤放入水中觀察。

  匯報自己的發現。

  5、攪拌放入土壤的水。

  師:看來土壤里確實有空氣,那過去了一段時間,那些小氣泡現在還有嗎?它們在哪兒呢?

  生:觀察自己的杯子,發現還有些小氣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師:要是我們攪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氣泡會去哪兒?

  師:真的是這樣嗎?除了小氣泡還可能有什么現象發生?我們來試試吧!試的時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生:猜測,浮上來……

  生:輕輕攪拌、防止水灑出來、要仔細觀察……

  PPT展示要求:攪拌棒使用1分鐘后收回;邊觀察邊記錄;注意衛生;將發現用便簽紙貼在記錄單上。

  學生實驗:教師及時收回攪拌棒,并引導每組學生觀察水的分層現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

  四、總結

  師:土壤看起來很普通,里面卻含有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們通過哪些辦法發現土壤里有這些成分的呢?(固定句式:今天,我們用……發現土壤里有……)

  生:紙巾、放大鏡、放進水里(攪拌)。

  【板書設計】

  4、土壤的成分

  我們用:

  放大鏡

  紙巾

  放進水里(攪拌)

  發現土壤里有:

  枯樹枝

  水

  空氣

  草根

  小顆粒土壤

  小石頭

  大顆粒土壤

三年級科學教案7

  本課的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辨別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在此基礎上會給物體分類;

  ●會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工具認識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輕重等方面的性質,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出來。

  知識與技能: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認識物體的常見特征;

  ●會借助簡單工具進行觀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工具使用的方便有效;

  ●共享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出示一杯水、一瓶油、一碗面粉和一塊麥餅

  1、講解:這些物體中有的是固體,有的是液體,請小朋友把他們分成兩類。

  2、提問:你為什么這樣分?理由是什么?

  3、提示:老師一共出示了幾種物體?

  4、學生仔細觀察以后回答。

  【評析】這里主要是想讓學生發現裝液體的碗和杯子也是固體。這樣安排可以直接進行"和面"的活動,使整堂課的探究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把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培養、情感的體驗滲透在活動中。

  5、提問:誰知道麥餅是怎么做出來的?誰來告訴大家?也可以相互補充。

  6、師生共同討論以后動手和面,每組一份材料,小組合作完成做一個麥餅。

  7、提示:在和面的過程中,什么時候既像固體又像液體?和面時容器里的水不要太多,面粉要一點一點地放,面粉放入水中后,要用筷子不停地攪拌

  8、告訴學生麥餅做好后,要進行烘烤才會熟,才會像我們一開始看見的餅一樣,屬于固體。

  二、引導學生研究固體的性質

  1、這個餅是什么樣的?你能用哪些方法進行觀察呢?

  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2、可以看一看,可以聞一聞,可以嘗一嘗,還可以掰開看看里面是什么樣的┅┅

  3、教師評價:你們真會動腦筋,確實要全面觀察一樣物體,要運用多種方法觀察,教案《《認識固體》教學設計》。但是,不可以隨便亂嘗,要安全衛生的才能用舌頭去嘗。要觀察硬的物體里面是怎樣的,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4、固體在我們周圍到處可見,請你們仔細找一找。

  5、每一小組也都帶來了一些固體,請你們想辦法找出它們的特點,并且填寫活動記錄表格,把你們觀察到的特征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記錄,一會兒大家交流,看誰用的方法多,觀察的仔細、全面。

  6、學生活動開始。

  7、巡視指導,給需要幫助的小組提供建議。特別要鼓勵學生善于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

  【評析】要全面認識一樣物體,必須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指導他們使用有效的方法,同時可以借助工具,如放大鏡、小榔頭等。要提醒學生安全使用,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三、引導學生研究固體的'混合與分離

  1、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這里有一杯綠豆、一杯黃豆、一杯面粉。

  提問:假如把它們混合在一起,你們會發現什么?仔細觀察分析一下,先猜一猜。

  學生匯報:可能顏色看起來會變掉;可能會一個杯子里裝不下了,可能會重一些了,還可能面粉看不見了。

  2、提問:怎么樣來證明呢?

  3、學生回答:需要動手做一做,才能知道。

  4、小組討論,你需要老師提供什么材料?

  5、按小組討論方案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6、你們發現了什么?

  7、學生交流發現:固體混合前后輕重不會改變,體積發生了變化。

  8、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會變化的?

  9、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探究。

  【評析】這個過程學生十分樂意參與,教師只要組織好活動秩序,學生安全可以發現其中的秘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0、我們又如何把它們一一分開呢?小組討論。

  11、還是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有問題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請教別的小組的同學。

  12、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我們剛剛學會的方法,誰能舉一些例子?

  做爆米花把黃豆和大米放在一起就好吃。

  為了節省地方,我們經常把很多固體堆放在一起。

  農村里面揚稻谷,要把兩種谷子分開。

  工地上,沙子利用篩子要分出大小。

  13、下面我們看看這些畫面,說說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ㄟ@里可以用課件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的例子)

  【評析】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而且知道我們學習的知識技能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教學片段與評析

  師: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水是液體,麥餅是固體。誰知道麥餅是怎樣做出來的?

  生:用面粉做出來的。

  師:光有面粉就行了嗎?還需要什么材料?

  生:還要有水,盆子、筷子等。

  師:有了這些,怎么樣做呢?

  生:把面粉放在盆子里,慢慢到水,用筷子攪拌。

  師:對。注意,一開始,水要少放一點,不夠可以慢慢地加進去。一下子放很多就做不好麥餅了。

  師:每一個同學要把手洗干凈才能做麥餅。一會兒,攪拌好了,每組請一個同學用手把攪拌的面粉團揉搓。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面粉和水的變化,等一下我們一起交流,看誰觀察得最仔細。做的時候如果有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忙。

  生:領取材料開始做麥餅。

  師:到各組巡視指導。并適時提醒同學們觀察。

  生:(舉手)我們把水倒進面粉時,面粉怎么打結了?

  師:你們多攪拌一會兒試試看有沒有變化。

  生:興趣盎然做麥餅。

  師:現在我們把手洗干凈,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水放進面粉里就不見了。

  師:消失了嗎?

  生:沒有,水和面粉混在一起分不開了。

  師:怎么可以知道水在面粉里呢?

  生:面粉開始是干的,后來是潮的了。

  師:攪拌的時候有誰還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一組發現面粉里放了水以后,有點像糨糊了。

  師:你們小組觀察得很仔細。那么,這時的面粉團是固體還是液體呢?

  生:液體。

  生:是固體。

  師:能說說你們各自的理由嗎?請小組討論以后告訴大家好嗎?

  生:它會流淌,所以我們小組認為是液體。

  生:它可以做成餅,有形狀的。所以我們小組認為是固體。

  師:你們說得都有道理,老師都不反對。確實在和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的一種狀態的物體,我們刷牙用的牙膏也是這種物體。

三年級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在學生的觀察活動中,要適時引發學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再試試?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言,研討中發現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言出現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研究螞蟻,下節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教學設想: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意識到動物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珍愛生命。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學生較多的探究研討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這節課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螞蟻的知識,而在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知識。因此,在引導探究階段要給學生自主權。

三年級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樹皮拓片。

 。ㄍ赜淦D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么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么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現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有樹皮光滑,有粗糙 結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

  板書設計: 樹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三年級科學教案10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水的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冰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與水之間的變化關系。在三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知道冰是由水變化而來的,通過這節課學習,要讓學生對溫度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明白溫度的變化是與熱量有關的,還可以為后續集中探討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的關系奠定基礎。

  在教學目標分析里面,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我分別從科學概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目標來看:

  在科學概念里面,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當環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在過程與方法里面,通過觀察、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變化,了解冰的特點,并比較冰和水的相同與不同。第二呢,要培養學生他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我們通過科學實驗,培養學生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感受、體驗物質狀態的變化,同時激發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水結成冰的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教學難點是:理解水為什么能結成冰。

  根據這樣一些,我們本節課倡導的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主探究模式(教法),也就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在上學期已經知道了水的特點,那么能否根據水的特點來推測冰的特點呢?這個時候讓學生為主體,他們進行思考,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接著學生與學生交流,學生與教師交流,然后通過實驗觀察來證明,我們的這個猜測是否正確呢?接著我們通過多媒體等這些相互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是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學法),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用理論來指導水結冰的知識的學習,同時知道,對同類物質進行比較,這里主要是對冰和水的各自特點的比較,來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程序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講好教學程序,我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導入新課;

  第二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個環節是課堂小結;

  第四個環節是隨堂練習。

  在導入新課里,我分三步,第一步知識回顧;第二步,引入視頻;第三步我來設置問題。知識回顧是“你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水都有哪些特點嗎?”學生對于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答案,通過交流我們很快就可以得到水的各種特點,接著我們會看一個水結冰的視頻,通過這樣一個視頻給學生直觀的感覺,水放進冰箱的冷凍室,變成了固態的冰,是因為溫度下降了。接著我來設置問題,既然水結冰了是因為溫度下降了,那么水下降到什么溫度時,水開始結冰了呢?這個問題的設置,同樣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急切的了解水結冰的溫度。

  第二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前面講到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水結成冰的過程中的溫度變化以及理解水為什么能結成冰,所以我讓學生從測量水結冰前,結冰時的溫度來學習這節內容。首先我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裝有碎冰的燒杯,一袋食鹽,一個盛有少量水并插有溫度計的大試管,在這里呢,我對這個實驗裝置進行了改良,本來這個溫度計需要學生手拿的,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我用一個帶孔的橡膠塞把這個溫度計固定住了,這樣的話就可以很穩定地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固定在試管的.水中央。接下來就開始做實驗了,首先我們在這個裝有碎冰的燒杯中插入這根大試管,用溫度計觀測試管中水溫的變化,此時,同學們都很期待試管中的水能變成冰,但結果是讓人失望的,這個時候,我會問學生,溫度計的溫度下降了,但是試管中的水卻沒有結成冰,說明,水的溫度降的還不夠低,誰有辦法讓這溫度變得更低呢?接下來,學生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到底應該怎么做?預設1,學生知道方法,加鹽;預設2,不知道,由我直接告訴學生,我們可以在碎冰中加入食鹽,來加快冰的融化,就可以制造更低的溫度。

  學生重新開始實驗,在碎冰中加入較多的食鹽,觀察水開始結冰前以及結冰時的溫度變化,使學生通過實驗,發現水結冰時的溫度始終保持在0℃,在這里,使學生糾正這樣一個錯誤認識,我們學生一直認為水結冰時的溫度在0℃以下,和環境溫度的變化相混淆。

  實驗中用到了食鹽來加快冰塊的融化制造更低的溫度,根據新課程當中,要求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我們會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用于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比如,我們可以在下雪的馬路上撒點鹽,來加快雪的融化,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學習的價值。

  第三個環節,課堂小結。這里我會啟發學生思考,本節課我學到了什么,我學到了哪些科學知識,我學到了哪些學習方法,我還有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有怎樣的一種建議,通過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氛圍當中來學習科學知識。

  第四個環節是隨堂練習。這里我會出一些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習題,通過讓學生在課堂直接完成,使得他們加深對水結冰本節課的理解。

三年級科學教案11

  教學要點:

  玩泥巴并觀察三類土壤的不同,針對沙和石頭提出問題和選擇問題進行觀察研究。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的土壤的分類,自主探究沙和石頭的特點。

  2、強化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的訓練。

  教學準備:

  沙質土、黏質土、壤土、水、沙、各種石頭,錘子、放大鏡、鑰匙、刻刀、稀鹽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玩泥巴

  同學們,玩過泥巴嗎?

  喜歡玩泥巴嗎?

  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泥巴!不過今天這節課玩泥巴和以往可是有所不同,我們不但要玩,同時還要觀察我們玩的泥巴有什么特點,還要與同學們交流觀察到的不同現象。

  下面就讓我們去一些泥巴,開始動手玩一玩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玩過泥巴之后你有什么發現?

  發現這些泥巴(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嗎?

  學生交流匯報。

  總結歸類,人們根據土壤中所含沙和粘土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質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質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關于土壤我們還能怎樣玩?又有哪些新發現?把你的發現和想法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課下的時候,讓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再去玩一玩泥巴!

  第二課時奇石展覽會

  一、沙和石頭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種各樣的土壤,還有沙和形態各異的石頭。

  針對沙和石頭我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小組之內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并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大家有這么多問題呀!現在讓我們選出一個問題進行探究吧!

  在研究之前先讓我們來制定一個研究計劃。

  學生分組制定計劃進行研究,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通過我們的研究,沙和石頭各有哪些特點?它們有什么作用?

  在觀察活動中我們對沙和石頭又產生了哪些新的.問題?

  讓我們把它們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不要忘了課下繼續研究哦!

  二、奇石展覽會

  課下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石頭,大家帶來了嗎?

  下面讓我們用我們收集的奇石開一個奇石展覽會吧!

  三、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與活動,自己反思一下,你的發現與別人的發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很多關于沙與石頭的特點,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課下的時候不要忘了繼續研究哦!

三年級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 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現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的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三年級科學教案13

  科學教案

  教學要點:

  三年級 第一單元 課題1 探索自然 第一課時 盲人火車

  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帶上蒙眼布,且沿著一條自然的路線在教師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聽覺和觸覺變得靈敏。

  2、在活動中培養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1、每小組不超過8人,每人一個蒙眼布或手帕。

  2、課前勘查好場地,并確定要把學生帶到何處,以及想給他們展示什么?梢宰寣W生穿過一片草地(聽其沙沙聲),或者在樹林附近(讓學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樹葉,觸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糞便、草、樹皮、磚、石頭、粘土塊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區、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學生摔倒的東西。

  4、活動之前每組選一名學生將其訓練為引導員,負責該小組活動。

  教學過程:

  1、引入

  我們都非常依賴我們的眼睛,今天我們將用我們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們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學生分成8人小組。依次把每個小組帶到選好的地方。幫他們帶上蒙眼布并確保孩子們不會看見(告訴他們偷看就無法獲得很多的樂趣)。讓學生們每個人扶著前面人的肩膀組成一列火車的樣子。

  3、活動開始

  老師帶領火車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讓火車保持安靜,讓學生聽聽周圍的聲音。 師:孩子們你們都聽到了什么聲音?

  ……

  師:這些聲音是自然音還是由人或機器等發出的聲音?(如果孩子們聽到的是鳥叫聲的`話就讓他們模仿)。

  4、活動結束

  師:孩子們終點站到了,請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線 互相交流。

  師:你是根據什么猜測的?

  ……

  5、五官兄弟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動他們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同學們請大家今后用我們的五官兄弟感受我們身邊美好的自然。

  第二課時 一片草地

  教學要點:

  讓孩子們坐在一片草地上,觀察并記錄他們所見的東西。

  教學目標: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動物。

  2、研究技能:使學生描述他們的所見,使觀察變得敏銳。

  3、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敏銳度。

  4、要求學生保持安靜且反應迅速。

  5、討論垃圾問題。

  教學準備:

  白紙、鉛筆。

  教學過程:

  1、引入

  帶孩子們到“研究”區。

  師:看這片草地,你們認為這里有哪些植物和動物呢?今天我們就弄明白這些問題!

  2、指導學生在各自周圍半徑一米的范圍之內,觀察并記錄盡量多的植物和動物。(強調這不是比賽,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種動植物的種類,而是一項觀察游戲)?蓪⒉恢赖膭又参锩志幪,如:小草1、小草2。

  活動開始。

  3、匯報交流

  a、在草地上發現了哪些植物和動物。

  b、將學生在草地中發現的動物和植物的總數合計。

  c、討論交流:非生命物體(基層—泥土、石頭)、植物和動物。

  4、小結

  正如同學們在研究中見到的那樣,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許多植物和動物生活在草叢中,它們的量實際上要比同學們列舉的多,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動物。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個群落。

  第三課時 觀云

  教學要點:

  讓孩子們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觀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狀。

  教學目標:

  1、了解云(天氣)。

  2、增強觀察力和想象力。

  3、學會放松。

  教學過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時間看云的?今天就讓我們到校園中好好的欣賞一下變化無窮的美妙的云!

  2、觀云

  讓我們抬頭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狀的?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讓孩子們充分地去觀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與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狀在變化嗎?

  你們看見云在動嗎?云是通過什么而動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們總是白的嗎?

  當運遮擋住太陽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你們以前曾經臵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嗎?

  教學目標:

  課題 2 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通過玩旅行棋,觀察并分析圖片以及制做環境問題圖,熟悉一些與環境有關的現象,初步培養環境意識。

  教學準備:

  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準備一個小東西作為棋子,繪制好的校園或社區地圖,每小組一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環保小衛士

  孩子們,大家一定下過很多種棋吧!跳棋、軍棋、象棋…但是有沒有誰下過環保棋呢?今天我們就來比賽下環保棋。

  同學們首先讓我們認真觀察旅行棋盤上每一格是什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下面讓我們拿出我們準備好的材料做一個骰子,小組內做一個骰子就行,老師示范。(把橡皮或肥皂、木塊等切成一個小正方體,在每個面上分別寫上1、2、3、4、5、6幾個數字)。制作是請同學們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游戲吧!開始之前請同學們聽清游戲方法:從起點開始,組內同學輪流擲骰子,骰子朝上的數字是幾,就走幾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畫的是什么,表現不同,會有不同的獎罰。誰最先得到小蝸牛頭上的王冠,就授予誰“環保小衛士”的稱號。

  明白嗎?!好,讓我們開始吧!

  孩子們通過剛才的游戲你開心嗎?

  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開心哦!讓我們來聽聽究竟怎么回事?

  哦,原來如此。

  那么,在這些與環境有關的想象中,你喜歡哪些,不喜歡哪些?

  匯報交流。

  第二課時 畫環境問題圖

三年級科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太陽、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題顏色。

  2.知道地球的資源十分豐富,顏色也是五彩繽紛的。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比較科學的方式獲取、加工、篩選、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制作海報的計劃,包括海報主題、分工合作等。

  3.能掌握制作主題海報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認識地球。

  科學態度目標

  1.能分工合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在小組合作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樂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觀點,善于學習他人優秀的做法和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地球的資源十分豐富,適合人類的居住。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保護。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圍繞某一主題收集相關資料,制作地球主題海報。

  難點:收集和整理與地球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海報資料、雙面膠、彩色筆、卡紙、剪刀、計算機等。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示范海報及海報設計說明。

  聚焦

  1.引入:太陽、月球和地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之前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對太陽、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太陽、月球和地球的圖片。)每個天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果讓你用不同顏色代表太陽和月球,你會選擇什么顏色?(預設:太陽溫度高,是個大火球,用紅色;月球的光比較柔和,可以用黃色。我要給太陽涂上黃色或紅色,因為太陽是火的星球,溫度很高;我要給月球涂上銀灰色,因為從照片來看,月球灰蒙蒙的。)

  3.揭題:和太陽、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巖石和形態多樣的動植物等。今天,我們就來給地球做一張海報。(板書:太陽、月球和地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顏色表現對太陽和月球的認識,既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給太陽和月球涂上顏色并說明原因

  1.交流:指導學生分組討論,明確太陽和月球的顏色。

  2.活動:指導學生活動,并完成活動幫助卡。

  【設計意圖】讓學生給太陽和月球涂上顏色并說明原因,有利于學生表現對二者的認識,同時能方便教師進行評價。

  探索二:為地球制作一張主題海報

  1.過渡:地球與太陽、月球相比,十分特別,因為地球上有生命,有豐富的資源。如果我們要做一張有關地球的`海報,應該用什么主題顏色呢?(預設:可以用森林的綠色、海洋的藍色、火山的紅色……)

  2.活動:出示海報制作流程圖,引導學生閱讀。

  3.提問:收集和選用與地球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時,你們覺得可以通過什么方式獲取這些資料?(預設:用電腦搜索;去圖書館查資料并記錄;向長輩求助……)

  4.講解:收集資料的方式比較多樣,大家可以自由選擇。(教學提示:出示教科書P59的提示卡,引導學生關注收集和使用資料的要點。)

  5.活動: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制作地球主題海報。(教學提示:收集資料可以設計為課前準備活動。)

  6.展示:引導學生進行展示和交流,并試著介紹海報所表達的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主題海報進一步鞏固、總結本單元內容,了解地球與太陽、月球的聯系與區別。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有利于在班級里形成互相學習的氛圍,學生能學到更多關于地球的知識。

三年級科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植物,生長在一定環境里,是有生命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觀察應該是有目,制訂觀察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詞語記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信息是有限,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生機勃勃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信息。)

  三、回憶中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大樹與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匯報內容真豐富,有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去仔仔細細看大樹時候,我們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內容?

  四、觀察真正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觀察大樹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發現。同時把觀察到信息,用簡短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樹。

【三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科學教案03-28

三年級科學教案11-08

三年級科學教案07-14

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12-17

【薦】三年級科學教案01-10

三年級科學教案模板10-26

人教版三年級科學教案02-15

三年級科學教案【熱】02-04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02-04

三年級科學教案范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