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7-08 13:37:55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匯總15篇]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

  電磁鐵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所給的材料制作一個電磁鐵;

  2、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比較永久磁鐵和電磁鐵的異同;

  3、能夠對電磁鐵的兩極變化進行探究;

  科學知識:

  1、知道什么是電磁鐵;

  2、知道電磁鐵的兩極變化;

  3、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能主動對電磁鐵現象進行研究,體會探究的樂趣;

  2、意識到電磁鐵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樂于合作交流,善于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是認識電磁鐵的性質,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系;知道電磁鐵也有兩極,并且是可變的。在學生假設猜想的基礎上,加以指導,提高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學生設計實驗加以研究,匯報交流,總結出規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導線、釘子、電池盒、大頭針、回形針、指南針、資料圖片

  學生準備:電池

  教學時間: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磁鐵:

  展示長鐵釘:它能變成一個像磁鐵一樣能吸引鐵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樣的辦法?

  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別的辦法?

  師:老師能讓它變成一根磁鐵,你們相信么?

  演示制作電磁鐵, 并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

  師:你還想用哪些磁鐵具有的特征來驗證它?

  師:你覺得它是一個普通的磁鐵么?該起個什么樣科學的名字呢? 板書:電磁鐵

  二、制作電磁鐵

  師:想制作一個像老師一樣的電磁鐵么? 你認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領取材料,進行制作活動。

  三、初步分析電磁鐵的磁力

  1 、比一比,你們的電磁鐵,誰吸引鐵的本領比較強呢?

  2 、估計一下,你們的電磁鐵要增強磁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3 、總結并且板書學生意見 :導線圈數、 電池多少、鐵釘規格等

  四、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

  師:你能根據自己的推測設計一個實驗來試試看嗎? 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總結整理: 1 、只能改變一個單一因素。

  2 、如何改變這個因素。

  3 、怎樣記錄。

  探究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總結匯報;

  師:你通過實驗,發現你猜測的因素和電磁鐵磁力大小有關么?

  你們是怎樣操作的?比較了哪些數據?

  教師將學生的研究成果板書在黑板上。

  五、了解電磁鐵兩極的變化:

  師:我們通過剛才的比較,知道了電磁鐵的一些特點。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磁鐵和電磁鐵有哪些相同?

  學生比較。

  師:用磁針測一測你的電磁鐵的兩極。再和其他小組的電磁鐵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能解釋一下你發現的現象的原因么?怎樣才能使你們的兩個電磁鐵磁極相同么? 請比較一下兩組組裝的電磁鐵有什么不同?

  小組活動,要求:改進組裝的.電磁鐵,使同組兩個電磁鐵磁極一樣。(相同的小組則改變成不同)

  總結活動過程,板書學生改裝的經驗方法。

  師: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

  六、全文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種新的磁鐵,我們來看看它有什么用處!

  指導學生看書第 44 頁,簡單介紹電磁鐵的各種應用。

  師:希望同學們把學到的知識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3.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猜想假設

 。1)、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為什么用金屬制作它們?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三)制訂方案 實施探究 研究金屬的性質。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現。(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總結金屬的性質。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五)、拓展創新:

  1、談話:想一想,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結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1、“人與環境”和前兩個單元構成“環境”部分,在前兩個單元的基礎上,研究“人和環境”的關系:人對環境有需求,人的行為對環境也有影響,人與自然要和協相處。

  2、“環境與保護”單元是本冊的綜合,是對前幾個單元的概括和總結,突出了本冊的“環境”主題,教育學生要重視環境、保護環境。專題研究“做個環保小衛士”教育學生要將保護環境的行為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真正成為“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因為所學內容比較直觀,貼近生活,學生對此比較熟悉,應該感興趣。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于學習《科學》這門功課已有三年,學生要自己學習并拓寬知識面不會很難。

  3.學生認知障礙點:環境的影響和人類息息相關,可是為什么說的和做的不一樣。

  教學目標

  1.能分析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最終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結論。

  2.能通過角色扮演體會人類對環境破壞帶來的后果,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其他同學扮演的水平。

  3.能預測認為覆蓋某塊地時給生物造成那些影響。

  4.能準確地描述實驗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和體驗人類的活動影響了環境,影響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人類的生存依賴于環境,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人類的生存。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環境。那我們人類對環境有哪些影響呢?

  2、出示課件,展示圖片,學生談感受。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動植物的“訴說”

  1、學生以小組觀看有關自然環境的圖片和資料,自主選擇自然環境,并說出生活在其中的動植物。

  2、小組活動:選擇角色,并討論分析“他”的生存對環境的需要。

  3、課件出示反映人類活動的圖片,學生觀察,談感想。

  4、角色扮演,小組內表演,并推選代表。

  說說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動空間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談自己對人類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評價,談收獲。

  活動二:改變一個小環境

  1、小品展示學生日常生活行為,主題為:日常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2、根據小品內容學生展開質疑:

  這些活動真的會影響環境嗎?如何判定?如何驗證?

  3、引導制定模擬實驗計劃。

  4、預測實驗結果,小草會有什么“反應”。

  5、動手實驗。

  6、小結:注意做記錄,隨時觀察。

  三、總結。

  1、列舉人類哪些活動影響了周圍環境。

  2、談實驗活動的感受。

  四、教學后記:

  引導學生明白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最終回會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結論。

  板書設計

  動植物的“訴說

  第一組是森林 金絲猴 樹被人們砍光了,

  抓我們送到動物園去,

  剝奪了我們的自由

  第二組是草原 跳鼠 人們在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們的同伴越來越少了

  第三組是湖泊小魚 人們把亂丟垃圾,大規模捕撈,

  恐怕那一天人類在也吃不到魚了。

  那么對于那些小動物,花草樹木的控訴,我們該怎么做呢?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參考書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水的需要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5

  第一單元 認識我們自己

  第1課我們在呼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產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

  (3)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4)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5)意識到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教學準備]

  “制作呼吸模型”:飲料瓶一個、氣球、氣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

  學生活動,談感受。

 。ǔ鍪菊n題)

  二、探究過程

  (一)感知呼吸

  1、剛才同學們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你們認為直接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匯報.

  指導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體上的位置

 。ǔ鍪疽粡埡粑鼟靾D或課件 )

  2、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們吸氣呼氣會依次經過哪些器官呢?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教材P1圖上標出進出的路線

  學生活動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小結: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有7.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氣泡表面密布毛細血管網,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都在這里進行交換呢

  3、學會提問:關于我們的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誰知道我們的呼吸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體味呼吸

  1. 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腹部的如何變化。請你談談吸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變化, 呼氣的時候呢? 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呼氣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2.你認為呼吸是怎樣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3.呼吸時胸腔是怎樣變化的?這與呼吸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

  吸氣 ——→胸廓腹部擴大

  呼氣 ——→胸廓腹部縮小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教師匯報

  (三)、制作活動

  1.學生按教材P6步驟進行制作

  (可以將飲料瓶先為學生開個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學生手拉和放開橡皮膜,你有什么發現?

  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

  學生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再對照我們前面的分析,你認為我們的飲料瓶相當于我們人的什么?氣球呢? 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胸廓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胸廓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三、課堂總結;

  大家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關于人的呼吸,我們還知道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對于我們的呼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進行繼續研究。

  2.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板書設計]:

  我們在呼吸

  鼻→喉→氣管→支氣管→肺↗肺泡

  吸氣 ——→胸廓腹部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呼氣 ——→胸廓腹部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冊第三個主題——“人與環境”中的第三篇課文。第一篇是“|人對環境的需求”,第二篇是“人對環境的影響”。學習本課,是學習了前兩課的基礎上學習的。因而,學習本課,讓學生知道,人類維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質都來自于自然。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過度開發是在毀壞人類生存的環境,進而危害人類自身。為了生存,人類必須保護自然,珍愛生命,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會觀察,懂得辨別是非。他們的已有知識能使他們更好地進行現場考察,搜集資料,根據主題進行宣傳活動,并暢想未來。

  教學目標

  1、認真閱讀兩則消息,展開辯論,懂得:為了自身的生存,保護環境花費再多的錢也值得。

  2、搜集資料,了解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都做了哪些努力。

  3、懂得設計保護環境的宣傳方案。

  4、暢想未來的城市,懂得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兩則信息,展開辯論,得出結論;搜集資料,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相處都做了哪些努力。

  2、難點:設計保護環境的'宣傳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本主題前兩課的內容,讓學生明白:為了生存,人類必須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板書課題,讀課題,解課題。

  3、齊讀課文的第一段,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

  二、閱讀信息,展開辯論。

  1、齊讀信息。

  2、組建團隊:正、反兩方組成兩個團隊。正方坐到1、2大組,反方坐到3、4大組。

  3、團隊分工:找好隊長、發言人,聲控人、記錄員。

  4、辯論開始。

  正反兩方的發言人為自己的觀點列舉充足的理由,辯論過程中,記錄員要記錄好支持對方觀點的理由。

  5、寫出結論。

  三、列舉實例。

  1、列舉 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用小卡記錄下來。

  2、小組合作:交互小卡。

  3、選出各小組代表發言。

  4、總結。

  四、設計宣傳方案。

  1、閱讀文中材料,并從生活中發現破壞環境的現象。

  2、團隊討論,確定主題、宣傳方式、宣傳地點。

  3設計保護環境的宣傳方案。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4展示成果。

  5、評價。

  五、作業:暢想未來的城市。

  要求:讀文中未完成的對未來城市暢想的散文,發揮想象續寫。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一個生態群落。

  過程與方法:

  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治理和觀察。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綜合治理和觀察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

  設計一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

  根據設計方案制作生態瓶,并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準備:

  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環境:

  1.參看書14面的池塘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動物為植物

  生長做了哪些貢獻?

 。5)我們還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氣、水、泥土、巖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說明:我們現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個生態瓶,研究其中的關系。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問題提示: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么樣的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生活?

 。3)假如要有動物,那它們的食物來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嗎?

 。5)生物放入的順序需要考慮嗎?

  3.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們還應該考慮些什么?(生物

  種搭配和數量多少問題)

  4.給每個小組發設計紙,用圖文結合法記錄下設計方案,注意標出生物和非生物

  種類、數量等。

  三、制作生態瓶:

  1.說明制作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把本組成員的名字做才標簽貼在生態瓶的'外面。

  2.根據討論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完成制作生態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注意天天觀察生態瓶里發生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四拓展天地:全班舉辦一次“生態瓶會展”

  介紹他們設計、制作的生態瓶,達到共同學習提高的目標。

  教學反思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技術設計具有一定的程序;技術設計需要運用科學概念、相互交流和執行程序。

  過程與方法:設計和制作小賽車。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系科技新產品、新事物,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發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設計制作小賽車。

  【教學難點】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制作小賽車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各種車的圖片,提問:請你說一說這些車的設計有什么特點?

  2、學生介紹。

  3、揭題:人們根據不同需要不斷設計新型的車輛。那么我們也來當當小工程師,設計制作一輛賽車。

  板書:設計制作小賽車

  二、課堂實施:

  (1)工程師怎樣設計賽車

  1、出示真正的賽車的'圖片介紹“真正的賽車時速要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盡量做到平穩、安全。

  2、提問:這輛車有哪些設計特點?

  3、學生觀察、討論。

  4、交流匯報。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2)設計我們的小賽車

  1、提問:我們設計小賽車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2、出示挑戰任務:

 。1)車身長不能超過25厘米;

 。2)用橡筋或氣球作動力;

  (3)行使的路程要盡量長。

  3、學生交流討論設計方案。

 。3)制作、展示我們的賽車

  1、學生根據設計制作小賽車。

  2、測試、比賽。

  三、小結:

 。1)認識了真正的賽車。

 。2)學會了制作小賽車。

  四、板書設計

  設計制作小賽車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坡度的大小、有無植被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

  侵蝕在不斷地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也會使土地流失,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

  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過程與方法:

  在交流的過程中,反思和修改實驗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用實驗結果推測自然界的情況,并運用所學知識思考洪水災害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關注有關洪水帶來的災害,及人們采取什么措施預防等相關信息。

  【教學重點】

  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長的土、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分別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師演示:有關水土流失、黃土高原、黃河水的圖片或錄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各小組已經制定了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程度和什么因素有關的研究計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吧?纯,我們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二、交流、討論實驗方案

  1、小組交流展示實驗方案。

  2、全班討論,評價、修改或完善實驗方案。

  3、思考: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

  三、探索侵蝕的實驗

  1、實驗前的準備:明確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教師特別要提醒注意實驗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規范性;準備實驗裝置。

  2、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要求用容器接住“徑流”,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中的現象。

  3、小組交流:實驗中我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匯報。

  5、小結: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四、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進行了探索侵蝕的實驗,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發生侵蝕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河水”、“水土流失”等相關圖片和錄象。

  2、土地在被侵蝕的過程中地形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土高原”等相關圖片和錄象。

  3、思考:侵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災害?

  學生交流討論。

  五、課后作業

  事物都有雙面性,侵蝕在給我們帶來災害的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課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關資料。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傳導。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向四周傳遞的傳遞方向。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鑷子1個、鋁條1根、火柴1盒、金屬片1張、酒精燈1個、蠟燭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們將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想試試嗎?先進入今天的第一個環節:觀看大屏幕,一個燒杯里面盛有熱水,把一根金屬筷子放進,感覺它溫度的變化情況?

  問: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鋁棒,有什么感覺?(變熱)

  問:鋁棒的熱是誰給的呢?(熱水)

  問: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把這根銅棒分成下、中、上三段,這三段溫度有什么不同?(板書:下溫度較高上溫度較低)揭題:好剛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可以在物體間傳遞,那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呢?能通過實驗證明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找到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

  1、熱看得到嗎?請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

  2、開始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3、師介紹: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書上也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辦法,打開書第39頁請看最下面一段話,自己先讀讀,然后想想該怎樣用咱們桌面上的器材完成這個實驗。

  4、師:誰來說說你準備怎么做這個實驗?(學生說實驗操作方法:出示課件)猜猜哪根火柴會先掉呢?

  5、在實驗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燙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用外焰加熱、為了環境衛生用過的火柴請丟到不銹鋼盤里、注意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

  6、開始實驗,認真觀察,完成實驗報告單,7、(全班交流實驗中的發現。)師:從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

  8、結合看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結:這是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師:根據火柴掉落的順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熱的傳遞方向嗎?(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板書:A溫度較高熱C溫度較低

  三、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方向

  是不是無論什么情況下熱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呢?我們再來進一步研究:

  1、在涂有蠟的金屬片的中心加熱,猜猜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2、如果在涂有蠟的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又會是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3、各組在金屬片上涂上蠟油選擇一個點進行加熱,特別提示蠟油熔化后停止加熱滴,小心別被蠟油燙到手。注意實驗中要重點觀察蠟的熔化情況,并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記錄員作好記錄。

  4、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學生的實驗過程。

  5、全班交流,師:你們這組是怎么完成實驗的,觀察了什么現象?

  師:①不同組哪部分的蠟先熔化?(中間)為什么中間的蠟先熔化?(中間溫度高)周圍部分為什么后來也慢慢熔化了?(熱傳遞過去了)這組的金屬片哪兒先熔化?為什么這點先熔化?

  6、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熱在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的傳遞過程,總結實驗中的發現。

  從這個實驗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生答師指板書)

  四、總結:

  通過剛才的幾組實驗我們明白了熱傳遞的一個重要性質,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特點說出來?

  出示課件:(引讀)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小資料:

  熱傳遞的三種方法

  熱傳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別,就會有熱傳遞現象發生,并且將一直繼續到溫度相同的時候為止。

  1、傳導:熱傳導主要發生在固體內部、兩個不同固體、固液之間、固氣之間、液氣之間。

  2、對流:對流是液體或氣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氣體的對流比液體明顯。

  3、輻射:熱輻射是遠距離傳遞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陽能就是以熱輻射的形式,經過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微波爐等都是熱輻射。熱傳遞是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的。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是單獨進行的。

  板書設計:

  熱是怎樣傳遞的

  溫度較高溫度較低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常見的光傳播現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

  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

  3.能夠聯系生活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3.會制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研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

  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是誰,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是誰,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是誰,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

  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

  二、認識光源

  1.提問:這些畫面漂亮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提問:你還能說出哪些光源呢?

  3.判斷:月亮.鏡子是不是光源?

  4.討論:你們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給這些光源分類嗎?

  5.學生交流:光是怎么分類的?

  6.談話: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7.談話:對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問題嗎?

  8.揭題:你知道,光是怎樣行進的嗎?

  三、探究光是怎樣行進的

  1.談話: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一下,光可能是怎樣行進的。

  2.學生交流,說自己猜測的理由。

  3.教師出示各種光直線行進現象的圖像。

  4.談話:這些光現象的圖像對你有什么啟發嗎?

  5.談話:剛才大家對光是怎樣行進的進行了猜測,你的猜測對嗎?怎樣證明?

  6.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7.討論:如果要使手電筒的光穿過所有紙板中間的孔照到墻上,該怎么辦?

  8.學生小組活動。

  9.學生小組交流:△你們是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實驗說明了什么?

  10.討論:假如光會轉彎,可能會出現哪些奇怪的現象?

  四、引導學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師演示“小孔成像”實驗,在屏幕上投射出蠟燭火焰的倒像。

  2.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回答。

  五、總結全課,學習制作小孔成像儀

  1.談話:原來光線通過小孔還能成像,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做個小孔成像儀,好嗎?

  2.教師介紹小孔成像儀的制作方法.步驟。(課本P16)

  3.學生制作小孔成像儀,并玩一玩,試一試怎樣在屏幕上呈現一個的清晰的像。

  4.學生交流本課的學習體會.感想。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規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范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種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

  (二)指導學生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ㄈ┲笇W生制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的水分

  適當的`氣溫

  陽光

  2、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1 指導學生通過體驗和閱讀認識呼吸的意義。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稱和呼吸的過程,養成他們良好的衛生習慣。通過對我們現時呼吸的觀察,為下節心臟與血管的認識打下基礎。

  2.通過學習本節課的內容,讓同學們科學認識到人類不停的呼吸是為人體的正常運行提供怎樣的化學必備物質,讓同學們科學認識呼吸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已經對科學課己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樂于參與探究性的研究活動,但是學生們在課堂的自制力和該觀察什么,怎樣提問題,以及怎樣將自己的觀察結果用恰當的`語言、文字、圖片、圖表表達出來等問題上還存在不足,而且,學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帶來課上探究所需的材料,影響教學的進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人的呼吸的產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3、情感與價值

  意識到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xxx

  科學概念:

  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量的水和相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

  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

  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分組匯報實驗中的發現:

  預設:

  1.(我們的種子都發芽了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準備填實驗記錄)。

  2.我們的種子為什么沒發芽?(找岀原因填在實驗報告里)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組長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填好表后,由組長負責收集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信息分類。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預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每組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向同學匯報,認真聽取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猜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五、閱讀并記錄、

  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1.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稱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3.是充足的氧氣。

  教學反思:

  xxx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學重點: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木材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家具嗎?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搜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于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于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匯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4、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5、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匯總,有哪些收獲?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6.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創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ㄈ┳杂苫顒

  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

  (四)拓展活動

  調查:一天中,一個中等規模的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照這樣計算,一年會用掉多少木材?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1-12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7-07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2-23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7-05

(經典)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7-07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生物與環境》教案12-15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精選5篇)03-07

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15篇)09-22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測量呼吸心跳和脈搏》教案08-25

五年級上冊的科學教學計劃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