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鳥對人來的益處是什么,引導幼兒懂得保護鳥類。
2、引導幼兒知道鳥為什么會飛,了解探究鳥兒的飛行原理。
3、引導幼兒逐養成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鳥的圖片和模型
2、不同鳥的羽毛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引出話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鳥嗎?鳥是什么樣子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鳥會飛的原理是什么。
(1)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鳥兒為什么會飛?
(2)是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鳥都會飛呢?
(3)鳥的羽毛的是什么樣的?你們覺得好看嗎?
3、教師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了解鳥的特征,請幼兒說一說鳥的.身體特點。
(1)鳥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2)鳥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3)請模仿一下鳥飛的情境,感受鳥是怎么飛的。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由蘇很么發明是借助鳥的飛行原理創造的?
五、活動總結
首先幼兒知道鳥是一種非常小巧可愛的小動物,幼兒表達出自己很喜歡小鳥的情感。掌握鳥的外形特征,鳥的翅膀完全展開時呈扇形,便于扇動空氣,增加飛行的升力。而飛機就是利用這一點,現在成為我們出行旅游的交通工具了。
其次鳥的骨骼是中空的,質量較輕,提醒呈流線型的,體表有羽毛,提供充足的氧氣。而鳥的身體內部有氣囊,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關鍵是鳥的食量大,根本不會擔心在飛行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就會被迫掉下來。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 通過解決“誰先迎來黎明”這個問題,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由西向東的
● 知道天體的東升西落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 知道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不同地區的時差是由于經度不同決定的
● 了解世界時區圖的基本知識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模擬實驗法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
● 通過進行“相對運動”的實驗描述,建構空間立體概念,并能用相對運動的觀點解釋天體的運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 培養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
● 建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
● 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
【教學難點】
● 地球自轉方向的確定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球儀、太陽模型、自制卡片若干、轉椅、答題卡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 直接導入
師: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白晝和黑夜交替出現。那么早晨六點,當北京的孩子起床時,遠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孩子們又在干什么呢?是在睡覺呢?還是在上學的路上?
(學生討論、匯報)
師: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烏魯木齊的'孩子們在干什么呢?(學生回答)
師:通過學習今天的內容,大家就能知道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孩子們在干什么。大家有興趣嗎?那還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多媒體展示:誰先迎來黎明)
那么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呢?(學生猜測、教師追問)
二、 模擬實驗
1 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看見太陽
師:既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不妨來做個實驗。但是在進行實驗之前我們先弄清楚這么幾個問題:
(1) 白晝和黑夜的交替出現與什么因素有關?
(2) 北京和烏魯木齊兩個城市在地圖上的位置
(3) 相對地球而言,太陽石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多媒體展示相應的實驗要求,教師做相應的講解)
(學生實驗并匯報)
師:實驗做完了,在實驗過程中,誰先迎來黎明呢?還是你們在實驗中遇到了什么麻煩?
(學生匯報,教師有針對性的做講解或評價)
師: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呢?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小結)
【兩個城市看到太陽的先后順序與地球旋轉的方向有關,由西向東轉,北京先看到太陽;由東向西轉,烏魯木齊先看到太陽】
三、 確定地球自轉的方向
師:地球的自轉方向不同,人們看見太陽,迎來黎明的時間也就不相同,那么地球的自轉方向到底是怎樣的呢?
(進行一系列的相對運動模擬實驗)
師:通過剛剛兩個小小的模擬實驗,推向一下地球的運動狀況。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小結)
【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既然大家知道了地球的自轉方向,那你能告訴我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迎來黎明了嗎?
【北京先迎來黎明】
四、 認識時區和時差
師:北京先看見太陽,我們要怎樣知道北京和烏魯木齊的日出時間相差幾個小時呢?北京和巴黎的日出時間又相差幾小時呢?
(學生討論并匯報)
【教師引出世界時區圖并作簡要介紹,然后針對上面的兩個問題進行解答】
五、 知識鞏固
通過上面的學習,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地球及其運動特點。
(利用知識闖關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六、教師總結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通過野外孩子對小草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孩子熱愛小草,喜歡小草以至于學習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鼓勵幼兒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堅強勇敢。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探索發現各種各樣的小草,注意野草和植物草的不同,知道愛護草坪。
知識目標:豐富有關小草的知識,了解小草的生長于變化情況。
能力目標:初步理解小草與人類,動植物及環境的生態關系。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草,培養愛護小草的良好行為。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學習小草的精神:頑強的生命力,百折不撓。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老師帶幼兒到野外尋找各種各樣的小草,讓幼兒摸摸柔軟的葉子,聞聞小草的清香,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感受春的氣息。
物質準備:
1、找一處野草較多的.地方。
2、收集有關小草和人類、動物、環境的圖片。
3、畫筆,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導入:出示圖片,讓小朋友們說一說圖片上都有什么。
二、基本環節:
(一).戶外觀察
今天我們一起去找小草,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
(幼兒分散觀察,教師個別指導。)
(二).經驗分享
1、小草是什么顏色的?氣味如何?
2、小草是怎么長出來的?
3、你認識那些草?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
(三).引導思考
1、這么多的草是從哪里長出來的呢?是它們自己長出來的,還是人們種的?
2、草坪里的草和野草有什么不同?
3、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草坪?
三、結束環節:
這節課我們觀察了小草,大家都很喜歡小草,說說這是為什么?
(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等)想一想大地上如果沒有一棵草會是什么樣子。
三、活動延伸:
繪畫練習,指導幼兒拿起小畫筆,按《幼兒操作材料》中的要求,為城市、草原增添綠色。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簡單的器材來觀察水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2、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
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并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是液體。
4、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水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進一步認識水是怎樣的液體。
教具:
1號抽屜:每組各一杯可樂、醋、糖水、牛奶、醬油、雪碧、酒、油
2號抽屜:培養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礦泉水
這里面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引入課題 板書:水
二、用感官觀察水
1、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這杯水,它是什么樣的。比一比,哪一組發現的秘密最多?
2、學生實驗,師巡視。
3、匯報觀察結果。師板書: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顏色……
三、用比較的方法觀察水
1、剛才同學們運用鼻、舌、眼睛、耳朵、手發現了水是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沒有顏色的'。請大家拿出1號抽屜中的1號杯,與水比較一下。水是怎樣的。
2、學生進行比較,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4、你們說水是沒有味道、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氣味的東西(出示:玻璃)它也具有上述特點,你是怎么解釋呢?拿出1號抽屜的玻璃,比較一下。
5、學生討論、交流。
6、學生做水流動實驗。
7、水與玻璃還有什么不同之處?
學生說(硬或軟,形狀上有區別)
師:玻璃是什么形狀?(學生說長方形)
師:那么水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
8、學生實驗、討論、匯報。
9、小結。板書:沒有固定形狀。
10、總給什么叫液體。
四、區分各種各樣的液體
1、你是如何判斷它們是液體的?大家試試看
2、學生實驗
3、出示:醋、糖水、牛奶、醬油、雪碧、酒、油有什么方法區分杯子中的液體?
4、學生上臺,并說理由。
5、是不是所有的液體都可以直接地聞或者嘗。
6、學生說,師小結。
五、總結。
板書:
水
看 沒有氣味 沒有顏色 沒有味道 透明
聞 水平面 氣泡 放大 變彎 溶解 沉浮 重量
嘗 會流動 沒有固定形狀——液體
摸
聽
科學教案 篇5
單元教材解讀
本單元包括五課,分別是"認識水"、"有趣的浮沉現象"、"改變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處走",青島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二)。
本單元是在第二單元"我們怎么知道"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對水進行探究的第一單元。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水有徐徐哦親身的體驗,這些經驗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單元的探究活動。練習后邊的內容,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會不斷深化,解決問題的途徑會更多,關于水的知識性內容會更全面,因此本單元有關科學方面探究方法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了科學的探究方法、獲得有關水的基礎知識之后,便于進一步研究有關水的相關知識,將探究活動持續下去,學會長期談及活動的方法,培養長期進行科學探究的習慣。
本單元課與課之間也有緊密聯系。"認識水"一課,是探究水的起始課,通過研究水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利用感官認識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運用感官觀察水,讓學生認識水的特點;"有趣的浮沉現象"和"改變浮與沉"兩課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浮力以及改變浮沉的方法,從而認識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處走》
兩課是由生活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動手做,認識到水的表面張力和水的毛細現象的特點,并學會用掌握的只是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現象。
教學資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們周圍水的分布狀況,認識水的分布廣、用處多。
二、利用現有的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進行課堂試驗,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學習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產生力量。
三、學生利用自備材料進行制作蠟花、潛艇模型、小水輪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指導學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質;進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運用感官對水進行觀察。
2、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5、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象。
7、了解水的毛細現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
本單元著重對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動手操作、交流匯報、獲得結論"這樣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意識到觀察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采用簡單的儀器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據并做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合作與交流。
2、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
3、由于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4、體驗到科學探究成功的快樂;體會到科學知識與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質。
2、認識沉到水底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體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
3、知道改變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象
5、了解水的毛細現象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6、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具備觀察實驗能力。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
難點:
1、實驗發現,在水中不論下沉還是上浮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島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二)》。
2、水流產生力量的大小與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關。
單元課時安排
10、《認識水》1課時
11、《有趣的浮沉現象》2課時
12、《改變水的浮沉》2課時
13、《水面的秘密》2課時
14、《水往高處走》1課時
單元復習測評2課時
10認識水
教學目標:
1、會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簡單的器材來觀察水。
2、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
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并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是液體。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的性質,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2、能判斷什么樣的物質是液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水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水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進一步認識水是怎樣的液體。
教學準備:
1、在講臺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裝著一杯醋、自來水、牛奶、醬油、雪碧、酒、油;
2、各組一杯海水、自來水、礦泉水、魚塘水、筷子。
教學過程:
一、找"水"。
1、教師指著講臺桌上的7杯液體(焦急狀地):糟了,剛才老師在倒水的時候忘了給不同的杯子做上記號,現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學們快想想辦法幫老師把當中的一杯水找出來吧!(學生一聽是要幫老師找"水",都非常的樂意,積極性很大。)
2、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找"水"?各小組討論分辨的辦法。
3、學生分組討論分辨方法。
4、小組代表上臺辨別哪一杯是水。師追問學生:你是怎么找出來的,為什么這樣想?
5、肯定、鼓勵學生能根據平時的經驗進行分析、辨別出了這一杯自來水。這樣的方法對于我們的研究、學習活動非常有用。
二、觀察"水"。
1、剛才同學們幫老師找出了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別水?
2、那么只有正確認識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來。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這些材料你們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點呢?
4、在不明白某種物質是否安全、衛生的情況下,能不能隨便就去嘗呢?
5、學生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三、描述"水"。
1、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都發現了什么?
2、各小組匯報,不重復匯報相同的發現。
3、你們能否對水的特點歸納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物體像水這樣攪起來有泡泡,還有旋渦,又沒有固定形狀的?
5、學生舉例。
6、你們知道剛才所說的這些都是什么樣的物體嗎?
7、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海水、魚塘里的水、礦泉水、想了解它們嗎?
8、老師會分給各組一份這樣的一些水,希望每組都能像剛才那樣仔細地去觀察這三種水,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這里,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嘗它們的味道?
9、各組派一名學生領材料。并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10、學生匯報新發現。
11、剛才大家發現了這三種水各自不同的特點,那么它們和自來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嗎?
四、總結拓展,暢談感想。
1、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們有什么收獲嗎?還想研究什么?
2、那你們知道為什么今天我們能有這么多的發現嗎?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這種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板書設計:
10、認識水
像水這樣能流動的物體叫液體
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教學反思:
11有趣浮沉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方面: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科學知識方面:認識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合作與交流的習慣。
教學具準備: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頭、測力計。
分組實驗材料:木塊、玻璃球、圖釘、橡皮筋、橡皮泥、飲料瓶、水槽、氣球、測力計、鉤碼等。
多媒體課件:湖泊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饑餓的狼正在追趕一只小兔子,它們跑啊跑,終于來到一條小河邊,走投無路的小兔子靈機一動,抓起旁邊的一塊大木頭跳進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對岸。狼也緊追不舍,來到河邊,看見河里的小兔子,便大聲喊道:"別以為抱著個東西就能游過去!"于是,它抱起一塊大石頭跳進河里,大家猜結果怎么樣?
引入《有趣的浮沉現象》(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再現浮沉現象
通過情景圖,再現生活中的浮沉現象,目的是以情景圖為載體發現現象,以現象為依據提出猜想,以猜想為導向進入浮沉現象的探究過程。
2、探究浮沉現象
在本環節教學中,師生準備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會怎樣。在猜想的過程中,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想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經驗會做出不同的猜想結果,產生分歧,促使學生將探究活動深入下去,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學生經歷了從問題、假設、驗證到結論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完成了沉浮現象的初步認識。(課件展示)學生匯報結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據實驗結果,生成新的問題:
教師引導:實驗中發現的現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現象。為什么木塊、乒乓球、飲料瓶等物體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雞蛋這些物體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為它們輕。可能因為是空心的吧?木塊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驗證猜想,深化理解。
學生分組做實驗、交流感受。
通過實驗我們得到了一致的結論:水中有一種力量在托著水面上的物體,所以它們能浮在水面上。板書: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浮力呢?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經典)科學教案12-04
(精選)科學教案11-23
[經典]科學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