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嘗試用增加物體或者減少物體的方式使兩組物體的數量一樣多。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5、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愿意參加數學活動,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動難點:嘗試用增加物體或者減少物體的方式使兩組物體的數量一樣多。
三、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導入,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許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園摘果子了,我們看看它都收獲了哪些果子?(教師說完出示第2張ppt)
(二)引導幼兒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果子數量的多少。
1、引導幼兒比較蘋果和梨的數量,引出“一一對應”的`概念。
教師: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們怎么知道哪種果子的數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來之后,對他們的數量進行了比較。它首先比較的是蘋果和梨。
重點提問:
(1)蘋果的數量多還是梨的數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還有別的方法嗎?
教師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小刺猬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對應”,用這個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種果子的數量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蘋果從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個梨都排在每個蘋果的下面,這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一個蘋果、一個梨的對應來看,最后沒有和梨對應的蘋果了,那就說明梨比蘋果多。明白了嗎?
2、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橘子和香蕉的數量。
教師:接下來,小刺猬想請小朋友們用這個“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種果子的數量多。你們愿意嗎?
重點提問:
(1)橘子的數量多還是香蕉的數量多?
(2)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引導幼兒嘗試用增加果子或者減少果子的方式使兩組果子的數量一樣多。
1、提出重點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現在小刺猬說了,我想讓蘋果和梨的數量一樣多,該怎么辦呢?
重點提問:
(1)如果增加蘋果,那增加幾個蘋果就能使蘋果和梨的數量一樣多呢?
(2)除了增加蘋果,還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導幼兒說出減少一個梨,也能使兩組果子數量一樣多。)
2.引導幼兒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數量一樣多。
教師:剛才我們想的方法都不錯,現在再來幫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數量一樣多?(如果幼兒不能自己說出來,那提問同上;如果幼兒能自己說出來,那么請教師注意幫助幼兒將意思表達完整。)
(四)創設情境讓幼兒練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果子的多少。
1、現在,小刺猬們要把摘下來的果子運回家,每個刺猬只能運一個果子,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運走呢?
重點提問:現在小刺猬要運蘋果,它們能一次性就把果子運走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蘋果和小刺猬的數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蘋果運走。)
小結:原來,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數量一樣多的時候,小刺猬們才能一次性把果子運走。
2、并講述:這次小刺猬要來運橘子了。那么小刺猬們能一次性就把橘子運走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數量一樣多呢?(增加兩個橘子或者去掉兩只刺猬)
3、并提問:那怎樣使小刺猬們一次性把梨運回家呢?(增加一個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奶片,鞏固新知識。
教師:小朋友們真是太聰明了,幫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為了報答你們,我給你們準備了健康營養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組數量分錯了,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使每個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五、延伸活動:
教師可以帶幼兒玩“搶椅子”的游戲,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一一對應”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提出:“培養幼兒對體育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的參與。”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和處理】
【內容分析】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說明文,內容上與實際生活能夠緊密聯系起來。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說明文的內容上的科學性,結構上的條理性和語言上的準確性都體現出來了,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教材的處理】
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并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利用電腦導入新課,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聆聽美妙的音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導入新課。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大家每天晚上都看天氣預報嗎?誰知道今天的天氣如何?我們現在可以通過天氣預報知道天氣情況,可是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人們要想知道天氣情況怎么辦呢?
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經驗,根據天上的云彩判斷天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與天氣有關的知識短文《看云識天氣》。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搜集信息。
二、檢查預習情況、交流提綱內容
對課前下發的預習提綱進行檢查。預習提綱應該有的放矢,尤其是兩個表格的概括應用好。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了解文本。老師不要講太多,主要通過學生的讀書、小組之間的討論和教師的答疑來完成。
研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文章的總括句、過渡句等以及說明文結構的條理性和層次性此環節解決。
三、朗讀課文,讀出美感
找出文中優美的句子反復朗讀,并說出美在哪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把握生動形象的語言并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后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四、統觀全文,了解主要說明方法
師生共同交流。老師可以出示文中主要說明方法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對號入座,初步掌握幾種主要說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
五、學生質疑
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先由其他學生給予解答,不完整的地方由教師點撥補充。
六、總結課文
先由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課學到了什么知識,師再小結。
七、課堂練習(電腦展示)
通過練習題,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反饋。
八、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查找有關資料或請教家里人及有經驗的人),并解釋說明。
2、在課外,練習看云識天氣。試著根據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看誰預報得最準確。
這些作業,有利于發展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了解自然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水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在教師設計的特定環境中,讓幼兒發現水不只能喝,水能夠做溶解劑,溶解一些物質。在玩水中充分體驗水的特性,注意節約用水。
活動一:水真好玩
活動目標:體驗和發現水的特性,感受玩水的快樂。
活動準備:水管,水桶,空塑料瓶
活動過程:1,教師對幼兒說,今天一起玩水。
2,教師請幼兒用水桶提水倒入水箱中,感受水的重量,并詢問幼兒感覺如何。
3,請幼兒用玩水用具隨意玩水,允許幼兒打水仗,噴水槍。
4,噴水游戲,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塑料牛奶瓶壁上扎洞,用瓶子噴水,讓幼兒試怎樣使水噴的更遠。
活動二:《水真好玩》
活動目標“體驗并發現水的特性
活動準備:水箱,塑料袋,漏斗,海綿,滴管等
活動過程:1,教師在大水箱中放上述玩水用具,請幼兒自由玩水嬉戲。
2,教師啟發幼兒想一想,水箱中的水太多了如果用所提供的用具拿出一小桶水,用吸管或者滴管吸水,用手帕和海綿吸水,用手捧水等。
3,在玩水中,啟發幼兒水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什么味道?水有壓力嗎?
活動三:《小小藥劑師》
活動目標:通過游戲認識水是溶解劑
活動準備:搜集糖、沙、面粉等,牙簽。
活動過程:1,教師對幼兒說,我們要開一家醫院,請小朋友來當醫生和護士,玩調配藥水的游戲。
2,教師出示上述材料,讓幼兒自由調配攪拌,并且為自己配好的每種藥水起名字。
3,幼兒之間互相交流,自己配好的.藥水,請幼兒說自己配的藥水里都放了些什么?
4,教師啟發幼兒思考那一種東西放在水中可以融為一體,那種東西不能融與水?
5,教師總結:有的東西可以融與水,而有的東西不能。
活動反思:幼兒在玩水中體驗和發現水的特性,感受到了快樂,在實驗當中認識水能夠做溶解劑溶解一些物質,幼兒體會到應該愛水節約用水。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自己設計有關花的小專題研究方案,完成小專題研究活動,并能將研究結果以表格、圖示、文字等方式呈現出來。能以報告會的形式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進行花的專題觀察活動中能形成自覺珍惜生命、保護環境的情感體驗,在課后有繼續探究的濃厚興趣。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
教學重點:設計有關花的專題研究方案。
教學難點: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用的能涵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入
校園里有許多花開了,我們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過程
1、花的專題觀察。
(1)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準備研究的內容;怎樣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
(3)供參考的研究專題:校園里花的種類;各種花的`花瓣數量;各種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統計花的顏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數一數、統計、測量等。
(5)成果展現:表格、圖示、文字小結等。
(6)討論觀察研究的注意事項:不采摘,不損傷花朵。
2、“花的觀察”報告會。
(1)分組匯報。
(2)將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由學生自己制定標準。
(3)討論研究中發現的問題。
3、認識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1)觀察比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說說他們在構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馬蹄蓮),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閱讀課文,了解不完全花與完全花、雌花與雄花、單性花與兩性花。
(3)判斷:觀察南瓜的兩種花有什么不同,分別屬于哪一類?觀察其他的花,判斷屬于哪一類?
(4)推測: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會怎樣變化呢?
4、交流與小結
(1)通過學習,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尋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觀察花的變化過程。
三、課后拓展 還有哪些關于花的問題?
板書設計:
2.2 各種各樣的花
1、花的專題觀察。
2、“花的觀察”報告會。
3、完全花與不完全花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緒的支配。無意記憶占優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游戲、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果單純讓幼兒認識圓形,幼兒會感到很枯燥,興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會不好。因此,在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時,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與特點,從而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和想象能力。
活動目標:
1、在認知、操作和游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征。
2、在周圍環境中尋找圓形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布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秘的口氣加眼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箱子的玩具,請你們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說說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鏡子,
幼:我拿的鈴鼓,
幼:我拿的盤子……
師:你發現了什么?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是圓圓的。(引出圓形這一話題。)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么?
幼:它像盤子,
幼:它像太陽,
二、感知圓形的特征
師:請小朋友自選圓形物品,沿著物品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圓圓的,
幼:邊緣是光滑的,
幼:沒有棱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說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燈……
三、觀察幻燈片《雜技表演》
師:說一說,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幼 :奇奇、樂樂、歡歡、小熊。
幼:他們在玩雜技。
師:想一想,圓圈能翻跟頭,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過去。(引導幼兒說)
師:看一看,獨輪車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
幼:圓形的,(幼兒一起說)
幼:還有球,呼啦圈,滾圈,盤子
四、做圓形標記
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白紙(四周打好圓形的小孔),指導幼兒沿小孔撕成圓形,然后請幼兒在圓形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或作一個標記,做完后把它貼到自己的物品上作為標志。
五、尋找圓形物品
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里的圓形物品,要求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發現: 是圓形的”。并把他們有規律的擺放到數學活動區。
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啟發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后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眾多物體中區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2、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次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幼兒的興趣為前提,通過幼兒喜歡的泡泡來引出了今天的活動主題 ——認識圓圓世界,幼兒能夠根據老師的.引導參與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認識圓形。不足的是,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兒童化,有些話語稍顯生硬,幼兒聽不太明白,導致整節課的活動進程有點不流暢,我以后一定要多聽其他老師課,綜合他們的教學語言,最終形成我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堂課,我將利用課件來展示各種圓形,設計吹泡泡的游戲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因為在我看來,通過課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動,更加能夠吸引住幼兒的眼球,設計吹泡泡的游戲,更加能夠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水仙花的外形以及生長特點。
2、能細致、有序地觀察水仙花井描述水仙花的特征。
3、欣賞水仙花的優美姿態,關注和喜愛水仙花。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幼兒在觀察角中觀看過水仙花的實物或欣賞過圖片,對水仙花的外形彩星長環境有初步的了解。
(二)材料投放:正在開花的水仙花盆栽若干盆,水仙花觀察記錄表。教育掛圖《美麗的水仙花》
環境創設:
將收集的水仙花圖片張貼在展板上,在觀察角布置水仙花展,教學活動將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一組一盆水仙花。
活動過程:
一、參觀"水仙花展",引發幼兒自主談論水仙花,了解幼兒對水仙花的已有經驗 師:這是什么花?水仙花長在哪里?和其他小朋友說一說關于水仙花你們還知道些什么。
二、結合水仙花的盆栽引導幼兒分小組有序、細致地觀察,了解水仙花的外形。
(一)幼兒分小組觀察討淪,結合記錄表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水仙花的外形。
師:水仙花長什么樣?如果要向別人介紹美麗的水仙花該怎么說才能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水仙花的特點?小朋友可以一邊觀察一邊用圖畫記錄下來。
(二)分享交流,引導幼兒結合數字資源《美麗的水仙花》有序觀察井描述水仙花的外形。
根據幼兒的描述運用符號梳理觀察方法(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有序地講出水仙花的葉、莖、根、花,了解水仙花的外形特征和生長習性。
引導語: 我們一起來看這里, 這個圓圓的部分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嗎?它叫水仙頭,是水仙花的鱗莖。那它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它的本領科大了。出來可以儲存水分和營養。這樣水仙花才能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花朵。
引導語:水仙花的花長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水仙花到了冬天還會開出美麗的花朵。開出的`花就是圖片上這樣的。水仙花的花朵長在花梗的頂部,每朵花有六片白色的花瓣,中間還有一個黃色的副花冠。
三、出示教育掛圖《美麗的水仙花》 ,引導幼兒欣賞各種造型的水仙花的圖片,感受水仙 花的優美姿態,并鼓勵幼兒運用語言和動作造型表達對水仙花外形姿態的感受。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請小朋友們回家與家長共同觀察水仙花還有什么其他的特點。
2、區域觀察:將水仙花放置在植物角讓幼兒繼續觀察,欣賞。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有一天,班里一個小朋友在家腳受了傷,后腳跟包扎著穿著拖鞋來園,小朋友都圍著他關心的問這問那,突然有一個小朋友說:“杰尼你的這個腳趾比那個腳趾還長呀!”孩子們議論開了……新《綱要》明確地提出: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可以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環境中常見的事物,了解和保護自身的器官,發現其中的奧妙,使他們感到科學就在身邊或在身上。于是,針對幼兒的興趣點,我設計了《有趣的腳丫》活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實踐,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發現可愛腳丫的特征及其功能。從而懂得保護身體、保護小腳丫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一、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及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二、知道每個人的腳是不同的,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并有機滲透保護小腳丫的教育。
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熟悉兒歌《脫襪子》;布置“腳丫樹”枝干。
二、創設小腳感知環境:
鋼玻磚、地毯、珠子網墊、海綿墊、細沙盤、鵝卵石盤、搓衣板;溫水盆、冷水盆若干個。
材料準備:
大幅畫紙若干張,深、淺綠顏料盆若干個;;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式”引入:
師:“有一首謎語很有趣,我們一起來猜猜這首謎語的謎底是什么?”
謎語:十個禿頭小孩,分開站在兩旁,同床同被同睡,合穿兩件衣裳。
“請小朋友猜一猜我們人體的一器官”,那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是“腳”。)
“小朋友猜對了,我們和小腳丫一起做游戲吧。”
二、感知小腳的特征:
1、朗讀兒歌,脫下襪子,觀察腳丫。
“小腳在哪兒呢?”(腳丫在這兒呢!)
“我們一起邊念兒歌邊脫襪子,把小腳丫請出來吧!”
兒歌:縮起小脖子,拉長小鼻子,彎彎小身子,住進小房子。
“小朋友脫掉襪子,露出腳丫來,和你的小腳丫玩一玩吧!一起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撓一撓、聞一聞、比一比、說一說,你們的小腳是什么樣子的?看誰發現小腳的秘密最多?”
2、幼兒自由探索、比較,交流。
(1)提問:“你發現小腳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腳是由腳背、腳底、腳跟、腳趾、腳趾甲組成的`。)
(2)“一只腳有幾個腳趾頭?”“一雙腳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只腳有五個腳趾頭,一雙腳有十個腳趾頭。)
(3)“腳趾頭都一樣長嗎?
三、探索腳丫的感知覺和用途。
1、探索小腳的用處:
自由討論:“小腳有什么本領?會做什么?”(會站、走、跑、跳、踢……)鼓勵幼兒站起來,做走走、跑跑、跳跳、踢踢等動作,感受小腳的能干。
2、探索腳丫的感知覺:
① 引發探索:“我們可愛的小腳丫還有一個更大的本領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② 介紹小腳丫感知的材料帶:“有地毯、鋼玻磚、珠子網墊、海綿墊、細沙盤 鵝卵石盤、搓衣板、溫水盆、冷水盆等。”
③ 小腳丫旅行:鼓勵幼兒自由、有序地走過感知材料帶探索,體驗其光滑、粗糙;軟、硬;癢、痛;冷、熱等各種不同的感覺。
④ 集體交流:“剛才你的小腳丫去哪兒旅行了,有什么感覺?”鼓勵幼兒說完整句。
3、教師小結:
“小腳本領真大,不僅能感受到有的物體是光滑的、粗糙的;軟的、硬的;冷的、熱的;還會感覺到癢、痛、舒服、難受……而且還會做站、走、跑、跳、踢等動作,小腳它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四、小腳丫畫畫,制作“腳丫樹”。
1、鼓勵幼兒作畫。
“小朋友的小腳丫這么可愛,又很能干,我們讓小腳丫來畫畫,制作“有趣的腳丫樹”好嗎?”師邊指著“腳丫樹枝干”邊鼓勵幼兒作畫。
2、師幼共畫“腳丫”樹葉。
教師提供深綠、淺綠顏料盆若干個,大幅畫紙若干張,師幼一起把腳丫蘸上顏料印在紙上。
3、感知腳丫不同大小。
① 展示大幅畫紙上的深淺、大小不一的腳印,請幼兒觀賞,并尋找秘密:“你發現了這些腳印有什么不一樣?”(每個人的腳各不相同,有大有小,腳板有寬有窄,腳趾頭有長有短。)
②了解腳會隨著人體的長大而長大。
A“畫上老師的腳印和小朋友的腳印一樣大嗎?”
B“每個人的腳都是隨著人體長大而長大的,因此小朋友要穿上合適的鞋襪,保護自己的小腳丫。
③“這幾幅畫都有老師和小朋友的腳印,美嗎?等下一個活動我們可以把它們剪下來,然后粘貼在“腳丫樹”上,好嗎?”
五、有機滲透保護小腳的教育。
1、組織幼兒討論:
小腳丫用處這么大,這么能干,那我們平時要怎樣來保護我們的小腳呢?(啟發幼兒說出:常洗腳、常剪腳趾甲、換襪子、穿鞋子、不在有危險的地方走、跑、跳、攀爬……)。
2、清潔腳丫,穿上鞋襪。
引導幼兒把有顏色的小腳用溫水洗干凈,邊念兒歌邊穿上襪子和鞋子。兒歌《穿襪子》:走出小房子,縮縮小身子,對準小鼻子,伸長小脖子。
活動延伸:
師幼共同布置“腳丫樹”墻。在美術活動中組織幼兒把那幾張大幅畫紙上的深淺、大小不一的腳印剪下來,逐一粘貼在“腳丫樹”上。
活動點評:
《有趣的腳丫》這一活動,屬于人體和健康內容,如今人們已把探索人體的奧秘納入科學教育內容之中。改變了以往只重視認識客觀世界,忽視了人類自身探索的傾向。此位教師設計這一活動,能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運用多種感官,讓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直接的經驗。
1、活動選材好。選擇學習內容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充分利用幼兒自身的腳丫作為探究對象,并整合于語言、藝術領域,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藝術性。
2、重視教學環境的創設。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與和諧的心理環境是實現師幼互動的良好前提。在活動中,教師能創設自由、平等、寬松的探究氛圍,巧妙地安排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的參與,看看、摸摸、數數、撓撓、聞聞、說說自身腳丫的特征;體驗小腳丫會做站、走、跑、跳、踢等動作;感知腳丫在旅行時走過的感知帶,體驗其光滑、粗糙;軟、硬;癢、痛;冷、熱等各種不同的感覺和腳丫的功能,并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這不僅加強了師幼之間、與同伴之間、與材料之間的有效地互動,從中也讓幼兒分享到探索、發現的喜悅。
3、教師能根據教育不斷轉換角色。活動中能夠很好地起到合作者,引導者,啟發者的角色,關注幼兒主體發展與情感的需要,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
4、能結合教育內容有機滲透衛生及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想想、看看的過程中了解耳朵的基本功能,能夠安靜有耐心的傾聽聲音,聽辨聲音的來源。
2、喜歡用耳朵聽聲音,能夠關注周圍事物發出的聲音,體驗收獲的樂趣。
3、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二、活動準備
繪本PPT各種聲音片段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耳朵
1、小朋友,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比比誰的反應快。請閉上你們的眼睛。我說到什么名稱,你就用手快速的去摸一摸。
2、請睜開雙眼,你們的小耳朵本領可真大,聽的真仔細,動作也很快。
3、多虧了耳朵我們才能聽到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是要來認識一下耳朵的本領。
(二)我們的耳朵本領大A細微的聲音和嘈雜的聲音
1、我們都知道,耳朵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呀?
2、各種各樣的聲音通過耳朵進入大腦,大腦會根據聲音判斷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
3、我們現在教室很安靜,安靜的時候,可以聽見很細微的聲音,閉上小眼睛,請你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模仿,如:翻書,呼吸等讓幼兒傾聽。
4、在嘈雜的環境中,我們可以聽見很多聲音混在一起,我們來聽一聽,你聽見什么聲音了。(播放一段嘈雜聲音)B,喜歡的聲音和不喜歡的聲音
1、你平時也會聽見各種不同的聲音,你還聽見過什么聲音?
2、你喜歡聽什么樣子的聲音?為什么喜歡?
3、那你覺得什么聲音是你不喜歡的?為什么不喜歡呢?
小結:有的聲音聽起來讓人心情舒暢,如:音樂的聲音,小鳥的叫聲,美妙的歌聲等等。也有的`聲音聽起來不舒服,如:汽車的喇叭聲,造房子時候機器的撞擊聲,飛機的轟鳴聲等。
C、聽辨聲音1、接下來,我們來聽一些聲音,有的是你聽過的,有的可能平時聽的不多,有的聲音很大,有的聲音很輕,我們一起來聽聽都有些什么聲音。
2、老師播放聲音,請幼兒說說是什么聲音。(鬧鐘滴答聲、風聲、雨聲、飛機飛過、汽車開過、門鈴,音樂、講話、笑聲、鳥叫、木頭燃燒、小老鼠、樹葉落下來、雷聲、大象、汽車喇叭、笛子、大提琴。
D、耳朵的功能
1、剛才這些聲音是我錄下來的,原來錄音機和電腦是可以錄音的,這些聲音我們以后一直可以聽,它們被保留了下來。
2、耳朵的本領大嗎?它還有很多本領呢,我們來看一下。
3、播放PPT。一邊播放圖片,教師一邊說。聽到爸爸媽媽反復的說一些詞語之后,我們才學會說話,如:爸爸爸爸。我們的耳朵聽了這么多的聲音,大腦會記住這些聲音,如:汽車喇叭的聲音是什么樣子的?滴滴叭叭。你的耳朵還能預報危險,我們聽見身后傳來的汽車聲音,我們就要把自行車騎到路邊,讓汽車過去。
4、我們的耳朵這么重要,如果耳朵聽不見了會怎么樣?那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耳朵,我們怎么樣來保護我們的耳朵呢?
(三)認識動物的耳朵
1、除了我們的耳朵本領很大,小動物的耳朵本領也很大呢。
2、你見過什么小動物的耳朵呀?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狀的?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嗎?
3、播放PPT認識動物的耳朵。
4、小結:大象的耳朵是最大的,小老鼠的耳朵是圓形的,驢和兔子的耳朵是長長的,還能動。魚和鳥的耳朵我們平常看不見,藏起來了。小貓為了聽的更清楚,它的耳朵也會轉動,耳朵的不同位置代表了它不同的心情。有些動物可以聽到我們聽不見的聲音,蝙蝠發出超聲波,他們能聽見,我們就聽不見。毛毛蟲也會發出聲音,可是我們也聽不見。
5、還有一些小昆蟲沒有耳朵,他們用身體的其他部位來感受,如蟋蟀用腳來感受聲音。
(四)自主閱讀耳朵的本領可真大,我這里有一本書,請小朋友去看一看,里面有很多關于耳朵的事情。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在積極地參與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從活動效果來看,教學難度適宜,教學準備充分,視頻資料、課件的運用有效幫助幼兒對動物耳朵功能的認識,引導幼兒不斷探索耳朵的秘密。學會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設想: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液體流動的現象是孩子們每天都會看到和接觸到的,例如喝水時水從飲水機中流出;炒菜時需要將油從油壺中倒出;洗手所用的洗手液會在掌心滑動,此外,洗澡所用的沐浴乳、洗碗所用的洗潔精、幼兒每日必喝的牛奶......種種液體流動的現象在幼兒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研究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最能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根據幼兒所發現的液體流動速度不一樣的現象,設計一節有關液體流動的科學活動,能大大激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科學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
大班的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科學常識,對于身邊的科學現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活動環境和實驗條件,讓幼兒進行驗證。在大班科學活動《比比誰流得快》中教師選擇了水、食用油、洗手液這三種幼兒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液體。幼兒通過認識感知——猜測結果——初次試驗——深入實驗來發現不同液體流動速度不一樣的現象并探究其中所蘊含的科學原因,初步樹立幼兒正確的科學態度,培養科學研究的習慣,激發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的特性,探究液體流動速度與黏度的關系;
2.能用符號記錄實驗的結果,并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體驗實驗操作的樂趣,嘗試小組合作的形式。
活動準備:
教具:有關液體流動的視頻、大記錄單三種、記號筆
實驗用品:水、食用油、洗手液若干;方便杯若干;鐵砂紙、木板、白卡紙、泡沫板、玻璃板;幼兒記錄板、記錄單、記錄筆;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由視頻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們在片子中看到了什么?它們在干什么?(引出液體的概念——會流動)
二.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三種液體的特點。
1.猜猜我是誰?(幼兒通過看、聞、摸、搖等進行猜測,教師強調不要用嘴巴嘗)
2.分析三種液體的`共性;
3.分析三種液體的差異性;
4.在大表格一《液體黏度記錄表》中用幼兒建議的符號或圖形記錄液體的黏度。
三.幼兒猜測討論:水、食用油、洗手液誰流得更快?
1.全班幼兒進行討論:誰流得更快?
2.發動討論:用什么符號、數字或圖形來記錄液體的速度?
3.教師在大表格二《液體速度猜想表》中記錄下幼兒對三種液體流動速度的猜測。
四.初次實驗操作,驗證猜測——跑步比賽
1.教師介紹小組分工方式。
師:要想知道誰跑得快,那就來比一比。現在就讓我們來進行一場“跑步比賽”。請小朋友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三位運動員。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由小朋友們回答)
師:我們每組的小朋友都要進行分工。比賽時需要一位裁判員發出口令并記錄下三位參賽選手的成績;還需要另外三位小朋友作教練,分別帶它們參加比賽。你們誰愿做教練員/裁判員?(讓幼兒討論并請小朋友們分別站起示意)我相信小朋友們待會兒做實驗時一定能做到友好分工、團結合作。
2.教師提出實驗的要求(公平,要同時跑)
師:裁判和教練員們,你們覺得運動員在起跑的時候要注意聽什么聲音呀?(口令/一二/......)
師:如果有運動員偷偷地提前起跑了,你們覺得公平嗎?(不公平)
師:裁判員和教練員們,你們有信心進行一場公平的比賽嗎?(有)
3.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教師予以協助。
五.幼兒交流試驗記錄并嘗試得出結論
1.每組推選一位小朋友,拿著本小組的記錄結果到前面交流。
2.教師引導幼兒開展討論:為什么這三種液體的流動速度不一樣呢?
六.再度進行實驗操作,對結論進行驗證
1.各組選用不同的操作材料,再度進行實驗驗證。
2.每組推選一位小朋友,拿著本小組的記錄結果到前面交流。
3.教師在大表格三《液體速度與黏度關系表》中記錄下幼兒的結論。
七.延伸活動
下次請小朋友們想辦法幫助跑得最慢的液體跑快一些。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2。 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如實記錄實驗的結果。
3。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 活動記錄單(見附表)人手一張。
3 。眼藥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三種紙。
出示三種紙,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名稱。
(二)讓幼兒猜測:哪種紙船沉得快。
1。 出示三種紙折的小船,引導幼兒猜測:小船放到水里會怎樣?哪種紙船沉得快?(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用數字表示并記錄在記錄單中。最快的記做“1”,最慢的記做“3”)2.交流猜測結果。
(三)實驗并記錄結果。
1。 幼兒試驗,三種紙船同時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2。 交流實驗結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1。 教師:同樣是紙船,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樣?
2。 小實驗“吸水性試驗”。
幼兒將裝在眼藥水瓶中的清水分別滴一滴到蠟光紙、普通紙、皺紋紙上,觀察紙的吸水性,并與沉船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原因。
3。 小結:不同的紙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誰吸水吸得快誰就下沉得快。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收集各種各樣的紙,自由折折玩玩,進一步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活動反思:
教師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活動的層次性強。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恰如一場“知時節”的“好雨”,恰到好處;教師的指導過程也好似一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流人幼兒的心田,讓幼兒在一種自然、輕松、適宜的狀態中獲得了“科學”的滋潤和應有的發展。使幼兒能夠學以致用,將所獲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從而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經典]科學教案11-15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