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實用的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1、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3、說一說我的發現。
(1)杯口朝下時,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時,杯子幾乎不往沙子里陷。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佳佳在家玩時,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結果土豆片變顏色了,她很好奇,就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幼兒園。根據孩子的好奇心我設計了“好玩的淀粉”這個活動,讓幼兒親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變化,增加了他們對實驗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感知淀粉遇碘會變顏色,從而激發學習的欲望,提高觀察的全面性,思維的發散性及操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鹽水、水、酒、針管、噴壺若干,各種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小朋友們看,我這有一張畫,你們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這里有一種神奇的`藥水,現在我把它噴上去,這次你們看到了嗎?(看到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幼兒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會我們就會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我今天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一瓶水,你們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樣呢?(白色)我們叫這種水為淀粉水。我還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東西,在這些東西里有一種能使淀粉水變顏色的,是哪一樣呢?我們一起來試試。順便把觀察到的記錄下來。
( 2 )教師巡回指導。
( 3 )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3、 找一找
( 1 )剛才我們發現淀粉水遇碘變藍,那哪些東西 里有淀粉呢?(幼兒自己猜)你們說了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 2 )教師巡回指導。
( 3 )誰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樣找到的?
4、實驗我們做完了,你們知道這幅畫中的秘密嗎?(用淀粉水畫的,碘酒噴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僅僅有這一種玩法,還有許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們再一起來研究。
5、活動延伸
結合美術活動“奇妙的畫家”,讓幼兒用淀粉水繪出圖畫,再用碘酒噴出來。
活動反思:
生活中存在許多神奇的現象,碘和淀粉在一起發生的顯而易見的反應,引起了孩子足夠的好奇心。《好玩的淀粉》活動方案是利用淀粉遇碘變色的化學原理設計的。碘和淀粉是兩種安全實驗物品,便于孩子操作。雖然對孩子來說,“淀粉”這一詞是陌生的,但孩子們對面包、饅頭等面食卻是再熟悉不過了。發現科學,并在生活中利用科學,是孩子們學習科學的最好途徑。利用碘酒和淀粉的神奇反應,尋找食物中的“淀粉”,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
本次科學課《好玩的淀粉》是平時幼兒都沒接觸到的課題,所以比較要有吸引力,幼兒對碘酒和淀粉都比較陌生與好奇,所以,整節課都是圍繞著感知淀粉遇碘酒變色的現象,激發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操作探索的興趣,并學習簡單的記錄,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中做的不足的是應該讓幼兒用清水和淀粉水來畫笑臉操作,讓幼兒清楚的明白,用碘酒噴過這兩幅畫,發生的不同變化。讓幼兒操作前,應事先把操作的材料放好,并說明怎么做記錄表。記錄表也必須做的規范。在操作時,應該讓幼兒們體現合作的樂趣,所以應該分配好。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讓瓶子發出聲音。
2、充分體驗游戲與在音樂中感受自制樂器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制作好的“會唱歌的瓶子寶寶”范例一個(在瓶子內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出聲音。)
2、歌曲《表情歌》音樂磁帶,幼兒自己自制好的人手一個畫有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寶寶,各種操作材料(花生、黃豆、米粒、小石塊。)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寶寶”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以瓶子寶寶的口吻引入:
師:“聽說中一班的小朋友很聰明,今天我想跟你們交朋友做游戲,我也很棒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瓶子,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和我交朋友嗎?今天我還邀請來了許多好伙伴呢。”
2、讓幼兒和瓶子寶寶說悄悄話。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拿1個瓶子寶寶搖一搖,和瓶子寶寶說一句悄悄話吧!
二、引導幼兒思考。
1、出示會唱歌的“瓶子寶寶”讓幼兒觀察。
2、師:“怎樣讓你們的瓶子寶寶也唱起歌來呀?”(引導幼兒想象出讓“瓶子寶寶”唱歌的方法。)
三、提供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1、簡單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黃豆、花生、米粒、小石塊,小朋友自己也來動動手,想想辦法也讓你的瓶子寶寶唱起歌來,好嗎?(利用視屏展示儀一一出示材料,讓孩子了解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師:待會兒小朋友可以選擇一樣材料放進瓶子里試一試,蓋上蓋子,搖一搖,聽一聽;它唱出來的歌聲是怎樣的?試好了以后,再換另一樣材料試一試,聽一聽,它們發出來的聲音一樣嗎?哪一種最響亮?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
①提醒幼兒注意傾聽裝不同材料的瓶子發出的聲音。
②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分享交流操作結果。
1、感受不同材料發出的不同聲音。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瓶子寶寶會唱歌。)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發現呢?你在瓶子寶寶里面放了哪樣材料,它唱出來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并搖一搖瓶子寶寶。)
2、小結:小朋友說得真棒,豆子發出來的聲音很脆、很亮、最好聽。花生發出來的聲音較粗、較沉。米粒發出來的聲音沙沙沙,較輕、較小聲。小石塊發出來的聲音咚咚咚,最響。
3、放《表情歌》音樂,為樂曲伴奏。
師:現在我們每一個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會唱歌瓶子寶寶,那我們來為歌曲伴奏好不好?
4、老師和幼兒一起手拿瓶子有節奏地打擊為樂曲伴奏。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嘗試,發現轉動塑料片能使小船開起來,而且轉動的方向不一樣,小船開動的方向也不一樣。
2、在不斷探究,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用筷子做的小船,一片小塑料片,蒸飯用的盤每組兩只。
2、圖片:有螺旋槳的'小船。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船。
1、(出示圖片)這是小船的什么?(螺旋槳)
它會怎么樣?(它會轉起來)
它有什么用呢?(螺旋槳轉起來,小船就開起來了)
2、(供幼兒操作的小船)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只小船,它是用什么做的?(用筷子和牛皮筋綁成的),另外,還有一張紅牌子。
3、我們來玩開小船好嗎?(將小船放入水中)
它怎么不動呀?為什么?(因為沒有螺旋槳)
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它開起來嗎?誰愿意來試試?(請個別幼兒自由擺弄,想辦法讓它開起來)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開小船,發現用小塑料片做螺旋槳能使小船開起來的秘密。
1、每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嘴巴吹,就用老師給準備的這兩樣東西,想想怎么樣才能讓小船開起來。
2、(集中交流經驗)誰愿意上來試試,讓我們看看你是怎么讓小船開起來的。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他們的小船是往哪里開的。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開小船,發現塑料片擰的方向與船開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1、為什么有時候小船會往前開,有時候卻往后退呢?再去試試,看看你會發現什么?(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發現塑料片擰的方向與船開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2、(鞏固經驗)你們來教我試試好嗎?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發現塑料片轉的圈數與船開得遠近的關系。
1、請兩名幼兒演示開小船比賽,討論為什么小船會開得有遠有近。
2、幼兒自由結伴比賽開小船。
五、結束,幼兒繼續自由探索,發現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時,《綱要》也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本節活動課,是以我園“354游戲教學模式活動的研究”成果為指導,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幼兒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首先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并學學自己喜歡的動物的樣子,從而將活動內容引入到幼兒對動物尾巴的關注上。
眾所周知,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接著,我創設小動物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大膽交流自己看到的動物尾巴的樣子,并讓幼兒大膽猜測想象會是誰的尾巴。當幼兒的好奇心被點燃時,再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展示動物尾巴,并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要提供豐富的材料,要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然后,我組織幼兒玩拼圖游戲這一活動,發展幼兒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后我組織幼兒交流自已知道的其它動物尾巴的'特殊作用,鼓勵幼兒課后繼續探索動物尾巴的作用。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動物尾巴,并初步了解它們的妙用,激發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探究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加深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種動物的尾巴。
難點:初步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妙用,激發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燕子、牛、袋鼠、孔雀、松鼠身體和尾巴分離圖片。
3、動物尾巴若干條。
4、音樂《誰的尾巴長》。
五、活動過程:
(一)游戲活動的導入:
師幼問好,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什么小動物嗎?你能學學自已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嗎?(引導幼兒交流,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游戲活動的準備:
1、師引: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可它們卻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你們看它們多粗心呀,身體藏在了里面,尾巴卻露在了外面,擦亮你們的小眼睛,看看誰能找出這些好朋友。(播放課件,展示動物的尾巴)
2、引導幼兒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已看到的動物尾巴的樣子。
3、播放課件,展示動物圖片,讓幼兒試著說說動物尾巴的作用。
4、播放動畫課件,展示動物尾巴的作用。
(三)游戲活動過程:
1、師引:小朋友接下來我們玩一個拼圖游戲。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動物的身體和尾巴圖片,請小朋友為你喜歡的動物找到尾巴,并把它們貼起來。看誰找得準,貼得好。
2、為幼兒分發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離的圖片,并強調游戲規則。
3、引導幼兒合作為小動們找尾巴,并將身體和尾巴貼在一起。
4、請幼兒上臺展示,說說為誰找到了尾巴,它的尾巴長什么樣,又有什么用?
5、總結幼兒游戲中的表現,鼓勵表現好的幼兒。
四)游戲活動的延伸:
1、師引:是不是只有這些動物有尾巴呀,你還見過哪些動物的尾巴,它長什么樣,又有什么用?(組織幼兒交流,并適時播放課件)
2、師小結:動物世界真奇妙,小動物的尾巴呀,有的長長的、有的短短的,有長的粗粗的,有的細細的……小朋友們回家后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明天把你知道的講給小朋友們聽,好嗎?
3、結束活動:
小朋友,小動物們都有尾巴,那么我們小朋友想不想也有一條尾巴,體驗一下有尾巴的樂趣呢?現在請xx老師為小朋友分發尾巴,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揪尾巴的游戲。
(播放音樂《誰的尾巴長》,結束活動。)
六、活動反思:
(一)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現,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了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為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欲望。
(二)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游戲為主體組織教學。作為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游戲環節里,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通過本節課的活動,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如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科學始與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們探索的內在因素,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愛上科學、迷上科學,在本節活動課的設計中,我沒有講枯燥的尾巴知識,而是努力創設了和小動物們玩捉迷藏游戲這一情境,讓幼兒由尾巴猜動物,并大膽探索、積極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還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動物尾巴的特征,我設計了拼圖游戲,培養幼兒的大膽嘗試和合作交流的意識。通過活動,我明白——幼兒活動的設計,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適合他們的游戲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
二是如何做到以教材為范例,教給幼兒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呢?在本節活動的設計上,我努力做到不局陷于教材,充分利用了教具、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拓寬幼兒的視野。另外,通過幼兒利用已往獲得經驗的講述,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通過詢問家長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并激發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秘的欲望。通過本節活動,我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小課堂,大生活”,就要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中興趣激發到位,課后拓展適當、爭取家長支持,我們的幼兒課堂才會呈現出和諧的“原生態”、“自然美”!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現現象。
1、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延伸活動:
區角里投放紙張。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讓孩子嘗試實踐更多的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玩魔術瓶,熟悉各種顏色,并能自己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配新的顏色。
2、激發幼兒對調色活動的興趣,逐漸養成喜歡探究的習慣。
3、培養幼兒把自己探究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記錄下來并能大膽地講述出來。
重點:通過玩魔術瓶,熟悉各種顏色,并能自己調配新的顏色。
難點:能調配新的顏色,并把自己探究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記錄下來,大膽地進行講述。
準備:各種透明的塑料瓶很多、各種顏料及幼兒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透明瓶子,變魔術使瓶子里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自己變魔術,把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并探究為什么。
三、幼兒把探究的結果告訴大家。
四、教師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其中的意思,并看教師示范如何在瓶蓋上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
五、幼兒嘗試做“飲料”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究的過程。
六、幼兒把自己的記錄大膽地講給同伴聽。
七、各種飲料去超市活動結束。
設計意圖:
班級的區域活動我發現科學角的調色區每次總是人滿為患,有的幼兒還經常為此而和同伴發生糾紛。因此結合本次的主題活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以調色為主的玩魔術瓶的科學活動。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我把整個活動始終貫徹到玩魔術瓶當中。讓幼兒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調色,而是把調色這樣一個過程放在瓶蓋上,再通過搖瓶使整瓶水的顏色發生變化,從而過度到我們一起來調飲料這樣一個游戲的情節當中,讓幼兒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玩……
教材分析:
調色其實是一節比較傳統的課,如何使傳統的課有一定的新意,是捆饒著我這次上課的問題。班級的角落里有許多空的飲料瓶,這是我們給手工區準備的,但我經常看見幼兒把水灌在里面倒來倒去玩得非常的開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調色這樣一個過程和瓶子結合在一起呢?讓幼兒在玩瓶子的過程中調色,又在調色的過程中玩瓶……
說重難點:
考慮幼兒對調顏色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我把重難點確定為能調配新的顏色,并把自己探究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記錄下來,大膽地進行講述。本來考慮設計一個幼兒用來記錄調色過程的表格,但由于幼兒發展水平的差距,除了第一排由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兩種顏色讓幼兒來調配以外,其他的都由幼兒自己來選擇,根據他們不同的`水平來調配顏色。他們可以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來進行調配。其實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由幼兒自己的探索的過程中自己來解決的。
說過程:
一、教師出示透明瓶子,變魔術使瓶子里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起幼兒的興趣,并留有一定的懸念。。
二、幼兒自己變魔術,把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并探究為什么。
幼兒看了教師的表演后都想自己來試一試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是水變顏色呢?可以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使他們找到魔術瓶的答案。
三、幼兒把探究的結果告訴大家。
四、教師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其中的意思,并看教師示范如何在瓶蓋上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
這個環節首先要讓幼兒能看懂自己記錄的內容,讓幼兒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記錄,把自己操作的過程用標志記錄下來。
五、幼兒嘗試做“飲料”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究的過程。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這個環節中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
六、幼兒把自己的記錄大膽地講給同伴聽。
七、各種飲料去超市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一天,我帶孩子們到郊外游玩,忽然有個剛拉完小便的孩子大聲叫道:“老師,好奇怪,我拉的小便沒有了!”小便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很快大家發現小便被泥土吸掉了。為滿足孩子的探究愿望,我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一活動。
目標:
1.喜歡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準備:
1.水盆、干毛巾、水杯(能兩頭打開,兩頭的杯蓋上分別做上紅、綠記號,如右圖)、舀水瓶、記錄板、水桶。
2.棉花、布、鵝卵石、玻璃彈珠、泡沫塊、塑料花片、餐巾紙、赤豆。
過程:
一、產生興趣
師:老師這兒有個空杯子,現在我舀滿滿的一瓶水倒人杯中。如果我讓杯子倒過來,瓶中的水會回來嗎?
幼:水一定會流回來,因為水本來就是流來流去的。
幼:你的杯子有點奇怪,我覺得水不會流回來。
(教師演示,孩子看到水流下來很興奮,他們鼓起掌來。)
師:現在找打開綠色杯蓋,把一塊干毛巾全部塞進杯中,蓋上綠色蓋子。如果我從杯子的另一頭再倒一瓶水進去,水還會像原來一樣回來嗎?
幼:會的,和剛才一樣會回來。
幼:毛巾把杯子堵住廠,水倒不進去,肯定會回來的。
幼:我說得不會,水會到毛巾里去的。
師:請把你的預測匯錄來。(幼兒分別在記錄本上記錄自己的預測,教師重點觀察幼兒的記錄過程。)
師:我們已經開始學習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誰來介紹—下自己是怎么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水不會流下來。
幼:我畫—個跑步的孩子表示水會流出來。
幼:我畫太陽表示水會流下來。
二、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師:水會回來嗎?我在每張桌上放了水盆,里面有杯子、舀水瓶、干毛巾。這個杯子一頭紅,一頭綠,兩頭都可以打開,等一會兒你把毛巾塞進綠的一頭,旋緊蓋子,用小瓶子從桶里舀滿滿的一瓶水往紅的一頭慢慢倒人。現在,請你們準備好記錄板自己做實驗。(幼兒進行試驗,教師提醒完成實驗的孩子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有幼兒大叫:“老師,真奇怪!我明明倒進去一瓶水,怎么現在一點也倒不出來了?”有幼兒皺著眉自言自語:“水一點也倒不出來了,怎么回事?”)
三、探討實驗結果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實驗結果?你是如何記錄的?
幼:原來我認為水不會流下來,就用“x”表示,現在水真的沒流下來,我就再打上了個“√”。
幼:原來我以為水會流下來,就用太陽表示,后來試了一下,發現水沒有流下來,我就用月亮來表示了。
師:咦?水沒有回到杯子里,水到哪里去了?
幼:水到毛巾里去了。
師: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嗎?我們打開杯子看看!(所有幼兒都打開杯子,發現了秘密,有的幼兒甚至通過擰毛巾力口以驗證。看到毛巾里擰出水來,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相信了!)
師:現在的毛巾跟原來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幼:毛巾比原來重了。
幼:可以擠出水來。
幼:顏色變深了。
幼:倒進去的水都被毛巾吸掉了。
師:原來水是會被干毛巾吸掉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毛巾容易吸水外,還有什么東西也容易吸水(幼兒說出了太陽、拖把、餐巾紙、布、海綿、風、樹枝、泡沫塊、棉花……教師把它們一一記錄在紙上。)
師:你們說的那些東西到底會不會吸水呢?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如餐巾紙、布等,有些東西老師沒有準備,你們可以用其他東西來替代或回家再試。
四、幼兒再次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五、交流實驗結果。
幼:我發現棉花是吸水的。
幼:我裝了一杯石頭,結果水又流下來了,石頭不會吸水。
幼:我做了兩個實驗,發現海綿容易吸水,泡沫塊不吸水。
在交流過程中,有一幼兒提出:我在杯子里裝了許多布,倒進去一瓶水,發現布很容易吸水。后來我又加了半瓶水,結果能倒出一點水來了。這是怎么回事?教師也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塞滿的餐巾紙能吸掉一瓶水,如果是一張餐巾紙呢?
六、一起收拾實驗室。
活動一開始,教師就較準確地把握住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只特殊的杯子直觀地引出了課題。同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自己能理解的符號進行實驗記錄,并給予積極的關注,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了解同伴的記錄方式。事實上,幼兒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向同伴學習。接著,教師在關于“水到哪里去了?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的交流中,巧妙地引領幼兒再次關注杯子中的毛巾,,通過比較濕毛巾與于毛巾的不同,幼兒發現了其中的秘密,獲得了相關的感性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瓶子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羅紋),選擇合適的蓋子匹配。
2、能積極嘗試擰緊瓶蓋,獲取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動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幫助小鹿媽媽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小鹿媽媽準備帶小鹿去郊游,準備了很多的東西放進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蓋子全亂了,這該怎么辦呢?
2、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幫助小鹿媽媽的方法。
3、提問:沒有蓋子,會帶來哪些不方便呢?
4、組織幼兒自由討論。
5、師:沒有蓋子,瓶子里面的東西會掉出來,會被弄臟,吃的東西就會變得不衛生。
6、師: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鹿媽媽吧!
二、組織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瓶子瓶口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蓋子。
1、教師出示小鹿媽媽的瓶子,以及各種不同的蓋子,幼兒觀看。
2、請個別幼兒根據不同的瓶口,挑選合適的蓋子。(塑料瓶、玻璃瓶……)
3、教師進行檢查、講解,幼兒傾聽。(如塑料瓶配塑料的瓶蓋,紅酒瓶可以配木塞瓶蓋,玻璃瓶可以配金屬材質的瓶蓋……)
4、小結:瓶蓋和瓶口正好合在一樣才能蓋上。
三、組織幼兒根據瓶蓋的特征,嘗試將瓶蓋擰緊、蓋緊。
1、師:在擰、按的`時候要把瓶口和瓶蓋蓋緊,這樣里面的東西才不會漏出來。看,這個瓶子的蓋子怎么樣?誰來試一試。
2、邀請個別幼兒上前蓋緊瓶蓋。
3、請幼兒介紹自己蓋瓶蓋的方法。
4、教師重點介紹擰的方法,發現瓶口和瓶蓋上都有羅紋,所以要用擰的方法。
5、教師介紹按的方法,沒有羅紋,需要按,按的時候要用點勁,按按緊。
6、組織幼兒再次根據提供的材料來練習擰和按的技能,教師巡回指導幫助。
四、結束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師:你們幫助了小鹿媽媽,它可高興了,想邀請你們一起去郊游呢!
2、播放音樂,組織幼兒一起跟隨音樂律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具有的慣性。
2.體會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硬幣、小紙條(寬度要比硬幣直徑寬一點兒)。
2.視頻資料: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的變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教師請幼兒看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狀態變化的視頻資料,并啟發幼兒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2.教師給幼兒展示科學小實驗,。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小朋友認真看。
操作過程:
(1)手握成拳頭狀。
(2)將小紙條放在拳心上。
(3)在紙條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幣。
(4)另一只手拿住紙條的一端(離硬幣遠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到什么了?
幼兒根據所見回答:紙條雖然抽出來了,但硬幣還留在拳心上,沒有掉下來。
教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想)
3.幼兒操作,感受慣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提問:你們知道硬幣為什么打瞌睡嗎?
組織幼兒討論。(根據感受談談)
4.教師小結小結:當抽出硬幣下的紙條后,硬幣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這種性質就是慣性。
活動反思:
探究是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兒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同時探究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自身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幼兒自己建構起來的,使幼兒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于孩子的。
孩子通過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手記錄,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和記錄與同伴交流,體現了分享經驗的快樂,并產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積極的學習態度。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捉泥鰍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磨豆漿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玩沙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春天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秋葉飄飄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花貓釣魚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果汁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09-19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米寶寶_中班科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