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5篇[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環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現莫比烏斯環現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探究的欲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各種紙環、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現莫比烏斯環現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剪開后的區別。
1)(出示紙環)紙環也來做游戲。怎樣把一個紙環變成兩個紙環?
示范:紙環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一個、兩個),將紙環送回家(兩處)
為什么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現了什么秘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剪過以后變成了兩個環,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剪開后的區別。
是不是只要擰過的紙環都會變成一個大環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
你剪出的紙環是怎樣的?(將紙環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環,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并小結:擰一下的紙環剪過以后變成了一個大環,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剪開后的區別,并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并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了解莫比烏斯環現象發現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象“莫比烏斯環”。早在150年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了這種神奇的紙環,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鄒虹)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ㄊ緢D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ǔ鍪靖鞣N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多變的天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么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ǘ绦拧㈦娨、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嘗試過程中感知方便與省力的多種方法。
2、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知道輪子會滾動,是最省力的工具。
3、培養幼兒積極思考和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激發探索問題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四個裝有重物的大箱子。
2、繩子、滑板、圓木棍、木板、積木、鎖鏈、大塊布、梯子、圓木桶、竹子、鼓棒、扁擔、竹梯。
活動流程:
一、出現問題,感知人多可以省力。
你們看,這是什么啊?(箱子)
放在這里太不好了,誰愿意來把它搬開?(請一幼兒嘗試、搬不動)
提問:你為什么搬不動?有什么感覺?那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助他)
幼兒與教師共同搬箱子
組織幼兒集中交談:剛才我們是怎樣把箱子搬開的?(抬、推、拉、轉……)
那你們在移動箱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啊?(箱子太重了,太累了,太吃力了……)
老師也和小朋友也有一樣的感覺!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輕松點,有沒有什么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呢?(請力氣大的大人來幫忙,大家一起抬……)
嘿,這里也有些工具的,有繩子、木棍、布塊、滑板……他們能不能派上用場,讓我們輕松的把箱子移到更遠的地方去呢?(有,幼兒自由猜測方法)
這些方法聽起來都不錯,究竟能不能行呢?(老師你讓我們試試吧)
二、通過嘗試比較,明白輪子能省力。
1、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虞老師老師幫忙用相機把小朋友的方法記錄下來)
2、集體交流。
老師把小朋友的方法拍成了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逐張照片請幼兒來介紹)
3、小結:你們覺得我們剛才用的方法,那種方法最省力?(滑板)為什么滑板又方便又省力?(“沒有輪子就不會跑”、“就像人沒有腿一樣”。)
三、聯系生活進行知識經驗的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你還在哪里見過有輪子的東西?它有什么用處?
1、幼兒講述。(啟發幼兒講述生活中所見的一些有輪子的東西。教師還可以介紹幾種,如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等)
2、欣賞圖片(餐車、汽車、自行車、旅行箱、大吊車、壓路機、挖土機、溜冰鞋、滑板車、黑板、鋼琴……)
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發明一些有輪子的東西呢?
四、發明創造有輪子的東西有多種方式供幼兒選擇:
①畫: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谧觯河枚喾N材料制作。
、壅f: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伴和其他人聽。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3、激發幼兒有探索的欲望。
教學重點:
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學難點:
知道壁虎尾巴和其余動物尾巴的不同之處。
活動準備:
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1、找尾巴。
出示小動物的身體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黑板上的.是什么東西?你看它們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出示動物的尾巴,讓幼兒幫小動物找尾巴并說一說小動物的尾巴像什么?
師:你覺得這些尾巴漂亮嗎?這些尾巴不僅漂亮他們還有很大的用處呢?
帶領小朋友們觀看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各個動物尾巴的作用。
2、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老師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
教師放錄音后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啊?
。2)剛剛故事里還有哪個小動物我們剛才沒有說到的?
師:它的尾巴與其他小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
3、找一找。
發給幼兒每人一根動物的尾巴讓幼兒自己去找小動物的身體。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春天是個多風的季節,孩子們對“風”這種自然現象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室外組織了活動“好玩的風”。小朋友說,“我們把風搬到室內,我們自己制作風”。于是我與幼兒共同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風,并將這些計劃畫在記錄表中,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計劃收集材料。于是,我們共同開展了“我們來制造風”的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尋找制造風的多種方法。
2、能運用繪畫、語言講述的形式表達制造風的過程。
3、在制造風的過程中體驗探究與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感受風、尋找風的經驗,并對如何制造風有了自己的設想。
2、物質準備:
(1)幼兒按照制造計劃收集的扇子、電風扇、打氣筒、氣球、硬紙板、布、吹風機、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樹、大黑板、記錄紙張。
重點、難點:
大膽嘗試、尋找制造風的各種方法。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前些天我們到外面找風去了,你到哪里找到風了呢?
幼兒:柳樹、小草、頭發、衣服。
教師:你是怎么發現風的?
幼兒:我看見柳樹、小草、頭發都動了,衣服都飄起來了。
幼兒分享自己關于“如何制作風”設計記錄。
(1)你們要用什么方法制造風?
幼兒:我想用扇子扇風。
幼兒:我用手抓緊塑料袋的口,然后一捏塑料袋,就有風了。
幼兒:我想用打氣筒打氣,就有風了。
幼兒:我用吹風機,可以有風。還有用布扇。
幼兒:我用硬紙板扇,就能有風了。
(2)你為了制造風收集了哪些材料?
幼兒:我準備了扇子。
幼兒:塑料袋。
幼兒:氣球、打氣筒。
(3)怎么才能知道制造出風了呢?
幼兒:可以吹在臉上感覺一下,就知道有沒有風了。
幼兒:讓一個人來試就知道了,把風吹在臉上。
幼兒:可以用吹風機吹我們的門簾,如果門簾動了,就說明有風。
幼兒:還可以吹頭發、衣服,如果動了就說明有風。
2、幼兒按照計劃制造風。
(1)提出實驗規則。
、僬堄變河米约合氲降姆椒ㄟM行試驗。幼兒可以在教室里用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試驗,當你用完一樣材料后要把你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谡垖嶒灧椒ê徒Y果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樣實驗的,制造出風了沒有。
③有些幼兒的實驗材料需要用到電,請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觸摸插銷。
(2)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的探究并及時支持。
情境一:
葛家佑在用布制造風的時候,用很小的一塊布去扇高處的門簾,門簾沒有動。她很沮喪地回到座位記錄。于是我請她再用布扇扇我,讓我感受一下有沒有風,同時讓她觀察我的頭發有沒有動。她高興地發現我的頭發動了。我又用布向葛家佑扇了扇,她馬上告訴我她感覺到風了:“涼涼的。”于是高興地把結果記錄了下來。
情境二:
陳頎林用塑料袋實驗時,直接把塑料袋的口部握緊,再用手捏塑料袋,所以制造的風很小,幾乎感覺不到。于是他請我幫他往塑料袋里吹氣,然后從吹滿氣的塑料袋中擠出了風,他高興地說:“這回的風大多了!蔽覇査骸澳銊偛攀钦垊e人幫助你制造風的,你想想有什么方法自己就可以制造出風呢?”他想了一會兒,高興地告訴我:“我想到好方法了。”他用手拿著塑料袋再空中晃動,把空氣裝到塑料袋里再進行擠壓!帮L來了!”他高興地大喊,并將把實驗的方法畫了下來。
(3)幼兒分享制作風的過程及結果。
、僬堄變航柚鷮嶒炗涗洷,向同伴分享自己實驗中的發現。
頎林:我把塑料袋口這打開,然后這樣(用動作演示,用塑料袋裝空氣)。然后把口抓緊了,再一捏,就有風了。我在我畫的實驗下面打了個鉤,就是我成功了。
葛家佑:我用布和教師一起做試驗,有風,因為教師的頭發都動了。(邊說邊為別的小朋友扇了起來)我也畫了個鉤。
、谝龑в變簩⒅圃祜L的記錄貼在記錄板上,同伴相互交流與欣賞。
3、教師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瓶子在空中晃,有的吹氣球,有的用打氣筒打,用吹風機吹,這么多的方法,都制造出了風。
我們在外面找到的風是自然風,我們今天用這些方法制造的風是人造風。你們,還可以開動腦筋再想一想,還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制造出風,下次我們再試一試。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教師的問題具有層次性,引導性,問題層層深入。在活動時教師能發現幼兒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引導,幫助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活動后能及時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已有經驗。
2、活動中的不足:
(1)活動中提問的準確性不夠。如提問幼兒:“你怎么才能成功?”應說成:“你制造出風了嗎?”這樣會更適宜。
(2)在記錄中,幼兒只畫出了自己是否成功,沒有畫出試驗的過程,在這方面老師還需進一步引導。老師最后總結時,還可以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說有些東西動了(如柳條、頭發),就證明你制造出了風?”為“風是怎樣來的”延伸活動做準備。
主要內容:
1、教案重點突出、有層次性。教師思路清晰、節奏準確,但語言要準確,例如,“你用什么方法制造風?”“怎么知道你的方法成功了呢?”用簡單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還可以開展“風的利與弊”的延伸活動。
2、每個環節結束部分都有小結,及時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幼兒已獲得的經驗。
3、幼兒設計表格中提到的方法都是自己想到的方法。另外,由于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所以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都很愿意去證實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有集體的目標,幼兒有個人的方法,實現了小組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4、整個活動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自由的空間也引發了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區投人許多有關風的活動材料,可以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繼續探索和發現。
5、教師的引導很有層次,先“讓幼兒回憶”“自己想辦法”“材料是什么”“怎樣讓別人知道有風”。在活動時有幼兒使用吹風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知熱風和涼風。
綜合評析: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表現在活動的來源、活動中幼兒自己對方案的預設、材料的選擇、實驗的方法都源于決定。每個幼兒在實驗環節中材料和過程不統一,而是富有個性的,即尊重了每個幼兒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案。
活動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是教師的敏銳觀察,發現幼兒在探究中的畏難情緒和挫敗情緒,給予及時的啟發、鼓勵和支持。如在活動中當一個幼兒扇窗簾而沒有動時,幼兒產生了沮喪的情緒,這時張老師說:“你扇扇我的頭發吧。”結果幼兒試驗成功了,再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建議:教師讓所有的幼兒都體驗用一個塑料袋制造出大風與小風;教師讓幼兒用同樣的力氣拿布和扇子來制造風,比較哪個制造的風大,哪個制造的風小。之后,再讓幼兒討論制造大風的過程,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空氣流動能產生風。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能積極參與、大膽創新。
2、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站得穩的方法
3、在討論交流中積累和提升經驗,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每人三張紙,雙面膠若干,積木。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利用自身的經驗,嘗試制作紙桌,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的原因。
1、教師提問:“紙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紙桌的課題。
2、教師簡單介紹紙桌的制作方法
3、幼兒制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制作。
A、 教師提問:“你的桌子站起來了嗎?”引導幼兒給站不起來的桌子尋找原因。
B、 通過向紙桌吹氣的小實驗,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探索桌腿高矮、粗細對桌子站得牢的影響。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并吸取同伴的長處,探索制作一張站得穩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師簡單小結桌子能站得穩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啟發幼兒再做一張站得穩的桌子。
2、幼兒第二次制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想辦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師提問:“你的桌子站得穩嗎?為什么?”讓幼兒簡單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對桌子站得穩的認識。
4、教師提問:“你的桌子上能放東西嗎?”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三、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積木,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師提問:“你的桌子能放東西嗎?”讓幼兒在桌子上進行放積木的'嘗試。
2、教師以比賽的方式,引導幼兒盡量多地放積木。
3、通過比賽,以“誰的積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等問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桌腿對桌子承重能力的影響。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紙桌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他們在移動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變變變_大班科學教案06-30
大班科學教案:水珠寶寶_大班科學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