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合集】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題目
會唱歌的線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借助松香粉,線經過摩擦可以產生聲音。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愿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五、活動過程及內容
探究的問題:線可以發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出聲音。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①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②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③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④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小。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嘗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著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后洗手、換線。
七、拓展線索
1、制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松香發聲筒演奏。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近一階段,我發現幼兒都比較喜歡玩陀螺,其中接觸的圓形陀螺比較多,知道圓形的陀螺在轉動時呈現出圓形,但從未嘗試過自己制作陀螺來玩,那其他形狀的陀螺轉起來是什么形狀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設計了科學活動《讓紙片轉起來》,引導幼兒通過中心點自制各種形狀的紙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大膽猜想記錄,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若干、紙盒五只、鉛筆、橡皮若干、記號筆等。
2、實物投影儀、音樂《小陀螺》。
3、“紙片轉動記錄表”人手一張;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聽音樂《小陀螺》、拍手進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游戲。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么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是圓形的。
1、提出制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制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并示范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4、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圓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圓形的。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教師:看到小朋友和圓形的紙片寶寶玩得這么開心,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紙片寶寶也想變成陀螺來玩了。你們猜猜它們轉動的時候是什么形狀的呢?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后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3、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么形狀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4、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幼兒的想法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5、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么形狀的,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教師:怎樣才能證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讓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個小朋友要做3個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橢圓形),要讓它們轉動起來,并要注意仔細看:它們轉動的時候是什么形狀的。最后將你看到的結果記錄在小手下面。
6、表達與講述。
教師分別請記錄正確和錯誤的幼兒講述、示范,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的紙片轉動時都是圓形的。
7、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教師:今天小朋友真聰明,都發現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舞臺在轉動時是圓形的(教師邊說邊記錄大記錄表)。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回到教室后,請你們去試試其他形狀的物體在轉動時會呈現出什么形狀。
活動反思: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較高,能主動猜想,并能通過操作、試驗探索各種不同形狀的紙片在轉動時是圓形的。在第二環節讓幼兒猜想三角形等紙片轉動時的形狀記錄時,時間較長,而且提出的問題沒有到位,以至于讓個別幼兒畫出了房子等。通過反思,我覺得這一猜想記錄可以讓幼兒在集體中講述、操作與記錄中完成。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首先在開展活動前我就和孩子們收集了生活中常見的紙并投放在科學區中,讓孩子們折小船,折小花、還根據月主題活動《傘花朵朵開》用他們自制的小花玩起了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們對不同材質的“紙花”很感興趣還提出了很多問題,于是我根據主題中的素材點“紙娃娃”以及幼兒的興趣“喜歡把紙放入水中玩”,預設了本次活動“會吸水的紙”。整個活動中,我以探索紙的吸水性為切入點,創設情境并提問,引發幼兒猜測與思考,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簡單有趣,適宜他們動手探究,并通過實驗來驗證、集體分享與拓展。從而讓幼兒體驗探究的過程,發展他們初步的探究能力。我還培養幼兒耐心細致的觀察,記錄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活動重在探究過程,發展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不同的紙在水中的變化,感知紙的吸水性。
2、通過實驗操作、觀察比較等方法,知道不同的紙它的吸水性不一樣。
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帶來的樂趣,學會小組合作。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實驗感知紙的吸水性。
2.活動難點:知道不同材質的紙它們的吸水性不一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事先收集過生活中的各種紙,有一定的感性經驗。
2.物質準備:4 種紙的展板一塊、大記錄表、小記錄表 6 份、(餐巾紙娃娃、報紙娃娃、繪畫紙娃娃、牛奶盒紙娃娃)若干、毛巾 6 條、透明盒子 6 個、ppt、盤子
6 個、面膜紙、鋁箔紙、筆 6 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前段時間請小朋友們回去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紙,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有些什么紙?(餐巾紙、報紙、繪畫紙、牛奶盒紙)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紙?(幼兒積極回答)
師:這些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紙,我呢用這四種紙做了四個紙娃娃,你們看!今天紙娃娃們要來做潛水運動員。
二、實驗操作、分享交流
1.問題激疑
師:請寶貝們猜猜哪個紙娃娃會“潛水”?為什么?(請一名幼兒做好記錄)真的像你們猜測的這樣嗎?那還是讓紙娃娃們去試一試吧!
2.動手實驗
(1)介紹材料:每桌有一個裝了水的塑料箱,還有不同材質的紙娃娃,一份記錄表。
(2)操作要求:6 人一組小組合作將不同材質的紙娃娃同時放入水中然后仔細觀察看看誰最會潛水,結束后在記錄表上做好記錄。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交流,驗證并達成共識。
師:哪些紙娃娃會“潛水”?它們在水中有什么變化?
小結:原來不同的紙它們的吸水本領也不一樣,餐巾紙娃娃最容易吸水它最會潛水, 牛奶盒紙最不容易吸水它最不會潛水,報紙和繪畫紙也會吸水但它們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
師:紙娃娃們聽了過后為了會不會吸水吵了起來,會吸水的紙娃娃認為會吸水本領大,而不會吸水的紙娃娃認為不會吸水本領也很大,那怎么辦呢?它們吵架了我有一個好辦法,我今天還帶來了兩種很特殊的'紙(面膜紙、鋁箔紙),看了這個它們就會明白了!
4.師幼共同驗證
1:出示兩種不同的紙(面膜紙、鋁箔紙)引發幼兒思考:它們是什么紙?看看它們有什么本領有什么作用呢?(面膜紙可以讓我們的爸爸媽媽變得漂亮,鋁箔紙媽媽在廚房可以為我們做好吃的蛋撻、、、、等等。) 2:教師操作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講述。
3:小結:其實不管是吸水性強的紙還是吸水性弱的紙,它們各有各的好處,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我們的紙娃娃們聽了過后又開心的手拉著手在一起做游戲啦!
三、活動延伸
請寶貝們回家再去收集更多不同材質的紙,把他們做成自己喜歡的紙花,然后放在盆里做實驗,自己去探索它們的吸水性,并做好記錄,到時候“晨曦里的聲音”活動時請小朋友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總結
當我上完這節課時,覺得孩子們對這次活動非常感興趣,幼兒們喜歡上了探索,學會 了觀察與記錄,所以本次活動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科學領域發現與探索精神,題材緊扣生 活,通過操作提高了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獲得了體驗和成就感。在以后活動中要多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讓每位孩子都動手操作,愛上科學活動。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 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么沒聲音?”
1、 教師設問: 你有什么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里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里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 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 “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你的套桶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個別回答) 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 這個聲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 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里,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 “小朋友拿著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搖一搖、聽一聽。”
2、 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后兩種聲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這一次玩了什么?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范。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裝的是什么?” 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里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里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 “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干。” “我這里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里裝的是什么?”(幼兒猜測后,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么一樣的'東西,在套桶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四、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出這么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五、結束活動。 觀摩意見和建議: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了解根有儲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根)、各種植物的根若干、圖片若干、各類根雕的藝術品,切好的蘿卜片、山芋片等。
嘗試準備:幼兒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試驗,在裝有各色顏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一、 以郵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么禮物呢?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訴老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么東西?
幼:我摸到的東西是毛茸茸的!……有點刺手……摸在手心里有點癢……可能是樹枝……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征。
師:剛才大家猜了這么多,到底猜對了沒有?主我們一起打開禮品盒看看。哦,原來是一個樹根!你們看看樹根是怎么樣的?
幼:我看到的樹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長的亂七八糟的……
3、提問:你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里?
教師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愛住在泥土里。
二、 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
1、 幼兒動手試著尋找植物的根。
師:(出示種在沙盤中的植物)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植物,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樣的?
2、 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征,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師:(請一名幼兒上前)請你告訴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們根是什么樣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蔥,它的根長在泥土里,拔出來時都是泥,后來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變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細細長長的,像面條,像頭發,像許多線,像老爺爺的胡須……師:剛才小朋友說的真好,這種根真的很像老爺爺的幫須,誰能用兩個字說出,像胡須一樣的根叫什么根?好,我們就把這種根叫須根。還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須根?
幼兒搶著說:我找到的小麥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須根……師:老師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中間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請舉起來。(師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我們給這種直直的根起個什么名字?
師:還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的不一樣,請你們把它們拿到上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們長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我們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
幼A:紅蘿卜的根紅紅的、胖胖的、圓圓的。
幼B:紅薯的根有一長串,一塊一塊的。
幼C:白蘿卜的根白白的、粗粗的。
師:我們把這些根叫塊根。
(3)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塊根,是貯藏根的一種,但它與肉質直根的來源不同,是由側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條側根中或多條不定根上形成多個塊根。 3、 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三、 給植物的根找家師
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這些須根、直根、塊根送回它們自己的家。
四、 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根的作用。
2、 介紹根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幼兒根據生活經驗指出根和人類的關系:可食用(請幼兒品嘗蘿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藥,可以制作根制工藝品。
五、延伸活動:制作根制工藝品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要求:
1. 積極參加細致觀察、交流表達、驗證修正的活動,主動建構自己對葉脈的科學認知。
2. 感受細致觀察在科學認識中的重要性,對科學了解葉脈的生長特點和生長規律感興趣,有樂意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行動。
活動準備:
橡皮泥平鋪的墊板人手一份,葉片輪廓圖上下兩幅。
“葉脈的工作”課件。
各種樹葉若干、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 印葉子,發現葉脈
1.請小朋友任取樹葉觀察樹葉:說說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樹葉。
2.把樹葉小心地按在橡皮泥上,輕輕揭開樹葉,看看在橡皮泥上留下了什么?
3.思考:為什么會留下印痕呢?
4.小結:原來樹葉上有葉脈,葉脈突起在葉片上,所以能在橡皮泥上留下印痕。
(二) 初步感受葉脈的生長特征并做記錄
1.樹葉有葉脈,那葉脈在葉片上到底是怎樣生長的呢?請小朋友來看一看,在樹葉的輪廓圖中來記錄下來。
2.將畫好的葉脈圖送到展示板上,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一看,你發現有些什么不一樣?
(三) 細致觀察感受葉脈的生長特點調整記錄
1.仔細觀察葉脈的生長特點并交流觀察結果。
觀察要點:
(1)葉脈的粗細差異(2)相互間是怎樣連接的?
(3)葉脈的生長規律?
2.小結:原來,葉脈是有主次的。從葉柄生長出來的葉脈叫主脈。從主脈上再生長出來的葉脈叫側脈,主脈粗,側脈細。側脈的生長是有規律的。有的樹葉還會從側脈還會生長出更細更密的細脈,所有脈紋相互貫通,遍布整個葉片。
3.現在,通過細致的觀察,對葉脈我們有了新的認識,你的葉脈圖需要做調整呢,請你在葉片輪廓圖中作新的葉脈記錄。
(四)思考并感受葉脈的用途
1.看來,仔細觀察真的'很有用,讓我們重新科學地認識了葉脈的生長特點。
2.觀察:所有的葉片,它們的葉脈都是主脈、側脈相連的嗎?我們再來觀察一下更多的葉片。
3.你們的觀察結果是怎樣的?
4.思考:葉脈有什么用?葉脈間為什么主脈、側脈之間都是相連的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5.演示葉脈課件:簡單了解葉脈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傳輸營養、支撐葉片)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的輕軟、能變形、吸水的特性。
2、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活動準備
1、海綿、紐紐棒若干,海綿做成的毛毛蟲一只。
2、活中的海綿制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海綿寶寶,引起探究興趣。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海綿寶寶)
二、玩海綿,感知海綿的特性。
1、和海綿寶寶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綿的輕、軟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綿)
(1)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體交流。
師:剛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么發現?
3、第二次探索。(海綿變形)
(1)幼兒自由探索。
(2)集體交流。
師:你把海綿變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變的?
: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真神奇。
4、變毛毛蟲。
(1)出示海綿變的毛毛蟲(輔助材料:紐紐棒),引起幼兒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把海綿變成毛毛蟲。
(3)和毛毛蟲玩一玩。
三、參觀海綿展覽館,了解海綿在生活中的用處。
教學反思
一、從興趣出發,聯系生活進行選材。
海綿在我們生活中是常見、常用的材料,孩子們對此既熟悉又陌生,雖常見常用,但是對于海綿的特性卻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動我們選擇了“海綿”作為活動題材。活動一開始以動畫片《海綿寶寶》中“海綿寶寶”作為導入,帶領孩子們走進海綿世界。由于這個動畫片是幼兒感興趣的,它的`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進入下一環節。
二、以“幼兒探索操作”貫穿始終。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與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讓他們用完整的簡單句表述自己的發現,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還為幼兒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探索并發現海綿的特性。
三、結合并運用于實際生活。
活動的最后環節,通過參觀“海綿展覽館”,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將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科學教案 篇8
思索:
不必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墻上掉不下來。你曉得這是為什么嗎?
準備:
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開展報紙,把報紙平鋪在墻上。
2、用鉛筆的.側面敏捷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報紙就像粘在墻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掀起報紙的一角,而后松手,被掀起的角會被墻壁吸回去。
4、把報紙漸漸地從墻上揭下來,留意聆聽靜電的聲響。
解釋:
1、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墻。
3、當屋子里的空氣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假如你把報紙從墻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提問:請試一試,還有什么物品能不必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墻上。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走進科學教案12-08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