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課題,讓幼兒猜:“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大熊貓)
二、出示大熊貓玩具,引導幼兒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教師出示大熊貓玩具,提出問題,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大熊貓的頭、嘴、眼睛、耳朵、鼻子、身體、四肢、尾巴等。
小結:大熊貓的頭是圓形,頭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張嘴,一對小眼睛周圍長著黑色的毛,像帶黑色的眼鏡。鼻子是黑色的,在臉的中央,兩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體胖乎乎的是橢圓形,全是白色。有四條粗短的腿,長圓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放錄象,講述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教師放錄象,提出問題:大熊貓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什么?怎樣生活?是怎樣走路的?
小結:大熊貓住在長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歡吃竹葉、竹筍。它喜歡獨居,白天睡覺,晚上出來吃東西,會爬樹,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 四、談話:大熊貓與人類的關系。
“為什么稱大熊貓為國寶?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大熊貓?你喜歡大熊貓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
小結:(為什么稱大熊貓為國寶參見教學資料)小朋友在動物園、電影、電視或圖書中見過大熊貓。大熊貓形體美麗,動作有趣,性情溫雅,可供大家觀賞,還可以表演精彩的節目,是我們和世界人民喜愛的`動物。但它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險,我們要救救大熊貓,保護大熊貓,讓它永遠生活在地球上。
活動延伸:
給大熊貓畫像(國畫);教幼兒玩《搶救大熊貓》的游戲,教育幼兒要愛護大熊貓。
活動要求與準備
一、使幼兒認識大熊貓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二、讓幼兒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是國寶,應保護大熊貓。
三、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豐富詞匯:珍貴、竹筍。
五、準備:大熊貓玩具一個、錄像機、錄像帶。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據,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么規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
2、 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
2、培養幼兒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以及加強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
3、嘗試制作排笛,感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真的傾聽,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
[教學難點]:
探索長短不同的吸管,發出不同高低的聲音。
[教學流程]:
利用“身體樂器”讓孩子與“聲音”在游戲中拉近距離,從而產生興趣——教師示范小豆實驗,讓孩子知道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讓幼兒觀察、傾聽長度不同的管子所發出的聲音有高低之分——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教學準備]:
1、長度不同的吸管、雙面膠、托盤若干。2、黃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鐵琴。3、多媒體教學軟件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探究內容,通過“身體樂器”游戲,讓幼兒產生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踏步地走進教室,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腳步聲。
教師提問1:“為什么小腳會發出聲音?”——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2:“那么,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也能夠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發揮
幼兒與教師一起玩“身體樂器”游戲。
二、引出聲音的產生。
師:“小朋友,真不錯!現在,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了,在研究的過程中,請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我們才能夠聽見“聲音”有什么不同,你們能做到嗎?”
——教師示范小豆實驗。
提問1:“你們聽到什么?”
提問2:“你們看到什么?”
提問3:“聲音從哪里來?”教師請一名幼兒上臺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動。
提問4:“你感覺到了什么?”
教師由四個關聯問題,讓孩子知道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
教師小結: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當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停止了。
三、通過樂器實驗,傾聽、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從而引出吸管實驗。
實驗一:敲擊中音鐵琴
教師提問1:“你們認識它嗎?對,它就是中音鐵琴,請你們看看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2:“它們發的聲音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3:“好,讓我們聽聽它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4:同樣的物體在振動,只是鐵琴板長短不同,我們來聽聽兩根長短不同的鐵琴板發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我們坐著先聽一次……現在可以用身體來表達你聽到的聲音。”——(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相同的物體會因為長、短的不同,而發出高低的不同聲音。
實驗二:吹吸管,傾聽聲音
師:“同樣是吸管,我們來聽聽兩根長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聲音,你們發現了什么?”
1、接著,教師再出示兩排吸管,一排是長的,一排是短的。
讓幼兒長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聽到聲音的高與低。
2、教師提問1:“你在吹這兩根長短不同的吸管時,發現有什么不同?”
(教師可請各別幼兒上臺吹,讓臺下的幼兒感受)
教師引語:“哦,原來聲音不同。吸管的長短也有高低之分。”
3、教師展示:與幼兒對比實驗的結果。
教師小結:吹奏時,嘴里的氣流會振動吸管中的空氣,產生聲音。短的吸管振動頻率快,所以音高;長的吸管振動頻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教學軟件,獲得相關物體特性的經驗。
2、教師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兒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悅。
4、活動結束。
延伸教學:
教師與幼兒來到區域里,通過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歡的旋律,舉辦一場親子“排笛”小演奏。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科幻故事。
2、能將頭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條理地記錄下來。
教學重難點
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科幻故事。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點。
2、大膽設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將頭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條理地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板塊一交流導入,暢談故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曾看過一部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書中作者葉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現在已經變為現實了。如小說中提到的下棋機器人,現在已經有了。
課件出示:
2、回憶交流,暢談故事。
(1)提出問題: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寫了哪些現實中并不存在,卻看起來令人信服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用《小靈通漫游未來》中寫到的下棋機器人導入,無疑會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接著,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為后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塊二打開思路,大膽想象
1、熱身練習,引導想象。
(1)提出問題:如果你的大腦可以直接從書上拷貝知識,如果你擁有一個背包飛行器,如果你用時光機穿越時空回到恐龍時代……你會做些什么?
(2)讓學生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想象。課件出示思維導圖:
課件出示:
過渡語:讓我們寫一個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記錄下來。
2、討論交流,大膽想象。
(1)提問:在你的筆下,人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他們可能運用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樣的奇特經歷?
(2)提示:放飛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課件出示:
(3)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人物有怎樣奇特的經歷呢?課件出示例子: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有了熱身練習的基礎,這個環節就讓學生天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老師依然采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思維。每一個聯結點都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無數個關節點。例如,假如擁有恒溫衣服,接下來的奇特經歷可能是火場救人、去南極探險、潛水、登珠穆朗瑪峰等。學生打開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無限廣闊。
板塊三讀寫結合,領悟寫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點。
(1)回顧學過的課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確:科學、幻想、小說,對應的就是科學性、預言性、文學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說有很多相同之處,我們推測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確:科學、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學性、預言性、故事性。
(2)重點講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強調故事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
課件出示:
科幻故事科學——科學性:基于現實幻想——預言性:大膽幻想故事——故事性:生動和連貫的情節
2、引導學生回憶課外閱讀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說,領悟寫法。
(1)引導學生回憶:同學們在課外一定閱讀過科幻小說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寫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相機從“科學性”“預言性”“故事性”等方面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首先,回顧學過的課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意在促進知識遷移。接著,引導學生回憶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說,領悟寫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根據提綱完成作文。
2、展示習作,師生評議。
3、修改習作。
4、和同學交流,看看誰寫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學重點
學會欣賞作文并進行自我修改。
教學過程
板塊一動筆起草
1、啟發談話:作文時,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來就容易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習作,教師巡視,相機對寫作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3、提醒已經完成習作的同學嘗試修改習作,其他的同學加快寫作的速度。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寫作有困難的同學予以指導,對速度慢的同學加以提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板塊二指導修改
1、啟發談話。
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托爾斯泰說過:“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習作初稿寫好以后,我們還要反復修改完善。
2、指導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課件出示:
修改步驟:
自讀。
自改:“換”拗口、意義不明確的語句,“調”前后紊亂的語序,“添”一些具體內容,“刪”多余的內容。
自查:對照本課的習作要求,看內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習作。
同桌之間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修改。
4、課堂交流。
(1)說一說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和體會。
(2)講一講修改他人作文的過程和理由。
【設計意圖】“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5、6年級)提出的關于習作的目標。本環節要著重注意兩點:一是指導修改方法,讓學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過自改、互改、交流,培養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
板塊三評價欣賞
1、交流展示。
教師引導:你的習作通過自己幾次修改,一定有許多精彩之處。請你將自己習作中的精彩之處讀給同桌或小組里的同學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你的成果。還要簡單說一說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級評賞。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習作或片段組織學生評賞。
將習作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念出來。組織學生評一評,并說明理由。
(2)分組交流自評,暢談習作收獲,分享習作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作文的精彩之處,并念給大家聽,增強寫作自信。在班級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或片段,讓學生體驗習作的樂趣,并熱愛寫作文,從而更加努力地寫好作文。
板塊四課后展示
1、將優秀習作裝訂成冊,并傳閱。
2、將優秀習作張貼在“作文園地”,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3、將優秀習作推薦給少兒報刊,爭取發表。
4、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向學校廣播站或學校文化長廊投稿,力爭展示。
5、鼓勵學生把這篇作文編入自己的優秀習作集。
【設計意圖】學生寫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課已結束。還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多的平臺展示學生習作。課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課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的習作得到發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從而更加努力地閱讀和寫作,寫出更好的作文。同時,對其他的同學又是一種鞭策。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3-28
科學教案模板03-25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