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重點:能夠定性描述人和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夠定性描述人和物體的位置。
能力目標:能夠定性描述人和物體的位置,知道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參照周圍其他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確定物體位置的生活經驗,,但能正確定性的描述人和物體的位置,還有一定的困難。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性描述物體位置對我們的生活很有意義;通過描述物體位置的活動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愉快,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服務生活。課前準備:游戲道具、圖畫紙、彩筆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游戲導入:
1、玩貼鼻子的游戲
2、同學們齊心協力合作完成1、一名學生貼鼻子,其他同學幫忙,共同完成。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方式,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自由描述。引導學生以教室為活動場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學習繪制平面圖。
(3)交流評價。
2、描述校園里物體的位置。
(1)指出活動指向:描述教室、操場、旗桿、實驗樓、廁所、辦公樓等的位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描述校園里物體的位置。
(2)總結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
(3)嘗試繪制學校平面圖。
引導學生嘗試繪制學校平面圖,強調繪制平面圖需要注意的問題。
3、小導游活動。
情景:假如今天家長要來開家長會,你如何把家長順利的引導到教室呢?
4、繪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圖。
(1)展示樣板。為學生展示幾個簡單的房屋布局平面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問。
(2)學生繪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圖。
1、自由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學習繪制平面圖。
3、同學們交流評價。
4、描述校園里物體的位置。
5、總結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嘗試繪制學校平面圖。
6、繪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圖。
1、目的是為了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因為同學之間進行游戲,興趣比較濃,開展室內活動,學生參照物比較熟悉,且能夠全員參入,活動比較充分。
2、意在提示學生利用平面圖尋找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提高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拓展延伸 應用創新
今天,我們研究了怎樣描述不動的物體的位置。那么,你想知道輪船在大海的位置嗎?應該如何確定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終有一天,我們回遨游太空,那怎樣描述飛船和火箭在太空中的位置呢?
1、思考怎樣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意在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進行交流和總結,進一步歸納整理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19、我在哪里
東西南北
教學反思:
主要通過對我的位置、升旗臺的位置、學校的位置在方向、距離、時間等方面進行定性地描述,知道一個物體位置的確定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物體有不同的參照系,就會有不同的運動情況。認識位置是研究物體運動的前提條件。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通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動難點:能按物體的軟硬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兩個神秘袋、一個大筐兩個小筐;
(2)軟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頭、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氣球、面巾紙、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鐵片、木頭、硬紙盒、茶杯、勺子、積木、石頭、玻璃瓶等。
2、經驗準備:能說出軟硬物體的
四、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神秘袋(一個裝軟軟的物品,一個裝硬硬的物品),先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說一說感覺怎么樣?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師把東西從神秘袋里拿出來)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該物品,驗證這名幼兒說的感覺,讓所有幼兒都感受到物體的軟硬,并且能說出"感覺軟軟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種材料并試著進行分類。
1、把軟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嘗一嘗,敲一敲,摔一摔。
3、幼兒分組實驗,把軟軟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兩組,教師做適當指導。
4、操作完成后,交換分組進行檢驗。
5、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小結:通過手,牙齒,皮膚,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體軟硬。
(三)鞏固:游戲"送玩具寶寶回家",學習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游戲規則:天黑了,軟寶寶玩具,硬寶寶玩具都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軟寶寶和硬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將幼兒剛剛分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兒和教師一起分類,幼兒說感知方法,教師演示)。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并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
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設計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D檢驗D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現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后,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鞏固階段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并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并運用到生活中。
<小馬過河》 彭文席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
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
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
小馬嗒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只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
河水會淹死你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當然啦!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辦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怎么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有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過……過不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嘗試不同的方法探究紙橋的'承受力,體驗探究的樂趣。
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圓柱積木、白紙板、玩具汽車、記錄表、筆、硬紙板、釘子、細繩等。
活動過程
一、演示激趣
教師將一條白紙的兩端放在圓柱積木上,形同一座橋,出示玩具汽車:車
子能順利通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二、問題討論
1.什么方法能使車子安全通過這座紙橋?
2.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簡單地畫下來,幫助幼兒記憶。
三、動手實驗
1.教師給幼兒提供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分組大膽進行實驗。
2.請實驗成功的幼兒與同伴分享經驗。
3.幼兒再次實驗,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好方法。
4.引導幼兒作記錄。
四、交流分享
1.啟發幼兒結合自己記錄的實驗結果,與同伴說說自己的經驗。
2.與幼兒一起將實驗記錄表展示在墻面上,引導幼兒繼續分享交流。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同伴之間要有禮貌,體驗好朋友的美好情感。。
2、幫助幼兒發展朋友間的友誼。
活動準備:
1、課件:兩只青蛙
2、小青蛙的頭飾每人一個,錄音機。
3場地:創設環境:一個池塘,里面飄著幾片荷葉,荷花開放。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幼兒欣賞課件
——夏天的荷花池里,誰來了呀?引導幼兒說出是小青蛙來了。(教師在背景圖上出示一只青蛙。)
——呱、呱、呱,兩只青蛙在說些什么?
——它們是什么關系?你怎么知道是朋友呢?朋友見面要怎么樣?
——我們一起學學小青蛙的見面說的話和動作。
——一只小青蛙跳到了荷葉上,而另一只卻沒有跳上來,荷葉上的青蛙是怎么幫助荷葉下的`青蛙的?
——最后他們玩得開心嗎?
2、欣賞配樂故事
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課件,讓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3、幼兒扮演角色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兩只小青蛙之間有趣的語言和動作,從而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故事的內在意義。
4、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設置一個表演區,引導幼兒進行模仿表演,并且改編故事把小青蛙改成小金魚、小兔子等小動物。讓幼兒學習進一步學習文明禮儀。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鼓勵幼兒學做小青蛙,同伴有困難時要幫助同伴。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發現土豆能在鹽水中浮起來的現象。
2、能用“↑、↓”符號記錄結果,表示上浮與下沉。
3、樂于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糖、鹽、味精、土豆、貼有紅黃綠線的一次性透明杯子、記錄紙、鉛筆、《土豆寶寶歷險記》(課件)、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引出問題,激發興趣
1、出示土豆:這是什么?(土豆)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問并驗證:猜猜土豆掉到水里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說說理由。
3.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討論:你認為白哥哥可能是什么東西呢?
二、共同實驗,積極探索
(一)實驗一:三種不同材料操作
1.介紹實驗材料并交代實驗規則
2.幼兒實驗,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3.交流: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4.實驗總結:糖水和味精水都不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水才能讓土豆塊浮起來。
(二)不同鹽量再次操作
1.出示不同含鹽量的.兩杯水進行實驗提問:是不是土豆放在鹽水中一定會浮起來呢?
2、出示兩份不一樣多的鹽,幼兒做實驗,觀察并記錄。
3、交流結果
三、觀看視頻、拓展幼兒經驗。
1.出示“死海”的圖片并提問:土豆能在鹽水中浮起來,在很多很多得鹽水中人能浮起來嗎?
2.觀看介紹死海的視頻。
四、活動延伸:
1.如果不同大小的土豆塊放在鹽水中又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2.到底結果怎樣,現在不告訴你們。你們自己去試一試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二:活動準備
各類時令水果若干,“↑”與“↓”的標記各一,沉浮兄弟圖片,盛水容器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教具,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兒一一指認水果。)“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標記‘↓’)。”
2.思考與討論“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說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現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3。實驗操作幼兒實驗,并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1:“我拿的是西紅柿,我發現西紅柿是浮起來的。)”
4。鞏固沉浮兄弟的特征,進一步認識標記“↑”、“↓”。
“小朋友你們看,沉浮兄弟來了,我們把水果送給他們吃吧。”
幼兒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謝,幫助幼兒把水果區分開來。
5。重點是能夠觀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沉浮經驗;難點認識標記“↑”、“↓”,能夠根據標記進行簡單分類。
四:與沉浮兄弟分享水果,活動結束。
五:活動效果
通過活動,幼兒能夠在教師指導下直觀的觀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獲得了初步的沉浮經驗,體驗到成功的滿足,通過直觀的教具幼兒認識標記“↑”、“↓”,并大膽嘗試將自己的想法經驗與其他幼兒共享,根據標記及所得到的實驗結果將水果按沉浮特征分類。
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知道尺是一種測量工具,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收集、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尺的異同點。
準備:
1、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
2、測量教室里的物品。
過程:
1、探索尺的相同點
教師出示測量身高的尺:“這把尺你在哪里見過?它可以派什么用處?”“量身高時是怎么知道你的身高的?”(引出“豎線”)
幼兒觀察自己收集到的尺:“你們的尺什么地方與這把尺是相同?”(引出“刻度”)
告訴幼兒刻度是用來告訴人們測量結果的。
2、尋找尺的不同點
“這么多的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從的'長短、形狀、材料上進行比較。
3、探索尺的運用:“為什么要有各種不同的尺?”
嘗試測量教室里的物品。(桌、椅、櫥等的高低、寬窄、長短等)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關于科學教案03-28
科學教案模板03-25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關于科學教案07-27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