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沉浮》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沉浮》,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孩子們了解物體放到水中有沉浮現象。
2、培養孩子們對自然現象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3、培養孩子們的細致觀察能力。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重點難點
1、這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小朋友們知道水有向上托物體的力(浮力)。
2、難點是漂浮的物體在一定情況下也能下沉。
活動準備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滿水,小皮球、小石頭、干木塊
活動過程
1、讓孩子們輪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師先讓孩子們將小皮球放在盛滿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們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讓孩子們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開,小皮球馬上浮到水面上。問孩子們:小皮球被我們按到水底,一放開手小皮球為什么自動浮起來?我們按小皮球的時候手有什么感覺?小朋友都說:手被彈開的感覺。結論:這是水中有浮力。
2、讓孩子們把石頭和干木塊分別放入水中,觀察沉浮情況:石頭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塊卻浮在水面上。提問孩子們:為什么石頭沉到水底,而干木塊又浮到水面上?結論:石頭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塊輕,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讓小朋友們說一說,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什么。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常識課,主要通過實踐來了解,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讓他們更好的感覺到學科的樂趣,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嘗試,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2、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加入到活動中,可以很好的從各個角度發現問題。
3、在今后做活動要準備多些設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動手做,讓他們對學習感到興趣。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將會將實驗物品換一換,再讓它們嘗試更多,孩子們更深一步了解沉與浮。
小百科: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2
大班科學《雞蛋的沉浮》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雞蛋沉浮的秘密。
2.探究改變水中的濃度后,雞蛋沉浮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
3.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發現。
活動準備
1.礦泉水瓶子剪去頸部(安全考慮用透明膠包好)。
2.鮮雞蛋、吸管、小勺、小盤子、水彩筆鹽、糖若干。
3.觀察記錄表
4.《死海》的視頻和圖片。
5.場地:將幼兒分五組。
活動過程
導入:直觀導入法,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雞蛋,并提問。
師:小朋友們,今天蔣老師請來了一個客人。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2.出示雞蛋,引導幼兒觀察桌面上的物品。
桌面上分別擺放1、2、3個杯子里面分別裝相同的水,清水、糖水、鹽水。
二、引導幼兒發現雞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師分別將雞蛋放入1、2、3號杯子里面。請幼兒仔細觀看。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這3個杯子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幼兒觀察并學會區別鹽與糖。
師:你們知道杯子里面裝的是什么?
它們有什么不同?請你找一找?
引導幼兒采用多種感官:看、嘗發現鹽與糖的區別。
1.教師提問:是不是只要加了鹽的水,雞蛋就會浮起來呢?
幼:引導幼兒討論加多少鹽雞蛋會浮起來?
三、體驗探究雞蛋浮起來的方法,并進行操作紀錄。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及記錄表的使用要求。
(1)記錄表的填寫要求。
(2)雞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舀鹽時,鹽要舀滿每勺鹽基本一致。
(4)攪動時,不要把水弄灑,直到鹽完全融化。
(5)分組進行,每組請小組長負責安排小小操作員和小小記錄員。
2.請幼兒實驗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突發情況的及時處理(如:雞蛋破了)
3.分享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放了幾勺鹽雞蛋浮起來了?
教師小結:鹽放的'越多,水的濃度就越高,雞蛋就會浮起來。
四、觀看《死海》的視頻,討論人在死海中能漂浮的原因?
活動延伸
回家以后請你們操作怎樣讓雞蛋沉下去?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發現吧!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3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里,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么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來.源.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常識課,主要通過實踐來了解,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讓他們更好的感覺到學科的樂趣,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嘗試,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4
活動背景
“水娃娃漫游記"的主題正在進行中,孩子在玩“水娃娃漫游記"的游戲時,積累著關于水的經驗,也生成了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孩子針對“鐵在水里會沉下去的”經驗,提出了“為什么鐵做的船會浮在水面上呢”的問題,于是,就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內容與要求
探索在水中沉和浮的物品,并知道一些改變其原來狀態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個大玻璃缸和若干個大水桶。’
過程與指導
一、在幼兒園里收集5種東西放在塑料袋里
——孩子在教室里、花園中、操場上尋找,并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如看見別人在花園里撿鵝卵石,自己就去撿樹枝,所以,孩子塑料袋里的東西,豐富多樣。
二、假設沉沉浮浮
老師:前一陣子,我們一起玩了許多水的游戲,昨天,我們每個人又在幼兒園里找了5樣東西,現在我們來告訴大家,你手上的5樣東西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上來的?幼兒講述,老師記在白紙上,記錄方式是幼兒認同的。
——其中,同樣的物品不再重復。有不同意見的在旁邊打個問號“你們同意嗎?"“有人反對嗎?’’引發孩子的思維沖撞。
三、驗證假設
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把這些問號去掉。
(孩子在大玻璃缸前嘗試有問號的物品的沉與浮)
幼兒:(塑料吸管)用力往下扔,(浮上來)你讓它灌滿水,它就沉下去了,(依然浮上來)啊,它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積木)啊,是浮起來的。用手撳到水底……啊,還是浮上來的。是的呀,木頭積木就是浮上來的。(擦掉問號)
幼兒: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不是的,捏成小船的樣子就浮上來了。(我來試試)啊,浮起來的。擦掉問號……不行,它也是沉下去的……
老師(小結):其實啊,有的東西在水里,這個樣子是沉在水里的,那個樣子就浮上水面了。比如…。鐵和船……
——傳達相對的觀念和思想。
四、探索在水中改變物品原來的樣子
1、老師:你有沒有辦法將你手中的1件東西在水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嗎?想辦法改變它在水里原來的樣子(重復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思維的空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也可以一個人去試試,然后把它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無意識的行為。
3、說說自己的實驗,并展示自己的記錄。
——其間,老師不斷總結。如:××泡沫板原來是浮起來的,在它上面加了鵝卵石它就沉下去了……
小魚兒:我的塑料袋本來是浮起來的,我加了鵝卵石,又加了積木,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塑料袋積木會沉下去嗎?我們試試。
眾幼兒:沒有用的。為什么?
幼兒1:那是因為,幫忙的東西和它是一個樣子的……對,就是浮的東西一定要請沉的東西幫忙。
老師(小結):是啊,要改變一件東西在水里的樣子,一定要請一件和它不一樣的東西幫忙。
——在得出一個結論的基礎上,再引發一個更深而正確的認識。
老師:拿一個紙盤,(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我拿一塊橡皮泥幫忙(把一塊小的橡皮泥放在紙盤里,紙盤沒有沉)它沉了嗎?怎么回事?
幼兒:再多放一些……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
老師:(輕輕地重復,以反問的語氣,引發孩子對這句話準確性的質疑)放上去的東西,一定要比盤子重……(重音放在“盤子"兩個字上),.
幼兒:放上去的東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盤子)浮上來的力量大,它就沉下去了。
老師:同意嗎?很好。
4、比較熟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沉浮現象。
——了解沉與浮的另類現象中,認識更廣闊沉與浮的現象。
老師:你們剛才讓一樣東西改變它原來的樣子,都請別的東西幫忙的,我現在……
幼兒:(搶先)我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幾個洞。
老師:哦,她沒有請別的東西幫忙嗎?
幼兒: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進去了,水很重,水幫了忙了。
老師:啊,你還是請水幫忙了。我現在不請東西幫忙。這是一同事互動
很喜歡應老師將“郵票”作為一種文化,來傳遞給幼兒知識。的`確“郵票”的功能是明顯的,其內涵則更豐厚,所以將其作為一種學習資源來開發,從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可以值得探討的問題,如郵票上的圖案、郵票上的數字、郵票的使用過程、郵票中的人和事等等,因此,以“郵票"為線索,將引出的眾多問題,設計成教學活動,并以主題系列形式展開,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多途徑地培養幼兒綜合學習的能力。
看了應老師的活動背景分析,了解到本次活動也是主題系列活動中的一個,所以有了一些想法,借此機會與之切磋。
由于本活動的目標定位在欣賞郵票、嘗試制作模擬紀念郵票,我們就將活動分成四個步驟來完成:
1.收集郵票以及相關物品一觀賞郵票及相關物品一尋找我們的問題一展開討論、征集答案(通過生生互動,解決一些爭議小的問題)
2.欣賞集郵本一集體討論一共享經驗
這里教師預設的問題有:.
我們看到的郵票和平時信封上的郵票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從郵票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圖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圖案?
孩子們補充提問可能有:
這些郵票為什么都放在本子里?
為什么有的郵票是四張連在一起的?
為什么沒有把它貼在信封上?
為什么爸爸讓我小心地看,不能用手拿?
(在討論之后,師生共同小結:很多郵票是將一些有意義的人和事作為圖案,把它設計在郵票上是為了更好地紀念它。人們把前階段域學習中,幼兒個別探索實踐,有了較多的感性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幼兒產生了強烈的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在此前,教師組織了集體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選材料、自帶問題開展“假設沉沉浮浮"的活動。教師采用集體交流的方式,“從孩子中來,回孩子中去",創設積極互動的好時機。時而幼兒接納同伴的想法;時而不同的答案,引幼兒爭執,思維的碰撞在此萌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他人提出質疑等能力在此得以培養;一個互動學習的契機也在此產生,向同伴學習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最后,面對爭論不休的問題,采用集體驗證的方法,這為后面個別試驗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探索改變物體原狀"這一環節,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挑戰。幼兒帶著新任務,有的幼兒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記錄方式;有的幼兒則自己創造;也有的幼兒觀察模仿同伴,幼兒個個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再次交流分享時,教師嫻熟的教育技能,良好的組織策略,能根據幼兒的特點及時地調整與應對,較好解決點面問題,一個幼兒介紹,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其他幼兒,再次創設生生互動,有效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接近尾聲,教師預設“熟雞蛋的沉浮”,是教師再次尋求突破,引發幼兒更多創意的又一舉措。
應該說“沉沉浮浮"是一節傳統常識課,但此次活動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整個活動自始至終都呈現出高度的動態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的素質、教育藝術讓觀摩者贊嘆,幼兒身上洋溢出的良好科學素養同樣讓觀摩者感到欣喜。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5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所以小朋友們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水。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是愛玩水的,在玩水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如在一次玩水過程中,一位孩子不解地問我:“老師,到底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上來呢?”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同時為每個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觀點和經驗。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幼兒的內容。
【活動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了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2、活動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材料,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都有什么呢?幼兒觀察交流。
2、請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把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幼兒猜測。 (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幼兒動手做物體沉浮的實驗。
1、請小朋友來試一試,看看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
2、幼兒動手操作。
3、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三、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把剛才的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呢?
2、出示記錄卡: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教師講解示范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志。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了然,還為后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
四、將沉與浮的物體進行分類。
1、請小朋友根據實驗結果分別把物體放在貼有“上浮”和“下沉”標志的兩個籃子里。 2、幼兒進行分類活動。 (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所鞏固。)
五、幼兒交流結果。
1、請小朋友根據記錄結果說一說哪些物體放在水里會浮上來?哪些物體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2、幼兒根據記錄互相交流。 (在這里,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并說說它們沉、浮的原因。 (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并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活動反思】
反思一:提供活動材料,創設有利于孩子發展的條件。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材料:如大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等,讓孩子自己選擇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猜測、尋找問題的答案。孩子們通過自主探索,不僅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發現了物體沉浮的秘密。
反思二:關注幼兒表現,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活動中在猜測哪些物體可能沉下去、哪些物體可能浮上來時,我發現孩子們一個個興致高漲,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想法,爭論得非常激烈,于是我適時引出下一個環節:做實驗論證。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便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很活躍。同時在幼兒做實驗時,我通過觀察,對個別幼兒進行了有針對性地指導,使他們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了認識。
反思三:創設寬松環境,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 同樣的實驗,同樣的觀察,對于不同的孩子來講有著不同的體驗、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因此活動中我給幼兒們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同時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物體沉浮的秘密,并嘗試將結果記錄下來,這充分體現了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我又 組織幼兒對實驗結果進行了探討、交流,這既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使幼兒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發現秘密后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07-19
《沉浮》大班科學教案01-24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6篇07-19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沉浮》08-23
大班科學教案:沉浮(通用23篇)03-29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蔬果沉浮》12-21
大班下學期科學教案《蔬果沉浮》08-23
《沉浮》大班教案11-18
大班教案《沉浮》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