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的教案

時間:2023-02-21 12:50:0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的教案 (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的教案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的教案 (精選15篇)

科學的教案 1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包的基礎上,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會按包的樣式,大小進行匹配。

  3、讓幼兒能理解一家三口之間互相關愛的情感。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三只熊圖片,ppt,包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小熊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今天,我們班了一個小客人,看一看,它是誰啊?(小熊)

  2、教師以小熊的口氣:嘿!我是小熊,很高興來到這兒和小朋友游戲,今天我還請來了我勇敢強大的爸爸和溫柔善良的媽媽。瞧,這就是我幸福的一家。

  3、冬天到了,天氣真冷,熊媽媽為小熊的家人帽子,手套。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手套分別有什么不同?(有大的,有小的),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給他們帶一帶。(幼兒按大小匹配)。

  4、快過年了,小熊一家準備到街上去辦年貨,他們準備出門了,你們想一想,他們還差什么呢?

  5、幼兒討論、回答。

  6、那我們到網上的小店幫他們選一選適合他們背的包吧!(請幼兒邊看邊討論)。

  7、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包有男式的,女式的,還有寶寶的,它們的樣子形狀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也不同。

  8、(幼兒自由選包,背包,交流討論)瞧,我們活動室的四周也有許多漂亮的包,你們每個人挑一個最喜歡的包,把它背一背,玩一玩,互相說說這是什么樣的包?最適合誰背?

  8、幼兒自由選包,討論,請幾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9、看標記送包,按包的大小式樣進行匹配。教師提要求:前面有三個簍子,上面都有標記,我們來看一看,是熊爸爸,熊媽媽,還有熊寶寶,現在請你們把你們手上的包放進相應的簍子里。

  10、教師驗證,評價。

  11、小熊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我們小朋友也有溫暖幸福的家。現在你們三個人一組,組成一個溫暖的家,我們為小熊的一家表演一個節目吧。放音樂《讓愛住我家》師生一起跳舞。

  活動反思:

  《綱要》精神引領。《綱要》指出:“科學的內容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從身邊的事入手。”本次活動選取幼兒非常熟悉的包為活動載體,建立在幼兒的一定生活經驗之上,幼兒易于接受。

科學的教案 2

  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不一樣材質的杯子,并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欲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本事。

  活動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活動過程

  一、欣賞杯子

  1、出示杯子

  2、教師: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貌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經過看、說對不一樣的杯子初步感知。

  1、教師:今日,教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

  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經過比較認識杯子并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一樣的兩個杯子

  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

  (教師巡回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樣分的)

  3、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

  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

  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

  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

  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

  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1、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為什么

  (請個別幼兒說)

  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教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能夠再次利用。

  讓幼兒明白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頭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么杯子呢

  (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銹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

  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

  還有一種是不銹鋼保溫杯,是由不銹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里面的水延緩散熱,到達保溫的目的。

  5、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么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1、今日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干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制作杯子。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我的杯子。(怎樣做的什么形狀、色彩有什么用處)

  3、展覽幼兒制作的杯子。

  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一樣材質的杯子,并了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科學的教案 3

  我從事科學研究是出于一種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別無其他動機。——愛因斯坦

  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幼兒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幼兒不斷發現科學奧妙,激發其學科學的興趣。這天小編推薦一個“磁鐵找朋友”的科學活動,期望能夠為大家所用。

  游戲準備

  配套材料:條形磁鐵2塊、環形磁鐵2塊、分類盒1個、鐵屑2盒、魔法盒1個、骰子1個、迷宮圖卡1套、太陽系圖卡1套、操作記錄表32張、探索圖冊《磁鐵找朋友》。

  園所自備:其他形狀的磁鐵(如U形磁鐵)、鐵球、回形針、布條、白紙等。

  游戲方法

  玩法一:淘寶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鐵在其中來回移動。看能找到哪些能夠被磁鐵吸住的“寶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將分類盒里裝滿物品,如回形針、小圖釘、羽毛、布塊、石頭、紙片、細繩等。

  (2)用磁鐵分別靠近物品,看看哪些會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如圖2)

  (3)根據磁鐵與分類盒中物品不同的反應將材料進行分類。

  玩法三:回形針走迷宮

  將回形針放在迷宮圖上,把磁鐵放在迷宮圖卡的反面,透過移動磁鐵帶動回形針走迷宮(如圖3)

  玩法四:太陽系

  將鐵球放在太陽系圖卡上,把磁鐵放在太陽系圖卡的反面,透過移動磁鐵改變小球的位置(如圖4)

  游戲價值

  1.在游戲中培養分類與比較的`潛力。

  2.透過探索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透過游戲與實驗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

  3.激發探索磁力現象的興趣,培養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

  4.在探究中發展溝通潛力。

科學的教案 4

  【活動目標】

  1、知道真絲織物與蠶絲的關系。

  2、知道抽絲的簡單步驟,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絲的長度。

  3、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

  【活動準備】

  1、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蠶繭,一杯熱水,小蘇打,小竹條,幾種繞絲的工具:紙筒、纏線板等。

  2、有關養蠶知識、抽絲錄像、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3、絲巾一條,幾種繞絲的工具。

  4、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了解蠶絲的作用

  1、出示絲巾后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說說這條“絲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兒猜想)

  2、教師總結

  這條絲巾是這種叫蠶絲的材料紡織而成的(出示蠶絲)

  蠶絲是一種優質的紡織原料。

  3、蠶絲還可以做什么呢?

  (1)幼兒猜想后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2)幼兒再次回答:蠶絲可以做領帶、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討論蠶絲的來歷

  1、誰知道蠶絲怎么來的?

  幼兒回憶已有認識:蠶絲是蠶吐出來的。(蠶繭只是蠶蛹的保護體)

  2、觀看有關養蠶圖片

  3、教師總結

  三、抽絲活動

  1、觀看錄像,初步了解抽絲方法

  (1)想一想人們是怎么把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呢?

  (幼兒猜想抽絲的方法并實踐)

  (2)小朋友講了許多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方法,蠶繭究竟是怎么變成我們所需要的蠶絲的呢?(觀看錄像)

  (3)請幼兒說出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教師總結:

  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摘亂絲——制溶液——浸泡——挑絲頭——抽絲。

  我們把對蠶繭進行處理變成絲這個過程就是抽絲的過程。

  2、指導幼兒抽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當一回抽絲工人,我們來抽絲。

  具體方法: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學習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1)摘亂絲(看錄像)

  提問:現在誰來做個小老師,向大家介紹怎樣摘亂絲?

  (個別幼兒操作)。

  (2)制溶液:是將小蘇打浸泡在熱水里。

  這個溶液是小蘇打溶液。

  這個溶液內小蘇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溫度高低都將影響蠶繭抽絲效果。

  由于溫度比較高,所以熱水就由老師來倒。等會在操作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安全,別被燙傷了。

  (3)浸泡:

  讓蠶繭浸泡在熱水里充分浸泡,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蠶繭壓入水中(出示圖片),直到蠶繭表面有一些絨毛出現為止。

  浸泡時間大概為1分鐘。

  (4)挑絲頭抽絲:

  師:當我們挑絲時發現有好多條蠶絲一起粘在上,此時,就需要我們把蠶絲進行整理,并找到絲頭。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兒自由發表抽絲挑絲頭的方法,并作好記錄(用表1)

  請看整理蠶絲的錄像。

  3、幼兒示范抽絲

  學會找絲頭抽絲了嗎?老師這里剛好還有一個浸泡好的蠶繭,誰來試試找出絲頭,請幼兒來做。

  4、指導纏繞

  當我們找到絲頭以后,我們要將絲線粘在繞絲的'工具接著開始纏繞。

  (幼兒說一說自己猜想纏繞工具,并作記錄。用表2)

  5、幼兒小組抽絲活動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吧,但老師有一個幾個要求:

  比一比哪個小組抽的好、抽的長;

  安靜操作,當音樂響起活動停止;并在音樂聲中整理材料。

  (2)幼兒操作,并做記錄,教師指導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組繞絲工具與挑絲的方法,知道幾種纏繞工具的好處與壞處。

  1、大家都把絲抽了出來了,但是大家纏繞用的工具不一樣,請每個小組介紹本小組的工具,

  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幼兒討論原因)調整自己的記錄。

  2、請每個小組介紹挑絲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并調整記錄。

  3、教師總結

  我們的抽絲還真得離不開耐心、細致。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

  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后”。一般的蠶繭長度都在1000—3000米之間往往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抽完。

  古代人們為了解決抽絲時間長的難題,他們創造了各種抽絲機器。

科學的教案 5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進取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并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歡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必須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進取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

  教師引導:教師今日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能夠怎樣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么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么樣的球(能供給足夠的報紙,之后,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我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么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先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么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此刻,我來當籃球架(教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后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供給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于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所以,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堅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一樣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并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資料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資料的簡約。活動側重于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資料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歡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團體玩報紙,到自我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終環節中自我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我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并引導幼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歡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愿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采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歡樂。

科學的教案 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躲藏、冬眠、遷徙、換毛

  2、對探索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知道關心、愛護動物。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膽探究和實驗。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過冬方式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們感覺怎樣?我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聽故事了解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1、幼兒帶著"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問題聽故事初步了解幾種動物的過冬方法。小螞蟻為過冬準備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換上了厚厚的毛雁、小燕子飛到溫暖的南方去

  2、歸納出幾種動物的過冬方式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過冬卡片和動物卡片。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小動物們很聰明,它們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過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準備過冬的糧食、還有的.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

  三、通過操作了解更多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1、剛才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螞蟻、小兔和小鳥過冬的方法。還有一些動物也想請你們猜猜,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

  2、出示蜜蜂、蛇、丹頂鶴、獅子等小動物,幼兒互相討論"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請幼兒講述討論結果共同歸類。知道還有一些動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歡運動。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幼兒用動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蝸牛、蚯蚓)等;(解釋: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動的意思)遷徙--燕子、雁、丹頂鶴等;(解釋:遷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

  4、幼兒操作,給動物與它過冬方式連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師總結表揚一些不怕冷的小動物如:啄木鳥,在寒冷的冬天也出來工作,為樹木除害蟲。

  活動延伸:

  與家長進一步探索小動物過冬的一些方式。

  互動反思:

  這節課通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為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匯。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

科學的教案 7

  活動目標:

  認識粗細,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長度相同,直徑明顯不一樣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兩端盡量一樣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徑明顯不一樣的圓柱體兩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同時出示兩根木棒,把木棒兩端對齊拿手里或立在講臺上,讓幼兒觀察木棒的相同與不一樣之處,引出粗細的.概念。

  2、把3根木棒兩兩經較,用目測找出最粗和最細的木棒,異常強調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細節,比最細粗些。從而使幼兒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3、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師生小結粗細的特征,讓幼兒說出,粗些、細些、最粗、最細等詞。

  4、按由細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8、9頁的練習: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目測比較物體或者物體某部分的粗細,分別把最粗,細些,最細的物體某部分的涂色。

  6、活動結束:小朋友一齊探討。

科學的教案 8

  活動目標

  1、經過觀察,發現秋天的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2、學習給樹葉分類或排序,體驗玩樹葉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小筐、分類盒。

  2、電教設備:電腦。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齊觀賞秋天落葉的自然景色,引發幼兒拾落葉的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有多種不一樣樹木生長的草地上,觀看地上的落葉。

  教師:小朋友的腳下都有些什么咦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落葉(秋天來到了。)

  引導幼兒觀察秋風吹過的落葉景色:一陣秋風吹過,樹上的小樹葉怎樣啦

  它們是怎樣落下的我們一齊來學學。

  二、幼兒邊拾落葉邊觀察。

  1、教師:在場地的四周,有許多大小不一樣的樹,它們的葉子一樣嗎

  2、教師:你喜歡這些落下的'樹葉嗎

  請幼兒每人拿一個小筐和同伴一齊去收集自我喜歡的、不一樣的落葉。

  三、互相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樹葉。

  1、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發現樹葉是多種多樣的。

  2、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描述自我撿來的落葉。

  四、利用落葉進行分類、排序和拼貼等趣味的游戲活動。

  教師:大家收集了這么多漂亮的樹葉,打算怎樣玩呢

  幼兒嘗試用自我想出的方法“玩”樹葉。

  請幼兒在團體前展示、講述自我的玩法。

  比如:給樹葉分類(按大小、顏色、形狀等)排序(從高到矮或從大到小等),

  用樹葉拼貼圖畫等。

  教師鼓勵幼兒自我的創新玩法,進一步增強幼兒在玩樹葉中產生的進取感受。

科學的教案 9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課前洗凈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小朋友,今天蘇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是一種水果請一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么?

  2、集體觀察,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么呀?

  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現在又多了一些形狀,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征。

  師:"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為了吃西瓜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么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么?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

  f、了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樣呢?

  4、我們給西瓜涂上顏色吧。(幼兒動手操作)5、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活動反思:

  我們所追求的應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目標的實現,更要考慮實現這個目標是否有價值,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和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發展。我們不要太在意活動的結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應更多關注活動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發言有沒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產生共鳴。這些將在今后的實踐中慢慢地積累與總結,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科學的教案 10

  活動目標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種子外形不同。

  3、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香蕉、蘋果、梨;

  2、課件—樹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找水果的種子。

  1、讓幼兒品嘗西瓜。

  提問:西瓜的種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樣子的?

  2、讓幼兒品嘗香蕉。

  提問:香蕉有種子嗎?它的`種子在哪里?告訴幼兒香蕉中的小黑點就是香蕉的種子。

  3、找出蘋果、梨的種子。

  二、利用每天飯后吃水果的時機,和幼兒一起品嘗、討論: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種子嗎?

  2、找一找它的種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樣子的?

  三、看課件:大樹的種子在哪里?

  種子埋入土里——發芽——小樹——大樹——結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將各種種子做成標本,貼上標簽。

  2、嘗試種豆,觀察種子的變化。

  3、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

科學的教案 11

  活動目標:

  1、理解7以內相鄰兩數間多一與少一的關系;

  2、了解數量之間遞增或遞減的關系;

  3、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4、教育孩子從小要有節約意識;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6、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難點:幼兒理解兩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活動準備:

  動畫圖片、數字卡1—7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一起來分午點。

  二、基本部分

  請幼兒把1——7這7個數字寶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數字寶寶,感知數量之間遞增遞減的.關系。

  我們一起和這七個數字寶寶玩拍手和跺腳游戲。

  1、2、3、4、5、6、7

  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動物園里吃午點的時間到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出示小兔子圖片,有幾只小兔子?(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6

  再看看午點有幾根胡蘿卜?(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5

  那怎么辦,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我們給小兔子添上一根胡蘿卜。

  小結:6比5多一,5比6少一。

  2、出示小貓圖片,有幾只小貓?(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7

  再看看午點有幾條小魚?(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6

  哦,怎么辦,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我們給小貓添上一條小魚。

  我們發現7比6多一,6比7少一。

  3、出示小狗圖片,有幾只小狗?(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4

  再看看午點有幾根骨頭?(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5

  怎么辦,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我們叫來一只小狗。哦,你好聰明!

  還有個孩子說把剩下的那根骨頭留到下一餐。哇,我們的孩子好節約啊!老師非常愛你們!

  可見5比4多一,4比5少一。

  三、結束部分

  相鄰的兩個數,大數比小數多一,小數比大數少一。

科學的教案 12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明白各種植物的種子是不一樣的,并能區分。

  2、讓幼兒了解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3、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習慣和體會成功的喜悅,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事先搜集有關植物生長的資料和圖片。

  2、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若干。

  3、花盆、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說說植物是怎樣來的?請哦躍然把自我的'想法說出來。

  二、幼兒討論:植物為什么會長大?怎樣才會長大?

  三、幼兒進行小實驗:植物無根和有根實驗。請幼兒看看實驗中哪種植物沒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兒做種植實驗: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五、孩子的發現:植物是種子種出來的。不一樣植物的種子長得不一樣:黃豆的種子是圓圓的、黃色的;紅豆的種子是圓圓的、紅色的;芝麻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綠豆的種子是橢圓形、綠色的;向日葵的種子是尖尖的、圓圓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向日葵的種子能夠吃。雞冠花的種子很小。實驗中,兩種植物都有水時,無根的植物過兩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向沒有死;沒有水時,無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過了幾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泥沙、空氣、陽光、種子。之后孩子又提出了許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為什么植物會越長越多?是先長根呢?長葉子呢?先長莖呢?為什么是先長根?為什么有些植物沒有根也能夠活的?是誰把種子放在泥土里的?為什么泥土里會長出植物來?

  六、請幼兒把各種植物的種子記錄下來,并能對號入座。

  活動延伸:鼓勵用各種各樣的種子拼出漂亮的圖案。

  環境創設:

  1、舉辦種子圖案展。

  2、在種植角種幾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兒觀察。

科學的教案 13

  設計意圖:

  轉動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風車的轉動、陀螺的轉動等。這些轉動現象蘊含著許多科學奧秘,能夠深探地吸引幼兒,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神奇的扇子”是我們中班主題活動“轉動的世界”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幼兒通過轉動扇子,讓原本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一個面上,探究的是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現象是指物體在快速運動時,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時,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影像0.1~0.4秒左右。視覺暫留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有很好的教育價值。中班幼兒雖然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會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但由于認識水平有限,只能發現事物的一些表面現象,難以理解事物的復雜關系。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并不出現“視覺暫留”的概念,也不追問為什么,而是讓幼兒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操作,探究、發現視覺暫留現象,并對這個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系。為達成這個目標,活動設置了三大環節。首先,運用任務前置的方式,讓幼兒轉動扇子,探究、發現視覺暫留這一有趣的現象;接著,讓幼兒每人選擇圖案裝飾一把扇子,繼續體驗由視覺暫留現象帶來的有趣的.畫面變化,并發現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的不同位置,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進而幫助幼兒梳理圖案組合的合理性及其位置安排,提升幼兒的原有認知。最后,布置具有挑戰性的游戲任務,讓幼兒在扇子上增加圖案,并觀察扇子轉動時發生的變化,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興趣。

  目標:

  1.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系。

  2.喜歡操作,并用語言大膽表達對圖案變化的發現與感受。

  準備:

  一面為鳥籠圖案,一面為小鳥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沒有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各類相關圖片(魚缸、魚;鳥籠、鳥;刺猬、蘋果;青蛙、荷葉;鮮花、蝴蝶等)若干;固體膠人手一份。

  過程:

  一、探究、發現視覺暫留現象

  l.出示扇子,引出話題。

  師(出示扇子):我這里有一把扇子,兩面有不同的圖案,我們來看看是什么。

  師:扇子的一面畫著鳥籠,另一面畫著小鳥,小鳥不在鳥籠里。

  師:現在我想看到小鳥飛進籠子里,讓兩幅畫看起來像一幅畫,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幼兒自主表達。)

  幼:轉轉就可以了。

  師:是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在“蘋果樂園”玩過。

  師:你還能記得以前玩過的東西,給你點個贊!

  幼:我從爸爸給我買的書上看到,轉一轉就可以了。

  師:書上能找到答案,真厲害。還可以有什么好辦法?

  幼:把一面上的圖撕下來,貼到另一面上。

  師:如果不能撕,你有其他好方法嗎?

  幼:扇一扇也可以。

  算:哦,你是這么想的。等一會兒你可以試一試,看看用扇一扇的辦法能不能讓小鳥飛進籠子里。

  幼:螞咪螞咪哄。

  師:你想到了用念咒語的方法,是從故事里聽到的吧?

  師(小結):你們想了這么多方法,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接下來,就請你們去玩一玩。看一看。請你們每人拿一把扇子,試一試讓小鳥飛進鳥籠里。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方法與結果。

  3.交流、分享,梳理經驗。

  師:你用了什么辦法?看到了什么?

  幼:我拿扇子扇一扇,沒看到小鳥飛進鳥籠里。

  師:那你試過別的方法了嗎?

  幼:我看到小鳥飛進鳥籠里去了。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我是轉轉轉的,扇子轉起來,小鳥就飛進鳥籠里去了。

  師:你來試試看,其他小朋友仔細看。(一幼兒演示。)

  師:大家看到了嗎?小鳥有沒有飛進鳥籠里?

  師:誰是跟他一樣轉的?你的小鳥也飛進籠子里了嗎?

  師:哦,XX,XX小朋友轉的時侯,小鳥沒有飛進籠子里,請你再轉一次看看。(請沒有探索成功的幼兒再次嘗試。)

  師:XX小朋友的小鳥這次還是沒有飛進籠子里。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請大家幫幫忙。

  幼:他轉得太慢了,要轉得快—點。

  師:好,那我們請XX轉得快一點試試看。(該幼兒再次嘗試。)

  師:轉得快一點,小鳥果真飛進籠子里了。讓我們給XX鼓鼓掌。

  師(小結):原來快速轉動就可以讓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起了。真有趣!

  4.比較圖案位置,再次感受視覺暫留現象。

  (教師把三只小鳥貼在扇子的一面。位置對應于另一面的鳥籠圖案的上方、中間、下方,然后轉動扇子。)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小鳥在什么地方?現在我轉動扇子,你們看看小鳥是不是都飛進鳥籠里了?

  幼:一只飛進籠子里了,有兩只沒有飛進籠子里。

  師:哪兩只沒有飛進籠子里呢?它們分別在籠子的哪里?我現在再試一次,你們仔細看看。

  師:你看見小鳥在哪里?

  師:哦,一只飛進了籠子里,一只在籠子的上面,一只在籠子的下面。

  師(小結):小鳥在不同的位置,當扇子轉起來時,它們各自在鳥籠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籠子里面,有的在籠子上面,也有的在籠子下面,但它們都和籠子在同一面上。真神奇!

  二、嘗試裝飾不同畫面的扇子,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干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1.明確任務。

  師(出示蜜蜂、花、蝴蝶,大樹、小草、刺猾等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師:如果讓你來做小小魔術師,設計、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你想怎么做?如果規定選兩張圖片,你會選哪兩張?你想在扇子轉起來時看到怎樣有趣的畫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幼:我想選女孩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女孩可能會戴上蝴蝶結。

  師:這個想法真好,待會兒可以試一試。

  幼:我想讓小魚游到帽子里。

  師:這個想法很有趣。

  幼:我想選刺猬和蜜蜂。

  師:那你想一想扇子轉起來時,有可能會看到怎樣有趣的研。

  幼:我想選男孩和眼鏡。

  師:哦,本來男孩沒有眼鏡,結果扇子一轉,男孩就戴上眼鏡了。真神奇!

  師:特會兒去試試。先想一想:怎么樣才能阽出這樣的效果呢?

  師:每組桌上都有圖片,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兩張,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然后轉一轉,看一看會不會出現你想要的畫面。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扇子轉動后產生的神奇效果。

  3.分享操作過程和發現,提升經驗。

  (幼兒將貼好圖案的扇子展示在架子上。)

  師:你用了什么圖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了什么?

  幼:我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我看到蝴蝶飛到花的中間了。(該幼兒演示。)

  師:你剛才也是這么想的嗎?實現自己的想法了。真棒!

  幼:我也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蝴蝶飛到花的上面了。

  師:哦,他們兩個人都是用了小花和蝴蝶,為什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的圖案不一樣呢?請你們仔細看看,他們兩個人貼的小花和蝴蝶位置有什么不一樣?(展示兩把扇子正面背面的圖案。)

  幼:一個蝴蝶在上面,一個蝴蝶在下面一點。

  師:兩張一樣的圖由于貼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起來時看到的畫面也會不同,但它們都在—個畫面上了,是嗎?

  幼:我選了桌子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蝴蝶結跟桌子在一個畫面上,這樣桌子就更漂亮了。

  妨:我用了刺猬和蜜蜂,它們是好朋友。扇子轉起來時,蜜蜂在刺猬上面飛。

  幼:我想讓項鏈戴到女孩脖子上。可是扇子轉起來時,項鏈到頭上去了。

  師:哦,這可怎么辦呀?誰有好辦法?

  幼:可以把項鏈移下來一點。

  師:哦,請做的人用小朋友想的辦法再試試看。(幼兒恪正并再次轉動。)成功了沒有?(成功了。)

  師:還有誰也遇到困難,想做而沒有做成功的?

  妨:我想讓蜜蜂和蜜蜂在一起飛,結果兩只蜜蜂疊在一起了。

  師:這也是—個問題。誰有好辦法?

  幼:把一只蜜蜂往上或莊下移—點。

  師(小結):你們做的扇子轉起來時,兩個圖案好像都在一個面上了。真棒!如果有的扇子轉起來出現的畫面跟你們原來設想的不一樣,可以改一改。

  師:有哪些小朋友做的扇子轉起來時畫面和自己想的不樣?現在,請你們再去想辦法調整一下。仔細想一想:圖案的位置怎么調整,是向上、向下移動,還是向左、向右移動?

  4.幼兒調整自己扇子上圖案的位置,再次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子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師(小結):不同的圖案組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多有趣的畫面;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

  三、延伸活動:組合更多圖案,進一步探索視覺暫留現象的神奇和有趣

  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圖案,待會兒我把它們放到科學區,請你們有空再去做神奇的扇子,可以貼3個4個甚至更多圖案,然后轉一轉,看看會出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科學的教案 14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植物過冬方法,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2、學習與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帶來的樂趣。

  3、培養探索樹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長風公園,觀察過秋天時物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公園里的植物。

  提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現在公園里的樹和我們原來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哪里不一樣?

  二、談談自己的發現。

  1、你們剛剛看到了哪些植物?他們有什么變化?

  2、有沒有沒有變化的.植物?他們是什么?

  3、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到了很多植物都變得光禿禿的,不長葉子了呢?

  小結:原來公園里的竹子、松樹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著綠綠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變得光禿禿的了,這讓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養分來過冬。我們把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樹叫做常綠樹,而那些會掉樹葉的、現在已經光禿禿的樹叫做落葉樹。

  三、小結

  1、原來公園里的松樹等等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著綠綠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變得光禿禿的了,這讓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養分來過冬。我們把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樹叫做常綠樹,而那些會掉樹葉的、現在已經光禿禿的樹叫做落葉樹。

  2、請你們來數一數這里有幾棵落葉樹和幾棵常綠樹。

科學的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的內容。

  三、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和實質。

  5、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9、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度,以實現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歸納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人類的使命。

  五、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與現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六、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具有的科學態度——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七、布置作業: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

【科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的教案06-12

科學的教案04-25

《科學與藝術》教案教案03-29

科學常識教案11-06

《科學與藝術》的教案03-29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與藝術教案03-29

科學的種子教案04-11

科學《光》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