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
設計意圖: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幼兒對水的游戲非常喜愛.通過嬉戲、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經意中發現許多關于水的科學知識。本活動試圖通過簡易實驗,幫助孩子了解簡單的科學探究途徑、方法,學習開展科學探究必要的記錄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猜測、實驗、記錄中感知沉與浮。
2.在活動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1. 在整理箱中提前裝好水。
2. 石頭、磁鐵、乒乓球、積木等若干。
3. 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創設情景,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出示實驗材料,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材料的特征。
(2)設計游泳比賽的情景,請幼兒猜想、預測材料“跳人”水中的現象。“這么多的東西,要進行一個游泳比賽,它們跳到水里會怎樣呢?”
2.簡單操作,并記錄。引導幼兒初步建立猜測、假設的概念。
(1)教師記錄自己的假設,并詳細說明怎樣使用記錄表。
(2)引導幼兒自己猜想、假設并記錄。提示幼兒:“這些東西跳到水里會是什么樣
的呢?我們來猜一猜。不要講出來,先用筆把我們猜到的畫下來。”(老師指導幼兒記錄的方法。)
3. 實驗操作。
(1)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幼兒體驗“浮”與“沉”的概念。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是否和我們的猜測一樣。
例如:把一個積木和石頭分別投到水里,請幼兒觀察積木在水里是怎樣的。“我們用一個詞來說一一“浮”,表示積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石頭是“沉”的,表示石頭在水底下。
(2)鼓勵幼兒用圖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實驗結果。
提示:將結果畫下來,必須根據自己看到的`情況來畫。
(3)幼兒自由操作,并記錄結果。
先記好的幼兒將記錄的結果與自己的預測進行比較,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對物體沉浮現象的認識。
4.交流實驗記錄結果(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與他人分享與交流)。
請幼兒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記錄。每一個符號表示什么。假設與實驗是否一樣。
5. 教師小結。
(1)引導幼兒將猜測、假設與實驗結果對照,強調記錄的真實性。
(2)與幼兒回憶活動中自己的操作與記錄。
6.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提出延伸問題。
請幼兒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幼兒把家里的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還是浮的?試試看,并嘗試自己做記錄,帶來與老師、小朋友們分享。
設計評析:
由于小班幼兒的思維仍然處于直覺行動階段,所以他們常常停留于游戲的表面,而忽略了實驗內在的教育價值。本設計創設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的引導給了幼兒積極、大膽參與和猜想、假設的空間。
小班幼兒記錄的意識還未建立,記錄能力相對較弱。設計中提供的記錄表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支架。
鼓勵學生尊重與傾聽他人的觀點,幫助他們學會互相學習。
記錄表:(給幼兒使用時可放大)
石頭 | 磁鐵 | 積木 | 乒乓球 | 其它 | …… | |||
編輯評析:
科學活動讓幼兒直接參與是很重要的,讓幼兒在直接參與中體會是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比較缺乏的。這個活動注意了這一問題。同時在科學活動中,注意幼兒的表征,注意讓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見到的現象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從兩方面來看,這一個活動是好的科學教育活動。
但是這個活動有一些方面還值得進一步考慮:
這樣的活動一定要小組進行,讓幼兒單獨自己實驗、單獨填記錄表不是太合適。尤其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在小組里的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先集中表征他們的發現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這一科學活動雖然強調了幼兒用語言與別人交流,但在具體活動中對語言的強調并沒有放在首位,而對于小班孩子來說,語言交流發現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孩子們在實驗前的猜想,也最好是先用語言表達。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2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發現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發展幼兒對操作的興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盛水的大盆3-4個,內裝有半盆水;每人一個塑料筐,內有多種材料(小積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鐵夾子.木夾子等)
活動過程:
1.介紹各種材料,引起幼兒的操作興趣。
提問:小朋友很喜歡玩水,這兒有幾盆水,每人還有一個小筐,小筐里有許多東西,你們一樣一樣地把它們放入水里玩玩,看看會怎么樣?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并引導幼兒邊玩邊說說自己的發現。[(不同的材料有的會浮起來,有的會沉下去。)
活動建議:
活動繼續進行,當孩子發現材料的沉與浮后,再請幼兒將會沉的材料歸類放在一起,將能浮起來的材料歸類放在一起。
活動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3
教材分析: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要去理解沉與浮的關系是有相當的難度,所以設計了浮起來和沉下去這兩個人物形象來貫穿。本活動是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來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并讓幼兒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讓幼兒根據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讓沉浮兄弟驗證幼兒分類的結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結束本活動。
教學目標: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教學重點:
通過水果實物在水中做實驗,初步理解沉與浮的關系為重點。
教學難點:
在理解沉與浮的基礎上,能認識標記“↑、“↓,并進行簡單分類為難點。
課前準備:
1、各類時令水果若干。
2、 “↑與“↓的標記各一。
3、沉浮兄弟頭飾各一。
4、盛水容器若干。
5、籮筐兩只。
教學過程:
一、猜猜誰會沉下去,誰會浮上來。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請客)
(幼兒一一指認水果。)
2、師:“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師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師出示標記‘↓’)。我們可不要學他倆。
師:“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
二、浮起來又沉下去。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2、師:“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說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現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三、幼兒實驗,并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相關文章: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1-04
沉與浮小班科學教案06-28
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6-11
幼兒園小班沉與浮科學教案12-08
小班沉與浮教案11-25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7-09
小班科學教案:浮與沉教案及教學反思09-10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01-27
沉與浮中班科學教案12-2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