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了解蠶的多種用途,知道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探索自然的能力,激發幼兒對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蠶寶寶、各種樹葉、蠶絲織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我們上次知道了青蛙的小寶寶是蝌蚪,它們長的一點也不像,那還有什么小動物也是這樣的呢?
師:我們的自然角里就有這樣的小昆蟲,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它是誰呢?
師:那蠶媽媽長什么樣子呢?
師:小朋友說的真棒,那蠶寶寶是怎么樣變成飛蛾的呢?
師:小朋友都是小小科學家啦,知道的可真多,那有誰知道蠶寶寶的繭子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師:那蠶寶寶變成蠶蛾了以后,怎么從蠶繭里出來呢?
二、蠶寶寶的食物—桑葉
師:你們知道蠶寶寶是吃什么的嗎?
師:那是不是每一種樹葉都吃呢?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師:蠶寶寶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
三、蠶的作用大
師:蠶對我們的生活有用處嗎?我們養它們是做什么的呢?
師:小朋友的見識可真多,那蠶除了蠶絲有用,還有其他什么作用嗎?
師:蠶的作用可真大,除了蠶絲可以做成舒適的衣服、被子之外,蠶蛹還是一種營養很豐富的食物呢。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螞蟻的特征與生活習性。
2、對螞蟻有探究的興趣,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或疑問。
活動重點:
了解螞蟻的特征與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
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螞蟻的一家》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
閱讀圖書:
2、幼兒閱讀《螞蟻一家》,教師巡回指導,解答幼兒疑問。
3、交流討論:
(1)、各組交流捉螞蟻時發生的趣事。
(2)、幼兒以繪畫記錄的方法提出關于螞蟻的問題。
(3)、分類:教師出示標記卡,提示幼兒可根據記錄卡按螞蟻的'食物、特征等方面進行歸類。
(4)、討論:針對幼兒提出的個別問題,鼓勵幼兒各抒己見,回答問題。
(5)、結合圖片內容進行歸納小結。
4、設疑:“螞蟻的力氣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在活動后再繼續尋找資料。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設計思路:
在和孩子們一起游戲時,經常會看到很多男孩子去旁邊的草叢中玩,一問才知道他們在捉蟲,其實孩子們對于大自然里的許多生物都很感興趣,只是日常的課堂教育阻礙了孩子們興趣的發展。我想,我們幼兒園地處小區里,共享著社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何不帶孩子走出校門,去感受一下自然界中的神奇呢。于是我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在尋找、交流、討論中認識蚱蜢,了解有關蚱蜢的特征習性。
2、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或疑問,產生進一步探究的的愿望。
活動準備:
社區大草地、打了洞的一次性紙杯人手一只、蚱蜢的圖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捕捉蚱蜢
1、回憶經驗,你見過蚱蜢嗎?他長什么樣?
2、教師帶領幼兒去社區的'草地上抓蚱蜢。
3、請有捕捉經驗的幼兒介紹捕捉方法,并帶領其他幼兒進行捕捉。
4、想想看,為什么別人的杯子里抓了好多,我的杯子里卻只有1、2只?
5、捉好蚱蜢,回教室。
二、尋找資料,認識蚱蜢
1、通過實物,說說蚱蜢的外形特征。它有眼睛嗎?在哪里?有幾條腿?
2、說說你在哪些地方捉到的蚱蜢最多?從而了解蚱蜢的生活環境。
3、蚱蜢會飛嗎?他得“肚皮”是什么顏色的?他喜歡吃什么?
三、了解,觀察蚱蜢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結合圖片與視頻,詳細得向幼兒介紹關于蚱蜢的知識。
四、進一步探索
1、我們知道了很多蚱蜢的習性特征,有誰知道蚱蜢會不會游泳?
2、通過什么方法知道?
3、實驗:把蚱蜢放在水里
五、把蚱蜢送回“家”
將捉來的小蚱蜢放回到草地上,回歸大自然。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
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禮物?(巴拉魔仙棒)請魔仙棒帶我們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魔仙城堡里有好多會變的東西,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里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么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里面充水、用打氣筒往里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但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么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松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么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魔仙城堡里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折疊)——變小。
5.提問: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變大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么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
6.你們想變嗎?可是我們哪兒能變呢?(身體、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游戲:變大變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動
8.現在我們就拿著魔仙棒用睜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一、設計意圖
通常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和認知程度,會更多地對大班的孩子進行科學等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小班孩子。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可看,雖然他們的無意意識占優勢,邏輯思維能力缺乏,但他們的求知欲、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欲也很強,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擺弄一些小玩意。根據這些特點,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變大變小》這一科學活動,讓小班的孩子置身情境中玩玩耍耍的過程中去感受、去學習,既獲得同一種物體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的知識與經驗,更培養了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布《指南》對科學領域的要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并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豐富孩子一些可變的物體的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用四部分來完成:
第一部分:導入在導入環節我用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巴拉巴拉小魔仙》中的魔法棒變身,帶孩子們進入魔仙堡一下子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后用小魔仙送禮物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我通過出示孩子最喜歡的氣球讓孩子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變化,讓孩子在玩中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接著以魔仙城堡里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進入第三部分,在這一部分由于木耳、茶葉、胖大海是加入熱水才會迅速變化,幼兒年齡小,要顧及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性,我選擇教師操作,然后集體觀察變化。同時出示扇子、小手絹、手工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讓孩子從中了解到這些物體的可變性,在操作結束后進行經驗提升及小結: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變大或變小?讓幼兒把在課前在家里和家長一起了解的`知識和其他幼兒一起分享。然后以你們想變嗎?過渡到第四部分:游戲部分。利用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幼兒很自然的就想出了用五官來變大變小,如睜大眼睛就是變大,閉起眼睛就是變小,幼兒越玩越開心,既鞏固了知識,又開發了幼兒的智力。最后就是結束活動:讓幼兒繼續發現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從開始到結束,銜接自然、輕松,從而使探求的目光投向周圍的生活。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松、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愿意動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展幼兒空間想象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牛奶盒40個(4份);卷尺一個;記號筆(紅黑各一只);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游戲,并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并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游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游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為什么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么看出來?
2、測量。師示范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為什么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么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么樣才能壘的高又穩?
高:豎起來的層數越多越高。
穩: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學習使用小鏟子,正確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樂于觀察青菜生長及管理菜地的積極性。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已初步具有種蠶豆、洋花蘿卜等經驗。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觀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觀察、管理菜秧生長的過程。
3、將小園地土翻松,幼兒參加拾小磚頭、撿草等活動。
4、長大的青菜一顆(有根的、壯實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鏟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組進行),裝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廢舊小茶杯也行)。
【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問:看看這兩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樣讓這些小菜秧都能長得大大的?(引導幼兒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個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間)。
2、到小園學習移栽青菜。
(1)帶幼兒到小園地邊。先看教師用鏟子把小園地劃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離(挖一個小洞做標記)。
(2)看老師移栽青菜。
先用小鏟在標記處挖一個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邊,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長,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進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鏟把土輕輕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進土),再用手輕輕的把土壓實。
(3)幼兒學習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兒左手拿菜秧時不要太緊或太松。
3、給移栽的菜秧澆一點水。
注意提醒幼兒把水輕輕的澆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設計意圖:大班孩子好奇心強,又充滿童心,都很喜歡小動物,但我發現孩子們欠缺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這一主題剛好是動物朋友們,所以我選這節科學活動,目的在于激發他們自己發現探索的愿望,同時讓他們對動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外形特征進行匹配,挖掘他們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活動名稱:
有趣的尾巴
年齡段:大班執教老師:XX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動物尾巴,并初步了解它們尾巴的做用,激發幼兒對動物尾巴探索的興趣。
2.挖掘幼兒的仔細觀察圖片的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喜歡科學活動,加深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種動物的尾巴。
難點:初步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妙用,激發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猴子,雪豹,狐貍,老鼠,壁虎等動物身子和尾巴分開的圖片。
五、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小朋友,你們都喜歡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你能學學自已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嗎?
李XX: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很可愛。師:老師也很喜歡小白兔,看來我們愛好是一樣的。
邵XX:我喜歡小貓,因為它抱起來很舒服。師:小貓抱起來很暖和很軟,讓我們特別想要去親近它。
——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些動物朋友?可它們卻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它們的身體藏在了里面,尾巴卻露在了外面,請你快速找出這些小動物。(出示展示動物的尾巴)
(1)出示袋鼠的尾巴
——這是誰的尾巴?
XX:袋鼠的尾巴。師:你怎么知道它是袋鼠的尾巴?
XX:我家里的書上有袋鼠,所以我認出來了。
——XX小朋友喜歡看書,書上有很多的知識,一下子就看出來是袋鼠的尾巴。
(2)出示豹子的尾巴
——這又是誰的尾巴呢?
韓XX:我覺得那是貓的尾巴,因為它的尾巴上有花紋,而且是細細的長長的。
——韓XX小朋友語言組織能力非常好,很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老師告訴你,這不是小貓的尾巴,但是都屬于貓科動物。
——誰還有不一樣的答案?
李XX:我覺得他像豹子的尾巴,因為豹子的尾巴上也有斑紋,而且它的尾巴很長。
——李XX小朋友表達的很完整,能仔細觀察斑紋并作出準確判斷。
(3)出示壁虎的尾巴
——細細長長的會是誰的尾巴呢?
高XX:我覺得這是老鼠的尾巴,因為它的尾巴細細的,黑黑的,尖尖的長長的。
——她的語言表述很清晰,細細的,尖尖的,長長的,但是這個卻不是老鼠的尾巴.
——給你們一個小小的提示,他的尾巴斷掉還會在長出來的
幼兒集體——是壁虎的尾巴,因為壁虎的尾巴斷了還會長出來的
2、活動過程:
——今天我們玩一個拼圖游戲。
規則:我這里準備了一些動物的身體和尾巴圖片,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并把它們快速貼起來。并告訴我他們的尾巴有什么用?
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作業
——它的尾巴長什么樣?有什么作用?
楊XX:猴子的尾巴長長細細的,我覺得它的尾巴可以讓它方便在樹上跳來跳去,讓它跳的更遠。
——你表述很完整,猴子的尾巴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更可以幫助他在樹林里蕩來蕩去。(得到表揚的孩子笑瞇瞇的,臉上表現出了一抹嬌羞。)
肖XX:我找到了豹子的尾巴,我覺得豹子的尾巴可以讓它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說的很對,除了保持平衡還有什么作用呢?
李XX:豹子的尾巴可以去攻打老虎,當做它的武器。
——你一定是看過動物世界吧,觀察的'特別仔細,記性也非常好。豹子的尾巴可以捕食獵物,對抗敵人,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
——除了這些大型兇猛的動物,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請你說說它的作用?
熊XX:小松鼠也有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讓它在奔跑的時候保持平衡,還可以讓它跳的更遠,大大的尾巴可以蓋在肚子上當被子用。
——你一定喜歡看書學習,所以才知道這么多。原來小松鼠的尾巴還可以當被子呀!
——還有哪些動物有這些特殊的本領呢?
肖XX:我還知道響尾蛇的尾巴,在遇到危險的是會發出響聲,用來嚇唬敵人。
——肖子涵小朋友懂得很多,說明也是愛學習的孩子。
賈XX:黃牛的尾巴長長的,細細的,可以甩走蒼蠅
——黃牛的尾巴可以當蒼蠅拍使用,趕走討厭的蒼蠅。賈欣妍小朋友善于發現生活,觀察的很仔細。
六、出示動物圖片
——現在請你仔細看看,和同伴小聲討論它們的尾巴的作用,一會介紹給大家。
賈XX:小魚的尾巴用來掌握平衡的
肖XX:鱷魚的尾巴可以攻擊別人,也可以保持平衡,同時可以保護自己,因為很堅硬。
李XX:大象的尾巴用來扇蒼蠅。
——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仔細,同時也發現了它們尾巴的作用,很厲害,你們都是愛學習愛動腦的孩子。其實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今天請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更多的動物,明天把它們尾巴的作用的講給講給大家。現在我把這些動物圖片放到益智區里,你們區域活動時可以再進行討論學習。
活動反思:
本節科學活動充分激發了孩子對小動物尾巴的探索興趣,這節活動充分說明了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通過具體提問和孩子回答后的有效回應,讓孩子一步一步將動物的特征,尾巴的作用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出來,同時對于仔細觀察的孩子進行表揚,通過具體的表揚讓孩子懂得愛看書、愛學習就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小朋友的認可,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活動中,我用連續的提問讓孩子進一步觀察、傾聽、表達,并大膽探索、積極交流動物尾巴的作用。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而且還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探究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孩子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我明白幼兒活動設計,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適合他們的游戲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從而超出我的預設愿景,呈現更好地課堂效果。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根據桔字的顏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顏色差異。
3、嘗試由外向里剝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桔子(桔色和綠色的)、一個布袋、桔色和綠色的軟墊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這個袋子里裝的是什么?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一猜來告訴大家。
(打開袋子)桔子寶寶要和我們小朋友來交朋友了,每個小朋友拿一個桔子寶寶。2、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感知桔子。
(1)看:桔子寶寶穿著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寶寶穿的是什么顏色的.外衣。(請幼兒說一說,認識桔黃色。)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桔子寶寶是圓圓的,有的桔子寶寶是綠色的,有的是桔黃色的。
桔子寶寶想回家了,桔子寶寶說:“我的家是和我的顏色一樣的。”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你的桔子寶寶是綠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顏色的?”“你的桔子寶寶是桔黃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顏色的?”
瞧!那邊就是桔子寶寶的小家,快去幫桔子寶寶找家吧!找到家后就坐下來。 (2)摸:桔子寶寶真可愛,我們來摸一摸桔子寶寶,在摸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豐富詞匯:軟軟的、有點粗糙的)
小結:桔子寶寶摸上去軟軟的,有點粗糙的。
(3)聞:桔子寶寶真香呀!我們一起來聞一聞,有沒有聞到桔子香呀?
(4)嘗一嘗:桔子寶寶里面是什么呢?我們一起把它的外衣脫了來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個小洞洞,脫下小外衣(一邊念一邊撥),來我們一起為桔子寶寶脫外衣吧。
分開來看看,和老師一樣一瓣一瓣分開來,有多少瓣呀?(許多)原來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舉起來看看象什么?(月亮、小船……)說得真棒,獎勵你把桔子吃了,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好吃嗎?是什么味道的?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發現、比較事情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1、干木耳、茶葉每組1盤,杯子每兩人1個。
2、用水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若干。
3、電磁爐、電沙鍋、微波爐各1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二、發現膨脹現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黃豆、木耳,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發現沒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與它們的區別。
2、觀察后請喲額說出它們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問幼兒:你還知道哪些食品會變化?
4、做一做:請幼兒用杯子盛一些茶葉,倒入一些溫水,發現茶葉遇水后的膨脹現象。
5、教師制作"爆米花",幼兒觀察玉米的變化過程。
三、生活中的膨脹。
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一說利用膨脹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兒品嘗膨化食品,并說一說吃的感覺是怎樣的。
五、看畫冊《有趣的膨脹》
1、讓幼兒發現物體膨脹的'現象與生活的關系。
2、提問:你知道圖上的這些食物是怎樣變化的嗎?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顏色、了解溶解的現象,并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與水。
2、愿意積極的參加實驗,對探索感興趣。
活動準備:
鹽、味精、糖、面粉、白醋少許、小石頭、黃沙、黃豆若干、杯子每人一個,筷子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導入:聽聲音猜水
教師:我的盒子里有個東西,請你們聽一聽它是誰?(教師用手搖一搖,讓孩子聽到水聲)
教師小結:對呀!我們的水能發出xxxx的聲音(根據幼兒描述),今天童老師要帶你們一起發現水的另外一個本領,它能把一些東西變得看不見。
一、觀察水的顏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觀察水的顏色,水是什么顏色的?”
比較白紙與玻璃的顏色的區別,了解水是透明的,豐富詞語:透明。
二、演示溶解
1、在白醋、味精、鹽、糖、面粉中挑選一樣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會有什么結果?
2、白醋、味精、鹽、糖、面粉還看得見嗎?
3、教師實驗:將黃豆、黃沙、小石頭分別放入水中,看看他們有沒有不見了?
教師小結:有些東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東西則不能溶解在水里。能溶解在水里的東西你就看不到它了,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東西,我們用眼睛還可以找到。
豐富詞語:溶解、攪拌。
三、觀察溶解后的顏色
1、“味精、鹽、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變成了什么顏色?”
2、請幼兒操作味精、鹽、糖、白醋和面粉、抹茶粉等放進水中的顏色,進行比較。
3、教師出示被溶解的糖水、味精水、鹽水和白醋水,你能找出杯子里住的是誰嗎?
教師:味精、鹽、糖河白醋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舊是透明的,我們眼睛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或者嘴巴去嘗一嘗,來分辨它們是什么。而有些東西像面粉、抹茶粉等放入水中,水就變成了它們的顏色。你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看,家里那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能被溶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螃蟹的外形特征,能辨別雌雄。
2.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橫著走、吐泡泡。
3.能用多種方式表達探索活動的發現。
活動準備:
1.與螃蟹相關的資料。
2.螃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你吃過螃蟹嗎?說一說:你吃的螃蟹是什么樣子的?味道怎么樣?是從哪里來的?
了解我們的家鄉贛榆就在大海邊,大海是螃蟹的家,螃蟹是我們家鄉的特產。
二、觀察、認識螃蟹
1.請幼兒仔細觀察螃蟹的圖片并說出螃蟹有哪些特征?
(1)8只腳。
(2)1個殼。
殼殼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殼殼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硬硬的)
硬硬的殼殼是螃蟹的盔甲,保護著螃蟹不能傷害它。
(3)2只“螯”
兩只大鉗子有好聽的名字叫做“螯”。螃蟹的螯有什么作用呢?
螯是螃蟹的武器,當螃蟹遇到敵人時,它就揮舞著兩只大螯反抗,讓敵人常常它螯的滋味。
(4)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很多物品就是根據螃蟹的兩只大螯發明的,你知道是什么東西嗎?(夾子,老虎鉗,剪刀)
5.利用圖片,讓幼兒辨別雌雄。
(1)每只螃蟹長的都一樣嗎?其實螃蟹還有它的小秘密呢。不過這樣可看不出來,我們把它翻個個兒。(腹部圖片)
(2)你發現了什么秘密,告訴大家。
一只螃蟹的肚皮是橢圓形的,一只螃蟹的肚皮是尖尖的.。
(3)認識螃蟹的“臍”。
我們每個人都有小肚臍,可愛的螃蟹也有啊。兩只螃蟹的臍長的一樣嗎?
一只螃蟹的臍是尖尖的,像什么形狀?(三角形)
一只螃蟹的臍是什么形?(橢圓形)
(4)我們人類分為男生和女生,小雞分為公雞和母雞,那么螃蟹呢?我們說雄、雌。
三角形臍——雄螃蟹
橢圓形臍——雌螃蟹
(5)出示多張圖片,快速回答圖中螃蟹的雄雌。
三、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1.播放螃蟹吐泡泡的圖片。
螃蟹這是在干什么呢?它為什么要吐泡泡呢?
教師小結:人們都是用鼻子呼吸的,而螃蟹呢,是用腮呼吸的,它的腮就藏在它硬殼殼的里面。腮里裝著好多水。當螃蟹呼吸的時候,連腮里的水也帶了出來,呼成了小泡泡,看起來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在吹泡泡。
四、了解螃蟹的營養價值和使用方法:
你吃過螃蟹嗎?螃蟹的味道怎樣?
了解螃蟹是一種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的美食以及食用螃蟹的注意事項,如:死了的螃蟹不能吃;螃蟹是寒性食物,吃的時候蘸姜和醋吃可以驅寒。
螃蟹的鰓、沙包、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等等。
五、音樂游戲:
學學小螃蟹,在音樂聲中幼兒學學螃蟹橫著爬行以及在水里吐泡泡的樣子。
活動延伸:
將師生收集的關于螃蟹的資料和圖片放在科學區里,讓幼兒了解更多的與螃蟹相關的知識。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帶來的樂趣。
2、學習根據故事的情節線索大膽地想象和創遍故事。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錄音機、故事中的小動物圖片、蔬菜圖片
活動過程:
1、由討論引出故事。
提問:牛奶是什么顏色的?那你們見過彩色的牛奶嗎?今天張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彩色牛奶》的故事。
2、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問: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牛大叔帶來了誰?那頭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動物喝了有顏色的牛奶發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3)再次欣賞故事。(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出示動物和蔬菜圖片)
3、完整學習故事,幼兒想像性講述故事。
逐句提問故事內容。
提問:
(1)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么顏色的什么蔬菜?擠出了什么顏色的`牛奶?小白兔變成了一只什么顏色的兔子?
(2)誰給奶牛吃綠綠的青菜?小黑貓給奶牛吃綠綠的青菜,奶牛擠出了什么顏色的牛奶?小黑貓變成了一只什么顏色的小貓?
(3)小花鹿怎么會變成小紫鹿的?小花鹿給奶牛吃什么顏色的什么蔬菜?
(4)紅紅的西紅柿是誰給奶牛吃的?奶牛擠出了什么顏色的牛奶?灰狐貍喝了變成了什么顏色的狐貍?
(5)小動物們有了這頭奶牛心情怎么樣?為什么它們會這么高興?
(6)小動物們變成了新的自己,可它們要是想變回原來的自己,該怎么辦?
(7)教師小結:有了這頭神奇的奶牛,小動物們想變成什么樣子的顏色就給奶牛吃什么顏色的蔬菜,動物世界變得五彩繽紛,更加美麗了。
4、創編故事情節,進一步體驗想象的樂趣。
(1)幼兒自由討論、創編故事
(2)個別幼兒上臺創編故事情節。
5、活動延伸:幼兒自由創作畫自己創編的故事情節。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質手套捉泥鰍,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現象。
2、敢于親近泥鰍,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地毯、泥鰍、盆、毛巾;塑膠手套、毛線手套;圖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謠歌曲《捉泥鰍》、PPT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大膽表達對泥鰍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來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最近在我們的自然角多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
提問:你了解泥鰍嗎?你知道關于它的秘密嗎?
小結:泥鰍是一種魚,它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著一層滑溜溜的保護層——黏液。
二、捉泥鰍——在操作、比賽中發現捉泥鰍的方便與材料的關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鰍
T:你們說泥鰍的黏液可以保護它不被抓住,真的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捉一捉泥鰍?(提醒幼兒卷起袖子)
1、請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問:你捉起來覺得怎么樣?
2、請全體幼兒一起試試捉泥鰍,體驗泥鰍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鰍:
T:泥鰍渾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還真費勁!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兩樣秘密武器——兩種手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來幫你們更容易捉泥鰍。
1、幼兒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兩種手套都試一試,比比哪一種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討論:戴哪種手套容易捉?為什么?(豐富詞:粗糙、光滑)
小結:用光滑的手套很難捉住光滑的泥鰍,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鰍,原來粗糙的東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鰍比賽
T:大家都覺得粗糙的.綠手套捉泥鰍方便,那我們來一次捉泥鰍比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們剛才試的那樣有防滑本領!
聽清比賽要求:3人一組合作,2人抓,1人數。看哪隊合作得好!給你們30秒時間,聽到“叮”時間到,停止捉泥鰍。比比哪一隊捉得多,數得最清楚。
2、交流:說說你們隊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鰍?為什么捉得多?
小結:看來除了有合適的防滑手套,還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鰍讓我們發現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鰍,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們的大廳很濕滑,怎么辦?
結冰的地面很容易讓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東西能防滑呢?
(PPT出現鞋子、浴室防滑墊)
延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辦法,我們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記錄下來好不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后,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游戲情有獨鐘。于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并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制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制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制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么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為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借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游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么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制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制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后來越轉越快,最后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里,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制作陀螺,這樣既有利于幼兒習得制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后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么形狀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于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于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里,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么形狀的,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么變化。
2、在紙片上涂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后色彩的變化。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設計理念:
西瓜是平湖的特產,幼兒很熟悉。而活動《數西瓜》主要是引導幼兒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第一對單和雙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個物體為單,如人身上的嘴是單個的。兩個物體是雙,如一雙手,一雙眼睛。第二形成區別一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技能。即知道一組物體如果兩個數為一對,數到最后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后還剩一個的是單數,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為了幫助幼兒理解,用西瓜貫穿整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區分10以內的單數、雙數,初步了解10以內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2、激發幼兒參與計算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
重點: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
難點:了解10以內單雙數間隔排列的規律。
活動準備:
1-10數字每人一套,西瓜圖片(小圓片)若干。
活動流程
設計意圖
一、結合生活經驗,理解單、雙數的的意義。
1、小朋友,老師說幾句話,說對了,你們就說“對”,說錯了,你們告訴我應該怎么說?
2、教師說:“奶奶有一只手”(雙)“拿著一個籃子”(對)“上街買了一只鞋子”(雙)“又買了一個西瓜”(對)“一個帽子”(對)等。
總結:在生活中凡是兩個兩個成對出現的東西就叫它雙,如一雙鞋、一雙筷子,一雙手,有的東西可以是一個一個成單的,如:一個西瓜、一個籃子,這些東西可以是單個的。
二、區別單、雙數。
(一)認識單雙數。
1、幼兒拿出“西瓜”,兩個兩個配成對,請幼兒講述擺放的情況(幼兒:我有5個西瓜,有一個沒對兒,我有8個西瓜,都配成對了。)教師將幼兒的配對情況按順序演示出來。
2、總結:“象這樣的數2、4、6、8、10表示的東西都是成雙成對,這樣的'數叫雙數,1、3、5、7、9叫單數。
(二)感知單雙數的間隔排序規律。
1、幼兒把1——10數字按順序排好。教師指令,幼兒翻數字。
2、教師引導幼兒翻出卡片中單數,在翻出卡片中的雙數。
3、怎樣才能翻得又快又對呢?(幼兒講述自己是怎樣操作的,感知積累1---10中單、雙間隔排列規則的經驗。)
三、幼兒游戲,練習區別單數、雙數。
1、游戲“扮西瓜”。
玩法:教師抽出10以內任意一張數字卡片,如是雙數,幼兒用手做小西瓜,如是單數,幼兒用身體做大西瓜。
2、尋找單、雙數。
教師:“小朋友找找,你身上或周圍的東西,哪些是雙數的,哪些是單數的”
大班的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判斷,為下一步作鋪墊。
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西瓜進行配對,幼兒在操作中,自由探索。教師再結合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幼兒容易理解單、雙數。
通過自己操作,培養幼兒積極思維的能力。
幼兒的天性是愛玩的。通過游戲,使幼兒在快樂、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學習。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1-01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大班04-02
科學活動設計教案大班04-02
大班水的科學活動教案07-11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27
大班水的科學活動教案12-13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01-12
科學活動蚯蚓大班教案09-30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