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觀察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1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進行了“植物”和“動物”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將在這個單元里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拔覀冎車牟牧稀眴卧獮槿昙墝W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現,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可以按照組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著周圍的環境。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并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一課將通過觀察和辨認來引導學生探究材料。他們將觀察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書包和教室里的設施,分辨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找出常見材料,描述它們的特性。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ǘ、具體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教學準備:
1、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紙、牙刷、毛巾、鑰匙、玻璃杯、木梳)。
。病⑽覀兩砩系奈锲、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統計表
三、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問:摸獎見到過嗎,你摸過嗎?今天我們也來摸摸,看看你的運氣如何。老師先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你摸的時候,說說你摸到的感覺,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獎猜謎活動
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在老師準備的百寶袋里摸各種物品,學生每摸出一種物品都讓他猜猜這種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導入新課
學生回答后師說:是的,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材料人們使用,今天咱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用摸獎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似乎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對小學生來說也很意外,在興趣盎然的摸獎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二)、觀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1、讓學生觀察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帶的、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試著把它們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2
教學目標:
1.會用各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進行紙外部主要特征的觀察。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可以科學地描述一張白紙有哪些特點。
2.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觀測等過程,會把這種觀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其他的觀察活動中去。
3.對于新的發現能提出新的問題和有繼續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白紙、放大鏡4人1份書寫紙、卡紙、報紙、掛歷紙4人1份,準備兩本書有一定厚度。
小組合作人員:每組4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過程。副組長1名,負責本小組紀律。
教學過程:
一、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1.引入。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一張普通的白紙,你能不能告訴我這張白紙它有什么特點?
比如說:這張白紙除了是白顏色以外,還有什么特點?
小組交流討論后,小組長匯報
教師評價。
建議:這個教學環節教師過于強調自己在學生探究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大膽地放手,出示一張白紙讓學生說出它的一更多些特征,因為在教材的一開始就有一位學生說自己一口氣能說出白紙的10種特征。教師在這里只是一個學生探究活動的旁觀者。描述白紙的特點是一個學生全部的描述。教師在這里要提高要求。分清學生的匯報是觀察得到的還是以有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間提高學生的描述能力、觀察能力。
2.比較不同的白紙。
書寫紙掛歷<提供不同紙張的圖片>
卡紙報紙
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比較,這兩張紙有什么不同?
如果是比較兩張紙的薄厚用什么方法?
如果是兩本書,我們用什么方法比較它的薄與厚呢?建議:這個環節教案設計的非常開放,但是比較紙的不同最好是兩兩比較,教案上要注明兩種紙類的比較,三年級學生的比較思維水平還是處在萌芽階段。
3.組織觀察紙,引導學生如何觀察紙的結構纖維,利用哪些工具,用什么方法。
觀察到了什么?
小組討論。
教師評價。
為下節課造紙做鋪墊。
建議:教學設計過于簡單,教學設計關鍵是講清楚學生怎樣學,教師怎樣教。此環節的設計是在上個關節設計的基礎上的,比較兩張紙與觀察纖維是兩個有結構的探究活動,前面學生對紙的比較中會發現紙上有很多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引出探究的內容。
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追蹤記錄
學生搜集、整理《紙的纖維》的資料。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3
內容分析:
《觀察我們的身體》是小學科學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的第一課時。當學生能夠有目的地觀察身邊事物的時候,他們觀察和研究的對象在逐漸增多,他們也能夠自覺地把這些事物納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去。“我們的身體”這個單元包括七個部分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認識自己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身體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各個系統的協調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個觀察活動構成。觀察活動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身體外部的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體內部構造。身體外部的觀察活動希望學生圍繞“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展開思考。身體內部的觀察活動由“人體的有些組成部分從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卻可能聽到、觸摸到或者感覺到它們的存在!边@句話引出;顒又校瑢W生要根據觀察內部進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樣的觀察方法才能觀察到看不到的身體內部。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對象,而當我引導學生對身體關注的時候,熟悉的身體活動與陌生的身體結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常熟悉的身體一下子變得陌生了,平時習以為常的現象變成了問題接踵而來。學生對于自己身體的研究可能在這樣的狀況下展開了!坝^察我們的身體”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體的結構,并嘗試著以功能的不同劃分身體的結構引出深入的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觀察,希望學生能從盲目的“看”狀態過渡到初步學會按照一定的次序觀察身體的外部特征,從而獲得更系統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至于身體內部的構造,重在引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體內部的構造,并不在乎學生對身體內部知道多少,學生只要是自己動了腦筋,真正學會去觀察就達到目的。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表現欲也很強,但缺乏合作意識和傾聽習慣,這節課強調小組的分工合作。
設計思想:
在這一課中,要向學生介紹關于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從身體的'外形劃分和根據身體各個部分功能不同劃分。觀察與體驗活動構成了學生活動的主體形式。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觀察方法并結合體驗活動,了解身體的結構,根據觀察目的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根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功能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2)、能聯想人的身體如果左右不對稱,生活中將會怎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有順序、有目的、有計劃、仔細地觀察人的身體。
(2)、能用看、摸、聽等不同手段進行觀察,有意識地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能整理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將想象與實際的觀察結果區分開,保證觀察活動的真實性。
(2)、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3)、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用多種方法親自觀察。
2、觀察中要做記錄,并且學習整理和總結觀察材料。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用看、聽、聞、摸各種方法結合進行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人體基本結構模型、空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謎語,讓同學們猜猜是什么?謎語:有一種動物,會走、會跑、會說話,能學習、能思考、能勞動。猜猜看,這種動物是什么?(人)
2、對,同學們多聰明。剛才說的這些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觀察我們的身體。(板書課題:觀察我們的身體)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課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觀察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外形特點
1、請一位學生上臺讓學生觀察,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由上而下認真觀察這位同學,說說人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學生交流)
2、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展示人身體各部分分解圖片,組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圖形并標出各部分名稱。(多媒體課件)(板書: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3、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這幾個部分組成。(教師邊說邊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請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這些部位,然后請上同學上臺演示一下。
4、游戲放松。請同學們跟老師邊念口令邊做動作。(搖搖頭,伸伸脖子,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腳,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學們觀察這幅圖(多媒體課件),你們發現人身體的這幾部分,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左右對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身體,從而獲得系統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通過放松游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身體是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組成的!
三、體驗身體對稱的好處及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1、請同學們觀看這些畫面。(多媒體出示楊威體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簡單介紹)
2、我們人能做出這么優美的動作,是因為我們身體的對稱,才能保持平衡,我們才能做出各種各樣優美的動作。如果身體有所缺陷,生活將會怎樣呢?我們現場來體驗一下。
(1)、請兩位學生上臺,一位單腿跑步,一位雙腿跑步,并說說親身體驗的感受。
(2)、進行單、雙手系紅領巾比賽,并說說體驗感受。
3、課件出示殘奧會的運動員,簡單介紹。
4、教育學生愛護生命,關心弱者。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活動,從中感受人體這種對稱結構的好處,從而教育學生自覺愛護自己的身體,并體會到身體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殘疾人的種種不方便,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
1、先猜一猜我們的身體里面有什么?你們能想出什么好辦法來觀察嗎?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并隨時做好記錄(填課本第64頁的記錄本表)
3、學生匯報交流成果:
(1)、可以通過看、聽、聞、摸等方法來感覺人體的內部構造。
(2)、個別同學提出可以到醫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師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對身體內部的觀察,其重點并不在于學生對身體內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學生自
己想辦法感知內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有所獲,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簡要介紹人體內部結構模型和骨骼模型,激發學生課外繼續探究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觀察我們的身體
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特點:對稱)
精巧和諧之美
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看、聽、聞、摸 )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4
一、引入
師:今天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上課,給你們帶來一個特殊的禮物,(出示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紙)喜歡不喜歡?
生:喜歡。
師:要得到這些禮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務,抽出其中一張白紙,今天我們來觀察紙的特點。板書課題:〈紙的觀察〉
。墼u:這樣的引入直觀形象,任務明確,開門見山,節約時間,用任務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觀察一張白紙
1.估計。
師:大家估計一下,如果你拿到這張白紙觀察,你能找到白紙多少個特點?
生:只能找到1個。
師:其他同學呢?
生:我能找到3個。
師:有沒有更多的?
。5個、7個、10個)
師:他說能找到10個特點,你們相信嗎?
生(一起說):不信。
師:但老師相信。他能找到10個特點。(教室頓時鴉雀無聲)
。墼u:用估計這個活動,創設了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情景。一張白紙要觀察出10個特點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他們從來不曾嘗試過,不相信反映出學生的誠實品格,產生懷疑,而萌生想試一試的動機。]
2.討論
師:想想拿到白紙后要找到10個特點,準備怎么觀察?用什么方法觀察?
生:用手摸,用鼻子去聞氣味、用眼睛去觀察它、用放大鏡……
師:你們的方法真多!
3.觀察。
師:呆會兒我們就來比一比哪個組能找到白紙10個或者更多的特點,把觀察到的特點簡單、迅速的記錄下來;我們以音樂為號,播放音樂,音樂停止后,給能觀察到10個特點的小組加上小五星。組長拿出蓋住的白紙。預備/開始。(學生每人一張用剛才討論的方法觀察一張白紙,相互的討論,記錄……音樂停止后,組長收好材料,有兩個小組舉手示意找出了10個特點,老師給加上五星鼓勵)
[評:觀察活動中依靠任務找出一張白紙10個特點,促使學生思維要參與活動——用什么方法觀察,才能觀察出10個特點。
組織交流活動前讓組長收好材料蓋在盤子里,這樣對材料進行有效的控制,讓學生暫時脫離材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轉移到交流活動中來。]
4.交流。
師:請其中的一個小組的代表拿著記錄上臺匯報。
生:這張白紙是四邊形、白色、薄、特別軟、很清香、很透明、滑折疊后有皺紋、輕。
師:幾點啦?(問聽的同學)
生:9點。
生:折后是凹凸不平的。
師:其他小組有沒有補充?
生:用放大鏡看有很多小孔。
生:有影子。
師: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多少點?
生:12點,(還有很多同學在舉手想說白紙的特點)
師:想不到一張普通的白紙竟有這么多的特點,看來只要你動腦筋想辦法去觀察,就能發現紙更多的秘密。
。墼u:在學生交流活動中反映出:只要綜合運用自己的感官想辦法去觀察,是能夠發現白紙10個或者更多的特點。交流中出現白紙是很透明的這一觀察結果,與白紙有影子是矛盾的。反映出學生對透明的表述不明確,老師可以及時提出來加以引導比如追問他一句:很透明是怎么發現的?用什么詞記錄你的觀察結果比較恰當。]
三、兩張紙的觀察
1.討論: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紙,出示一張牛皮紙,如果我把它發給你,就兩種紙啦,拿到兩種紙你又想觀察什么呢?
生:把這兩種紙比較一下?
師:比較它們的什么呢?
生:比較不同點。
師:大家想不想比較不同特點?
生:想
師:我們就來看哪個小組能比較出這兩種紙更多的不同特點?
。墼u:這里老師利用材料的暗示作用,巧妙的將研究的問題縮小,并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些條件作可行性判斷后提出問題,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的權利,使學生很短的'時間里找到下一步想研究的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展開兩張紙的比較活動充分體現出教師“平等中的首席”這一角色定位。]
2.觀察:
師:組長拿出抽屜里的牛皮紙,準備/觀察(播放音樂:學生每人一張牛皮紙,聞、摸、看折的方式觀察,老師發記錄表,每組有一名記錄員做記錄)
3.交流:
。◣熣堃粋組的代表拿上記錄表放在實物展臺上匯報)
生:白紙比牛皮紙要小一些,白紙是滑的,牛皮紙有一面是滑的有一面是粗糙的;白紙很白,牛皮紙是黃色的;白紙投放的影子淺,牛皮紙投放的影子深;白紙撕開以后有毛,而牛皮紙沒有毛;白紙是透明的,牛皮紙不透明;白紙比牛皮紙要厚。(師用簡潔的字,記錄學生的發現)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白紙沒有黑點。
生:白紙輕牛皮紙重。
4.質疑:
師:下面聽的同學對前面的發言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生:牛皮紙的氣味不一樣,白紙是凹凸不平的?
生:兩種紙厚薄都是一樣薄。
生:牛皮紙厚。(有不同意見)
師:其他同學你們贊成哪種意見,舉手表決,(不能說明厚薄的問題)
師: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出紙的厚薄?
生:摸的。
師: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
生:看、按在桌面比較。
師:還有沒有更準確的方法。
生:用尺子量。
師:怎么量紙的厚?(方法解決了下課后去量)
[評:在交流活動中,學生對紙的厚薄問題爭議時:老師采用讓學生舉手表決的方式,使更多學生開始關注這兩個學生爭議的問題——到底哪張紙厚?卷入到怎么比較紙的厚薄這一活動中來,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說出蠶卵和蟻蠶的形態特征。
2、通過觀察蠶卵及蟻蠶的形態特征,學會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觀察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3、養成敬畏生命、愛護動物的意識,培養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蠶寶寶觀察日記的制作。
教學難點:從哪些方面記錄觀察日記。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上課前展示蟻蠶出殼的動畫,并提問學生看到了哪種小動物。引導學生思考黑黑瘦瘦的蟻蠶是怎么變成白白胖胖的蠶寶寶的,又是怎么吐絲的?進而引入本節課題《觀察蠶寶寶》。
。ǘ┬抡n講授
教師播放視頻:蠶的`一生,提問學生:蠶寶寶在一天天長大,我們怎樣才能記錄下它的成長歷程?(拍照片、寫日記、做標本……)引導學生為蠶寶寶記日記并附上繪圖或照片。
將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給每個小組分發兩張紙,一張粘有蠶卵,另一張蠶卵正在孵化。請學生仔細觀察并討論可以記錄哪些特征,并將內容記錄在草稿紙上。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總結:可以觀察蠶卵和蟻蠶的顏色、形狀、大小、蟻蠶是如何破殼的。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有些凹下去。蟻蠶樣子像螞蟻,只有兩三毫米長,大部分呈黑色有少量呈深棕色,有稀疏的毛。
請學生根據大家的總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創意環保卡片,并在旁邊配上插畫和圖解。并提問,學生蠶寶寶的日記上還可以記錄上什么內容,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還可以補充上蠶寶寶的作息時間、食量、記錄時間、記錄人以及記錄標題。
學生分小組完成任務,教師展示優秀成果,并對全班同學予以肯定。
在完成第一環節后,教師設置“小小科學家”,提問學生:你還想在日記里加什么?并提示學生,我們可以觀察蠶發生了什么變化,或者人為的改變一些蠶生活的外部條件,觀察蠶的生活是否發生了改變。請同桌兩人討論,并和全班同學表達交流。
教師進行學生觀點總結:
1、在每次日記之間還可以加上兩次觀察發現的變化,例如顏色逐漸變白、吃的桑葉逐漸增多;
2、給蠶喂養不同的食物,觀察蠶是否進食,進食后是否有改變,是否可以正常完成生命周期;
3、可以繪制出蠶體重和身高的增長曲線,觀察變化。
4、蠶蛻幾次皮,什么時候蛻皮,蛻皮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對學生的觀點予以肯定,并提示學生在進行小實驗時,動作要盡可能輕柔,用軟毛刷刷動蠶寶寶,盡可能不傷害蠶寶寶。并且進行實驗時,最好只改變環境中的一個量。
(三)鞏固提高
學生分小組提前制作蠶之后幾個生長階段的卡片。
。ㄋ模┬〗Y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將學生分為幾組,合作養蠶,并記錄下蠶寶寶成長的點點滴滴,繪制成小故事卡片,在班級科學角展出。
四、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6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①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幾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谖覀冎車R姷牟牧嫌心绢^、金屬、塑料、玻璃、紙、布等。
。2)科學探究。
、儆^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②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壅{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懂得材料的使用情況標志著一個社會技術發展的水平。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將能夠了解生活中的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并能通過調查身邊常見的材料,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學習成果評價:
(1)概念發展。
層次①:學生不知道周圍的物體是由材料做成的。
層次②:學生知道了周圍的物體都是由材料做成的,材料種類不同。
層次③:學生清楚了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有木頭、金屬、塑料、玻璃、紙、布等。
。2)探究能力。
層次①:學生能感知身邊的材料。
層次②:學生通過調查能辨認不同物體分別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層次③:學生能觀察并描述常見材料的主要特征。
教學背景: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一般都是由具體的事物逐步過渡到抽象的概念,學生對物體非常熟悉,因為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可以直接憑感官體驗。而材料這一概念相對抽象,雖然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但材料名稱、特性、用途等未作系統的研究,因此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既是教學重點又是難點。在研究材料的活動中,希望他們把具體事物與詞匯建立聯系,并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并逐步發展他們用語言描述材料特性的能力。
教學準備:
、儆酶鞣N材料做成的物品。
、谡n件(古代材料和現代材料)。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喜歡上科學課嗎?知道我們這節課要研究什么嗎?那么什么是材料呢,舉例說一說?磥硗瑢W們對材料并不陌生,那么材料在生活當中究竟有哪些應用?每種材料又有哪些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課題)
2、調查了解身邊的材料。
(1)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我們身上穿的、佩戴的、隨身攜帶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2)看來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判斷得也很準確,下面我們小組合作完成兩項調查。調查一下書包里的物品和教室里的物品分別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邊調查邊記錄,小組討論調查哪里的物品,到老師這里取記錄單。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3)調查結果展示匯報。
。4)小組交流:材料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又有哪些應用?
(5)通過上面的活動,你有什么想法。
3、探究材料的特性。在我們周圍,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做成的,比如一扇門就用了木頭、金屬、玻璃等材料,那不同的部位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呢?下面我們就任選一種材料進行研究,看一看每種材料有什么特點,它們在制作物品時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1)小組討論,到前面取材料。
。2)學生活動,探究材料的特性。
。3)匯報交流。
4、拓展延伸。材料無處不在,說明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材料組成的物質世界里。
。1)思考:如果沒有材料會怎么樣?
(2)課件出示:古代材料和現代材料。
。3)總結,提出希望。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探究使學生知道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能力目標:通過實際操作發展學生觀察和辨認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
教學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2、教學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東西做的?(板書學生說到的幾種材料)
這些能被我們做成物品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材料(板書:課題)
2、出示單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認識嗎?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書:塑料)
3、出示幾種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鏡:認識嗎?它是由什材料東西做成的?還有嗎?(板書:玻璃、鐵)
4、小結:看來物品可以有一種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幾種材料做成的?
二、我們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材料。(學生說教師板書、當學生說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時教師指導)
2、說說有這種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調查身邊的材料
1、我們身上的物品
在我們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們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們不妨來調查一下。在調查前請大家先來看幾點提示:你可以找現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攜帶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稱不要重復。碰到不認識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來做一下記號,討論時盡量保持輕聲。
。1)活動開始
(2)匯報交流(學生上臺展示)教師板書學生說到的材料。
師:你能具體指一下這個物品嗎?
師:大家對他們小組的調查還有什么看法嗎?
師:對于這些物品,誰能說說自己的看法。
2、觀察書包里的物品,它們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過我們調查身上的物品,又發現了幾種材料,而且我還發現同學們找材料的這種情趣非常高,接下來我們就來觀察一下書包里的物品,它們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調查記錄在老師發給的表格中。
。1)活動開始
(2)匯報交流
大家對他們小組有什么不同意見嗎?看來大家都能熟練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來我們在做個游戲。
先聽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說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準備好了嗎?
門、窗、椅子、燈……
四、小結
通過剛才的調查,我們發現,在我們的周圍有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種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幾種材料做成的。
1、各種材料的特點
這些材料,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特點嗎?比如說,我們穿的衣服為什么要用布來做,而不是用鐵呢?
我這里給大家準備了幾種我們身邊常見的材料,每小組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材料進行觀察。小組代表領取材料。
。1)活動開始
。2)匯報交流
小結:你們說的這些特點都是真的嗎?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科學課中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這些材料的特點,相信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研究能順利的找到你們想要的答案。
2、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堂練習
1、觀察并記錄制作周圍物品的材料,請在相應材料下打“√”。
物品名稱使用的材料:塑料紙布金屬木材玻璃
2、通過統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們身邊使用最為廣泛的三種材料。
3、寫出你知道的木材的特性:
4、選擇題
(1)我們身邊的物品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一種B、兩種C、兩種以上
。2)我們吃飯用的碗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紙B、塑料C、金屬
D、木材E、玻璃F、陶瓷
作業安排
1、課后將相應的科學活動手冊填寫完整;
2、不同材料給我們生活帶來不同使用價值,寫一篇我們生活周圍與材料有關的隨想。
自我問答
問:在處理一些學生小組合作調查的環節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答:要大膽的放手,不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時間和空間上有所局限。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科學課探究活動要有更新的認識,讓學生參與活動、主動參與活動、自主參與活動,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精神。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來觀察水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
2、體會人體感官在認識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觀察水要有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礦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飲料等(粘的液體),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醬油、雪碧、酒、礦泉水、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礦泉水。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如果沒有水我們能活多久?關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嗎?你想怎樣來研究水的秘密?
板書各種感官的名稱。
引入課題
板書:觀察水。
二、用感官觀察水
有這么多的方法,誰能安排一個合理的觀察順序?為什么這樣安排?
現在,請兩個同學一起來觀察這杯水,它是什么樣的?記在同一張紙上,比一比,哪一組發現的秘密最多?
學生實驗,師巡視。
匯報觀察結果。師選擇性板書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等相關的學生用語。
三、再用感官,應用比較的方法觀察水。
同學們運用鼻、舌、眼睛、耳朵、手發現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發現更多的水的秘密嗎?
出示牛奶,有色飲料等,它們與水一樣嗎?只要比一比就能發現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說一說,你準備怎樣比?
請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飲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樣的。學生進行比較,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們與水一樣嗎?想一想,說一說,你準備怎樣比?(透明)
請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樣的。學生進行比較,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
總結:誰能說說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水是沒有味道、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氣味的東西。)
通過比較,我們學到了更多的水知識。再比一次,同樣是水,礦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認識周圍的水環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況。)
四、區分常見液體中的`水
今天我們研究了水,現在能把水找出來嗎?大家試試看。
出示:醋、牛奶、醬油、雪碧、酒、礦泉水、油。學生上講臺找一找,說說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體都可以直接聞或嘗?
五、拓展
實驗探究水滴大小與流動快慢的關系。
分別將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盤的同一“起跑線”上,慢慢傾斜塑料盤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種水滴跑得快?
觀察實驗并思考:
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動塑料盤?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線”上?
六、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
我們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樣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們應愛護自己的身體。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感覺器官觀察到的信息,可以通過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特征及其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特征和變化。
2、能夠使用準確的詞語進行描述。
科學態度目標:
1、能夠如實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擔自己的工作,并積極參與研究活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能夠創造性地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事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多種感官和工具進行觀察與比較。
教學難點:用多種感官和工具進行觀察與比較。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學習用品。
教師準備:大塑料桶1個、能放進大塑料桶中的小物件若干、透明水杯3個、滴管1個、醬油1小杯。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看誰來到我們的課堂上了?(孫悟空)孫悟空每一個感官都有特殊的本領,你覺得孫悟空最厲害的本領是什么?(火眼金睛、順風耳……)老師今天也想讓大家當一次孫悟空,調動你們的感官通過觀察與比較去發現更多的信息。我們就來一起觀察與比較(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伸出右手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
二、新授
1、老師看見大家帶來了一些常見的小物件,說說你們都帶了什么?(出示各種學習用品)同學們,這些小物件我們可以在什么情況或者在什么時候用?這些用品有一個通用的名字叫做學習用品。這些學習用品在功能上都是為我們的學習服務。但是我們還會發現許多不同之處,接下來,就讓我們充分調動所有的感官,通過觀察、互相比較、交流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我們來看看學習指南,比如,通過觀察和比較我們小組發現()和(),()不同,一個是(),另一個()。老師有要求:同學們,我們是在做研究,請大家保持安靜,交流的時候聲音要小一點,不要打擾別人。(小組活動)
好,誰能把你觀察到的跟大家說一說,大家在說的時候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同學們一定要表達清楚,看看誰的發現和別人不一樣,而且能夠準確、完整的分享給大家。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都調動了哪些感官呢?
同學們,你們真厲害,調動我們的感官,通過觀察獲得了信息,再通過比較完成了信息的加工和處理,并且分享給同學們?磥,觀察和比較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給自己一點鼓勵的掌聲吧!相信你們將來個個都會成為小科學家。
2、比較圖片找出不同點
同學們,今天老師考考大家的觀察能力,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大家來找茬(出示幻燈片)請你仔細觀察,找出兩幅圖片上的不同點。請同學們把書打到31頁,拿出筆在兩幅圖上找出五處不同點,并畫出來。沒有找到五處的同學可以請教一下同桌。(學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上畫出不同點)
3、小科學家們,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物品,看看都有什么?(出示實物和幻燈片:杯子、鑰匙串這些東西教師要邊展示給同學,邊讓它發出聲音)老師這有一個更難的任務交給你們,有信心完成嗎?老師會站在大家的背后,把這些物品逐個扔進桶里面,猜猜老師把什么東西扔進桶里面,看看誰的.耳朵也能像孫悟空一樣厲害,而且你不但要說出老師把什么扔進桶里面,還要說出理由喲。(如果猜出來的同學少,可以反復對比聽)這個活動中,哪個感官起到了主要作用?
同學們,我們通過調動感官,觀察與比較發現各種事物的材料、顏色、大小、輕重等方面的不同,這些都是事物的特征。(板書:特征)
哇!同學們,你們太厲害了!我還想再考考你們,行嗎?(出示三杯水,里面放進了不同數量的醬油)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液體,你們瞧!感官第一時間告訴你這里面有可能是什么?我來告訴你,我把醬油滴在水里面了。哈哈!你能通過觀察和比較,把這三杯液體進行排序嗎?要說明理由。(如果有同學想要嘗一嘗,一定要阻止,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如果日常生活中能夠保證充分衛生的情況下才可以嘗。)誰還能有和他不同的排序?
現在就由我來揭曉謎底吧!看看到底每一個杯子都滴進幾滴醬油。(觀看視頻)
同學們,我們在觀察、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事物的變化。(板書:變化)
三、結束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等待我們這些小科學家們運用身體上的所有感官去觀察和比較,把得到的信息分享給身邊的人。我想,通過我們不斷的研究,我們還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寫出省略號)但,老師要提醒同學們一定要用事實說話,不能通過想象來做判斷。好了,孩子們,讓我們快快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去發現更多的奧秘!一定要注意安全喲!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10
一、 目標:
1、 引導學生直接參與科學觀察活動,體驗看、聽、摸、聞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樂趣,從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研究活動。
3、 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交流、合作對學習的作用。
4、 使學生領悟到大樹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體。
二、 重點:
開展科學觀察活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三、過程: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一、引入(1-2分鐘)
1、 談話引入。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上一門新的學科《科學》。
師:同學們一定會問,《科學》是學什么呢?它有哪些內容呢?我告訴你們,科學課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內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氣、植物、動物、人體、電、光等。現在我先把《科學》第一冊的內容用小圖標來表示,你們猜猜這些小圖標分別表示什么內容。
師∶同學們一定要問,這些內容怎么學呢? 我告訴你們,每個單元都有許多有趣的活動組成。我們學科學就是要親自參加、經歷這些活動。比如觀察螞蟻的身體,測測蝗蟲跳多高,看看蝸牛是怎樣爬的。通過這些活動長知識、長才干、長智慧。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2、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課《我看到了什么》。這里有一幅圖,仔細看看圖上有什么,然后告訴大家我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樣的?
1、 引入――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2、引入――激發看樹的興趣。
二、看圖片上的樹
1、 出示一張樹的圖片估計。
請你先看1分鐘,估計你能發現多少點情況?還有更多的嗎?
2、 組織學生交流、傾聽。
請幾位同學上臺來說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學聽聽他們能一口氣說多少點情況。
注意:做到不重復的補充介紹。
3、 再次估計。
你們再估計一下,看這幅圖你最多能一口氣說出多少點情況?
1、看圖先估計數量――激發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 老師用手勢、用問題――鼓勵發言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傾聽發言。
3、 對圖片中能發現的內容作一個上限估計,為后面活動得到的數字作好比較的準備。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三、回憶在樹前曾看到過什么。
1、過渡:難道一顆大樹真的就只有這么多點情況嗎?(曾在樹前看到過其他情況)
2、回憶:
回憶在一顆真正的大樹前。曾經看到過什么?數數能說出幾點。比看圖的'發現是多還是少?
3、小組內交流:
小組內說說你自己曾經在大樹看到過的情況是否比看圖的多?
4、全班討論:
為什么在真正的大樹前看到的情況比看這張圖片的發現多得多?
1、師設問――過渡到真正的大樹。
2、師追問――調動深長的回憶,互相影響引發回憶內容。把內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過的范圍內。
3、生分小組討論發現真正的樹的內容比圖上看到的多。
4、討論、師追問――進一步明確為什么會多。
四、引導學生從看樹到觀察一顆樹。
1、 設問:
在真正的大樹前看到過的內容比看圖片的內容多得多。如果我們現在到校園里去,站在一顆真正的大樹前――請估計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內容會比圖片、比我對大樹的回憶多還是少?
2、 思考:
天天都看到過樹,為什么再去看看,會看到更多的內容?
3、什么是觀察(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著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1、一步比較――為提出“觀察”做準備。同時激發學生實地看樹的興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問――初步認識觀察與看是不一樣的。
五、交流觀察的
內容和方法
1、 提問:
如果現在去一顆樹底下,你想觀察樹的什么?怎么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2、 小組討論:
看看你們小組會想出多少種觀察的內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個組先上來說說,其他同學聽聽是否可行,有沒有建議或補充,對他們進行幫助。
4、提出觀察建議:每組觀察一顆樹。用各種方法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建議課后觀察更多的樹,下一節課要描述自己觀察的那顆樹。
1、設問、追問――推動學生想一想觀察的內容。
2、組織學生自主討論、交流、爭論――希望學生相互啟發影響即將開始的觀察大樹的內容和方法。
3、師生共同交流――簡要了解觀察大樹不只是用眼睛,包括眼、耳、鼻、舌、手多種感官的運用。
4、老師的建議――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觀察、記錄和描述。用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觀察、記錄和描述。鼓勵學生觀察更多的大樹。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六、觀察大樹
學生分組觀察大樹。
老師觀察學生的觀察活動并參與。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11
教學設想:
本節課通過一個創意的游戲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人的手如此靈活?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去尋找答案。在游戲中,學生們被鼓勵猜測答案,并展示他們個性化的想象力。同時,采用多種材料和設計多個簡單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我們設計了兩個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猜測箱子和信封里的物品,以便體驗手的觸感和功能。通過這樣的互動體驗,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了手的靈巧性以及與手相關的關節、皺紋和大拇指等構造特點。同時,他們也意識到手具有感受和觸知功能。我們的期望目標是,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并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手的構造和功能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一、教學目標
1、手是人體上的一對肢體,具有復雜而獨特的構造。手由關節、骨骼和肌肉組成,靈活度非常高。手的構造包括關節的存在,這使得手能夠進行各種精細的動作和靈巧的操作。手指之間也有褶皺,這使手能夠更好地握取物體。而大拇指則是手最重要的構造之一,它與其它四根手指不同,可以與其他手指相對,從而使得手能夠抓取更小或者更大的物體。此外,手還具備感覺功能,通過手指末端的神經末梢,我們可以感受到觸摸、溫度、壓力等外界刺激?傊值莫毺貥嬙焓沟萌祟惸軌蜻M行豐富多樣的工作和創造。
2、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使用不同材料驗證一個猜想。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發展,關注他們在體驗活動后的感受,引導他們學會關愛身邊的殘疾人并激發對自我探索的興趣。請修改這段內容。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認識手的基本知識,了解手的構造和手的靈巧有關。
難點:小組的合作學習,自選實驗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教學準備
玩具、吸管、膠帶、空管、剪刀、記錄本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螒驅??: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玩一個新的游戲吧,叫做“剪刀、石頭、布”。大家都喜歡這個游戲嗎?我想和一位學生進行一場比賽,看看誰能贏。這樣不僅能夠讓大家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還能緩解緊張的情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此游戲主要采用手勢來表達,非常適合引導觀察對象的出現。讓我們開始吧!
我們剛剛進行游戲時,使用到了什么工具或道具呢?我們的手還可以用來做哪些事情呢?你們的手真是太靈巧了!【通過詢問手的作用,激發學生對手的興趣。老師著重表揚了手的靈巧性,為學生生成[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作一個鋪墊。因為整個科學探索活動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學生有了手為什么這么靈巧的疑惑,才能形成對手的關節、褶皺、大拇指等結構的探索研究。引導出有價值、有探索意義、有利于課堂開展的問題,對后面教學活動起到關鍵作用。學生往往會提出很多問題,但其中符合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并不多,所以設計了一些隱藏的鋪墊!
(二)觀察手的構造:
現在,我們用巧妙的手來制作一些小動物。你們對自己這雙靈巧的小手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老師呢?(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靈巧?)【再次讓學生用靈巧的手做幾只小動物。讓靈巧這個詞語在學生腦海中浮現。接下來,提出問題:“你們對自己這雙靈巧的小手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老師呢?”讓他們自己提出一個既感興趣又有探索價值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靈巧?在教學詢問過程中,第一個學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不靈巧?”然后,其他問題也相繼提出,比如為什么我們的手有五個手指?為什么手上會長毛?為什么我們的手這么靈巧?由于問題是學生自發提出的,他們內心產生了一種尋找答案的渴望,這種渴望引導著他們進行觀察和探索,通常能夠發現平時忽略的細節,從觀察中獲取更多的收獲。】那么我們可以去哪里尋找答案呢?展示觀察手的課題,我們之前觀察過什么?用了什么方法進行觀察?。
下面我們將以手的靈巧性為切入點,結合之前大家提到的方法,進行觀察。開始活動。當活動遇到困難時,給出友情提示:請思考與手有關的物品。學生們展開活動。【在我第一次試教中,我發現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有些抽象和晦澀,使得學生們很難找到切入點去探索。他們在小組討論環節時積極性也不高。后來,我通過設置一個簡單的問題提示——“與手有關的物品是什么?”來引導學生們進行觀察,這樣學生們就明確了觀察的目標,并且也增加了興趣。】
學生們通過觀察和交流,發現了手的靈巧性與大腦、骨頭、關節以及皮膚的皺褶等因素有關。教師在板書上記錄下學生們的回答,并引入了關于關節、皺褶以及大拇指作用的研究。為了更好地認識關節,教師進行了演示。同時,學生們還隨機發現了關節、褶皺以及大拇指的`一些特點。
。ㄈw驗手指的關節、褶皺及大拇指的作用。
1、認識手指的關節:
、僬堃晃粚W生演示關節的位置,數關節的個數。
、陉P節在人體中起著連接骨骼的作用,使得身體可以進行靈活的運動。沒有關節,人體將喪失活動能力,無法實現正常的運動功能。我認為沒有關節是不行的。首先,關節可以提供骨骼的靈活連接,使得人體能夠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和姿勢,如走路、跑步、跳躍等。如果沒有關節,骨骼之間就無法實現這種連接,人體的運動將會受到極大限制。其次,關節還承擔著保護骨骼和減震的功能。關節內部有軟骨和滑液,能夠起到減少骨骼之間摩擦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吸收運動時產生的沖擊力,保護骨骼免受損傷。如果沒有關節,骨骼之間的摩擦和沖擊力將會變得更加劇烈,容易導致骨折或其他傷害。此外,關節還參與到人體的平衡和協調過程中。通過聯合肌肉和神經系統的作用,關節能夠精確控制運動的方向和幅度,使得人體能夠保持平衡,并且完成精細的動作。沒有關節,這種平衡和協調的能力將會喪失,人體的運動將變得笨拙和困難。總之,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證明沒有關節是不行的。關節在人體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關節將導致人體運動功能的缺失和受限,給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坌〗M討論一下,我們可以使用桌上的哪些材料來進行實驗驗證?茖W活動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強調他們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的能力。我們應該堅持讓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分層次開發他們的思維能力。新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開發性和創造性思維。因此,在進行實驗驗證和體驗活動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材料,讓他們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通過達到知識目標的過程,我們還能同時完成潛在的目標。
④真聰明,我們就用這幾位同學的方法來做一做,看看有什么感受?學生分組體驗。
、菡l來說說自己的感覺?
我們再到手上找一找還跟什么東西有關?
2、認識褶皺:
、訇P節處的皮膚和其他地方的皮膚有什么不同?
、谖覀兘o它起個名字叫它褶皺。你認為褶皺有什么作用?
、鄞蠹铱梢酝嬉煌孀郎系奈,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④同學們確實觀察得很仔細。手上沒有褶皺行不行?怎么證明?
、菽敲慈绻覀兪稚蠜]有這個褶皺,該怎么辦呢?好的,下面我們按照這位同學的方法來驗證一下褶皺的作用,開始吧。學生們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活動。
⑥怎么樣?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3、認識大拇指:
、俪鍪敬竽粗笀D。它叫什么名字?
②大拇指和另外四個手指的長法有什么不同?
③既然大拇指具有獨特的形態,那它是否也具備獨特的功能呢?沒有大拇指的話,手部是否仍能保持同樣的靈活性呢?
、茉趺醋C明?
、菸覀儊碓囋嚳,看看沒有了大拇指還能不能靈活地去使用剪刀和筆。開始。學生操作。
、迏R報表演,失去大拇指的確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有些殘疾人所失去的并不僅僅是大拇指。對待他們,我們應該懷有同理心和尊重之情。每個殘疾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需要我們關注和理解。雖然缺失某個身體部位可能影響其日常活動能力,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困難。我們可以通過提供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來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例如,為他們提供輔助工具或技術,讓他們能夠獨立完成各種任務。此外,我們也應該推動社會環境的改善,以更好地融入殘疾人的需求。這包括建設無障礙設施,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以及促進包容性教育等。通過這些努力,我們能夠為殘疾人創造一個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社會?傊,對待殘疾人,我們應該消除歧視和偏見,尊重他們的權益和尊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平等和包容的社會。
4、體驗活動小結:
我們已經進行了幾個游戲,老師感覺大家有些疲憊,所以現在需要休息一下。順便思考一下為什么人的手如此靈巧呢?實際上,手的靈巧程度與手的每個部分的結構密切相關。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ㄋ模┱J識手的感覺功能。
手的靈巧不僅僅在于其靈活運動的能力,它還具備許多其他功能。想要了解更多的話,請保持好坐姿。
1、老師箱子里有些好東西?誰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
2、你對這個物品的感覺是什么?為什么呢?請將蘋果作為獎勵送給學生!就ㄟ^給予實物獎勵,可以激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科學活動課程,并在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回憶!
3、讓學生找出香蕉,獎勵。
4、手能感覺物體的什么?
5、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手的本領。每個人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閉上眼睛摸摸信封,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開始。
6、請打開信封看一看,猜對得請舉手
。ㄎ澹┱n外延伸
今天,大家玩得愉快嗎?老師有一個有趣的任務想和大家分享,你們想知道嗎?回到家后,觀察一些動物的"手",看看它們和我們的手有什么不同。你們覺得怎樣呢?【整個課堂活動一直吸引著學生的興趣】。
教學反思:
一、激發興趣,在愉快氣氛中體驗成功。
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一節課的效果應該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知識是不能直接傳遞的,教師只能傳達信息,而真正獲得知識需要學生主動地進行建構。關鍵在于教師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進行知識建構。因此,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師生互動的游戲——“剪刀、石頭、布”。這樣的游戲活動是學生喜歡的,而且和老師一起進行游戲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保持學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教學中會穿插一些游戲,并用激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我會采用多種形式的互動,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互動。我會與學生保持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在班級中營造愉快的氛圍。通過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充分準備活動材料。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探索手的靈活性和關節構造、了解褶皺以及大拇指的重要作用。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需要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地實施他們的想法,我提供了多種材料,如硬紙張、膠帶、空心管、剪刀和紙條。這些材料準備得非常充分,因此大多數學生的想法都能夠成功實施,為他們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方便。多樣性的材料選擇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尊重了他們的個性,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思維發展。舉例來說,在證明褶皺對于手的運動至關重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空心管來代表手指。老師問道:“這是什么證明?”學生回答:“沒有褶皺的管子不能動,而有褶皺的管子能夠動!崩蠋熯M一步追問:“你是如何實現的?”學生解釋道:“我們在管子上割了一個口子!痹诳茖W課教學活動中,材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響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是由學生主動構建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喚起他們的主體意識。通過親身體驗和探索,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提供多個充滿探索空間的活動,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根據自己的方式進行各種探究活動,解決相關問題。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積極有效的知識建構過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收獲。在體驗性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是民主和諧的。教師只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伙伴。教師將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探索和發現,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例如知識結構)。此外,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交流討論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新的思維方式,并充分展示自己。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思想、能力和個性,使每個學生在不同學習層次上實現自我。
四、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這堂課的教學主要采用了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圍繞手部探索展開。在第一個活動中,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假設:手是否能夠進行活動,沒有關節是否可以實現。通過這個問題,學生們腦海中形成了行與不行兩種可能性,并渴望找到證實自己想法的方法。接下來,我請學生利用桌上提供的一些材料來進行驗證。學生們嘗試使用老師提供的硬紙張、膠帶、空管、剪刀、紙帶等材料進行實踐活動。整個探索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選擇不同的材料,思考關節和手部靈活性之間的關系。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收獲,他們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通過這次探索活動,學生明確了科學探索的形式:先生成想法,再用各種方法來驗證這些想法。在實踐操作中,有些材料對解決問題有幫助,而有些則沒有。學生們經歷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了自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動手和分析的能力。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學生有能夠相互溝通,小組協作能力。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實踐能力。
2、通過自己動手造一張紙,親身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養成了節約用紙的習慣。
3、學生了解古代與現代造紙工藝,產生對祖國璀璨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紙巾、玻璃杯、清水、攪拌棒、棉布、毛巾(或舊報紙),每組1份。學生查找古代造紙工藝(或現代造紙工藝)的資料。
小組合作人員:每組6~8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性研究。
副組長1名,負責本小組紀律。
教學過程:
一、整個教學過程
1、引入。
古代的造紙工藝(學生以小組匯報交流的形式進行交流)。
學生通過課前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到古代的造紙過程,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進行資料共享,同時每組派出一個組員到講臺前,閱讀他們小組收集到的資料,全班進行資料共享。
2、授課。
資料共享完成后,引出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了古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制造紙的,那么,我們能不能試著自己也來制造一張紙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通過對比古代造紙工藝(或現代造紙工藝),可能會聯想到自己造紙的過程。(給學生一定的.想像空間)
教師給予一定評價。
引入書上的造紙過程,教師進行簡單的步驟講解,學生自己動手“造紙”,教師巡回指導。
實驗完畢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造的紙怎么樣了,能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組造的“紙”很糟糕,不能揭下來。
小組交流討論匯報,各小組組長向全班匯報制造“紙”的過程。(自己認為最成功的地方,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組互相交流,改進造紙“工藝”,制造出自己滿意的“紙”(薄、厚、均勻的紙)。
教師提出節約用紙的倡議。
。ńㄗh:造一張紙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在造紙的過程中體驗紙的來之不易,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就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開展。教師在教學的引入中要讓學生交流造紙的材料,再引領學生親身經歷制造紙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意圖要明確。)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現在化的造紙廠也這樣造“紙”嗎?引入現代造紙廠的資料(或作為一項課外作業,學生自己查找資料)。
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追蹤記錄
收集保存學生的作品:制作的“紙”。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觀察教案02-01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06-20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02-19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精選15篇)02-19
幼兒科學觀察教案03-10
小班科學觀察活動教案03-31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精選20篇)03-17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精品15篇]06-21
科學觀察作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