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
一、活動目標:
1、有觀察探究靜電的興趣
2、在靜電游戲的操作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靜電現象。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木筷、塑料筆、塑料袋、鐵勺、蠟燭記錄卡。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三、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與塑料袋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變前師: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范后,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拿出塑料袋),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
變后師:"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塑料袋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能夠吸起小紙屑和碎毛線),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師: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觸到的,大家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紙屑和碎毛線呢?
2、幼兒自己猜想,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四)嘗試操作
師:請你試一試玩一玩,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的猜想對不對。
1、幼兒動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筆、鐵勺、蠟燭分別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線、碎紙屑,把操作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干燥時,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ppt:靜電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里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粒灰塵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除了塑料小棒摩擦塑料袋可以吸起紙屑、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發跟著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干燥的環境。在空氣干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現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
2、激發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二、教學準備
彩色紙屑若干;梳子每幼兒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兒一件;氣球若干;塑料繩若干;輕快音樂一段;蝴蝶指偶;場地:彩色的草地。
三、教學過程
1、邀請小朋友做“理發店”游戲,發給每個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體幼兒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發店”,“理發店”正式開業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發,請一名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洋娃娃“理發”。引導小朋友發現:頭發飛(飄、立)起來了;教師給一個小朋友“理發”,引導小朋友發現:頭發飛起來了。
幼兒游戲,給自己梳頭,給同伴 “理發”,看看能發現什么。教師適當指導、提示、鼓勵。
幼一:你們快來看,我幫緣緣梳頭,她的頭發變成這個樣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會跟著梳子,不好梳。
幼三:頭發吸在梳子上,這個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這樣的。
角色游戲“理發店”一向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所以用這個游戲引出,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師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紙條。并獎勵每個小理發師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兒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紙屑,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幼兒在活動室中五六個小朋友一起,使勁在衣服上、頭發上來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紙屑,并熱烈地討論著,張錦元好勝心強,一邊吸一邊對同伴說:“我肯定吸的比你們多,不信你們看。”結果一比,人家的還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許中奇邊吸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奇怪,怎么會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鐵。”
5、蝴蝶飛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著輕快的音樂,與小朋友翩翩起舞。
啟發孩子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剛才的現象?教師解釋這一現象:梳子在頭發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頭發會立起來、紙屑會粘上來。
啟發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靜電現象。
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別是許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為什么不是磁鐵但是也能吸物體這個道理。摩擦產生靜電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氣球娃娃來看你。
師:有客人來看小朋友了,是氣球娃娃,我們歡迎!
將氣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陣以后,靠近幼兒的臉頰,幼兒的頭發就會被吸引,氣球可能會粘在幼兒臉上,教師就說:氣球娃娃喜歡你,它親親你呢;將兩個氣球用線捆住,然后將氣球分別在毛衣上摩擦,再將兩個氣球提在手里,氣球會分開來,就象兩個氣球之間生氣了一樣,氣球還會貼到手上懸著。
和孩子一起分析、總結:這也是靜電現象。
7、好玩的章魚(蒲公英、菊、裙子)。
教師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結的塑料繩,用手捏緊抹幾下(或在衣服上搓幾下),放開繩子,請幼兒觀察塑料繩四面散開的現象,象章魚一樣。讓孩子試試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墻上。請幼兒帶著章魚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魚能不能粘到別的地方。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在游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卷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后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么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范,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后,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么吸管經過磨擦以后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么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后,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游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么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后,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游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里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會有怎么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并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么?(讓幼兒
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游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發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么樣的感覺?”(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了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教學反思:
為了使孩子們對“摩擦起電”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提問道,“除了塑料尺,什么東西用綢布摩擦之后也可以吸起小紙片呢?”孩子們做出了大膽的猜想:鉛筆、橡皮、尺子、玻璃、吸管等等。在操作活動中,孩子們還有了新的發現,除了用塑料尺摩擦布引起這種現象,自己身體的一些部位摩擦之后也能產生靜電現象,比如用鉛筆摩擦衣服或褲子;吸管摩擦頭發,皮膚這些都會產生靜電現象。最后帶領孩子們一起討論與交流“靜電的現象”,讓孩子們知道哪些摩擦之后可以起靜電現象,哪些摩擦之后不可以起靜電現象。觸電對人體的危害及如何預防靜電,讓孩子們認識到科學現象。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感知、發現物體摩擦后產生靜電現象,初步了解靜電的相吸、排斥、放電現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2、使幼兒用觀察記錄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電現象的.過程和結果,并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與描述。
3、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嘗試與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強其自信心。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碎紙、泡沫、絲巾帶、海綿、尺、筆、木梳、毛皮、橡膠棒、絲綢、玻璃棒。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紙。
2、幼兒嘗試。
(1)想辦法用玻璃棒吸紙屑,探索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能吸起紙屑。豐富詞匯:摩擦。
(2)幼兒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
(3)向幼兒介紹玻璃棒吸起碎紙屑的原理,揭示課題。
3、嘗試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靜電的相吸、排斥現象。
(1)幼兒分組操作,并做操作記錄。
(2)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4)小實驗,發現靜電的排斥現象。
4、幼兒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靜電現象,了解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三、重難點分析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四、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與綢布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范后,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干燥時,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游戲《頭發飛起來》
1、教師示范游戲,將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游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游戲,并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6
活動目標:
1、感知靜電現象,知道摩擦可以產生靜電。
2、在活動中感受探索的樂趣,產生積極的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吸管、碎紙片、氣球、飲料瓶。
2、柳枝、穿裙子的布娃娃、芭比娃娃。
活動重點:
感知靜電現象。
活動難點:
知道摩擦可以產生靜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然后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紙片被吸起來。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活動的開始,用了一個能引起幼兒好奇心的,他們最感興趣的小魔術導入,使孩子產生好奇的同時也產生疑問。這樣的設計更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一)引導幼兒嘗試摩擦起電。(初次嘗試)
1、小紙片為什么會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變這個魔術的嗎?(教師不藏起來地再做一遍)
你看清楚我是怎么變的了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摩擦一詞。
4、你們想不想再來變一次?(幼兒再次操作)
5、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摩擦后,輕輕靠近碎紙片,碎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這個環節是完成活動重點的一個環節。首先幼兒通過猜測魔術是怎么變的來擴展思路,促進一個多元思維的發展;當幼兒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師及時鼓勵、支持,讓幼兒用自己的猜測來嘗試操作;經過實驗,幼兒驗證自己的`假釋是否合理,同時又主動地探索著魔術產生的原因。最后老師再當眾變一次魔術,將包袱打開,使幼兒理解了這一現象,知道了摩擦生電這一知識點。)
(二)總結物體經過摩擦以后可以產生靜電。
教師小結:為什么吸管經過磨擦以后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吸管經過磨擦以后,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幼兒分組動手操作感知靜電現象。
1、師:幼兒分組操作,充分感知靜電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第一組:讓柳條動起來。
第二組:讓娃娃裙子動起來。
第三組:讓頭發飄起來。
老師指導,對個別不成功的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發現不成功的原因,進而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了解了靜電,知道摩擦可以產生靜電,于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操作,從中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經驗。)
2、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用吸管經過摩擦后,就產生了靜電,讓柳條動了起來、娃娃裙子動了起來、頭發飄了起來。
四、引導幼兒聯系現實生活,進一步了解靜電現象。
(聯系生活是對幼兒經驗的擴展,利用就在他們身邊的靜電這種現象,讓她們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7
活動設計
有一天午睡時,小朋友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說玩滑梯的時候頭發在“跳舞”,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我們為女孩子們梳頭,孩子們發現頭發被梳子吸起來,十分好奇。《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靜電”這一活動,讓孩子們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激發幼兒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觀察不同材料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
2、通過合作探索,記錄下不同材料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記錄表,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鉛筆,排筆,水彩筆,吸管,玻璃瓶,幼兒事先分為4組(紅、黃、藍、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師變魔術,讓塑料小勺吸起紙屑。
師:想讓它發揮魔力,還得請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兒用小勺自由探索,將小紙屑吸起來。
1、教師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2、請幼兒嘗試操作。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
4、教師小結。
師:其實我們這個神奇的魔術是因為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起來。摩擦的力量大,靜電產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紙屑就越多。
三、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1、教師出示記錄表。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師:小魔術師們,我們研究魔術的時候,桌上的材料不要爭搶,自己先拿一種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盤子里,再換另外一種材料。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師幼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再次實驗。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四、提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靜電現象。
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遇到的靜電現象。
2、教師小結: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發也會互相吸引產生靜電現象。脫衣服時,我們身上的毛衣和襯衣和頭發都會產生靜電現象。
五、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小魔術師們都學會了我的魔術,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8
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出是摩擦產生的靜電。
2、嘗試將操作材料分成可摩擦起電和不可摩擦起電兩種。
二、 滲透目標:
實驗器材要輕拿輕放,用完放回原處。
三、 活動準備:
塑料制品:筆管 梳子 尺子 塑料袋
輕微物品:聚苯泡沫顆粒 海綿
纖維物品:毛手套 絲巾 氣球 棉毛巾
其他物品:竹筷 小鐵棒 小木棒
四、 活動過程:
一、 魔術導入,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 (請幼兒仔細觀察我是怎么做的?)
2、 演示(用同樣的兩把塑料尺,一個經過摩擦,另一個不摩擦,去吸引輕微物品,泡沫和碎海綿)產生的現象一樣嗎? (幼兒回答)
3、 提問:為什么泡沫會跳起舞來? (幼兒討論)
原來呀是塑料尺和衣服摩擦產生的一種奇妙的小精靈,它是靜電小精靈。
二、 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 你想和我一樣變個魔術是嗎?
2、 幼兒自己動手體驗用塑料筆管和尺子摩擦去吸引歲海面和泡沫。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 小結:聽來自錄音:(我是靜電王國的國王,在我的'國度里有很多有關靜電的現象,寶貝們想了解更多的靜電發生嗎?歡迎到我的國度里做客。)
4、 孩子們想去嗎? 游戲:《開火車》 (到靜電國去)
三、 幼兒親手體驗操作:
1、 幼兒分四個組,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親自體驗感受摩擦起電。
2、 分組選出幼兒介紹自己的實踐過程和結果。
四、 總結:
通過實踐結果證明:塑料制品和纖維織物經過摩擦最容易產生靜電,奇妙的靜電能吸引輕微細小的海綿 泡沫 紙屑 頭發等。生活中在干燥的季節里塑料梳子梳頭發,脫毛衣、風衣、羽絨服時,會發出啪啪的響聲 ,這也是奇妙的靜電現象,但是它和電視電燈用的電視不一樣的,請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找一找還有那些會摩擦起電,明天告訴我好嗎?
五、 結束:
請把東西放回原處和靜電國王再見坐上火車回幼兒園。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點電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靜電現象及其產生原因;知道原子結構,掌握電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電荷。
重難點:
重點:靜電產生的三種方式及原理、電荷守恒定律及電量平分原則
難點:理解靜電產生的本質——并沒有創造電荷,而是電荷發生轉移
教學過程:
一、電荷:
1、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富蘭克林命名)
①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
②把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
2、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符號:Q或q
單位:庫侖 符號:C
二、靜電產生:
“做一做” 驗電器與靜電計:
為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以及所帶電荷的種類和多少,從18世紀起,人們經常使用一種叫驗電器的簡單裝置:玻璃瓶內有兩片金屬箔,用金屬絲掛在一條導體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過瓶塞從瓶口伸出(圖甲)。如果把金屬箔換成指針,并用金屬做外殼,這樣的驗電器又叫靜電計(圖乙)
問:是否只有當帶電體與導體棒的上端直接接觸時,金屬箔片才開始張開?解釋看到的現象?
1、摩擦起電
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特別是離核較遠的電子受到的束縛較小。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一些束縛得不緊的電子往往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實質:電子的轉移。
結果:兩個相互摩擦的物體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得到電子:帶負電;失去電
子:帶正電問:摩擦起電有沒有創造了電荷?
生:沒有,摩擦起電是帶電粒子(如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師:很多物質都會由于摩擦而帶電,是否還存在其它的使物體起電的方式?在學習新的起電方式之前,我們先來學習金屬導體模型。
自由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在金屬中自由活動。
帶正電的離子:失去電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動而不移動。
2、感應起電
演示取一對用絕緣柱支持的導體A和B,使它們彼此接觸。起初它們不帶電,帖在下部的金屬箔是閉合的。
①把帶正電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觸的異體A,B金屬箔有什么變化?
實驗現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屬箔都張開了,表示A,B都帶上了電荷。
提出靜電感應概念:
(1)靜電感應: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的現象。
規律:近端感應異種電荷,遠端感應同種電荷
(2)利用靜電感應使物體帶電,叫做感應起電。
(3)提出問題:靜電感應的原因?
帶領學生分析物質的微觀分子結構,分析起電的本質原因:把帶電的球C移近金屬導體A和B時,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如上面的這個演示實驗中,導體A和B帶上了等量的'異種電荷。
問:感應起電有沒有創造了電荷?
生:沒有。感應起電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感應起電也不是創造了電荷。
師:無論是哪種起電方式,其本質都是將正、負電荷分開,使電荷發生轉移,并不是創造電荷。
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三、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師:電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元電荷
師:迄今為止,科學家實驗發現的最小電荷量就是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質子、正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與它相同,但符號相反。人們把這個最小的電荷量叫做元電荷。
元電荷: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用e表示。e =1.60x10-19C
注意:迄今為止,發現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倍。就是說,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
五、小結
對本節內容做簡要的小結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于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幼兒每組放兩個小筐,一個筐內裝有塑料尺、塑料筆、鉛筆、竹筷、鐵棒、綢布、碎紙屑、線手套、手帕。
活動過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
(向幼兒介紹放有各種材料的小筐內的物品)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幼兒操作、自由探索)
2、根據幼兒在操作中的發現,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么做才能讓小棒把紙屑吸起來(幼兒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問:請小朋友說說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紙屑吸起來,你是怎么做的?(請幾名幼兒演示并講解自己的做法,再讓大家都試一試)
4、為什么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紙屑?(幼兒思考、討論)告訴幼兒: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和綢布摩擦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5、請小朋友再試一試,塑料筆和尺還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讓幼兒探索發現:用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來摩擦塑料尺和筆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小朋友仔細聽錄音:靜電的自述我的.名字叫靜電,大自然里到處都有我的存在。從一粒灰塵在空中飄蕩,到震天動地的電閃雷鳴,都有我靜電的作用,平時我很安靜,人們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當兩個物體摩擦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我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綢布可以吸起紙屑、手套摩擦有機玻璃板可以讓蝴蝶飛舞,平時小朋友梳頭的時候有時會感到頭發跟著梳子飄了起來,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開玩笑,另外,我最喜歡干燥的環境。在空氣干燥的冬天,有時小朋友的手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了一下,還有小朋友晚上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關了燈還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現在你們認識我了吧。
二、總結。
原來是這樣,今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神奇的靜電,知道了靜電是怎么產生的,哪些東西容易產生靜電,還懂得了有關靜電的許多知識,大自然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等著小朋友去發現,去探索。老師在科學區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動時繼續玩產生靜電的游戲。
三、活動延伸:在科學區里為幼兒準備大量有關玩靜電游戲的材料,除教學活動中所用過的以外,還添置如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1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能夠用所學的只是解釋簡單的靜電現象。
2、通過了解一些靜電現象和避雷方法,認識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如何適應自然,建立人類必須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發展的認識。
3、了解人類應用靜電和防止靜電的事例。
教學過程
一、放電現象
問:火花放電是最常見的放電現象。現實中放電現象呢?(①在干燥天氣的黑夜里脫去化纖衣服時會看到火花、聽到僻啪聲②實驗室中感應起電機的兩個導電桿之間也能發生火花放電③很多房屋頂上裝有避雷針是為了進行接地放電④運輸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總有一條鐵鏈拖著,這樣可以把電荷引入大地,避免放電時產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⑤飛機輪胎用導電像膠制成,可以避免著陸時機身積累電荷)
二、雷電和避雷
說明:云層之間或云層與地面之間發生強烈放電時,能產生耀眼的閃光和巨響,這就是閃電和雷鳴。閃電的電流可以高達幾 十萬安培,會使建筑物嚴重損壞。
說明:雷電對人類生活也會產生益處,有哪些益處呢?(①閃電產生的高溫促使空氣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隨雨水降至地面,成為天然的氮肥 ②閃電產生的臭氧留在大氣層中,能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傷害)
演示實驗:
實驗器材:驗電器、安放在絕緣支架上的帶電導體、帶絕緣柄的驗電球
實驗過程:帶絕緣柄的驗電球接觸帶電導體的A點,然后跟驗電器接觸,觀察驗電器的指針偏角
帶絕緣柄的驗電球接觸帶電導體的B點,然后跟驗電器接觸,觀察驗電器的指針偏角
帶絕緣柄的`驗電球接觸帶電導體的C點,然后跟驗電器接觸,觀察驗電器的指針偏角
實驗現象:驗電球跟帶電體的A 處接觸后,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較小;跟B 處接觸后。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較大、跟尖端C 處接觸后、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最大。
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電荷在導體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勻的:突出的位黃。電荷比較密集。平坦的位置,電荷比較稀疏)
說明:導體尖銳部位的電荷特別密集。尖端附近的電場就特別強。會放出電荷,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尖端放電
演示實驗:
實驗儀器:金屬板M金屬板N 、兩個等高的金屬柱A、B ,A 為尖頭、B 為圓頭,直流電壓電源
實驗過程:逐漸升高電源電壓,觀察哪個金屬柱先放電。
實驗現象:金屬柱A先放電
說明:1753年,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避雷針的原理就是尖端放電。帶電云層靠近建筑物時,同號電荷受到排斥,流人大地,建筑物上留下了異號電荷。當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強烈放電現象、可能產生雷擊。如果建筑物安裝了避示針,在避雷針上產生的感應電荷會通過針尖放出、逐漸中和云中的電荷,保護建筑物、使其免遭雷擊。
三、靜電的應用和防止
說明:靜電在工業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有時又會帶來很多麻煩,需要防止
問:在許多場合都可以發現人們應用靜電的例子,有哪些例子呢?(①靜電除塵②靜電噴漆③復印)
問:在許多場合都可以發現人們防止靜電的例子?(①實驗室中感應起電機的兩個導電桿之間也能發生火花放電②很多房屋頂上裝有避雷針是為了進行接地放電③運輸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車輛總有一條鐵鏈拖著,這樣可以把電荷引入大地,避免放電時產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④飛機輪胎用導電像膠制成,可以避免著陸時機身積累電荷)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2、學習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主動、積極的尋求幫助。
3、初步了解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止靜電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尺子、鉛筆、塑料袋等實驗物品。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遷移幼兒生活經驗,教師演示實驗步驟。
1、遷移幼兒經驗,提問:
師:看到這些材料了嗎?朱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噢!
師:怎么樣能讓尺子將桌上的紙屑吸起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2、教師進行實驗。
用尺子在綢布上摩擦,然后吸起桌上的紙屑。
師:朱老師是怎么做的?發生了什么神奇的現象嗎?
二、幼兒實驗并記錄,觀察靜電現象,教師進行引導。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和記錄表,提出要求。
師:桌上有什么?請你們用尺子在綢布上摩擦,然后吸一吸小筐里的東
西,看看能不能吸起來。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
2、幼兒實驗,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朱老師給小朋友也準備了一些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做做實驗,看看可以吸起哪些東西,然后記錄下來。
師:把記錄好的和身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你是怎么記錄的?
3、集體分享實驗結果。
師:請你說說實驗結果?有誰的結果不一樣?
4、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對幼兒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醒),再次進行實驗,分享結果。
師:我們根據記錄的答案再來進行一次實驗,看看我們驗證的對嗎?一起再來試驗一次!
5、教師總結,簡單解釋靜電現象。
師:為什么有的東西能吸起來,有的不能呢?
師小結:通過摩擦就會產生靜電現象。
三、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了解常用的'防止靜電的方法。
1、師:你遇到過靜電現象嗎?感覺怎么樣?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靜電呢?
2、教師總結:我們要盡量穿棉質的衣服,勤洗澡、勤換衣服。天氣干燥的時候要注意擦護膚霜。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后,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泡沫板、碎紙屑、塑料尺、氣球、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等。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紙屑。
2.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么做才能讓泡沫板把紙屑吸起來。
3.教師示范泡沫板吸起紙屑。教師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邊做邊說,紙屑起來吧!
總結: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泡沫板在衣服上來回摩擦產生了一種電,叫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上來。
4.幼兒再次操作,體驗操作成功的快樂。分別請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兒操作示范。
總結:摩擦時時間要長一點,速度要快,就容易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
5.幼兒分組操作,嘗試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
發現: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跟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摩擦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脫衣服時聽到了滋啦滋啦的`聲音。梳頭發時,頭發被梳子吸起來。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里提供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操作與嘗試,使幼兒初步發現感知靜電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2、能用較連貫、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并能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與常規。
活動準備
每人一張報紙、一個氣球、一把尺子,許多的紙人與蛋殼娃娃。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操作嘗試。
(1)“請幼兒想辦法幫助老師把這張報紙貼到墻上。”引入課題——不用任何材料,將報紙貼到墻上。
(2)幼兒操作、嘗試。發現幼兒將報紙貼到墻上,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并請幼兒說出是如何操作的。使幼兒了解摩擦后產生靜電,才使報紙貼到墻上的。
(3)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及發現。“小朋友是怎樣讓報紙貼到墻上的?”得出結論:“將報紙摩擦后,它帶上了魔法就貼到墻上了。”
2、我和氣球做游戲。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氣球,請大家想辦法使氣球也帶上魔法,讓它貼到你的身上。”引導幼兒用剛學到的“摩擦”的方法,使氣球貼到自己或同伴的`臉上、身上、頭發上……教師可鼓勵幼兒說出是如何做到的,進一步感知摩擦產生靜電的科學現象。
4、娃娃跳舞。
想辦法使尺子也帶上“魔法”,使桌子上的紙人飛起來,讓“蛋殼娃娃”跟著尺子來跳舞。(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知道靜電不僅能使物體貼到別的東西上,還可使這個物體吸起來別的東西。)在幼兒操作的時候,多讓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做的。
5、看誰吸得快。用尺子將紙人吸起放到小筐里。
活動延伸
幼兒帶上尺子到戶外面去找一找,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用尺子吸起來。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5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三種起電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恒定律
1、思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你了解或碰到過的關于靜電的現象有哪些?請舉例。根據初中的學習,怎樣使物體帶電?如何檢驗?
結論: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為例,探討起電的本質。(靜電現象的`解釋)
結論: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
(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后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發現多種有趣的靜電現象。
2、培養幼兒觀察、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紙娃娃、氣球、塑料筆桿、尺子、綢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提供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并說說這些操作材料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靜電現象。
1、出示紙娃娃,讓幼兒看一看,問:紙娃娃會站起來嗎?能跳舞嗎?
2、請你們用老師供給的材料,讓紙娃娃跳起舞來,讓幼兒自由討論并進行操作,老師巡回可啟發幼兒更換試驗材料。
3、請幼兒看看老師的紙娃娃能跳起舞來嗎?只讓幼兒看結果。增加幼兒探索的興趣,可反復讓幼兒看幾次。
4、幼兒再次進行操作,教師用語言啟發。
5、請操作成功的幼兒示范給大家看,并講講是如何讓娃娃跳起舞來的'。
6、幼兒操作,增加興趣。
三、小結。
紙娃娃為什么會跳起舞來了呢?因為吸管、尺子等經過磨擦它們產生了靜電,用它們去接近紙娃娃,紙娃娃就會跳起舞來。我們平時也能看到許多的靜電現象,如夏天的閃電,晚上脫毛衣時盾到的亮光等,這都是靜電現象。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7
活動目標
1、愿意主動參與探究,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了解摩擦產生“靜電”,嘗試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3、能動手動腦大膽進行實驗探究,并交流實驗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幼兒嘗試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活動難點:
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并交流實驗探究過程及結果。
活動準備
理解摩擦的含義;有觀察到過身邊的“靜電現象”。
物質材料準備:
記錄表,大小碎紙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鉛筆,水彩筆,吸管,塑料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魔法小視頻激發幼兒興趣
牙簽為什么會隨著吸管動起來呢?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實驗,幼兒初步感知靜電的產生
1、設置情境:小小魔術——吸管吸紙屑
(1)剛才楊老師是怎么把紙屑吸起來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紙屑呢?引發幼兒猜想。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第一次實驗并做記錄。
3、小組展示實驗結果。
4、小結:原來在有毛的如毛發,毛衣或絨布上摩擦容易產生靜電,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紙屑啦!
(二)第二次實驗,探索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靜電現象。
1、出示材料,提問:除了吸管外,這些材料都能通過摩擦產生靜電嗎?
2、幼兒第二次實驗,并做記錄。
3、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4、小結:經過摩擦后,有的物體容易產生靜電,有的不容易產生靜電。
三、結束部分
觀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幼兒利用活動區的材料進行靜電實驗。
家園共育: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資料,了解靜電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總結
在干燥的秋天,小朋友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和別人猛的'一碰,會感到被電擊了一下,還有脫毛衣的時候會聽到“滋拉滋拉”的聲音,還伴有亮光。小朋友們對這些現象都充滿了好奇心,很有興趣隨老師一起去探索。
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以魔術視頻導入,用吸管摩擦后將牙簽控制的左右轉。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繼而歡呼起來,一個個躍躍欲試。所以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嘗試,用小棒棒去吸小紙屑。
通過與自己身體或衣服摩擦產生靜電,大部分幼兒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著我便讓幼兒繼續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紙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電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電物品。最后我還讓幼兒了解電對人類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靜電。
通過此次科學活動的展開,讓我認識到科學活動要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要多引導幼兒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從而熱愛生活。
【存在問題】
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活動中,有兩次幼兒進行實驗探索操作的地方,我通過讓幼兒邊做實驗邊填記錄表來記錄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但對孩子們記錄的結果沒有充分地進行探討。
【課堂重建】
科學探究活動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活動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科學活動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總結交流。在本次活動中,在驗證猜想的環節沒有給與孩子們充分討論自己實驗驗結果的機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注意以幼兒為主題教師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科學實驗探究活動。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8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2、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難點:能夠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與綢布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范。
3、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教師鼓勵幼兒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天氣干燥時,長時間走路,由于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游戲《頭發飛起來》
1、教師示范游戲,將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游戲,并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19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一帶電。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電荷在電路中能夠流動起來并產生電流。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活動中,能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學生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
三、教具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打算用手里拿著的漂亮小氣球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呀?
生:想看!
師:小氣球與紙片接觸,很顯然不能將紙片吸起來。那么,我把小氣球在頭上摩擦幾下再與紙片接觸,同學們注意看,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紙片被吸起來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板書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二)體驗靜電現象
實驗1:用梳過干燥頭發的塑料梳子慢慢靠近碎紙屑,你發現了什么?
生:摩擦過的塑料梳子能吸起碎紙屑。
實驗2:用梳過頭發的干燥梳子再次靠近頭發,你發現了什么?
生:頭發飄起來了。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生:塑料梳子經過摩擦,產生靜電,就把紙屑和頭發吸起來了。
師:你還見過那些類似的現象呢?利用身邊的物品(如:文具、書本、頭發、桌椅、衣服等)通過摩擦等方式體驗靜電現象。
教師引導學生解釋自己體驗的靜電現象: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發生了什么現象?
指名學生談談自己的體驗。
小結:通過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體帶上靜電,其實生活中還有一些靜電現象不是通過摩擦產生的,比如:電視屏幕帶電。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中,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和非生物。
(三)認識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1、認識電荷
師:我們找到也看到了這么多的靜電現象,同學們不覺得奇怪么?既然靜電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中,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
(1)出示課件:正電荷和負電荷
講解:物質同時具備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由于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體不顯示帶電,當物體受到外界影響(如:摩擦)時,物體表面的電荷發生了轉移,正、負電荷數就不一樣了,物體就顯示帶電了。
(2)出示課件:用塑料梳子梳頭發
講解:當用塑料梳子梳頭發時,梳子和頭發摩擦,頭發上的電荷發生了轉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電荷顯負電;頭發因缺少電荷而顯正電。
2、認識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活動一:用充氣氣球摩擦頭發。
師:用充氣氣球摩擦頭發,氣球帶負電,頭發應該帶什么電?
生:正電。
師:當氣球再去接觸頭發時,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生:氣球能把頭發吸起來。
課件出示示意圖。
活動二:讓兩個都用頭發摩擦過的充氣氣球相互靠近,觀察有什現象發生?
提問:
(1)兩個都用頭發摩擦過的充氣氣球帶什么電?
(2)你觀察到什么現象?(課件出示示意圖)
(3)這和我們了解到的哪一種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似?
小結: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跟磁鐵的現象類似。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四)認識電流的形成
1、認識電流的形成(出示課件)
靜電雖然是由于電荷轉移形成的電現象,但是在靜電中,電荷是不能流動的。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電,電荷是能持續流動的,我們稱之為“電流”。電荷的流動需要導線作為通過的道路,電荷在導線里按照一定的方向不斷的流動起來,就像不停開動的纜車一樣。這樣,我們使用的電燈、冰箱等才能正常工作。
2、認識電源
要幫助電荷流動起來,還需要提供動力的裝置,這個動力就是電源。
(五)課堂練習(出示課件)
【我會填】
1.用梳過干燥頭發的塑料梳子靠近頭發,會發現頭發和梳子相互吸引的現象,這屬于()現象。
2.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中,包括人類在內的()和()。
3.物質同時具有兩種電荷:()和()。
4.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
5.要想使電荷流動起來形成電流,需要具備()和()兩個條件。
【我會答】
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簡單了解了有關靜電的一些知識,并且知道了流動的電荷形成電流,才能使用電器工作。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還會了解更多電的奧秘。
(七)布置作業
晚上睡覺前在黑暗中脫衣服,你能看到小火星嗎?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靜電現象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流動(電流)電源電路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 20
教材分析
1.本課的教學思想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這是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科學文化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
2.本節內容是小學科學教材第一次涉及有關電的知識,十分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為后面更深入學習電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1.我班學生共26名,總體來說基礎差,知識面相對狹窄,思維不開闊,存在著智力差異,但他們有上進心,學習積極性高。
2.在教學本課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挖潛力,錘煉思維。
3.學生科學意識淡薄,見識狹窄,對科學概念理解不清。
教學目標
概念
理解靜電現象產和的原因。
理解電路的'含義。
探究能力
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驗操作,認識靜電現象。
有效地記錄自己的發現結果,并從實驗分析中得出一些基本的結論。
科學態度
通過實驗操作,萌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交流和共同解決問題。
培養科學精神和動手能力。
社會、情緒能力
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并作出適當的反應。
專心致志地探究材料。
自信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語言能力
清楚、準確、有條理地描述。
能使用新的科學詞匯。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靜電現象所產生的原因。
知道電荷流動所具備的條件。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01-12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9篇01-12
中班科學神奇的靜電教案(精選15篇)04-1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神奇的靜電》02-0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神奇的靜電》3篇02-04
神奇的靜電作文07-10
神奇的靜電作文【精選】12-09
中班科學《神奇的面粉》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