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利用統(tǒng)計表記錄并比較塑料與其他材料在性質(zhì)上的區(qū)別。
2、對于有關塑料性質(zhì)的題目,能夠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過實驗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3、能從實驗結果中發(fā)現(xiàn)新題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舉例說出人們?yōu)榱藵M足城樓而不斷地研究開發(fā)新材料
2、能分別舉出兩個實例說明塑料制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引起的環(huán)境題目。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塑料的多種性質(zhì),并能用三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塑料的用途。
2、能舉出兩種以上新材料的性質(zhì)和用途。
3、能舉例說出物品的特點與組成該物品材料的性質(zhì)有關。
教學預備: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熱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學過程:
一、引進
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動一: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
在書中的表中記錄兩種尺子的特性。
討論用塑料代替木頭有什么優(yōu)點?有什么不足?
同組比較塑料尺子和木頭尺子
同學記錄
全班交流
三、活動二:塑料杯碰到熱水會怎樣?
提示:分別向塑料杯或礦泉水瓶內(nèi)裝進冷水和熱水,觀察它們的變化。
學生自己猜測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學生交流
四、活動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兩只手的感覺一樣嗎?
學生實驗
學生交流
五、學習科學在線——活動四:熟悉新材料
1、熟悉書中先容的新材料
2、談談對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設計什么樣的新材料?
六、拓展
上學期我們曾經(jīng)做過埋垃圾的實驗,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沒有腐爛?
板書設計:
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質(zhì)
新材料
三年級科學教案2
一、教材簡析:
本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活動,引領學生體會豐收的喜悅,
一是從收獲種子的數(shù)目,
二是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變化的現(xiàn)象。在這兩個活動中,教師需要滲透科學講究實證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用證據(jù)陳述觀的意思,學生學習到使用觀察記錄的結果,并培養(yǎng)學生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的大豐收”有兩個方面的寓意:
一是我們播種了一粒,卻收獲了許多種子,
二是指經(jīng)歷了這樣一段時間的種植研究活動,我們收集了相關植物生長變化的許多證據(jù)。
二、教學背景:
通過上節(jié)課的研究,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幾個月前播下的一粒種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許多粒種子,從播下一粒種子到形成多粒種子,鳳仙花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收獲不僅僅是一些種子,更為難得的我們學生也親身經(jīng)歷了一個完整的種植觀察活動。學生對植物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認識。本課就是引領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一種豐收的喜悅,用事實來陳述“豐收”、“展示豐收”。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一粒種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能發(fā)育成一株植物,并結出許多種子。
2、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種子繁衍后代。
3、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中會經(jīng)歷種子發(fā)芽期、幼苗期、營養(yǎng)生長旺盛期和開花結果期。4、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fā)生變化,會發(fā)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5。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科學詞匯:種子繁衍后代。生命周期。植物變化。器官。生長發(fā)育需要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1、用估算、制作統(tǒng)計圖表等數(shù)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
2、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
3、用適宜的方法陳述自己的觀點。
4、科學方法:用數(shù)學研究科學問題。整理發(fā)現(xiàn)。陳述觀點n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fā)研究生命現(xiàn)象得興趣。
2、體會資源共享的快樂,提高合作意識。
3、樹立用證據(jù)表達觀點的意識。
4、核心價值觀:生命的神奇。資源共享。用證據(jù)表達。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jīng)歷種子萌發(fā)。幼苗期。營養(yǎng)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難點: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fā)現(xiàn)鳳仙花生長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說明與提醒幾個重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
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帶有格子的統(tǒng)計圖白紙。
個人觀察日記或記錄教學流程談話引入→正確估算收獲種子數(shù)→整理。獲得植物生長變化→總結
一、談話引入:
經(jīng)過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收獲。今天,整理我們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個成果展示會吧。
二、我們種子的收獲:
1、當初的一粒種子,現(xiàn)在的碩果累累,通過觀察,大家知道一株鳳仙花大約能收獲多少種子呢?
2、你有什么方法來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過程中可能有什么困難?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預設:
(1)將所有的果實剝開,將種子的數(shù)量一粒一粒地數(shù)。
(2)可以隨機取幾顆果實,然后計算出每顆果實里的種子數(shù)量,然后計算出大約多少粒種子。
(3)如果有些種子不是很飽滿,可能不能種植,能計算數(shù)量嗎?
(4)有些個別的果實還未完全成熟能不能計算果實顆數(shù)?
(5)……
4、通過剛才的交流,請各小組分別估算出一株鳳仙花大約有多少種子吧。并完成表格,并交流。n我們收獲的種子果實數(shù)平均每顆果實里種子數(shù)我們一共收獲的種子我現(xiàn)在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生長變化記錄的整理:
發(fā)現(xiàn):我們經(jīng)過種植。觀察。記錄,不僅僅是收獲了許多鳳仙花的種子,更為可貴的是獲得了一份鳳仙花生長的日記,這些記錄都可以成為證明植物生長變化的證據(jù)。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整理,還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大家根據(jù)我們第5課的統(tǒng)計圖,將各個階段觀察到的植株的高度用圓點標出,并用直線連接起來。完成以后自己觀察討論,通過這個統(tǒng)計圖,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里教師可以出示一個折線統(tǒng)計圖的空表,邊講解,邊演示,如何完成統(tǒng)計圖)分小組制作,討論。反饋交流:其中一段時間植株的增高比較快,生長旺盛。這個階段我們稱它為:(板書)營養(yǎng)生長旺盛期。
除此以外還有(板書):種子萌發(fā)。幼苗期。開花結果期。請大家根據(jù)原有的觀察記錄,整理出鳳仙花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和植株的變化。分小組討論,完成鳳仙花每個階段出現(xiàn)的新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你能將它填入相應的空格里面嗎?播種發(fā)芽長出花蕾種子成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天)→(天)→(天)種子萌芽營養(yǎng)生長旺盛期開花結果期各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總結:植物生長過程中都陸續(xù)出現(xiàn)了各種新的器官,每種器官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都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植物種植過程需要哪些條必要的條件來幫助生長。
四、總結
請課后閱讀教科書中資料庫里《鳳仙花》和《多種多樣的莖》兩篇文章。了解鳳仙花的有關知識;了解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匍匐莖。n板書設計我們的大豐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jīng)歷種子萌發(fā)、幼苗期、營養(yǎng)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課外活動課后繼續(xù)查閱有關其他植物生長變化的資料。可以根據(jù)自己整個單元的觀察記錄,分小組對自己進行評價。生成預見學生根據(jù)觀察記錄的結果,使學生能過通過征集、分析信息資料,提升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水平課堂評估能否對鳳仙花種子數(shù)量進行正確估算。通過對生長過程記錄的分析,能否整理植物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特點和新的器官及作用。
三年級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動物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
2.知道不同動物一生所經(jīng)歷的時間不同,身體形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
4.知道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特點各不相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基于不同動物的一生的相關資料,歸納出鳥類及哺乳動物一生的共同特點。
2.能根據(jù)動物的共同特征,區(qū)分更多的動物。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更多動物的一生產(chǎn)生持續(xù)的探究興趣。
2.樂于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動物,體會探究的樂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到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物和人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不同形態(tài)特征。
難點: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共同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狗的一生”視頻、“動物特殊行為”視頻、“蠶和狗的特點”維恩圖、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蠶在各生長階段的圖片。)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預設:卵、蟻蠶、蠶寶寶、蠶蛹、蠶蛾。)
2.講解: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出生、成長、繁殖和死亡的生命歷程。根據(jù)身體形態(tài)特征,蠶的一生也可以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
3.提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動物的圖片。)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會經(jīng)歷哪些過程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描述或介紹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勵學生踴躍表達。)
4.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幾種動物的一生。(板書:動物的一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結合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真實事例提出假設,激發(fā)學生對其他動物的一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了解雞的一生
1.過渡:出示蠶和雞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學生對比觀察。
2.提問:雞的一生與蠶的一生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預設:相同之處是雞和蠶都是從卵開始它們的生命歷程的,不同之處是雞要孵卵,雞不經(jīng)歷蛹的階段,沒有變態(tài)的過程,而且雞的壽命比較長。)
3.講解:母雞孵蛋時將雞蛋放在身體下面,用自己的體溫保持雞蛋溫度相對恒定。21天左右,小雞破殼而出。剛出殼的小雞身上長滿絨毛,1個月左右絨毛褪去,換上羽毛。6個月左右,小雞長成成年雞,母雞開始產(chǎn)卵繁殖后代。
4.追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鳥類的一生的圖片。)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預設:都是卵生,身上都長有羽毛和翅膀。)
5.小結: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鳥類的一生會經(jīng)歷“卵(蛋)→幼年(雛鳥)→成年(成鳥)”三個主要階段,幼年期生長較快,成年期開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動:播放“狗的一生”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2.提問:和雞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預設:小狗是胎生的;剛生出的小狗眼睛閉著,耳朵聽不見;小狗需要吃狗媽媽的奶長大;狗活的時間比較長;……)
3.講解:狗是胎生動物,母狗懷胎2個月左右會生出小狗。剛出生的小狗閉著眼睛,耳朵聽不到聲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睜開,靠吃媽媽的奶獲取營養(yǎng);6個月左右,小狗長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個月,小狗發(fā)育成熟,開始繁殖后代。
4.追問:(教學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動物的一生的圖片。)這些動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預設: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長毛,都是吃媽媽乳汁長大的。)
5.小結:像狗那樣,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叫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出生后都會經(jīng)歷“幼仔→成年”的生命過程。
探索三:了解我們的一生
1.過渡:我們了解了雞和狗的一生,那么,我們?nèi)祟惖纳鼩v程又是怎樣的呢?(教學提示:出示一組不同年齡的人的圖片。)
2.活動:指導學生整理這些圖片,并按照年齡排序,然后說明理由。
3.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叫胎兒,出生后我們會經(jīng)歷“嬰兒→幼兒→青少年→成年→老年”幾個主要階段。人從出生到年老,除了身體長高長大,外部形態(tài)特征沒有明顯的變化。
4.提問:如果人生經(jīng)歷這樣幾個階段,你們會對不同年齡段的自己說些什么呢?(教學提示: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
探索四:對動物做出判斷
1.過渡: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動物有了新的認識。動物是有生命的物體,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叫作生物。你們認為生物與非生物有什么區(qū)別呢?(教學提示:出示一組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2.布置任務:請大家分組討論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達成一致后將結論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3.活動:指導學生完成“蠶和狗的特點”維恩圖。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雞的一生,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鳥類的共同特點;通過了解狗的一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特征;通過開展資料整理活動,讓學生知道人的一生會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感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鞏固學生對動物的認識。這個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討匯報
羽毛:被覆在體表,質(zhì)輕而韌,略有彈性,具防水性,有護體、保溫、飛翔等功能。
鳥類:體均被羽,恒溫,卵生,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
拓展與小結
1.拓展: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發(fā)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動物身體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如變色龍;有的動物行為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如冬季來臨,大雁南飛、兔子換毛、蛇冬眠等。(教學提示:播放“動物特殊行為”視頻。)
2.布置任務:請大家課后了解更多動物,收集動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個科學小報。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動物行為的多樣性,了解更多動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做一個主題明確、內(nèi)容豐滿的科學小報,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動物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
教學反思
本課由“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過程”引出“其他動物的一生又是怎樣的呢”的問題,這是由對個別事物的研究推廣到對普遍現(xiàn)象的關注,是提出問題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生活中常見動物的種類及其他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節(jié)課依然以蠶為切入點,與前幾節(jié)課相呼應,引導學生回顧蠶的一生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通過搜集證據(jù)和交流的方式總結其他動物的生命過程,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鍛煉。最后把研究的對象轉為人類的生命歷程,又大大增加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也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物的多樣性和共同性相統(tǒng)一”觀點的建構。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三年級科學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1課,本單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保護土壤。本節(jié)課《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挖土壤、觀察土壤并進行記錄、最后利用幾種方式深度觀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沒有提及腐殖質(zhì)的概念,也沒有讓學生具體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層時那些物質(zhì)到底是什么,但根據(jù)后一課的內(nèi)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學生要能觀察到土壤的分層情況并描述,且發(fā)現(xiàn)土壤中是有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節(jié)課雖然在這一單元中處于起始位置,但與后一課的聯(lián)系不可忽略。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還處于二年級的水平。但經(jīng)歷過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的觀察經(jīng)驗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讓他們合作觀察一份材料的話,可能會引發(fā)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發(fā)學生觀察的欲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邏輯也要梳理清晰。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氣、水和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觀察土壤,記錄并描述出它們包含的肉眼可見的成分。
2、能利用紙巾、水、放大鏡等工具來進一步觀察,證明一些不可直接觀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觀察的方法多種多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方式完成科學探究,體會其中的樂趣。
2、能接納別人的觀點,樂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土壤資源,了解人類的活動可能對土壤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多種方法觀察土壤,并能記錄和描述看到的物質(zhì)。
難點:知道有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物質(zhì),可以利用間接的辦法證明它們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土壤等。
學生準備:土壤、水、燒杯、紙巾、放大鏡、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老師買了花苗,這里還有個花盆,我還差些什么嗎?
圖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師:土壤是什么樣的呢?里面有什么?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土壤的成分(板書課題)。
二、觀察土壤
1、師:老師這兒有張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東西寫在上面嗎?
生:每人寫一份,寫在橫線上(不交流)。
2、師:土壤里真的有這些嗎?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挖點土來觀察。
3、師:老師今天帶了些剛挖的土壤,這里面真的有你們寫的這些物質(zhì)嗎?
PPT出示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生:邊觀察邊記錄、保持桌面整潔。
4、師:那如果觀察的時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我們需要放大鏡來幫助我們觀察。
5、學生匯報。
匯報時注意,先說我在土壤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是我沒有觀察前就猜到的,還有……是我觀察后發(fā)現(xiàn)的,另外……是我沒有看到,我猜測土壤里有(或沒有)……
三、土壤里的水、空氣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顆粒
1、師:你們在土壤里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物質(zhì)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氣嗎?
(植物的生長還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嗎?)
師:可以摸一摸。
2、師:你能看到嗎?你有辦法借助其他物體證明它們的存在嗎?
生:學生在水和空氣的驗證實驗設計單上寫下自己的方法。
小組交流選出大家認為最滿意的方案進行匯報。
3、匯報預設。
師:用紙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現(xiàn)象才能說明土壤里有水?
生:紙巾變得潮濕了、皺了、破了……
師:那把土壤放進水里要觀察什么?
生:看有沒有氣泡,如果有氣泡,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4、學生活動。
學生用紙巾包裹土壤,然后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將土壤放入水中觀察。
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攪拌放入土壤的水。
師:看來土壤里確實有空氣,那過去了一段時間,那些小氣泡現(xiàn)在還有嗎?它們在哪兒呢?
生:觀察自己的杯子,發(fā)現(xiàn)還有些小氣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師:要是我們攪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氣泡會去哪兒?
師:真的是這樣嗎?除了小氣泡還可能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我們來試試吧!試的時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生:猜測,浮上來……
生:輕輕攪拌、防止水灑出來、要仔細觀察……
PPT展示要求:攪拌棒使用1分鐘后收回;邊觀察邊記錄;注意衛(wèi)生;將發(fā)現(xiàn)用便簽紙貼在記錄單上。
學生實驗:教師及時收回攪拌棒,并引導每組學生觀察水的分層現(xiàn)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
四、總結
師:土壤看起來很普通,里面卻含有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們通過哪些辦法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這些成分的呢?(固定句式:今天,我們用……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
生:紙巾、放大鏡、放進水里(攪拌)。
【板書設計】
4、土壤的成分
我們用:
放大鏡
紙巾
放進水里(攪拌)
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
枯樹枝
水
空氣
草根
小顆粒土壤
小石頭
大顆粒土壤
三年級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學著制作一個自轉旋翼,能借助簡單測量工具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針對“影響自轉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這個事情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重點:
落實到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由定性觀察上升到定量觀察階段。并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繼續(xù)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A、教師準備:
1.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尺(直尺、長卷尺)、秒表。
2.紙、剪刀、回形針
B、學生準備:
比賽用紙、剪刀、回形針、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探探、究究、奇奇、妙妙制訂了一個比賽計劃:
①學會制作自轉旋翼
②試驗,找到讓自轉旋翼下降的方法
③選一個下降最慢的作品參加比賽。
學生按照書上的提示制作自轉旋翼。
注意事項:紙的大小不能改變。自轉旋翼要能旋轉。
進行簡單的小組比賽。
評出每組的第一名。
二、班級比賽自轉懸翼。
小組第一名代表小組進行班級比賽,選出班級前三名,教師對前三名的小組進行獎勵。
有前三名的同學介紹制作經(jīng)驗。
三、研究自轉旋翼的下降時間、翅膀大小等特點時,需要搜集實驗數(shù)據(jù)。光憑感覺是不可能得到準確數(shù)據(jù)的,測量工具可以幫助我們。
1.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可能會用到哪些測量工具?怎樣使用這些工具?
2.教師介紹測量工具。
總結出自轉懸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
三年級科學教案6
1、《太陽和影子》教案
教學目標:
1.識到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認識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模式。
2.道太陽的(視)運動與影子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識太陽的視運動規(guī)律。
2.續(xù)一天的觀測和記錄。
教學準備
手電筒、鉛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謎語:
人人有個好朋友,
烏黑身子烏黑頭,
太陽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處就分手。(謎底:影子)
2.生猜謎。
3.論:你怎么知道謎底是影子的?關于影子你還知道哪些?
4.生交流對影子的了解。
評析: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學生從下課到上課有個思維轉換的過程,謎語可使學生迅速集中思維,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中來。同時,這個謎語中還暗含了許多科學知識,如影子是什么顏色,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線等)
二、畫影子
(一)畫自己的影子。
談話:你們畫過影子嗎?有人畫過自己的影子嗎?
討論:你們打算怎樣畫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樣的
帶學生到操場上畫自己的影子。
這么多的學生一齊來到操場上畫影子,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場面。學生在討論中就已經(jīng)盼望著畫出自己的影子來看個究竟。影子雖然是極為普通的,但他們就是對這些極為普通的影子沒有太多的關注,更談不上關注自己的影子了。
這一活動中,學生在畫影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1.子與太陽分別在人(物體)的兩側。
2.子的底端是與人(物體)相連的。
3.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著彩色的衣服也一樣)。
4.子比人長(注:早上9點鐘)
在獲得這些發(fā)現(xiàn)的同時,他們學會了合作,懂得:有時候,一個人是很難完成任務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畫出自己的影子。
過程:
1.發(fā)之前,告訴學生將干什么。
2.給學生每人一支粉筆,和學生一起到操場上畫影子。
3.影子的同時把腳印也要畫出來,并且把名字寫在影子里。
4.住自己站的姿勢。
5.學生觀察此時太陽在哪邊,影子和太陽的方向。現(xiàn)場的觀察更具有說服力,也為下面的研討打下基礎。
6.好之后,領取新任務。
評析:還有什么比畫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們呢。畫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讓學生留下影子的痕跡,為再一次觀察影子埋下伏筆,便于比較。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有了感受,經(jīng)歷了一次趣味性地動手做的活動,有所發(fā)現(xiàn)。注意:這是他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畫其它物體的影子
此時,學生還沉浸在畫影子的樂趣之中,再讓學生畫其它物體的影子,讓他們找一找,操場上還有哪些物體有影子,把他們的影子畫出來。如有難畫的,只要求畫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緣的一條線也行。
學生在畫其它物體影子的同時,他們會:
1.找:哪些物體有影子?認識到,并不是有了物體就有影子,在沒有光線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體影子里的物體就沒有影子。
2.察:這些影子是什么樣的,和物體本身的形狀有沒有什么聯(lián)系。
3.較:這些影子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
哪個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個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流:你畫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發(fā)現(xiàn)?哪些比較有意思或是比較特殊?
(三)制作簡易日影儀,畫影子
教師講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紙的中間畫一個“”或“”記號,把橡皮泥捏成底盤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紙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教師示范畫影子的方法:按東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儀平放好,準確的方位要用指南針測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記號,同時記下測定影子的時間。
過程:
1.發(fā)學生材料。
2.生制作簡易日影儀。
3.作記錄桿影。
(說明: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詳盡地說明操作的方法,因為這是教會學生科學地學習方法,要求擺放日影儀時,一定要用指南針測準方位,確保科學性)
三、猜想影子的變化
組織學生圍坐一圈,老師參與其中。
猜想:過一段時間,影子還會是原來的樣子嗎?
學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會動。然而僅僅到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接著讓學生猜想影子會怎么動?朝哪個方向動?為什么要朝那個方向動?除了方向變化,還有什么變化?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請他們說說為什么這樣猜測――意在向學生滲透:猜測也應是有根據(jù)的。以此培養(yǎng)學生根本已有經(jīng)驗對未來事物做出較準確預測的能力。
評析:猜測是由問題到實踐的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種猜測,對于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學”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著科學探究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而去收集事實,分析整理事實,去驗證它,修正它。學生作出猜想后,無需教師布置任務,相信他們肯定會再次觀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學生再次觀察影子,交流討論
1.師提問:影子真的會像你們所說的那樣變化嗎?
2.生再次觀察影子。
他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站在自己的腳印上,影子和原先畫的不一樣了,特別是那些固定的物體的影子,變化很明顯。
3.流討論:
(1)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明什么?
(2)這些發(fā)現(xiàn)和你剛才猜想的一樣嗎?
(3)再過一段時間,這些影子又會有什么變化?
五、觀測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記錄日影儀上的影子。
1.想:到了下午,這些影子又會怎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變化的?
2.論:怎樣證明你的猜想是對的呢?
3.測記錄:
在觀察記錄之前,讓學生討論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儀要嚴格按著方位放。
畫圖或記錄時,一定要記下時間。
看太陽時,要隔著一層東西看,防止灼傷眼睛。
(1)記錄一天中整點時刻的日影儀上的影子。
(2)觀察記錄一天中整點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選參照物觀察畫圖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張大紙上剪上一排排的圓,然后側立在面前看太陽,把太陽所在的圓記錄下來,最后拓印在紙上,就是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圖)
教師指導學生要選好觀察的參照物體。
六、分析整理日影儀上的影長記錄以及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觀測記錄
1.理日影儀上的數(shù)據(jù)
(1)量出桿影的長度
(2)交流發(fā)現(xiàn)
比較桿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什么時候最長?什么時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樣?)
2.析交流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模式
(1)選擇學生的記錄圖展示,觀察太陽的運動模式。
(2)討論:太陽在天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方向、高度)
3.論:太陽高度和影長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七、模擬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模式以及影子的變化
(課前學生從家里帶來手電)
教師提問:你能用實驗模擬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以及影子的變化嗎?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可以用手電模擬太陽,控制太陽的運動,觀察手電下物體的影子)
八、 總結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要求學生回答,老師做適當?shù)狞c評。
2、播種發(fā)芽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鳳仙花種子以及其它植物種子的外形特征及內(nèi)部結構。鼓勵學生對種子的生長變化進行有根據(jù)的預測,激勵學生在課外獨立觀察“種子生長過程”的觀察活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經(jīng)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3、組織、指導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探究活動中,獲得對種子內(nèi)部結構、播種以及發(fā)芽實驗的初步認識。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種子、自帶種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適量的土壤。教師準備:
1、提前一周播種。
2、為每組準備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過的鳳仙花、黃豆、玉米和小麥種子。
4、放大鏡、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許多植物的種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來: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今天,老師也拿了一粒種子,我把它種進土里,同學們想一想,它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么?
(學生回答、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總結)
我們認識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實、數(shù)據(jù)來說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親自種植一株植物,堅持觀察、記錄,最后通過分析研究觀察記錄,用事實數(shù)據(jù)科學、準確地說明這株植物的一生。同學們有信心嗎?好,我們看看哪些同學堅持的最好,記錄的最完整。誰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也就可能成為未來的科學家。
二、觀察種子
看書24頁或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鳳仙花、黃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麥等植物的種子。
1、觀察與描述鳳仙花種子的外形特征。
2、觀察與描述其它種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種子都會發(fā)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嗎?
(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
4、分組解剖植物的種子,了解種子的內(nèi)部結構。討論和交流種子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并說說鳳仙花種子和哪些種子相似。
(教師提供浸泡過的種子并進行指導,學生匯報時可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它的種皮、兩瓣子葉和芽。)
三、播種活動
1、討論和交流“如何播種”:播在那里、怎樣播種、種多深、怎樣澆水等等。
2、教師可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進行結構化的板書:
播種地點 播種方法 播種深度 種子方向 澆水方式 ……
(每個學生選一種種植方法并做上標記。)
3、教師提供教材中的播種方法,并做好標記。
4、教師要求:對兩種不同播種方法的種子發(fā)芽情況進行課外觀察。(以小組為單位在花盆里播種,在盆上做上本組的標記,放在學校由各組同學輪流管理。每個學生帶種子回家根據(jù)自己情況地栽或盆栽)
5、預測種子在一周內(nèi)所發(fā)生的變化。
6、記錄播種的日期。
三年級科學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學會自制“液體溫度計”。
經(jīng)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滴瓶或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燒杯(無條件的可用礦泉水瓶剪成杯子)、熱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體)等。
教學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的溫度計,提問:你們想自己有一支溫度計嗎?
2.教師介紹伽利略和雷伊發(fā)明的溫度計。
3.這兩種溫度計利用了空氣與液體的什么性質(zhì)?讓我們來研究吧!
一.活動 自制“液體溫度計”
1.指導學生自制“溫度計”。
(1.)出示器材:小藥瓶、橡皮泥、紅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聰明的同學們,能否利用這些器材和以學的知識討論這怎樣來制作“液體溫度計”?
(3.)小組討論制作方法。
(4.)制作“液體溫度計”,對于學生作品,教師組織進行評價。
2.觀察自制“溫度計”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對學生的實驗、記錄、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導。
(3.)學生觀察。
(4.)匯報觀察到的情況。
3.研究不同液體制作的“溫度計” 在熱水和冷水中液柱的變化。
(1.)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2.)預測:我們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
(3.)方法指導。
(4.)學生觀察。
4.整理分析實驗記錄,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1.)實驗中,幾種“溫度計”發(fā)生了哪些共同的變化?
(2.)引起變化的實驗條件是什么?
(3.)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4.)結論: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二.學生解釋自制“溫度計”的原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jīng)歷對氣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探究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氣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教學準備
一.教學導入
1.復習: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2.提問: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二.活動 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1.實驗的設計:
(1.)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
①把空氣裝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氣的膨脹和收縮現(xiàn)象?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補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體來發(fā)現(xiàn)。啟示:可以在燒瓶口上套小氣球。
·借助因受熱膨脹而冒出的空氣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氣收縮,外界氣壓將水壓入管中或瓶中來發(fā)現(xiàn)。
·通過容器的鼓凹來發(fā)現(xiàn)。空氣總是充滿容器的空間,當容器凹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小。當容器鼓時,說明空氣體積變大。
(3.)評價:在此環(huán)節(jié)思維活躍的同學給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實驗方案。
2.實驗現(xiàn)象猜想。
3.按設計的方法完成實驗。
4.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分析比較,我們的猜想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一致嗎?
三.小結:
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四.學生解釋伽利略溫度計的原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jīng)歷對固體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探究過程。
2.觀察認識多種物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合理分析實驗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學知識
1.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2.知道一些液體、氣體、固體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相關應用。
教學準備
小氣球、酒精燈、火柴、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踩癟的乒乓球等。
一.教學導入
1.閱讀指南車信箱。
2.液體、空氣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思考:固體會不會也熱脹冷縮呢?
3.讓我們一同來研究研究吧!
二.活動 研究鐵軌間為什么留縫隙
1.實驗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
(1)教師演示:介紹酒精燈的使用步驟:
①左手扶燈體,右手摘下燈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劃著火柴,讓火焰朝上接近燈芯點燃酒精燈。
③甩滅火柴,將熄滅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講解火焰的分層,指出外焰溫度最高,加熱時要使用外焰。
⑤熄滅酒精燈時,左手扶燈體,右手取燈帽,快而輕地蓋上,待火焰熄滅后,提起燈帽,再蓋一次。
(2)學生練習使用酒精燈(交待注意事項。)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銅球的熱脹冷縮實驗。
(4)描述實驗過程和看到的現(xiàn)象,分析:實驗現(xiàn)象告訴了我們什么?
2.補充實驗:玻璃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1)老師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熱不易炸裂)可以順利地進入管內(nèi)到達底部,用酒精
燈加熱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內(nèi),你們想,會有什么現(xiàn)象?接著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內(nèi),你們又推想一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組織學生描述實驗的過程和看到的現(xiàn)象。
(3)分析:實驗現(xiàn)象告訴了我們什么?
(4)固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三.小結
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
四.拓展: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解釋教材出示的三種現(xiàn)象。
(2)找一找,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熱脹冷縮現(xiàn)象?
[ 內(nèi) 容 結 束 ]
三年級科學教案8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流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
2、繼續(xù)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yǎng)用實驗證據(jù)證明猜想的態(tài)度。
【學習重點】
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學習難點】
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學習準備】
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學習流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1、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2、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1、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2、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
3、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tài)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
4、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jīng)驗。
2、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
4、學生觀察并記錄。
5、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
6、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yǎng)"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yǎng)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xù)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
三年級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高矮、莖粗細和質(zhì)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樹木,還有低矮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小草怎么認識?提供認識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實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征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草,找出它們相同和不同。(啟發(fā)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huán)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比較)不同小草千姿百態(tài),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征,說說你對小草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處?
2.比較完成對比表格:
3.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莖叫木質(zhì)莖,像狗尾草一樣莖叫草質(zhì)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匯報內(nèi)容:總結大樹和小草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非交*位置中。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框內(nèi)。(這是教學重點)
3.總結:從以上唯恩圖表達內(nèi)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共同點有根莖葉,有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tài)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具體結構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圖作用是梳理學生觀察比較結果,形成比較明確概念,并顯示這些概念之間關系。比較相同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植物生命體特征,從而指向本單元核心概念。對概念內(nèi)涵梳理還得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三年級科學教案10
多姿多彩的天氣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會描述不同天氣現(xiàn)象的特點,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能用游戲等方式來表現(xiàn)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美麗的天氣。
知道我國古代就有了天氣現(xiàn)象的各種記錄。
科學知識
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體驗到天氣對人類工作、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圖像資料;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課件);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卡片與之相適應的人們生活、生產(chǎn)活動的卡片。
一.教學導入:
1.課件出示:古代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記錄。
2.提問:我們知道有哪些天氣現(xiàn)象?
二.活動欣賞天氣現(xiàn)象
1.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并描述其特點。
(1、)課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圖。
要求:仔細觀察,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
(2.)提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天氣的特點。
(3.)組內(nèi)同學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師總結概括不同天氣的特點。
2.收集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與成語。
(1.)課件出示教師搜集的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
(2.)學生欣賞,教師針對資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此環(huán)節(jié)能實現(xiàn)科學與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
(3.)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資料并編成小報進行傳閱與展示。
三.活動我們與天氣
1.布置任務:設計用游戲來表現(xiàn)天氣與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關系。
2.指導學生看教材的兩幅圖,提問:從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3.交待游戲規(guī)則與注意事項。
4.學生游戲。
四.小結
1.總結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及其特點。
2.評價在每一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
三年級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葉是多種多樣,同一種樹葉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樹葉數(shù)量和樹葉種數(shù);根據(jù)一定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樹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樹葉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是呀,樹木是我們朋友,他們是有生命,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xiàn)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zhì)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新鮮葉與落葉最大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葉是活,而落葉是死。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生長階段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葉、老葉、將枯葉等)能從幾張葉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它從葉芽長成小小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nèi)~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完整過程。
三年級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學生能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chǎn)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
3、學生體驗到實驗中會產(chǎn)生誤差,明白減小誤差對于試驗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師準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 學 過 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么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并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調(diào)平。
5、給氣球充氣,觀察并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么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只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后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么?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qū)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fā)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jù)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zhì),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zhì)的圖片,把這些物質(zhì)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三年級科學教案13
第一課 水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jù)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
給每個學生準備:1瓶醋(500 ml,分發(fā)給小組)、1瓶牛奶(500 ml,分發(fā)給小組)、網(wǎng)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分類用圖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關于水,我們了解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將自己知道的關于水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記錄。
2、匯報交流,師有目的地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概括、梳理。
3、師生交流總結,把關于水的知識歸結為幾個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tài)、水的作用、水與生物的關系、水的基本特點等。
4、播放一小段關于水的影像資料,進行拓展,同時滲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在這幾個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些物質(zhì)。(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你們有什么辦法猜測里面裝的是什么,水又裝在哪個袋中嗎?并思考這么猜測的根據(jù)是什么。
2、生實踐,師巡回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觀進行感知,并了解學生的想法。
3、交流討論:你們猜測的結果如何?你們猜測的依據(jù)是什么?
這些物質(zhì)中,比較難辨別的是哪些,為什么?
4、討論交流:把這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打算怎么做?為什么?
5、生實踐
6、師:對于袋中所裝的物質(zhì),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測,請大家把袋子都打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7、引導學生將袋中所裝的物質(zhì)進行分類,交流匯報自己的理由。
8、根據(jù)學生交流匯報的情況,告訴學生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同時讓生生進行交流,人們這樣進行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并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哪些。
第二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給每個學生準備:
記錄紙兩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1、導入:水是一種液體,你們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
這些液體是否都一樣呢?今天我們以水和食用油為例,進行研究。
2、學生觀察: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寫在維恩圖中。(提示: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師板書展示。
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察到的不同之外,還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tài)一樣嗎?
2、生猜測,并討論: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什么?(師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
3、生實踐,將觀察到的液滴狀態(tài)畫下來,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體上。
4、展示學生的記錄,并交流討論。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1、師: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種物質(zhì)更重?我們有什么辦法比較?
2、生交流方法,并討論、判斷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這一實驗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為演示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并嘗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5、請學生將觀察所得的結果補充到維恩圖中,師補充到板書中。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形狀不同的容器中,請學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2、生交流、小結。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中
五、總結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
重點討論它們的相同之處其他液體也具有嗎?這些相同點,固體具有嗎?
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于水是怎樣的一種液體,你們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三年級科學教案14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流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肥皂泡,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2、學會歸納、總結,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用科學、做科學的科學志趣。
3、小組合作,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確定自己小組研究的問題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學難點:用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學準備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關資料、錄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種肥皂泡)
四、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五、教學活動過程
(一)教學導入,激發(fā)學生研究肥皂泡的興趣
1、談話:課間我看到有的同學在玩肥皂泡,同學們興趣很濃,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一下它,好嗎?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學習,研究肥皂泡
1、教師:請帶了“七彩”的同學吹一吹,大家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你能提出關于肥皂泡的哪些問題?
(1) 學生活動。
(2) 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
2、教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提出了很多問題。請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歸納起來有哪幾個方面?
3、生回答。(顏色、形狀、大小、彈性)
4、教師:請你選擇一下最感興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問題來研究。
(學生選擇問題)請大家按選定的問題自由結組。
(學生自由結組)
5、教師:每組同學對你們的問題先進行一下討論,你認為這個問題是怎樣的,準備怎樣研究?
(學生討論)
6、教師:請各組選一位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學可以給他們提出建議和意見。
(生匯報方案)
(三)觀看錄像,改進自己的方案
1、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資料,看完后,也許對你們的研究有所幫助。
2、學生觀看錄像,改進研究方案。(可與學生先探討一下)
(四)擴展
教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下課后,請同學們努力搜集有關資料,繼續(xù)豐富完善你們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準備研究所需的各種材料,也可以請老師、家長幫忙。
【三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科學教案11-08
三年級科學教案12-19
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04-13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12-03
三年級科學教案模板10-26
三年級人教版科學教案11-06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12-03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06-17
小學科學教案三年級04-10
《蝸牛》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