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電和磁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電和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電和磁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過程與方法:
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建立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于思考品質重要。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
2. 教師準備:電池盒、小電珠、燈座、導線、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00多年前,人們對電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一個有關電和磁的秘密。你們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現歷史上那個偉大的時刻。(板書課題:電和磁)
(二)通電導線和指南針
1. 奧斯特當年正在用一個簡單的電路做實驗。桌上有老師準備的材料。請你們先用這些材料組裝一個簡單電路。
2. 學生活動
3. 當時在奧斯特的實驗桌上放著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的指針一頭指著北,一頭指著南。當接通了電源的導線靠近它時,奧斯特突然看到一個現象……你們想試一試嗎?
4. 學生活動
5. 有什么發現?對這個發現你們有什么解釋?
6. 通過短路的方式,你們會看到更加明顯的現象。再試試。
(三)通電線圈和指南針
1. 奧斯特在發現了這個現象之后,連續幾個月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又做了幾百次類似的實驗。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實驗。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然后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又會發現什么?
2. 學生活動
3. 匯報:你們又有什么發現?在哪種情況下指南針偏轉的角度大?
4. 經過這些實驗之后,奧斯特雖然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但是他卻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電可以產生磁。隨后他的發現又得到了牛頓等科學家的進一步證實和發展。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5. 考大家一個問題:你今天帶來的電池里還有電嗎?能用什么方法證明?
《電和磁》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上《能量》單元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統領并開啟本單元,繼而研究電磁鐵、小電動機、電能和能量、能量與太陽等小主題。教材由 “讓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制作一個電磁鐵”和“電磁鐵也有南北極嗎?” 三部分組成。教材的編寫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通過“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的實驗了解電流能夠產生磁性,然后做一個電磁鐵進而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的問題。
科學電和磁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活潑可愛。
活動目標
1、從自身及周圍環境等的變化中,感受初春的到來,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2、觀察校園中的景物,感知春天是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感受春天的美。
3、鼓勵幼兒從自身及周圍環境等的變化中,感受初春的到來,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4、讓小朋友繪畫出他們心中的春天的校園
5、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大自然春天的美,說出和繪畫出春天的特征,培養他們親自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畫畫紙,色彩筆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1、老師:小朋友們,現在的天氣是什么季節?
小朋友:春天。
老師:哇,小朋友真聰明!現在呀是“初春”時期,還是有點冷的,小朋友們要注意保暖哦。
2、老師:春天已經來臨了,你能找到嗎?去哪里找?(給時間小朋友思考并討論,后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二、親近大自然,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1、讓小朋友們走出教室,感受春天的美。
2、提問小朋友他們所觀察的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分別體現在哪些事物上?
3、帶領小朋友到一片小草里,讓他們認真觀察小草(提問小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帶領小朋友到樹底下,同樣觀察樹的變化及樹上的主人(小鳥)在做什么?
5、認真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說出大自然有什么聲音?
三、討論
1、讓小朋友總結一句話來贊美春天
2、找到了春天,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告訴大家呢?(讓小朋友討論及發表他們的看法)
四、引導小朋友畫出他們心中“春天的校園”,評出優秀作品給予獎勵。
科學電和磁教案3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認識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途徑,學會細致、準確、客觀地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現象。
2、過程與方法:能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并能進行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3、情感與價值觀: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實驗準備:
1、澄清石灰水,水
2、蠟燭、小刀、火柴、燒杯(干燥、潔凈)、集氣瓶、玻璃片、水槽。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回顧舊識:
請舉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燒的物質。
思維聯想:
怎樣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探究:
探究1:觀察和描述——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指導:
觀察方法:運用味覺以外的感覺器官對蠟燭燃燒前、燃燒時和熄滅后進行詳細的、客觀的觀察、描述和記錄。
記錄方法:課本第九頁探究實驗報告。
探究觀察提示:
1、點燃前:觀察色、味、狀態,形狀,硬度,溶于水的性質,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點燃時:發生了哪些變化?火焰的層次怎樣,亮度怎能樣,溫度高低怎樣?怎樣證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滅時:有何現象?迅速用火柴點剛熄滅的白煙,蠟燭能否重新燃燒?
探究參考:
1、點燃前:蠟燭為圓柱形,白色固體,半透明,有輕微的氣味,質地柔軟。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劃出痕跡,中心由細線擰成的燭芯,把切下的小塊蠟燭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說明密度比水小。
2、點燃時:蠟燭能被點燃,燃燒時較安靜,并能持續燃燒,有火焰產生,火焰會隨氣流閃爍、搖晃,火焰上有黑煙向上沖,火焰分層次,上層火焰黃色且明亮,中層較暗,內層底部淡藍色,把火柴梗放入燭火中,外層火焰處最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加熱物體時應用外焰。
3、熄滅時:有白煙從燭芯飄出,迅速用火柴點燃白煙,火會順白煙將蠟燭重新點燃。
實驗中注意的問題:
1、點燃蠟燭時要仔細觀察前、中、后的所有現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時間為2s左右。
3、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時,最好選粗蠟燭且速度要快。
小結:略
作業:探究實驗報告。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回顧舊識:
人的呼吸過程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思維猜想:
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人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是否一樣?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2、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3、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多。
制定計劃收集實證:查閱資料,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探究指導:
1、收集兩瓶空氣做對照實驗(如何收集?)
2、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做實驗。
提問:如何收集呼出的氣體?
演示: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
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用燃著的小木條檢驗。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5、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呼氣。同時做空氣的對比實驗。
由以上實驗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1、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2、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少。
3、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多。
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干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步驟3、呼出氣體中渾濁多此,說明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干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步驟3、呼出氣體中渾濁更多些,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多。
步驟4、呼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濃度大,不利于燃燒。
步驟5、呵氣的玻璃片上有較多的水珠,說明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高。
結論:跟空氣相比,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驟4、呼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濃度大,不利于燃燒。
步驟5、呵氣的玻璃片上有較多水珠,說明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高。
結論:跟空氣相比,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呼氣導管應用飲料吸管,不要用實驗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氣換氣時不要把集氣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實驗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應相同(同體積同濃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條燃燒的情況應相同。
5、探究參考
步驟1:瓶內無水且瓶口向外冒氣泡。
步驟2、兩個干燥的集氣瓶中就有空氣。
交流討論:
1、與其他組的實驗結論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結論,并再討論如何證明你的推斷。
2、從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不同的原因。
反思評價:
1、學完本課題你的收獲是什么?受到哪些啟發?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學探究?
作業:科學探究報告冊
課后反思
科學電和磁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敲打物品,使物體發出聲音。
2、通過探索讓幼兒發現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報紙、球、塑料盆、鐵盆、木棒、筷子、紙盒、茶葉桶、小塑料桶、易拉罐、奶粉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會唱歌的小喇叭,讓我們來看一下吧!”(出示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三個不同顏色(紅、黃、綠)的小喇叭。
師:“讓我們先來聽一下紅喇叭唱了一首什么歌吧!”(播放錄音)幼兒說出小狗叫并進行模仿。(依次播放黃喇叭、綠喇叭)
2、教師與幼兒一起尋找聲音。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的身體也會唱歌。”(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身體哪個部位會唱歌,并進行表演。)
師:“那小朋友還聽過什么樣的聲音?”(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聽到的聲音并模仿。)
(二)探索游戲
1、師:“小朋友,請把你的眼睛閉上,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搓報紙發出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2、什么東西會唱歌?
幼兒自選一種操作材料,嘗試讓材料發出聲音。(出示多種廢舊材料)
師:“你認識它們嗎?請你選一個喜歡的物品,想個辦法讓它們唱歌吧!”(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嘗試多種方法使手中的物品發出聲音。)
3、交流展示。
師:你用什么方法讓手里的東西發出聲音?它發出的聲音像什么?
(1)請選擇相同物品的幼兒一起到前面表演展示,發現同一種物品發出的聲音是相同的。
(2)師:它們手里的東西是一樣的,聽聽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為什么?
操作演示,讓幼兒了解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
(三)合作操作表演,充分體驗聲音帶來的樂趣。
師:“小朋友,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更好聽的樂器,(教師出示樂器)請小朋友過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我們一起聽音樂表演吧!”(幼兒與教師聽音樂用樂器進行表演)
教師小結:小朋友聲音是無處不在的,有美妙的聲音,也有噪音,現在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尋找更多的聲音吧!
科學電和磁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認識春芽的基礎上理解歌詞,唱準音調。
2、引導幼兒去感受和表現聲音力度的強弱。
3、鼓勵幼兒樂于在集體面前大膽演唱和做動作。
活動準備:
1、課前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帶。
2、種子在雨中發芽長大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討論下春雨的情景并用聲音和動作來表現。
2、觀察圖片說出種子的發芽過程。
3、教師根據圖片講解歌詞內容并用手勢和動作表現種子說話的聲音是弱的。
4、幼兒學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齊唱、分組唱、領唱。
效果分析:
孩子們雖然對春天這個季節概念有點模糊不清,但通過觀察實物芽芽以及觀察圖片,能大膽說出圖片內容,表達自己的看法,張文豪小朋友在看到種子剛剛露出尖尖的小芽的圖片時,幼稚地大聲叫著:“種子冒尖了!”還有的孩子在討論種子發出的小芽像什么時說出像小蟲子、象棗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尋找植物發生的變化時,由于是初春,很少能發現植物的變化,但細心的孩子還是通過撥拉草坪上的枯草發現了剛剛露出點點綠意的小芽芽。
有的孩子在泥土中發現了昆蟲,經及時教育,孩子們了解了春天氣溫逐漸上升,各種昆蟲都會相繼出來活動。在進行完活動一的第三天早晨,第一場春雨就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幼兒體質又差,我們馬上組織孩子在室內隔著門、窗進行觀察、傾聽,利用各種感官來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們積極性很高,爭著搶著往前擠,伸手用手接,還有的說:“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們緊接著進行第二個活動。有了認識春芽和觀察春雨的基礎,孩子們在學習歌曲的時候很輕松就學會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自己主動用動作表現出了歌詞種子發芽部分的內容。孩子們都能夠用聲音、手勢和動作表現出春雨的沙沙聲和種子說話的弱的聲音。通過這兩個活動,孩子們基本上掌握了植物發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科學電和磁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系。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搜集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2、小動物過冬課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現在是什么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天,天氣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
(穿棉衣、安裝取暖設備、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
2、引發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過冬,那么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過冬的呢?
⑴幼兒根據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么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⑵幼兒看圖片:
提問討論:
a:圖片上有哪些小動物;
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猬;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3、鞏固、豐富幼兒對動物過冬的認識
觀看動物過冬課件,提問:冬眠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換上厚厚毛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貯食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4、了解動物與季節的關系,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動物們為什么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為動物創造良好的生
活動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樂于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征、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同于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系。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系”。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接著我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問:里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后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并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通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里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了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系。幼兒再次通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說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了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通過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游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科學電和磁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知道通電導體的周圍存在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相似。
理解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妙。
重、難點:
1、 試驗探究電流的磁效應的規律。
2、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規律。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磁體、小磁針、電源、導線
教學課時:
2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靜止后的磁針指南的一端叫 極,又叫 極,指北的一端叫 極,又叫 極。
2、同名磁極相互 ,異名磁極相互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 發生的。
3、磁場的方向是這樣規定的:小磁針靜止時 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 ;可以利用帶箭頭的曲線來描述磁場,這樣的曲線叫做 。
4、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 。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試驗“猜一猜”
利用隱蔽的通電螺線管吸引小鐵釘,讓學生猜是什么物體?
磁體對進入磁場的物體會發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產生磁場、控制磁場?
進行新課:
1、電流的磁效應:
試驗:53頁圖8.2-2示,結果
結論:通電導體的周圍有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
方向有關,這現象叫電流的磁效應。(這試驗叫奧斯特試驗)
思考:為什么手電筒、普通電線通電時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強磁場?(做成螺線管,也叫線圈,如……開始的試驗)
2、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猜想:通電螺線管能否產生磁場,磁場可能與哪種磁體的相似?
(1)試驗:54頁圖8.2-4示
(對比條形磁體)
結論: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 磁體的磁場相似。指出N極、S極
猜想:改變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會不會變化?
(2)試驗:54頁圖8.2-4示,但電流方向相反
結果:
結論:
指出圖8.2-5中的N極、S極討論:能否利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普遍性的規律?(參考55頁提示)
(3)安培定則: 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電螺線管的N極。
練習:判斷一些通電螺線管的N、S極
3、達標練習:課本后50頁 “動手動腦學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2、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1、重點磁場的含義,以及磁感線的含義,比較抽象,應重點分析。
2、 多試驗。
科學電和磁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和關心周圍生活中的小科技產品,培養幼兒勇于發明創造的精神。
2、了解紙吸水后易變形的特點,比較發現經特殊加工后的紙杯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蠟和紙來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動中,能善于發現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紙折的杯子(圖畫紙和白卡紙兩種)、一次性紙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適量,毛筆、蠟燭若干,白色紙條(上有蘋果圖案)、正方形白紙若干、杯套若干、音樂磁帶、布置好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紙杯王國”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紙杯王國到了。瞧!這里有我們平時盛水用的一次性紙杯,也有老師用各種紙折出的杯子,他們都是紙做的。
2、(教師邊講示范)一會兒,請小朋友把水分別倒入一次性紙杯和用紙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觀察一下,這兩個杯子分別有什么變化?
3、幼兒用紙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紙杯分別盛水,觀察它們的變化。
提問:
(1)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2)我們發現紙折的杯子變濕、變軟、還漏水,誰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3)教師小結:不管是厚紙還是薄紙遇到水后都會吸水,這樣紙就會變軟、慢慢的滲水、變形,用紙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紙杯也是紙做的,而我們發現它卻不漏水,這是為什么呢?它的身體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一次性紙杯來仔細研究一下。
?幼兒探索,教師巡回指導,可啟發幼兒采用多種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問:
(1)你發現了什么?
(2)你認為這層白白的、粘粘的東西是什么?
(3)教師小結:這里面含有一種石蠟,它無色無味無污染,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害處。
(4)紙杯上為什么要涂上這層蠟呢?
小實驗:幼兒每人一張白紙(上有蘋果的輪廓),請幼兒用蠟燭或蠟筆將蘋果涂色,再用毛筆蘸水分別滴在蘋果上和蘋果的外面。請幼兒分別觀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問:
(1)為什么蘋果上還有小水珠而蘋果外面的紙卻濕了呢?
(2)這說明蠟有什么作用?
(3)教師小結:蠟不吸水,蠟涂在紙上就象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紙在蠟的保護下遇不到水,也就不會變形漏水了。
(4)現在,誰能告訴我紙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發幼兒制作紙杯的興趣。
既然我們知道了紙杯不漏水的秘密,現在就讓我們也用蠟和紙來做一個能盛水的紙杯,好不好?
6、幼兒制作紙杯,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制作出各種形狀、各種圖案的紙杯。
7、請幼兒嘗試用作好的紙杯盛水,鼓勵成功的幼兒,激發其他幼兒參與創造的積極性,如果失敗了,鼓勵幼兒尋找其中的原因,進行再次制作。
8、請幼兒將制作好的紙杯放到“紙杯王國”里來,組織幼兒互相參觀。表揚他們的探索精神,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結束
請幼兒將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紙杯送給客人老師,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科學電和磁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電和磁教案12-01
《電和磁》的教案12-10
《電和磁》教案09-08
六上科學電和磁課件06-11
《電和磁》說課稿06-12
電和磁說課稿04-13
科學《電與磁》教學反思11-24
科學《電與磁》教學反思03-08
科學《電與磁》教學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