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連接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連接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
活動目標:
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學會做科學小實驗,體驗操作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7.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物質準備: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干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
2.小烏龜說:呀!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里去玩吧。
3.小螞蟻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里就會給淹死的。
4.小烏龜說:那可怎么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螞蟻在水里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
二、認識沉和浮的標記,并能用身體來表示沉和浮。
師:小烏龜的.籃子里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說一說)師: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沉和浮嗎?
三、出示記錄表,課件演示記錄步驟。
師:小烏龜送了什么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說一說)
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里,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幼兒記錄結果。找出有異議的瓶子進行重點講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為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游玩,怎么辦呢?
七、幼兒嘗試操作,師小結。
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反思: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 、大膽嘗試、觀察、 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為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便于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2
活動設計背景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磁鐵并不陌生,老師貼掛圖時經常用到。在孩子們的眼里,磁鐵是很神秘的東西,有著神奇的力量。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試圖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并揭示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2.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7.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難點: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鉛筆、積木、橡皮、回形針、鐵釘、紙片小魚、梳子、硬幣、勺子、鐵夾子、 磁鐵、記錄單、磁鐵魚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盤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一看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看看你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2.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剛才在玩的時候,小朋友發現磁鐵能吸住別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方法。
2、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3、請記錄完的幼兒想個辦法將記錄單貼到黑板上,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磁鐵能和誰做朋友。
4、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討論記錄結果。
5、教師小結:原來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磁鐵只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三)、提供問題情境,擴展幼兒經驗。
1、出示游戲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釣魚游戲,教師出示有磁鐵的釣魚竿、和紙做的小魚。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用個什么辦法可以把小魚釣起來,你可以請盤子里的材料來幫幫忙。
2、幼兒第三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發現。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魚釣起來了嗎?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2)請您邊說邊演示一下。
4、教師小結。
剛才大家都想出了好辦法把魚釣起來的,原來你們是用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辦法把魚釣起來的,真會動腦筋。
三、結束部分
分組自由活動。
四、延伸部分
請把魚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魚游起來呢?下課以后你們再去試一試。
活動評析: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并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2、引導幼兒在操作的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并有目的地記錄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現象。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為問題,因為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在最后一各環節中,我們并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于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毒V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币虼,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3
活動意圖:
孩子們特別愛玩水的游戲,把折的小船放到水中玩時,經常會有小船很快被水沾濕不能漂浮在水面上。為了讓幼兒真正了解為什么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則迅速沉入水里,我開展了此次活動。
幫助幼兒了解由于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的科學經驗和科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質地的紙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
2、學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7、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宣紙、報紙、紙折的.小船若于只、水盆每組一個、托盤每組一個、記錄筆每名幼兒一支、集體記錄表格、小組記錄表格。
2、經驗準備: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紙,并知道紙能夠吸水。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認真觀察紙吸水時的細微變化,并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難點:幼兒間合作觀察及記錄。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興趣,引發幼兒思考。
(1)由“三只小船的吸水性”問題情境,引發幼兒對“不同紙質吸水速度”現象的猜想。
教師:請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幼兒:小船。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三只小船都是用什么紙疊的?
幼兒:報紙、圖畫紙、宣紙。
教師:我們身邊常見的紙都會吸水,那這三只用紙折成的小船它們會吸水嗎?孩子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教師:小船吸水后會發生變化嗎?怎樣變化?
幼兒:爛了,下沉了,散了……
教師:那它們變化的速度一樣嗎?(大部分幼兒猜測不一樣)
教師:那你們認為誰會第一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二個發生變化,誰會第三個發生變化?幼兒又紛紛猜測……
教師:如何才能證明誰的觀點正確呢?
幼兒:用實驗來驗證,查資料……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實驗材料,一會兒就請小朋友,自己做實驗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小組記錄表,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怎樣記錄小船沉在水里的順序?
幼兒:第一個沉畫一個對勾,第二個沉畫兩個對勾,第三個沉畫三個對勾。
(3)小組討論并將猜想結果記錄下來。
2、交代實驗規則,培養幼兒合作意識。每兩名幼兒為一個小組,把三只小船同時放入水里,兩個人一起進行觀察,一個人當記錄員,當發現小船有變化時,記錄員要及時把結果記錄下來。
3、幼兒分工合作,引導他們共同觀察小船變化過程及探討其原因。
(1)引導幼兒觀察小船變化。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
幼兒:用宣紙疊的小船濕了。
教師:你怎樣看出來它濕了?
幼兒:它一放到水里就濕了。它變顏色了。它有一條線,從這條線一點點濕的。
教師:它為什么會濕?
幼兒:因為它吸水了。
(2)啟發幼兒思考小船材料不同是下沉速度不一樣的原因。
教師:它們是同時吸水的嗎?
幼兒:不是。
師:為什么不是?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幼兒:宣紙變色了,畫畫紙和報紙沒變。
幼兒:你看,宣紙變軟了,都沉下去了,畫畫紙和報紙還是硬的(幼兒從水里撈出濕透了的宣紙船)
教師:為什么宣紙都變軟了,其他兩種小船還是硬的呢?
幼兒:因為宣紙吸水多而且快,報紙和畫畫紙吸水慢。
4、實驗結果分享。出示各小組記錄表,每組請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組實驗的結果,手紙的吸水快慢不同導致各種紙折成的小船下沉快慢不同”這一關鍵點引導幼兒進行較深入的探究,教師思路清晰,提出的問題很有層次性和深入性,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前期的猜想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驗證的興趣和積極性,幼兒表現得自然、積極、愉悅,體現出本班良好的教育常規。材料都是教師預先準備的,封閉的材料限制了幼兒的探索機會,應當讓幼兒搜集各種紙自己來疊小船,然后讓幼兒互相比較驗證;其次,猜想部分應當及時挖掘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再說一說猜想的理由。避免幼兒盲目猜測。
活動反思:
教師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活動的層次性強。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恰如一場“知時節”的“好雨”,恰到好處;教師的指導過程也好似一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流人幼兒的心田,讓幼兒在一種自然、輕松、適宜的狀態中獲得了“科學”的滋潤和應有的發展。使幼兒能夠學以致用,將所獲經驗遷移到生活中,從而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4
設計背景
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的主題。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借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于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活動目標
1.學會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7.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實驗驗證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
活動準備
教學準備:泡泡水 不同形狀的`吹泡棒 自制或購買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泡泡槍,同時打出許多泡泡,幼兒說出名稱,引入課題。
二、 教師講解泡泡水、吹泡棒,認識各部分名稱。重點講解泡泡的吹法,幼兒學習。
三、 操作實驗:
利用圓形吹泡棒練習吹泡泡,并在吹的過程中觀察泡泡的特點。
大大小小的圓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 教師小結并讓幼兒知道:圓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五、 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幼說出名稱,教師再次設疑,引起幼兒探索與思考興趣:那么想一想,它們吹出的泡泡又會是什么形狀了?
六、 幼兒操作驗證結果,教師巡回提問。
七、 根據幼兒操作回答,教師逐一示范驗證結果。
八、 小結:
原來不光圓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其他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動: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換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樂趣,在太陽底下觀察泡泡顏色,玩抓泡泡的游戲。
教學反思
平時,經?匆姽珗@門口有許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戲,而他們的年齡大多都在3歲左右,一個個滿懷喜悅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誰吹的多等,由此激發了我設計此節課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讓孩子在玩中樂,樂中學到更多知識!倍竟澱n的選材也正是迎合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故而課堂上表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其樂融融的場景,達到了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在于幼兒玩得還不是那么盡興,考慮到時間關系,教師只好在幼兒興趣點最高時,終止了游戲,進行小結本次探索活動。通過這點,讓我認識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則,有時候可根據孩子實際課堂情況做以靈活多變的調整,這樣又會起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5
活動目標:
1、鞏固對紅、黃、藍等顏色的認識。
2、通過變魔術游戲活動,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象。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7、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礦泉水瓶、瓶蓋、顏料。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我們數一、二、三,把它請出來!
師:瓶子里有什么?這個水有沒有顏色?
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師:水寶寶是透明的,F在,要把瓶子里的水變漂亮,我們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教師搖動瓶身,讓水接觸瓶蓋里的顏料)
師:水寶寶變色了,現在請小朋友來當一回小魔術師。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寶寶變色的秘密。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寶寶從桌子上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學老師搖瓶子,要說:"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師:請幼兒從桌子上取一個瓶子,用力搖,使其變色。(老師鼓勵孩子用力搖一搖)師:"你們變出來了嗎?變出什么顏色了?"
2.鞏固對紅黃藍等顏色的認識。
3.集中討論,探索水寶寶變色的秘密。
師:我們的瓶子怎么能變顏色呢?請哪個幼兒上來嘗試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再換上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師:這個怎么都變不出來,那個卻變得出?好奇怪哦!
小結: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這個蓋子里有什么?蓋子里有顏料,水寶寶就可以變出顏色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教師出示瓶子,并進行示范講解。老師手里有一瓶紅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師:"在請幼兒進行操作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首先去跟其他顏色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輕輕地,不然其他顏色就不跟你當朋友呢。換好瓶蓋寶寶后一定要用力把它擰緊,不然當你在變魔術的時候水就會都倒出來了。
3.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
(2)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
(3)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么顏色了?哇,顏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
4.小結
(1)個別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2)對"魔術"進行驗證。
四、延伸活動:《找顏色》
師:今天我們小熊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變出了這么多漂亮的顏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其它的顏色。讓我們去教室外面找一找其他漂亮的顏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方式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兩種顏色混合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在活動中,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顒酉聛,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
本次活動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最后環節結束的比較混亂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沒有具體直觀的讓幼兒明白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新的顏色,可以準備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兒回答的時候教師操作,將幼兒說到的顏色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顏色混合的變化,作為活動的延伸。其次,在回答問題時,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如在水變色后的提問以及最后環節的提問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多問幾名幼兒,也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最后,教師的語速較快,第一環節導入太快,有的提問方式不夠簡單明了,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初步了解其特性。
7、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PPT課件、裝有幾何圖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幾何圖形貼畫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情景,復習以前學過的幾何圖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這座房子是什么樣的?""是由什么幾何圖形組成的?"(提示孩子舉手發言)
總結:這是一座特別的房子,都由幾何圖形組成的,有梯形的房頂,圓形的窗戶,正方形的身體,長方形的門和正方形的門,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二、觀察圖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細看看梯形是什么樣子的?""和長方形相比呢?" 總結:原來梯形有四個角、四條邊,上下兩條邊是平平的、不一樣長,左右兩條邊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圍有梯形嗎?有幾個?"引導幼兒找一找,數一數。
(三)、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梯形變換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讓幼兒明白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躺著放、斜著放、隨便朝那邊放,它還是梯形。(課件展示不同擺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戲操作
(一)、找一找、貼一貼小兔子設計了一條漂亮的幾何圖形的路,請小朋友幫小兔子把路鋪好,從信封里的幾何圖形中找出梯形,鋪在梯形的`磚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寶寶是經過變魔術的,其他的圖形歸類放好,師幼找錯糾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鋪好了,我們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隊,踩著梯形的磚鋪路,一起去郊游(游戲中結束)。
教學反思:
對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7
設計意圖
夏天到來了,天氣越來越熱,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如果天氣熱,我們會酌情的縮短在戶外的時間,天氣的炎熱,有的孩子會出汗并且會心情煩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聽家人的勸告往外跑。通過本次活動目的是讓他們了解到夏天的天氣和感受到太陽的火辣,懂得幾種防曬的方法,使孩子們愉快地度過炎熱的夏天。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太陽的火辣,嘗試仿編兒歌。
2、初步了解幾種夏天防曬、保護皮膚的方法。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7、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個做成太陽狀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曬好方法》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活動主題。
紅紅的臉蛋掛天上,又大又圓照四方,它讓萬物來生長,豐收需要它幫忙。
2、感受夏天太陽的火辣。
(1)談話: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了?(夏天來到了)如果你站在外邊太陽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覺?(很熱)你還發現太陽照在什么地方?(照在買菜的人身上、照在上、照在蓋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3、請幼兒欣賞詩歌《夏天的太陽很頑皮》,感知太陽的熱量。
(1)出示太陽刷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夏天的太陽很頑皮,像把紅刷子,到處找人刷,請小朋友們聽一聽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師一邊演示教具,一邊朗誦兒歌《夏天的太陽很頑皮》。
提問:詩歌中夏天的太陽究竟把誰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師演示教具,幼兒根據詩歌做動作(比如:游泳、爬上、騎車等)
(4)一名幼兒演示教具,其他幼兒邊做各種動作邊說詩歌。
4、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加以想象性描述,進行仿編詩歌。
提問:夏天的.太陽還會把誰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師整理后)
夏天的太陽很頑皮,拿把紅刷子,到處找人刷。
刷刷蓋房的人,刷刷買菜的人,刷刷種地的人,刷刷割麥子的人。
5、室外體驗太陽的炎熱。
帶領幼兒來到戶外空地上,和幼兒在太陽底下站立一會兒。(在陽光下活動應控制時間,不能太久。)教師將兒歌中的角色變成幼兒的名字或幼兒身體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頭頂,刷的頭頂火辣辣等。
6、了解幾種夏天防曬、保護皮膚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剛才你在外面感覺怎么樣?(曬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時間長了會怎么樣?(曬壞皮膚)
(2)夏天應該怎樣防曬、保護皮膚。
啟發幼兒說一說:夏天天氣很熱,太陽火辣辣的,怎樣才能防曬呢?
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回答。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說一說夏天防曬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師小結:躲在樹蔭下、中午太熱的時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陽傘、擦防曬霜等。
結束部分:請幼兒回家把詩歌說給媽媽聽。
活動反思:
因為夏天的炎熱孩子們在太陽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夠較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詩歌時,孩子們邊做動作邊說非常的感興趣,特別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們一起扭動著身體非常喜歡做這一動作,仿編詩歌時孩子們說的很豐富,不但發散了幼兒的思維,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怎樣進行防曬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對度過夏天有很大的幫助。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8
設計思路:
色彩在幼兒美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表現出作品的氣氛和幼兒個人對顏色的愛好。同一顏色明暗度之間或不同顏色之間的逐漸過渡作為色彩的一種表現形式,一旦被幼兒理解、掌握、可運用于背景、物體的涂色中,使作品更生動、美觀,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美感,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時幼兒對顏色的審美感,是依賴直覺體驗,大多采用對比明顯的顏色相配。該活動圍繞“彩虹”,用欣賞、討論、選擇等方法展開活動,是為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來感受彩虹的色彩排列,同時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通過想象,創造性地表現出美麗的彩虹。
活動目標:
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現的自然現象,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2、讓幼兒以彩虹為線索進行大膽想像,創作。學習用七種顏色畫出彩虹。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7、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雨后帶幼兒觀察彩虹,“彩虹圖片”
2、幼兒用書,紙。
3、水彩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1、我們都知道夏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夏天的雨和其他季節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會議討論見過的彩虹。請幼兒說出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見過彩虹?彩虹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請幼兒說出彩虹的顏色,它是由哪些顏色組成的?
2、夏天下雨的時候會打雷,閃電,這樣的雨叫什么雨?
3、雷陣雨過后天空會出現什么?是否每次雷陣雨過后都會有彩虹?那么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彩虹?下雨過后,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對嗎?如果太陽不出來,能看到彩虹嗎?
小結:下雨過后,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所以,雨過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4、觀看彩色圖片。引導幼兒從彩虹的外形、顏色等欣賞。知道彩虹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5、彩虹寶寶真調皮,喜歡到處找朋友做游戲,它喜歡和誰做游戲?
6、教師出示彩虹作品并講解彩虹繪畫過程。
7、請幼兒選擇油畫棒、顏料、棉簽、水彩筆等自己喜歡的繪畫材料繪出彩虹。
8、將彩虹紙剪成云朵布置活動室或引導幼兒畫出彩虹后添畫景物。
創作聯想
1、幼兒結合自己的感受畫彩虹,你想請彩虹寶寶和誰做朋友,請你把它畫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結合自己的感受畫彩虹,教師巡回指示。
3、鼓勵幼兒大膽落筆,運用多種技能表現自己的的想象中的彩虹。
4、啟發幼兒抓住自己的感覺,大膽發揮想象,創造性地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彩虹。
展示交流
1、出示幼兒的作品,觀察是七種顏色,引導幼兒分辨顏色排列變化規律是否對。
2、交流彩虹和誰交朋友做游戲。
活動延伸: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帶幼兒觀察雨后的天空。區域活動氣象公公的玩具店。
活動目標:學習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初步理解風、云、雷、電和雨的自然現象。
活動準備:小豬、小兔、小貓和小狗頭飾以及風、云、雷、電和雨和氣象公公的頭飾。
區域規模:設1個區,10名幼兒。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自主分配角色扮演各種角色,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2、結合角色說說買了風、云、雷、電和雨后,都發生了什么現象?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中,幼兒們感知了彩虹的七種顏色,以及顏色的排列的順序。同時,幼兒們嘗試以彩虹為線索進行大膽想象、創作。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作品《彩虹真美麗》,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不會畫彩虹,需要老師指導和幫助?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在整個的探究活動,幼兒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注意自始至終都以一種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幼兒語言不完整,注意對回答適時補充,并善于及時捕捉幼兒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表揚與激勵。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9
活動設計背景
“冬爺爺來了,冬爺爺來了”小朋友們拍著手、唱著歌,跳著優美的舞蹈,迎接著冬爺爺的到來。有漫天飛舞的雪花,有千里冰封的奇特景觀、美麗、神奇。盡管北風呼呼地吹著,天是那樣的寒冷,小朋友的小手、小臉、小耳朵都被凍得紅撲撲的,但依然沒有冰凍孩子們的熱情與好奇心,他們正在用那明亮而閃爍的大眼睛,靈活而又堅強的小手探索著屬于冬爺爺的奧秘。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現的愿望,于是我設計了此節科學探索活動——好玩的冰,讓孩子們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的所隱藏著的奇特奧秘。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教育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7、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難點: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冰娃娃圖片。
2、幼兒玩冰的課件。
3、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么了?
師:水寶寶在什么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問: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筆畫著記錄下來。
(3)提問:你么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并表揚那些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
(2)小結冰的特性。
師:原來冰娃娃有這么多的'秘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們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后有什么不一樣?
師:你真棒說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里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5、幼兒制作彩冰燈。
師:讓我們動起靈巧的小手,一起來制作漂亮的冰燈吧!送給我們可愛的冬爺爺做新年禮物吧!
課后延伸:組織幼兒玩冰燈。
教學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就是要通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沖突,形成思維的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我在設計此節科學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們感知了解水會結冰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學中,利用孩子們的求知欲,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前的猜想,并將猜想記錄在記錄單上。接著通過每人各自進行的小探索,讓孩子發現“冰的物理特性”。調動其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觀察、分析能力。通過經驗分享環節,幫助孩子們匯總探索結果,總結探索結論,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習活動的熱情。最后孩子們在教室中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冰燈,他們每個人都想制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燈,作為禮物送給冬爺爺,這是孩子們一份童真、一份愛心、一份真情。
本節的延伸活動,是讓孩子們到戶外玩冰燈,激發他們繼續探究冰的奧秘。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初步分享與樹相處的經驗。
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
3、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重點難點】
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
【活動準備】
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裝盒子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大樹的各個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發幼兒興趣。
2、幼兒利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猜猜是什么?先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覺。
3、打開盒子看看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這些是什么,在哪里見過?
4、小結:這些東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樹。
二、了解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有什么作用。
1、請個別幼兒憑自己的經驗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樹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的主要器官。
樹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料。
樹枝可以支撐樹葉,還可以運送養料。
樹根從泥土中吸收水分和養料。
花傳粉后可以結果。
果實成熟后有種子。
三、請幼兒講一講,回憶與樹有關的經驗。
哪里有樹?你和大樹做過哪些游戲?
大樹一年四季都一樣嗎?不同的季節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活動延伸】
到戶外看看大樹,找找大樹的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1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的,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3、激發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材料,內有磁鐵和鐵片、回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紐扣、木塊、布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鐵制用具供幼兒探索。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看你面前的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玩盤子里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有的東西會粘在一個黑塊上)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磁鐵!庇變赫f出名稱。“現在你們試試,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為什么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紐扣….?”(因為鐵片、回形針等是鐵的,木塊、塑料不是鐵的)“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而不能吸起木頭、塑料等其他東西。”
。2)“請你試試,把磁鐵和它吸起來的東西分開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通過分類活動學習分類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嘗試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4、小結并擴展幼兒經驗。
今天我們又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因為他們都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硬幣、木塊、紐扣,因為他們都不是鐵做的,你想知道磁鐵還能吸什么東西嘛?請你用磁鐵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東西。“請幼兒講述,那些東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為什么?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2
活動目標:
1、透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并說說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制品的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這天,我們那里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愿意和它們一齊玩嗎?”
幼齊:愿意。
師:“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打開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ㄔu析: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透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現什么小秘密?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為什么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為里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為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幼兒自由取出一粒豆寶寶,看看長得怎樣樣的?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樣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俊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ㄔu析: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透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現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里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里去吧!”(幼兒根據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為什么?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能夠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此刻,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制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漿。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ㄔu析:透過這一環節,發現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還是能夠認出來的。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食品,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里。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ㄔu析:孩子們自由選取,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現錯誤,以他們為中心,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制品已經有了必須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僅能夠做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采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為他們理解。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不僅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還明白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制品,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為中心,自主性有了必須的提高。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3
設計思路:
新的《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興趣。我設計的這個小火箭的科學活動就重在于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通過一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火箭上天,讓幼兒通過親身活動,在獲得大量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及操作活動基礎上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大氣壓強的作用,積極思考動腦,自主的加以歸納、概括,最終得以真正理解與掌握。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感受大氣壓強的作用。
2、嘗試探索小火箭發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基礎--對空氣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準備:小火箭及發射器人手一個;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讓幼兒自由嘗試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體討論
你用什么方法讓火箭上天的?
你最喜歡哪一個方法?
3、幼兒再次探索、游戲。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為什么我們拍瓶子,小火箭能飛起來?
2、把瓶蓋蓋起來
現在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么?
三、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
1、請兩位幼兒比一比,誰的火箭飛得高。
啟發提問:為什么一樣的火箭,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呢?
2、請幼兒操作,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力氣大小之間的關系,填寫好記錄表。
3、小結:拍瓶子力氣用得大,火箭飛得高;力氣小,火箭也就飛得低。
活動反思:
幼兒對科學經驗的吸取和積累、認知結構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學習,部不是在一次科學活動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過點滴的逐漸積累。不同角度、多樣化的科學活動,將使幼兒科學概念的內涵不斷得到補充,外延不斷得到擴展,知識得以遷移和運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斷鍛煉和發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設計,教師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個瓶蓋,給他們留下了一個想象、探索的空間,激發他們繼續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4
活動目標:
1.能通過探索發現紙張通過折疊等方式可以站立和承重。
2.能通過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折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經驗準備:
1.幼兒玩過“站起來”的音樂游戲。
2.幼兒嘗試過借助輔助材料讓物體站起來,如讓筆站起來等。
3.幼兒參加過美工折紙活動。
物質準備:
1、游戲音樂、播放器。
2、教師用的統計表。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張紙、記錄表、積木若干、筆。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導入。
1.引導語:來,讓我們跟著輕松的音樂玩“站起來”的游戲吧,小朋友們要開動腦筋,讓自己站起來、站得穩,比比看誰的辦法多。
2.隨著音樂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師報出數字指令,幼兒做“站起來”的動作。例如,教師報“3”,則幼兒身體3個地方與地面接觸;教師報“5”,則幼兒身體5個地方與地面接觸。
二、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
1.出示紙張導入:看大家玩得這么開心,紙張娃娃羨慕極了,它也想自己站起來,我們來幫他想想辦法吧。
2.分給幼兒每人一張紙,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3.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可給幼兒適當的`提示,如可通過折疊的方法讓紙張站起來。
4.分享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讓紙張站起來了呢?
5.教師根據幼兒的示范在統計表中畫出相應的圖示。
三、實驗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折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1.猜測并實驗:哪種紙張上放的積木最多?
結合統計表提問:紙張娃娃站起來了,它們可神氣了,都說自己的力量大,你們猜猜這幾個紙張娃娃誰舉起的積木最多。
2.鼓勵幼兒猜測并自由把積木放在站著的紙上。
小結:同樣的紙張,折的方法不一樣,它能承受的重量也不一樣。
四、設置挑戰,比較實驗并記錄。
1.提問:紙怎么折疊,能使積木放得多又穩呢?
2.出示記錄表,提出要求:每人一張記錄表,把折紙的方法畫在第一行格子中,紙張實際能承受的積木數量記在第二行格子中。
3.出示幼兒折的紙,分享交流:
(1)你的紙張娃娃放了幾塊積木?你用了什么折疊方法?
。2)你在擺放積木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發現了什么秘密?
4.小結:折紙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要先讓紙自己站穩,再小心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 15
一、活動目標:
1、經過引導幼兒自我動手做實驗,從而明白兩種顏色加在一齊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本事。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日,教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齊喊一、二、三。ń處煋u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明白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教師!
3、自由探索
、倬烤辜尤肓耸裁搭伾膶殞毩四卣埫课恍∨笥岩瞾懋敾啬g師:你們看教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谡l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劭偨Y:我們此刻一齊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ǔ鍪敬蟮氖痉墩{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樣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教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能夠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并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現并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能夠用瓶子,也能夠用調色卡,還能夠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后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ㄓ變鹤杂蛇x材操作并記錄)
、谧兂隽耸裁凑埬惆涯愕挠涗浛ㄖv給大家聽聽。
、劢處熆偨Y: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游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么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11-24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11篇)11-24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11篇11-24
中班科學連接教案匯編11篇11-27
大班科學活動連接教案02-17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線的連接08-26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奇妙的連接大師--螺絲03-17
幼兒園中班科優秀教案《連接》10-24
快樂連接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