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使學生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到人的耳朵。
3、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制作的各種樂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二、展示交流。
1、教師公布規則。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并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3、師生共同評出“創意獎”、“制作獎”。
三、拓展。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并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第二課時
一、舉辦演奏會、組間互評
◆模擬課堂
師:本節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了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樂器。
活動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點。
2.觀眾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將評選出優秀制作獎和優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其他小組的表現在不同數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評價內容
我們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資料 ☆☆☆☆☆
我們能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了驗證 ☆☆☆☆☆
我們的樂器演奏效果還不錯 ☆☆☆☆☆
我們小組能密切合作 ☆☆☆☆☆
二、小組自評
◆模擬課堂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怎么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評價內容
樂器的外形美觀 ☆☆☆☆☆
樂器的設計有創意 ☆☆☆☆☆
樂器演奏的聲音準確、優美 ☆☆☆☆☆
小組成員在演奏時能做到團結、合作 ☆☆☆☆☆
三、改進樂器
◆模擬課堂
師:經過近三周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么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小學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2、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
能根據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音樂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教師演示實驗1: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教師演示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教師演示實驗3:根據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圖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
三、課后總結。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生和不發生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將作繼續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出聲音嗎?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聲物體
1、教師演示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生的。
2、教師演示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出聲音。
觀察:發聲的皮筋和不發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出的聲音有關嗎?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象與聲音的產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小學科學教案3
一、教材解讀:
本節課是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推測和驗證光的傳播特點——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二、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懂得光是直線傳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激光筆。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及夾子,一張黑色卡紙做屏、塑料管。
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蠟燭、黑色光屏、帶洞的卡紙)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小學科學教案4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節三年級的科學課,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液體的相同和不同。講臺兩側擺滿了各種實驗材料。有
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蠟光紙、小燒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學生開始試驗之前,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顏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覺、用途等等。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接下來,就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一下子蜂擁到講臺上領取材料,想領什么材料就領什么材料。學生頓時忙開了,課堂上很熱鬧。聽課的老師問一個同學,你們在研究什么呀?學生搖搖頭……
這節課,教師準備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更多的不同,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由于教師沒有讓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的課題,致使學生盲目地忙亂了一節課,無論是在科學概念方面,還是在科學態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東西很有限。
對于小學生來說,探究絕不等于不要教師的指導,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有人認為探究就是讓學生獨立研究,只要老師指導了,就不是探究。那種“學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學生想怎樣研究就怎樣研究”的做法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生學習實際的。
新課程改革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之后,該怎么辦?這些問題是否都有研究的價值,是否都能當堂研究,學生是否具備研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他們整理、篩選,然后確定研究的問題,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緊緊圍繞這個問題收集信息。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并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作為科學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放慢“探究的腳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設計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要引領學生經歷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動的效果,讓學生從中在各個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當然,在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參與,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之內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這才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科學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系統達成。
小學科學教案5
一、 設計思路: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學生是科學探究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課堂教學要“重學生發展”,輕“知識傳授”;重學生“研”,輕教師“教”;重“探究過程”,輕“探究結果”。擺脫以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發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著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作為探究的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力圖貫徹新課程的教學思路,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特點,把知識的獲取過程看作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重視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結合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律,把知識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情感、態度的過程中,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二、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認識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古代造紙技術和現代造紙工藝一般流程。知道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2、 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經歷“制漿——灌漿——濾水——壓干成紙”的簡單手工造紙過程。讓學生體驗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
3、 情感目標:
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勤儉節約的思想。
三、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簡單的“造紙”過程,進一步理解紙是由各種纖維經過加工而成的。
四、教學難點: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經歷造一張紙的完整過程,并探究解決有關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五、教學準備:
1、 紙巾、玻璃杯、清水、攪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組一份。
2、 古代和現代造紙工藝的影像、圖片或文字資料。
3、 民豐造紙工廠的造紙工藝流程的錄像。
六、教學活動過程
教學步驟
。ㄒ唬┱勗捯
。ǘ⿲嶒炋骄
(三)交流成果
。ㄋ模┩卣寡由
教師活動設計
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許多紙的性質。你們還記得嗎?
師:那么誰能告訴大家,造紙術是哪個國家最早發明的,又是怎樣造出來的?
師:(出示課件)我們一起來觀看古代造紙的過程。
師:(課件演示)
師:看了這些圖片與資料,老師有一個強烈的愿望,你們猜猜看是什么?你們又有什么想法?
師:對,造紙,今天我們也來造一張紙。
師: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組成員討論一下,我們小組打算采用怎樣的方法,選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樣的方法來造紙?
師:請各小組發表自己的設計方案。
師:請大家選擇合適的方案進行分組實驗。
師:一邊巡視指導,一邊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實驗中。
師:剛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來了。現在誰能告訴大家,紙是怎樣一步一步造出來的?
師: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共同歸納造紙工藝的一般過程。
師:(板書)造紙的過程:
。1) 調制紙漿。
。2) 濾水壓平成“紙”。
。3) 從棉布上把“紙”揭下來。
師:召開造紙工藝成果發布會。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
師:誰還愿意說出自己的發現?
師:比較一下,我們造的紙的厚薄一樣嗎?紙面平整嗎?怎樣才能造一張厚薄均勻的紙?
師:我們現代的造紙工廠,是不是也像我們這樣造紙的嗎?
師:(出示錄像片)觀看嘉興民豐造紙廠的造紙工藝流程,教師略加解釋、補充、說明。
師:本節課你的最大收獲有哪些?還有什么疑問?還有什么想法?
師:(總結)。
小小一張紙,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學知識,請大家在課外搜集一些紙品材料,準備下一節課繼續探究有關紙的相關問題。
學生活動設計
生:紙由各種纖維組成的。不同的紙在顏色、光潔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生:學生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發現。講述古代造紙的工藝流程。
生:觀看課件。
生:造紙,自己親手造一張紙。
生:各小組成員,紛紛商量自己的活動方案。
生:各小組發表自己的實驗研究方案。其他小組的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方案。
生:學生實驗操作開始。
生: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情況。
生:各小組紛紛推出自己的作品。
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組給予補充、完善。
生:學生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生:觀看有關錄像。
生: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獲與困惑。
生:整理器材,離開教室。
小學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2.會收集資料,能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認識了解太陽系。
3.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據表。
第一課時
一、認識太陽系中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情況。
1.提問:哪位同學知道,太陽周圍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還有什么天體?
2.學生討論并自由回答。
3.談話:看來同學們對太陽系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陽周圍除了地球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天體圍著它轉動,這些天體都像地球一樣,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我們才能看到它們。這些天體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為了更清楚地認識太陽系行星成員的特點,下面就讓我們閱讀教材第40頁列舉的有關太陽系八行星的數據資料。
4.學生閱讀資料并討論各自的發現。
二、整理太陽系行星數據資料。
1.談話:結合剛才閱讀的數據資料和你討論過程中自己的發現,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順序是怎樣的?計算其他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多少倍,把你們思考、計算、整理的結果記錄在課本第41頁的表格中。
2.學生整理數據資料,填寫相應表格內容。
3.匯報整理數據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提問:
(1)你能按距離太陽的近遠順序說一說圍繞太陽轉動的八大行星的名稱嗎?
(2)你有什么好辦法將它們記?(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一記,然后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記憶力最棒。
(3)填寫教材第40頁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名稱。
(4)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九大行星的知識,愿意與老師、同學交流一下嗎?
4.提問:八顆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哪一顆?體積最小的是哪一顆?
5.學生匯報,教師給予積極的肯定或鼓勵。
6.談話:按體積從大到小給八顆行星排個順序,并把這個順序記錄在教材第41頁的表格中。
7.學生填寫八顆行星大小排列順序后組織同學舉行簡要匯報,教師小結排序結果,統一大家認識。
8.提問: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除了課堂上學到的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問題?還想知道些什么?
9.學生自由提問。
10.談話:同學們的問題還真不少,現在我們把這些問題歸歸類,看看有哪些是同一類型的問題。
11.教師指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從
“矮行星知識”、“太陽系小天體知識”“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分類,并積極肯定學生科學的問題分類方法。
12.談話:希望同學們在課后從“矮行星知識”、“太陽系小天體知識”“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關系”這些方面收集資料,為我們下節課編輯太陽系小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了解太陽系小天體和矮行星的相關信息。
1.談話:經過上節課課后同學們的資料收集,現在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除了行星以外的有關太陽系其他天體的信息嗎?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簡要板書進行梳理,同時給予發言同學以正面的積極肯定。如果學生的發言中已經涉及到有關“太陽系小天體”——彗星的介紹,教師可以強調教材中也有類似的講述;如果學生沒有提到,教師還有必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有關彗星的內容。
3.提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系是由哪些天體組成的嗎?
4.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太陽系的組成,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評議,以完善并鞏固同學對太陽系組成的認識。
5.組織同學自行閱讀教材第42頁有關冥王星的小資料。
6.談話:通過冥王星由大行星到排除行星行列之外過程的了解,你如何看待科學認識的發展和人們對于錯誤認識改正的態度?
7.學生在班級內展開匯報交流,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相互間就各自觀點展開討論。如果學生有思考或表達的障礙,教師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引導或總結。無論是學生自行探討還是教師引導,在這里活動目的只有一個:讓同學們認識到科學研究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錯誤的精神,同時認識到科學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
二、整理太陽系的資料,設計制作以太陽系為主題的小報。
1.提出制作以太陽系為主題的小報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制作這樣的小報,可以選擇怎樣的專題?”
2.學生個別匯報各自打算,教師給予充分肯定,并視學生匯報的實際情況指導同學可以以“太陽系天體新信息”為專題,也可以以“人們探索太陽系天體歷程”為專題,還可以以“人類探索太陽系求真求是的精神”為專題。
3.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圍繞自己選定的專題,我們應該收集或選擇哪些資料和圖片豐富我們的小報?為了讓我們的小報特色更突出,在內容選取和形式編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學生小組討論商量后進行班級內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完善小報的制作前的設計工作。
5.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制作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
6.根據學生主題小報制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小學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2、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20℃——11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
2、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和記錄4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
【教學重點】
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教學難點】
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教學準備】
小組:4杯不同冷熱的水(自來水、溫水、熱水、熱水瓶里剛倒出的燙水),4支水溫計(刻度范圍在—20℃——110℃),水溫測量記錄表(參考書p46)
全班: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若干(氣溫計、體溫計、高溫計等)
【教學過程】
一、測量水溫的方法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溫度計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
板書:測量水的溫度
2、師:書p45展示了一些溫度計(氣溫計、數字溫度計、體溫計等),你還知道哪些溫度計呢?
3、師:要測量水的溫度,我們必須要有合適的溫度計,該選擇怎么樣的呢?
4、學生討論交流后師小結:一般來說,液體水的溫度會在0℃——100℃之間,所以,要測量水的溫度,需要選擇測量值在0℃——100℃范圍的溫度計。
5、師:有了合適的溫度計之后,我們可以直接測了嗎?我們要如何來測量水溫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下p45的插圖和方法。(學生閱讀)
6、師生共同明確方法。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介紹完了之后,請學生想想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如果不按照這樣的要求操作,會出現什么情況?
(歸納:
。1)——上端比較好操作,拿中間會擋住刻度,拿玻璃泡會造成所測的不是水的溫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讀數時離開液面,測量的就不是水的溫度了。
。3)——俯視或仰視會造成讀數偏大或偏小。
。4)——沒有穩定時測出的溫度不準。)
二、測量水的溫度
1、師:清楚了測量的方法之后,我們就要來實際操作一下,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最快。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四杯水,1號杯內裝的是自來水,2號杯內裝的是溫水、3號杯內裝的是燙手的熱水,4號杯內裝的是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熱水。我們來比一下哪個小組測量的溫度既快又方法準確,及時記錄在p46的表格中,同時要小心熱水燙手。開始吧。
水溫的測量記錄
自來水的溫度
溫水的溫度
燙手的熱水的溫度
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熱水
2、學生測量后匯報。
。A設:通過交流能發現個小組測量同一種水的溫度有差異。)
討論:這些差異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測量方法錯誤引起的,教師再做適當講解。)
小學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搜集和整理資料,能預測結果并進行驗證。
2、會動手制作、改進并演奏簡單樂器。
3、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錄像(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膠水、細線、直尺、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教學重點:
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會動手制作、改進并演奏簡單樂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主題。
1、(播放視頻課件)利用多媒體再現優美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類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2、羨慕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教師板書課題。
二、確定目標。
1、師生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樂器呢?
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給這些樂器分類。(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2、拓展視野。
教師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制作目標。同學們可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明一種樂器。
教師展示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示: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柳笛等。)
3、確定目標。
同學們中間有會演奏樂器的嗎?
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并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請各組匯報自己的樂器名稱。
三、可行性分析
1、制作樂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否則,是不會成功的。想一想,我們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小組討論后認為,制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幫助歸類、板書):
、贅影妫簞e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诠ぞ吆筒牧希轰X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壑R: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怎樣調整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芗夹g:會在易拉罐上挖孔
、萁洕嘿I七個易拉罐飲料
還有一個方面,也決定了制作的成功與失敗——小組怎樣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制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恐怕得重新確定制作目標了。預測一下,制作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解決的困難嗎?
下一節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課后也搜集這方面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制訂計劃
1、設計說明
指導學生以“路線圖”的形式描述小組行動步驟,繪制樂器結構圖、確定制作工具與材料,明確組員的責任分工。教師在各組計劃的基礎上擬定班級行動步驟。
二、模擬課堂
1.畫小組路線圖
師:在動手制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畫出來。(如果同學們沒有接觸過“路線圖”,則教師要呈現下圖,供學生參考借鑒)
“可樂音樂罐”制作小組行動路線圖
(為便于相互觀摩、評價,要求學生將路線圖用彩筆畫在兩開左右的大白紙上。)
生:(討論、繪圖,然后集中展示各組的路線圖。)
2.畫班級路線圖
師:請同學們歸納一下,各組有哪些相同的步驟?
生:都想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生:還有怎樣調整樂器的音調。
生:都需要進行小組成員分工。
師:有些步驟是共性的,如解決這幾個知識點的疑惑;有的步驟是具有個性的,各組之間不一樣,如組員的分工、準備的工具與材料等。對于共性的步驟,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全班一起來解決;個性的步驟,由各組分頭行動。(教師一邊講述,一邊板書下圖)
全班行動路線圖
3.繪制樂器結構圖
師:請同學們將準備制作的樂器畫出結構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量。(教師在銀幕上呈現一幅樂器結構的樣版圖)
(學生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小學科學教案9
【設計意圖】
影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本活動旨在和幼兒一起探索光影變化的奧秘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幼兒在觀察、發現、操作、探索等活動中了解科學現象;感受科學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樂;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科學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并讓幼兒了解影子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引導幼兒通過一系列觀察實驗活動,積極有興趣地探索發現“物體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
3.探索發現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位置變化有關。
【活動準備】
多媒體、臺燈、小熊、各種形狀紙、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通過演示發現影子與光和物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只小動物,看看是誰?(小熊)
演示1.(開燈)看墻上有什么?(小熊的影子)。關上燈,還有影子嗎?為什么沒有?(沒有光,就不能有影子)。
演示2.開燈有光了,我把小熊放在臺燈后面,看墻上有小熊的影子嗎?為什么沒有?怎樣讓它有?為什么?(只有小熊在前面擋住光,才會有影子)。
小結:沒有光就不會有影子;只有光,沒有東西擋住光,也不會有影子。影子是怎么來的呢?只有物體擋住光,才會有影子。小熊擋住光就有小熊的影子,小朋友擋住光就有小朋友的影子,老師的手擋住光就有手的影子。
請小朋友站起來,找一找自己的影子,伸伸手,跳一跳。請小朋友說一說,還有什么光能照出影子。(太陽光、月光、燭光、火光等都能照出影子)。
二、改變光的位置,或者改變物體的位置與姿勢,觀察影子的變化。
。ǔ鍪拘⌒埽┫仍诒澈笳,看到影子了嗎?我再舉得高一點照,影子變了嗎?為什么?在離他近一點地方照,看到影子了嗎?我在離他遠一點的地方照?影子變了嗎?為什么?
小學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地球的內部構造。
2、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
4、小學科學《地球的內部》教案: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科學的自然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并準確地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煮熟的雞蛋一個;分別裝有水、細沙、小石頭的黑色膠卷盒三個。
學生準備: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科學課。(師指地球儀)問:這是什么?
生:地球儀。
師: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訴大家你們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識嗎?
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態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峽谷,有平原。
生4:……
師: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關于地球,你們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回答)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重點了解地球的內部。(板書課題)
二、了解地球內部結構
師: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你們知道嗎?
生猜測。
師:關于地球內部的結構,教材告訴了我們一些信息,老師也為大家搜集了相關的資料。請大家仔細閱讀教材21頁和老師發給大家的資料,讀后用一段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內部的信息,把它寫到資料紙上。
學生閱讀,概括信息。
師生交流信息。
根據交流的情況,教師大屏幕出示地球內部結構圖,觀察。
在交流過程中板書:地殼地幔地核
師:看到這個地球內部的構造示意圖,你覺得像什么?
生:雞蛋。
師:我們切開雞蛋觀察一下,對照你所觀察到的,說說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有何相似之處。
教師剖開雞蛋,指導學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處。
三、指導學生探究
師:這些信息是科學家得出的。那么,科學家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象的圖片。請看大屏幕。
教師課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讓學生進行觀看。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了解了地球內部的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的內部有熾熱的巖漿。
生2:我知道地球內部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內部是活動的。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茖W家們從這些表象中推測出地球內部的許多信息,其實,他們還運用了實驗的方法來探索地球內部的秘密。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講桌上有三個密封的膠卷盒,里面裝有不同的物品。在不打開蓋子的前提下,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準備如何做,得出方法:搖,鉆等。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匯報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并提示學生完整的表達)
師:剛才的游戲我們進行得很成功。我們都當了一次小科學家,因為科學家們也是通過這樣的辦法揭開地球內部的結構秘密的。
四、制作地球構造模型
師:同學們現在對地球的內部構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興趣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嗎?
小組討論制作的方法和順序,師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機課件展示制作步驟:
(1)先捏成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紅色橡皮泥小球做內核。
(2)再捏一個直徑約1.7厘米的黃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做外核。
(3)然后捏一個直徑約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做地幔。
(4)用一層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殼。
(5)最后小組合作進行組裝。
小組活動。合作動手做地球模型。教師巡回指導。(播放音樂,制作完成后,提醒學生把桌面整理干凈)
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師生共同評價。
五、拓展引伸。
師:對于地球內部的構造,現在仍然還有許多迷團,許多信息科學家也是一種預測。老師希望你們課后能多搜集一些有關地球內部的資料進行整理,并與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好嗎?下課!
小學科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人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2、理解夏洛蒂成功所具有的深刻的社會意義。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齊讀課題
學生交流對大樹和小草的認識。
課文所寫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交流理解。
二、自讀課文:
1、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詞語:指名讀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詞以及新詞。說說對詞語的理解。齊讀詞語。
嗷嗷待哺 要強好勝 節衣縮食 脫穎而出
寥寥無幾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讀后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四、理清課文層次,分段。
1、默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部分(1節):概述了《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第二部分(2-4):講述了生活在極度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堅持學習、寫作,不斷遭受著打擊與失敗。
第三部分(5-7):講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經過慎重思考,從寫詩改為寫小說,爭分奪秒、孜孜不倦終獲成功。
五、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第一大段
1、默讀,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認識仙人掌花嗎?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頑強生命力。)
三、學習第二大段
1、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樣的家庭不幸?
2、面對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樣艱難謀生的?用筆把表現主人翁艱難謀生的詞語畫下來,多讀幾遍,交流感受,體會其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燒飯、縫縫補補、拾柴、撿破爛”等一連串生活細節體會主人翁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上不起學,在家里跟父親讀書”等細節體會主人翁熱愛學習、要強毫升的性格。
(3)抓“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嘗試,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等細節,體會主人翁不甘命運驅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3、讀第三、四自然段,
交流:在寫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詩人嘲諷訓誡。
(2)自費出版詩集,只賣出兩本。
4、體會夏洛蒂向詩人請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惴惴不安”等,開展對話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滿期盼的心情。
5、夏洛蒂熱切盼望的結果怎樣?
抓“原樣退回”等詞語理解詩人所說話的意思。
6、面對這樣傲慢的訓誡,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抓重點詞開展想象,體會倔強、不屈服的性格。
7、沉重的打擊,夏洛蒂屈服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四、學習第三大段
1、夏洛蒂有沒有通過寫小說實現自己的理想,敲開幸運之門呢?
2、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喜悅。
五、回顧全文
1、交流對課題的理解。
。ㄍㄟ^題目鮮明對比抓住讀者、發人深思的藝術,進一步體會主人翁與命運和世俗的偏見,抗爭的勇氣和堅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顧全文,整體把握“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啟示。
小學科學教案12
教學設計:
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象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么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干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么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么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么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么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后,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于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么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小學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愿意與同學交流使用斜面的好處和不足。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簡單機械實驗盒、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課時:2課時
一、導入
談話: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并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課題:斜坡的科學)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個物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體驗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圖,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時所走的距離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時是否有其他物體幫助托住了該物體?
我們小組的猜想是 。
4、設計實驗方案,分小組開展實驗。
、侔涯緣K立在桌上,將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诿拷M滾輪用測力計把它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郯褲L動的圓木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芗皶r記錄好有關數據。
5、分析整理。
6、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第二課時
三、把斜面“卷”起來
1、照圖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2、討論交流:
。1)分析兩圖中螞蟻爬行的路線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來的斜面由什么優點?
3、畫出幾個不同坡度的斜面,將它們剪下來,卷在鉛筆上,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組的發現。
四、斜面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學生分析。
2、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實例?
板書設計:
4、斜坡的科學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離
斜面越長越省力
小學科學教案14
一、教材簡析: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活動,引領學生體會豐收的喜悅,
一是從收獲種子的數目,
二是發現植物生長變化的現象。在這兩個活動中,教師需要滲透科學講究實證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用證據陳述觀的意思,學生學習到使用觀察記錄的結果,并培養學生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意識和能力。
“我們的大豐收”有兩個方面的寓意:
一是我們播種了一粒,卻收獲了許多種子,
二是指經歷了這樣一段時間的種植研究活動,我們收集了相關植物生長變化的許多證據。
二、教學背景: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我們已經發現幾個月前播下的一粒種子現在已經變成了許多粒種子,從播下一粒種子到形成多粒種子,鳳仙花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的收獲不僅僅是一些種子,更為難得的我們學生也親身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種植觀察活動。學生對植物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認識。本課就是引領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一種豐收的喜悅,用事實來陳述“豐收”、“展示豐收”。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ㄒ唬┛茖W概念:
1、一粒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能發育成一株植物,并結出許多種子。
2、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種子繁衍后代。
3、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中會經歷種子發芽期、幼苗期、營養生長旺盛期和開花結果期。4、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生變化,會發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5。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科學詞匯:種子繁衍后代。生命周期。植物變化。器官。生長發育需要的條件
。ǘ┻^程與方法
1、用估算、制作統計圖表等數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
2、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
3、用適宜的方法陳述自己的觀點。
4、科學方法:用數學研究科學問題。整理發現。陳述觀點n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研究生命現象得興趣。
2、體會資源共享的快樂,提高合作意識。
3、樹立用證據表達觀點的意識。
4、核心價值觀:生命的神奇。資源共享。用證據表達。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難點: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現鳳仙花生長的規律
教學準備:
說明與提醒幾個重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
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帶有格子的統計圖白紙。
個人觀察日記或記錄教學流程談話引入→正確估算收獲種子數→整理。獲得植物生長變化→總結
一、談話引入:
經過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收獲。今天,整理我們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個成果展示會吧。
二、我們種子的收獲:
1、當初的一粒種子,現在的碩果累累,通過觀察,大家知道一株鳳仙花大約能收獲多少種子呢?
2、你有什么方法來進行統計?統計過程中可能有什么困難?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預設:
。1)將所有的果實剝開,將種子的數量一粒一粒地數。
。2)可以隨機取幾顆果實,然后計算出每顆果實里的種子數量,然后計算出大約多少粒種子。
。3)如果有些種子不是很飽滿,可能不能種植,能計算數量嗎?
。4)有些個別的果實還未完全成熟能不能計算果實顆數?
(5)……
4、通過剛才的交流,請各小組分別估算出一株鳳仙花大約有多少種子吧。并完成表格,并交流。n我們收獲的種子果實數平均每顆果實里種子數我們一共收獲的種子我現在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生長變化記錄的整理:
發現:我們經過種植。觀察。記錄,不僅僅是收獲了許多鳳仙花的種子,更為可貴的是獲得了一份鳳仙花生長的日記,這些記錄都可以成為證明植物生長變化的證據,F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整理,還能有什么新的發現?大家根據我們第5課的統計圖,將各個階段觀察到的植株的高度用圓點標出,并用直線連接起來。完成以后自己觀察討論,通過這個統計圖,你又有什么發現?(這里教師可以出示一個折線統計圖的空表,邊講解,邊演示,如何完成統計圖)分小組制作,討論。反饋交流:其中一段時間植株的增高比較快,生長旺盛。這個階段我們稱它為:(板書)營養生長旺盛期。
除此以外還有(板書):種子萌發。幼苗期。開花結果期。請大家根據原有的觀察記錄,整理出鳳仙花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和植株的變化。分小組討論,完成鳳仙花每個階段出現的新器官(根。莖。葉;。果實。種子),你能將它填入相應的空格里面嗎?播種發芽長出花蕾種子成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天)→(天)→(天)種子萌芽營養生長旺盛期開花結果期各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總結:植物生長過程中都陸續出現了各種新的器官,每種器官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都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植物種植過程需要哪些條必要的條件來幫助生長。
四、總結
請課后閱讀教科書中資料庫里《鳳仙花》和《多種多樣的莖》兩篇文章。了解鳳仙花的有關知識;了解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匍匐莖。n板書設計我們的大豐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課外活動課后繼續查閱有關其他植物生長變化的資料?梢愿鶕约赫麄單元的觀察記錄,分小組對自己進行評價。生成預見學生根據觀察記錄的結果,使學生能過通過征集、分析信息資料,提升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水平課堂評估能否對鳳仙花種子數量進行正確估算。通過對生長過程記錄的分析,能否整理植物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特點和新的器官及作用。
小學科學教案15
【理論指導】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知識的獲得不是個體“旁觀”的過程,而是“探究”的過程。最早提出在科學教育中要運用探究方法進行教與學的是杜威。杜威認為,“探究”是主體在與某種不確定的情境相聯系時所產生的解決問題的行動。在行動中,知識不是存在于旁觀者的被動的理解中,而是表現為主體對不確定情境的積極反應,知識是個體主動探究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從做中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做實驗,并放開束縛,自主、積極、愉快地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去親歷探索自然界奧秘。他們運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記錄、表達、交流等方式構建知識,提高素養。
【教學內容】
《聲音的變化》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內容。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概念,不僅僅是學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四年級的學生很難用普通的觀察方法來分辨出聲音的高低,他們更難理解聲音的高低與頻率的關系。
本課從學生熟知的、非常感興趣的音樂噴泉切入,引導學生分析聲音是有區別的、有變化的。再借助教具、信息技術手段以及APP軟件等手段,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體驗活動,理解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概念,并知道他們與振動的關系,繼而為聲音如何傳播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初步概念建成時期,也是為以后“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礎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們建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于他們有形成正確的概念,也有益于鍛煉他們形成一個高效的思維模式。
經過本單元前2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振動產生聲音,振動停止聲音消失。他們還知道了音叉是什么,并學會了怎樣利用音叉等物體發出強和弱的聲音。但由于年齡小、表達能力弱、缺乏系統的認知等原因,他們對聲音的認知還很懵懂。本節課“聲音的高低,聲音的強弱”變化的,以及振動幅度、振動頻率的含義對現階段學生來說還是有困難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音量與音高的科學概念,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特別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音叉、小錘、乒乓球、自制教具、仿真軟件、自制等。
【課前準備】
1.見學生時,相互熟悉,相互提問。
2.教學調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學生對樂器的認識。
4.教會學生使用平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中秋節老師出去玩,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拍下來了,今天特地帶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嗎?有什么發現呢?
【生】聲音和噴泉都有變化,噴泉隨著聲音變。
【師】對,聲音在變化。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聲音,變化不斷地聲音構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聲音的世界,探究“聲音的變化”。
【板書課題】聲音的變化
二、新知探究
。ㄒ唬┞曇舻膹娙酰ㄒ袅浚
1.提問
【師】大家聽聽這2段聲音,(PPT)(播兩段音量有明顯區別的聲音)誰來說說這兩段聲音有什么不同?
【生】有大、小的變化,強、弱的變化......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聲音的大小有變化,指的就是聲音的強弱。(板書)聲音大即是強,小即是弱。(PPT)在科學中,聲音的大小強弱用音量來表述。
【板書】強 弱
2.游戲
【師】怎么區分聲音的強弱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跟你的同學說一句悄悄話,有個小要求,只能讓你的同桌聽到。開始!
【師】同學們都玩的很開心哦,王老師也很想參與進來,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帥哥,能大聲地告訴王老師你的名字嗎?【生答名字】XXX同學,認識你真高興!你能和老師說聲老師好嗎?【生答】
【師】老師們你們聽到打招呼聲了嗎?
【師】剛剛的游戲中,你們聽到的所有聲音,哪個最強,哪個最弱?
【生答】......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區分聲音的強弱了。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發聲的力度,來控制聲音的強弱。
3.實驗探究一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聲音的產生與振動有關,那么,聲音的強弱是否也與振動有關呢?
【師】下面,我們來進行探究實驗,請看大屏幕:
【師】我為大家準備了這些實驗器材:音叉、小錘、帶線的乒乓球。
【師】(PPT演示)怎么利用這些器材進行實驗呢?下面來看看實驗步驟:
①手拿帶線的乒乓球,保持靜止;
、趽舸蛞舨姘l出聲音;
【師】要想使音叉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我們怎么敲擊?
【生答】重一點敲擊聲音強,輕一點敲擊發聲弱。
【師】那我們在使用音叉時,應該擊打哪個部位呢?
【生答】
【師補充】應該擊打音叉側面的頂端。將乒乓球快速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側面。
、郾容^音叉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時乒乓球彈開的距離遠近。
④為避免誤差,反復實驗三次,記錄實驗結果。
實驗前,老師要提示兩點:
【師】A.小組內分工合作,遵守實驗紀律,本次實驗需要分辨聲音強弱,實驗時請保持安靜。
B. 提示音樂響起停止實驗,將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實驗結果,準備交流。
【師】現在開始實驗!
【生】分組實驗
4.交流分享
【師】我們的探究活動已經完成,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上來,一邊演示,一邊分享你們的發現。請你大聲的告訴大家你的發現。
【生1】演示實驗過程
【生2】我們先敲出強的聲音,再敲出弱的聲音,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聲音強,小球彈開的距離遠,聲音弱,距離近。
【師】其他小組,你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現在我們回顧一下振動的概念。振動是指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往返運動時離中心點距離遠振動幅度就大。(慢)往返運動時離中心點距離遠振動幅度就,振動幅度小。
結合我們剛剛的實驗,來說說(小結)聲音的強弱和振動幅度大小有關嗎?
【生答】 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
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師補充】是的,發聲體振動幅度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
【板書】 強 大
音量 振動幅度
弱 小
。ǘ┞曇舻母叩停ㄒ舾 )
1.聲音高低的認識
【師】聲音的變化除了強弱變化之外,還有高低變化。聽!
【教師彈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師】有哪位同學聽出來了: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生答】
2.體驗聲音的高低變化
【師】 跟著老師的演奏我們一起唱一唱
。ǔ綦A)。
【師】由低到高唱,預備唱;
【生唱】
【師】由高到低唱,預備唱;
【生唱】
【師】聲音的強弱和高低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強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音量;剛剛我們唱的音階1234就是聲音的高低變化,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
。ò鍟舾撸
【板書】 高
音高
低
3. 實驗探究二
【師】那么聲音高低的變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來看看這3組器材
。≒PT展示)認真觀察同組的各個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細、長短
【師】各小組討論下,猜猜擊打同一組3個材料時聲音高低會有變化嗎?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師】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了,別著急老師會讓你們實驗的,我們先來看看實驗要求。
實驗步驟:①檢查器材,將預測結果填寫在報告單上。
、谟猛瑯拥牧η脫羝鞑闹胁,仔細分辨聲音的高低。
、弁黄鞑姆磸蛯嶒3次,并填寫實驗結果。
、苋M實驗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實驗結果。
【師】聲音的高低光用耳朵來分辨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款APP軟件,幫助大家分辨聲音的高低。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學習“頻率分析儀”使用方法。
【師】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PT:溫馨提示:
A.本實驗需要辨別聲音的高低,實驗全程須保持安靜;
B.各實驗區域小組間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換;本次實驗設四個實驗區,每大組到相應區域進行實驗。
C.及時填寫實驗報告單。
D.實驗結束后,將器材歸位,回到座位整理實驗報告,準備交流。
【師】有什么問題嗎?開始實驗
【生】用自制教具分組實驗,研究聲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在各組進行巡回指導。
鈴聲提示 坐回原位
4.分享交流
【師】同學們都已經完成了你們研究,哪一組上來說說你們的發現?
。ǔ尸F記錄表,匯報發現,并演示。)
【生】句式:我們小組研究聲音的高低是否與物體的大小 有關,我們發現物體 ,聲音 ;物體 ,聲音 。
【板書】 高(小、短、細 )
音高
低(大、長、粗 )
5.演示實驗
【師】為什么小、短、細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就高呢?為什么大、長、粗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就低呢?
為了揭示其中的奧秘,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實驗,下面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個實驗:
【師】(教師演示實驗齒輪,慢一點,讓學生聽清楚)。老師轉動齒輪,可以帶動金屬片振動。齒輪轉得慢,金屬片振動也慢。接下來老師要從慢到快來轉動齒輪,大家聽一聽發出的音高有什么變化?
【生答】振動慢,聲音低。 振動快,聲音高;
。◣煱鍟
6.小結
【師】現在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小、短、細的物體振動快,所以聲音高;大、長、粗的物體振動慢,所以聲音低。
聲音有高低的區別是因為物體振動的快慢,也就是振動頻率不同。
三、總結分享
【師】今天,我們學了兩個概念,音量、音高,通過探究實驗,我們發現,振動的幅度決定了聲音的強弱(也就是音量),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一起了解到振動的幅度和頻率的差別可以帶來聲音的變化。我們的祖先利用科學知識制作了許多樂器,藝術家們利用這些樂器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老師這里有一些仿真樂器,其實這些仿真樂器不僅可以用平板下載,也可以用電腦、手機下載,老師在這里給你們提出一個小挑戰:利用仿真樂器創作屬于自己的歌曲。
【板書設計】
聲音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探究一:聲音的強弱與振動關系探究實驗
實驗過程
聲音的強弱
乒乓球彈開距離(遠、近)
用力敲擊音叉
輕輕敲擊音叉
實驗探究二 :聲音高低的變化探究實驗
1.實驗名稱: 聲音高低的變化是否與物體的 有關
2.我們的預測:物體 ,聲音高;物體 ,聲音低。
3.實驗過程:
物體特征
第一次實驗數據(HZ)
第二次實驗數據(HZ)
第三次實驗數據(HZ)
4.實驗結果:
我們小組研究聲音高低的變化是否與物體的( )有關。我們發現物體( ),聲音( );物體( ),聲音( )。
【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06-15
小學科學教案11-25
小學科學教案08-27
小學《放大鏡》科學教案09-09
小學科學教案15篇06-15
小學《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科學教案06-22
《小風車》小學科學教案06-12
《保護土壤》小學科學教案02-28
小學科學教案(15篇)11-03
小學科學教案(精選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