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和關心周圍生活中的小科技產品。
2、了解紙吸水后易變形的特點,比較發現經特殊加工后的紙杯所具有的輕便、衛生、不吸水、不污染環境等特點。
3、在操作活動中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自制紙杯、一次性紙杯幼兒各一只,毛筆一只,一張白紙和一張涂有蠟的紙。
重點:了解紙會吸水,會變形的特點。
難點:圖上蠟的的紙杯所具有的輕便、衛生、不吸水、不污染環境等特點。
活動過程:
今天我們要來做個實驗,你們看桌上有什么?(兩個紙杯,一盆水。)
那這兩只杯子有什么區別嗎?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1、紙吸水易變形,變爛的特點。
a、紙折的紙杯盛水,發現了什么?
b、用一次性的紙杯來盛水,又發現了什么?讓幼兒積極回答。
小結:紙會吸水,會變形,會變軟。
2、兩種紙杯進行比較。
a、提問:兩只紙杯同樣是用紙做的,一只變軟了,變形了,而另一只還是很好呢?為什么呢?(用手摸,刮,捏會發現什么?)
b、小實驗:出示兩張紙,一張是涂了蠟的紙,另一張是沒涂蠟的紙,再用毛筆刷,發現什么?(一張紙把水吸在紙上了,而另一張不吸于水。)
小結:蠟不吸水
3、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紙杯有哪些優點:拿起來輕便,衛生,不吸水,不污染環境的優點。
4、制作飛碟。
啟發幼兒紙杯有這么多的優點,但你們想想它除了能盛水還能干什么用呢?(可以做飛碟,讓幼兒動手操作。)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
3、能提出關于蠶的問題,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蠶邊研究。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2、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
3、能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4、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3、充分體驗養蠶所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討論蟻蠶的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教學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干毛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一塊絲綢,給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們知道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
3、蠶是怎樣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想不想親自看一看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養蠶,親自體驗一下養蠶的樂趣。
二、討論“關于養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1、關于養蠶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4、誰養過蠶?能告訴大家養蠶要注意什么嗎?沒養過蠶的同學也可以說說,你準備養蠶了,你將要做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忙解決?
5、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三、觀察蠶卵
1、要養蠶首先要了解蠶卵是什么樣的。你知道蠶卵長什么樣的?
2、下面我們來觀察蠶卵(出示蠶卵并分發給各組)。
3、小組觀察:分別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把你看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用尺子量一量蠶卵有多長?
4、匯報:說一說蠶卵是什么樣的?
5、關于蠶卵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
6、師生討論解決辦法。
四、觀察蟻蠶
1、蠶寶寶出世了,你們看剛出殼的蠶像什么(將剛出生的蟻蠶分發給學生)?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好呢?
2、學生給剛出生的蠶寶寶起名字。
3、告訴學生剛出生的蠶的名字,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們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細觀察蟻蠶,用尺子測量它的長度并做記錄(可以寫,也可以畫下來)。
5、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6、指導學生做好第一篇養蠶日記
7、面對可愛的蟻蠶寶寶,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學生要愛護蠶寶寶,珍愛小生命。
板書設計:
1、我們來養蠶
蠶的一生:蠶卵—蟻蠶-蠶-蠶蛹-蠶鵝
科學教案 篇3
一、學情分析
在前一節中學生學習了運動的各種形式,學生對運動和靜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認識上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物體運動和靜止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心理矛盾,從而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結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判斷參照物,學生興趣往往比較濃厚,但參照物的選擇只要讓學生有常識性了解即可,不必展開。
機械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要讓學生了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理想化的運動模型,是物體最簡單的一種運動,學生接受這個概念是有困難的,主要讓學生接受用這種淺近的說法來描述勻速直線運動。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確認機械運動的判斷要有一個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參照物。能根據物體的運動判斷所選的參照物以及根據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能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將機械運動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根據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同,將直線運動劃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2. 過程與方法:了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理解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理想化的運動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主要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投影課本第51頁閱讀材料------《手為什么能抓住飛行中的子彈》。組織同學閱讀。
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 什么是機械運動?
科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也有位置的變化。科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教師: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真的就那么簡單嗎?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投影課本圖2-17觀光電梯。
思考:為什么對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電梯里的人,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電梯里的人是在做機械運動。說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人的運動情況時,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電梯里的人認為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學生:以電梯為標準,乘客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地面上的人認為乘客是在運動,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學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樹木或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的位置在改變,所以地面上的人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事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即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平時人們在描述運動或靜止時都沒有指明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物,但參照物都是存在的。
練習:
⑴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的參照物是什么?
、普f“烏云遮住太陽”又是以什么為參照物?
⑶將一支筆放在書本上面,將書本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問這支筆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說出參照物。
教師小結: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就不同。!!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
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這說明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
3.勻速直線運動
機械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于研究,人們將它們分成簡單的幾類。
⑴讀圖2-18,2-19,你能發現汽車和過山車的運動有什么不同?(要要求找出它們的差異)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般說來直線運動比曲線運動要簡單的多,但直線運動也千差萬別。
⑵請大家讀圖2-20,比較兩輛汽車運動存在的差異。
小組討論后回答: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運動快慢不相等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那么我們可以根據什么標準來將直線運動進行分類?
教師小結:根據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線運動可以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ㄈ┱n堂小結
1.機械運動的定義。
2.參照物的選擇。
3.機械運動的兩級分類。
四、評價與反饋
1. 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我們是用哪一種方式來比較參加100米賽跑的同學誰跑得快?
2. 一詩句是這樣寫的“坐地日行八萬里”,你是如何理解這詩句的?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 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1光和影
影子產生的條件: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影子的特點: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八、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5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課時安排:
1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這個單元我們研究微小世界。(板書:微小世界)
2、提問:什么是微小世界?(細菌,細胞,病毒等)。
3.提問:微小世界是什么樣的呢,人類是怎么觀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觀察工具是嗎?用什么呢?
介紹:通常我們都是借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這樣的觀察工具來幫助我們了解微小世界的有關知識,本單元我們就重點研究放大鏡,顯微鏡,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放大鏡》(板書課題:放大鏡)
二、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師出示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誰能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放大鏡。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各種放大鏡根據用途不同,所以結構也有所不同。順便介紹修表用放大鏡,鑒定珠寶用放大鏡,臺式放大鏡。)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三、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教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
、倌俊㈢R、物三者,目、物不動,鏡動。
②目、鏡不動,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現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四、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五、小結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凸透——“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
用途:……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
2、 發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
【教學難點】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奇特的身體構造
1、科學家故事導入:
師:在地球上有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量繁多,每一種都有著特殊的身體構造與特有的生活習性,由于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我們忽略。但有一些執著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小家伙為伍并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在田野里對昆蟲進行觀察,發現了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現代的研究者運用更為先進的攝影設備對昆蟲世界進行拍攝,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師播放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2、用肉眼觀察昆蟲肢體
1) 師: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現些什么?把你們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 分組觀察:提供給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
3、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肢體
1) 師:這些家伙比較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同樣把你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 交流觀察發現: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現。通過觀察發現,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了解,激發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些關于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
二、昆蟲的生活習性
1、閱讀第6頁觀察實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2、課外觀察實踐: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筑巢……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晒┯^察的昆蟲(供參考):蒼蠅、蚊子、蝴蝶、螞蟻、蟑螂、蚱蜢、蚜蟲、瓢蟲、蜜蜂……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奇特的身體構造:復眼——由小眼組成
觸角——形狀結構各異
足——密布細毛,有鉤爪
……
實踐活動:借助放大鏡觀察昆蟲的生活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用解剖等方法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經歷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2、在對各種果實和種子的觀察研究、統計活動中能產生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課后有繼續探究的興趣。
3、能用多種感官對多種果實進行觀察、比較,知道果實里都有種子,不同的果實果皮的軟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實種子的數量也不同。
4、能自己設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圖表,并通過數學統計的方法知道豌豆種子數量的分布規律。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
教學難點:了解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實及種子若干,蘋果、板栗、圓椒、花生等果實若干。
2、小組和個人使用的“( )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統計表。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認識它們嗎?能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
二、探究過程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提出按從外到內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先比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豌豆花的內部構造,與課文中的油菜花構造圖進行比較,描述它們的異同。
按照順序比較兩種植物的果實,再輕輕打開莢殼比較內部的種子,尋找構造上的相似之處。
能全面描述比較后的發現。得出結論: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實;油菜與豌豆的果實雖然在外部形態上有很多不同,但它們都有莢,莢里的種子有順序地排列。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其他的果實和種子是不是也和它們一樣呢?
蘋果的果實不能掰開,怎么觀察呢?確定觀察的方法:咬、解剖。
進行分組或個人的觀察比較活動。
描述所觀察到的果實與種子的特點:
。1)果實的共同點是什么?
。2)種子外面包著的東西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
(3)種子的數量相同嗎?
種子外面的殼的軟硬厚薄與種子的數量有關系嗎?為什么?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不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量相同嗎?
猜想:豌豆莢里有幾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確定用統計豌豆莢內種子數量的方法。提供統計記錄表,討論該如何填寫。
個人、小組統計記錄。
說說個人的統計圖表與小組的統計圖表有什么變化?
全班設計合作完成“全班()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統計圖表(可以讓學生蘸紅色印泥表示種子數,會非常有趣)。
根據統計圖表,說說應該怎樣來描述豌豆莢里的種子數量?
人的身高、樹葉的長度也會有這樣的規律嗎?
為什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會有這樣的分布規律,與自然界有關系嗎?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4 豌豆莢里的豌豆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有關科學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