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根據形狀取的的名稱。
2.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
3.磁性和磁極。
過程與方法:
1.能邊玩邊思考和交流,從玩中發現磁鐵的性質。
2.能運用磁鐵的性質解釋現象和制作玩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于表達和交流。
2.激發探究興趣。
3.通過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學準備】
學具:每4人一組
桌面——條形磁鐵、馬蹄形磁鐵、環形磁鐵,水槽(有水)
桌肚——回形針、泡沫板
實驗記錄單
教具:磁鐵魚(用泡沫做,里面藏一塊條形磁鐵)、課件、多種形狀的磁鐵、
滲透:回形針排隊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很有趣的動畫片,想看嗎?一起看屏幕(點擊播放《貓和老鼠》)。
知道Tom用的是什么秘密武器?同意嗎?(板書:磁鐵)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看到它能吸引鐵熨斗)
對,我們把磁鐵能吸鐵一類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板書:磁性)
二、自主探究磁鐵的性質
(一)學生回憶平時玩
看來你肯定玩過磁鐵,還有人玩過嗎?既然玩過,那你們一定從玩中已經發現了磁鐵的很多秘密,是吧?把這些秘密先在小組里說說,過會兒全班交流。
預設:
1.磁鐵有各種形狀
對!瞧,(課件出示馬蹄形、條形、環形磁鐵),這是我們常用的,第幾個和剛才湯姆拿的一樣?對,它叫馬蹄磁鐵,這個叫條形磁鐵,最后一個叫環形磁鐵。名如其形!你們看這里還有球形磁鐵、柱形磁鐵(出示實物),形狀太多了!
2.相吸和相斥
你是怎么發現的?(請給大家演示一下)
有誰沒有過這樣的體會?(讓這部分同學拿著試一試)(板書:相吸、相斥)
3.隔著物體也能吸。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桌面上放一塊磁鐵,用桌面下的磁鐵帶著走)
(二)提供材料現場玩
不錯,一個個從玩中發現了這么多知識,真了不起!你們還想再玩一玩嗎?
行!老師給每組提供了磁鐵和回形針,就這兩樣。比一比哪個小組會玩,看看哪個組能從玩中發現磁鐵更多的秘密。注意把你們的發現及時記錄在這張紙上。
預設:
(1)一個接一個的排列,說明磁性能夠傳遞。(板書:可以傳遞)
(2)把磁鐵往回形針堆里放,磁鐵總是會有兩個部位吸引的多。
吸得多的部位說明了什么呢?(磁性強)
揭示概念:我們把磁鐵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板書:磁極)
(三)老師引導深入玩
剛才看到同學們玩得那么開心,老師手也有點癢癢,我也來玩一個!我用泡沫做了一條魚,它可以浮在水面上(師用水槽取水),而且它還能自由轉動。來個比賽,如果魚頭朝南算老師贏,如果魚頭朝其它三個方向都算同學們贏。行嗎?為了公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撥動魚并宣布結果。
(1)誘生質疑
哈哈,老師的運氣真好,每次都贏!
(2)揭開謎底
魚有問題?你幫大家看看!
(3)講解步驟
你們也想動手做做這個有趣的實驗嗎?
科學教案 篇2
一、 目標:
1、 引導學生直接參與科學觀察活動,體驗看、聽、摸、聞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樂趣,從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研究活動。
3、 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交流、合作對學習的作用。
4、 使學生領悟到大樹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體。
二、 重點:
開展科學觀察活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三、過程: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一、引入(1-2分鐘)
1、 談話引入。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上一門新的學科《科學》。
師:同學們一定會問,《科學》是學什么呢?它有哪些內容呢?我告訴你們,科學課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內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氣、植物、動物、人體、電、光等。現在我先把《科學》第一冊的內容用小圖標來表示,你們猜猜這些小圖標分別表示什么內容。
師∶同學們一定要問,這些內容怎么學呢? 我告訴你們,每個單元都有許多有趣的活動組成。我們學科學就是要親自參加、經歷這些活動。比如觀察螞蟻的身體,測測蝗蟲跳多高,看看蝸牛是怎樣爬的。通過這些活動長知識、長才干、長智慧。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2、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課《我看到了什么》。這里有一幅圖,仔細看看圖上有什么,然后告訴大家我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樣的?
1、 引入――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2、引入――激發看樹的興趣。
二、看圖片上的樹
1、 出示一張樹的圖片估計。
請你先看1分鐘,估計你能發現多少點情況?還有更多的嗎?
2、 組織學生交流、傾聽。
請幾位同學上臺來說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學聽聽他們能一口氣說多少點情況。
注意:做到不重復的補充介紹。
3、 再次估計。
你們再估計一下,看這幅圖你最多能一口氣說出多少點情況?
1、看圖先估計數量――激發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 老師用手勢、用問題――鼓勵發言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傾聽發言。
3、 對圖片中能發現的內容作一個上限估計,為后面活動得到的數字作好比較的準備。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三、回憶在樹前曾看到過什么。
1、過渡:難道一顆大樹真的就只有這么多點情況嗎?(曾在樹前看到過其他情況)
2、回憶:
回憶在一顆真正的大樹前。曾經看到過什么?數數能說出幾點。比看圖的發現是多還是少?
3、小組內交流:
小組內說說你自己曾經在大樹看到過的情況是否比看圖的多?
4、全班討論:
為什么在真正的大樹前看到的情況比看這張圖片的發現多得多?
1、師設問――過渡到真正的大樹。
2、師追問――調動深長的回憶,互相影響引發回憶內容。把內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過的范圍內。
3、生分小組討論發現真正的樹的內容比圖上看到的多。
4、討論、師追問――進一步明確為什么會多。
四、引導學生從看樹到觀察一顆樹。
1、 設問:
在真正的大樹前看到過的內容比看圖片的內容多得多。如果我們現在到校園里去,站在一顆真正的大樹前――請估計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內容會比圖片、比我對大樹的回憶多還是少?
2、 思考:
天天都看到過樹,為什么再去看看,會看到更多的內容?
3、什么是觀察(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著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1、一步比較――為提出“觀察”做準備。同時激發學生實地看樹的興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問――初步認識觀察與看是不一樣的。
五、交流觀察的
內容和方法
1、 提問:
如果現在去一顆樹底下,你想觀察樹的什么?怎么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2、 小組討論:
看看你們小組會想出多少種觀察的內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個組先上來說說,其他同學聽聽是否可行,有沒有建議或補充,對他們進行幫助。
4、提出觀察建議:每組觀察一顆樹。用各種方法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建議課后觀察更多的樹,下一節課要描述自己觀察的那顆樹。
1、設問、追問――推動學生想一想觀察的內容。
2、組織學生自主討論、交流、爭論――希望學生相互啟發影響即將開始的觀察大樹的內容和方法。
3、師生共同交流――簡要了解觀察大樹不只是用眼睛,包括眼、耳、鼻、舌、手多種感官的運用。
4、老師的建議――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觀察、記錄和描述。用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觀察、記錄和描述。鼓勵學生觀察更多的大樹。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六、觀察大樹
學生分組觀察大樹。
老師觀察學生的觀察活動并參與。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水和水蒸氣》教學設計-新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2、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淺盤子中的水在陽光照射下會發生什么變化,同時結合生活中"水會干掉"的經驗,討論水的蒸發。
2、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人工加熱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
3、觀察把一個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個裝滿熱水的小杯子上會出現什么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感受、體驗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教學重點】探究固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小組: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教學過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師:下雨之后我們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積水。天晴了,這些積水就會很快干掉的,那么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學生推測。(預設: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陽曬干了,也許學生會說水蒸發了,那教師也可以問一句:如果驗證你的說法呢?)
師:這些水去哪了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學生思考后匯報)(預設:淺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蓋蓋子,看看水會不會減少等類似的方法,教案《《水和水蒸氣》教學設計-新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師:在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預設:可能水的變化不大,所以剛開始先要在水面做一個標志,然后把淺碟子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觀察水面的變化。)
3、學生實驗觀察
師:有什么發現嗎?
(預設:淺碟子中的水減少一部分;碟子外沒有水漏出來。)
師:水既沒有流出去,也沒有滲入碟子中,它怎么會減少了呢?
--提供小學課件---
(預設:水變成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去了。)
指導學生看書P54看漫畫和文字。
蒸發
板書:水(液態)水蒸氣(氣態)和課題:水和水蒸氣
4、師:現在你能解釋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樣干掉的嗎?試試用圖畫的方式把你的解釋展示出來。
(學生畫后投影交流。)
二、加熱能加快水蒸發嗎
1、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水能夠蒸發變成水蒸氣,那你們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嗎?
(預設:什么時候水會蒸發;怎么樣水才能蒸發的快點;蒸發后的水有什么用…)
師:對于其中的兩個:水在什么條件下會蒸發變成水蒸氣?什么情況下蒸發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嗎?
2、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預測(預設: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空氣越干燥,水越容易蒸發;有風吹,水蒸發得越快。)
師:我們今天先來研究其中的一個,水蒸發得快慢與周圍的溫度有關嗎?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組討論一下(可適當參考P55)。
學生討論后匯報
(預設:取兩只相同的不銹鋼長柄湯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擱在桌面上,用書本墊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擺放(使水不會流出);另一勺水則放在蠟燭(或者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師: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課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還要注意避免燙傷身體--不要用皮膚直接接觸加熱過的勺子;2、遠離水沸騰后產生的蒸氣。)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觀察到什么現象嗎?
(預設:放在蠟燭上加熱的水里過一會兒就會不斷地冒出氣泡,水上方空氣中有很多白汽。過幾分鐘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熱勺子里的水量減少的不多。)
師:從我們看到的現象里你有什么發現嗎?
(預設:加熱可以加快水的蒸發。)
小結:水蒸發的快慢與水吸收熱的多少是有關系的,水在受熱的情況下蒸發會加快。
三、空氣中的水
1、師:水會蒸發,在陽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發,因而空氣中有很多看不見的水蒸氣,那么如果不斷的蒸發,河流和海里的水豈不是越來越少了啊,最終會沒有,是這樣的嗎?那是怎么回事呢?
(預設:天上經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會多起來的)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水蒸發到空氣中之后又會通過下雨變成水,是這樣嗎?你能證明一下嗎?
學生討論后匯報
(預設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熱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師投影演示。
師:有什么發現嗎?
(預設: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師:你能解釋嗎?
(預設:學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書并講解。從水里出來的熱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杯就會冷卻下來,變成人們看得見的水滴。水蒸氣冷卻后變成看得見的水滴,這種現象叫凝結。)板書:凝結
師:現在你能解釋上節課的問題了嗎?裝滿冰塊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凝結
(預設:玻璃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卻下來,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書:水蒸氣(氣態)水(液態)
四、拓展
師:我們對水研究了整整一個單元,你能課外總結一下嗎?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敢于猜想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讓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試管、水、燒杯、水槽、慣性演示器、酒精燈、燒瓶、錄音機、小人、揚聲器、放大鏡、紙板、鐵架臺、集氣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引言部分。)
師補充: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上《探索物理》這葉小舟,開始我們既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吧!
看完這一段,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同學們一定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同學們討論發言。
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問題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們將一起找到答案。(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二、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一:紙人跳舞
打開錄音機,紙人隨著音樂起舞,關上錄音機,小人停止跳舞。
學生提出問題
師:通過下一節課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實驗二:教師演示
(1)燒瓶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會看到,水沸騰。
(2)燒瓶從火焰上移開,水停止沸騰。
(3)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停止沸騰的水會再次沸騰。
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好,說明大家不僅對實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而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本著這樣的態度,同學們一定能夠學會、學好物理這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鏡看物體;C、紙板托水;D、小試管爬山;E、吹紙。
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后,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于思考,還要勤于動手。
多媒體補充實驗(紙盒燒水、多彩的太陽光、會變大的魚、連電路)
師:以上這些實驗有趣嗎?物理就是研究這些力、熱、聲、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現象的,這些現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三、物理不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科學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生:正是有了電的發明,才使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光明,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
生:正是有了聲、光的發現,才使我們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
生:有了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才能使生產飛快發展,生活質量迅速提高……
師: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廣闊,同學們一定都想學好物理,怎樣學習物理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三站。(多媒體展示學習方法)
(一)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師: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我們的同學是不是個有心人。
問題:1.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豎排的還是橫排的?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上面(左邊),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車后軸有很多的齒輪,上坡時要想省力應該用大齒輪還是用小齒輪?
3.冰棍從冰箱里拿出來時你觀察到什么?(冒白氣)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還是向下?
師:生活中有很多現象不是我們沒看見,而是多數人都是“視而不見”,沒有有意識地去觀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觀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得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
物理知識都是經過觀察和實驗,經過認真的思考總結出來的。因此我們同學們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觀察身邊的科學現象,同時還要多動手多實踐。
學生實驗:要求做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并能敘述實驗及現象。
1.雞蛋的沉浮(新鮮雞蛋在水中會下沉,陸續向水中加鹽,并輕輕攪拌,會看到什么現象?繼續加鹽,雞蛋;在水中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2.慣性實驗
師:同學們在實驗的時候,不僅要善于觀察,勤于動手,而且要開動腦筋、多問自己為什么,用疑問的眼光看待發生的現象,只有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
(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論都是科學家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來的。
(多媒體展示)牛頓的偉大發現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
師:物理是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
(三)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和其它現代科技的發展,就沒有我們現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著高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文明成果的同時。由于不恰當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給人類自身帶來了許多的問題,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后果。
同學們可以就這個問題小范圍內討論,發表你了解的情況、并能給出建議。如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特種減少等
師:同學們講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繼續關心這樣的問題。相信有了廣大同學們的參與,環境會越來越好,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四站。
四、課本STS
請同學們看到課本第8頁的STS,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偉大發現。(多媒體展示畫面)
五、結束語
六、作業
調查:一些物理學家的生平、成就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與小組同學合作制作簡易的科學探究所需的生態瓶,并對生態瓶中生物關系作出科學解釋。
2、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正確修訂自己的探究方案。
3、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所遇到的現象作出判斷和解釋,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生活水平。
4、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尊重事實、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1、生態瓶(缸)樣本(或相關圖片、課件)。
2、供學生實驗所需的小型水生動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師課前準備小型水生動植物,學生自備容器。農村學校可在教師帶領下到淺水池塘或水溝現場采集水生動植物。
3、清潔砂、水、水槽、毛巾或衛生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探究問題:
1、復習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樣保持生態平衡的?
2、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個簡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選擇水生生物種類?
3、讓學生拿出自備的容器,如果讓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個小生物瓶,你認為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4、出示生態瓶(缸)樣本,如果將生態瓶放在教室的講臺上,你認為動植物能正常生長嗎?為什么?
二、制訂活動方案
1、學生根據剛才所見的生態瓶樣本,分小組討論制作小生態瓶應該準備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驟進行制作?
2、小組討論,將所需材料名稱填寫在39頁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驟記錄在草稿紙上。
3、小組匯報。閱讀課本39、40頁制作步驟,與自己選用的材料和步驟進行對照,補充遺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學的材料。
4、小組討論課本上提示性語句所反映的問題:為什么生態瓶內要裝沙?為什么要選擇無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學生用自來水做實驗為什么要放置24小時以后才加入生態瓶內?生態瓶中的小動物為什么要選擇小型健康的動物?
生態瓶制作完成后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因素來保證生態瓶中生物正常生長。
5、分小組展開討論。
6、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訂正、教師小結評講。
7、學生將討論結果記錄在課本40頁空框內。
三、繪制生態瓶制作圖
1、學生根據所學,初步設計繪制小生態瓶設計圖。
2、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小生態瓶設計圖,相互交流經驗。
3、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四、課外參觀實踐
學生參觀水族館、水族箱(生態缸、掌中缸)銷售店,向專家請教,查閱書籍或網絡資料,對自己小組繪制的小生態瓶設計圖進行修改完善,將小生態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制作小生態瓶。
1、學習小組各成員講述參觀實踐活動所見所聞。發表自己修改設計圖的意見。
2、教師展示水族館、水族箱(生態缸、掌中缸)相關圖片或播放錄像(課件)。
3、小組討論修改設計圖。
4、各小組匯報修改小生態瓶設計圖的內容和原因,相互取長補短。
5、各小組有秩序地在講臺前方不同位置領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組按制訂的方案和設計圖有步驟地制作小生態瓶,教師巡回參與制作活動,對有困難的小組適當指導。
二、交流和講評。
1、做好了的小組展示給大家看,大家認為合格者,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在課本上規定地方畫三面小紅旗。評選小生態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小組,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畫四面小紅旗。
2、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三、課外實踐活動安排。
每位同學由家長陪同,在家鄉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體和無污染水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生態瓶,保證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準備“自由研究”課堂教學
對學生“了解池塘水質對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響”、填寫“自由研究”調查表的進度進行抽查,要求學生下一節課將“自由研究”調查表帶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