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教案

時間:2022-10-09 13:35:1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科學教案合集十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么功效。

  2、全面對蒲瓜進行認識。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一個蒲瓜。

  3、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這個綠色的是什么啊?

  2、你們有說是蔬菜的,說的都不一樣,跟老師用電腦查查,就知道是什么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來了,我們把它跟照片對比一下,看看我們查找的對不?

  4、看上面顯示叫蒲瓜,電腦聰明不?是不什么都知道啊?那以后在家有什么不會的也可以用電腦查找。

  5、我們來仔細的認識蒲瓜吧!

  二、對蒲瓜認識

  1、我們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們看看電腦這幾張圖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么寫的,原來蒲瓜的果型能長成7類型,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2、看蒲瓜秧全株上面都長著軟毛,有卷須能攀爬,葉邊緣有鋸齒,葉面是心形。

  3、植物是不先開花后結果,蒲瓜的花只有晚上開,早上就要凋謝了,花朵是白色的。

  三、食用蒲瓜功效

  1、老師讓你們認識蒲瓜知道為什么嗎?

  2、食用蒲瓜對我們身體好,我們要多認識對身體好的蔬菜。

  3、蒲瓜有潤心肺、清心熱、除煩渴、消腫等功效,好有很多很多功效。

  4、大家要多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好處哦!

  5、老師出幾個問題,看大家對本課學得怎么樣,答對的獎勵小紅花。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根據觀察到的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邊實驗邊思考,對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做拱形的紙,鐵墊圈若干。

  教師自己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學生自己準備: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讓學生看一些拱橋的圖片。問為什么橋要做成拱形,特別是在古代,材料還不是很多,強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學們原意和老師一起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嗎?

  二、拱形承受壓測試

  1、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壓力嗎?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3、要求:測試紙拱能承受多大壓力。觀察紙拱隨著壓力的增強,形狀有什么變化。

  4、 分組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三、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1、怎樣使紙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2、提示:根據拱形受壓變形的現象,尋找克服變形的方法。

  3、學生組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變的。

  四、長壽的石拱橋

  通過資料讓學生感受我國歷史上豐富多彩和發達的造橋工藝。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歷多個觀察、比較、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方法,初步形成比較能力。

  3、科學態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較方法。逐步形成仔細比較,如實描述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2、教師準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判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較時需要統一標準的意識。

  (二)新課學習。

  1、用眼睛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顏色相同但形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綠色)、同形狀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形狀積木2塊。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較的靈活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的玩具球和積木塊,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總結(重點總結比較方法)。

  4、找我們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學生兩人一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說話聲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比較(例如用筆畫出腳的輪廓,用電子秤稱量)

  (三)整理材料、下課。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過程和方法: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難點: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

  重點: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組派一位學生把垃圾帶到學校來進行分類和稱重統計。

  2、收集垃圾堆、垃圾場的圖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圖片。

  3、教師準備彈簧秤。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

  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組派一名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統計工作。(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在家稱量好再把數據帶到學校來進行統計,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和稱重演示。)

  課前布置:

  1、調查走讀生數量

  2、要求將垃圾家庭垃圾帶到學校。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先自學課本第一課,將垃圾在家里分類后進稱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類、稱重和填寫記錄表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師演示垃圾的分類和稱量。

  2、學生分組分類,稱量并填寫“我家一天產生的垃圾統計表”表。(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衛生。)

  三、關于垃圾的討論

  1、請學生說說各種垃圾的。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表格,統計全班所有家庭產生垃圾的總重量。

  3、學生匯報后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北京人均日產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師引導至少提煉以下幾點:

  (1)人們的家庭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2)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商場、學校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丟棄后,會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學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課堂小結

  討論并記錄通過學習懂得的與垃圾相關的知識,也記錄下學習了這節課產生的一些思考。板書設計:

  一天的垃圾教學反思:讓學生將垃圾帶到學校合適嗎?在尊重事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的要求下,如何幫助學生的一天的垃圾。對于以住校生為主體的學生,這確實比較困難。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結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板書設計: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 ),流50毫升水需要( ),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6

  一、課程標準: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便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能根據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閱有關資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氣、營養和生活空間。

  3.了解一些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如: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

  4.學習有毅力,愿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

  二、教學目的: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多種植物的根和莖進行觀察,比較根和莖的不用之處。

  2.能設計實驗來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科學知識:

  1.認識根和莖的形態。

  2.知道根和莖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要采取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態度。

  2.愿意通過觀察、收集證據來探究科學的奧秘。

  三、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

  1.區別不用形態的莖。

  2.區別不用形態的根。

  3.觀察莖的運輸作用。

  4.設計并實驗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學習成果評價

  (一)概念發展

  1.不能區別不同形態的莖,根。

  2.能區別不用形態的莖,不用形態的根。

  3.能認識根、莖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對待科學學習能采取想辦法解決的態度。

  2.能夠對多種植物的根和莖進行觀察,比較根和莖的不用之處。

  3.能設計實驗來證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學材料:一株有根、莖、葉的植物、瓶子、紅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互動性質師生互動的目的教學反饋

  集中話題直接揭題

  板書課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探索和調查植物的根相同嗎?

  組織學生小組內將帶來的各種植物的根擺在一起進行比較。

  有哪些不同?將植物的根畫下來,不同的地方用彩筆畫出來。

  全班交流、比較。

  為什么植物的根會有這樣的區別呢?想一想

  聽學生猜測。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

  植物的莖相同嗎?

  引導學生交流各種形態的莖。

  莖有什么作用?

  學生猜測、設計實驗區分直根和須根。

  認識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顧和解釋1.以上都是猜測,都沒有經過事實驗證的,我們必須都要——?

  (做實驗)

  2.布置實驗要求、觀察任務。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進行證明。尊重事實。

科學教案 篇7

  過程與方法:

  ●能夠自覺地開展一些保護生物的宣傳活動和實踐活動。

  ●能夠做一個簡單的生態瓶。

  科學知識:

  ●知道生態平衡對于人類的重要性。

  ●了解桑基農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變化的影響。

  ●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本節課的課題,并問:“誰理解什么是生態系統,什么是生態平衡?”

  二、新課

  1、理解生態平衡的概念

  師講述:生態系統是指生物連同它們周圍的環境。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變化不大,這種狀態叫做生態平衡。

  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生態系統。

  2、制作生態瓶

  (1)魚缸養魚。

  (2)種小草

  要求:學生回家后選擇一種方式進行,并記錄生長過程。

  同時各小組討論: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C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D各小組進行討論,并全班匯報。

  3、生態平衡對人類的重要性

  出示P38頁的三幅圖。講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態平衡經常遭到人為的破壞。這三幅圖片都反應了人類在破壞生態平衡,生態系統會有什么的變化?

  各小組討論并匯報。

  請同學們閱讀P39和資料并討論問題。

  學生閱讀資料,討論并回答。

  讀活動記錄上和圖表,說說你對鹿和狼的關系的看法。

  4、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1了解各種動植物對生態系統的作用。

  2師講解我國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及我國怎么保護珍稀動植物。

  3請學生們說說我們應該怎么保護生態平衡。

  4師介紹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并請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它們意義。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數數量是10的物體,會讀會寫數字10,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培養學生眼、腦、口、手協調活動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4.結合主題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

  教學設想: 1.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蘋果"連線等創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在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愉悅的課堂物化環境和人際環境。

  2.以操作為認知的突破口,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增加教學厚度,滲透有關數軸和數物、數形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準備:

  主題畫、小圓片、小紅花、計數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圖、梨子圖片、貼在小黑板上的蘋果圖片(圖上有數)

  學具準備:

  直尺、10朵小紅花、10根小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導立美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日?對,10月1日是國慶節,今年國慶節天安門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非常熱鬧,大家想看看節日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嗎?(出示主題畫)引導學生觀察紅旗、燈籠的數量(8),每幅標語的字數(9),幾位小朋友、幾個汽球(9)。教師拿一張帶汽球的小朋友圖片邊跑邊說,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個汽球(貼上畫面),現在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幾個汽球?(10)

  板書:10的認識

  你能用10說一句完整的話嗎?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認識數字10。

  (1)領讀10。

  看看10和我們前面學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個數字,10是兩個數字組成)

  (2)請同學們拿出10朵小紅花,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現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同學們經過動腦擺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案,老師也來擺幾種。

  老師今天帶來了10朵小紅花,準備獎給那些守紀律、肯動腦的同學。

  2.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

  (1)出示計數器,先撥9個,再撥1個。"一共有幾個珠子?""10個珠子怎樣得來的?

  (2)拿出直尺。我們數數,從哪個數字開始數?(0是起點)

  從0到9有幾個數字?(10)第10個數字是幾?(9)找到10,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誰能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遍?

  (3)幻燈出示:按順序填數。

  ①5口7口口口

  ②口9口口6口口

  2. 比較9和10的大小。

  貼第一、二幅五角星圖,板書:9 10

  9和10誰大誰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左手中、食指叉開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圖,板書:10 9

  10和9用什么符號連接?(右手中、食指叉開示" )" )

  10還可以比哪些數大?(10比0→9中的每一個數都大)

  4.教學10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邊擺邊輕輕地說組成,教師巡

  視指導。)

  指名學生回答,你想出幾種擺法?怎樣擺又好記又不會漏掉呢?(按順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學10的寫法。

  投影片示范,10由兩個數字組成,所以寫時占兩格。第55頁書寫格學生先描后寫。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對口令。男:我說7。女:我對3。同位合:7和3組成10。(同時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請10位同學到講臺前來,每人一張寫上數字的梨子圖片。(叫了7名同學后問:"我還要叫幾名同學"?)分成二組,1--5一組,5--9一組。

  手拿"1"的說:"我是1,誰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學迅速跑到"1"旁邊,"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齊答:"對對對,

  請上位",兩人握手上位。

  四、練習反饋,成功立美.

  (1)第55頁"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數軸上填數,練習數序。

  第2題讓學生用線連出組成10的兩個數。教師巡視指導,請學生板演。(小黑板上貼有寫上0-9的.一個重復數字5的蘋果圖片)

  (2)幻燈片出示練習題。填"〉"、"〈"號

  口〉8 口〈10 口〉9

  五、課堂小,整體立美。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老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0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和同學是好朋友"。

  板書設計: 10的組成.

  淺議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兼評吳曉秋老師的"10的認識"

  周新高 (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豐采,發揮美能效應,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刨設情境一一學生在羹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境是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教學時,吳曉秋老師創設了如下情景:以國慶閱兵典禮和天安門主題畫面導人,通過燈籠數、紅旗數、標語字數復習8、9,在9個小朋友放飛9個汽球的基礎上,跑來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汽球,自然導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教師補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梅花形圖案;10的組成連線練習,把數寫在紅紅的蘋果圖上。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簡潔美觀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優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組合,優化了課堂的物化環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學生在美的情意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擺小棒、比大小、對口令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一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境的重要手段。吳老師承續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以小紅花、紅五星、鼓掌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與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重點:學習擰蓋子。

  活動難點: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準備】

  1、帶有擰蓋的、大小不同的兩種塑料瓶子若干。

  2、可以放進瓶子里的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發興趣,探索嘗試。

  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么呀?(出示裝有小玩具的瓶子),老師也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瓶子,讓他用自己的方式擰開蓋子,把小木珠或小玩具放進瓶子。

  “寶寶試試能把小木珠放進瓶子里么?”

  2、基本部分 教師示范,寶寶練習。

  (1)教師選大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

  “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2)“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

  “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3、結束部分:給音樂伴奏。

  寶寶們真能干,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來跳舞吧!(放寶寶熟悉的音樂)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 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現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的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