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科學探究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口語表達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3、了解皮球的外形特征及各種玩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同等數量的大皮球;方形、圓形大積木各一塊。
2、癟皮球兩個,充氣針、充氣筒。
3、請家長協助搜集各種類型的球充實體育角,準備各種球類運動的圖片、光碟資料。
4、用各色即時貼剪出眼睛、鼻子、嘴巴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大皮球,滾得快
1、幼兒自由玩球,主動探索球的各種玩法。
2、鼓勵幼兒積極說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
3、幼兒通過玩球,感知球的外形特征,并能說出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通過同時滾動皮球與方形積木、皮球與三角形積木,讓幼兒了解:圓的東西滾得快。
5、游戲:(1)我和皮球賽跑。(2)兩人合作滾、接球。
二、大皮球,跳得高
1、請兩名幼兒玩癟皮球,其他幼兒觀察討論:癟皮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跳不起來?怎樣才能跳得高?
2、為癟皮球充氣,幼兒仔細觀察如何用充氣針、充氣筒充氣使皮球逐漸鼓脹的過程。
討論:能不能填充別的東西?
3、拍球比賽:我的皮球跳得高。在拍球過程中探索:怎樣讓球跳得高?
4、收放好皮球。游戲:“皮球漏氣了”。
三、 大皮球,伙伴多
1、討論:你知道的球類有哪些?怎樣玩?
2、觀察各種實物球說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觀看圖片與光碟,了解各種球的玩法,培養集體榮譽感。
4、任選一球玩。
四 、皮球是我的好朋友
1、討論:玩兒皮球的益處。
2、打扮“我的好朋友”:自選所喜歡的各色五官裝飾皮球。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動延伸:
請家長利用業余時間多陪孩子看球、玩球,進一步加深對球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教案 篇2
標志大擂臺
設計思路:
最近電視里一直在宣傳上海市民遵守交通規則的活動,作為新一代的孩子從小對他們進行交通規則的教育非常的必要.我園周圍的交通比較方便,同時周邊又有較多的汽車銷售單位,有許多可利用的資源。所以我們選擇了的主題.
馬路是幼兒熟悉的環境,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尤其是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深受幼兒喜愛,我班幼兒對各種各樣的標志很感興趣,尤其是幼兒園附近的馬路上也有幾個標志,他們都熱烈的討論這是什么標志?但是對于三種不同意思的標志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是在主題背景下的一次活動,我是利用游戲形式導入,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后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標志的名稱,再讓幼兒通過PPT來懂得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最后請幼兒把三種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進一步鞏固對標志的認識.
內容和要求:
1、通過幼兒對交通標志的回憶,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2、嘗試將交通標志按一定的規律分類。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各種交通標志、幼兒人手一張標志
2、PPT課件
活動流程:
游戲導入交流互動操作實踐活動延伸
觀察與指導要點:
一、游戲導入
1、游戲《開汽車》
幼兒隨著音樂在教室里開汽車,教師出示紅綠燈提示牌,“指揮”交通,紅燈停,綠燈行。
2、教師提出問題:老師沒有說活,你們為什么一會兒停車,一會兒開車?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紅綠燈?紅綠燈告訴我們什么?
二、交流互動
1、出示各種標志,引出課題。
2、引導幼兒交流各種標志所代表的意思。
3、引發幼兒回憶: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標志?
三、選擇標志,區別認識標志。
1、教師逐一出示三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并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標志。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三種標志的不同。
3、讓幼兒把自己手里的標志送到相應的黑板上。
4、教師指出個別幼兒錯誤的地方。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看看馬路上還有哪些標志?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實物的內容編出相應的應用題。
2、學習列出相應算式,計算出未知數的答案。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一幅,數字卡片,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師:你們看看老師的卡片上分別有數字幾呢?
(3、4)我們要把這兩個數字合起來變成一個大數,小朋友想一想,這個大數是幾呢?(7)。對了,我們把這樣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們一起把這個分和式念一遍。
小結:這個分合式的兩個小數加起來就成為一個大數。
師出示一張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數字有一個大的,有一個是小的,怎樣算出另一個小數?
小結:把大的數字減去一個小的數字,就得出另一個小數字。
2、嘗試編8以內的加減應用題。
(1)師:剛才我們復習了7以內的組成,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現在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新本領〈〈看實物編應用題〉〉
(2)師:你們看,小鳥飛來了,請你們仔細聽,老師先給小朋友來編一題加法應用題吧!
天空中飛來了2只小鳥,又飛來了3只小鳥,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呢?我們可以怎么列這道題呢?(3+2=5)
小結:加法編題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們你們會編嗎?你們看現在小鳥有幾只?又飛來了幾只?請你們一起來編一道應用題,記得編加法應用題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編應用題吧!
天空中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幾只小鳥呢?說得真不錯,我們也給這道題列一道算式吧!(3+2=5)
(4)現在老師又要把小鳥給變走了,現在是1,4請你們來編一編。
請你們來列一道算式吧!(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的加法應用題編的真好現在我們來編減法應用題。
(天空中原來有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幾只小鳥?我們一起來列一道算式吧!(5-2=3)對了,飛走了可以用減法來算就可以知道還剩只小鳥)
(1) 現在請小朋友你們自己來編一道減法應用題(真棒小朋友編的真好。
(2)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請你們根據卡片上的數字來編應用題,編好的小朋友就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看下誰編的最好。
科學教案 篇4
[目標預設]
1.認識晴、雨、雪、霧等天氣符號,發現天氣是多變的,引發對天氣的關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氣需要做合適的事情,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3.培養幼兒對天氣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組操作板(含晴雨雪霧符號、√×?符號、圖片插槽設置等)每組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引出天氣符號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以晴天為例,結合幼兒回答,ppt出示晴天圖片假如請你用一個符號來記錄晴天的話,你會怎么記錄?
我們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記錄的——出示晴天天氣符號(評析:從今天的天氣導入,自然引發幼兒的興趣,并且利用幼兒已有的記錄經驗,建立起天氣與天氣符號之間的聯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氣符號來記錄天氣,從天氣轉換到符號)
二、認識各種天氣符號,發現天氣是多變的
1.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1)認識雨天符號(如當天為雨天,與步驟一中內容互換)出示雨天符號——看到這個符號,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氣嗎?
(評析:利用ppt鏈接,設計可隨機調換的符號,可結合當天的天氣與步驟一中的圖片內容靈活調換)
(2)認識多種天氣符號出示多種天氣符號(晴、多云、陰、雨、霧、雪、沙塵)除了晴天、雨天,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氣?從符號中你也能找到嗎?有沒有你看不懂的?(結合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天氣圖片)(評析:當幼兒對符號有了概念之后,又從符號轉換到天氣,從眾多的符號中找出相應的天氣,初步感受天氣的多樣)
2.了解同種天氣不同程度的符號
(1)出示三種雨天符號為什么同樣是雨天,要出現三種不同的符號?
(2)除了雨天,有沒有其它天氣也會用不同程度的符號表示?(結合幼兒回答,ppt展示雪、風等天氣不同程度符號,拓展經驗)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級的風(評析:從單一的符號到三種不同程度的符號,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遞進,上一環節是不同天氣的變化,這一環節是相同天氣不同程度的變化,通過符號→天氣的轉換,再次感受天氣的多變。)
3.小結原來,天氣的變化有這么多,有晴天、陰天、雨天,還會刮風、下雨、下雪起沙塵,同一種天氣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
(評析:小結,將經驗進行適時的提升與總結)
三、合作配對圖片,感受天氣與生活的關系
1.為四種典型的天氣進行生活圖片配對,知道不同天氣下做哪些合適的事情
(1)討論配對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圖片:曬被子、放風箏、輪船、飛機、傘、墨鏡、帽子、口罩這些圖片表示生活中我們會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嗎?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為例)怎樣才能從8幅圖中選出所有適合晴天的圖片?三個人一組,該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見怎么辦?
(師結合幼兒回答,梳理配對方法與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張張圖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討論,一起看;合作時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對,再檢查,也可以有人負責配對,有人負責介紹;遇到有疑議的,可以討論或者放在操作板?區)
(2)幼兒三人一組,合作配對圖片(評析:圖片配對,截取了幼兒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將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巧妙的用游戲配對的形式呈現,使幼兒在自我分析、配對的過程中獲得發現,而不是機械的學習。)
2.交流討論,感受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1)分享合作經驗哪一組完成最快,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結果你們選了哪些適合X天的圖?怎么選出來的,為什么這么選,說說你們的想法?
結合幼兒回答,進行經驗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曬被子,還可以曬什么?為什么這些事情都適合在晴天做?
②例:霧天為什么乘船、做飛機都不適合在霧天進行?霧天為什么適合戴口罩?
(3)提出疑議問題,引發幼兒思考①例:雨傘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適合用傘?這8幅圖中還有沒有別的事情在不同天氣情況下都適合?
(評析:交流體現了幼兒思維過程的碰撞,因為配對的結果不是唯一的,所以通過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兒的不同想法,進行同伴間的經驗分享。這一過程是開放式的,對幼兒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戰。)
3.小結原來變化的天氣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安排,選擇做一些合適的事情。
(評析:適時小結,再次歸納提升。)
四、介紹極端天氣,引發繼續了解的興趣
1.介紹極端天氣出示極端天氣圖片或播放視頻剪輯——沙塵暴、臺風、干旱、暴雨、暴雪、霧霾除了我們了解的天氣,還有很多極端天氣,你知道它們嗎?
2.引發繼續了解的興趣極端的天氣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災害,你知道會有些什么災害嗎?
這么多極端天氣是因為什么原因產生的?在極端天氣里人們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來應對呢?
變化多端的天氣留給我們很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回家尋找答案,明天繼續交流。
(評析:從常見的天氣轉換到極端的天氣,這是“多變”的再次遞進,既鏈接前面的經驗認知,又為后續的關注提供鋪墊。)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多變的天氣,教材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天氣及其影響 ,在師生的共同交流、學習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索適合往小口容器運水的工具,體驗實驗的樂趣。
2.能運用簡單的記錄方法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樂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幫水搬家。
活動難點:
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動準備:
水盆、水桶、杯子、空礦泉水瓶、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請幼兒聽水流的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事先錄好的水聲)
師:這是什么聲音?
幼兒:水聲
師:對,是水媽媽。
2.自由選擇材料,幫水寶寶搬家。
(1)師:今天水媽媽要請小朋友幫忙運水,請你們把水從一個盆子運到另一個盆子里,你們想幫忙嗎?那應該用什么方法運水呢? (請幼兒自由說)
(2)咱們先來看一下老師都給你準備了哪些材料?(觀察教師在前面準備的工具)師:你看到了什么工具?你用什么工具?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分組運水。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那么多材料,你們想不想幫水寶寶搬家?不過在搬家之前水媽媽有幾個要求:
①是不能將水寶寶丟到地上,否則它會迷路的;
②是不能將水寶寶弄到衣服上;
③是在搬水時不要碰到小朋友,你們能做到嗎?那現在我們6人一組開始行動吧!
(4)幼兒分享經驗。
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工具來運水的?(重點請幼兒講海綿、針管等是怎樣運水的)。-在前面演示出示漏斗,它能運水嗎?為什么?你有什么辦法讓它也能運水?
3.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辦法運水。
(1)教師再添加有漏洞的工具,請幼兒探索如何用這些工具運水。
(2)幼兒分享經驗,你是用什么方法運水的?
(3)好了,孩子們我們幫水寶寶搬完家了,你們太棒了,現在請小朋友把剛才用的工具分別放到兩個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
4.導入謎語,讓幼兒知道誰的性質和作用。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在來猜個謎語好不好?
幼:好。
師:小朋友們聽好咯。雙手抓不住,用嘴封不住。煮飯和洗衣,都要請它來。(謎底:水)有那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謎底是什么?
幼:是水。
師:小朋友們,通過我們所做的游戲和剛剛的那個謎語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些工具為什么不能盛水的?
教師小結:水是會流動的,因為這些工具有縫隙,所以不能盛水。像漏斗這樣的工具雖然不能運水,但如果動腦筋,也是有辦法的。
5.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水媽媽告訴我們,水的用處可大了,那水都有什么用處呢?(澆花、做飯、洗車)
延伸活動:
使用過的水可以干什么?不能浪費,所以我們將用過的水澆花。活動結束后,將用過的水到開心農場澆花。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意圖:
每次到戶外游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錄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經驗準備:
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了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發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l: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么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松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后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芳芳用短繩嘗試了三次都沒成功,繩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終夠不到“怪獸”。于是,她又嘗試用旁邊的長繩子,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繩子處,試了兩次,還是夠不到(怪獸)。這時教師問:“芳芳,你剛才用兩根繩擺試了幾次,有什么發現嗎?”
芳芳:“我用這個繩擺(指著短的繩擺)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獸。用那根(較長的繩擺)就成功了。”
教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為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錄下來吧。”
(4)及時記錄: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錄的結果進行統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辰辰第一個打倒。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打倒的。”
教師:“為什么這個瓶子能打打倒‘怪獸’?”
辰辰:“因為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
教師指短繩子:“那這個瓶子也是裝滿水的,為什么它沒有打倒‘怪獸’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為這根繩子長,所以能打倒(怪獸)。那根繩子太短了,所以就夠不著(怪獸)。”
(2)通過記錄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現擺動有什么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
教師:“哦,小朋友發現繩子的長短不同,所以擺動的遠近也不一樣,長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長。”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么新發現?
活動反思:
活動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系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并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不足之處:
結束部分,應把發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于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了解蝌蚪的生長變化。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的魚缸里,養數條小蝌蚪。
2、蛙類的成長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征
請幼兒猜謎: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頭來,細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里的蝌蚪,并提問:蝌蚪長什么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
2、請幼兒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長的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游動、尾巴)
二、觀察蝌蚪的生長過程
1、觀察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后提問:
⑴從小蝌蚪到青蛙會經過哪些變化?
⑵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后腳?
⑶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⑷變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以幼兒用書中蝌蚪的生長過程圖統整概念。
三、比較青蛙和蝌蚪
1、教師請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問:
⑴青蛙長什么樣子?(有四只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樣運動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師總結幼兒回答并統整概念。
四、觀察不同蛙類
1、觀察不同的蛙類后,提問:
⑴蟾蜍長得好像青蛙,有沒有發現它們哪里不一樣?(顏色較深、皮膚有疙瘩)
⑵樹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樣?(居住環境不同、腳趾沒有蹼有吸盤)
2、讓幼兒思考后回答,教師再總結說明幼兒的討論。
活動反思:
能說出青蛙的生長變化,能排列出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根據觀察幼兒用書上的內容,能說出兩種不同蛙類的外形特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