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科學教案模板匯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文體知識:演講詞(辭)的文體特點。
2.了解愛迪生的相關知識。
3.了解胡適的相關知識。
4.培養快速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1.在閱讀中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速讀課文,利用關鍵詞語、關鍵句理清文字內容、層次。
情感、態度、價值觀:1.了解愛迪生的科學精神。
2.學習愛迪生的精神,追求充實、完美的人生。
教學重點:閱讀習慣的培養之一:關鍵詞語、關鍵句。
教學難點: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寫法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引導學生在速讀課文當中,學習利用關鍵詞語和句子快速把握和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語文之旅就是發現、結識、交流、感悟。今天就讓我們去結識一個我們非常熟悉但又陌生的朋友。
1.圖片展示:他是誰?
2.圖片展示:愛迪生及其發明的相關介紹。
3.圖片展示:作者及相關介紹。
4.文體知識:演講詞及其特點。
二、整體把握。
要求:速讀課文,找出你認為關鍵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它們的作用。
提問、明確
關鍵詞:圣人。
關鍵句:“愛迪生是科學的圣人。”
“所以我們稱他作終身做實驗的科學圣人。”
“這是科學圣人的生活。”
“這是他做實驗的下手方法。”
“這是愛迪生做科學試驗,經過幾千次失敗而永不灰心失望的精神。”
“這是這位科學大圣人的風趣。這樣一位圣人是很可愛的。”
三、問題探究。
1.第一段的作用。
2.舉林肯的用意。引用打油詩的作用。
3.什么是圣人?
4.作者如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5.小結:作者利用巧合,用林肯從正面烘托,亮明觀點,分析得出結論,然后從四個方面加以論證。
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常見寫法。
四、拓展延伸。
從愛迪生身上我們能學到什么呢?
提問、明確:珍惜時間,科學求實,重視前人、他人,追求充實完美,鍥而不舍,生活要樂觀豁達…………
五、寫法指導。
1.行文中有敘述、有評價,有打油詩、有愛迪生的話,靈活多變。
2.各部分既相互獨立又完整統一
3.高度的贊譽、深深的敬仰,情與理完美統一。
六、小結。
七、作業。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這種變化叫熱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后體積會變大,受冷后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的實驗效果
2、制造一個簡易的觀察水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課件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引導學生猜測
1、出示一瓶水、飲料。
上課前老師和大家說一個奇怪的現象。你們想聽嗎?老師去買飲料,但我卻發現所賣的瓶裝飲料沒有裝得滿滿的(課件),這是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為什么嗎?
2.學生猜測。
(二)清楚的觀察水受熱或遇冷后體積的變化
冷熱會對液體有影響嗎?要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
師出示同樣的兩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同的兩杯熱水中應該可以看到什么現象?
1.師:通過氣球皮鼓起來的程度,我們無法判斷著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燒杯、燒瓶、玻璃細管、膠塞。
請同學們小組內研究討論一下,怎樣把這些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裝置?
學生小組研究討論后并試驗組裝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3.師問:細玻璃管起到作用 ?紅墨水能發揮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組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5.提出實驗要求:(1)小組內要有分工合作(2)仔細觀察水柱是怎么變化的(3)作好記錄(4)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6.教師巡視指導
7.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問:液面是怎樣變化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細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釋這種現象?
通過實驗我們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
9.組織學生匯報
10.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三)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
1.師:除了水你還知道那些液體?你們自己帶來了什么液體。
用同樣的方法,看看你們自己帶來的液體是不是和水有一樣的性質。
2.小組匯報實驗情況:是用什么液體?實驗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3.歸納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許多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4.小結: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飲料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四)總結
1.現在誰來和大家說說瓶裝的液體為什么都沒有裝滿呢?
2.請大家看看這瓶紅茶和水,為什么紅茶比水留空的空間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細細想來,還真的有怎么多科學道理。生活中的科學真是隨處可見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也能想今天一樣認真思考,積極動手,你將會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秘。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觀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變化過程,并能正確描述自己的發現。
2.在實驗操作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觀察習慣。
3.樂于參與探究活動,在小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大表格一份、記錄表。
2.學具準備: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個托盤、記號筆等每組一份。記錄表每組2份、蕓豆、彈珠、紅豆若干。
教學過程:
一、出示兩瓶水,引起觀察興趣。
桌上的兩杯水一樣嗎?有氣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發現?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兒猜想:同樣大小的葡萄干放在兩杯水里會有什么反應呢?(教師表格記錄)
2.操作驗證,并記錄。
3.分享交流結果。
三、觀看視頻,總結提升。
1.觀看視頻,了解原理。
2.師幼小結:
原來這是因為當葡萄干沉入杯底時二氧化碳氣體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變輕浮到液面上來,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實驗,經驗遷移。
讓我們一起來試試,仔細用眼睛觀察一下,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樣上下跳舞呢?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綠色的表格里。會跳舞打“√”,反之打“×”。
活動延伸:
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去做一做這個實驗。
科學教案 篇4
(一)內容簡介
有一塊奇怪的肥皂,小豬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會破掉,大家都來洗澡了。洗完澡,小豬變干凈了;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了;洗完澡,小兔變干凈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題分析 《肥皂泡泡》以小動物們洗澡為線索講述故事。“洗澡”這一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聽著簡單的故事,進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處。同時,故事激發了幼兒喜歡洗澡的愿望,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情節分析 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簡單、重復,非常適合小班孩子閱讀。在小豬洗澡的過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發現:原來洗澡也有如此多的樂趣,不禁也萌發了洗澡的愿望。沒想到,小
兔子和小熊也有這樣的愿望,正好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過程中,它們體驗、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
(四)圖畫分析 畫面中色彩鮮艷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飄浮在空中。美麗的畫面中也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涵:區分大小,幫助孩子了解物體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兩種色彩混合在一起會發生的變化;感知光和作用,幫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多姿多彩的顏色,從而激發孩子進一步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五)角色分析 封面上圍著浴巾的胖小豬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簾,“哦,原來小豬洗完澡了。”這只小豬可愛、愛干凈又有些調皮,在洗澡的時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戲,這正是每個孩子所喜愛和向往的。所以,小豬的角色與孩子的距離是如此接近。
小豬、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來吹泡泡。這些小動物儼然是孩子們的化身,孩子們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戲中,泡泡越吹越大,快樂也越來越多!
(六)語言分析 語言簡單,重復的語句“洗完澡,小豬變干凈”、“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便于幼兒記憶。
后綴詞的運用,能加深幼兒對關鍵詞的掌握。如“有一塊奇怪的肥皂,肥皂。小豬拿去洗澡,洗澡……”讀完故事,幼兒在無意記憶中加深了對“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
掉、干凈”等詞匯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后綴詞的運用也增強了故事的韻律節奏,使故事中的語言具有一定的韻律美。
故事中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交替出現(肥皂、洗澡、泡泡、干凈……),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書中簡單重復的句型“洗完澡,××變干凈,干凈”能激發幼兒的想象。還有誰洗完澡也會變干凈呢?由此打開了他們想象的閘門:小狗、小豬……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洗澡——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閱讀圖畫書《肥皂泡泡》,看看、說說小動物們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會讓人覺得舒服。幼兒通過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經驗,在律動的過程
中進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體驗洗澡的快樂。鼓勵幼兒喜歡洗澡、嘗試自己洗澡,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書,愿意講述小動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讓自己的身體變干凈,體驗洗澡帶來的樂趣
3、活動準備 故事《肥皂泡泡》、PPT課件
音樂《我愛洗澡》
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動過程 (1)觀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豬在干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一小豬會用什么洗澡呢?
一你們會自己洗澡嗎?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模仿小豬洗澡。
(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
①觀察第1頁:
一小豬會用肥皂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小豬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么樣的?你經常用肥皂做什么?
②觀察第2頁:
一小豬在用肥皂干什么?幾個泡泡?一樣嗎?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泡泡,練習數數,并比較泡泡的大小、顏色。)
⑧游戲:吹泡泡。
一這樣的泡泡你喜歡嗎?看看你能吹出怎樣的泡泡。
(提供粗細不同的吸管、瓶裝的肥皂水,幼兒找空處玩“吹泡泡”。)
④觀察第5頁:
一洗完澡,小豬變得怎樣了?
一小豬還會請誰來洗澡呢?
⑤觀察動物的局部特征,猜猜小豬的朋友是誰。
(觀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⑥觀察第6頁、第7頁:
一洗完澡,小熊變得怎樣了?
一洗完澡,小兔變得怎樣了?
小結:洗澡會讓自己和朋友的身體變得干凈又舒服,洗澡真快樂。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感受了洗澡的樂趣,并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經驗。但生活中,能產生“肥皂泡泡”的趣事還有許多。此次活動依然從孩子們喜愛的“肥皂泡泡”入手,引發他們對這些事物的關注,提升相關的生活經驗。并且引導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泡泡的大小、形狀、色彩,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2、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肥皂泡泡的特征,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來表現。
(2)交流關于各種洗滌用品的生活經驗,知道它們的作用。
3、活動準備
圖畫書《肥皂泡泡》、PPT課件
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紙、洗衣粉、沐浴露、洗發水、洗潔精、
洗手液……)
若干盆水
紙、油畫棒、瓶蓋、棉簽、顏料等
4、活動過程(1)集體閱讀,回憶故事情節
①出示圖畫書,回憶故事的名字。
一還記得故事里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洗澡嗎?
②集體閱讀圖畫書,幼兒模仿簡單的故事語言。
一洗完澡,小豬變干凈了。洗完澡,小兔變干凈了。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了。
(2)交流經驗,了解洗滌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還有哪些東西用了也會有泡泡呢?
~(出示各種洗滌用品,交流相關經驗。)這里有哪樣東西也會洗出泡泡呢?
一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一它們都可以讓東西變干凈,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一小朋友可以用這些洗滌用品洗些什么?你用過哪些東西?
小結:有這么多寶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臟東西都帶走了,所有的東西都變干
凈了。
(3)觀察泡泡,說說泡泡的樣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紙皂等不會傷害皮膚的洗滌用品。)找樣東西,
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大小、形狀、顏色……)
一你用什么東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如:很多泡泡擠在一起,像葡萄;圓圓的;透明
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顏色?看一看,洗完的東西變得怎樣了?
一想辦法讓你的泡泡變大。
小結: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選擇喜歡的工具畫泡泡
一把你剛才看到的美麗的泡泡畫在紙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們是一家人緊緊地擠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顏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顏色?
(三)活動拓展 1.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能嘗試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種不同的洗手用品,培養幼兒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幼兒是否有獨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習慣。
(四)閱讀區的活動 1.提供圖畫書《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種小動物),供幼兒表演故事。
2.美麗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圓形瓶蓋、棉簽、自制圓形印章、油畫棒、顏料,小動物吹泡泡的背景圖。
(2)玩法建議:
①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畫泡泡,并說說自己畫了一個什么樣的泡泡。
②用油畫棒先畫一個小泡泡,再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畫在泡泡的外圈,讓泡泡越“吹”越大。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以及活動整體構思意識的培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進行一項大的活動(事情)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計劃和組織。
2.過程與方法 :分析討論他人的經驗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嚴禁認真的科學態度
學情分析
學生知道用電燈、聲光控燈、各種壁燈、地燈、熒光壁紙、白墻、手電筒、蠟燭、太陽能、玻璃天窗、打開窗戶等等很多方法使那里亮起來。但是沒有從活動的整體上進行構思,確保設計質量意識。
教學過程
(1)閱讀奇奇的科學日記,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問題。
教材中的科學日記一方面作為提出問題的材料,要激發學生產生回憶,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這篇日記也是學生科學日記的樣張,教學中,應對學生滲透關注生活,并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思索的教育。
(2)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遇到的采光問題。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現象很多,大多數學生都會有所經歷。教材通過人物語言暗示這里應該讓學生展開討論,并把討論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記錄,為后面的研究作內容上的鋪墊。
(3)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動員參加采光設計邀請賽。
積累了一系列的關于采光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因勢利導,發動學生開展一次采光設計邀請賽。
比賽規則可以參照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商量決定。
(4)制定研究計劃
計劃考慮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導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關鍵。
首先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研究載體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新分組。
然后引導各小組必須明確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明白下一步即將去做什么。
課后反思
考慮到學生獨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議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探究學習任務。分組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按研究內容分,也可以按照自愿結合的方式,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進行適當調節。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思路】:
《綱要》中提出,關于開展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接觸體驗、表達感受和交流過程中知道探索的樂趣。水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了,它無處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對水更是喜愛,又恰好遇上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歡的“水”設計了這個活動。利用感官教學、直觀教學、實踐體驗、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系統地認識了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
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
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
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
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
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
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
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
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冊第三個主題——“人與環境”中的第三篇課文。第一篇是“|人對環境的需求”,第二篇是“人對環境的影響”。學習本課,是學習了前兩課的基礎上學習的。因而,學習本課,讓學生知道,人類維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質都來自于自然。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過度開發是在毀壞人類生存的環境,進而危害人類自身。為了生存,人類必須保護自然,珍愛生命,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會觀察,懂得辨別是非。他們的已有知識能使他們更好地進行現場考察,搜集資料,根據主題進行宣傳活動,并暢想未來。
教學目標
1、認真閱讀兩則消息,展開辯論,懂得:為了自身的生存,保護環境花費再多的錢也值得。
2、搜集資料,了解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都做了哪些努力。
3、懂得設計保護環境的宣傳方案。
4、暢想未來的城市,懂得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兩則信息,展開辯論,得出結論;搜集資料,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相處都做了哪些努力。
2、難點:設計保護環境的宣傳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本主題前兩課的內容,讓學生明白:為了生存,人類必須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板書課題,讀課題,解課題。
3、齊讀課文的第一段,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
二、閱讀信息,展開辯論。
1、齊讀信息。
2、組建團隊:正、反兩方組成兩個團隊。正方坐到1、2大組,反方坐到3、4大組。
3、團隊分工:找好隊長、發言人,聲控人、記錄員。
4、辯論開始。
正反兩方的發言人為自己的觀點列舉充足的理由,辯論過程中,記錄員要記錄好支持對方觀點的理由。
5、寫出結論。
三、列舉實例。
1、列舉 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用小卡記錄下來。
2、小組合作:交互小卡。
3、選出各小組代表發言。
4、總結。
四、設計宣傳方案。
1、閱讀文中材料,并從生活中發現破壞環境的現象。
2、團隊討論,確定主題、宣傳方式、宣傳地點。
3設計保護環境的宣傳方案。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4展示成果。
5、評價。
五、作業:暢想未來的城市。
要求:讀文中未完成的對未來城市暢想的散文,發揮想象續寫。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敘述25億年前至今地殼的演變和生物的進化現象.
過程與方法:通過大量的圖片,了解地球初始的模樣以及在25億年前至今地球發生的變化。通過米勒模擬實驗,認識生命誕生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假設和其他假設,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并使學生以辨證唯物的眼光看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學習已經對“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同時,隨著課程的深入,同學也初步形成了科學宇宙觀。但是現階段同學們還是存在著“地球的初始是怎么樣的?”、“恐龍為何會從地球上消失”和“生命是怎么樣誕生的?”等問題。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已十分活躍,有利于開展《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這一課程。
重點難點
1、地球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歷程
2、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假說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回顧】“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的主要內容
太陽以及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來自宇宙中同一星云,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而逐漸形成的。星云不停地旋轉,使中心部分聚集收縮,成為原始太陽。星云周圍的氣體塵埃物質逐漸聚集成為太陽系中的大大小小的行星。
活動2【講授】一、地球的演化
【討論】我們知道地球距今已有46億年,46億年前地球剛誕生時,它的模樣和現在一樣嗎?根據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你能想象地球誕生時得“模樣”嗎?
【引導】 我們可以想象,組成地球的星云物質在收縮聚集中也跟太陽一樣,產生著高溫,由于地球起初內核還沒有完全成形,所以到處發生著劇烈的化學變化,處于一個熔融狀態。
【總結】起初地球是一個由巖漿構成的熾熱的球。
【提問】既然地球起初是一個由巖漿構成的熾熱的球,那我們現在的陸地又是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比較下p12頁最下面的兩幅圖片。并且思考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總結】46億——26億年前,巖漿慢慢的收縮冷卻凝固,固態地殼逐漸的形成;此間,高溫巖漿不斷的噴發釋放出來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構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氣;隨著地球溫度的降低,水蒸氣凝結成水滴降到地表,匯流成原始海洋,從此地球進入了海洋時代。
注:距今約38億年前,最原始的生命體在海洋中誕生
溫度下降使巖漿凝固——形成固態地殼;
巖漿噴發釋放的氣體——形成原始大氣;
溫度下降使水氣凝結——形成原始海洋。(38億)
【講述】從地殼形成到現在大陸的形成,地球有經歷了那些呢,讓我們回到25億年,看看那時候的地球是怎么樣的。25~6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大片陸地和山脈,海洋中的藻類釋放氣氣,大氣中氧氣含量逐漸增多。6億~2.5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陸地大面積增加,原始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露出海面,出現昆蟲、魚類、兩棲類、裸蕨類等生物。2.5~0.7億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國大陸輪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類動物出現。0.7億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紀經歷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等許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脈,奠定了現代地球地貌的基礎;鳥類、哺乳類動物和被子植物出現。
【歸納、總結】
時期/距今 地殼 植物 動物 25億年~6億年元古代 出現大片陸地和山脈 藻類植物 6億年~2.5億年古生代 地球上的陸地大面積增加,原始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露出海面 裸蕨類植物 昆蟲
魚類
兩棲類 2.5億年~0.7億年中生代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國大陸輪廓基本形成 裸子植物 爬行類 距今0.7億年新生代 經歷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奠定了現代地球地貌的基礎 被子植物 鳥類
哺乳類動物
【討論】根據表哥你能推測恐龍出現在什么時候么?【閱讀】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后代——鳥類存活下來,并繁衍至今。
活動3【講授】二、生命的誕生
【講述】小時候,常有同學問我“人從何而來?”,我會說是猩猩演變而來的,“那么猩猩又是從何而來呢?”我就吱吱唔唔答不上來了。
那究竟原始的生命從何而來呢?我們知道原始生命在距今38億年前在海洋中誕生。那時候的場景是怎么樣的呢?【講述】科學家米勒模擬了38億年前地球的狀態,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做實驗的。
實驗條件:
1.原始大氣:CH4、NH3、H2O、H2、H2S、HCN、CO、CO2 (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模擬原始大氣)
2.能量:閃電、紫外線、宇宙射線(主要是閃電、電極產生的電火花,模擬自然界的閃電現象)
3.場所:原始海洋(沸水和冷凝后的水,模擬原始海洋)
實驗過程:模擬原始大氣用真空泵抽成真空后充入,再把水煮沸,使水蒸氣驅動混合氣體在玻璃管內流動,然后電極產生火花放電七天,最后在冷凝管冷卻后的產物沉淀在最低處。
米勒發現了沉淀物中含有氨基酸、有機酸、尿素等有機物。
(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閱讀】其他學說
宇宙胚種說:宇宙胚種說則認為,地球上生命的種子來自宇宙,還有人推斷,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帶著一個生命的胚胎,穿過宇宙,將其留在了剛剛誕生的地球之上,從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澳大利亞的一顆隕石中發現了多種氨基酸和有機物)
【擴展】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來”作為24小時,那么地球在0時誕生,6時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現最原始的細胞,21時以后海洋中出現三葉蟲,22時45分開始有恐龍出現,23時20分哺乳動物出現,直到23時59分,才出現了最早的猿人。
科學教案 篇9
一、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
二、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三、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四、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
1、本論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2、引論(第1-3節)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3、本論(第4-9節)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度;
4、結論(第10節)提出“希望和前景”。
五、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與現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六、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科學的種子——實驗數學、科學——來自東方
東方科學——(哲學思想、人文懷念)——西方科學
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案設計
學生分析:在自帶玩具的時候,大家都帶來了自己喜愛的玩具,其中有個孩子帶來了不倒翁,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你爭我搶,都想來玩這個玩具,可是他們在玩的時候,發現為什么這個娃娃怎么推它都不會倒下呢?孩子們爭論了半天也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們就好奇的跑過來問老師其中的原因。看到孩子詢問的眼神,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目標設計:
1、能大膽的說、唱“不倒翁”,并嘗試用肢體予以表現。
2、體驗在活動中表現“不倒翁”的樂趣。
過程設計:
一、猜猜不倒翁
二、玩玩不倒翁
三、說說不倒翁
四、學學不倒翁
五、唱唱不倒翁
延伸活動:畫畫不倒翁。
資源設計:不倒翁玩偶、PPT、
評價設計: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適切,符合學生學習實際。教學內容正確充實,突出重點。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了多種方法,層層遞進,師生關系的融洽。教師素養有扎實的學科功底,知識面廣,有探求新知的熱情。
二、課堂實錄
一、猜猜不倒翁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小小的寶盒,寶盒里有什么呢?”
(幼兒討論。)(有的猜水果、玩具、好吃的、書……)
2、師:“原來是許多小小不倒翁,它可不是普通的玩具。”
二、玩玩不倒翁
1、“想不想玩玩這些可愛的不倒翁呢?”(幼兒:想)
2、“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請你玩了以后告訴我為什么它的名字叫做不倒翁?”
三人一組分組玩,(教師巡視并提問你是怎么玩的?)(有的幼兒玩時用手推,有的在轉。)
玩一會兒,請不倒翁回寶盒休息,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
三、說說不倒翁
1、“誰能告訴我為什么我們叫它不倒翁?”(幼兒:怎么推它它都不倒,所以叫它不倒翁)。
2、師:“為什么其它娃娃推它倒下去了就站不起來了,它為什么會站起來”?請幼兒仔細觀察,摸摸它身體下面并請幼兒會回答(它的底是圓圓的。),掂掂它的重量,了解它不倒的原因。(它的下面是沉甸甸的。)
教師小結:哦,我們發現為什么不倒翁它不倒,因為它的底是圓圓的,而且它的重量是重重的,所以我們推它,雖然它搖搖晃晃,但是最后它還是會穩穩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四、學學不倒翁
1、“這么可愛的不倒翁,怎么推也不倒。誰愿意來做做小小不倒翁呢?”請幾位幼兒出來學做不倒翁老師推它。師:“看你們玩的真開心我也來學學不倒翁,你們來推我,
2、“學過了小小不倒翁,我們一起來跳不倒翁操吧。”教師示范不倒翁操,幼兒跟著模仿做。提醒幼兒做時動作要到位,要扣腰。
五、唱唱不倒翁
1、“悄悄的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除了有不倒翁操還有不倒翁歌呢,聽,不倒翁之歌開始了。”
2、“這首歌真有趣,我們再聽一遍,仔細聽,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兒回憶聽到的歌詞內容。
3、“你有沒有聽到歌曲里是怎么唱不倒翁的”?“什么叫胡子一大把”?“為什么它的樣子很可愛象小孩”?(幼兒:胡子很多而且像老爺爺的胡子那樣很長很長。)
小結:雖然它的胡子一大把像老爺爺,但它的樣子很可愛像小孩。
4、“老師特地準備了一段不倒翁的小小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欣賞PPT)
5、“不倒翁表演了這么棒的節目給我們看,我們一起來拍拍手謝謝它,不過不倒翁希望聽到我們把整齊有節奏的掌聲送給它。”
6、“能不能夠邊拍手邊念兒歌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7、“試試看,和不倒翁一起來唱歌吧。”
剛才我們是邊拍手邊念兒歌的,現在你們能不能接受挑戰邊唱邊做動作呢?(幼兒:能)
8、師生一起邊唱邊做動作。
師:“太棒了!不倒翁爺爺夸你們長大了,我們下次再和不倒翁爺爺一起來表演好嗎”?
三、專家點評
中班音樂活動《不倒翁》這一活動的目標是:能大膽的說、唱“不倒翁”,并嘗試用肢體予以表現,體驗在活動中表現“不倒翁”的樂趣。目標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并與這一年齡段藝術領域的具體要求相一致。通過目標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幼兒通過這一教學活動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就是說、唱這首歌并能表現。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能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猜——玩——說——唱——學,充分運用了示范、討論、講解、表演等方法,并借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層層互動中推動孩子的理解,為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次對話、每一個細節,讓幼兒在與教師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整個活動中,教師有效地運用了多種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會了歌詞,另外師生關系的融洽,在老師與孩子的交流、眼神、動作中都能讓我們作為旁觀者深受感染。整個活動全班孩子都積極參與,非常專注,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建議:在孩子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可以多為孩子提供自己嘗試的機會,如改為兩人一組,進行模仿扮演不倒翁。
四、自我反思
這個活動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出發的,孩子們對玩具不倒翁特別好奇,于是設計了這個活動以此滿足他們的欲望。《不倒翁》這首歌歌詞詼諧幽默、形象鮮明,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幼兒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而且通過玩玩、唱唱、跳跳體驗到歌唱活動的樂趣,很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活動可取之處:
第一,各個環節銜接自然、逐層遞進,活動結構嚴謹、緊湊。
讓幼兒自己發現、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一開始,我就讓孩子猜猜老師今天帶來的玩具是什么?然后讓幼兒自己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幼兒學學不倒翁,做做不倒翁操,繼續鞏固、加深對不倒翁的認識。在學唱歌曲環節中,我借助了有趣的動畫片,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讓幼兒看著動畫片演唱,然后對孩子一次次的發出挑戰,從拍打節奏到邊拍節奏邊念兒歌直到最后的邊跳邊唱,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符合幼兒認知。
第二,結合動畫片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并感受不倒翁詼諧幽默鮮明形象。
該歌曲的旋律簡單流暢,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據歌詞內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現歌曲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運用了動畫片,讓幼兒體驗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過程中教師不斷利用示范和語言讓幼兒體驗和理解歌曲的詼諧幽默,從而做到有表情的演唱,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三,方法得當,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歌唱教學比較枯燥,需反復練習。為避免這一弊端,在活動中我借助玩具、游戲、動畫片讓孩子們在看看、玩玩、說說、唱唱、跳跳過程中引導幼兒去觀察、討論、尋找,使本是外在的學習任務變成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需要。這樣一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活動就真正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了。總體來講,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非常濃烈,整體活動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
整個活動安排的“量”較多,以至于學學不倒翁這一環節中讓幼兒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時間不夠充分,使幼兒的興趣沒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活動中教師也沒有根據孩子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例如:在學學不倒翁時孩子們興趣都很高,很踴躍,這時老師應讓每位幼兒都體驗一下,可讓他們兩兩結隊,互相推玩,這樣效果會更好。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氣球》科學教案08-27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走進科學教案12-08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