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范文集錦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冊數、單元:六上第一單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重、難點:
1、通過探究,讓學生認識輪軸,知道輪軸的作用,以及輪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重點)
2、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描述等能力。(重點)
3、通過探究,使學生感悟到周圍生活處處充滿了科學,只有掌握其規律,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難點)
教具準備:輪軸兩個(軸同粗,輪大小不同)、鐵架臺、鉤碼、螺絲刀……
教學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比賽導入、激發探究興趣
1、教師:同學們,前兩節課,通過探究我們認識了杠桿,了解了它的一些原理。這節課起我們要來探究另一種簡單機械,接下去,先讓我們來玩一玩“小個子戰勝大力士”的游戲。
游戲規則:同桌兩人一組,力氣小的同學手握螺絲刀的刀柄,力氣大的同學手握螺絲刀的刀桿,兩人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誰能取得勝利。
2、教師:誰贏了?說說你們的比賽結果?
3、教師:為什么力氣大的同學反而輸了呢?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1、學生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2、讓學生說說比賽結果,并對結果做一個合理的解釋或推測。
探究螺絲刀刀柄的秘密
1、教師:看來,螺絲刀雖然簡單,但卻隱藏著許多秘密。下面,就以同桌為單位,仔細地觀察一下螺絲刀的構造,看看都有些什么發現?
2、教師:哪組同學來描述一下你的發現?
A、螺絲刀的刀柄總是比刀桿要粗一些。
B、刀柄上有些凹槽,手握在上面時,可增加摩擦力,也就是說在用力時,能使得上勁。
小結:像螺絲刀這樣,由一個較大的“輪”與一個較小的“軸”組合在一起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
3、教師:認識了輪軸,接下去我們來體會一下輪軸的作用。出示幻燈片:
A、用一根繩子把幾個鉤碼系在螺絲刀的刀桿上,轉動刀柄,將鉤碼吊起;
B、把這幾個鉤碼系在刀柄上,轉動刀桿,將鉤碼吊起。
請每位同學分別試一試,并仔細體會操作時的感受,然后跟同桌進行交流。
4、教師:誰來談談你的感受?——用繩子將鉤碼系在刀桿上,然后轉動刀柄比較省力。這就是力氣小的同學能戰勝力氣大的同學的原因所在了。
1、學生觀察螺絲刀的構造,并將發現用較為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2、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會,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輪軸的研究
1、教師出示實驗材料,介紹裝置中的軸、輪及穿線的方法,出示幻燈片:
A、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的引線上,試試看,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這說明什么?
(當軸上掛x個鉤碼時,輪上只掛一個鉤碼便可保持平衡了——說明手握輪那部分工作時省力,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B、(軸不變,輪增大)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的引線上,試試看,你又發現了什么秘密?這又說明了什么?
(當軸上掛y個鉤碼時,輪上只掛一個鉤碼便可保持平衡了,這說明當軸大小不變時,輪越大就越省力。)
學生動手探究,仔細觀察其現象,討論其中的秘密,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課后延伸
教師: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
學生先說一說,然后再回家找一找。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觀察動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狀與特征。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比較,掌握對比的方法。
3、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意識到動物之間也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
1、教師提供兩種動物,供學生觀察。2、觀察記錄紙。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與上一課涉及到的科學概念同為生物單元的二級概念。本課的觀察對象是可選擇的,螞蟻、蝸牛都是比較常見、容易捕捉、易于飼養的小動物,選取它們為觀察對象,可以將學生頭腦中以往的經驗充分調動出來,提高認知水平。課文中知道較多,呈現出“扶”的狀態,讓學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證據并做出解釋,了解科學探究的大致過程。從前兩課到本課,都注重記錄、描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懂得在科學研究中要重視收集證據,因為它們是得出結論的依據。
教學過程:
一、組織探究活動
1、觀察蝸牛。
(1)談話:我們先來觀察蝸牛(出示蝸牛)。
(2)提問:在觀察時應該主義什么?
師生討論后總結出:
A不要發出大的響動,以免它受到驚嚇;
B不要用手直接觸摸,以免它受到傷害;
C靜靜地觀察一段時間,會發現更多的特性(怎樣出殼、怎樣爬行);
D觀察時要把觀察到的記下來或畫下來。畫的時候不光要畫它的外形,還要標清它身體的各個部分,一定要畫的“像”,不要進行藝術加工。
(3)學生觀察、記錄、展示、交流。
(4)研究蝸牛的食性。
(5)研究蝸牛對刺激物的反應。
2、觀察螞蟻、觀察魚。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螞蟻或魚。
二、概括小動物的共同特征
1、談話:我們仔細觀察了蝸牛、螞蟻和魚,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比較?
3、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
三、給常見的動物分類
1、看教科書第21頁,提問:你認識這些動物嗎?還認識哪些動物?2、談話:我們來給它們分類,說說你想怎樣分類。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交流分類依據。
四、總結
補充講解英國動物學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過讀科學家的故事,了解觀察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學家一樣繼續探索生命世界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情感引入啟發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實生活中仿生現象的有關經驗。
2、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
2、鋸子一把。
3、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一套。
4、幼兒操作的匹配圖片每組一份(魚網、蜘蛛網;變色龍、迷彩服;育嬰袋、袋鼠;蝙蝠、雷達)。
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說說自己的發現(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玩玩、議議。
2、師生談話。
師:剛才你們玩的是什么東西?(幼兒:草、放大鏡)
師:你們說到的草它有個名字叫茅草。你們玩后有什么要告訴大家的嗎?(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大家)
師小結。(著重點在茅草上。如:老師聽見小朋友說,茅草的邊緣扎手;還有的說用放大鏡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好嗎?
3、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4、剛才你們都發現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有一個叫魯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聰明。
二、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根據幼兒認識程度選擇以下內容)
1、讓幼兒看、聽故事《魯班造鋸》(利用教學課件輔助)。
2、幼兒和老師共同討論。如:魯班發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呢?魯班受到什么的啟發發明了鋸子?(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鋸子放大的畫面)
小結: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發明了比茅草更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才制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看。
3、出示魚的圖片
師:魚為什么有時能游到水底下,有時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們想想仿照魚的這種特點能發明什么呢?魚和潛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小結:你們瞧,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他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潛水艇。還有哪些的東西是受到動物的啟發而發明的呢?讓我們來找找看。
4、通過匹配游戲,找出有共同特征的兩種物體。
①幼兒分成4組,每組一份匹配材料。動物圖片:蜘蛛網、變色龍、袋鼠、蝙蝠;人造物圖片:漁網、迷彩服、育嬰袋、雷達。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兩種物體。
③說說匹配的理由。
三、游戲:比比誰快
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你會發明什么呢?讓幼兒根據事物的特征展開想象,說說自己想發明的東西。
小結:看來你們都想和魯班一樣做個發明家是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告訴小朋友、老師和爸爸、媽媽,好嗎?(自由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2. 了解更多的動物種類,感受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
3. 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
4. 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
5. 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
1. 圖片:各種不同環境下生活的動物。
2. 動物適應環境的相關資料或影片。如保護色、遷徙、飲食、身體形態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一組動物圖片,讓學生認識這些動物。讓學生分別談一談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等。
2.引導學生分類。
二、新授
1. 出示第二組圖片。讓學生觀察、交流。
2. 讓學生將情況整理后記錄下來。
動物名稱 生活的環境
3. 學生分小組匯報。
4. 學生閱讀P4小資料。
三、課外及延伸。
1.查閱資料,填寫下面的表格。
動物特點 動物名稱 資料來源
最大的動物
最高的動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動物
夜間活動的動物
3. 搜集資料、圖片。辦一期“有趣的動物”展覽。
科學教案 篇5
科學概念
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些礦物透明度和光澤、礦物晶體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鼓勵孩子綜合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
過程與方法
組織和指導孩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研究活動過程:經歷對礦物進行透明度和光澤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能描述有著特殊規則的礦物幾何形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和推動孩子開展觀察、描述礦物的活動,積極鼓勵孩子在課外或校外繼續開展一些研究礦物的活動。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展。
教學難點: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描述礦物。
教學重點: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
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屬、玻璃、泥土、蠟燭、絲綢、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從哪些方面去觀察礦物呢?(生:礦物顏色和條痕、硬度)
師:上節課我們經歷對礦物顏色和條痕的觀察和描述以及礦物互相刻劃及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對礦物刻劃進行硬度比較的描述的過程,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觀察和描述礦物的方法。
2、明確目標:
這節課我來研究礦物透明度和光澤及描述特殊規則的礦物幾何形狀。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
(1)觀察、描述紙的透明度
A、出示(三種紙):透明紙、半透明紙、不透明紙
思考:這幾種紙的透光情況一樣嗎?你可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又如何來描述這些紙的透明情況?
B、學生交流反饋:隔著這三種紙,觀察紙下面的字;手電筒照射;對著陽光等。
C、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驗證
D、交流匯報
(2)學習遷移,觀察幾種礦物的透明度,并記錄表中。
提示:用礦物碎片的邊緣觀察其他物體。
A、交流反饋
B、師小結
(3)觀察礦物的光澤
師:光澤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
師:你見過哪些物體有光澤?
(生:教室窗戶上的玻璃;玻璃邊框有光澤;墻上那個科學家的那個畫框有光澤)
現在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東西:金屬、玻璃、泥土、蠟燭、絲綢。請你觀察它們的反光情況,并按反光強弱排列。
A、學生動手排列
B、交流反饋
C、觀察云母、石英的光澤,看看云母的光澤跟桌上什么光澤比較接近,石英的光澤跟哪個物體的光澤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澤(生:云母的光澤最像玻璃的光澤;石英的光澤有點像蠟燭;石英的光澤也有點像玻璃瓶的光澤;云母也有點像金屬的光澤)
小結:我們說了這么多像這個,像那個,其實這就是描述礦物光澤的一種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對比的方法描述)對了,當我們無法用很準確的語言描述時,可以找一個與它接近的東西作為參考。
2、觀察、描述礦物的形狀
(1)投影圖片:輝銻礦、石鹽、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學生觀察形狀,并小組內描述。
(3)交流描述這些礦物的形狀。
三、課外延伸
1、閱讀單元資料庫《怎樣采集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2、試著收集和制作巖石礦物標本。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氣球》科學教案08-27
有關科學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