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風吹來的方向叫做風向,風速叫做風級。
2、了解一些判斷風向和風CB稠油泵力的方法,認識風向標和風力計。
3、知道不同等級的風造成的自然現象。
教學重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觀測風向,會根據觀察自然現象估測風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能夠制作風向標,并知道怎樣使用。了解風向標的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手絹、紙巾、紙ZB燃燒器泵屑等輕飄物體。
觀測天氣的器材、記錄本、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觀測風向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組織學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瀝青泵的是什么風?風吹來的方向。
分小組進行觀測。
2、將自己記錄風向和風力的方法寫在活動記錄上。
3、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
5、組織學生熟讀并背頌這首風級歌。
6、動手制做風標和風力計。
7、準備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組內進行評價。
9、連續觀測一周的CG高溫齒輪油泵天氣情況,把結果記在活動記錄上。
三、課后作業
科學教案 篇2
階段
教師活動引入。
學生活動傳粉讀圖、分類、填空、出示蟲媒花和風媒花的圖片和實物標本填空、討論、比較。
引入
由春天的景象引入。
受精
演示花粉的萌發過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動畫和幻燈片。
觀察、描述果實和種子的過程并交流討論。
果實、種子的形成。
引導學生觀察
讀花的結構圖、觀察、回憶、認知。
小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春天來了,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到處繁華似錦。請你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的形態,你注意到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嗎?你能說出這些變化嗎?(由花蕾到開放,再盛開,再萎謝。)為什么會這樣?
二、新課
(一)傳粉。
定義:植物開花后,雄蕊中的花粉。
會從花藥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
分類:看掛圖,了解豌豆花和棉花的傳粉情況,填書上的空。小結:傳粉可分為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引導學生討論:1。你認為哪種傳粉方式最普遍?說明理由。2。你認為異花傳粉的途徑主要有哪些?教師小結: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也不是絕對的。
蟲媒花:演示一組蟲媒花的圖片及實物標本,引導學生回憶曾經做過的探究:“是什么將蝴蝶吸引到花上的?”談談你認為蟲媒花是靠什么吸引昆蟲的。說說昆蟲是怎樣幫助花傳粉的。
風媒花:演示一組風媒花的圖片及實物標本,引導學生觀察,與蟲媒花比較并討論:說說風媒花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對植物傳粉有什么作用?
(二)受精和果實、種子的形成
演示被子植物的雌蕊的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回憶已形成的表象,建立新的表象。
演示花粉的萌發過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動畫或幻燈片,引導學生觀察、認知。
根據學生以往的觀察,引導學生描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的變化。教師小結并板書。
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若水稻、蘋果樹等作物在開花期間傳粉受阻或開花期間出現天氣連續下雨、刮大風或無風等,對農作物的產量會不會造成影響?為什么?”從而讓學生了解人工受粉,并進行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情感教育。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說說人們對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利用情況,并讓學生了解我國對野生植物馴化種植的悠久歷史;暢談當前全球性的大問題:糧食問題,我們還需要做的工作。
(三)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被子植物開花后,傳粉、受精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密切相關;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與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全球面臨的糧食緊缺問題。要求學生不迷信權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或相反的、有一定依據的觀點,進行調查和探究。
教學反思
“雙受精”是綠色開花植物所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進入胚囊后,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的現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極核就要發生變化,它們變化的同時,也就是子房發育的過程,子房發育的結果,就意味著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不論是雙受精過程,還是子房發育的過程,都是動態的、變化的,而且內容都非常抽象,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學生易于接受。書上沒有提到受精極核,也沒有講它的發育,我認為應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知識體系,而不是片面的。有時間可以讓學生討論無籽西瓜和無核蜜橘的形成,了解現代的農業科學技術。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討論生物和環境的關系。
l 能夠觀察、記錄身邊的生物、討論其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
l 能夠例舉事例解釋生物間的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
l 知道生物棲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敵對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間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去發現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揭示環境對于生物的意義,難點是要突出同一環境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教學準備
有關生物生存之間有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圖片與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地球圖片,講解地球是每一種生物的家園,但每一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范圍,它們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頁的圖片,認識圖上的動物。
(2)提問:它們應該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3)學生看圖辨析。
(4)提問:為什么企鵝要生活在南極?南極除了企鵝還有沒有別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會有獅子嗎?為什么?
(5)討論:其它幾種環境里分別只生活這一種動物嗎?還應該有哪些生物?通過這幾幅圖,你發現生物與他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張包含豐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風光圖片或錄像。
(2)提問:圖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師生交流。
(4)在圖片上有兩種顏色筆分別寫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稱。
(5)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長期生存在這樣的環境里?這些自然環境為生活在這兒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
(6)講解:像這樣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7)講述:一棵樹也可以成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下面讓我們一起考察一下校園中的一棵樹是哪些生物的棲息地。
(8)看書27頁學習觀察方法(提示學生要愛護樹木,就搖一搖夠的著的樹枝,觀察結束,將搖下的生物放回樹上)。
(9)教師選擇觀察的樹木,學生分組外出調查,記錄。
(10)匯報調查結果,師生交流。
(11)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棵樹上?這棵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導學生了解同一棲息地中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1)提問:在同一個棲息地,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樣共同生活呢?它們之間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2)看28頁圖片,或提供有關生物間合作關系的錄像。
(3)提問:圖上是什么動物?它生活在哪里?與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討論:這些動物能離開與它們一起生活著的其它生物嗎?為什么?你能舉例說說圖上的這些生物它們之間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談話:向自然界中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覺得它們的關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嗎?
(7)談話: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這樣合作的伙伴關系嗎?你知道還可能有什么樣的關系?
(8)出示生物之間敵對關系的圖片或錄像。
(9)提問:它們之間為什么成為了敵對關系?是什么原因?
(10)討論:既然自然界中有這么多兇猛的動物,它們是些弱小動物的敵人,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消滅這些猛獸,而保護那些弱者?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樹上非洲大草原的圖:圖上有哪些生物?它們之間的生存是哪種關系?僅僅是一對一的敵對關系嗎?
2.請學生把圖上有敵對關系的動物列舉出來。
3.師生交流結果。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棲息地
生存、生長、繁殖等條件
教后記: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合查閱資料,例舉同類生物在形態方面適應環境的具體事例。
l 能設計實驗驗證對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釋。
l 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知識與技能:
l 認識動植物的生存本領是與其生存的環境密切聯系的。
l 認識并描述動植物在外形、習性等方面是如何適應生長環境的。
l 知道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
l 知道不同動植物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體會到生存環境的豐富多彩和動植物生存本領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關于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內容,愛提出與此相關聯的問題。
l 重視證據。
l 意識到要愛護生命,要為生物的生存創設合適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難點
本課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環境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
方面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教學準備:
紙巾、蠟紙、保鮮膜、彩色透明紙、水彩筆、魚的圖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大自然的各個角落里生存著不同的生物,生物為了在各自的家園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領呢?(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發現植物和動物在形態上和生活習性上對環境的適應。
1.認識沙漠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講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個條件很惡劣的環境,那里的環境有什么特點?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嗎?最常見的動植物是什么?
(3)談話: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約有20xx種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觀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它為什么能適應沙漠這種環境?
(5)怎么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
(6)看書上得30頁實驗:這是用了一種什么實驗方法?實驗中要注意什么?比較的是什么條件?
(7)學生分組實驗。
(8)讓學生預測實驗結果,能證明什么問題?
(9)小結仙人掌的本領。
(10)談話: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動物——駱駝來說,你知道它有哪些是應沙漠環境的特殊本領?
(11)出示駱駝圖或視頻資料。
(12)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交流駱駝本領。
(13)學生匯報,教師補充。
(14)講述:其實除了仙人掌和駱駝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進沙漠,仔細搜索一番,結果會令你大吃一驚,因為很多動植物都住在這片嚴重缺水的地方。
(15)認識一些適宜生活在沙漠環境中的生物。
(16)談話:課前有些同學也查找了些資料,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植物生活在沙漠環境中?
(17)學生介紹。
2.認識海洋環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領。
(1)出示水母和魚的圖:一些海洋中的動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領。圖上是什么動物?
(2)提問:它們的體色有什么特點?不同部位的體色有何不同?為什么這樣?
(3)學生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設。
(4)學生操作活動: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用黃色筆在白紙上畫條魚,覆上一張黃色的透明紙,觀察,有什么現象?
(5)交流活動結果。
(6)提問: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是像這樣靠體色來保護自己生存的?
(7)學生交流。
3.認識草原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談話:斑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動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條紋有什么作用嗎?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
(4)講述:讓我們看看書上科學家研究的結論。
(5)提問:科學家為了研究斑馬的條紋的作用蹲在草叢中觀察斑馬得出另一種結論,你猜猜另一種結論可能是什么?
(6)學生匯報猜測結果。
(7)播放有關斑馬的錄像。
(8)教師小結斑馬身上條紋的作用。
三.啟發學生討論給動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項。
1.談話:我們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討論: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們居住的地區,要注意什么問題?
3.提問:仙人掌能搬家到我們居住的地方,南極的企鵝能搬到我們這兒嗎?見過嗎?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給生物搬家需要了解這種生物適合生存的環境,并給它創設這樣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外形
適應環境
習性
教后記:
3.有趣的食物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結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l 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l 能夠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夠尋找、分析表達食物關系的成語。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
l 知道食物鏈的組成。
l 知道食物鏈的營養來自于綠色植物。
l 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l 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境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難點是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不同種類分解者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前面我們了解到在同一區域中生活的各種生物之間會存在兩種生存關系:伙伴關系或敵對關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這些不同的生物聯系起來?(食物)
2.動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學習新課
1.揭示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1)出示植物、老鼠、貓頭鷹三種生物圖片:這個地區的幾種生物之間是種什么生存關系?
(2)提問:你能用箭頭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3)學生畫圖表示。
(4)講述:你們看看生物之間像這樣以“誰被誰吃”的一種食物關系連接起來,形成了鏈狀的聯系,生物學家把它稱為食物鏈。
(5)讓學生自由談自己對食物鏈的看法。
(6)談話:請學生在自然界中舉幾個生物的例子。師邊板書在黑板上。
(7)提問:你們說的這些動植物之間有沒有食物鏈的關系?
(8)學生討論、寫食物鏈。
(9)匯報結果:黑板上的這些食物鏈有的同學箭頭向左,有的卻向右,那到底哪種畫法才是規范的呢?
(10)講解食物鏈的規范畫法。
(11)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聽過嗎?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這句話其實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種食物聯系,你能根據這句成語的意思把圖畫完整嗎?
(12)學生畫圖P34頁。
2.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講述:生物學家給食物鏈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2)講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
(3)學生討論分析35頁圖上各種生物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哪些是分解者。
(4)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劃分理由。
(5)提問:你認為在食物鏈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導學生分析錯綜復雜的食物鏈,建立食物網的概念。
(1)談話: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種動物?多少種植物?它們之間有沒有這種食物鏈關系?多不多?
(2)看書P36圖,上面有哪些動植物?你能不能用我們剛才學的畫食物鏈的方法畫一條食物鏈?
(3)提問:還有沒有其它食物鏈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個不漏的將所有的食物鏈畫出來呢?你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4)畫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鏈,數數看有多少條?
(5)提問:你們數過圖上有多少條食物鏈?不管有多少條,從圖上看這些食物聯系已經形成了什么?還發現了什么?比如圖中的狐貍在食物鏈中處在什么級別?它只是一條食物鏈中的角色嗎?
(6)學生討論交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36頁下圖:這片莊稼地中如果農民在這里噴灑農藥,那么這個場景中會發生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提問:你能將這幅圖中的動植物包括人畫出一條食物鏈嗎?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3. 有趣的食物鏈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植物) (動物)
教后記:
4.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l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
l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
l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l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l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
l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
l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模擬生態平衡。
(1)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37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3)預測一下,: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5)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1)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2)討論書上38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3)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4)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5)閱讀書上39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么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1)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著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226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2)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借助圖片錄像資料)
(3)討論:國家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么我們同學自己對于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談話:現如今國家為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4.生態平衡
教后記: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影響小車在斜面上、平面上運動的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
4.能夠測量小車通過給定距離所需的時間;
5.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據,并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科學知識:
1.知道小車從斜坡上滑下,向前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2.知道小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3.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小車、各種木板(有長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墊木塊等。
2.小車、尺子、墊圈若干、計時器。
教學活動:
一、復習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說)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教師引導:車輪和車廂的運動是什么方式?)
二、觀察并提出假設
1.師做小車從斜坡滾動實驗,讓學生觀察。
2.師質疑:小車從斜坡上沖下來,向前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1)與坡度有關,坡度越大,沖出去越遠;
(2)與斜坡長短有關,斜坡越長,沖出去越遠;
(3)與坡面有關,坡面越光滑,沖出去越遠;
(4)與車子重量有關,車子越重,沖出去越遠;
(5)與車型有關……
(6)與輪胎有關……
(注意:此處讓學生自行假設,學生假設的內容可能會很多,教師要注意選擇所作的假設,要盡量適合所準備的材料能夠操作驗證)
三、實驗驗證假設
1.師: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教師指導
(注意:教師要根據所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討論交流在課堂上可以實驗驗證的假設,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加以方法上的正確指導,尤其要讓學生知道每種實驗哪些是要變化的,哪些應該不變?教師可以利用課本第37頁下圖所提供的實驗報告記錄讓學生逐一討論各種實驗時應保持不變和需要改變的條件。)
3.學生分組進行不同實驗,領取相應材料,并完成實驗報告,師巡回指導。
(教師要指導學生多做幾次,以防數據出現的偶然性,數據測量時要做到認真、準確、記錄真實)
4.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讓全體學生弄清小車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5.布置課后任務:同學們,我們剛才做了一些實驗去驗證了我們的假設,但還有一些假設我們還沒驗證,課后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選擇一些假設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并做好記錄。(教師課后可作適當指導)
四、研究影響載重汽車行駛快慢的因素
1.我們研究了影響小車從斜坡上沖出去的距離因素,現在再讓我們來研究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與動力有關,動力越大,走得越快;
與路況有關,路況越好,走得越快;
與貨重有關,貨物越輕,走得越快;
3.實驗驗證:
(1)師:我們采用什么方法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實驗方法,教師指導。
(提醒學生汽車的動力可用加墊圈的方法,如課本第39頁上圖所示,定好起點和終點,確定好行駛距離,指導學生使用計時器,用好計時器。)
(3)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師巡回指導。
(4)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4.布置課后任務: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假設,但有些假設我們還沒去驗證,課后也請同學們選擇一些假設去做實驗驗證,并做好記錄。
五、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兩大項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車從斜坡上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二、研究了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通過學習我們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更學會了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再設計實驗驗證,并總結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希望我們同學能在以后的科學學習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來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科學認識和科學研究能力。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圍繞幼兒日常生活中“如何有序擺放書包”的問題展開,所涉及的數學經驗包括相鄰數、序數、單雙數、正數和倒數等。活動旨在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在不斷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在不斷觀察、分析、判斷和推理中發現數的排列規律,激發幼兒探究數列規律的興趣,進一步理解不同數列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讓幼兒萌發有序擺放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能感知并發現數的排列規律,嘗試有規律地擺放書包。
2、體驗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數的排列規律有序地擺放物體。
3、會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操作,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能理解相鄰數、序數、單雙數的含義,能對1-20自然數列進行正數和倒數。
材料準備:人手一個書包(掛著紅色和藍色的標志牌)、數字貼紙、擺放書包的柜子,圖卡等。
活動過程
一、給書包編號,滲透對數的順序知識的復習。
幼兒各自背著自己的書包,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書包上懸掛著標志牌的顏色,根據紅、藍顏色分成兩組。
師:你們小書包上都掛著什么?
幼:紅牌子、藍牌子。
師:請觀察一下座位的安排,你知道老師想請你們怎么坐?
幼:按牌子的顏色分成兩組坐。
師:好,那請你們找位置坐下來吧。
師:想知道每一排有幾個小朋友,可以用什么辦法?
幼:點數。
幼:報數。
師:按順序報數要怎么報?第一個小朋友報幾?接下來呢?
幼:1、2、3……
師:如果要倒著報數又該怎么報呢?
幼:倒著報數。
幼兒通過正數或倒數確定自己的號數,選取相應的數字貼紙貼在自己的標志牌上。
本環節,教師通過設置數學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分析與思考,解決“怎樣坐座位”“怎樣按順序報數”“怎樣倒數報數”等數學問題,從中培養幼兒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引導幼兒嘗試按一定的順序擺放書包,感知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一)引導幼兒觀察書包柜的結構,感知其特征。
師:平時你們在幼兒園都是怎么擺放書包的。今天老師準備了書包柜,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有幾層?每層可以放幾個書包?
幼:有兩層,可以放16個書包。
師:你們想按什么樣的順序把書包放進柜子里?請幼兒根據討論出來的方法(按自然數的序列1-16)來擺放書包。
(二)師幼共同檢查擺放情況,滲透對序數的復習。
師:我們來看看,書包都擺對了嗎?5號書包放在第幾層的第幾格?還可以怎么說?
幼:在第一層,從左邊數第5個格子。這一環節是讓幼兒了解書包柜的基礎上回顧日常生活中擺放書包的經驗----按照自然數的序列擺放,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奠定基礎。活動中,教師還不失時機地滲透了對序數的復習,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幼兒體驗序數,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卡中的提示排序,并根據其順序擺放書包。
(一)引導幼兒按倒數順序擺放書包。
師:(出示按倒數順序擺放圖卡)請你仔細觀察圖卡,它想請你按什么順序擺放書包? 幼:倒數的順序擺放。
師:第一個數字是幾?第二個數字、第三個數字呢?最后的數字是多少?想一想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幼兒嘗試按倒數的順序擺放書包,教師觀察幼兒的擺放情況,了解幼兒的困難和問題。 請能快速、正確擺放的幼兒介紹找到自己書包擺放位置的方法。師幼共同檢查書包的擺放情況,采用自己糾錯、同伴糾錯等方法調整擺放錯誤位置的書包。
在活動前,幼兒都能非常流利地說出“10、9、8??1”,然而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卻表現出茫然的狀態,無法按照倒數的順序擺放書包。這反映出幼兒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倒數的意義,只是停留在機械地誦讀上,一旦遇到具體問題,如出現雙層書包柜、不同號數的書包等干擾,就無法完成“按倒數的順序擺放書包”的任務,本環節的目的就是創造幼兒“按倒數的順序擺放”的機會。
(二)引導幼兒按單雙數順序擺放書包。
師:(出示按單雙數順序擺放圖卡)這張卡片又想請你按什么順序擺放書包?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兒嘗試按單雙數的順序擺放書包,教師觀察幼兒的擺放情況。
幼兒操作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和同伴擺放的書包,發現問題并談論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引導幼兒根據相應指令要求,有序取回自己的書包。
師:除了按倒數的順序、單雙數的順序來放書包外,還可以按什么樣的順序?請你們想一想,動手試一試吧!
教師發出指令,如“書包上的數字比5小的” “書包上的數字比10 大的”“書包上的數字是單數的”……幼兒聽指令取回自己的書包。
活動自然結束。
大部分教師會將“有序取回書包”作為一個常規環節,而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以不同的指令“書包上的數字是單數”“書包上的數字比5小、比10 大的”??讓幼兒思考自己書包上的數字是否符合指令,從而進一步了解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活動反思
1、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下的數學學習。
我們都習慣于從數學知識的角度來選擇教材,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才來思考如何與生活聯系,有時是否可以嘗試換一種視角,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教材,分析其中涉及的數學知識,放大適合于本年齡班幼兒的知識點。本次活動就是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下的數學學習,涉及的數學經驗有相鄰數、序數、單雙數、正數和倒數等。從大班幼兒水平出發,放大關于序數、單雙數的學習。活動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卡中的提示排列順序,并根據其順序來擺放書包,在不斷解決問題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不同數列的含義以及相互關系。這樣的教學內容讓幼兒更真實地體驗數學,自主地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如果幼兒園數學教育能更多地在真實的生活中進行,那么數學教育將擺脫以“傳授”為主的高結構模式,呈現出一種更為低結構的狀態。
2、基于問題解決的數學學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本次以生活問題的解決為線索,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提取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并進行新知識的建構。從“怎樣坐座位”“怎樣按順序報數”“怎樣倒數報數”到“卡片上數字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你能按圖卡的提示順序擺放書包嗎”,基于問題解決開展的教學活動,問題成為教學的切入點,問題解決成為教學的目標,學習成為問題解決途徑的一個環節。幼兒對教學中的“問題”有其深切的感受,由此引發的“教”與“學”能促使幼兒以積極主動地態度參與其中,主動操作,積極提問。而從教學中獲得的數學知識、方法和經驗又能幫助幼兒直接運用于問題的解決上,這樣的教學有意義且富有實效。
3、數學學習中教師的適時介入。
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幼兒由于存儲的知識經驗、思維發展的水平、速度與學習風格的差異,其應對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活動中有的幼兒能觀察書包柜的特點、起始的位置, 按圖卡提示的規律找出自己書包擺放的位置,而有的幼兒只能是盲目跟隨別人,無法進行判斷。如果只是讓幼兒停留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力較弱的幼兒會感到該數學問題已經超過自己的能力閾限,或者屢次嘗試都難以解決問題,其自我效能感就會降低從而放棄。這時,需要教師及時地介入,認真觀察與耐心傾聽,采取適宜的支持策略,幫助幼兒重獲問題解決的信心和方法,通過解決數學問題促使幼兒的相關數學經驗得到進一步概括和提升。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氣球》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