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9-18 09:01:19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匯編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匯編10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揭示課題

  【設計思想】

  目標:布置教學任務。

  即以小組為單位,主辦一個展示活動,展示的內容以本學期學習過程和成果為主。

  【模擬課堂】

  師:我們今天來舉辦一個我們自己的“五下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展示我們這個學期的學習成果。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單元、一個實驗或一個知識點,可以說收獲,也可以談遺憾,也可以展示學習過程。總之,要用合適的形式將主題很好地表達出來。

  生:時間?地點?要不要評比?

  師:這節課定主題、寫計劃、做準備,下節課開始展示,地點就在教室里。我們將按上節課的標準進行評分,分數將進入本學期科學課考核的總成績。大家還有什么問題?

  ……

  二、制訂計劃、準備展示

  【設計思想】

  目標:確定展示的內容,撰寫行動方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計劃的主要結構包括:展示主題、展示形式、小組分工,等等。

  如果對學生的計劃不放心,可以增加一個教學環節:對各組的行動方案進行互評,及時修正不合理、不可能完成的計劃,避免無謂的時間和資源浪費。

  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前期準備工作可能會延續到課后,有些要回家才能完成,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責任心和榮譽感的教育,并隔天到班級作專門提醒,使學生能認真完成自己制訂的計劃,保證下節課展示工作的順利進行。

  【模擬課堂】

  師:我們首先要確定展示主題,也就是你想告訴別人什么?用什么形式告訴別人?各組討論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展示主題,然后匯報。)

  組1:我們組打算展示本學期制作的那個電磁鐵玩具,讓觀眾現場做實驗,了解玩具的原理。

  組2:我們準備用展板和照片向別人展示天氣預報的過程。

  組3:我們準備制作一些小發明,展示廢物的其他用途,進行環保教育。

  ……

  師:很好,這些都是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下面我們制訂這個展示計劃(發放《展示活動計劃表》),大家特別注意展示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便于觀眾理解我們的主題思想。對于各組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我會盡可能地提供。同時,同學們也應該考慮計劃的可行性,實在不能完成的任務,就得進行更改了。

  (學生分組填寫《計劃表》,填寫完畢經教師審核同意,開始準備工作。)

  三、展示、評價

  【設計思想】

  目標:通過親自舉辦展示會,鞏固學生的展示技能,進一步認識表達與交流的重要性。

  各組可以同時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先后上臺展示,由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決定。

  在《計劃表》的反面設計一個《評審表》,格式與第一節課相同。每個小組將對其他組的展示工作進行評分。

  【模擬課堂】

  師:準備好了嗎?我們的“五下科學探究成果展”即將揭幕。每個小組有部分同學留守展臺,擔當講解和宣傳任務;其他同學手持《評審表》作為觀眾,到各組去參觀,并評審打分。大家還有什么疑問?

  (……同學們分工協作,進行布展與參觀活動。展示時間大約20分鐘。)

  師:同學們回到座位。對各組的展示工作進行回顧,大家對第一小組的“電磁鐵玩具”有什么評價?

  生:他們的展品又少又小,我們根本沒機會玩。

  生:他們組設計了現場實驗的形式,對認識電磁玩具的原理還是有幫助的。

  生:講解員聲音小,不夠大膽,準備還不充分。

  師:請學習委員收集各組的評分,計算出平均分。下面我們針對第二小組的展示進行評價。

  (……師生按同樣的流程開展討論和評比。)

  師:我很榮幸地宣布,經過評比,本次展示會的“最佳表達獎”將授予××小組,同學們對他們的評價主要有:展示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形式活潑、表達流暢,很好地完成了展示的任務。希望同學們學習他們的優點,克服自己的弱點,不斷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下課。

科學教案 篇2

  有益的學習經驗:認識粗細,感知粗細的相對性.準備:1、長度相同,直徑明顯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兩端盡量一樣粗.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徑明顯不同的圓柱體兩個.活動與指導:

  1、教師同時出示兩根木棒,把木棒兩端對齊拿手里或立在講臺上,讓幼兒觀察木棒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引出粗細的概念。

  2、把3根木棒兩兩經較,用目測找出最粗和最細的木棒,特別強調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細節,比最細粗些。從而使幼兒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3、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師生小結粗細的特征,讓幼兒說出,粗些、細些、最粗、最細等詞。

  4、按由細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8、9頁的練習: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目測比較物體或者物體某部分的粗細,分別把最粗,細些,最細的物體某部分的涂色。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么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啟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么多規律,怎么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并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回規律、四季的輪回規律等)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3、感悟作者寬度的胸懷,科學的態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科學觀。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慨嘆于西方科學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別是西方工業文明與知識經濟的巨大發展,讓我們總覺得,東方科學要好好學習西方科學文明來加快發展,縮小與西方科學文明之間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文明的呢?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之間的關系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時的根特。在大學期間學過哲學、化學、數學、結晶學等專業,1911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創辦國際性科學史雜志《Isis》,擔任該雜志主編近40年,并發起成立國際科學史學會。他為科學史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一生著作甚豐,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在薩頓身后,科學史已經成為一個得到公認的學科。薩頓則被公認為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也經常被稱為“科學史之父”。國際科學史界的最高榮譽“薩頓獎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

  三、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四、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說明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度;

  結論(第10節)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也可分出“三段論”來。本論第4段,直截了當:態度粗暴、“言過其實”的人,“大概不是科學家”,觀點鮮明。接著5、6、7段反復論述“必須謙虛”“不應傲慢”,第8、9段小結:要“以謙虛的態度從事這一切(科學工作)”。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用了美國的歷史記載短暫來強調必須謙虛,同時也與上文提到的古希臘的例證對照。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駭人聽聞”,除了二戰時美國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廣島、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外,還能指什么呢?這不正是“科學方法”“被錯誤地應用”嗎?第7段的比喻其實也是暗指這一點。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與現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5、試舉事實例子說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①西方的科技至上,生物克隆陷入倫理悖論;②經濟高速發展,大量消費有限的能源,時時爆發能源危機;③經濟上每隔一定時間就爆發危機,陷入癱瘓。

  天人合一 齊生死、等萬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論證方法。

  ①從實驗科學的角度(特別是在其發展的現階段)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

  ②在很大程度上,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 )

  ③熱愛真理——像科學家那樣熱愛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實際用途的和沒有實際用途的;熱愛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

  ④科學的應用常常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猶如不經過教育和訓練而去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 ( )

  ①對比論證;②比喻(不是擬人。所謂“擬人”,必須寫出人的特性)論證;③演繹論證;④比喻論證。

科學教案 篇4

  一、創設情景導入

  同學們都吃過水果糖,今天我們來做個吃水果糖比賽游戲。把同樣大小的兩顆水果糖分發給甲、乙兩位學生。設定條件是:

  甲同學放在口里含著不許動,讓糖果自然溶解后咽下糖水。乙同學把糖果放在口里,允許舌頭動,牙齒咬待糖果溶解后再下咽。

  結果是:甲同學吃糖果度較慢,乙同學吃糖果速度較快。

  師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吃糖果慢,一個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的一課。板書課題——《溶解的快與慢》。

  二、探究新知:

  1、實驗一:是否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取兩片同樣的維生素B2片〈黃色,最好是帶有顏色易溶于水的藥片,便于觀察〉放入盛同樣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

  設定條件是:同時放入藥片,水溫一樣,水量一樣;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攪拌,另一杯不攪拌。(強調設定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對比公平與公正,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

  實驗結果是:經攪拌的那杯藥片溶解的快,未攪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2、實驗二:水的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將溫度不同的同樣多的水分別倒入兩個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樣規格的維生素B2片各一片。

  注意設定條件是:藥片一樣,水量一樣,都不攪拌或都同時攪拌〈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水溫不一樣。

  實驗結果是:冷水中的藥片溶解的慢一些,熱水中的藥片溶解的快一些。

  3、實驗三:是否粉碎溶解物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取兩片同樣規格的維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時放入盛同樣多水的杯中。

  注意實驗設定條件是:①藥片同樣;②水同樣多;③水溫一樣;④都不攪拌或同時攪拌。不同條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

  實驗結果是:粉碎了的藥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藥片溶解的慢些。

  三、師生共同總結

  老師引導: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你們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學生1:我知道了溶解時攪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攪拌就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2:熱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顆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顆粒越大溶解的越慢。

  教師啟發:誰能全面總結一下,溶解的快慢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4:我來總結:溶解的快慢與是否攪拌,溶解物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有關系。

  學生5:我今后在溶解時,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體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后放入熱水中再快速攪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攪拌就可減慢溶解的.速度。

  老師激勵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學習興趣真高,不但能積極參與實驗,而且能積極思考問題,認真總結所學知識,還能與現實生活聯系,科學學習就需要這種學習精神,希望大家今后繼續努力,一定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目的是及時肯定評價,給學生以表揚和激勵,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鞏固教學效果,首尾呼應

  老師:現在你對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嗎?誰能說說。

  學生6:我知道了。牙齒咬就是粉碎糖塊,舌頭動相當與攪拌功能,口腔里的唾液相當于熱水。所以溶解快的幾個因素:粉碎顆粒變小、攪拌、熱水,都具備了,這樣一來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里不許動就缺少了粉碎、攪拌的作用,則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

  老師: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對書本知識學的好,還與實際生活小事聯系,理由談的很充分。

  五、課后反思

  1、把原教材中的食鹽溶解替換成維生素B2片來溶解,因為是黃色藥片,觀察效果更明顯,增強了直觀感。

  2、把課文中最后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內容調整到開始進行吃糖果比賽游戲,使授課導入順暢,又節省教學時間。從學生最熟悉又喜歡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設疑吃水果糖快與慢的因素有哪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興趣,為學生實驗的目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正確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筆。

  3、反復強調實驗的設定條件,就是要保證實驗兩種對比的公平與公正,確保實驗結論的準確性。科學實驗結論不能出現誤導和偏差,一定要事實求是,這是從小培養學生科學研究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這一點很重要。

科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所闡述的數字與科學研究的關系。

  2. 比較閱讀《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兩文的異同。

  3.體會科學家嚴謹的治學態度。

  課文講解

  1、本文分別介紹了古爾德的哪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古爾德介紹了一場“戰爭”,實際上是一場論爭。第二篇文章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古爾德研究了從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米老鼠形體比例的變化。

  答:

  2、這兩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么作者選用這兩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大腦容量和智慧的關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腦袋與其軀體關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動地介紹兩篇文章,而是從兩篇文章中,把科學、文學泰斗與米老鼠的懸殊區別加以淡化,提煉出一個共同點來,不管是研究科學家、文學家的腦袋或是米老鼠的軀體,其成功都在于精確的數字。

  3、古爾德沒有對腦量與智力的關系給出明確的結論,你認為這是不是文章的缺陷?為什么?

  這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腦量與智力的關系,并不要對其最后作出什么結論,而不過是借此介紹、說明科學家喜歡用數字武器。

  4、文中抽象的數字為什么讓人覺得興趣盎然?

  數字之間的比較關系、數字提供的新穎知識、數字相關的結論和事實很有趣,讓人感到興味盎然。

  5、《我們這雙手》讀起來饒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一樣嗎?具體說說?兩文讀來饒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給一般讀者提供了鮮為人知的新穎知識。

  不同:《我》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說、述說,使讀者具體入微地生動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對象(數字武器,特別是數字的比較關系)本身及其所相關的結論、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小結

  文章以學術界著名的“腦袋大小是否與智力有關”的爭議為切入點,然后又重點介紹了古爾德利用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幼態持續學說”,非常充分地說明了數字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獨到的議論啟發我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去發展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獲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動有趣,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練習

  1.辨析詞語。

  不厭其煩:不嫌麻煩的意思。 樂此不疲:對某事發生興趣,沉溺其中,不覺疲倦。

  獨具只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 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常指文藝方面。

  2.《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都是說明性文體,其具體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文基本表達方式是說明,又分介紹、解說、述說等說明手法。《科》文是敘述加說明,說明也含介紹、解說、述說三種,同時有隨筆筆調。

  3. 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D )

  A. 學習委員猜測,新來的語文老師大概是二十三四歲左右。 B. 是否多讀書,也是提高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 C. 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 我們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4.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兩句的橫線上補寫相應的內容。

  例句: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風,我將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將__________________。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通過討論、分析,認識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食物,動物要維持生命就要消耗這些食物作為能量。

  3、意識到食物鏈、食物網反映了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之間的復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4、通過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

  5、意識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6、了解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中的動植物的圖片或掛圖。

  2、準備稻田里的動植物名稱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2)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蟬、黃雀之間有什么食物關系? 誰吃誰?誰被誰吃?蟬吃什么呢?

  (3)講述: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二、認識食物鏈。

  (1)按照誰被誰吃的順序,說一說:樹、蟬、螳螂、黃雀之間的關系。

  (2)指導學生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圖片,說一說:它們之間誰被誰吃?

  (4)在書上記錄它們的食物聯系。

  (5)提問:同學們根據食物關系用“→”將這些動植物連接在一起,這種動植物間的食物關系像什么?你能給起個形象的名字嗎?

  (6)講解: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形成像鏈環一樣的關系,稱為食物鏈。

  (7)學生練習寫幾條食物鏈,交流。

  (8)小組研究:觀察寫的幾條食物鏈,討論:這幾條食物鏈從什么開始的?為什么從綠色植物開始?這幾條食物鏈到什么結束?

  (9)講解:在食物鏈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營養物質,叫生產者。動物不能自己制造營養物質,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利用生產者制造的營養物質,叫做消費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11)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網。

  (1)出示掛圖(或投影教材插圖),提問:稻田里有哪些動植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卡片。

  (2)小組討論:找出稻田里的動植物的食物關系,寫出食物鏈。

  (3)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在黑板上畫箭頭表示,并且檢查每條食物鏈畫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這些食物鏈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哪些動物能吃不同的食物?這些食物鏈之間的關系怎樣?

  (5)講解:小結:多種生物在取食關系上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多種食物鏈相互交錯,相互聯結,形成網狀的結構,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食物網。

  四、保護青蛙,維護生態平衡教育。

  (1)討論:以一條食物鏈(稻子→稻螟蟲→青蛙→蛇)為例:如果食物鏈中有一種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2)教師介紹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網中的重要部分,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么呢?

  五、 課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資料,編寫一條保護青蛙的公益廣告詞。

科學教案 篇7

  材料準備:杯子、鵪鶉蛋三個、鹽、醋若干

  活動過程

  1.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今天,老師要用蛋寶寶來變個魔術。你們看看,桌上有什么呢?

  2. 教師將蛋放入水中,引導幼兒觀察:蛋寶寶放入水里后怎樣啦?

  3. 引導幼兒猜測:把鹽水到入杯子后,蛋寶寶會怎樣呢?

  4. 教師將紅色的鹽水沿杯壁倒入杯子里。

  5. 提問:將蛋放到醋里會怎樣呢?(提問后教師將蛋放到醋里,引導幼兒觀察蛋的變化)

  戶外活動

  1.組織一部分幼兒玩蹦蹦床,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不要互相推擠。

  2.為幼兒提供會唱歌的公雞、皮球、籃球架,讓幼兒自由選擇。

  離園活動:

  預計幼兒發展目標:

  能選擇各種工具、材料,大膽地表現各種水果,體驗參與美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毛筆、油畫筆、排筆、牙刷、沙網、印章、水果切片、水彩顏料、剪刀、大圖畫紙

  指導重點:

  1.出示材料,介紹活動內容:今天下午,,我們來和水果娃娃做游戲。你們看,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材料,這邊有什么 材料呢?(毛筆、排筆、油畫棒和水果娃娃)我們可以玩什么游戲?(給水果娃娃畫像) 這里有牙刷、有模板和顏料,可以用它們玩什么?(刷畫)這邊又有些什么呢?(印章)這個是新的水果印章,它是用什么水果做的?小朋友們可以用這些印章給水果娃娃設計漂亮的新衣服。頑皮的水果娃娃想跟小朋友們在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到外面來瞧瞧!他們否藏在那呢?小朋友用刷子蘸顏料在白紙上刷一刷,看看誰能把水果娃娃找出來。(教師邊講解邊示范)

  2.提出要求:

  (1) 游戲結束后,小朋友們要記得把材料送回家。

  (2) 刷子蘸了顏料后,要在顏料罐旁刮一刮才畫。

  3.幼兒分組進行活動

  (1)給水果娃娃畫相(寫生):鼓勵幼兒大膽地畫出水果的形象,引導形象畫得小的孩子,再畫個大點的;提醒幼兒根據各種水果的顏色進行涂色。

  (2)漏印畫:引導幼兒將漏印好的水果形象剪下來,粘貼在盤子里

  (3)捉迷藏:引導幼兒說說: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水果娃娃?

  (4)給水果娃娃設計新衣(印章畫)引導幼兒有意識地選擇兩種印畫工具交替進行印畫,提醒能力強的幼兒使用水果印章印畫后,添畫五官組成生動形象的水果娃娃。

  4.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作品,請個別幼兒協助教師收拾、整理材料。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小動物是人們的好伙伴,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本性,可是孩子缺乏與小動物接觸的機會,通過這一個教學,讓孩子清楚小動物的睡眠特征與人們睡眠睡眠的不同之處。

  教學要點:

  清楚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難點:

  可以用完好無損的句子講述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預備:

  1、提早請爸爸媽媽們幫助收集相關小動物睡眠的資料。

  2、種種動物圖片

  3、教學區里開辦設立“小動物主題墻”請孩子把搜集到的資料放于教學區,資源大伙兒共同分享。

  教學方式:

  教學游戲法、解說法、探究發現法。

  教學過程:

  1、“12生肖歌”導入,孩子們唱的十分好。那孩子們喜愛動物嗎?都明白那一些動物?明白它們均是怎么樣睡?(自由探討)

  2、教師請來了幾個動物,孩子們留意看,你們認知它嗎?請孩子們正確地描繪幼兒教師展示的小動物睡眠姿勢(上節課出現的小動物圖)且效仿它們的睡眠姿勢。

  (1)馬:家馬有站著睡覺的本事,而野馬的睡覺方法則比家馬更加高一籌,它能邊走邊睡,但從來不失足。它們為快速而及時地回避敵害,在晚上害怕無憂無慮地臥地而睡

  (2)、小狗狗小耳朵緊貼于地上睡覺是由于夠小耳朵十分靈敏,一聽到輕度的聲響,便可快速靈巧的跳起來,汪汪汪地叫。

  (3)、猴子總在樹枝上睡,入眠時把頭藏在雙腿間,兩臂緊抱樹干,蜷伏成球狀,外表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干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衛作用。

  3、童謠

  啥睡覺睜著眼?魚兒睡覺睜著眼。

  啥睡覺倒著退?(天鼠)蝙蝠睡覺倒著腿。

  啥睡覺站著睡?小馬兒睡覺站著睡。

  啥睡覺貼著耳?小狗狗睡覺貼著耳。

  4、教學游戲

  勉勵孩子效仿小動物的睡眠姿勢,要求姿勢準確。教師是棵大樹孩子來效仿小馬兒靠著教師睡。教師是盜賊孩子把小耳朵貼于地面上聽到“盜賊”的步伐聲嗎?

科學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通過直接的感官的接觸,更能使他們記憶深刻并且情趣濃厚。同時在孩子們的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各自帶著興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觸。通過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粗淺的探究方法和學習技能。孩子們由探索得到了知識,自然積累了經驗,之后經驗又使活動升華,這其實也是我們老師的最終目標:讓寶寶主動去學習,去觀察、去認知、去生活、去創造!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產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愿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將木珠、玻璃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料大盆2個,里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了解“跳水”這一運動。

  四、活動過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表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導幼兒與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么樣的?(顏色、形狀)玻璃珠呢?

  (二)跳水表演(教師演示,幼兒表述)

  1、跳水表演現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里去了。(學說“咕咚”)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

  3、玻璃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里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幼兒猜測后教師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兒操作

  1、仔細聽,誰在說話啊……原來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2、每個幼兒1盒珠珠,把它們拋入水中,觀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現象,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動結束。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科學教案 篇10

  教科版修訂版三年級下冊教材目錄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1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2 種植我們的植物3 我們先看到了根4 種子變成了幼苗5 莖越長越高6 開花了,結果了7 我們的大豐收第二單元 動物的生命周期1 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蠶的生長變化3 蠶變了新模樣4 蛹變成了什么5 蠶的生命周期6 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7 我們的生命周期第三單元 溫度與水的變化1 溫度和溫度計2 測量水的溫度3 水結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從哪里來6 水和水蒸氣7 水的三態變化第四單元 磁鐵1 我們知道的磁鐵2 磁鐵有磁性3 磁鐵的兩極4 磁極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6 指南針7 做一個指南針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生長成一株植物,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全冊)。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情感態度價值觀:引發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一、 聽聽說說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么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3、師:展示學生畫的作品。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后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6、師: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了什么?7、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師:關注學生的匯報)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師:要知道種子的里面有什么,該怎么辦?10、生:先預測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開種子看一看。11、生:繼續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后匯報。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準備1、師:本學期,讓我們種植鳳仙花,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2、師:①準備鳳仙花的種子。②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③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業布置】:家庭作業:準備鳳仙花和四季豆的種子。

  【板書設計】: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外部:形狀、大小、顏色植物的種子內部:胚根、胚芽【教學反思】:2、種植我們的植物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學習掌握播種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根據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根據對種子萌發狀況的預測,確定本階段觀察的重點。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意識,即科學的實證思想;培養合作意識,教案《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全冊)》。

  【教學重點】:播種的方法

  【教學難點】: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小鏟、花盆、泥土、鳳仙花種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紙等。

  【教學過程】:一、學習播種方法1、師:“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今天,我們來種植鳳仙花。怎樣種植鳳仙花呢?2、師:請大家看P4頁中的“播種方法”。3、生:閱讀P4頁中的“播種方法”。4、師:指一名學生說說播種的方法。5、師: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

  二、關注種子變化1、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說出自己的想法。3、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我們要關注鳳仙花種子的變化。請大家閱讀P5頁順數1~10行內容。4、生:閱讀P5頁順數1~10行內容。5、師:注意觀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種子生長變化情況;注意觀察花盆中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三、記錄生長日記1、師: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觀察活動,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要隨時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每周要測量一次鳳仙花的植株高度、觀察鳳仙花葉的形狀和數量。2、師:把你測量和觀察的數據填寫在P5頁中表格中。3、師:期末,每個學生要寫一篇“鳳仙花生長變化的日記”。

  四、實地指導播種1、師:實地指導學生在花盆里種植鳳仙花;在玻璃杯里種植鳳仙花。2、師:督促學生養成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期末,對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作業布置】家庭作業:在自己家的陽臺上,種植鳳仙花。

  【板書設計】2.種植我們的植物記住播種方法:選種、放土、下種、澆水。關注種子生長: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長。

  【教學反思】3、我們先看到了根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的;植物的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礦物質;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過程與方法:用適宜的方法記錄、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和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出有依據的預測;用觀察、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根吸收水分的實驗。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樹立科學是講求實證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植物根的生長變化;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教學難點】: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前一周種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試管、水、食用油、一顆有根有葉的小植物。

  【教學過程】:一、(導入活動)問題導入1、師:一棵大樹,我們要把它從土壤中拔出來是很困難的;一株小草,我們要把它從土壤中拔出來,容易嗎?2、生:思考后回答。3、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來。(出示種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們種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師:揭示并板書課題:我們先看到了根

  二、(觀察活動)觀察植物根的生長1、師:我們種下的四季豆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請你們認真地觀察觀察,看看能發現什么?2、生:學生觀察自己在前幾天種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3、師:剛才,你們認真觀察了種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發現呢?4、生;匯報自己的發現。5、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長,根的生長速度快。

  三、(研究活動)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師:我們給鳳仙花澆水時,一般往哪里澆?為什么大部分都澆到土壤上?2、生:說出自己的想法。3、師: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來研究植物根的作用。4、師:同學們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討論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師: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看植物的根還有什么作用?實驗步驟如下:參看P8頁書上的內容,教師邊講邊操作。①選擇一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②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試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被蒸發到空氣中去,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④觀察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7、師:過幾天,試管中的水量變化說明了什么?8、師:(總結)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物質。

  【作業布置】:家庭實驗:參看P8頁書,制作一個“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實驗裝置,并注意觀察實驗裝置里水量的變化。

  【板書設計】:3.我們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

  【教學反思】:4、種子變成了幼苗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課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活動導入: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活動指導: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后的時間里堅持進行觀察。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現、新問題)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