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1
設計意圖:
《空氣在哪里》主要使學生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于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本節課主要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和游戲活動,讓學生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身體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并引領學生探究驗證空氣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1、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探究實驗,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
2、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認識什么是氣體。
3、培養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喜歡大膽質疑,并敢于想象。
教學準備:
氣球、塑料袋、扇子、卡紙、燒杯、飲料瓶、平底燒瓶、天平、打氣筒、水槽等。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這兒有個謎語,你們想猜猜嗎?請聽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到處跑,動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氣)
師:那關于空氣你想研究什么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找找空氣到底在哪里好嗎?
(二)想辦法找空氣
1、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筆)你們研究過它嗎?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現在老師準備把粉筆放到燒杯里,觀察一下會發生什么現象?
學生討論匯報。
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粉筆里冒出來的氣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氣。
師:對,從粉筆里冒出來的氣泡是空氣,那么還有哪里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好嗎?
師:同學們,動動腦筋想一想,你感覺那里有空氣?
生答。
2、師:看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空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誰能想出辦法找到空氣,讓大家來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覺一下呢?
師:我想咱們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現在,大家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找空氣吧?
3、師:同學們,你們找到空氣了嗎?誰愿意來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用了這么多方法,表現得非常優秀,現在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了嗎?
(三)實驗探究“杯子里有空氣嗎?”
1、師:請大家看看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們里面有什么?
學生猜測
師:杯子里面究竟有沒有空氣?你能想出辦法來驗證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師:把你們想到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學生交流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那么這些辦法能否證明空氣的存在呢?我們還需要怎么辦?
生:做實驗。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不容易找到的儀器,請組長到前面來領取。
組長領儀器。
師: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有創意!我們馬上動手試一試吧!
你們用什么方法證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沒有空氣?
2、師: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找到了空氣,并且也想辦法驗證了空氣的存在,現在你對空氣有哪些新的認識?你認為空氣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充滿著空氣,空氣能占據空間。那請你們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有沒有氣味?來,用你的小舌頭嘗一嘗:空氣有沒有味道?我們知道空氣無處不在,那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有空氣嗎? 我們再仔細看看周圍:空氣有顏色嗎?是啊,我們再一次證明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一種物體。(師適時板書)
師:大家再想想看:空氣跟水、木塊、鐵塊等物體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科學家把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氣體。我們來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卡(出示資料)
(四)自由活動:空氣有重量嗎?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在想啊,我們去買水果、買菜都要用稱來稱一稱重量,那么空氣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誰能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空氣到底有沒有重量呢?誰能想出辦法來稱一稱?現在我們來做蹺蹺板的游戲,好嗎?大家看這是什么?對,是天平。我們把天平來當做蹺蹺板。現在我把兩個盛滿空氣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兩邊,把天平調試平衡,大家看,現在天平兩邊一樣重了。
師:大家注意看仔細了,我在左邊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氣,好,大家看,現在天平怎樣了,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對,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也有重量。
(五)總結評價 拓展活動
師: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探究,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水里面有空氣嗎?其他星球上有空氣嗎?我建議大家課下想想辦法,去進一步了解。好!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空氣在哪里
無處不在
無色 無味 透明 氣體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2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小謎語,請同學們來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動物植物都需要”
師: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嗎?(板書課題)
師:今天就讓我們從“空氣在哪里”開始研究吧。學生有興致的猜謎語。
學生猜測交流。創設情景,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空氣的探究興趣,
二、大膽猜想,實施探究
實驗導入:
活動一:尋找空氣
1、借助各種媒介尋找空氣
師:空氣對于我們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們怎樣找到它?
2.、巡視。幫助學生實驗。
3、.交流反饋,總結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感知空氣的真實存在。
師:請各小組派代表帶著實驗單到前面交流你們的收獲吧。
3.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
4、用多種方法尋找一種物體中的空氣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塑料瓶中空氣的存在。(實驗材料二)
5、對學生尋找空氣的情況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活動二:空氣有重量嗎?
1、師:剛才大家開動腦筋,想了許多辦法,找到了我們的朋友——空氣,那么它有重量嗎?
2、師:怎樣證明我們的猜測呢?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設計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師:試著來執行你的設計方案,并在書上記錄下你的研究結果。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設計也可以寫在這里。
4、師:你愿意與大家交流一下剛才的實驗設計和結論嗎?
學生交流。
5、師:好極了,在自己設計的實驗中,你觀察到了空氣有重量。
活動三:能力拓展,空氣能從一個杯子跑到另一個杯子嗎?
1、教師提問“空氣能從一個杯子跑到另一個杯子嗎?”
2、教師實驗,讓學生觀察,激起學生動手嘗試的強烈欲望。
3、鼓勵學生課后實驗,將實驗興趣的激發延伸到學生課外之中。
4、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對自己的哪個發現最滿意?你覺得哪位同學的想法最有創意?。
1、學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組內進行討論、交流。組內制定方案。
2、.實驗驗證,探求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各小組按照討論的實驗方案,檢查實驗記錄單,打開實驗材料(一),開始有序實驗。
3、.各小組派代表帶著實驗單到前面交流。
4、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塑料瓶中空氣的存在。(實驗材料二)
5、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1、學生根據經驗猜測。
2、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將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組內實施探究。
4、分小組展示交流。
1、學生猜想。
2、學生觀察。
3、課后動手實踐。
4、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觀點。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與巧妙設計,從而尋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動手進行操作,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這一活動按照“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方式進行。啟發學生小組合作,自行想辦法解決問題,選擇自己需要的實驗材料,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來證明空氣是否有重量。活動中指導學生把實驗方案設計周密。并時刻關注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引導學生探究是無止境的,科學實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將科學探究的興趣引導課外。
引領學生在談話中總結本節課知識與能力方面的進步,評價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處,給學生提供一個回顧、分享、愉悅、鼓勵的交流機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3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氣體,空氣確實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不但占據空間,還能流動。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感官可以感覺空氣的存在;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氣;借助不可見物質對可見物質的“擾動”,可以觀察到不可見物質;在動手實驗前,對可能發生的現象作出假設,有助于我們研究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產生研究空氣的強烈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教學準備
教師用:1個水槽,2個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學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簽。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教學流程
導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覺空氣→實驗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空氣能夠流動→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拍攝的錄像,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
(1)教師談話
(2)播放多媒體,教師解說。
師:這是楊利偉叔叔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太空景色!這個藍色的的星球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這美麗的地球,這神奇的太空,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2、提出問題
教師指向地球的外沿。
師:這層像霧,又像紗一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
學生發表自已的意見。
師:對,是大氣層!我們居住的地球就是被一層大氣包裹著,大氣層里大部分都是空氣。有關于空氣的知識,你們知道哪些?
學生自由發言。
3、提示課題。
師:今天就讓我們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來了解空氣。
教師板書:了解空氣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覺空氣
1、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
(1)師:剛才有同學說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現在大家就來看一看,看見空氣的什么了?
生:看不見!
師:用手來摸一摸。
生:摸不著!
師:我們的周圍是不是真有空氣?
引導學生感覺空氣的存在。
(2)師:空氣是看不見來又摸不著,要研究它可就難了。誰來想想辦法?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2、師生討論,演示用塑料袋抓空氣。
師:要研究空氣首先得抓到空氣,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抓空氣?
學生說一說
師:哪一個方法能夠讓我們更方便的研究空氣?
引導學生說出用塑料袋來抓空氣。并讓一個學生演示一下。
3、引導學生用感官來了解空氣。
(1)師:有了空氣,我們可以用身上的哪些感官來了解空氣?
學生說一說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師:老師現在用你們教的方法來感覺空氣。
教師演示
師:老師感覺不到空氣!看來還不行,得再想想辦法!
師生討論得出在袋子上扎一個孔,讓空氣吹出來,再來感覺。
師:老師現在試一試,看這個辦法靈不靈?
教師演示
(3)學生用塑料袋抓空氣,并用感官感覺空氣。
①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②學生用塑料袋抓空氣,并用感官感覺空氣。
③學生做記錄。
④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4)教師小結
三、實驗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空氣能夠流動
(一)、實驗一、紙的奇遇
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水槽、一個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1、教師談話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得真好,老師太高興了!老師打算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歡迎嗎?
2、師生合作演示,學生猜測
(1)教師找一個小朋友當助手。
(2)教師拿一小張舊報紙。像真正表演魔術一樣,向學生前后展示這張紙,并拿到學生的座位前,讓學生摸一摸,再把紙放入水中。
師:紙放在水里,會濕嗎?
學生回答后,讓小助手撈上來給學生看一看!
(3)教師又拿出一張紙交給小助手讓他像真正表演魔術一樣,向學生前后展示這張紙,并拿到學生的座位前,讓學生摸一摸,證實這的確是一張普通的舊報紙。
教師接著拿起杯子,把杯口朝向大家晃動幾下,然后,教師讓小助手把紙捏成一團,用力塞入杯子的底部,教師檢查后,對小助手說:請把透明的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按入水底。
緊接著,讓學生猜測紙會濕嗎?
師:大家猜一猜紙會濕嗎?
學生猜測
2、小組合作動手實驗
(1)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2)小組動手實驗、討論、做記錄
(3)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3、學生匯報交流。
4、師生小結,得出結論
師:水沒有碰到紙,所以紙自然是干的。為什么水進不到杯子里?
學生回答
教師邊演示邊小結: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杯子里有一大段“空”著,杯子的這一部分地方被空氣占據了,所以水就不能進去,杯中的紙自然就不會濕了。
師:紙放到水里,居然不濕,我們來給這個實驗起個名字吧!就叫紙的奇遇,(師板書)從這個實驗中我們知道空氣占著地方,也就是說空氣占據空間(師板書)
5、實驗延伸
師:如果讓你接著做這個實驗,你還會怎么做?
生說一說
(二)實驗二、誰趕走了杯子里的水
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水槽、2個透明的杯子。
1、教師創設問題情境
(1)教師拿一個杯子放進水里,讓杯子裝滿水,舉起來問:大家來想想辦法,可以用什么東西把杯子里的水趕走?
(2)學生發表各自意見
2、教師演示
教師把一個杯子斜著放進水中,使杯中灌滿水,用另一只手把第二個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按入水中。
在水下,把兩個杯子靠在一起,傾斜第二個杯子,使第二個杯子的氣泡跑進第一個杯子。
3、學生實驗
(1)老師提出實驗要求。
(2)學生實驗、討論、做記錄。
(3)學生匯報
(4)師生交流
(5)教師小結
師:看不見的空氣在能看見的水里流動,形成氣泡,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空氣,這是科學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見的東西,我們能借助看得見的東西看到它,科學真得太有趣了,對不對?
四、總結
1、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對比圖片,教育學生從小要知道保護環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播放課件《潛水艇的沉浮原理》,讓學生回去尋找空氣在這里發揮的作用。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但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空間
1、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
2、出示材料,用這些材料能否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
3、聯想平時喝盒裝飲料時,有什么經驗?這些材料該如何使用?
4、知道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么?
5、分組實驗完成后,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1、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生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實驗情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
思考討論: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么?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三、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實驗
3、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并請學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并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生交流自己的畫和自己的想法。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槍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后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課所了解的關于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
教學后記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5
【教材簡析】
《熱空氣和冷空氣》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空氣》第3課的內容。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認識了空氣在顏色、狀態、氣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空氣具有流動性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從空氣的流動性引入空氣受熱和受冷時會怎樣流動的話題,指導學生用實驗、觀察等方法,認識到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沉,進而認識地球各個地方冷熱不同,造成空氣冷熱不均,導致了冷暖空氣的循環流動而形成風。
教材安排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供學生探究,第一,認識熱空氣是怎樣流動;第二,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研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觀察空氣流動的簡易裝置;第四,解釋現象,推想風的成因,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形成風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是科學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提升到應用科學的方法認識物質性質的層面上來。通過二年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學習科學課的基礎,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學習方法。但對于“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的性質學生難以通過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要圍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和分析進行認知。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
2.知道當溫度有冷熱差別時,空氣就會流動。
科學探究目標
學會做熱空氣上升的實驗。
科學態度目標
1.對于溫度帶給空氣的變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動參與探究,積極分享成果。
2.能夠細致地觀察,如實地記錄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熱空氣上升”
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學和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是因為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
難點:通過實驗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視頻(冷熱空氣對流、風的形成)、集氣瓶、毛玻璃片、熱水、冷水等。
學生準備:蠟燭、火柴、紙蛇、熱氣球袋、紙筒、線香、風的形成材料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通過上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空氣的性質,空氣除了能占據空間,有質量,還具有什么性質呢?
生:會流動。
2.師:在每個小組的實驗盤中都有一支蠟燭,大家觀察蠟燭的四周有什么?(生:空氣)
3.點燃蠟燭后,蠟燭周圍的空氣有什么變化?(生:變熱了)
4.師:蠟燭周圍的空氣被加熱了就變成了熱空氣,熱空氣會怎樣流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熱空氣和冷空氣(板書課題)。
二、提出問題,合理猜測,實驗探究
1.師:蠟燭周圍的空氣被加熱變成了熱空氣后會怎樣流動呢?大家來猜一猜。
生:向上、向下……
2.師:要怎樣用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測呢?請閱讀課本P7頁,小組討論,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又好又多。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生1:我們小組的想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撒一些很輕的碎屑狀的東西,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生2:我們小組的想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放一個會很輕的會轉動的物體。
生3:我們小組的想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放一個很輕的塑料,看塑料袋會不會“飛起來”。
3.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老師這也有一個想法:點燃一支蠟燭,然后把手放在蠟燭火焰周圍的不同方位,感受熱風往哪個方向流動。
4.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案進行實驗。實驗時請注意:①不點燃蠟燭前,先將實驗物品放到蠟燭上方,觀察現象,并進行記錄;②組員做好分工,密切合作;③認真觀察,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式如實記錄實驗現象;④注意安全,準備一塊濕毛巾,發生意外時迅速將濕毛巾蓋在火焰上,然后遠離燃燒物,不要傷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
5.學生進行實驗:紙蛇轉動的實驗、感受熱風流動的實驗。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實驗中進行指導。
6.教師演示:模擬熱氣球上升的實驗。
7.師:通過剛才的實驗你們發現什么?(學生匯報)
生1:我們發現不點燃蠟燭時,紙蛇不會轉,點燃蠟燭后,紙蛇就轉動起來了,說明熱空氣往上流動。
生2:我們發現不點燃蠟燭時,塑料袋是癟的,點燃蠟燭后塑料袋慢慢鼓起來,然后就飛起來了,說明熱空氣往上流動。
生3:我們發現不點燃蠟燭時,將手放在蠟燭周圍,沒有什么感覺,點燃蠟燭后,我們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熱風吹到手上的感覺,說明熱空氣往上流動。
8.師: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紙蛇和塑料袋的運動,推測出了空氣受熱后會上升,我們能用眼睛看到熱空氣向上流動嗎?(生:不能)為什么?(生:因為空氣是透明的)
9.分組實驗: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屏幕前,用強光電筒照射火焰,這時,就會看到火焰上方空氣的影子在不停的向上運動,這進一步說明了空氣受熱后會向上升。
第二課時
三、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
1.師:同學們,當熱空氣和冷空氣相遇后會怎么樣呢?請看課本P8頁的實驗,思考①將冷瓶倒放在有煙的熱瓶上,抽掉玻璃片,煙會怎樣流動?這說明了什么?②將冷瓶與熱瓶的位置上下對調后又會出現什么現象呢?為什么?
2.師:我們通過一段錄制好的實驗視頻來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播放多媒體視頻)。
3.師:看到了什么現象呢?
生:我們看到熱瓶內的煙向上流動,冷瓶內的煙向下流動,形成一個循環了。
4.師:觀察得很仔細,將熱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樣的現象呢?
生:熱瓶內的煙一動也不動。
5.師:誰來解釋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因為熱空氣是向上流動的,不會向下流動。
四、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現在老師家要安裝暖氣片,你覺得安裝在什么位置合適呢?為什么?
生:墻的下方,因為熱空氣向上流動。
2.師: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蓋子?
生:因為冷空氣向下流動。
3.師:剛開始上課時,通過復習我們知道了空氣流動就會形成風,請結合第一課空氣占據空間的相關知識,根據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流動規律,看課本P10頁的圖說一說大自然中的風是怎么形成的。
生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生(嘗試解釋):陽光使地表溫度升高,溫暖的地面加熱它上方的空氣,這時熱空氣就會上升,熱空氣上升后就會騰出空間,冷空氣會補充到熱空氣上升后留下的空間里,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4.風是我們身邊熟悉的自然現象,生活中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風?試一試。(生嘗試)
5.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科學無出不在,只要你有一顆好奇心,善于觀察,多動手多動腦,你們也能成為科學家。
五、拓展提升
閱讀課本P9頁,制作觀察空氣流動的簡易裝置,想一想實驗說明了什么?
【板書設計】
熱空氣和冷空氣上升下降輕
熱空氣和冷空氣重空氣總是在循環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6
課 題: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呼吸的研究活動來認識空氣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2.通過親身體驗使學生認識到保持教室內的空氣流通對保證呼吸衛生的重要意義。
3.滲透環保教育,使學生學會用科學關注我們周圍的生活。
重 點:通過各種體驗活動來認識空氣與我們的生活的關系。
難 點: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教學過程:
1.教師:今天我們把門窗關著上課吧。
2.請大家趴在桌上,記錄我們一分鐘呼吸多少次,數完后,請在記錄本上記錄下來。
3.剛才是安靜時的呼吸次數,如果我們運動后每分鐘呼吸次數會有變化嗎?會有什么變化?
做一會靜力性動作,如用力彎曲手臂等,然后馬上記錄呼吸頻率,并寫在記錄本上。
4.比較:安靜時和運動時呼吸有什么變化?這是為什么呢?
由這個問題引出人是通過呼吸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等廢氣,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氧氣等知識。一般來說,學生能夠自己說出來,如果不行,老師要講解,或讓學生看課文中的“資料與拓展”。
5.如果我們不呼吸呢?引出游戲:憋氣比賽,看誰堅持的時間長。通過這個比賽讓學生認識到,人不能不呼吸。
6.想一想,今天我們把門窗關閉著上課,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組充分討論后全班交流。學生大致會說出下面的一些情況:我們感覺有點悶。
在封閉的教室里,氧氣不足;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又吸進來了;新鮮空氣少,二氧化碳多,所以覺得悶,對身體不好。
7.體驗活動:分男女生,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站一會,體驗教室外和教室內的空氣給我們的感覺。活動完畢后問:“你們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學生會回答:“打開門窗!”由此將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的體驗推向高潮。
8.想一想,在冬天,我們往往把門窗緊閉著上課,這對我們的身體是沒有好處的,但天氣又冷,不敢開窗,我們有什么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9.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情況呢?我們對這些情況調查一下。
夏天空調房間里的空氣流通問題;
家庭里的空氣流通問題;
大商場是如何解決通風問題的;
城市里的空氣污染問題。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找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與性質。
2、初步確立做前思、多試試才知道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1、大號食品袋若干:數量多于幼兒數,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應至少打開過一次。
2、教具:活動室的二維圖一張,紅色水筆1支~3支。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說說,引發第一次認知沖突。
1、用言行吸引幼兒的注意和參與。教師拿出一個食品袋,自顧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張開袋口朝里看……當幼兒忍不住要問時,拋出問題:袋子里面有東西嗎?
(一般情況下,絕大部分孩子會回答“沒有”,極個別的孩子會說“有”,是“氣”“空氣”。)
2、回應幼兒。教師一邊問“到底有沒有”。一邊慢慢收緊袋口,讓幼兒判斷。
(剛才回答“沒有”的孩子會出現分化,他們中的大多數會改變初衷,相信袋子里有東西。)
3、針對幼兒不同的看法,教師采用不同的回應。比如,讓還是認為袋子里沒有東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著的袋子;讓認為有東西的孩子說說“里面是什么”。
4、揭示詞語:空氣。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氣的存在與“空氣是看不見的”這—性質,他們的第一次認知沖突得以解決。)
二、找找、捉捉,引發第二、第三次認知沖突。
1、教師第二次捉空氣,并用夸張的語氣說:“空氣被我捉到袋子里嘍,我好厲害。”然后,重新拿個袋子,提出問題:“我還能捉到空氣嗎?到哪里捉?”
(這是第二個沖突點。一般情況下,有孩子會說“捉不到了”,也有孩子會說“能”,并告訴教師到哪里捉,比如到活動室某個地方。教師順應某個幼兒的參與,到他認為有空氣的地方再捉一次,裝、收口、擰緊等動作要夸張,起到隱性示范的作用。孩子會很期待地關注教師的動作、結果,并會因此而歡呼。這時,教師一定要點撥一句:“到底有沒有,試試才知道!”然后,教師用紅筆在二維圖的相應位置上畫圈做標志,邊畫邊說:“我在某某地方又捉到了空氣。”)
2、幼兒捉空氣。
教師提問:“你們認為還有空氣嗎?哪里有?”
讓孩子先說出他認為有空氣的地方,然后再次強調“到底有沒有——”,讓幼兒跟說“試試才知道”,并要求幼兒到剛才猜想的地方去捉。
教師關注幼兒:一是捉的地點。二是捉的過程。針對個別旋轉著捉或跑起來捉的孩子,多問一句:“為什么這么做?”三是有沒有捉到。
3、幼兒回到座位,組織交流。
(1)孩子相互交流:捉到了嗎?在哪里捉到的?
(2)集體交流,并在空間圖上作標志,可以讓孩子自己畫。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關注孩子的交流語言,提醒、幫助孩子盡可能找對參照物,用對“前后、上下、旁邊”等方位詞。)
(3)對比觀察,引發思考,讓孩子自己發現“空氣會流動”的特點。
在捉到以及沒有捉到的幼兒中,各選一人展示他們的成果。請沒有捉到的孩子說說原因,一定要讓其邊說邊演示過程,而后大家一起分析:為什么沒有捉到呢?讓孩子們從“袋口抓緊與否”的行為中發現秘密,感知空氣的流動性特點。
三、看看、說說,用孩子的語言表達對空氣的認識。
結合二維圖,師幼一起看看、說說,共同完成詩歌《神奇的空氣》。
空氣空氣,我看不見你,
空氣空氣,你在哪里?
(以開火車方式讓孩子接——)
我在桌子下,
我在空調前,
我在窗臺上,
我在……
空氣空氣,我看不見你,
空氣空氣,我要抓住你,
(師幼一起邊做邊說——)
一不小心,你又跑了。
這次我要抓緊、抓緊、再抓緊……
哈哈,你跑不掉啦!
(教師帶幼兒拍著鼓鼓的袋子,由輕拍、稍重拍,到用力拍。)
嘭——!袋子“炸”破啦。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學生能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
3、學生體驗到實驗中會產生誤差,明白減小誤差對于試驗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師準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 學 過 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么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并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調平。
5、給氣球充氣,觀察并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么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只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后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么?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有趣的空氣教案10-02
找空氣科學教案07-08
《認識空氣》科學教案07-03
大班科學空氣教案07-21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2-06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09-21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04-10
三年級科學空氣教案08-28
大班科學教案:空氣01-05
《測定空氣的存在》科學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