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被壓縮的空氣》一課是科教版科學小學三年級第二單元《空氣》中的第二個(第三課時)教學內容。“空氣”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是并不陌生的,然而,空氣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它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呢?這種物質有什么性質?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空氣”這一單元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引導學生來探索空氣的性質和初步認識氣體。使學生知道空氣的性質、空氣和我們的關系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樣重要的是使學生經歷探究空氣的性質、空氣和我們人類的關系的過程,獲得觀察、實驗、搜集與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歸納與概括等科學方法的訓練。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相互之間聯系緊密,“被壓縮的空氣”一課給足球、籃球充氣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經歷,在這一單元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了解空氣后到使用空氣,引出壓縮空氣的特點和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空氣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本課時主要是研究被壓縮的空氣,了解它的特點,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觀察打足氣的足球,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自然地進入到對空氣的探究中,但我在實際的教學中用籃球代替了足球,目的是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其中,更體現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結合。這部分的內容是要讓學生對籃球氣的足與不足與籃球彈性的好與不好的感知,對空氣的性質產生各種猜想,對壓縮空氣有一個模糊認識。
第二部分:通過用注射器做定量實驗,探究出注射器里具體體積的空氣可以被壓縮到一定量,當松開壓活塞的手后,注射器內的壓縮空氣要回到自由的狀態,就產生了彈力,把活塞彈到接近原來的位置,讓學生從實驗中具體知道: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并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做科學實驗記錄的好習慣。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內容,并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具體的教學出發,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2.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激發學生應用壓縮空氣的性質進行探究,提出創新的方案。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培養學生通過實踐,自己獲取第一手資料的研究科學的初步方法。培養學生敢于探究科學、敢于創新的膽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從實驗中發現現象,探究問題,得出結論,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了解壓縮空氣的特點,并能談談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教學難點
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
五、教學材料與教具
貝克漢姆精彩進球片段、籃球(氣足、不足的各一個)、打氣筒、注射器、練習紙、吸管、馬鈴薯、“被壓縮空氣”課件。
六、教法和學法
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給學生創設一個學生喜歡的學習環境,探究的環境,點撥、引導、促進學生不斷思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獲得成功,得出一定的認識,并能解釋自己的猜想。
而學生則是在一個積極探究的環境中大膽地假設,通過協作,共同觀察現象,動手實驗,認真做好實驗記錄,得到對壓縮空氣的認識,并能對自己的假設做出合理的解釋,談談在生活中壓縮空氣的應用。
七、教學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1、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這一環節中,我利用上課前的一段時間,給學生觀看貝克漢姆的精彩進球片段,一方面讓學生對于運動員踢足球做個感性認識,為后面探討空氣性質作好鋪墊;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這個片段的觀看,來組織學生課前的情緒。當然我并沒有統一組織,而是在學生陸續到來的過程中讓學生觀看。
在觀看后通過探討兩個有趣的問題:
(1)足球運動員用很大的力踢足球,腳卻不會受傷,為什么?
(2)足球被踢后能夠飛出很遠,為什么?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把學生的思路引到課題上。
2、激發思維,做出假設
通過現場拍籃球,比較籃球的氣足與不足對籃球彈性的影響,來獲得對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初步認識。通過大膽的猜想和探究,并通過實際操作:給氣不足的籃球充氣,并探究同一個籃球氣足比氣不足時彈性要好,來初步得出結論: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三個環節是讓學生大膽地探究,為學生準備注射器,通過用注射器進行定量實驗,從中進一步觀察和體驗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在實驗過程中做好實驗記錄,并在反饋的基礎上分析實驗數據,探討和總結結論,用這個結論來解釋前面引入部份的兩個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將整個自主探究的過程分成三步來完成:
(1)拋出我的問題:如果給“你”注射器,你打算怎么去“玩”?以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對“玩”注射器的思考與探究,引起他們探究注射器的興趣,也以此來適當引導他們探究的大致方向。
(2)發給小組注射器,讓他們自由地去玩。學生經過剛才對“如何去‘玩’注射器”的思考和探討,他們探究注射器的秘密是有目的、有預謀的,同時,我并沒有對他們如何進行操作作統一規定,也不會和不可能阻止學生的各種有創意的探究活動,通過這種操作和小組內的合作,學生的探究是卓有成效的和具有創新精神的。
(3)對探究的經歷和獲得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展開討論,總結出結論。
4、拓展應用
真正的用還可以體現在這個環節,把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壓縮空氣,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但他們卻沒有留意的利用壓縮空氣的例子,給學生展示利用壓縮空氣制作的小玩具,啟發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或制作一些小玩具、小物品。
本課計劃教學一個課時,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我本身水平和學生因素、課堂具體因素的影響,產生了一些不足和考慮不周的地方,望在座的老師見諒,并歡迎大家多交流,多提寶貴意見。
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2
教學設計思路:
這一課,"空氣"是學生既熟悉而又抽象的物質,空氣可以壓縮;有彈性這兩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卻是新的。在探索這兩個新的知識點時,學生的可操作性比較強。當學生認識了這兩個新知識后,又很容易發現原來在生活和生產中早已廣泛應用。如何更好地利用為人類服務呢?這又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探索創新的新課題。
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出發,引出疑點,激發探究欲,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制造"出,從他們制造出的后又發現了一些新的現象,憑這些現象引導學生探索研究出有彈性這一新的性質。最后,結合他們已熟悉的現象,發掘他們的創造思維,提出的創新應用。
教學目標要求:
1、知識點:使學生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有彈性;了解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2、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有彈性的性質。激發學生應用的性質進行探究,提出創新的方案。
3、德育滲透:培養學生通過實踐自己獲取第一手資料的研究科學的初步方法。培養學生破除迷信敢于創新的膽量。
教學重點:
認識空氣可以被壓縮,有彈性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有彈性的性質。
教學材料與教具:
針管、橡皮膠、各種皮球、輪胎、打氣筒、辟拍槍、cai軟件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讓學生說說他了解的空氣。(用以掌握學生對空氣了解的程度)
二、認定目標:
1、根據學生對空氣了解的程度,引入有氣的皮球和沒氣的皮球的不同,導入要認定的目標。
2、口述目標并板書課題
三、導學達標
(1)讓學生作幾組實驗:
實驗1:壓縮針管。
實驗2:往皮球和輪胎中打氣。
實驗過程讓學生充分地做,在實驗中讓他們體驗空氣在密閉容器中,不同的情況下有什么不同現象。(注意發現學生的創新做法)探究下面的.問題:
1、用橡皮膠頂住針管,往下壓針管活塞,針管里的空氣有什么變化?
2、壓針管活塞的手松開發現什么現象?
3、往皮球或輪胎中打氣前和打氣后有什么不同?氣打得小和打得多有什么不同?
4、學生在實驗后對"空氣可以壓縮;有彈性"認識還比較膚淺,通過播放cai課件,用動畫形象地描述空氣在針管皮球、輪胎中被壓縮的過程。壓縮后空氣在密閉容器中會有彈性的過程。
5、讓學生在實驗中和實驗后結合cai課件進行思考,發現和比較,自己總結出"空氣的體積能被壓縮;有彈性"的性質,使學生通過探索實踐得出有關空氣壓縮的第一手資料。
6、板書:空氣可以被壓縮,
有彈性。
(2)回顧實驗中皮球打氣前后,和氣打得小和打得多的比較,找出生產和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提示可以從要用打氣筒或空氣壓縮機往密閉容器里送氣的地方去想。)
老師讓學生把發現的例子寫在黑板上。
四、達標測評:
師演示辟拍槍、手噴的空氣清新劑、手噴漆等讓學生說說原理。在通過cai課件展示應用的新領域,啟發學生提出創新的應用方案。對學生提出的方案給與鼓勵性的評價。
五、布置學生課后通過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上網瀏覽查閱,繼續研究提出更多的利用的創新方案。
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到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初步感受壓縮空氣有彈力。
2、進一步提高對實驗中某一現象提出自己推測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
3、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仔細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猜謎游戲導入,進入活動主題。
1、猜謎引入:“看不到,摸不著,聞不到,可是人人都需要。”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興趣,激活課堂氣氛。
2、請學生談談自己對空氣的了解以及知識的來源。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狀況。同時讓學生了解信息的來源可以是多渠道的,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二、通過活動,感知什么是壓縮空氣。
進行“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的活動(材料準備:每個小組有一杯水,每個學生有一個注射器)。
教師出示活動計劃:
1、注射器中裝了水,堵住出口,活塞還能往下壓嗎?
2、如果裝的是空氣呢?
進行簡單的對比實驗,讓學生發現二者的'不同:水不能被壓縮,而空氣可以被壓縮。
3、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4、正式向學生介紹注射器這一生活常見的物品,因為在以后的很多探究活動中都會使用到它。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作了靈活的處理:以借助注射器感知水不能被壓縮的活動替換了教材安排的拍足球游戲,通過與隨后進行的借助注射器感知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實驗的對比,使學生在感受到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同地時能正確地認識壓縮空氣的概念,教學效果非常好。
三、開展拍球比賽活動,引領學生做出假設。
1、進行拍球比賽,引導失敗的學生找原因。
2、啟發學生提出假設:球能彈起,手感受到的彈力可能是壓縮空氣作用的結果。
設計意圖: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興趣,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四、探究活動“看誰能說服我”。
1、教師:用你們手中的注射器說服我,被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和彈力。
2、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活動,尋找說服老師的方法,并進行表述和記錄。
設計意圖:號召學生想辦法來說服老師,其實是引導他們驗證壓縮空氣具有彈性和彈力。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挑戰,想要說服老師的心情使學生對探究內容更為關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
五、匯總小結,課后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解決了對“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的疑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意義。
反思:
能較合理地使用教材,能大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使之更適合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把較為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更好地體會了學習的意義。
在最后的探究活動上,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探究的工具進行了規定(注射器),從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不限制使用的器材,讓學生自由設計驗證活動(比如利用塑料袋、氣球等),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可以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方式發展呈多樣化,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寬,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
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4
【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兩節課的研究,學生已經認識到空氣和石塊、水等一般的物體一樣,能占據空間。在此認知基礎上,本課以及此后的學習內容要對空氣的物質屬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學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的,空氣當然也不例外。本課希望學生仔細觀察有關空氣壓縮和擴張的現象,然后讓學生試探性地從微粒的角度對現象進行解釋。
聚焦環節通過課前活動“拍球比賽”,引發問題,聚焦課題——空氣的壓縮。
探索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活動,比較得出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發現壓縮的空氣有彈性這一特征。通過探索活動,學生會發現裝有水的注射器,活塞不能被拉動,而裝有空氣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向下壓和向上拉,并且被拉動的活塞在手松開以后,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通過研討活動,學生認識到空氣是由許多微粒組成的,微粒之間的距離可以改變,因此很容易被壓縮和擴張。
拓展活動:通過圖片,讓學生利用知道壓縮空氣在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通過槍的演示制作,讓學生能明白槍也是利用空氣壓縮的原理,鞏固新知。
【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水單元以后,學生對水的'特征已經有所了解。在本課所用到的材料中,對于像塑料袋這樣的容器學生比較熟悉,知道裝有空氣的塑料袋手指按一按,塑料袋會擠壓變形,但是對于像注射器這樣的硬質容器,學生不太接觸到。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被壓縮。
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
3.學生對空氣壓縮是微粒間距變小的緣故有一定了解。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指導,會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
2.學生通過使用學習單,會運用繪畫等形式記錄實驗結果。
科學態度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2.學生明白通過實驗才能獲得結論。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了解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壓縮的空氣可以制成救援的氣墊、玩具槍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比實驗感受空氣是可以被壓縮或擴張的,并且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
教學難點:解釋空氣為什么可以被壓縮或擴張。
【教學準備】
注射器、活動手冊、記錄紙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拍排球比賽
給排球打氣,出現“氣變多,球不大”的現象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
1.產生疑惑,引發學生思考。
提問:給球打氣了,球為什么沒有變大呢?
2.學生思考問題、師生互動交流。
引出課題。
二、探究:空氣能否被壓縮(預設18分鐘)
1、介紹注射器結構。
出示第一張注射器圖片。
提問:圖上的這個叫什么?(預測:注射器)
注射器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活塞和針筒。針筒上有什么呢?(預測:刻度)
2、學生思考并討論注射器的操作。
提問:如何用注射器驗證空氣容易被壓縮?
小組組內討論交流,初步了解注射器的基本操作,為后面通過微課方式學習操作方法做準備。
微課播放,學生學習操作方法。
3、出示活動手冊第六頁,明確要求,記錄現象。
4、學生實驗。互動合作,感受空氣、水是否能被壓縮。
三、研討:發現以及解釋原因(預設15分鐘)
1.學生交流反饋。
通過剛才對空氣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動,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變化?
說明空氣有什么特征?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適當引導。
小結: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
教師通過貼圖方式,再將整個壓縮、擴張過程回顧一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提問:空氣是由空氣微粒組成的,我們如果用一個個○表示空氣微粒。
思考:當向下壓時,微粒會怎么變化?向上拉時,又會發生怎么的變化呢?
3.分發實驗單,學生畫出自己的猜想。
4.交流觀點,發現問題。(預設:數量改變、間距改變)
5.播放視頻,糾正學生觀點。
四、拓展:知識應用(預設4分鐘)
1、空氣壓縮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充氣游泳池、救援充氣墊)
2、空氣壓縮槍制作。
【小學科學《被壓縮的空氣》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01-02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02-01
小班空氣科學教案03-31
大班科學空氣教案01-19
大班科學教案空氣03-20
《空氣》大班科學教案01-22
空氣中班科學教案01-23
大班科學空氣的力量教案02-28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空氣01-03
中班科學教案空氣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