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磁場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了解指南針的作用,學會制作簡易的指南針。
活動準備
1.電視機、實物投影器、彩色圖片、錄音機、故事磁帶、小舞臺一個、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個幼兒兩塊條形磁鐵(其中一塊系有毛線繩)和兩塊環形磁鐵、指南針若干、大頭針若干、系有細線繩的縫衣針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以大頭針移動,向后引出磁鐵,激發孩子玩磁鐵的欲望。
2.幼兒自由玩磁鐵。
教師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玩:手拿一塊環形磁鐵推著另一塊環形磁鐵跑,一手提起帶繩的條形磁鐵和另一手拿的條形磁鐵相接近著玩,桌子上放一塊環形磁鐵和桌下緊隔桌板的磁 鐵相吸著玩。
3.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為大家演示,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教師總結: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極:一個北極(N),一個南極(S)。北極常常涂紅色,南極涂藍色。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玩指南針。
在玩中讓孩子發現指南針的指針具有磁性,會和磁鐵相互作用;并讓幼兒自己說出指南針的本領。
6、利用實物投影器看圖片、聽故事錄音《小紅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針的作用。
7、教師指導幼兒制作指南針。
材料:一塊標有南、北兩極的磁鐵、一根縫衣針、一根細線。
制作指南針,首先要把縫衣針磁化。磁化過程是:將縫衣針的針尖在磁鐵的北極(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細線系在縫衣針中間,使它保持水平,針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縫衣針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著自己,也不要扎著別人了。
8.幼兒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針出教室,請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賞自己制作的指南針。
9.活動結束。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著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著走著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小紅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只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小紅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枚指南針,并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小紅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了解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啊?它頭上有什么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師小結: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為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感知磁鐵間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
2. 對磁鐵的特性產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大記錄紙、環形磁鐵玩具。
2.學具準備:環形磁鐵、紅藍背心各6件、磁鐵玩具人手一份。
3.認知準備:幼兒有玩過磁鐵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發現磁鐵的特點
——你們有沒有玩過磁鐵?知道磁鐵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今天我帶來了一塊磁鐵,你發現這塊磁鐵長什么樣?(出示環形磁鐵)
(二)制作玩具,感知磁鐵的特性
——你們看,他們有沒有吸在一起?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們還會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們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請你也來試試看,讓你的磁鐵在小棒上跳起舞來,并想一想為什么磁鐵
寶寶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點觀察指導:
(1)幼兒是否能通過探索完成制作。
(2)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礎上調整;調整僅僅是出于無意識的擺弄,還是有意識的發現。
(3)引導孩子再重新試試的時候,孩子是否開始有意識地制作,孩子是怎樣解釋磁鐵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這些磁鐵都跳起舞來了嗎?
——你們是怎樣讓磁鐵跳起舞來的?(幼兒講述,教師操作和記錄)
小結:當藍色碰到紅色的時候會吸在一起,藍色碰到藍色會分開來,紅色碰到紅色的時候會分開來。
l 幼兒體驗
——想不想再去試一試?(幼兒每人三塊環形磁鐵)
——那我們再去試一下,看看能不能讓磁鐵寶寶都跳起舞來。
(三)模仿磁鐵,體驗磁鐵樂趣
——你們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鐵呢?(穿藍紅小背心)怎么做?
——讓我們一起來玩碰一碰的游戲吧!
科學教案 篇4
一、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認識草食恐龍和肉食恐龍的特征。
2、學習按恐龍的食性給恐龍分類嘗試根據恐龍的外形來判斷恐龍的食性并進行分類。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對恐龍的探索欲準備掛圖23,幼兒用書、幼兒收集的各種恐龍卡片,記錄表、ppt過程一幼兒介紹自己的收集資料1幼兒根據自己收集的關于恐龍食性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的調查情況。
要求說清楚恐龍的名稱,便于對照2教師播放ppt對幼兒調查情況加以總結。小結;恐龍分為肉食恐龍和素食恐龍兩大類。肉食恐龍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龍,此外還有躍龍、恐爪龍、永川龍等。大型的肉食龍的主要捕獵對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龍,例如梁龍、雷龍、馬門溪龍、鴨嘴龍等。
二、按照食性給恐龍分類
1、按照恐龍的食性對自己熟悉的恐龍進行分類恐龍喜歡吃什么呢?那哪些恐龍喜歡吃肉哪些恐龍喜歡吃草呢?(引導幼兒按照食性分類貼在大記錄表上。)
2、師幼討論幼兒的分類情況
三、探索恐龍外形與食性關系
1、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樣的特征呢?
引導幼兒觀察肉食恐龍、草食恐龍的牙齒、脖子、體型的不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啟發幼兒思考食性和外形的關系,比如為什么肉食恐龍的牙齒很鋒利,為什么草食恐龍的脖子很長。
2、根據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龍和草食恐龍典型特征,給掛圖中的恐龍分類3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龍與草食恐龍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嗎?
小結;幾億年前的地球上擁有一個完整的大陸,恐龍可以自在地四處漫游,因此它們幾乎遍布地球陸地上的各個角落。
4觀察《動物王國》5-6頁"我知道的恐龍",參考新了解的`恐龍的食物與生長環境的關系的知識,判斷圖中的恐龍是肉食恐龍還是草是恐龍。
四、課外延伸;草食恐龍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
引導幼兒討論的是恐龍的生存本能,在討論中也可以適時滲透恐龍食物鏈的知識,同時為理解恐龍的滅絕作一些經驗鋪墊
教學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從平時小朋友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的觀察,我猜想孩子們對這個活動一定有興趣,但如何抓住幼兒對恐龍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我必須考慮的。所以我在課前精心準備,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的取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過游戲引發幼兒探究,再次嘗試最后運用于實踐,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探究當中,擴大了幼兒探究的空間。活動中第一環節是鼓勵孩子用小木棒將橡皮泥撐起來,讓他們有個思考的空間,在第二環節是用最少的棒將橡皮泥撐起來,這個環節中激發了孩子深入探究的興趣,第三環節提升遷移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是從實驗到運用的轉換。
[設計理念]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木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幼兒園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幼兒園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而對于科學幼兒園活動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有意識地在幼兒園活動中設計了操作與記錄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展。
[目標預設]
1.嘗試用游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現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游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簽、鈴鼓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
(2)看誰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穩穩地撐在桌上,想接受挑戰嗎?(想)那待會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以多選幾根游戲棒哦,然后稍稍用點力插進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調整角度,松開手試試會不會倒,會倒就說明還沒有成功,還需要在繼續試,如果能撐起來不倒,說明你成功了,那就請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動,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嗎?現在就請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試試看。誰能用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讓橡皮泥穩穩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幾根筷子?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2)師:誰來介紹下,你成功了沒有?你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筷子起來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師小結:我們在做的時候,每根游戲棒的一頭插在橡皮泥的中間,要靠靠攏,高度一樣高,下面呢,要分分開,才能將橡皮泥撐起來的哦。(比較幼兒的作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現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是用最什么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游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
我們發現,圍繞一個中心點,把三根游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1.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見過三腳架?它有什么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里?請你找出來?(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更方便了)(2)(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3)(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腳架原理制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制作要求。
這里有一些竹簽和扭扭棒,請你們用“三腳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個鼓架,把鈴鼓撐起來。一個人拿住竹簽,一個人用扭扭棒把竹簽扎緊,注意要多扭幾圈。再把三根竹簽撐開來,擺成三腳架的樣子。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簽扎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再找找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用“三腳架”的原理還能做出哪些有用的東西。
科學教案 篇6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誰在水里不見了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 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里不見了 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 糖 黃沙 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匯: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么?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里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它們藏到水里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里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里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為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為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里。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后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里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里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里去了?請小朋友看著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里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里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嘗試將數字1——8進行4次好另外組合,分列成4個好另外號碼。
2、能積極動腦,樹立本人處置困難的自疑心,體驗成功的悲愉。
準備:
1、教具:1——8的數字貼。
2、學具:幼兒操做紙人足一份。
過程:
1、 家中的電話號碼。
(1)請2—3名幼兒道一道本人家中的電話號碼,教師用粉筆寫在烏板上。
小同伙,你們家皆有電話嗎?(有)你知道本人家的電話號碼是若干嘛?請你來道一道。(幼兒道完教師在烏板上寫出來)我們來看看xx小同伙家的電話是若干呀,我們一同來念一念。(幼兒一同來念一念那個號碼)
(2)角力較勁爭論戰收明那些號碼皆由哪些數字構成,每家的電話號碼是可不異。
a、小同伙們可實了不得,皆知道本人家的電話號碼,然則,你知道嗎,在那些號碼里還藏著許多奧密呢!請你仔細地看看,那x個號碼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異的,哪些地方是好另外?請你好好地比一比,也可以或許戰身旁的好同伙籌商一下。(幼兒互相會商,教師可引導個別幼兒講講)
b、教師小結:不異點是每個號碼皆有8個數字構成,好別點是每個號碼皆是紛歧樣的。你知道為什么要把每家的電話號碼安拆的紛歧樣嗎?(隨意請2名幼兒講講)
方針:
a、 8個數字不能重復, 只能用到一次。
2、出示數字1——8的磁貼,提出設念要求。
b、請你設念的號碼中要有那8個數字,不能少一個數,不能多一個數。
我們來看看是哪8個數字?(教師邊出示磁貼幼兒邊念數字)
3、小小設念員。
c、 我們先給誰家設念電話號碼呢?出示一個小植物磁貼,教師請幼兒來設念,若不行教師可示范著先設念一個,然后再請幼兒給其他幾個小植物設念,可以或許為2—3個植物設念一下
(1)植物園也要給小植物家拆電話了,你樂意為小植物們設念一個8位數的電話號碼嗎?
叢林里還有好多小植物的家出拆上電話呢,我們一同來幫它們先設念一個電話號碼吧,幼兒操做,教師巡回引導。
(2) 請做得快的幼兒引見,為什么能做得又對又快。
4、我的設念。
(1) 請2——3位幼兒展示本人的紀錄后果,大家查抄是可按要求完成。
(2)為植物拆電話。
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培養幼兒對事物的思考能力
2、讓幼兒明白如今的環境狀況以及今后該如何保護身邊的環境,從小就該擁有強烈的環保意識
過程:
(一):觀察
1、將小朋友分成兩組,進行觀察和總結,地點分別設在校內的花園和草坪內和校外的竹林里
2、將兩組的小朋友帶出教室,帶到位于教室外左邊的以銀杏樹下,讓小朋友們深呼吸下,感受下現場的空氣如何
3、再將小朋友帶到位于校外左側的竹林里,再讓小朋友深呼吸,感受下竹林里的空氣
4、然后將小朋友帶到馬路上,深呼吸,感受下那里的空氣
(二):交流
1、問問小朋友,這三個地方最喜歡去哪一個地方,為什么?
2、然后兩組小朋友搶答植物對咱們的空氣有什么好處,答案相近的小朋友有獎品
(三):總結
在這次的活動中總結下植物對身邊的空氣的重要作用,所以小朋友們要愛護植物,更加要注重環境保護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科學教案:蝸牛09-11
關于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4
走進科學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