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一、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生認識了身邊常見動物,給動物簡單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觀察動物,并能用合適的方式表述觀察結果;對動物進行科學分類,了解常見不同類型動物的特征,擴大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范圍。螞蟻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因此就是借助對螞蟻特征的探究,歸納昆蟲類的共同特征。通過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用簡單工具進行細致觀察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感受螞蟻種類的多樣性。重點是比較貓和兔的相同點:全身長毛;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時候吃奶。通過比較不僅復習鞏固了貓的外形特征,運動方式和吃食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用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生命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質構成的,都有新陳代謝活動,能適應和影響環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進行生長發育。
2、地區上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它們和植物一起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3、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4、動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間和應激性。
5、動物會經歷出生、發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他們的后代。
6、動物有相同點: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
過程與方法
1、飼養一種小動物。
2、運用文字、圖畫記錄觀察到的內容。
3、運用維恩圖處理觀察內容,整理描述結果。
4、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
5、通過閱讀提高對動物基本需要和動物多樣性的理解。
6、比較多種動物,總結他們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探究動物的興趣。
2、感受動物的多樣性,培養對不同動物的研究興趣。
3、培養對動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養保護自然環境種動物的意識,能愛護自然環境下的小動物。
5、培養以觀察目的為出發點,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
三、單元重點難點:
歸納昆蟲類的共同特征。比較貓和兔的相同點:全身長毛;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時候吃奶。
四、課時計劃:
本單元每課用一個課時完成,整個單元用4課時完成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經歷垃圾分類和做堆肥的活動。
2. 知道垃圾怎么分類,每類包括哪些,以及各類垃圾的處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4. 了解堆肥的意義和堆肥的方法。
【教學準備】
1. 準備卡片,用來標注各種垃圾的名稱。
2. 3個盆或桶 ( 藍、綠、紅色 ) ,分別貼著“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條。
3. 錄像或 。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通過前面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垃圾對環境的影響。你們制定的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方案是怎樣的呢?(評價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學們提到的各種解決方案都不錯。那么,怎樣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會中實施呢?(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錄像或談話: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裝、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類,但這樣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我國現在已經開始實行垃圾從源頭上分類、分裝。
二、垃圾分類的方法
1. 我們的街道、小區的垃圾分類了嗎?是怎樣分類的呢?還存在哪些問題 ?
2. 從有利于垃圾回收和處理的角度考慮,怎樣分類比較合適?
3. 垃圾分類游戲:
(1)講解游戲規則:每個小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擬卡片代替),講臺上放“分類垃圾桶”(紅綠藍色的盆子)。每個小組的學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種“垃圾”,扔到臺上相應的垃圾桶中,分類正確、速度快的小組為優勝。
。2)進行垃圾分類比賽。
選學生做裁判,檢查各小組的分類正確率,評比。
4. 討論填寫教材第 28 頁的分類表。介紹現行使用的分類垃圾桶的顏色。
5. 介紹有毒有害垃圾隨意處理的危害,簡單介紹如何處理廢電池。
三、怎樣在家里科學處理垃圾
1. 如果我們每個家庭都能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和及時處理,將對改善環境和節約自然資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討論:
我們家里的垃圾分類了嗎?是怎么分的呢?
有沒有存放廢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的地方?
我們知道收購廢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嗎?知道怎樣賣廢品嗎?
3. 思辨:
有人說:“一點點廢品賣不了幾個錢,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劃算!蹦銈冊趺纯?
4. 家庭垃圾中約三分之一是食物廢料。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這樣既處理了垃圾,又生產了肥料,一舉兩得。
5.看書,學習制作堆肥箱。
6. 像這樣的科學處理垃圾的辦法還有許多,你們還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學們人人行動起來,對生活垃圾分類、分裝和及時處理,讓我們的家園更清潔和美麗。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現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的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
板書設計: 樹的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绷私鈼钫駥幍南嚓P知識。
、擦私舛倌陙,世界科學發展的歷史。
、沉私庵忻澜逃诠膭顒撔律系漠愅。
[重難點]
重點:了解作者解說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發明層出不窮原因,科和技的關系兩方面)
難點:中美教育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比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從簡介首位獲諾貝獎的華人科學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
二、作者簡介
楊振寧,美籍華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獲碩士學位。1945年赴美求學,1948年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與另一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因此與李政通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探親、訪問、講學。分別受聘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還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睂W生快速默讀全文(師強調:光纖、撓頭、聘用、彌補、膽怯)
、步處煶鍪窘Y構圖,學生找出文中相應段落。
四、課堂練習
⒈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作者認為兩百多年來產生許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生產力”)
⒉第4段綜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
、匙髡邔τ凇翱啤迸c“技”的關系持什么看法?
。鞔_:二者誰更重要些的問題,沒有簡單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國家制宜。)
、次闹械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個互相關聯的環節推動前進的,用“→、←”表示出三者的關系。明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甸喿x課文第15段,完成下列問題。
①解釋詞語: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談什么問題?(明確:分析中美兩國的異同及適應對象)。
、壑忻澜逃軐W的共同點是什么?(都能鼓勵創新)
、芫瓦m應對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適合哪一部分學生?
、菥蛯W習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國教育的學習方式屬按部就班的訓練,美國是跳躍式學習)
五、閱讀附文,加深認識。
給合你自身素質及學習成績,你認為自己更適合哪種學習方式,應注意哪些關鍵能力的培養。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難點】
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準備】
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
五、課后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么變化?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由兩個活動組成,“欣賞建筑美”是基本活動,“調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動。通過讓學生觀察,先從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圖案、色彩、裝飾、功能等方面欣賞建筑物的美,再從建筑物與周圍的環境及功能的協調性上來進一步欣賞建筑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鑒賞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能從多個方面研究同一件裝飾材料的特點。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體會出一些有關建筑的詩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用文學的語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舉實例說明可以從哪些方面欣賞建筑的美麗。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對現有的裝飾材料(如是否環保等)作出自己的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欣賞建筑物的美。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欣賞建筑物的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具體活動
設計意圖
。ㄒ唬⿲дn
談話:你注意過建筑物的造型和裝飾嗎?留意過公園長廊的雕刻和繪畫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建筑物的美麗吧!
。ǘ┬抡n教學
◆活動:欣賞建筑美
1.課件出示一組美麗建筑的圖片。
提問:剛才你們看到的這組圖片美嗎?美在哪些方面?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學生交談;用詞語、詩歌或散文來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師歸納
歸納贊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裝飾……
3.課件出示一些贊美建筑物的詩,請學生分析這段文字是從哪個方面贊美建筑物的。
。1)討論:人們是怎樣利用周圍的環境或創設某種環境來體現建筑物的美?
。2)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為你所喜歡的建筑物寫一首贊美的詩?
學生寫詩并朗誦。
4.教師歸納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現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協調一致上。
★拓展活動:調查建筑裝飾材料
1.出示各種各樣建筑物裝飾材料。
提問:這些建筑材料的圖案、造型和顏色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前調查得到的一些資料,小組討論:人們是怎么利用某種裝飾材料來美化建筑物的?
課后調查:我們學校是利用哪些裝飾材料來美化建筑物的?怎樣改進效果更好?
板書設計
第三課 美麗的建筑
建筑物美的表現:
。1)表現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協調一致上。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小學科學教材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七課。這是一節通過測量的方式,發現科學規律的探究課。教材從三個層面展開,第一層面,要求學生對他們發現的問題,想出證實的辦法;第二層面,運用測量的方法,對學生的推測進行驗證;第三層面,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實驗中教師組織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使測量的數據更精確。在研究擺的擺動快慢和擺錘重量、擺繩長短、擺動幅度是否有關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起到“扶、引、放”的作用。教師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通過三個實驗,不斷強化學生對實驗變量的控制,對實驗數據及結果作出科學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學情分析
本課的特點是經歷一個驗證猜測的科學探究過程。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學生們在玩擺的過程中猜測出了影響擺的快慢的有關因素,在猜測過程中學生們的原有認知發生了矛盾,有的認為有關系,有的認為沒關系。從這里開始就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究興趣。認真思考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實驗后的數據分析都是學生們極其感興趣的。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控制變量和分析誤差成為本課的亮點。也是五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導向。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行假設——制定計劃——實驗
驗證——收集數據——表達與交流——總結歸納”等探究活動,經歷改變擺錘重量、擺動幅度、擺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過程。
二、科學知識
1、通過自己的實驗,初步了解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是擺長。
2、運用對比實驗,在實驗中控制不變條件,保證研究問題的準確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意識到:得到精確測量結果是需要反復測量的,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并且根據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重點和難點
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長,擺得越慢;擺線越短,擺得越快。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談話: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份禮物,大家認識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和它交朋友。
2、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也像它一樣運動的?
3、(課件依學生舉例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種裝置。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程“用教材教”的理念,本課對《用擺計時的鐘》、《測量擺的快慢》兩課時進行整合,為了在一課時中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我們側重與學生個人及生活經驗相聯系,不完全依靠教材安排活動,舍去發《用擺計時的鐘》中有關“觀察鐘擺”這部分內容,將該課中“問題與思考”并入《測量擺的快慢》一譚進行教學。
二、認識擺,了解擺的結構
1、演示講解:像這樣一條細線上掛著一個小重物,就做成一個簡單的擺。(板書課題)
2、不要看它很簡單,其實它隱藏著很深的科學道理呢!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新朋友怎么介紹自己的。
3、認識:擺線、擺錘、擺角(出示課件)。
三、研究擺,提出探究問題
1、談話:你們想不想做一個擺玩玩,下面分小組組裝一個擺。
2、提問:你們能讓擺擺動起來嗎?(學生練習操作,體驗擺動時不加外力)
3、交流討論:怎樣記錄算一次?(學生討論,明確擺擺動次數的計數方法)。
4、談話:你們想不想測自己的擺,10秒鐘擺了多少次?
5、根據小組匯報的情況,填寫各組測得的數據。提問:這組數據是剛才各組的擺10秒擺的次數,面對這組數據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發現10秒內,不同的擺擺動的次數不同,從而提出為什么擺的快慢會不同的探究性問題。)
[設計意圖]從正確的操作實驗方法入手,收集10秒鐘各組擺擺了幾次,引導學生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有利于創設一個充滿張力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極大興趣。
四、做出假設,制定實驗計劃
1、談話:為什么各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所測得擺的擺動次數不同?你們認為擺擺動的快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推測:擺錘重量、擺繩長短、擺角大小,師即時將這三個因素板書)。
2、講述:剛才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猜測,這三個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擺的快慢,怎樣才能知道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生:實驗)
3、提問:如果我們要研究擺錘這個因素,可以怎樣設計這個實驗?
4、小組選擇最感興趣的研究對象,設計實驗計劃。
5、小組設計實驗計劃,匯報交流。
6、每種實驗至少要做幾次?
7、提問:為了節省時間和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可以怎樣改進實驗?
[設計意圖]科學課提倡“想好了再做”。有了可行的探究的計劃,學生的探究活動才有確定的指向性,需要學生自己思考的不能“代辦”,需要明確指出的,一定要說清楚。
五、實驗驗證,交流探究成果
1、談話:同學們設計的實驗方案很好,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課件: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
2、分組實驗,驗證假設。(教師巡視指導)
3、組織學生拿實驗記錄表到實物展示臺前進行匯報,交流擺擺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系。(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擺角的大小無關,與擺線的長短有關。)
4、談話:擺的快慢是不是真的與擺長有關呢?我們全班進行一次集體研究,請各組來取擺。(發給各組長短不同的擺)由老師來計時。(學生計數)
5、各組匯報10秒鐘內擺擺動的次數。并依次把擺掛在黑板上,請大家說說發現了什么規律。(擺越長擺的越慢,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
6、引入伽利略的故事。
[設計意圖]測量擺的快慢實驗是訓練學生觀察、比較、記錄等科學方法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思維能力的一個極好的落腳點。在對比實驗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借助工具去測量,利用自己的感官去區分判斷,意識到收集真實有效數據對得出正確結論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合作交流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六、全課總結
1、談話:請同學們回憶我們這節課運用了什么學習方法(研究)。
2、體會與收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有關科學教案06-12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