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因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四、活動結束:教師簡單小結。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泡泡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氣泡,孩子們很喜歡跑跑吹到天空中漂漂蕩蕩那種感覺,那我們就來讓幼兒熟悉泡泡觀察泡泡,讓幼兒更加了解泡泡,通過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感覺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1.能發現所是、吹的泡泡有大有小。
2.透過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體驗發現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小罐肥皂水、一根吸管。
活動過程: 一、吹泡泡。
1.為每個幼兒準備一罐肥皂水和一根吸管,嘗試吹泡泡。
2.請吹得大的孩子介紹自己吹泡泡的方法。
3.幼兒再次嘗試吹泡泡。
4.幼兒兩兩結伴,比一比誰吹的泡泡大,誰吹的泡泡小。
二、看泡泡
1.請幼兒觀察肥皂泡泡在陽光下的變化。
2.請幼兒在嘗試在瓶口吹一個大泡泡,把這個大泡泡作為照相機,透過它觀察周圍的世界。
三、抓泡泡。
1.教師或個別幼兒吹泡泡,其他幼兒共同抓泡泡。
2.請幼兒看看抓到后有什么變化。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如何選材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認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考慮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會的現有資源,是否容易獲得幼兒動手操作的資料。現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時節,鳥語花香,萬物復蘇,一株株筍芽兒破土而出,于是我就充沛利用我們寧海的地理優勢,把教育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大自然。帶領幼兒上竹林看筍、跟筍嬰幼兒比高低、做游戲、用小鋤頭挖筍等,讓他們在竹林里自由探索、自主發現,使小朋友們有了親身的體驗,感性的認識,充沛體現了人與自然這種交互相融滲透的關系,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筍”這個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小朋友們已經去竹林認識過毛筍,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那回到課堂上,如何把淺層的經驗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上來呢?我設計了“筍”這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比較三種筍的異同,了解筍的基本特征、生長過程、用途等。
2、在經驗講述、觀察比較和剝筍的過程中提高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發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目標中比較三種筍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小朋友們去竹林認識了毛筍,這里讓他們比較三種筍,對于中班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考慮到我們班是從托班上來的,各方面能力比較好,讓他們對三種筍進行比較,也是一種嘗試和挑戰吧!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經驗回顧
這里運用錄像教學,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攝下來,小朋友感到特別有趣,充沛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是通過直接感知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這里運用錄像的動感畫面,把語境和語言密切匹配進行表述,小朋友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協助。
第二環節:觀察、操作、比較
凱洛夫曾說過:未滿學齡的兒童,他們的知覺在許多場所下是直接與動作和活動相聯系的。在活動中,我讓每個幼兒選擇一株筍,通過各種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較,從比較兩株筍到比較三株筍,接著剝筍殼比較筍肉,讓幼兒在多通道、多層面的參與比較中,使認識不時升華,解決了目標中的重難點。
第三環節:了解筍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實物和幻燈相結合的形式,給幼兒以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作出的應答。最后是活動的延伸局部,我讓幼兒用筍殼制作、講述,把筍肉拿到食堂去燒,使課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解決,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發展。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要點:
1.能夠對夏令物品正確命名。
2.通過畫面幫助嬰幼兒簡單的表述夏令生活經驗。
觀察:
1.嬰幼兒表述簡單句的主動性。
2.嬰幼兒已有相關經驗的再現水平。
支持:
嬰幼兒對夏令用品正確命名。
活動準備:
點點豆豆游戲板,有關洗澡,出汗,蚊蟲咬的相關物品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展開:
(一)引起興趣 夏天到了,天氣真熱呀!瞧瞧,這個小寶寶怎么了? 夏天到了,天氣真熱呀!小寶寶在干什么? 這個小寶寶皺著眉頭,手臂上鼓起了一個紅紅的包,"好癢呀,好癢呀"給誰叮了一口?
(二)了解玩法 這邊有這么多寶寶,洗澡的寶寶,出汗的寶寶,給蚊子叮的寶寶,你們瞧寶寶的身邊有紅豆豆,也有綠豆豆, 今天老師要和洗澡的寶寶做點點豆豆的游戲,伸出二拇哥,從紅豆豆開始"點點豆豆,開花石榴,小狗搬磚,一搬 一大摞"點到紅豆豆,可以打開,看看下面是什么好東西,讓我輕輕打開看看,是什么?沐浴露給小寶寶洗一洗, 小寶寶身上香噴噴。 豆豆下面還有許多好東西,你們想看嗎?點到了才能打開看。我們一起來點。伸出二拇哥點綠豆豆,念歌謠。 點到了打開看看,你想看嗎?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這是洗澡的寶寶,這是出汗的寶寶,這是給蚊子叮的寶寶,點 到了才能打開看,沒點到了不能打開看,記住了嗎?你們也找個寶寶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點豆豆。
(三)進入游戲 引導幼兒坐好,問你找到哪位寶寶了? 我們伸出二拇哥,點紅豆豆,念歌謠。點到了打開看看下面是什么?你找到什么了送給你的寶寶。 告訴你的寶寶,你給寶寶找到什么好東西?
(四)結束 把小寶寶送到墊子上,和小寶寶說再見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
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分胎生與卵生
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形成
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
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這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九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
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況。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非常辛苦。
三、體驗
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說一句愛媽媽的話
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謝媽媽的養育。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象的學問,知道通過探究和實驗可以了解自然現象并對一些現象作出比較合理的解釋,理解科學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創造過程,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2、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影響,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須保護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會沉浮的氣球”、“噴泉”實驗、在水槽里游動的金魚、活鯽魚、課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如何鼓勵學生觀察、思索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形成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師講述:
先給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開心一下。(播放動畫片)
在小學常識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廣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質,由它們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界。我們就生活在這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這里有無數奇妙的現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都在發生變化。
教師講述:請同學們看P2、P3的圖,(奇妙的大自然、不斷變化的自然界)。
展示8月6日西湖上空出現的彩虹圖片。
另外老師剪輯了一組反映大自然的影片,給同學們欣賞。不過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觀看時注意,你從這組影片中發現了哪些自然現象?記錄在紙上。一會我們交流。筆和紙準備好了嗎?(播放影片)
學生交流。教師給予評價。
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現象是什么?
(用一、兩句話說明感興趣的理由。)
學生活動
教師講述:討論了這么多的自然現象,你們有沒有產生想提問題的沖動呢?比如說:天空為什么會下雨?夏天雨后為什么能出現彩虹?螞蟻為什么要搬家?蜘蛛為什么要織網?等等問題。你產生了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略。這里最好由同學幫助他解答這個問題)。
教師講述:學習了《科學》這門課程,你們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能產生這些問題,說明你們有智慧,具備科學研究的動力。事實上,人類就是在不斷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科學的規律。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學呢?《科學》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呢?(出示投影片:科學的涵義)其實,每一個自然現象都可能產生疑問。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可能引發科學的發現。
請同學們看一段影片(播放動畫影片:伽利略發現單擺)
問題:哪位同學能說說其他科學規律被發現的小故事嗎?
(學生自由回答,牛頓的`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等,略)
教師講述:有的同學很崇拜歌星、影星、球星。(出示投影片:身邊的科學家)那么,你認識他們嗎?(學生回答,略)球星、歌星、影星他們給我們的是一種時尚,而科學家們給我們的是精神、是智慧。這是一種永恒。
科學家們在發現科學規律的過程中,都是(出示投影片)先仔細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積極設計實驗、找出規律、把科學規律運用到生活實際,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只要留心觀察,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我們都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師出示裝有金魚的水槽。
教師講述:下面我們就來觀察水槽中的金魚,你看到了哪些現象?
(學生回答,略。出示投影片)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金魚在缸內上下游動的現象吧。請同學們按照上述的科學方法來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1、觀察現象:金魚在缸內上下游動
2、提出問題:金魚為什么會在水里上升和下沉
3、積極實驗:教師演示P4實驗,學生仔細觀察,得出規律。
4、猜想:魚的身體內有類似氣球這樣的結構。
5、驗證:教師解剖鯽魚,找到充滿氣體的鰾。
教師講解:鰾的大小在不同水層中會發生變化。魚在水中的沉浮與鰾的大小有關。其原理與裝有不同氣體的氣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我們人雖然不能像魚兒那樣在水里自由地上下游動,但我們能運用自己的智慧,模仿魚兒,制造出潛水艇,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就和魚的鰾類似,可以通過調整水柜(專門用于注水、排水的結構)的氣體量,來控制潛水艇的上升和下沉。
教師講述:經過長期的科學探索,人類對自然界的許多問題已經找到了答案,對許多大自然的奧秘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但是,科學的發展是無窮盡的,人們會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正是這些無盡的問題引導著我們去探索、去創新,推動科學不斷地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對環境的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技術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
學生討論。
教師講述:老師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是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找老師借閱。
教師提問: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不利的方面,你知道哪些不利的方面嗎?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討論了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學好科學知識,學會科學探究的本領,對我們今后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我們要多觀察、多實驗、多思考,運用科學方法和知識,推動社會的進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教師布置課后要求:請同學們按照科學探究的方法,探究P5頁“噴泉”實驗,寫出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回家后動手實驗、查找資料、找出原因。如時間有余,請幾位同學讀《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片段。
完成學習反思
《科學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反思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然的認識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這種“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觀察所“積累”的。正因為如此,我剪輯了一系列有關自然現象的影片,通過“對自然事物的感受”“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這一線索,鼓勵學生觀察、思索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形成對科學本質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從他們習以為常地“積累”中怎樣得到一個真切的體驗,怎樣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從問題開始,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學組織形式中加入了小組協同和小組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學生的想象中,科學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為了消除同學們的這種畏懼心理,我在課件中插入了《伽利略擺的等時性》動畫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學研究是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需要在實驗室里一絲不茍地工作,需要協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通過簡單的實驗來檢測一些科學理論。“金魚在水里上浮和下沉”,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象,為了理解這一現象,我安排了一個“會沉浮的氣球”的演示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在這節課最后我安排了“科學技術改變了世界”這部分內容的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在討論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學的發展是無窮盡的,人們在不斷提出和發現新問題的過程中,推動了科學不斷地發展,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對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要協調人和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才能創造更為美好的生活。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科學活動中,要培養孩子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培養孩子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教學活動設計中,通過幼兒已有的對人類的聯絡方式模糊的經驗,引出小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通過形象生動的錄像,和有趣的游戲環節讓幼兒感受動物之間的聯絡,在活動中提高孩子的全方面的素質。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通過聲音、行動、氣味等傳遞信息的方式。
2、萌發對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準備鳥類、蝙蝠、海豚、螞蟻、蟋蟀、蜜蜂、孔雀、狗、等動物的圖片和展板。
2.《小動物之間的聯絡》課件。
3.《小動物之間的聯絡》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初步感知。
播放小鳥的叫聲的音樂,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小鳥雖然不會像我們這樣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伙伴,
二、觀看四種代表動物的聯絡方式,引出主題。
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信息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信息的。
師:看這是誰呀?孔雀會干什么呢?孔雀開屏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一下:
孔雀開屏是為了什么?
五顏六色:示愛、恐嚇敵人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信息的。
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欲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總結:螞蟻是靠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信息的。
總結:原來動物們都有自己傳遞信息的方法。
(1)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聲音傳遞:請五個幼兒上臺,站成豎列,老師站最后,出示寫有“我真棒”的紙條。老師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兒的肩,待幼兒轉身后悄悄地告訴幼兒“我真棒”,幼兒以此方法傳遞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兒收到信息后,向大家公布傳遞的話。
(2)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行動傳遞:
請五個幼兒上臺,站成豎列,老師站最后,老師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兒的肩,待幼兒轉身后演示動作“睡覺”,幼兒以此方法傳遞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兒收到信息后,向大家演示動作。
師小結:從小朋友們的掌聲中我知道我們動作傳遞的游戲做的非常成功。看來,不僅通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用動作也可以。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動物傳遞信息的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聲音傳遞、行動傳遞和氣味傳遞。在神奇的動物世界里,還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傳遞方法,像孔雀通過開屏用鮮艷的色彩來傳遞,蝗蟲通過振動翅膀來傳遞等。希望我們的小朋友能做個喜歡探索、熱愛科學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多去觀察,多去發現,總結出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更多方法。
三、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師:通過學習,小朋友們已經了解到了很多動物傳遞的方法,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看我們大班的小朋友究竟學沒有學懂今天的知識。
教師出示例舉了三種傳遞方法的圖示,然后將畫有動物頭像的圖片分發給幼兒,請幼兒分組討論后派代表上前將圖片粘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師:老師這里有塊板子,上面分別例舉了三種動物聯絡的方法,聲音傳遞、行動傳遞和氣味傳遞。下面就請小朋友先分組討論這些小動物屬于哪種傳遞方式,然后派代表上來把動物頭像粘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四、開闊視野,粗淺懂得動物與人們的關系。
師:動物朋友們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聯絡,我們人類通過觀察學習動物的聯絡方式,還發明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呢,現在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看課件,知道動物的聯絡方式還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蝙蝠(超聲波聯絡方式)——發明了雷達
海豚(超聲波聯絡方式)——對治療腦癱患兒非常有效
狗(氣味聯絡方式從中延伸介紹很多動物像狗一樣具有兩種或三種的聯絡方式)——搜救犬。
五、結束
表演動物的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的知識的探索中提高自我,同時鍛煉了幼兒口語表達,善于觀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的幼兒還是不能積極參與共同活動,使得教學秩序不好掌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