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粒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能發育成一株植物,并結出許多種子;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種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過程與方法:用估算、制作統計圖表等數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用適宜的方法陳述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學生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體會資源共享的快樂,提高合作意識;樹立用證據表達觀點的意識。
【教學重點】: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教學難點】:
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現鳳仙花生長的規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一張大白紙;幾張主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學生準備)個人的觀察日記或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經過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收獲。今天,整理我們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個成果展示會吧。
2、生:贊成。
二、我們收獲了種子
1、師:統計一下,你觀察的一株鳳仙花大約收獲了多少粒種子?
2、生:(對著自己的觀察記錄表)匯報。
3、師:引領學生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統計。(通過統計活動,學生獲得了一株植物結出的種子數,意在讓學生通過數據真切感受“收獲”,體會植物物種得以延續并壯大的原因。)
三、我們獲得了植物生長變化的數據
1、師:引領學生把觀察鳳仙花植株高度的數據制作成折線圖,通過分析折線圖,了解鳳仙花在哪段時間里生長最快。(見書P17頁制作折線圖的方法)
2、師:指導學生根據觀察記錄,掌握鳳仙花從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的生命周期。
3、師:指導學生填寫書上P17頁上的表格。
4、師:引領學生掌握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種子、種子萌芽、幼苗、開花、結果。
5、師:引領學生了解植物的六種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6、師:引領學生通過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了解植物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7、師:根據單元起始課學生記錄的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經歷了這樣的種植活動,對植物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有了哪些提升。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閱讀“資料庫”里《鳳仙花》和《多種多樣的莖》兩篇。了解鳳仙花的有關知識;了解“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匍匐莖”。
【板書設計】:
7.我們的大豐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并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并思考問題,這是利于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系,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這本節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教學目標:
1、了解光的折射現象
2、愿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準備:
玻璃磚、塑料水盆、硬幣、筷子,魚和透明魚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現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學生議論。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磚后面“折斷”了?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光的折射現象
①硬幣升高
準備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問:你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
根據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出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過了哪些物質?
②魚兒變大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提問:為什么出水的魚會變小變瘦了哪?
根據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過哪些物質?
③大樹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么進入你的眼里,經過幾種物質?
④列舉實例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么條件下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引導學生發現光線折射的規律。
2、提出問題: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常現象。分析幾種現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它在傳播時經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
3、學習小組討論、匯報。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動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象。
四、拓展活動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象,并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為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三、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
四、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導入
幼兒進入課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著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并記錄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老師:請你把猜想的寫到記錄表上,記錄表已將托盤中的材料畫好,表示下沉, 表示上浮。
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勾,等會我們再來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結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
3、實際操作物體,并記錄沉浮狀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老師:小朋友剛才都將自己的猜測記在了記錄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對照記錄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并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對自己的實驗總結及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教師給以鼓勵。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
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準備
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訓練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全課,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現象。
2、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初步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會怎樣?
二、猜想記錄
1、簡單介紹記錄表
2、幼兒記錄并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實驗情況,提醒幼兒進行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兒講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讓幼兒或教師進行演示。
五、提出新問題
有什么東西可以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們下次再來研究。
活動三: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體驗實驗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水混合物數瓶
2、洗潔精、肥皂粉、鹽、筷子若干
3、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生共同回憶“油和水”的實驗情況。
上次我們做了一個油和水的實驗,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2、提出問題
老師這里有三樣東西,請你們猜猜看,哪樣加到油和水里會讓它們混在一起?
二、猜想、記錄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
(1)每種材料都要試到。
(2)試一樣記一樣。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進行攪拌。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指導
四、交流、討論
1、你剛才試了幾種材料?
2、那幾種材料加到油和水里會混在一起?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用實驗的方法了解雪, 并學會使用工具來驗證。
2、培養幼兒喜歡探索事物,現象的特點和變化規律。
3、教師引導幼兒積極猜想,嘗試實驗,會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和工具,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4、通過實驗讓幼兒在觀察與比較的過程中細心、專心,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
活動過程:
最近幾天 ,天氣老下雪。幼兒對雪 產生了很高興趣,,有一些不同年齡差異的幼兒有吃雪的現象行為。教師使用語言提示幼兒:雪不干凈,請不要吃雪。和給吃雪幼兒講道理:雪看著白白的、干凈的,但是不能吃,有我們看不到的細菌,所以我們小朋友請不要吃雪! 但還是有一部分幼兒有吃雪的行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開展了生成的科學活動,運用科學實驗方法證明雪不能吃 ,讓幼兒深刻明白不能吃的原因。
于是,我和幼兒進行了討論,雪到底能不能吃,小朋友很積極的發表自己想法:xx:“我覺得雪不能吃,好像臟。”、大虎:“我媽說,臟吧!”小雨:“能吃,雪白。”、董雨期:“能吃,我吃過。”……最后小朋友分成了兩組:一是能吃、二是不能吃。
最后,小朋友決定來動手,作實驗來看看那組是正確的。教師之前準備了工具杯子,小朋友開始選擇一些認為干凈地雪放入杯子中。一起來觀察杯子中雪融化后的水,干凈不干凈,這樣的水能喝不能地思考。在過程中,陳西說:“我的杯子里有雪,怎么還不化了啊?”李易洋說:“看,我的在漫漫的化呢?”大虎說:“你放到暖氣上,一會兒就化了。”李思萌說:“我的杯子,放在我的手了,來回搓,一熱就化了!”水化了后,小朋友紛紛告訴教師實驗結果,雪化成水不能喝,雪看著干凈,白白的,不能吃,有細菌。殷樂說:“我的化了,真臟啊!” 董雨期說:“不能吃,是臟的,真臟,我在也不吃了。”……
活動點評:
此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人格平等,遇到問題相互討論、商量。課程與幼兒的生活是同一過程,幼兒行為問題同樣有實現其他各領域的教育目標的鍥機。大班幼兒喜歡自己動手探究事物,教師能尊重、支持和鼓勵幼兒,能使幼兒大膽嘗試研究。
教師前兩個措施,幼兒也相當認真地聽取。但還是有一部分幼兒有吃雪的行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后來進行了科學實驗課程討論活動,幼兒有了明顯的變化,幾乎吃雪的行為沒有了。即使,有個別幼兒有吃雪行為,也會有幼兒及時跟吃雪的幼兒講做的實驗結果,這樣吃雪的幼兒就會立即停止吃雪。這充分的表明,課程起到的作用。通過自己動手來證明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兒就會從心底明白吃雪的行為不好而改正。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觀察給根分類;
●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證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實驗;
●會通過實驗觀察莖的運輸功能。
知識與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據形狀可以分成兩大類:直根和須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營養;
●認識形態各異的莖,知道莖的作用是運輸養料和水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培養學生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教師敘述: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繼續走進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莖。
二、動手實踐,探究根源。
(一)通過觀察、比較、描述、繪畫及分類活動認識直根和須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學生觀察實物,發現特點。
①教師出示菠菜與蔥的實物讓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的根。
②讓學生觀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蔥的根,發現他們的不同點。
2、學生暢談觀察結果。
學生觀察完兩種植物,將自己發現的根的不同形態描述出來。
3、教師適時小結。
教師適時點撥、畫圖,并得出結論,建立概念:像菠菜這樣的根,有一條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側根的稱為直根;而像蔥這種植物有許多粗細相似的根,就稱為須根。根按形態有直根和須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態給植物分類。
①學生小組合作,給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態分類。
(事先提供的植物:香菜、薺菜、菠菜、青菜、芫荽、蔥、蒜苗、青草等。)
②匯報交流。
小組派一名代表帶著實物到前面給大家說說他們的分類情況。
(學生會說出:我們將香菜、薺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為一類,他們都是直根;而蔥、蒜苗和青草分為一類,他們都是須根。)
5、引導學生認識根的作用。
(學生說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將養料傳給植物的葉子;根可以讓植物長大。)
⑤教師小結: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根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料。(板書: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和養料)
(二)通過觀察、比較、實驗認識莖的不同形態,了解莖的作用。
1、認識莖的不同形態。
①【提供莖的不同形態的畫面(竹子、牽牛花、絲瓜、西瓜)】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美麗的畫面,了解莖的不同形態。
②學生結合畫面自由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的莖。
③學生仔細觀察植物莖的不同形態,小組內討論并試著給它們分別取名字。
④交流匯報。
教師用簡筆畫表示出各種不同形態的莖,并引導學生了解這四種地上莖的名字。
⑤教師小結:
這就是植物的莖按照生長狀態分成的四種類型: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和匍匐莖。
3、通過實驗了解莖的作用。
①了解實驗內容,猜測實驗結果。
過渡:剛才老師要求每組同學將竹子的莖插入裝有紅水的燒瓶中,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還可以猜測一下,竹子的莖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說出:竹子的莖可能會變紅;竹子莖的內部可能會有紅水;竹子的莖和葉可能會被紅水染紅。)
②實驗操作。
A提出操作要求(將竹子的莖縱切或斜切;小組內要分好工;操作時注意刀的安全使用;注意仔細觀察;做好實驗記錄和發言的準備。)
B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記錄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蠶在生長的過程中,身長、體重、食量等方面都會不斷發生變化。
2、蛻皮是蠶生長過程中的顯著特點,蠶每次蛻皮后身體都會發生變化。
3、蠶的生長情況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給桑、除沙等養蠶的技能。
2、用測量等科學的方法觀測蠶身體的變化。
3、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及描述蠶的生長變化。
4、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后,再進一步去觀察。
5、對蠶的生長變化進行預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現生命的生長變化,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
2、認識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怎樣區別即將吐絲的蠶、怎樣為它營造結繭的場所,以及指導學生幫助蠶順利地吐絲結繭等。
[教學難點]
要鼓勵學生全面、細致和科學地觀察,必要時應該數一數、量一量,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直尺,天平;學生自己飼養的蠶。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蠶的外形特征、行為,以及蛻皮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飼養是小蠶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蠶的生長變化。
二、學習新課
1、交流蠶的生長變化
學生交流匯報前一段時期養蠶活動的發現和體會。(交流時,讓學生出示自己的記錄單、照片、圖畫、標本等。從體長、吃食情況、排便情況、活動情況、蛻皮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和交流。)
關于蛻皮學生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也有一些問題,希望與同學交流。交流活動能幫助學生們進一步感受生命的變化,(活動的目的提高對養蠶的興趣。)
2、觀察蠶的外形和行為
(1)蠶的外形是指蠶身體的顏色、形狀,以及它的頭部、胸部、腹部、足等。行為是指蠶用什么爬行,怎樣爬行?蠶是怎樣吃桑葉的等。
(2)討論蠶的身體結構和它的生存有什么關系。
3、蠶還會長成什么樣
預測蠶將會怎樣變化,并指導學生下一步進行觀察和記錄的內容及方法。(教學的要點是怎樣區別即將吐絲的蠶、怎樣為它營造結繭的場所,以及指導學生幫助蠶順利地吐絲結繭等。)
板書設計:
2蠶的生長變化
日期 體長(毫米) 吃食情況 排便情況 活動情況
教學反思: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小雞的生活習性。
2、初步感知兒歌。
教學準備:
母雞、小雞頭飾,有口袋的圍兜,自制雞食(米、蟲子),草坪、小河,音樂、錄音機。
教學過程:
1、學小雞走路。(適當的放音樂)
雞媽媽帶著母雞的頭飾、圍兜,幼兒帶著小雞的頭飾、圍兜,學小雞走路。
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學一學小雞是怎樣走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學。
老師:玩得好累呀,去找點吃的吧。(老師做出很累的樣子。)
2、雞媽媽帶小雞去找食物。
(在找食物的路上可以設置一些障礙物,如小河之類的,讓幼兒進行跳躍。)
母雞帶領小雞跨過一條小河到草坪上去找食物,并讓小雞把啄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圍兜的口袋里。
(注意在過小河時,老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方法過去。)
在吃飽后,雞媽媽帶著小雞坐在草坪上休息,并讓小雞說一說自己吃到了一些什么食物,并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在幼兒介紹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講一下自己吃的食物是什么顏色的。對于個別幼兒還可以引導他們講自己吃了幾條小蟲。)
3、帶小雞回家。
休息好之后,帶小雞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老師可以邊念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邊回家。(注意念兒歌時可以配有一定的動作、音樂,增強活動的游戲性,從而再次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教學延伸:
1、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的學習、鞏固。
2、說一說小鴨子、小貓咪、小狗喜歡吃什么,并模仿他們的動作。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關于科學教案07-27
關于科學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