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排序是蘇教版教材的新內容,屬于過程技能顯性化單元。學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觸過排序,生活中的排序遠沒有科學研究中的嚴謹,其作用也不一樣,本課是以科學研究的角度對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討,以讓學生重視數據收集過后的整理步驟。
《排序》這課,主要解決五個問題,
1、怎樣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進行,根據不同的特征可對事物進行不同的排序;
2、學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數據,得出規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重視整理數據的環節;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單一特征,還可以按照兩個甚至多個特征來進行;
5、通過對三種塑料紙的排序,收集數據,并整理數據,對事物進行排序的高級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知道排序的含義,弄清為什么要排序。
難點是通過自己或合作小組設計的各種排序活動,了解對物體排序所依據的單一特征或多種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展臺、鉛筆、排序欣賞圖片。
學生準備:
文具若干,活動記錄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層次一:知道排序的含義。
層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層次三: 知道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是有聯系又有差別的。
過程與方法:
層次一:能辨別物體排序所依據的一個特征。(分析、概括)
層次二:通過自己設計的排序活動,能對數據進行排序。(數學能力)
層次三:能發現排序后的數據、資料的優點。(分析、概括、遷移)
層次四:在小組活動中,能辨別物體排序所依據的兩個或多個特征。(分析、概括)
層次五:能比較三種塑料某些性質收集數據資料,并整理這些數據資料,按照順序排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視對科學證據的思考。
樂于合作與交流。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談話建構排序的概念)
1、 大家看一段視頻,看視頻時,回想這幾方面的問題。
剛才大家看到的視頻是29屆奧運會的入場式,在運動會的入場式時,經常用到,你注意他們入場人數這么多,顯得亂嗎,為什么?
生:按國家排列順序入場的。
2、體會排序的廣泛應用與作用。
師:同學們上課間操時,是怎么排序的?
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按照其它特征來排序的?
生回答。
師:生產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根據物體的同一特征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排序。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排序這種活動。
二、民主導學
(一)獨立嘗試簡單的排序
1、談話:排序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在我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種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嘗試獨立排序。
出示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速度記錄表(附件)
學生獨立排序,交流排序結果。
師:從排序后的數據中,你能發現些什么嗎?
3、找出鉛筆排序的特征。
4、根據樹干的年輪推測樹木的年齡。
小結:通過排序我們更容易發現數據中隱含的規律,排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但是不同的需求排序可能不同,下面請一組同學上來做一個排序活動。
(二)討論拓寬排序的特征
1、小組同學按照身高特征排序。
2、問:你們能不能按照其他特征進行排序呢?
是按什么特征來排序的?小組討論,看那組的方法新、科學、快
可能性預設:身高、體重、胖瘦、頭發長短等等
3、得出:同樣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征排序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我們看問題也要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三)分組探究排序的多樣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應用不同的塑料,下面給同學們提供了三種常見塑料,請同學們研究它們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
1、分發材料。
2、分組討論、探究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對探究的結論進行適當的記錄。。
3、各組交流討論、探究的結果,其他同學做出及時評價。
三、檢測導結
1、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根據物體的( )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 )。
2、在科學研究中,排序是一種常用的( )方法。
自評:
1、談話: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有什么感受、收獲?
2、學生談感受、收獲。
四、布置作業
1、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不同,比較下列材料的導熱性能,并給它們排序。(提示:較低溫度時,手摸感覺越涼的導熱性能越好)
木板、棉質毛巾、金屬把手、瓷磚、玻璃瓶。
2、自選一些物體按照某一特征對它們進行排序。
科學教案 篇2
重點
①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②能用多種方法論證地球是個球體。
難點
現在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利用絡或書刊收集世界各國古代人類關于地球形狀傳說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器材:收集相關圖片、資料;籃球、直尺、鉛筆;相關投影片;地球儀。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茫茫的宇宙浩瀚無際,它不斷的吸引著我們人類去探索,你知道人類目前了解的宇宙中生命物質只存在于哪個星球嗎?
(板書)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提問)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嗎?你知道古人對地球形狀有哪些看法嗎?
(學生交流)介紹、展示自己資料。
()老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的補充(結合相關投影圖片):
1.印度人認為世界是由幾只巨象的背撐著,世界的中央是高聳的山脈,巨象站在一只大烏龜的龜背上,烏龜則騎在一只盤踞的眼鏡蛇身上(書中有插圖,可讓學生自己看圖敘述)。
2.埃及人認為天被高高的山撐著,星星則從天上垂下,太陽乘著一艘小船,順著一條大河流到各地。
3.人則認為天像一只圓圓的大鍋蓋,蓋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撐的,形成了“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的說法,后來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很多現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平,于是人們臆想的大地變成了一只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于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說法。
(提問)在今天看來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在古人卻一直是一個難解的迷,你認為古人只能觀察到“天圓地方”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問)請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夠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進一步出觀察巨大物體形態特征的方法嗎?
(提問)人類是直到利用人造衛星拍攝到地球照片后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的嗎?
(提問)那你知道人類都通過觀察哪些現象,完成哪些活動開始逐漸認識地球是個球體的嗎,你能提出一些證據嗎?
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老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補充(結合相關投影圖片):
1.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坐在海邊的高山上,看著海上的船,他發現船桅桿會先出現,然后船身才出現,所以他認為地球的表面應該是彎曲的。
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現月食時,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弧形的,因此他推測地球是圓的。
3.在哥倫布之后,過了二十多年,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他向西航行經過大西洋,再繞過南美洲南端,越過太平洋,他的船隊終于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創舉,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
(實驗驗證)學生利用老師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人們觀察到“在海邊看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桿頂最后消失,觀駛向岸邊的船只,先看到桅桿頂,后看到船身”這一現象能說明地球是彎曲的。
(承轉)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認知過程后人們終于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
(板書)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學生觀察:觀察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描述地球的面貌。
(承轉)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了地球是個球體,可通過科學測量人們又有了新發現。
(學生觀察)“地球大小”的圖片,說出地球赤道半徑、極半徑的長度,描述地球形狀。
(練習)計算出地球赤道半徑和極半徑二者的差值,體會“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說法的含義。
(學生觀察)“精確測量的地球”圖片
(介紹)通過科學測量人們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且經過更精密的測量發現地球也不是一個規則的橢球體,北半球稍微細長一些,南半球稍微短粗一點,夸張的說,有點像“梨”,稱為“梨形體”,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窮盡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觀測和計算精度的提高,人們對地球形狀將會有更新的認識。
()現代測量顯示,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是陸地面積的50多倍,它為我們了廣闊的空間。在太陽系中論大小地球排列老五,與太陽比,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地球與太陽比起來又顯得十分渺小,在宇宙中就更是滄海一粟了,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
(學生計算一人日行40千米,繞地球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天?多少年?
(板書)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學生討論)你認為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什么意義?
老師可做適當的引導(以下內容可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不必涉及過多、過深):
繪制精度較高的地圖,首先就要詳細而準確地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研究地球氣候、植被、生物等資源的分布規律,探求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現象的規律、成因都離不開對地球形狀的研究。
進行雷達探測、火箭、衛星的發射,無線電通訊的轉播等人類活動時都不能忽視地球形狀對其的影響。(見上圖)
研究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時,離不開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能正確的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并體會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的需求。
教案點評:
教會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觀察圖片、設計實驗驗證等多種方法了解前人對地球形狀、大小的認識過程,感受人類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完善的,使學生從小就有敢于質疑的勇氣,這比教給學生現在人們認識的地球是什么形狀更重要;而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出:“現在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問題,利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體會知識的有用性。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膽想象,愿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
3、能設計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
教學準備:
1、植物與土壤的圖片和資料。
2、三株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3、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
4、搜集贊美土壤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學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對植物生長作用的有關圖文資料。
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卡。
1、提出問題: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2、猜想與假設,并做好記錄。
3、制定方案:小組內進行。
4、實施探究;
應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5、匯報討論結果。
小結學生探究過程與結果。
(二)活動二:
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1、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資料。
2、組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設計實驗方案,將預測結果記錄下來,并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3、學生試著匯報科學推斷。
小結:這個實驗需要較長時間來觀察,要堅持不懈。
(三)展示教材上的資料卡
(1)小組討論土壤對植物的意義
(2)小組展示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土壤對植物的意義
(四)拓展活動:繼續觀察、記錄實驗情況。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喜歡大膽想象;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愿意合作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知道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
科學教案 篇4
一、生活中的電阻器
1.電阻器:
2.符號:
3.作用:
4.應用:
【思考】改變導體電阻有哪些方法?你認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滑動變阻器
1.原理:
2.構造:瓷筒、接線柱、金屬桿、滑片(滑動觸頭)、線圈(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
3.結構示意圖和符號:
4.使用:①通常與用電器串聯在電路中使用,電路中電流不得超過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
②接線時接線柱應“一上一下”連接。
③閉合開關前,滑片應移到阻值最大處。
【活動】
1.滑動變阻器有四個接線柱,在電路中應如何連接才能改變電流大小呢?
2.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和電路圖進行實驗探究,并歸納改進實驗電路圖。填入方框內。
3.進行實驗。
4.總結。
三、其他變阻器
1.電阻箱
2.插入式變阻器
3.旋鈕型變阻器
[隨堂檢測]
1. 下列用電器中不需要用到變阻器的是( )
A.普通家用白熾燈 B.電視機上的音量調節旋鈕
C.調光書寫臺燈 D.調溫電熨斗
2.下圖中,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動時,電阻變大的是( ).
3.如圖所示電路,在、n兩點間接—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燈的亮度,電路圖的上方為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要求變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動時電燈逐漸變亮,則變阻
器連人電路的方式應采用( )
A. 接a,n接b
B.接d,n接b
C.接b,n接a
D.接c,n接d
4.給出以下元件:電源,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開關及導線,請按下述要求畫出電路圖,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通過燈泡的電流,且滑片右移燈變暗,并且一合上開關就能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習區分樹的種類。
2、了解樹木的多種用途,培養思維力,想象力。
3、初步形成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準備:
帶領幼兒參觀周圍人們植樹造林的情況。認識幾種樹木的種類。
活動過程:
一、啟發式提問。
1、你見過哪些樹木?能說說它們的名字嗎?
2、你能說說樹木的用途嗎?
二、討論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1、樹木能凈化、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風沙彌漫,防止水災,保持生態平衡。
2、調節氣溫,防風遮陽。
3、樹木能制成家具等,生活中不能沒有樹木。
三、幼兒應如何做。
1、學會保護樹木。
2、積極栽種樹木。
四、向幼兒講述愛護樹木的重要性。
使幼兒懂得不能隨意損壞小樹苗,也不能亂砍樹木,不能在樹林中和旁邊生活,以免燒毀樹木。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 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培養對土壤的感情,認識保護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準備:濕潤、混有少量沙的土、長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開對接成河道裝置)、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大飲料瓶、塑料杯(杯底側邊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鄉有哪些河流?這些河流和我們的生活生產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后講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澗溪流匯集而成的。當流水漫過地表時,會形成細小的水流和溝壑,這些細小的水流會逐漸形成溪流并匯成河流,而溝壑在流水不斷侵蝕的過程中會逐漸發展成大的切溝和沖溝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對土地的侵蝕結果。那么河流對土地又會有什么影響呢?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板書課題)
二、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
1.河流會侵蝕兩岸的土地嗎?
2.如果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樣呢?
回憶沉積實驗,觀看課本60頁插圖。
3.學生做實驗。
準備實驗裝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裝土。
觀察無河水流過的“河道”,在記錄紙上畫出河道的形狀,把它的寬度、深度標記在圖上,并用不同、 的符號分別標記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積的地方。
推測:當河流形成時,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會發生侵蝕,什么地方會發生沉積?
在河道上記下自己的推測,用虛線標出。
學生動手實驗。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時,一定要檢查出水口是否正對“河道”,試一試,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確保無誤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注水一開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終是滿的。在實驗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來的水。為了讓效果明顯,觀察得更清楚,可以讓實驗觀察的時間長一些,也就是說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著倒一瓶水。
觀察河水流動速度的變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蝕了?什么地方會有土沉積下來?
4.小組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結果。
6.教師小結。
三、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學生討論回答。
2.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教師出示相關圖片或課件。
四、課外拓展活動
除了流水,還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蝕和沉積?請課后閱讀單元資料庫,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風、冰川、海浪等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作用。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聲音的傳播》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中的第二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等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以及認識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體。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使學生通過多個活動對聲音這一熟悉的事物去進行一番理性的探索,從而構建起對聲音的傳播的認識,在本單元中屬重點內容,為今后的探究、學習奠定感性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對聲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聲音的高低。
2. 知道固體、液體、氣體能夠傳播聲音。空氣能夠傳播聲音是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知道的,加以鞏固即可。而固體和液體可以傳播聲音學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設計了實驗,通過實驗讓生了解本課內容。
3. 了解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能夠對聲音能在哪些物質中傳播作出預測,并設計實驗,找到問題的答案;會按步驟實施實驗計劃,仔細觀察,養成記錄的好習慣 養成及時記錄的好習慣。
2、科學知識: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而且傳播效果不一樣;真空不能傳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會安靜地做聲學實驗;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組協調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設計實驗證明聲音能夠在液體中傳播。
科學教案 篇8
小班科學活動:
好吃的花生
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3、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生若干盤、人手一只小碗內置花生一顆。
2、各種積木、剪刀。
3、花生統計表、每人身上貼好一個標記、小旗標記。
4、花生做的作品一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你們高興嗎?禮物就放在椅子下,請你們把禮物拿出來,這個禮物是什么呀?
二、觀察花生外殼。(運用投影儀)
師:那小朋友來看看花生長什么樣呀?(引導幼兒觀察花生的外殼特征)
出示“花生統計表”。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在相應數量的圓點表格下貼上自己的標記。
教師輕輕地打開花生。幼兒集體點數。并在相應的點子下做標記。
三、探索剝花生的方法。
師:你想不想也看看你手里的花生媽媽里面有幾個花生寶寶呢?那我們就一起自己動手吧!
四、認識花生米。
師:我們來看看花生寶寶長什么樣?(穿著一件紅衣服)我們幫它脫掉紅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肉)你們知道嗎?花生寶寶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花生米。
五、再次鞏固剝花生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剝花生的?(引導小朋友自己說出方法,并做示范。)請你來剝給大家看看。
四、結束活動
出示花生作品,寶寶們,花生好吃嗎?你們知道嗎?花生還會變魔術呢?看,花生變成了什么呀?(小橋),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那我們一起去變一變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