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并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
2、 通過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大數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促使學生重視大數的現實意義,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于10的數。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法中n與數位的關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 探索 發現:(大 家幫 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 費總額為 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法的一般形式嗎? ;(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 , n: 。 (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據的記數方法是科學記數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 ( ); 2、0.5106 ( );
3、30.3108 ( ); 4、10102 ( ).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 100=10( ) B: 320=3.2100=3.210( )
1000= 10( ) 4050=4.05 =
10000=10( ) 52000= =
如何確定n的值 (本環節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1、51000000000= 2、3705000= 3、57 2.5= .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 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據的原數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 平方米,原數: ;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 ;
3、某整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8,整數位是 位.
(三) 怎樣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我們身邊的數據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
(四)生活中的數據我也能用科學計數法來表示: 1、(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 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以上數據.
(2)調查本校的人數,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結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結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7400000= ,40億= ;
4、寫出下列各數據的原數: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為 ;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 ,原數是 ;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 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 又可以表示為 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 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加深對有關環境問題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加深對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課前準備:
配合教學用的錄像、照片及其他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類還面臨著其他一些環境問題。目前,我們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二、關于大氣污染:
1、說一說當地的空氣質量狀況,簡要說說原因。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大氣污染狀況和原因的內容,請學生談一談感想。
3、討論,哪些做法污染大氣?人們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師介紹一些空氣質量好的旅游、名勝地,簡要說明那里為什么空氣質量好。介紹幾個著名的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說一說,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關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嚴重地區的圖片,討論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白色污染的內容,談一談感想。
3、討論,我們平時的行為在加劇白色污染嗎?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
4、人們想出了什么應對措施?比較、認識可降解塑料。教師介紹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關于物種滅絕速度加快:
1、欣賞教科書插圖中的珍稀動植物。你認識他們嗎?請學生介紹他熟悉的珍稀動植物教師給予補充說明。
2、他們為什么稀少?閱讀教科書,了解人類活動對這些動植物生存的影響。
3、人類現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師介紹我國幾個自然保護區的情況。
4、討論,人類的活動對環境起著怎樣的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板書設計:
5、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環境問題: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
樂觀、積極地對待 。
現 狀 原 因 對 策
大氣污染
白色污染
物種滅絕
速度加快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食鹽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溶解〉的第一課,主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辨別常見的幾種物質是否溶解在水中,認識溶解的幾個特點,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身實踐“鑒別各種物體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感受“溶解”的幾個特點。
教學準備
1、 9種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質。(生活中常見的)
2.實驗必備儀器。(燒杯、玻璃棒、聚氣瓶、勺子、濾紙、漏斗、鐵架臺)
3.探究用的表格,1張。
教學流程:
(一)故事引入,質疑激趣
1、老師講一個關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
2、學生談談對溶解的認識。
(二)演示實驗,學會操作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燒杯、聚氣瓶、玻璃棒、勺子,了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師演示實驗
第一步:在燒杯內裝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鹽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第四步:做好實驗記錄,匯報實驗情況。
(三)親自實驗,了解“溶解”
1、小組分工合作
將全班同學分成8組,每組4人,根據各自的特長,組內分好工。
2、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安全性。
3、小組討論匯報
各小組在實驗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所做實驗是“溶解”實驗還是“不溶解”實驗,說說依據。
(四)分離實驗,解釋“溶解”
1、認識實驗儀器
課件展示實驗儀器漏斗、濾紙、鐵架臺、了解這幾種儀器的作用。
2、課件演示實驗步驟
第一步:折濾紙:先把濾紙對折,再對折,然后把濾紙打開,一面三層,一面一層,跟漏斗一樣的形狀;
第二步:放濾紅:把濾紙小心地放入漏斗內,濾紙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點水把濾紙濕潤,使濾紙與漏斗緊貼。
第三步:放漏斗在鐵架臺鐵圈下放好一個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鐵架臺鐵圈內,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輕輕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將燒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漏斗,不能漫過濾紙。
3、學生實驗
學生按步驟實驗,做好實驗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結果
哪些物質和水混合后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五)總結實驗,拓展延伸
1、解釋溶解
觀察實驗表格,了解溶解的特點,知道溶解是指:物質放入水中后,變成肉眼看不見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過濾的'方法分離的一種現象。
2、布置課外作業,
學生課后研究如何幫冬冬把鹽找回來。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以及生活習性。
2、知道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的滅絕至今是科學上的一個謎。
3、激發幼兒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能插接的恐龍蛋圖片;幼兒自帶恐龍蛋玩具。
2、《恐龍世界》錄象;大記錄紙一張。
3、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嘗試提出問題。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神秘的恐龍蛋
——教師出示一個很大的可以打開的蛋寶寶圖片:看看誰來了?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蛋?(幼兒自由猜測)
——教師:咔嚓,蛋寶寶裂開來了,瞧,誰出來了?(恐龍出來了)
——教師:原來這是一個神秘的恐龍蛋,小恐龍就是從這個恐龍蛋里鉆出來的。
2、交流:我所知道的恐龍。
——這段時間我們已經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很多恐龍的資料,現在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知道有哪些恐龍?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有什么本領?
——幼兒交流講述。
3、設疑:我還想知道什么。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已經知道了這么多恐龍的知識。那除了這些我們已經知道的,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恐龍的知識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答。
——鼓勵幼兒大膽提問,教師對幼兒的提問用文字的形式及時地記錄在大記錄紙上。
4、觀看《恐龍世界》錄象,解答幼兒疑問。
——小朋友提了這么多恐龍的問題,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找一找有沒有我們要的答案。
——幼兒觀看錄象后,教師針對記錄紙上的問題讓幼兒自己解答。
5、恐龍是怎么滅絕的?
——可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七千萬年以后卻一齊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
——幼兒自由討論、猜測并交流。
——教師小結:就象你們的猜測一樣,我們的科學家也作了各種猜測,但卻都沒有根據,所以恐龍的滅絕,至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小朋友,你們覺得恐龍神秘嗎?希望我們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恐龍,早日找到答案。
6、結束活動:玩恐龍蛋。
——幼兒自由玩恐龍蛋玩具自然結束。
活動建議和延伸
1、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參觀恐龍園。
2、可組織幼兒繼續收集恐龍的圖書、圖片、錄象資料,了解恐龍之最,舉行“恐龍知識大比拼”的比賽。
科學教案 篇5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在經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連接網絡、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參考課件:xx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毫米產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表示。”<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寬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預設: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課堂作業本》P1~2。
板書設計: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2]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計量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1分米=10厘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操作中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直尺一把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學課學什么,對課程產生一定的興趣。
3了解任課老師,能對老師產生一定的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小朋友們做實驗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學好,并愿意為之努力。
【教學難點】常規養成。
教學準備
卡通磁貼、碘酒棉簽、米飯、白紙、鐵勺(分米飯)
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評價表
1.給表現好的小組貼笑臉磁貼,引出評價表。
2.簡單介紹獎勵措施。
3.介紹分組,讓相應的學生舉手,給反應快的小組獎勵。
二、教師自我介紹
二、 講小故事
1.講身邊的同學的故事,積極嘗試簡單的實驗,發現問題,嘗試解決,仔細觀察,關注細節,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嘗試,樂于表達。
2.科學家珍妮古道爾的事跡。
四、了解學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還知道什么?
2.給學生演示一些簡單實驗(如,米飯遇到碘酒變成了藍色等等)。
3.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
五、作業設計:
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如“金雞獨立”或其他。
作業設計或典型錯題記錄分析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科學教案范文04-06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