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青島版P2~P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科學知識:
一、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二、了解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病毒的資料
學生準備:
了解有關病毒的有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教師提問:關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二)、猜想假設
1、流感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師講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炎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4.麻疹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
(六)、拓展延伸(網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于病毒,你還知道些什么?請回去以后在網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
3、課后作業:
(1)回去查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小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科學教案 篇2
科學之旅
●目標: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
三、進行新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本圖0.1-1實驗 [演示] 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 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小學科學《課標》指出“科學探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分析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學會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提升結論。”
科學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認識自然的科學方法作為特定對象的探究,是人們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對客觀事物和現象開展的探索、質疑和研究活動。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探究不僅能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獲的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么是科學,什么不是科學。科學探究可以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與科學的價值。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的學習,對科學課不了解,尚處在懵懂之中,還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科學課的學習,但是他們對世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知,需要教師引導他們進行整理、歸納,更需要對他們進行科學習慣的養成和初步的能力培養,待他們經歷簡單的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目標: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現,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系。
3、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4、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較的方法及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事物性質的能力。
教學重點:
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水的各種性質。
教學準備:
準備演示的各種實驗器材、彩色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掃地之前,我們要干那些準備工作?(先灑水)那么大家對水有那些了解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水,初步認識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好嗎?
1、教師出示裝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動幾下,讓學生猜猜瓶里裝的是什么東西。
2、學生猜測,教師引導學生說明猜測的根據。
(二)探究研討,描繪特征
1、 談話: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師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圖片)
組織討論,各組匯報交流。(都是水,顏色不一樣)(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問題:如果老師講臺上這四個玻璃杯中分別裝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辦法找到水?
學生討論并動手操作。各組匯報方法
3、教師進行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回答得很好,不錯,這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透明的就是水。
4、現在我們每個小組桌上還有三個透明的塑料杯,分別裝著純凈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純凈水?誰能告訴大家用什么方法找出來的?
指名學生說(用鼻子聞)
提問:為什么要用鼻子聞?你為什么直接湊近來聞?
分組交流(因為水是沒有氣味的,有氣味的就不是水。因為老師你已經告訴我們這三樣東西是什么了,我們都知道是沒毒的,是可以直接湊近來聞的。)
追問:如果給我們的東西不知道是什么物質時,能不能直接湊近來聞?(不能直接湊近來聞)哪我們該用什么方法來找呢?(我們可以用手扇)
5、教師及時給予表揚,演示正確方法。
6、下面同學們就開始觀察吧,在純凈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貼上標簽。
生自由做實驗,教師巡視,行間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操作。
7、誰來說說你們組的發現?看一看哪一組選用的方法最多,對這三種物體的描述最詳細。(它們都是無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樣。醋、酒有很大的味,純凈水沒有味。)
談話:同學們都能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那么,你們對水有了新的認識嗎?水有哪些性質呢?
8、師生共同小結: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板書)
觀察的順序是:一看、二聞、三嘗。
出示小黑板:《觀察物體的順序》 一看、二聞、三嘗。
不能吃的不要嘗,聞要用手扇來聞,嘗用玻璃棒蘸來嘗。
(三)擴展延伸,組織探究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質,那它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呢?
2、教師操作:指導學生觀察。(教師往裝著純凈水的杯子里繼續加水,加到不能在加為止。)
現在還能往杯子里加水嗎?(不能)。教師在另一個杯子里裝上細沙,直至裝到不能裝為止。
提問:現在還能裝嗎? 讓學生充分的猜測,討論,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師繼續示范實驗,以檢驗學生的猜測。
提問:如果往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么樣的結果呢?先與同桌說一說。師指名回答,進行評議補充。
追問:為什么水能流進沙子里呢?(沙子里面有空隙。水是流動的。)
4、繼續觀察實驗:用一個有洞的塑料口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提問:你們看到什么?(水在流動)
5、學生動手實驗:讓塑料袋里的水流進一種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狀的容器中
6、提問:做完這個實驗,你們有什么發現?(水很有趣。 水可以隨著容器形狀的不同而改變。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
談話:大家通過探究以后都知道了水是流動的,并且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像水一樣,既能流動,而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呢?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相互進行交流。(牛奶、果汁、飲料、啤酒、醬油、醋……)
師進行小結:同學們說得不錯,這些物質都跟水一樣,能流動,并且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叫它液體。
師板書:水是流動的 沒有固體的形狀 液體
(四)活動拓展
1、教師讓學生自讀教材30頁上的內容,明確認識。
2、教師布置比賽任務:各小組合作,選擇適當的用具,再不搬動桶的前提下,將桶里的水運到1米外的空桶里去。
3、學生分組討論之后,領取比賽用具。師要求學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師發出比賽開始口令,學生開始運水。
比賽結束,教師提問:你們組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最后結果怎樣?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質? 各組進行匯報交流。
提問:假如兩只桶的距離再遠一些(教師重新確定距離),你們又會采取什么方法進行運水?
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對策,設計方案,開始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五)進行總結
1、提問: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通?你還想進一步去探究些什么問題?
2、指名學生回答。
3、談話:希望你們課后繼續去探究水,把你們發現水的神奇之處記錄下來,便于我們今后進一步去研究。
(六)布置作業(略)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因素在于教師。因為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科學素質、探究的能力以及營造的探究環境直接決定著學生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
1、教師是引導科學探究的設計者。本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方法去了解認識水。因此,本課教學重點放在對水的觀察上,運用直觀的圖片、各種實驗器材等,讓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并用多種方法去了解自己身邊的物質和相關事物,使學生知道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多給學生動手的時間,讓他們將水倒來倒去,觀察水流,從而發現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
2、教師是科學探究的引導者。三年級的小學生在敘述時還是不能完整地說出來,但是他們通過動手實驗、觀察討論,通過老師的引導和歸納,他們多多少少的都能對水的性質說一些。這里也要指出,小學生的思維是無序的,對同一種事物,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兒童這一特定的年齡特征所決定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處處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去完成探究任務。另外,為了避免學生著重對水這一具體事物的觀察而忽略科學的觀察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使他們學會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認識水。
3、教師是科學探究的組織者。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學生前后的變化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充分說明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科學進行實驗探究時,訓練他們先動腦,再動手,帶著問題有準備地、有目的地去親歷,是培養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探究的一種有效方法。當然,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正確地科學探究,孩子們的科學素養才得以很好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才會提高。
科學教案 篇4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認知: 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出的聲音。
2.技能: 分辨聲音的變化,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3.情感: 培養聽好聽的聲音的興趣。
教學重點:聽聽各種聲音,并知道是由哪些物體發出的。
教學難點:分辨聲音的變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熟悉周圍環境的各種聲音,準備好各種聲音的錄音。
2、盡量多地收集能夠發出聲音的物體,比如口哨、笛子、鬧鐘、鈴鐺。
3、準備好水壺、玻璃杯、勺子等。
學生準備:收集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1、引入
2、活動:聽聽物體發出的聲音
研究聲音的活動開始了,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那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1)仔細傾聽周圍的各種聲音,說說自己聽到了那些聲音?
(2)分辨一下,聽到的聲音分別是由什么物體所發出的?
(3)說說,我們還聽到過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出的?
(4)討論分析:在我們聽到的聲音中,那些聲音是屬于自然界的?哪些聲音是我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發出的?
(5)和同學交流分享自己聽聲音的感受。把聽聲音的感受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3、活動: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出的聲音。
4、活動:分辨聲音的變化
5、作業。
(1)聽聽各種固體發出的聲音。想辦法讓桌上的各種物體發出聲音,聽聽這些聲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點?(2)聽聽各種液體發出的聲音。想辦法讓液體發出聲音,能想出多少種不同的辦法讓各種液體發出聲音?(3)聽聽空氣發出的聲音。在我們聽到的聲音中,哪些聲音是由空氣發出的?你有辦法讓空氣發出聲音嗎?
(1)分辨聲音的方向變化:給一個學生蒙上眼睛,請他前后左右的同學依次敲擊一下桌面,讓他辨別一下聲音是從哪個方向傳來的。
(2)分辨聲音的遠近變化:給一個學生蒙上眼睛,請距離他不同遠近的同學分別敲擊一下鈴鐺,讓這位同學分辨一下哪個聲音遠、哪個聲音近。
(3)分辨聲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幾只玻璃杯一字排開,分別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擊,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按聲音的高低給杯子排排隊,你能發現什么?如果改變敲的力度,你又有什么發現?
(1)傾聽、分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2)思考、查找關于聲音的有關資料。
討論:從以上活動中,你曉得了什么?你認為聲音和物體有什么關系?沒有物體能有聲音嗎?
(4)交流分享:我們在分辨聲音的活動中有什么上收獲。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學生能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
3、學生體驗到實驗中會產生誤差,明白減小誤差對于試驗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師準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 學 過 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么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并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調平。
5、給氣球充氣,觀察并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么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只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后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么?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布的研究活動激發學生探究的愛好;通過觀察布,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2、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等多種方法,觀察和比較出布的不同性能和織法;能描述出觀察比較的結果。
3、了解布的紡織方法有平紡、針織、無紡等多種形式。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對布的某些性能進行對比研究,激發學生探究的愛好,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并能把實驗結果向全班匯報。教學活動中要非凡組織引導小實驗的進展,組織好學生匯報。
[教學重點]
組織好四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記錄非常直觀的實驗報告,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教學用具]
每組一套小布片、砂紙、鑷子、滴瓶和玻璃片、放大鏡;老師另備一份。
[教學過程]
在研究過衣服的科學后,來討論布的秘密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引導學生討論人們看重不同種類的衣服的那些特性。
比如,小朋友在夏季天非凡熱的時候穿什么樣的衣服舒適?小朋友會提出穿薄的,透氣的,吸汗的……。小朋友冬天穿什么樣的衣服合適?小朋友會說穿厚的,保暖的……。還可以問內衣什么樣的舒適,外衣什么樣的耐穿等等。
充分討論后學生可以歸納得到結論:不同種類的衣服應該選取不同的布料來制作,服裝有多種多樣的,制作衣服的布料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是不同的。
討論后明確這次課我們將研究布的四種特性:透氣性、耐磨性、堅固程度和吸水性。
接下來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研究布的性能。討論后最后得出做四類不同的實驗來驗證。
吸水性能實驗:學生會提出把水滴在布上,看哪塊布吸水快;還有學生會提出把布放到水里,看哪塊布料先浸濕;用不同的布料擦拭用滴管滴在桌上的水,觀察哪塊布擦的干凈……。
學生提出的這些辦法都可以確定布的吸水性能的優劣。但是應該提醒學生注重要定量研究。比如,在布料上或在桌子上滴的都是一滴水,否則就無法對比。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從小設計科學的實驗,即進行對比實驗時,要保證只對比一種變量,而其他條件要保持一致。
堅固程度實驗:學生會提供不同的辦法,用手撕布或者用刀割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學生用手能很快撕破無紡布,但是卻很不輕易撕破其他布料。可以引導學生先撕下布的纖維,并盡力撕斷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而使用刀具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危險,尤其在班額量較大的班級,教師不輕易保證學生的安全,可以先肯定這種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采用更安全的辦法。
教師可以示范怎樣用鑷子撕下布料的纖維。
課本上提供的在布的纖維上懸掛“鉤碼”以確定布的堅固程度的方法非常適合定量研究,但是需要預備更大的布料以得到較長的布纖維,并且使用較大質量的鉤碼,否則實驗不好操作。
透氣性能實驗:學生會提出把一塊布料蒙在嘴上,用吹氣的辦法,比較布的透氣性能。把布舉起來,對著光觀察誰的孔隙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觀察布的孔隙。
耐磨性能實驗:學生還會提供不同的辦法,用石頭磨,把布放到地上磨等等各種辦法。肯定學生的想法,并提供砂紙這種工具,指導學生怎樣使用。
用砂紙打磨布(固定次數),觀察哪塊布磨損最嚴重,比較布的耐磨性能。也可以對比假如要把不同的布料磨破,看哪塊布用砂紙打磨的次數多。
討論后最后得出做四個不同的實驗來驗證。
實驗一、用不同的布擦拭滴在玻璃板上的一滴水,觀察哪塊布擦的干凈,確定布的吸水性能的優劣。
實驗二、撕下布的纖維,并用力撕斷它,比較布的堅固程度。
實驗三、把一塊布蒙在嘴上,用吹氣的辦法,比較布的透氣性能,并用放大鏡觀察布。
實驗四、用砂紙打磨布(固定次數),比較布的耐磨性能。
班額量較大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教師密切觀察,注重安全。
指導學生以貼畫的方法做實驗報告,把布各分成兩類,吸水性強和吸水性弱的;堅固的和不太堅固的……。學生直接把小布片貼在教師設計好的紙,制成非常直觀的實驗報告單。這樣將十分有利于學生進行匯報。
組織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并匯報,大家再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討論,以得到正確的結論。還可以把學生記錄制成墻報展覽。
[課后小結]
學生興致很高,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學到了知識。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已經開始意識到關于“分類標準”的問題,即每個小組的分類標準可能不統一。
本次課要非凡注重組織好學生活動,注重安全。因為部分實驗器材對孩子來說有危險性,如玻璃、鑷子等。
假如班額量小的話,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在探索的過程中,提出的假設,設計更新的實驗,充分進行說理和辯論。更有利于孩子養成進行相互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老師可以更關注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和多種嘗試。
科學教案 篇7
1、讓幼兒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著腳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鏟子、小桶、篩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師啟發幼兒: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覺?
用腳踩過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腳印什么樣?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試試能不能捏成一個球?
用鏟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試一試能不能成功?
用篩子篩過的沙子什么樣?摸一摸這些沙子有什么感覺?
2、模仿游戲:讓幼兒在沙池里或沙灘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烏龜、螃蟹爬,小兔跳等。
科學教案 篇8
第一單元 認識我們自己
第1課我們在呼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憋氣、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產生,了解呼吸的路線和呼吸的意義。
(3)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呼吸模型來初步了解呼吸過程;
(4)能相互質疑對人體參與呼吸的器官和作用進行推測
(5)意識到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推想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實現體內同外界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換
[教學準備]
“制作呼吸模型”:飲料瓶一個、氣球、氣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到游泳池去游泳,學習游泳時練習都要先練習憋氣,請同學們像學游泳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提示學生不可憋得太久),
學生活動,談感受。
(出示課題)
二、探究過程
(一)感知呼吸
1、剛才同學們感受到了憋氣的確比較難受,我們來放松一下,請同學們像老師一樣做深呼吸,想一想:你們認為直接參與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匯報.
指導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體上的位置
(出示一張呼吸掛圖或課件 )
2、我們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們吸氣呼氣會依次經過哪些器官呢?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教材P1圖上標出進出的路線
學生活動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小結: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的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有7.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氣泡表面密布毛細血管網,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都在這里進行交換呢
3、學會提問:關于我們的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誰知道我們的呼吸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體味呼吸
1. 請同學們把雙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腹部的如何變化。請你談談吸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變化, 呼氣的時候呢? 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呼氣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2.你認為呼吸是怎樣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3.呼吸時胸腔是怎樣變化的?這與呼吸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
吸氣 ——→胸廓腹部擴大
呼氣 ——→胸廓腹部縮小
學生活動, 相互質疑,教師匯報
(三)、制作活動
1.學生按教材P6步驟進行制作
(可以將飲料瓶先為學生開個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學生手拉和放開橡皮膜,你有什么發現?
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小?
學生討論分析
3.請同學們再對照我們前面的分析,你認為我們的飲料瓶相當于我們人的什么?氣球呢? 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胸廓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胸廓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三、課堂總結;
大家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關于人的呼吸,我們還知道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對于我們的呼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還想了解些什么?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們將進行繼續研究。
2.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板書設計]:
我們在呼吸
鼻→喉→氣管→支氣管→肺↗肺泡
吸氣 ——→胸廓腹部擴大——→外界氣體入肺——→吸進新鮮空氣
呼氣 ——→胸廓腹部縮小——→肺內氣體排出——→呼出廢氣
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彩筆.油畫棒),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講述等方法,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工具的名稱以及它們的用處;
2.幼兒能夠正常的使用工具;
3.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收集各種工具,如漏斗.漏勺.鑷子等;
2.準備所需材料米.沙子.石子.棉花;
活動過程:
一.先向幼兒布置本節課的任務;
1.師:“老師今天非常開心,因為老師收到了一個大禮盒,先讓幼兒猜下禮盒中會是什么樣的禮物,然后打開禮盒一起看下都有什么,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四項任務;
2.先讓幼兒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試著去完成這四項任務(放音樂,音樂開始,幼兒開始動手操作,音樂停,幼兒停止操作);
3.讓幼兒說說在完成這四項任務時,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然后讓幼兒想下有沒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從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并讓幼兒初步認識這些工具的名稱;
4.發放工具,讓幼兒重新去完成這四項任務(放音樂,音樂開始,幼兒開始動手操作,音樂停,幼兒停止操作);
5.幼兒在工具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后,再提問幼兒在使用工具完成任務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從而讓幼兒了解工具的用處;
6.展示禮盒中剩下的其它工具及其用處。
活動小結:
1.本次活動我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并在探索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通過這一部分,孩子們不僅能識別各種工具的材料,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貫徹“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孩子們親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2.全班幼兒對這次活動很感興趣,而且可以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地動手操作,當說到自己用了什么工具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更高了,說出了自己想到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提高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身邊的科學教案07-13
關于科學教案07-24
關于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