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展開想象,了解一些自然界的仿生現象。
2、能將收集的信息與同伴分享交流,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
準備:
幼兒事先收集一些仿生學的資料,紅軍裝與迷彩服圖片兩張,展板一塊上面貼有圖片若干
過程:
一、導入:迷彩服
1、從前有英國的軍隊和非洲的軍隊在叢林中打仗,英國的士兵都穿著紅色的軍裝,非洲的士兵都穿著綠色的軍裝。
(出示圖片)你們猜猜看,最終誰會勝利?為什么?(幼兒討論)
2、非洲士兵穿綠軍裝的方法是向誰學來的呢?(幼兒討論:蝴蝶,變色龍等)
3、老師小結:非洲士兵可真聰明呀,他們從動物有保護色這個本領中得到啟發,發明了迷彩服。迷彩服的顏色和周圍的環境很相象,就像蝴蝶躲在花叢中,不容易被別人發現。
二、個別經驗分享交流
1、動物有一些特別的本領,人就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
你們還知道人從動物身上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2、個別孩子收集的資料進行分享交流,如:魚——潛水艇;蜻蜓——直升飛機;蝙蝠——雷達等
三、游戲:學來的本領(翻翻樂)
1、你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人向動物學習”的資料,我這里還有一些東西,看看它們可能是學哪種動物的本領?(老師出示展板,上面貼有大吊車、漁網、鬧鐘等圖片,幼兒說出一種就翻開圖片看里面的動物是否猜對)
2、小結:我們人很聰明,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大家回家后還可以再找找看,人還能向動物學些什么?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指導瓶子和瓶蓋的作用,能選擇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螺紋)選擇適當的瓶子。(重點)
2、嘗試擰緊瓶蓋,獲得用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的動作。(難點)
【活動準備】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來了誰啦?巧虎媽媽帶著巧虎要去旅游了,準備了好多的東西放在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蓋都沒有了,這下怎么辦?沒有了瓶蓋,瓶子好用嗎?為什么?
2、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瓶蓋,東西會掉,不衛生,不方便)
二、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選擇瓶蓋。
1、我們一起來幫幫巧虎媽媽吧,幫她的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
2、幼兒操作完交給巧虎媽媽檢查是否正確
3、提問:怎么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呢?為什么這個瓶蓋剛好蓋在這個瓶子上呢?(找一個沒有配對成功的,你的瓶子為什么沒有找到好朋友蓋子呢?再試試,這個可以嗎?為什么不行呢?
師小結:瓶子和瓶蓋正好是一樣大小的。
三、幼兒嘗試擰、蓋的的方法去蓋瓶蓋。
1、師:我們換種方法,把瓶蓋蓋緊瓶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2、幼兒操作。(請一位該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蓋住了嗎?怎么用小手把它蓋住的?)
3、提問:你們發現瓶蓋與瓶口之間的額小秘密嗎?里面一圈圈的是螺紋,有螺紋的要用擰。
4、請一位蓋的小朋友。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那你是怎么蓋上的?沒有螺紋的瓶子不用擰的方法,用蓋。
四、游戲:送回家
現在小朋友們幫巧虎媽媽的瓶子都找到了瓶蓋,我們先把它們送回家吧。巧虎媽媽謝謝各位小朋友。
【教學反思】
教師引題還是較為成功,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但當幼兒回答瓶蓋的有些作用后,教師的引導性不夠,還是較為直接的告訴幼兒瓶蓋的其他作用,而且在這一環節師小結也不夠科學、到位,體現不出科學的嚴謹性。在第二環節幼兒自動操作的時候,場面混亂,當教師拋出問題的時候,只有部分幼兒在進行參與,個別幼兒已經開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師能在這里巧妙的說句話或者在設個環節,將幼兒的注意力在拉回來,效果也許會好些。在第三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個別幼兒回答了蓋緊瓶蓋的方法,教師也做了一定的小結。之后應該再請幼兒試一試,加強幼兒掌握蓋緊瓶蓋的方法。
最后一個環節,教師請小朋友送回瓶子寶寶的時候,應該講清楚內容,交代清楚該怎么送回,秩序也會更好些,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送回家,結果幼兒就全部亂糟糟的往籮筐里亂放。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幾種氣味,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能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給氣味瓶找朋友活動,判斷氣味,學會正確聞氣味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我聞到的氣味 活動目標
1、感知幾種氣味,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能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給氣味瓶找朋友活動,判斷氣味,學會正確聞氣味的方法。
3、喜歡閱讀畫面,感知鼻子的有趣用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接觸過不同的氣味。
2、物質準備:
——密封但有氣孔的“氣味瓶”若干(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風油精、酒、醋等);
——用空氣清新劑在教室里噴出一個清香的空氣環境。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每組一盒彩色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彌漫著香氣的活動室,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教室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嗎?你是怎么知道教室里香噴噴的呢?
教師:你還用鼻子聞過什么味道?
2、進一步感知鼻子的用處。
——出示氣味瓶,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里有許多有趣的瓶子,不打開蓋子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嗎?
——幼兒聞氣味瓶,學習聞氣味的正確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不要將鼻子直接貼近瓶子,而是用手輕輕將味道扇進鼻子。
——教師:你聞到了什么味道?猜猜瓶子里是什么?
3、給氣味瓶找朋友。(嘗試氣味與氣味源匹配) ——教師(出示香水、風油精、酒、醋):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嗎?它們有什么味道?
——教師(出示氣味瓶):氣味瓶里也裝著這些東西,請你聞一聞,然后,把氣味瓶送到和它一樣味道的朋友那里去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并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聞氣味。
4、討論鼻子的用途,感知各種鼻子,知道鼻子的奇妙用處。
——教師:你的鼻子能聞出香水、醋、酒的氣味,你的鼻子還能聞什么氣味?
——教師:我們的鼻子用處可真大,動物的.鼻子有什么用呢?
——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感知人和動物(大象、豬、狗等)的鼻子,請幼兒給畫面人物和動物的鼻子涂上顏色,說說,他們的鼻子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鼻子有什么用?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自由地選擇材料進行對聲音的探索,知道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并能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分辨樂音和噪音,養成輕聲說話的好習慣。
3、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對聲音的探索,知道聲音是因為 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活動難點:通過游戲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活動準備
1、小鼓、沙球等樂器和礦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發聲的物品若干;
2、有關聲音方面的經驗儲備,學會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聲音王國,告訴幼兒我們要來這尋找聲音的秘密,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討論。
(1)請幼兒在聲音王國中開演奏會。
活動要求:根據老師的指揮來演奏,手握拳表示結束。 你在演奏出這么好聽的聲音時,你看到了或感覺到了什么?
(2)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感受。
(3)發現問題,再次感受。
請個別幼兒上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請幼兒再來跟音樂合奏來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說得那樣。
(4)小結:告訴幼兒所有這些感受都是振動,從而得出聲音是因為物體震動而產生的。
3、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1)出示米粒并將米粒放在鼓上,請幼兒利用剛剛學到的振動產生聲音的科學原理想辦法讓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導幼兒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底。
(2)幼兒通過與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a、幼兒發聲感受喉嚨的振動。
b、小鼓敲得重幼兒唱得響,小鼓敲得輕幼兒唱得輕,同時手摸喉嚨感受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4、通過對比以上兩種效果,認識樂音和噪音,滲透輕聲說話的習慣培養。
5、結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輕聲聊天,說一說自己今天學到了什么本領?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樂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
2、查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說說上節課學了文中哪些內容,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回憶兄弟倆到底是怎么考達爾文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說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他們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饋
4、學生裝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文中感嘆號表示的興奮、高興的語氣
5、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說些什么?
6、質疑:兄弟倆是怎樣制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倆考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綞來了,兄弟是怎么考達爾文工團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
4、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學生裝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6、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操作,發現無縫的蛋寶寶是捏不碎的科學道理。
2、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蛋寶寶易碎卻捏不碎”的秘密。
3、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個(碗里有縫和無縫的蛋人手一個,且種類相同,如均為雞蛋或鴨蛋)
2、木頭積木、不銹鋼小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種工具(木頭積木、不銹鋼小勺等),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說說自己是怎樣把雞蛋弄碎的?你覺得把雞蛋敲碎容易嗎?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樣?
3、和蛋寶寶比力氣
1)分別用力捏有縫和沒縫的蛋
2)想想哪個蛋破了?為什么會破?
4、經驗分享:
幼兒陳述實驗結果:無縫的蛋寶寶捏不碎。
活動反思:
教師在選擇敲蛋的工具時,選擇了比較結實的木頭積木,不銹鋼的勺子因為有一條扁平的邊,所以幼兒不需要用很多力氣就能用這些工具把蛋寶寶敲碎。這為幼兒得出“蛋寶寶很容易碎”的結論提供了前提,接下來,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狀不一,會在引導幼兒觀察時不能及時抓住觀察重點在與是否有縫,會影響下一環節的進行,并誤導幼兒的觀察小結。所以,科學活動的順利展開,環節中各項物品的準備、取用都是很有講究的。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6篇】相關文章: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5-20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6篇05-26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7篇05-13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九篇05-12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10篇06-06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5篇05-28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5-29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05-13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05-09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