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分有籽和無籽兩種。
2、知道籽是種子的一種
活動重點:
了解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活動準備:
1、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2、水果去皮放上牙簽裝盤。
3、水果小圖片。
活動過程:
1、水果品嘗會:
幼兒分別拿一塊水果品嘗
——“吃的是什么水果?味道怎樣?有不能吃的東西嗎?”
請幼兒將籽放在自己的盤子里。
幼兒互相觀察面前的盤子:
——“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盤子里有籽,有的沒有?”
小結:水果有有籽的和無籽的。
2、觀察有籽和無籽的西瓜:
觀察兩只西瓜,猜猜哪只是無籽的?
切開西瓜幼兒觀察,有籽和無籽的不同,無籽西瓜是不是真的無籽?(有籽,只是白色的、軟軟的,感覺不到。)
嘗嘗兩種西瓜的味道。
討論:
——“你喜歡吃哪種西瓜?為什么?”
“你還吃過哪些 水果沒有籽的?”
3、幼兒每人拿一張水果卡片。
按有籽和無籽分類,將卡片分別粘在兩棵樹上。
科學教案 篇2
一、學情分析
四(1)和四(4)兩個班級共有學生102人,他們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 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與原教材相比縮減了一個單元,減少了“磁鐵”、“有生命的物體”兩個單元,增加了“我們的身體”單元。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生命科學(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物質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質科學(光、熱、電、磁)《聲音》;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化)《天氣》。調整后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容,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2、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
四、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滑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能產生的具大作用。
2、知道滑輪在生活中是如何產生作用的,并認識共工作的原理。
3、學會開動腦筋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些小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定、動滑輪是如何工作的。
教這難點:認識其工作的原理。
教學用具:鐵架臺、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筑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并說說自己有些什么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么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解決問題
1、滑輪組的作用。觀察結構圖P12
2、實驗探討滑輪的作用。
(1) 試用一個定滑輪和一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結合圖)
(2) 增加滑輪的數量,試試吊起同樣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3) 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要求:
1、明確分工。
2、擬定實驗計劃交老師檢查后實行。
3、進行實驗并作好實驗記錄。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3并將游戲結果用表格作好記錄。
四、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并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么?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么起重機能夠吊起那么重的物體。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天空是大自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孩子們置身其下是那么的自由、歡暢,多變的云朵猶如變換的玩具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挑逗著他們的好奇心。每天游戲、午飯散步等我班幼兒都會談論這一話題,所以我設計了《千變萬化的云》這一內容,讓幼兒進一步感受云彩的變化和奇妙,引發幼兒無限的想象。并增進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引導幼兒發現大自然的美與人類的依存關系,懂得要愛護環境。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談論對云的認識。
2、通過觀察、談話、操作,使幼兒感受云的多種變化。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云彩的奇妙變化。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感受云彩變化的原因,即:云兒變化需要風兒的幫助。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棉花、吹塑紙、課件、白色顏料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導言:小朋友我們一起抬頭看看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兒答:云,今天啊,老師就帶你們去一個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你們一定要多想、多說,你們會變得更聰明、更厲害。
二、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你們看過什么顏色的云?幼兒說:
今天老師也收集一些好看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出示課件)
出示白色的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的是白色的云
出示多種顏色的云:火燒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火燒云
出示烏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烏云
小結:云的顏色變化與天氣的變化有關。
2、云的形狀是各種各樣,小朋友看云都像什么啊?幼兒說:有的像、、、、、有的像、、、、、、、
出示課件:云的各種形狀的圖片,讓幼兒說都像什么?
3、云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形狀變化呢?因為風的吹動,風一吹動,云的形狀就會變化。
做實驗:小朋友做能干的風,證實風吹動,云的形狀會發生變化。
4、展示作品:幼兒用棉花制作不同的云彩,并粘貼在不同的背景上。(晴天、陰天、天陽落山等天空背景)
5、游戲:“會變的云彩”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玩游戲。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2、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過程與方法:
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
3、根據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據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懂得證據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
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據的重要。
【教學準備】
水槽1個,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塊,刻度杯1個,記錄表(教材第8面)。
【教學過程】
一、觀察橡皮泥的沉浮(實心):
1、導入: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我們能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嗎?
2、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
3、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的質量有沒有發生變化?橡皮泥的體積有沒有發生變化?(預設:若學生對橡皮泥的體積是否改變無法確定,可出示刻度杯測量。從而得出,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質量沒有變,體積也沒有變,橡皮泥的沉浮狀態不會發生改變。)
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沒有辦法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變橡皮泥的形狀,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討論: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體積發生改變,導致在水中排開的水量發生了變化。)
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1、講授: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排開的水量可以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方法是: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減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體排開的水量。(補充:排開的水量與我們平時說的是排水量是有區別的,前者指的是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后者是物體排開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測量排開的水量還不是很精確,所以在讀數的時候一定要細致,特別是觀察刻度時視線要與水凹面持平。)
2、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種形狀,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也記錄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發現了什么?(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發現,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量不變,而浸入水的體積增大。)
4、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如果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物的超大輪船,你認為個怎樣做呢?
板書設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狀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放入后
水面刻度排開的水量
(毫升)沉浮狀況
實心團200
沉的形狀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船浮在水面上排開的水量很大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6
一、課題:藝術與科學
二、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十六冊第一課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學生分析:
藝術與科學的關系,科學發現、科技進步對藝術的發展所起的作用,藝術想象審美追求對科學技術發展和設計所產生的影響等問題,在學生深入理解藝術與科學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對藝術與科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通過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思考、如何將已有的科學體系,進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處理不同學科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等問題。
五、教材分析:
人們經常把科學與藝術比作一棵文化之樹上結出的兩只碩果、但它們卻是同源、異質而又互動的。科學技術發達的時期也產生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兩者共存共榮。
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很少把美術教育和其他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和科學技術進行聯系。但在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持續發展”為教育目標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重視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廣闊的學習和探究空間。
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夠聯系生活,了解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對人類生活的促進作用,認識到現代科技對藝術發展的重要影響。
2、過程與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生活中各種物品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藝術的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設計對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增強學習科學的熱情和對藝術的熱愛,了解著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工作經歷,認識到將藝術和科學進行有機結合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七、教學重點:
藝術與科學的相互關系;分析藝術與科學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設計中體現的。
八、教學難點:
藝術對科學的促進作用。
九、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物品和圖片。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6篇】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八篇05-07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5-28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05-20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5-19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05-16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6篇05-09
【精選】科學教案4篇05-20
關于科學教案合集六篇05-28
有關科學教案合集6篇05-26
【精華】科學教案合集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