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科學教案模板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重點和難點
九大行星的名稱和順序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隕星的報道及圖片
教學器材:各種星體圖片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陽和月亮外,還有哪些天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講述)太陽和圍繞太陽轉動的各種星體,共同組成了太陽系。今天,我們太陽系的居民們。地球有八個個頭不同的兄弟,圍繞太陽旋轉,這就是九大行星。
(圖片展示)教師依次顯示九大行星的圖片,并請學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視頻資料)播放相關的太陽系錄像,引導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整體認識。
(學生活動)1.觀察教材的“太陽系示意圖”
2.回答圖下面的問題。
(教師講解)
(承轉)九大行星中,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幾顆呢?
(學生根據日常經驗討論回答)
(講授)教師講解人類觀察太陽系的歷史,介紹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遠鏡,以及現在的航天探測器。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隕星。
(圖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視頻資料)彗星
(講授)教師講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現象,隕星是太陽系中的一些固體塊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由巖石組成的叫做隕石。
(講授)教師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并聯系恐龍的絕滅,啟發學生思考兩者的關系。
(學生討論)
教案點評:
太陽系這一段落的內容編排,是依次介紹其中的各種天體——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隕星。教師在講述過程中,重點要學生注意各種天體形狀、大小、組成、軌道上的區別。本節可在設計時注意了配以豐富的圖片,使學生認識這些星體,并產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苯柚拼音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
2蹦芏煉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
3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事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威。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質疑激趣
1蓖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學家來到一所學校,許多孩子都驚喜地圍住了他,向他問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位科學家都做了回答,孩子們聽了可崇拜他啦。這時,科學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許多小朋友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于是都搶著回答,但都不正確。這時,有個聰明的小朋友通過自己動手,終于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2鄙櫛剩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認讀字詞,整體感知
1蓖學們,你們想知道的問題呀,都在課文里呢。帶著你們的問號去讀讀課文吧,一邊讀一邊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讀后,老師用課件出示勾畫的生字讓學生對照。)
2鼻氚涯鬩丫會認的字大聲地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或夸夸他,或幫幫他。
3蔽頤且豢槎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
(先帶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容易讀錯的多讀幾遍。)
4斃∽楹獻餮習。
由小組長帶領組詞,找形近字,用自己最喜歡的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5苯淌和學們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嗎?瞧,他們又回到了課文里。沒關系,有它們幫忙,我們讀課文就更容易了。誰愿意來試一試?
(抽讀。)
6斃∨笥衙親雜傻厙嶸地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么。
7毖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三、重點探究,品讀體會
1痹俁量撾模思考科學家提出的是什么問題。
抽讀——評議——范讀——齊讀
2畢付量撾模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有些什么答案?圍繞“議論紛紛”指導朗讀,他們的答案是怎么得來的?讓學生聯系第1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思考。
3甭昀鲅親雋聳裁矗克為什么生氣?(學生找出文中相關內容,反復閱讀后,老師再作提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學生和老師可以親自做一做。)
4笨蒲Ъ椅什么提這個問題?
反復讀科學家說的話,討論科學家在回答瑪麗亞的問題時為什么哈哈大笑。
5甭昀鲅敲靼琢聳裁矗
6毖Я絲撾模你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拓展
1痹諫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這樣的事嗎?講一講。
2倍量撾模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附:板書設計
科學家的問題
提出問題
科學教案 篇3
本課接著上一課結束時,所提到的問題之一“撬石頭”而引入。課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現場演示,請上來一位班級體重最重的同學,有100多斤,很費力地抱一抱,然后讓他坐在椅子上,找塊磚一墊,用撬棍很輕松地抬了起來。再請個全班最瘦小的也來試試,也非常輕松地把他抬了起來。這樣,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高漲,又直觀形象地再現了生活中的場景,對后續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很大幫助。
“區分各種常用工具是否杠桿”的活動。充分利用上節課讓學生操作使用過的那些器材,進行分析交流。對于榔頭拔釘子,學生比較好理解,支點、用力點、阻力點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確認它是杠桿的應用,但對于老虎鉗、剪刀,有的學生認為不是杠桿,是因為他沒有結合實際使用來體會理解,可以讓學生用老虎鉗剪段鐵絲,用剪刀剪塊木片,在這個過程中找找阻力點、用力點和支點,再來分析是不是杠桿,學生就較易理解了。對于螺絲刀,有的學生說它用來撬物體時就是杠桿了,也應予以肯定,但做為扭螺絲釘時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桿的應用了。
本課的教學難點還在于杠桿尺的研究。在教學中,很多小組的探究活動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開展這個活動時,首先要強調教師的指導到位,要求明確。對于這個實驗,有這么幾點要求:
1、左邊所掛鉤碼當重物,右邊的鉤碼當作我們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兩邊的鉤碼都只能掛在同一個位置,這點很重要。
3、當杠桿尺達到平衡狀態時,再記錄實驗情況。
4、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如何區分?
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多加觀察、思考,發現規律,但在實際活動中,很少有學生能進行認真思考來發現規律,更多的是隨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通過增加鉤碼個數或移動鉤碼位置來達到平衡。還有的小組,總是在兩邊掛相等數量的鉤碼來實現平衡,探究活動沒有深入。這些情況都需要老師在活動巡視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指導。并引導學生結合數學知識來分析數據以發現規律。
通過活動,分析實驗數據,解決書中的三個問題,只要小組活動開展的充分,數據詳盡,那么困難并不大。但對于“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更合理”?學生的思考并不多,充滿隨意性。同時,這一課時的教學時間也相對緊張,如果想要深入、扎實有效地開展杠桿尺實驗,建議增加教學時間。因為只有將這個知識掌握了,懂得通過分析用力點、支點、阻力點三點之間距離的關系來區分杠桿是省力的,費力的還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才能使第三課的活動順利開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并識別晝夜對郁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并設法這些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
3、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征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
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系的初步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并以一定的方式贊美,如美文等。
教學準備: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么有關呢?到底是什么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學生發表各自意見。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郁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牛花、夜來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變化?是什么在影響著它們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嗎?
4、學生討論并交流。
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著節律的支配,這種節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著,和鐘的周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律我們也稱作生物鐘。
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郁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
8、學生討論并交流。
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么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
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猬、狐貍,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
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
5、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答案?
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并進行調查訪問。
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四、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現。
作業: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了解它為什么喜歡在夜間活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分有籽和無籽兩種。
2、知道籽是種子的一種
活動重點:
了解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活動準備:
1、有籽和無籽的水果。
2、水果去皮放上牙簽裝盤。
3、水果小圖片。
活動過程:
1、水果品嘗會:
幼兒分別拿一塊水果品嘗
——“吃的是什么水果?味道怎樣?有不能吃的東西嗎?”
請幼兒將籽放在自己的盤子里。
幼兒互相觀察面前的盤子:
——“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盤子里有籽,有的沒有?”
小結:水果有有籽的和無籽的。
2、觀察有籽和無籽的西瓜:
觀察兩只西瓜,猜猜哪只是無籽的?
切開西瓜幼兒觀察,有籽和無籽的不同,無籽西瓜是不是真的無籽?(有籽,只是白色的、軟軟的,感覺不到。)
嘗嘗兩種西瓜的味道。
討論:
——“你喜歡吃哪種西瓜?為什么?”
“你還吃過哪些 水果沒有籽的?”
3、幼兒每人拿一張水果卡片。
按有籽和無籽分類,將卡片分別粘在兩棵樹上。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
過程與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來加固框架結構。
● 設計、制作一個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驗動腦、動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師自己準備:框架結構建筑的圖片或影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現示各種框架結構的圖片(可選視頻材料)
二、 研究簡單框架
1、 實踐體會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長方形框架
觀察經們受到力的作用時有什么不同?
哪一個容易變形?
可以把長方形框架加固嗎?
2、 根據要求分組操作,并作好各種形狀的記錄。
主要思考增加斜桿起什么作用?
并說說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點。
三、 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
1、 請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個堅固的方體框架。
2、 制作一個較復雜的結構,應當先畫草圖,計算材料。
3、 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要多少根橫桿?多少根豎桿?多少根斜桿?它們的長短一樣嗎?
4、 每根斜桿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個三角形?
5、 考驗我們的'正方體的承受能力。
在我們的正方體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書,它能承載多少本?
四、 小結
板書設計:
制作的原則 做成的形狀
穩定
承壓大
用料少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是讓學生認識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基本結構;本節課先讓學生觀察水樣,看看水里有什么。再引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節內容是本單元的起點:認識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領的地位,本課通過采集水樣、觀察水樣引入對微生物的認識,為后面對細菌、霉菌的認識做好了準備。
2.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認識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個體微小、分布極廣的生命體,絕大多數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氣、水、泥土里、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細菌、霉菌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1.教師要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在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對微生物、細菌、霉菌、病毒這些常見微生物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有粗淺的了解。而且這些認識應多為感性的,教學中,不必作深入系統的研究。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研究很感興趣。
2.學生應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第一,要預習微生物的知識,收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資料。第二,學習、掌握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基本技能。第三,用網絡、多媒體及儀器,使微觀的、對學生較陌生的微生物教學變得生動、具體、有趣。
3.學生學習本節課最主要的障礙點對觀察到的現象的表達、敘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1、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2、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觀察、認識微生物。
難點: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
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扣、和環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節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八篇】相關文章: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九篇05-11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6篇05-11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集合6篇05-23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匯總6篇05-17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5-15
【必備】科學教案模板匯編6篇05-13
【必備】科學教案3篇05-22
【必備】科學教案范文7篇05-19
【必備】科學教案范文6篇05-18
【必備】科學教案范文5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