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科學教案

時間:2022-05-09 11:03:04 科學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科學教案 篇1

  都站起來吧!

  設計意圖:

  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將書平放在桌上認真的看圖說話,而有個孩子卻將書打開撐在桌上,雙手沒有扶書跟著小朋友一起看圖說話,一副悠哉游哉的樣子…….本次活動就是抓住幼兒的這一“小聰明”,以“平時不能在桌面立起來的物體,使之能夠在桌面上立起來”,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讓幼兒去探索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立在桌面上,為什么有的物體不能立在桌面上。從而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增強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活動目標:

  1、 通過參與分類活動,了解物體立起來與接觸面的關系。

  2、 大膽探索使物體立起來的多種方法,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3、 交流探索結果,萌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教師知識經驗:知道各種物體的材質,了解物體立起來的原因。

  幼兒知識經驗:了解各種物體的名稱及材質。

  2、 物質材料準備: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體:瓶盒鉛筆水彩筆積木書紙吸管(粗、細)羽毛、

  (2) 記錄表每人一份。

  (3) 錄音機,磁帶。

  3、 環境的準備

  (1) 活動區投放各種輔助材料,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皮筋、剪刀、等。

  (2) 活動前一周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物體(盒子、瓶子、羽毛等物體)

  活動過程:

  1、 將物品分類。

  (1) 觀察:哪些物體可以站立?哪些物體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動:將簍子內物體分類,并做好記錄。

  2、 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站立,有的物體卻不能站立。

  3、 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1)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使紙立來。

  (2) 在使紙立起來的 基礎上,利用輔助材料,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其它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3) 幼兒討論:為什么利用了這些東西就能使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4) 小結:只有物體接觸面大才能使物體立起來。

  4、 游戲:糊涂的餐廳老板

  有個糊涂的餐廳老板總是記不住客人點的菜,他想請小朋友幫他想想辦法,讓他能夠記住每位客人點的菜。每組幼兒通過現有的材料做一個簡單的餐桌號牌。

  5、 成列展覽,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課后找出家里壞掉不能立起來的物體,通過這個活動也能幫助它們立起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欲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本課程讓學生了解植物對環境的適應,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對植物適應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植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定的認識.

  學情分析

  1.根據對該校學生的'了解,應當多舉例說明,適當可以讓學生自己到田野中觀察.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葉片互不遮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常在杯內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

  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解釋;找出自行車上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設計并作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從不同方面分析一個問題時必要的;形成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膽解釋的態度。

  【教學重點】找出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增加或減少摩擦力得設計并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準備】有關圖片,兒童車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人滑倒的圖片和汽車打滑的圖片,提問:這兩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2、引導語:看來有些時候還需要摩擦力的幫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時候是對我們有利的,什么時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導語:因此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增大摩擦力,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害的時候需要減小摩擦力。

  4、揭題:那么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設計是需要減少摩擦力呢?板書:運動與設計

  二、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什么?

  1、學生舉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少摩擦力。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的設計。

  3、追問:他們分別是用什么方法來增大摩擦力或者減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4、學生討論交流。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

  1、引導:這些設計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運用,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自行車上就有很好的體現。

  2、出示小自行車。請你找一找,我們的自行車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減少摩擦力的?

  3、學生探究。

  4、提問:這些地方分別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的?

  (1)剎車:增加壓力

  (2)鏈條、輪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3)車軸、方向軸、腳踏軸:滾珠軸承

  5、整理信息、交流匯報。

  四、小結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認識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2.了解地球儀的一些主要標識,知道地軸、兩極、赤道、經線、緯線;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知道利用經緯網能夠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3.通過對地球儀的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團結協作精神。

  4.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5.學會制作簡易地球儀,在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1. 教師演示用大地球儀一個,學生每小組觀察用小地球儀一個。

  2. 關于地球儀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的故事片和觀賞介紹地球儀種類的圖片。

  3. 制作地球儀的材料:乒乓球、彩筆、細鐵絲、鉆孔用的鐵錐等。

  4.演示用的籃球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狂風暴雨的夜晚,波濤洶涌的海面被陣陣閃電撕碎。在狂風巨浪中喘息的豪華巨輪被翻天巨浪吞噬。傾斜不定的船艙內一片狼籍。船長拼命地呼救:“帝國號遇險,我是帝國號,請求支援,我們的位置是……”。國際救援總部內-片忙碌的身影,墻上喇叭里傳來船長嘶啞的聲音:“東經102°,南緯38°,請求支援,請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員迅速圍在一個大型地球儀前,通過一番熟練地描點畫線后果斷地說:“它們位于南半球A國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國救援部隊馬上行動!”(上述故事情節也可以由教師口述,學生傾聽。)

  教師提問:救援部隊怎樣迅速地判斷出“帝國號”的位置?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地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地球儀

  二、介紹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儀的概念和作用。

  我們生活的地球實在是太大了,盡管我們的腦海里有地球的模樣,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是很難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為了認識和研究地球,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照比例縮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借助地球儀這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識。

  2.了解地球儀的種類及簡單結構。

  教師提問:大家見過的地球儀是什么樣的?它有哪些種類?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自由發言。教師播放搜集的地球儀種類的圖片,并適當介紹地球儀的種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學習地球儀的組成。(對于地球儀種類的介紹,也可以由教師直接口述。)

  三、觀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分組觀察地球儀,大家有哪些發現?將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看哪個組的發現最多。在觀察的同時,還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資料。

  學生觀察、交流,并做好記錄。教師巡查,及時地提示觀察內容,給學生以幫助。

  2.小組匯報交流,學生自由發言。

  (有的學生看到了陸地和海洋,還有許多國家;有的學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線和國界線;有的學生看到了南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有的學生還提出問題,不明白為什么地球儀的軸是傾斜的;有的學生看到地球上密布著經線和緯線;有的學生看到北極點在海洋之中,而南極點卻在陸地上;有的學生看到了中國的形狀象一只雄雞;有的學生看到了大片的沙漠;有的學生觀察到有的國家很大,有的國家卻找不到……)

  (上述學生的發言是凌亂的,也有一些是不準確的,教師要有選擇地板書。板書時,盡量將有聯系的名詞分類寫,為后面的梳理做好鋪墊。)

  3.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地球儀的主要標識。

  同學們有很多發現,有必要進行梳理。

  (演示講解,并適時地將板書歸類整理)

  ⑴ 籃球不繞軸轉動,就會在地上亂滾,而地球儀是繞地軸運動的,始終自西向東繞地軸轉動。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⑵ 在地球儀上,有一條將“地球”平均分成南北兩個半球的圓周線,即赤道。與赤道平行的圓周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兩條特殊的緯線:北回歸線、北極圈,在南半球,有兩條相對應的緯線:南回歸線、南極圈。

  ⑶ 在地球儀上,還有許多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半圓弧線,叫經線。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為使英、法等國和非洲大陸上的各國同屬一個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東經160°和西經20°為界。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⑷ 地球儀上還有圖例,表示陸地、海洋、國家位置、洲界等

  ⑸ 經線和緯線構成了經緯網,利用經緯網能夠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四、簡單制作,鞏固知識。

  1.教師提出要求:學習了地球儀的一些主要標識,同學們的頭腦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輪廓,請同學們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個簡單的地球儀。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制作?

  2.學生自由發言,然后看課后的制作提示。

  3.學生動手制作,并讓學生展示、介紹自己做的簡易地球儀。

  五、課后延伸,深化拓展。

  關于地球儀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只是認識、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標識。請同學們課后再找一找,看誰還有新的發現。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和成人及同伴玩游戲,情緒愉快。

  2.初步聽懂成人指令和成人及同伴玩游戲。

  活動準備:

  硬紙板做的一雙大手。

  活動過程:

  1.和大手比大小

  大家圍坐成一圈,教師先將紙板做的大手藏在身后,然后忽然從身后拿出來:“寶寶看,這是什么?是一雙大手,很大很大的手,我來和他比一比。”說完教師將自己的手和紙手合在一起做對比,“哎呀,這只手大,我的手小。”“小朋友把你們的手伸出來給我看看。”家長幫助孩子伸出雙手給教師看。“來,你們也和他比一比吧!”教師依次走到每一位孩子面前,分別比試一下:“哎呀,還是這只手大,寶寶的手小。”

  2.家長抱孩子坐在身上,然后對孩子說:“寶寶和爸爸比一比,誰的手大,誰的手小。”看孩子是否能聽懂意思理解游戲的玩法。如果孩子不懂,家長可以將孩子的一只手和自己的一只手合在一起,說;“爸爸手大,寶寶手小。”然后再玩一次。還可以換一只手玩。

  注意事項:

  天熱時,還可以脫去鞋子,比比腳的大小。

  活動結束:

  家長可以帶孩子找教師、其他家長和同伴玩。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到“人、動物、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導學生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

  3、意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能做到節約用水。

  重點難點:

  1、通過實驗,總結水的性質。

  2、清晰,完整的表達觀察的現象。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植物的莖、葉、果實(分組),一盆植物,等。

  熟悉學生,和學生一起做“葉的蒸騰作用”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通過觀察與討論,初步感受“人、動物、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水”

  1、師:同學們,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幾張跟水有關的照片,請注意觀察。

  課件出示幾幅“水與生命”的照片。

  問: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

  2、師: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講的也好。觀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嗎?

  3、師:講的真好,人、動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體,它們的生存離不開水。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水與生命”相關的問題。

  4、師:像這樣關于“水與生命”的例子,你平時還見過哪些?能不能再舉出一些來?

  生討論后任意例舉,當學生只是談到人要喝水時,可問:如果把我們不喝水,能不能從別的食物中獲取水分呢?

  師:同學們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看來,我們人類,許多動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沒有水,我們將無法生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體會生命離不開水

  1、提出問題

  師: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知道了人類,動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對于這件事情,同學們還想研究什么嗎?

  生:他們為什么需要喝水?

  生:怎樣喝水?

  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

  師:人、動物、植物怎樣喝水,誰知道?

  植物怎樣喝水,教師引導學生談,并講解植物的身體構造。

  師:余下的兩個問題,我們先研究哪一個好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2、探究研討“水到哪里去了”

  (1)探究“人和動物喝水后,水到哪里去了”

  師:我們先來討論人類,人喝的水到哪去了?有誰知道?

  生:尿、血液、汗、眼淚……

  師:我們喝的水是不是都被排除到體外了呢?

  問:動物喝的水到哪去了?能舉例說明嗎?

  生:尿……

  問:動物體內是否也保留了一些水分呢,有沒有例子證明一下?

  生:殺雞時,有血,肉里面也有水分。

  師:你們說說,人和動物喝水后,水到哪去了呢?

  生答課件出示:一部分保留在人、動物體內,一部分排除體外。

  (2)探究“水到植物身體的哪些地方了”

  A、提出猜想

  師:猜一猜,水從根部進入植物的身體后,跑到哪兒去了?

  生:到葉子、莖里了。

  師:如果這棵植物結了果實,比如蘋果樹,水會不會到蘋果里面去呢?

  或者啟發:還會不會到其它的地方呢?

  B、設計方案,實驗探究

  師:怎樣才能知道植物的身體里哪有水,有多少水,你們有辦法嗎?

  生談師小結:我們可以用剛才大家談的方法,用切,擠,壓等方法,研究一下植物,看里面有沒有水,有多少水。

  師為生分發植物,生分組實驗。

  匯報:談一談你的做法和發現吧。

  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植物的身體里藏有許多水份。我現在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我們每天給植物澆水,植物怎么沒有被脹壞呢?昨天我在家里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師出示一株植物,上面罩有袋子。)這株植物在太陽光下曬了一天,現在請大家觀察一下,袋子里面有什么現象呢?

  師在教室走動,讓生觀察

  問:知道這些水珠從哪里來的嗎?

  師:這是植物被太陽照射后,從葉子的小孔里冒出來的。那我現在問你,植物喝水后,水都到哪里去了啊?

  生談課件出示:一部分水保留在植物體內,一部分跑到空氣里去了。

  3、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意義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水在生物體內,一部分會留在他們的身體內,一部分會排放到身體之外,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對于生物來說,有什么好處呢?請大家看電腦小博士是怎樣講的。

  課件出示:水是人類、動植物身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水在植物的根、莖、葉里流動,可以幫助植物運輸營養,一部分水從葉子的小孔里跑出去,能調節植物身體的溫度,還能使空氣變的濕潤。人和動物的血液絕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血液能將氧氣和營養運輸到全身各個地方。一部分水排除體外,能帶走身體里的廢物。

  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為“水與生命”有怎樣的關系呢?

  三、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的現狀,意識到節約用水

  師:同學們,現在地球上有近60億的人口,有數不清的動植物,每天都要喝水,用水,那么,我們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是什么情況呢?我這里有一段話,請大家注意聽。

  課件出示有關地球上缺水的現狀。

  問:看到這些,你又有什么想法?

  要節約水,保護水,我們可以想出那些好辦法?

  課后制訂一份家庭節約用水的計劃書,和家長一起努力,節約用水。

  你現在想對水說些什么呢?

科學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比較了解事物間的細微差別,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2. 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3.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精神,學會使用工具進行驗證的科學方法。

  二、 教學重點

  了解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會變色。

  三、 教學難點

  1. 讓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四、 教學準備

  小組材料:一小團米飯、一些大米、一次性飯碗1只、水桶1只、金屬湯匙1個、淀粉、一次性筷子4雙、蠟燭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紙5張、棉花簽2根、培養皿1只、毛巾1塊、廢物盤1個、塑料藥匙1個。

  教師材料:一次性筷子1雙、金屬湯匙1個、淀粉1小包、白紙1張、米飯、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簽1根、廢物盤1個。

  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1分鐘)

  談話:(出示米飯)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米飯。(板書課題:米飯的觀察)

  (二) 觀察米粒與飯粒有什么有同。(8分鐘)

  1.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米粒與飯粒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比較?

  (大小、軟硬、粘手與不粘手、顏色、形狀、香味、味道)

  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3.匯報比較結果。

  4.有同學發現米飯越咀嚼越甜,我們一起來試一下。(試兩次)

  有誰知道原因嗎?(板書:淀粉)

  (三) 淀粉的觀察(29分鐘)

  1. 觀察淀粉(14分鐘)

  (1) 談話:米飯中含有淀粉,淀粉經過咀嚼后會變成有甜味的糖類。同學們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樣的嗎?可以用什么方法觀察?

  學生觀察淀粉,并匯報。(白色、細、滑)

  (2) 剛才,同學們通過看、摸、聞觀察了淀粉,現在金老師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湯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攪一攪,淀粉會有什么變化呢?大家動手觀察一下。

  (3) 如果把這淀粉糊用火加熱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想做這個實驗嗎?

  這個實驗要用火,所以特別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學生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發現。(淀粉像米粒一樣加水加熱后變大了。)

  2、碘淀反應(14-15分鐘)

  (1)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點蠟燭、拿米飯,手都弄臟了,現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個組動作最快。

  洗干凈了嗎?金老師不放心,我請一樣東西來幫忙。(出示:碘酒)認識嗎?有什么用呢?教師示范消毒。(給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學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談話:消好毒了嗎?現在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在每個課桌里都有一張白紙,請大家把它拿出來。現在,請每個同學用這兩個消過毒的手指,撿出4粒米飯,排列在這張白紙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齊,二不要把飯粒弄臟。

  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

  是不是你把飯粒弄臟的呢?猜測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4) 碘淀反應

  談話:淀粉遇到碘酒真的會變色嗎?你有辦法驗證嗎?(師提示用滴管)好,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實驗,并匯報實驗發現。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會變色呢?

  學生檢驗米粒,并匯報。(師板書: 變色)

  (四) 復習鞏固:(2分鐘)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你還想研究什么?

【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相關文章: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05-06

【推薦】科學教案范文04-06

【推薦】科學教案合集7篇05-08

【熱門】科學教案合集7篇05-07

關于科學教案合集10篇05-07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5篇05-07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八篇05-07

科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05-04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六篇05-07

【精品】科學教案范文7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