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漁業的可行性報告范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發展漁業的可行性報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發展漁業的可行性報告范文1
稻田養魚、池塘養殖、休閑漁業對環境的影響,分析云南省電站庫區發展漁業的可行性,指出在當地發展漁業的環境影響,并提出控制措施,以提高區域漁業的發展水平。
水是魚、蝦等水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水體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生動物的生存,水生動物生長過程與水體環境密切聯系。漁業與水環境的關系是雙向的,二者互相影響。漁業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制造者和治理者?浯鬂O業養殖生產對環境污染的作用是錯誤的,回避漁業養殖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不科學的[5]。漁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是因漁業生產導致的環境變化,另一方面是水環境變化對漁業的影響,不同的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亦不同。
1稻田養魚的環境影響
稻田養魚是指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植水稻又養殖水產品,使稻田內的水資源、雜草資源、水生動物資源、昆蟲以及其他物質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養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過所養殖的'水生動物的生命活動,達到為稻田除草、除蟲、松土和增肥的目的,由此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增強稻田的產出能力,進而提高稻田生產綜合效益的生產技術。稻田養魚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在稻田水域空間的有機結合,是種養結合、稻魚共生互補的農田漁業生態系統,是典型的生態漁業。稻田養魚能改善生態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稻田養魚能充分利用物質能量
稻田內的雜草、昆蟲、害蟲等都是對水稻有害的生物資源,而這些資源對于魚類來說,大多是良好的天然餌料。開展稻田水產養殖可對稻田進行立體利用,實現稻魚共生。稻魚共生的稻田養魚方式不僅可產出稻田主產品——水稻,而且還可以生產出人們生活需要的優質高蛋白水產品,既節約有限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又充分利用了稻田中的各種物質能量,實現了變廢為寶[6]。
1.2稻田養魚能改善水稻生長環境
稻田除草問題一直沒有理想的解決辦法,始終困擾稻農,因而也制約水稻的良性生長。長期以來,主要靠人工拔除及施用化學除草劑,需耗費大量的勞力成本和財力成本,采用化學除草方法還會造成土壤板結,并會污染谷粒和環境。實踐證明,稻田養殖水產品可以較徹底地消滅稻田中的雜草、浮游生物和落水害蟲,變害為利,具有人工除草無法相比的優勢,更有化學除草劑不能比擬的無公害化優勢,既節省費用,又改善了水稻生長環境。
發展漁業的可行性報告范文2
稻田養魚在我國南方已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北方地區起步較晚出稻田養魚是循環經濟型生態農業的典范,:本文在論述稻田養魚歷史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幾個方面闡述了稻田養魚的現實意義。最后,簡要分析了發展稻田養魚的現實可行性。
中國是世界上發展稻田養魚最早的國家,稻田養魚是將種稻、養魚有機結合在同一塊農田中的農業生產,是一種典型的循環農業生產模式。稻田養魚在中國具有歷史久、面積大、分布廣、效益好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懊褚允碁樘,國以農為本”,當前我國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大的全局性意義。現代農業的本質特點是高投入、高產出,能夠保障農產品供給的數量,保證農產品供給的質量,促進農民收入增加,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柯炳生,2007)。但是,在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因化肥、農藥、地膜等化學品的過度使用造成環境污染、生態蛻變、‘動植物物種單一化等問題,要求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擺脫依賴石油農業的局面,尋找新的發展途徑,發展循環經濟型生態農業就成為現實的
一、 稻田養魚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1.1 稻田養魚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淡水養魚的國家。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有“在圃漁,十一月”的記載,可見中國最早的池塘養魚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根據歷史文獻分析和考古發掘推斷,最遲在東漢時期,我國就已開始稻田養魚。成書于1 700多年前的《魏武四時食制》中明確記載了稻田養魚的情況:“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陜西等地的漢墓中,陸續發現了有關稻田養魚起源的證據。可見,中國稻田養魚歷史悠久。
1.2稻田養魚的現狀
根據《中國農產品供求信息網》2000年8月16日報道,近年來,稻田養魚已經擴展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如江蘇省90%以上的縣開展了稻田養魚,1996年該省僅有稻田養殖面積292.67 khm2,2000年已發展到1 866.67khm2。目前,江蘇省稻田養魚正逐步改變過去分散、面積小和粗放粗養的傳統格局,形成了區域連片、規模生產、商品化經營的新格局,江蘇省萬畝以上基地鄉鎮多達80個,66.67khm2以上的縣已達12個。江西省1990年已有75個縣(市)推廣了稻田養魚,占全省總縣(市)數的77%以上,稻田養成魚面積達303.4khm2,平均單產成魚17.3kg/667m¨,最高的安遠縣平均達71kg/667m2,全省年產成魚7 882t。貴州、_、內蒙、甘肅等偏遠和經濟不發達的省、自治區也在積極開展稻田養殖技術試驗和推廣工作。統計表明,1999年全國稻田養魚面積發展到19986.67khm2,比1996年增加5533.3khm2,增幅達38.3%。大量實踐表明,稻田養魚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和社會效益。
二、 稻田養魚的價值與效益
2.1、生態效益
在中 國 , 農業生態環境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環境系統,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他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如大氣、海洋、湖泊、濕地等。農業生態環境系統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生態環境的狀況。稻田養魚的生態效益顯著
2.1.1稻田養魚能防止農村面源污染。稻田養魚農耕方式可以使農業生產各環節的代謝廢物加以充分利用,且無化肥、農藥污染之禍,能有效防止農村面源污染。以湖南通道陽爛村為例,當地侗族居民將廁所修建在稻田上方。使人畜糞便自然進入水域.成為稻谷成長的肥源,或被田中的微生物分解后成了水生動物的餌料,水生動物又口被魚采食,魚食用后又以糞便回田。成為肥料,有效地化解了生活廢物的污染。
2.1.2稻田養魚能有效利用水土資源。①稻田養魚抑制了水土流失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稻種植相對于旱地麥作和粟作,對環境的破壞相對較小。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水土流失。能夠種水稻的地區,多是低濕地,本身水源較為充分,生態恢復能力很強。稻田養魚又能起到生物保肥、增肥和提高肥效的作用,可緩和人地緊張的關系,有效利用水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一②稻田養魚能促進水稻吸收養分。水稻有需求高溫氣候條件的遺傳特性,水溫的高低可直接影響水稻根系吸收無機養分的能力。養魚的稻田比不養魚的稻田水溫高,因為魚的拱土覓食活動會使田水變混且有波紋,當透入水中的太陽輻射,被混水中的懸浮微粒吸收,光能轉化為熱能并傳給周圍水體,使水溫增高。另外,魚在稻田水層流動,使水面經常波動,透入的太陽有效輻射增多,也使得水溫增高,促進水稻吸收養分哺。
2.1.3節肥減藥,保護環境
稻田養魚,可有效減少肥料(主要是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少用或基本不用農藥),對減少稻田環境污染、保護農業(農田)生態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4生物耕作,改善土壤
稻田養魚,很多魚類(如鯉魚)具有掘食習性.可使土壤疏松,減少土壤板結程度,從客觀上起到持續“中耕”一即“生物耕作”的作用,從而減輕了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有效改善丁土壤性狀。
2.1.5生物培肥,提高地力
稻田養魚后.通過魚取食,稻田-{J的雜草、昆蟲蟲卵、水稻枯枝落葉等各種田間“廢物”均可變成水稻生長發育所需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水稻生長。以稻田養草魚種為例,據測定,若以每畝生產草魚種500尾計算(規格6.5~13cm),糞便·11氮的含量栩當于2.5kg硫酸銨,含磷量相當于5kg過磷酸鈣。養魚稻田還可提供2500~5000kg/667m2魚溝肥泥,可為下茬作物提供一季基肥,市H當于10~20kg標準化肥的肥效。養魚稻田弓未養魚稻田棚比,土壤有機質可增加O.4倍,全氮增加o.5倍,速效鉀增JJn o.6倍,速效磷增加1.3倍。
2.1.6生態減災,保護天敵
一足除草。稻田中的雜草是魚的餌料,魚是稻田里的天然“除草工”。田I}I雜草大為減少,可使肥料集q-供應水稻生長,減少了肥料損失,從而起到了保肥作用。二是防蟲。稻田養魚可以起到滅蟲作用,鯉魚對稻田中的昆蟲有明顯的吞食能力,特別是對飛虱、泥包蟲有控制作用。經7月30日對l尾鯉魚進行解剖觀察,發現食物中有葉蟬兩只,飛虱四只。經測定,莽魚稻田每畝蟲口密度530只。而未放養魚種的對照田,每畝蟲口密度為l 280只。養
魚稻田泥包蟲、飛虱明顯減少。
2.1.7種養結合,循環利用
將種稻與養魚結合起來,實行種養結合,形成“稻一魚” 復合農田生態系統。根據生態學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原理,這一復合系統有利于資源的多層、多級、多次利用和循環利用,對當前發展“循環農業”有利,或者說,稻田養魚種養結合生態系統就足循環農業的一種典型模式,是實現農業資源
循環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2.1.8節能減排,優化環境
節能減排,發展低碳農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農業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稻田養魚,實行生物耕作、生物培肥,減少人工投入量和化學制品的使用量,不僅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同時還具有“減排”(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作用。據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研究(見《生態學報》2008年第28卷第11期第5461~5468頁),在水稻整個生育期間,不養魚的稻田(ck)CHt排放量為26.71 g/m2,養魚稻田(RF)的CH4排放量為25.01g/m2,RF處理的CH4排放總量比ck處理減少6.4%[3]。
2.1.9節省水面,節約土地
稻田養魚不與糧食爭地。而是借田養魚,如按稻田產魚50kg/667m2計算,6 670m2稻田可產魚500kg,相當于667m2精養魚塘的產量。發展稻田養魚節水(節省水面)、節地(集約利用)效果明顯。
2.1.10稻田水庫,調節旱澇
由于稻田養魚,栩應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在一些丘陵地區,實施稻魚工程,每畝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一,大大增強了抗旱能力。對一些干旱較多的缺水地區,養魚的稻田由于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延緩旱情。因此,可以說,稻田養魚等于在稻田中修了一座“小水庫”.水多時儲水養魚;若逢天旱水少時,又可將養魚稻田中的存水放出種稻,調節旱澇。
2.2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消費者需求的轉型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稻田養魚不僅能讓農業增產,更能讓農民增收。稻田養魚可以使農民收入有顯著增長。稻田養魚既增糧又增魚,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藥.節約勞力.增收節支。稻田養魚的經濟效益可以從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兩方面來說。
2.2.1降低成本
發展稻田養魚,既不需要占用現有的養殖水面,也不需要占地挖池。利用稻田,可以做到就地育種,就地放養,利于生產,方便群眾。稻田養魚節肥節藥又省工,降低了生產成本。一是節肥。由于稻田養魚,可增加魚糞等作為水稻生長所需的肥料,可大力節省人為施用肥料(主要是施用化肥),從而節省生產成本。二是節藥。魚在田中吃蟲可減少農藥用量。根據四川省有關資料報道,稻田養魚后可節省農藥10~15元/667m2,少用藥次數1~2次。三是省工。魚在田中覓食松土,不需進行耘田.節省勞力,如果澆注水泥田埂,每年不用再修造田埂,可節省勞力1~2工。據有關調查,稻田養魚后平均稻田可降低肥料、農藥成本8~12元/667群,若加上省工在內,稻田養魚可使稻田節省成本15~20元/667 m2以上。
2.2.2增加收入
現代農業科技的`結合有利于農民增收。傳統的稻田養魚管理粗放,單產不高,規模很小,主要是自養自食。在商品化生產的大背景下,現代農業科技不可避免地介入傳統農耕文化。如龍現村現有部分稻田養魚田塊的田埂已用水泥硬化,防止魚逃出田塊。傳統的養魚方式,魚完全以雜草、害蟲、稻葉、稻花為食,現在已有農戶開始喂養一些配合飼料。為了提高魚
的產量,選用現代育種技術培育高產田魚品種?’,F代科技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稻田養魚的“增加收入”來源于3個方面:一是節省生產成本,栩當于增加了收入;二是實行稻田養魚,可促進水稻生長,增加稻谷產量,實際上就相當于增加了經濟收人;三是利用稻田養魚而不用水面(水塘或水庫等)養魚,可節省“開塘建池”、占用土地的費用,一般每開挖667m2池塘,一般需要建設資金2000~3000元。利用稻田養魚.通常施工量較小,所耗人力及資金較少,而且一家一戶能自己施工,可以減少大量的資金投入。
2.3社會價值
2.3.1稻田養魚有利于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我國在環境歷史演變過程中,由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作用,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不計成本,老百姓為了傳宗接代不計成本,兩 個不計成本疊加,形成相對龐大的人口規模,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而稻田養魚是這兩個不計成本下的生態應對,緩解了生態壓力和人地關系緊張的局面‘7j,并成為我國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田龍現村直到現在,在女兒出嫁時,仍然有用田魚(魚種)做嫁妝的習俗;田魚與民間藝術結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一青田魚燈:田魚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稻田養魚文化也是貴州少數民族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物質文化形態的遺存,又有非物質文化的遺存。貴州省稻田養魚的傳統在世代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農業文化文明,在其宗教禮儀、風俗習慣及飲食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處處體現著“魚稻共存”,有稻必有魚的農業文化特點¨引。但是,現代社會使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并致其消亡的例子俯拾皆是,現代農業同樣給傳統農耕文化帶來強烈沖擊。結合了現代農業的科技內涵,發展稻田養魚,讓農民從中受益,能使農民的生產生活不脫離稻魚系統,從而有利于對傳統農耕文化的繼承和保護。
2.3.2稻田養魚有利于在農村建立公序良俗。
稻田養魚的存在需要一個關鍵的前提條件,即良好的民風,如果在主人收獲之前魚就被偷走,那這種傳統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此外,一些學者在對浙江、湖南等地的稻田養魚進行調研時,也提到當地良好的公序良俗。如青田龍現村至今仍遵循著一種古老的分配水的規矩。
2.3.3稻田養魚有利于提升質量,增強體質
稻田養魚還有益于生態平衡,使稻、魚都成為真正的優質產-鉻、綠色食品、安全產品、保健產品。因為魚吃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幼蟲及其蟲卵,而魚排出的糞便又可以肥田,不僅有利于水稻的生長,也減少了因施用化肥、農藥帶來的污染,保護了環境,有利于生產出“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稻田養魚,增加水產品產量,可有效解決農村“吃魚難”問題,對改善農村居民的膳食結構、增強農民素質具有積極意義,對于民族的未來和興旺都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2.3.4稻田養魚有利于穩定市場
據四川省水產局的專家介紹,由于各地大力發展稻田養魚,使魚的產量大增,有效地促進了供給.繁榮了市場,滿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盡管近年來糧、蛋、肉等農產品價格都有較大波動,但只有水產品價格一直比較平穩,沒有暴漲暴落,也未出現“魚多傷農”的現象,對平抑市場物價、穩定市場、繁榮市場起到了良好作用。
2.3.5 稻田養魚有利于觀光旅游
隨著人們對閑暇的日益重視,休閑農業方興未艾,稻田養魚可成為休閑農業的一項合理載體。清水稻田,魚群游弋,這一派田園風光對遠離自然的都市人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另外游人還可以參與其中的一些農事活動,如垂釣、飼魚等。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觀光農業已在國內外廣泛興起。“稻田養魚”已成為各地觀光農業的重要內容。江西婺源縣被認為是“中國最美的鄉村”,每年接待國內外、海內外大量游客。由于婺源縣又是全國首批生態農業建設示范縣,這些游客到婺源縣觀光、旅游,特別注重去參觀、欣賞農業方面的“風光”,其中,“稻
田養魚”就是倍受游客青睞的“景點”之一。
三、 稻田養魚具有現實可行性
從稻田養魚具有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看,我們有必要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發展這種傳統的農耕文化。結合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可以看出稻田養魚具有現實可行性,并由此對稻田養魚的發展深具信心:
1.稻田養魚在我國有上千年歷史,具有傳承基礎。漢代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楚越之地的“飯稻羹魚”傳統,《魏武四時食制》中有“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的文字。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陜西等地的漢墓中,陸續發現了水田模型中有魚,被認為是稻田養魚起源的證據(張丹等,2008)。稻田養魚在我國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尤其是傳統養殖技術與現代農業科學結合后,在我國掀起了發展高潮,目前我國大陸除西藏、寧夏以外,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發展過稻田養魚。
2.稻田養魚已培育出適宜品種。深受市場歡迎。并不是所有的魚種都適宜在稻田里養殖,經過了反復的試養和馴化,從鯉魚中選擇出了一種適宜于稻田飼養的“田魚”,即“甌江彩鯉”。這種魚肉質細嫩,無泥腥氣,味道鮮美,魚鱗也柔嫩可食,兼有觀賞飼養的價值。浙江青田是個僑鄉,大量的中青年都僑居歐洲各國。農民將田魚加工成魚干或直接活魚空運到歐洲,供應華僑開的中餐館,深受歐洲人的歡迎(游修齡,2006)。
3.金融風暴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可解決稻田養魚的勞動力缺口。稻田養魚比起單純種稻,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入。但由于工農業比較效益差別等因素的影響,城市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使得稻田養魚因勞動力不足而限制了發展。2008年下半年后,受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大量農稻田養魚:一種傳統農耕文化發展的現實意義I一2鸚民工失業返鄉,這些農民工文化層次較高,眼界開闊,引導他們來進行稻田養魚必然帶動稻田養魚的進一步發展。
【發展漁業的可行性報告】相關文章:
發展漁業的可行性報告(精選18篇)04-30
漁業調研報告12-16
可行性項目可行性報告12-13
可行性報告11-23
可行性報告03-07
漁業資源保護調研報告05-15
規劃案例:職涯發展要具可行性03-06
酒店可行性報告07-28
項目可行性報告11-03
可行性分析報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