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將相和課件
第18課將相和課件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學習第一課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過自己的閱讀,從我角度去發現、領略藺相如的形象與品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將相和
2.課文長嗎?覺得難嗎?同學們覺得概括主要內容難嗎?(新方法:由題目概括出來)
3.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思考:
(1)“將”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將”指的是(泛指高級軍官,武將)。
(2)“相”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級官吏,上卿)。
(3)“和”的讀音有( )( )。這里應讀( )。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不和)。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從題目概括出一句話:本文主要寫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隨文識字,理解詞語。
3.補充背景資料:
“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并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三、理清脈絡,概括主要內容
1.按要求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本文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并起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負荊請罪。
2.根據小標題連成一段主要內容。
3.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順序可以調亂嗎?(因果關系)
4.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再找出句中關鍵詞——“顧國家利益”,概括出(愛國)
四、學習第一個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個嚴謹的結構以外,還要有豐滿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個詞準確地概括出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勇敢機智)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據人物的言行,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從語言、動作描寫討論、交流、整理:
①語言:
“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就沒有動兵的理由。”(機智)
行動:當滿朝文武為難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
②語言:
“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機智)
行動:當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沒有誠意換璧時,就上前一步,故意指點璧上
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機智)
③語言:
“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 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不畏*、機智勇敢。)
行動: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機智勇敢。)
2.小結:
(1)秦王企圖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往秦國,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了秦王的騙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機智勇敢地和秦王斗爭,做到了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解釋“完璧歸趙”
五、總結方法
1.總結學習方法:
(1)不能忽略題目,從題目中提煉主題。
(2)讀課文,理清層次,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3)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抓住關鍵詞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2.我們便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自己學習“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第18課將相和課件】相關文章:
《將相和》課件10-25
將相和課件04-24
《將相和》的課件04-23
將相和課件下載11-29
將相和教學課件03-18
語文將相和的課件04-25
將相和課文課件04-24
人教版將相和的課件04-25
將相和課件免費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