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空城計課件
學習空城計課件,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一、教學目標
(一)能識讀運用以下詞語:遁 蜂擁 隱匿 失色 駭然 笑容可掬 旁若無人
(二)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情節,理清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能通過扣人心弦的情節,把握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鑒賞力。
二、課時安排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僮x準字音,注意查檢工具書。
、谧x清字義,注意古白話字詞與現代漢語的不同。重點詞語釋意及難句選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飛馬報到”:用飛快的馬傳送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擁而來”:像蜂群似的擁擠著來到。蜂,像蜂群似的。
“盡皆失色”:臉上全都嚇得變了顏色。色,臉色。
“憑欄”:原意是靠在欄桿上,課文中指靠近欄桿。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
“旁若無人”:旁邊好像沒有人。
“撫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著巴掌笑了。
“駭然”:課文中指驚訝的樣子。
“丞相之機”:這里指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機,能適應事物變化的,靈活的。
“必不能遠遁”:遁,逃跑,逃離。
“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為……所,表被動,相當于“被”。
③初讀文意,圈出課文中描寫精彩的部分。如課文第2段關于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勢描寫,課文第3段通過司馬懿眼中所見的關于孔明坐于城頭、百姓灑掃于城門的描寫;并能說出這些描寫對刻畫人物、表現中心意思的作用。
、茏x懂背景。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諸葛亮欲借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反間計,令曹睿將司馬懿削職回鄉。諸葛亮聞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萬大軍伐魏,一路上斬將掠地,勢不可擋。魏主曹睿聞之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此時魏將孟達欲謀反,遣人密報孔明,愿里應外合,但不慎走露風聲被司馬懿部下所殺。司馬懿猜透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去斷蜀軍糧道,奪取街亭、柳城。諸葛亮誤用馬謖,失了街亭、柳城,形勢急轉直下,變得十分被動,又失了內應,已無勝算,急忙準備退回漢中。司馬懿奪了街亭,率十五萬大軍來奪西城。此時諸葛亮率二千五百軍兵居西城,形勢萬分危急。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于使司馬懿引兵退去。
2開課導語
①學生靜聽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三國演義》)
、谟幸皇自娭i:“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敝T葛亮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三國演義》)他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足智多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三國演義》中節選出來的一篇課文——《空城計》。
(二)活動過程
1略讀活動
略讀的要求:
、俨槐靥骄吭~句,快速閱讀全文以初步了解課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節發展的幾個階段。
、凇犊粘怯嫛分谐酥T葛亮,還有哪些角色,請一一畫出,并說說在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思考活動
學生活動要求:思考略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討論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教師輔助策略:簡介小說的一般常識,啟發學生結合“思考與練習一”,作出歸納。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3交流活動
關于故事
①熟悉情節復述故事梗概。(如:這篇故事講了魏國的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壓進孔明的西城下,蜀國的眾官大驚失色,惟獨孔明不動聲色。他叫軍士把軍旗收藏起來,叫部隊的將士們不能大聲喧嘩,同時大開城門,每個城門叫二十個士兵扮作百姓打掃街道,然后自己帶了兩個書童在城門上彈琴。司馬懿到了西城門下,發現孔明的城門大開,并且看見他悠閑彈琴的樣子,以為有埋伏,就不聽兒子司馬昭的勸告,趕緊叫部下退兵?酌鞯人抉R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馬懿無能。)
②概括情節情節的概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會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組合后再進行提煉壓縮,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盡量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
開端(第1段)先引導學生找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望西城而來、孔明、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提煉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再壓縮成“司馬懿兵臨西城——兵臨西城”。
發展(第2段)先概括為“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再提煉成“臨危施計”。
高潮(第3、4段),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結局(第5、6段),諸葛亮為眾官釋計——諸葛亮釋計——孔明釋計。
4品析活動
①第一部分敘寫了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當時危急的情勢的,孔明傳令的內容用“如此如此”一筆帶過,好不好?為什么?
A開頭寫諸葛亮退去西城。“先”字交代諸葛亮離開大部隊的原因;“西城縣”交代了“空城計”的地點;“搬運糧草”暗伏下文軍隊“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飛馬報到”,“忽然”表現了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謹慎的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計,決不會來此冒險;深通韜略的司馬懿,若事前有所探測,也不會放著空城不進。遭遇的`突然性導致了司馬懿對蜀軍虛實的不清,為“空城計”提供了條件。
課文從三個方面寫出了孔明當時危急的情勢。一是魏兵來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氣勢盛:“蜂擁而來”,“塵土沖天”,“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二是雙方力量極其懸殊:“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三是用眾官“盡皆失色”側面烘托。眾官跟隨諸葛孔明,也都是身經百戰,這時竟然也“盡皆失色”,可見情勢確實是萬分危急。
B寫孔明擺下空城之計。作者從“孔明傳令”和孔明自身的舉動兩個方面加以描寫。
“孔明傳令”一句緊接“殺來”而出,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類的話,足見孔明是急中生智,當機立斷。作者詳細地敘寫了孔明傳令的內容,有兩個作用:一是具體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過語言描寫表現了孔明過人的膽識,“大開四門”和“吾自有計”豈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舉動則是“空城計”中的又一關鍵。鶴氅綸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閑自在!城門大開,孔明則在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不能不使司馬懿生疑?酌鞯呐e動不僅表現了大勇,而且表現了大智。
②小說上下兩部分都寫到“空城計”,有什么不同?
通過司馬懿的眼睛寫孔明的“空城計”的狀況。這一側面描寫和上一部分寫孔明擺“空城計”的方法同中有異;緝热菹嗤诰唧w描寫時又有變化,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寫士兵灑掃是“孔明傳令”,孔明在城樓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稱的客觀敘述;這里全是司馬懿眼中的客觀事實。二是敘述的詳略不同。上段詳寫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這里詳寫孔明的神態,突出他在強敵面前的鎮定自若。三是上段以敘述為主,這里則增加了一些生動的細節描寫。如寫孔明“笑容可掬”;寫二小童一“手捧寶劍”,一“手執麈尾”;寫灑掃街道者“低頭”“旁若無人”。這些描寫渲染了一種安閑、鎮定的氣氛,使得“空城計”的場面更加生動、傳神。從這些描寫中,完全感受不到這是一座空城,正因為如此,才能使得司馬懿“大疑”。
、劭酌鲾⒄f“空城計”成功的原因和司馬懿的敘說內容一致,甚至用詞也多有相同,作者這樣描寫的用意是什么?為什么將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來,不寫在“傳令”部署之時?
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這是司馬懿退兵的依據。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認識也并沒有任何錯誤。但是,他只是考慮了在正常情況下諸葛亮的性格,而沒有考慮到在特殊情況下諸葛亮的膽識,所以導致了他判斷的失誤。
孔明敘說“空城計”成功的原委。“平生謹慎,不曾弄險”的孔明這次冒險實為形勢所迫。在打不過、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勢下,諸葛亮急中生智,設置了空城計,使司馬懿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和錯誤的指揮,有效地轉變了敵我的優劣形勢。應該看到,諸葛亮解西城之危,決不是僥幸取勝,而是有它的基礎的,這基礎就是對敵我雙方精確的分析。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馬懿對自己的認識——“平生謹慎,不曾弄險”,可謂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馬懿對自己平時的認識,在危急的情勢下,機智果斷地設置了“空城計”,解了西城之危。司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諸葛亮卻利用了司馬懿的“知彼”,這就比司馬懿要高明得多了。從現象上看,這一次是軍事上的較量,但實際上卻是一次智慧、才能、膽識的較量。
從行文上看,諸葛亮的敘述和司馬懿的敘述,內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詞也多有相同,作者這樣寫說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馬懿在“空城計”面前的判斷和處理方法,突出地表現了司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著。作者把孔明用計的想法寫在最后,設置了懸念,增強了情節的驚險性和奇特性,使情節帶有傳奇色彩。
(三)布置作業
完成“思考與練習三”。
【學習空城計課件】相關文章:
《空城計》課件精選04-18
空城計的課件04-20
《空城計》課件04-20
空城計教學的課件04-06
空城計的教學課件03-31
空城計教學課件03-18
《空城計》教學課件03-30
有關空城計的課件06-12
初中《空城計》課件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