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相遇問題課件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56——57頁“數學與交通”第一課時 《相遇問題》
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掌握行程問題基本數量關系的基礎上,理解相遇問題的運動特點、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并能解答簡單的相關問題。原來人教版的教材在學生理解了相遇問題的基本特征之后,分了兩個步驟:①已知兩物體的運動速度和相遇時間,求路程。②已知兩物體的運動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時間。而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北師大版教材直接進入第二步驟的學習,在這內容上有了一定的跨度,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三年級接觸了簡單的行程問題,四年級上冊,學生就真正的開始學習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并用三者的數量關系來解決行程問題。而本節課正是運用這些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相遇問題的探究。而且本節課學生對相遇問題的理解也有難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學生學習的起點上,尊重學生發展的基礎上多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操作過程中,使所有學生通過本堂課都能有所收獲。
我的思考
本節課所學習的是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應用題的學習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怎樣消除學生對應用題的“恐懼感”這一直是讓我深思的問題。我認為要消除學生對應用題的'“恐懼感”就要讓學生弄懂題意,幫學生理清思路,
找到問題的數量關系,這不只是這堂“行程”問題所必須的,而是所有應用題都該遵循的道理。所以我對本堂課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怎樣剖析題目,為以后學生學習應用題打下基礎。
本課教材給學生提供了“送材料”的情境,通過簡單的路線圖等方式呈現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去解決3個問題:①讓學生根據兩輛車的速度信息進行估計,在哪個地方相遇。②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③解決“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有多遠”實際上就是求面包車行駛的路程。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使學生學會分析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相遇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說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并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引導式教學、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來學校的馬路上看到什么就多?(學生回答)
其實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離不開三個好朋友:路程、速度、時間
它們三個好朋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1、出示復習題
路程=( )×( )
速度=( )×( )
時間=( )×( )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理解和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學習本課打下基礎。
2、出示情境圖:
師:今天住在天橋張叔叔要給住在遺址公園的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你認為以下哪種方案能最快把材料送到王阿姨的手上。
A、張叔叔從天橋開車到遺址公園,交給王阿姨。
B、王阿姨從遺址公園開車到天橋,找張叔叔拿。
C、張叔叔從天橋,王阿姨從遺址公園,兩人同時出發相對而行。
3、那么他們就會在路上怎么樣?(相遇)
4、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關于相遇問題的知識。板書:相遇問題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興趣。
二、探索新知
(一)創設“送材料”的情境,出示探究問題。
遺址公園到天橋的路程是50千米,張叔叔和王阿姨同時出發相對而行,張叔叔小轎車每小時行6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車每小時行40千米。
行車路線圖
天橋
王阿姨
1、估計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并說明理由(學生回答)
2、相遇時兩人所行的路程不同,但什么是一樣的?(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并用估計解決第一個問題。
3、出發后幾小時相遇?
(1)讀題目、理解題意。
(2)學生匯報題意。(引導學生說出:面包車行駛的路程+小轎車行駛的路程=總路程)
(3)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例題。
①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②學生匯報,并說理由。
③師生訂正。
④小結:列方程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復雜的問題,請同學們要養成用方程解。
【小學相遇問題課件】相關文章:
相遇問題課件03-17
《相遇問題》說課稿課件03-23
小學奧數相遇問題課件04-04
《相遇問題》說課稿08-05
相遇問題的說課稿02-11
相遇問題說課稿03-29
《相遇問題》教案09-09
我看相遇問題小學日記06-12
小學和差問題的課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