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課件準備工作,課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有關鍵作用,備課的成果表現是形成教案。那么課件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1
一、說教材及中考分析
1、酸和堿是初中化學教材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考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中考的各種題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這部分的知識,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意識。
2、酸和堿是復習的重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復習好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更好地備戰中考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用酸堿的性質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親歷實驗探究過程,了解酸堿的性質與檢驗酸堿方法的關系,提高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培養發散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以輕松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化學知識,初步掌握學習物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酸堿的通性及應用。
2、教學難點:酸堿的性質進行實驗探究。
四、說教法
1、問題探究式:提出貼近生活實際的題例,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與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2、小組合作式探究:通過小組合作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引出知識點,由此教會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以及發散思維能力,實現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復習。
五、說教學設計
1、直接由多媒體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涉及到常見的酸和堿的一些基礎練習題,直接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復習酸和堿。
2、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默讀,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要求以及復習要點。
3、給學生5分鐘小組合作討論時間,討論總結常見的酸的性質。目的讓學生鞏固舊知,為下面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知識點,生幫生,兵教兵,匯報難題,教師質疑,學生回答。
4、學生大概了解了關于酸的常見知識點以后,出示一組習題,隨機提問同學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讓其他同學來修改或補充,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時反饋學情以所學知識點。
5、針對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稿基礎知識訓練后,出示一組中考題型,以讓學生了解本節知識在中考題型的應用。并出示一些遷移性訓練題,包括實驗探究題型,以及計算擴展題等。部分同學黑板板演,讓學生去評論判斷板演同學的答案是否合理,步驟是否標準。并及時補充,以激發學生的做題熱情。
6、小組總結。讓學生談談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還有哪些困惑,在知識上,方法上都收獲到了什么,以激勵學生以后學習。
7、出示小測題,當堂檢測,學生筆答,教師批改,以鞏固本節課所學,并能進一步反應學情,以制定和調整以后的教學計劃。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2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并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本質。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了解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學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了解溶液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的本質。
2、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3、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
4、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5、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領會中和反應的本質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提問:
a、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b、為什么堿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2、提問:將酸和堿放在一起,會發生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的知識。
(板書: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二、活動與探究(中和反應)(投影1)
1、在燒杯中加入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溶液,直到溶液顏色恰好變成無色為止。
2、取兩滴上述反應后的無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發,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
提問:玻璃片上的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氫氧化鈉是堿,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示紅色,隨著鹽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變成無色,所以此時的溶液肯定不是堿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質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質。
提問:這個反應的實質是什么呢?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投影2)學生觀看動畫演示的中和反應實質
學生發言: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就是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和堿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
寫出方程式:NaOH+HCl==NaCI+H2O
提問:氫氧化鈣與鹽酸、氫氧化鈉與稀硫酸能發生這種反應嗎?請大家
寫出它們的化學方程式。
寫出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問:試總結上述三個反應的特點。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
三個反應都生成水,另一種產物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類化合物叫做鹽。把這類化學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板書)一、中和反應
1、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三、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我們學了中和反應,它與日常生活有哪些關系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9頁。
(學生討論后,投影3)
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良土壤的酸堿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工廠的廢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排放的污水。)
反應原理: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醫藥(如:用氫氧化鋁可以治療胃酸過多。)
反應原理:3HCl+Al(OH)3= AlCl3+3H2O
上面例子說明了中和反應用途很廣。
(板書:3、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中和反應的實例嗎?
四、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值
有一杯溶液,要知道它的酸堿性,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來鑒別,若要進一步知道該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酸堿度,怎樣來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
這就是下面我們要學的知識。
(板書:二、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值)
同學們閱讀課本60頁—61頁,回答以下問題:(投影4)
1、溶液的酸堿度通常用什么來表示?如何測定?
2、PH值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是怎樣的?
3、怎樣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PH值?
4、PH試紙測出的數值會精確到十分位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點撥:
1、酸堿度常用PH值來表示,用PH試紙來測定。
2、PH值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PH<7時,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
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
3、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待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值。
4、PH試紙只能粗略的知道溶液的PH值,只能測出整數值,不能精確到十分位。
隨堂測試:(投影5)
1、能與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的是( )
A、生石灰B、碳酸鈣C、氫氧化鈉溶液D、鋅粒
2、中和反應的實質是( )<用離子符號表示>
3、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將PH試紙直接伸入待測液來測定。
b、用PH試紙測得某溶液的PH為3、2。
c、將少量待測液滴在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d、把待測液倒在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4、某同學用濕潤的PH試紙測得稀鹽酸的PH值為5,則實際溶液的
PH值( )5。[填>、<或者=]
5、有一瓶溶液的PH值是5,滴入幾滴酚酞試劑后,溶液呈( )色,若要使溶液的PH值升高,可以采用( )或者( )的
方法。
學了溶液的酸堿度,它與生活有哪些聯系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2頁的資料。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了解了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如何用試紙測定酸堿度。中和反應及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作業:65頁4、5、6題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主要性質,了解它們的用途。
2.認識堿的腐蝕性,及使用注意事項。
3.知道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增強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的探究,能簡單的歸納出堿的相似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基本操作和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技能。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科學的物質觀,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待事物,能透過表面現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質原因。
2.進一步理解一切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和具有內部規律的,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周圍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主要的性質。
2.非金屬氧化物與堿溶液反應。
三、教學過程
(一)幾種常見的堿
[問題探究]常見的堿有哪些?
【知識點1】氫氧化鈉:
1.氫氧化鈉的化學式NaOH,它有強烈的腐蝕性;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鈉、火堿或燒堿。如果不慎將堿液沾到皮膚上,要先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氫氧化鈉的性質:
【實驗分析】實驗10-5:用鑷子夾取3塊氫氧化鈉分別進行實驗(切勿用手拿):
現象分析
觀察氫氧化鈉的顏色和狀態白色固體
將氫氧化鈉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氫氧化鈉容易吸收水分
將氫氧化鈉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試管里,并用手觸摸試管外壁試管外壁發燙氫氧化鈉溶解放出大量的熱
[問題探究]實驗中的現象說明氫氧化鈉具有什么性質?
[小結]氫氧化鈉是白色固體,易潮解,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此外,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在空氣中易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注意】1.氫氧化鈉放在空氣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這種現象叫做潮解。這個變化是物理變化。氫氧化鈉應密封保存。利用它的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它只能干燥中性氣體和堿性氣體,而不能干燥酸性氣體。
2.氫氧化鈉固體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氫氧化鈉必須十分小心,防止皮膚、衣服被它腐蝕;實驗時最好戴防護鏡,防止溶液濺到眼睛里;如果不慎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問題探究]氫氧化鈉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知識點2】氫氧化鈉的用途:氫氧化鈉廣泛用于肥皂、石油等工業。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在生活中可用來除油污,爐具清潔劑中就含有氫氧化鈉。
【知識點3】氫氧化鈣:
【實驗分析】實驗10-6:氫氧化鈣的性質探究:
1.實驗步驟:取一小藥匙氫氧化鈣,觀察它的顏色和狀態,然后放入小燒杯中,加入約30mL水,用玻璃棒攪拌,觀察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情況。然后放置,使上層液體澄清。取出澄清的溶液,向其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觀察現象。
2.實驗現象:
項目現象
氫氧化鈣的顏色、狀態白色固體
在水中溶解的情況微溶于水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問題探究]氫氧化鈣是怎樣制取出來的?它有哪些用途?
3.實驗結論:氫氧化鈣的化學式Ca(OH)2,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白色粉末狀固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可由生石灰(CaO)與水反應得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小結】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用途及制備原理:
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鈣(Ca(OH)2)
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NaOH固體有吸水性白色固體,微溶于水
腐蝕性強腐蝕性較強腐蝕性
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生活中用的爐具清潔劑中就含有氫氧化鈉,用以去除油污。可做干燥劑用于建筑業,制燒堿、漂白粉的原料;用于農業改良酸性土壤、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制備原理Ca(OH)2+Na2CO3===CaCO3↓+2NaOHCaCO3CaO+CO2↑CaO+H2O===Ca(OH)2
(二)堿的化學性質
【問題探究】堿都有哪些化學性質?
【知識點4】堿的化學性質:
(1)堿與指示劑反應:
指示劑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變藍
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變紅
【注意】只有可溶性的堿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劑變色;不溶于水的堿(例如氫氧化鎂、氫氧化銅等)不能使指示劑變色。
(2)堿與某些非金屬化合物的反應:
①Ca(OH)2+CO2===CaCO3↓+H2O(用于鑒別CO2氣體);
②2NaOH+CO2=Na2CO3+H2O(氫氧化鈉密封保存的原因之一);
③2NaOH+SO3=Na2SO4+H2O。
【注意】只有可溶性的堿的溶液,才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不溶于水的堿(例如氫氧化鎂、氫氧化銅等)不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小結】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等堿在溶液中解離出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OH-),所以不同的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即堿的通性。
(三)酸和堿的概念
[問題探究]為什么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能導電?
【知識點5】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能導電,說明它們的溶液中含有帶電的粒子。
[問題探究]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堿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知識點6】酸在水中離解出來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即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知識點7】堿在水中離解出來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即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接下來,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教學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過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課題2的內容,本節課重點講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實質,從酸堿性的角度介紹了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從離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應容易發生的原理,為高中化學學習酸、酸性氧化物、酸式鹽等物質的性質以及離子反應打下良好基礎。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了酸和堿的一些性質,對本節課通過實驗來認識中和反應理解較為方便,然而對于如何能夠用明顯現象觀察到中和反應以及中和反應容易發生的原因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通過自己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想,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獲得自信心和滿足感。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實質,能夠從酸堿角度說明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驗證酸堿之間的反應,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化學實驗,增強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
【難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
(過渡: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一個良好的導入可以很好的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提升教師的講課效果,保證整堂課教學的成功。為了更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我采用了如下的導入方法:
在課程開始前我會演示一個“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并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讓學生帶著好奇的心進入本節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中和反應
先提出酸堿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反應這個問題,然后將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由于反應沒有明顯實驗現象,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仔細思考,如何用明顯的實驗現象來證明酸和堿之間發生了反應。通過桌上現有的鎂條、石蕊試液、酚酞試液來設計實驗分析。
學生可能會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案,接下來讓學生分組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來完成實驗,觀察現象總結結論,完成實驗后請小組代表來回答他們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出現的現象,最終得到了什么結論。
在同學們通過實驗現象證明了酸和堿之間可以發生反應后,我會提出問題讓同學們思考從微觀的角度如何來解釋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由于這部分屬于本堂課的難點,并且對于微觀的理論學生不易給出解釋,在這里我會選擇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同學們更為直觀地理解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在學生書寫完化學方程式后,對比三個化學方程式觀察共同點,學生不難發現三個式子都是酸和堿生成一個化合物和水的反應,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解,給出鹽與中和反應的定義。
2.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在學生明確酸和堿能夠發生中和反應后,我會讓學生舉出幾個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案例。學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積累以及課本的.內容給出一些中和反應的實例,了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來解釋課堂開始前的“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原理,來檢驗學生對于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了解pH試紙的用途。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體現教學重難點,方便學生梳理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我的板書直觀而簡明,請各位老師看我的板書:
在我的板書上呈現了酸和堿中和反應的化學反應的重點內容,學生能夠很容易把握本堂課的重難點和基本知識。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酸堿的組成,知道酸、堿溶液中的共同特點;理解酸堿中和反應。
2、通過探究活動的過程,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通過實驗,培養善于觀察、總結、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逐步樹立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和原理的理解。
【難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和原理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設置疑問】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酸、堿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那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呢?酸和堿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樣的反應呢?
【導入語】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在化學的世界里,解開酸和堿的奧秘。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酸、堿的組成
【過渡】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探究一】分組進行,記錄現象。
【學生】觀察圖片,總結出酸溶液中陽離子都是氫離子,堿溶液中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
【教師】這就是酸、堿各自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酸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堿由金屬陽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那么把具有上述特點的酸溶液和堿溶液相混合,它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反應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做下面有趣的實驗。
2、酸堿中和反應
【實驗探究二】取3ml稀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觀察到什么現象?有沒有反應發生?
實驗無明顯現象。
教師提示信息: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酚酞遇堿顯紅色,遇酸不變色。
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驗證上面實驗的反應是否發生?各小組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探究三】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并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指導,完善,最終決定采取方案如下:
(1)取3mLNaOH溶液與試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2)逐漸往NaOH溶液中滴稀鹽酸、振蕩。
(3)向上述剛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NaOH溶液,振蕩。
(4)再次滴入微量稀鹽酸,振蕩。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交流討論實驗結論。
【實驗現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變紅。隨著鹽酸的滴加,紅色逐漸變淺,最后變為無色。向恰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又變為紅色,再滴入微量稀鹽酸,紅色又變淺。
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和討論結果。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6
一、說教學理念
《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獲得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高效課堂強調:高效的課堂是通過課堂教學手段,來滿足“三大目標”:第一,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變“接受式”學習為“自選超市”式的學習,并注重學習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課堂成為“主陣地”,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樂趣;第三,要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幫助學生去實現事業的幸福和個人的成就。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題主要復習常用的酸和堿的性質、用途,在內容的選取上,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選取學生日常生活或平時實驗中常見物質,通過復習,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化學,由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是理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訓練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考點地位:本課題內容是初中化學教學的核心部分,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占分值較大。
三、說學情
學生在新課學習中對知識點的學習相對比較獨立,不能正確的把握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比如酸堿的定義;關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個難點問題,初學時學生會感到又多又麻煩,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的書寫水平明顯有所提高。對于科學探究性題目,學生比較有興趣,但往往是詞不達意,描述性語言欠缺。
四、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酸、堿性質的復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的性質。
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律。
運用各類物質的性質及相互關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歷程,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實驗設計與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討論與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熱愛化學,熱愛生活。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酸與堿的重要化學性質。
難點:認識酸與堿的化學通性,形成初步的反應規律。
六、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青花瓷》歌曲引入、聯系生活實際、小組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等方法,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從個與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適時地進行點撥和評價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而且還提升了能力。
七、說教學流程
(一)歌曲引入,知識回顧
(二)介紹課題,明確目標
(三)酸的通性,堿的通性
(四)課堂小結,構建網絡
(五)完成板書,布置作業
(一)歌曲引入,知識回顧
在課前播放化學版《青花瓷》,以最強大腦為切入點,請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記憶歌曲中有關的化學知識點,然后進行知識搶答,目的是為了活躍學習氣氛,同時將所知道的有關酸與堿的知識進行回顧。
(二)介紹課題,明確目標
板書課題為《常見的酸與堿》復習專題,并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
1.掌握常見酸與堿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掌握酸和堿重要的化學反應及其簡單應用;
3.認識常見酸與堿的化學通性,形成初步的反應規律。
(三)酸的通性,堿的通性
【漸入佳境】在生活中利用鹽酸除去鐵銹的問題(讓學生表述,并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爐火純青】展示給學生往年中考題,用左手表示鹽酸的化學性質這個圖,回顧鹽酸的相關化學性質。
【登峰造極】以鹽酸入迷宮問題為例,復習相關酸的性質,并總結出酸的五點通性。
【孤獨求敗】由酸的知識點過渡到堿的知識點,以例題為載體,同時加以引導,讓學生以氫氧化鈉入迷宮為例進行總結,最后的出堿的四點通性。
(四)課堂小結,構建網絡
【回味無窮】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構建知識網絡圖。
(五)完成板書,布置作業
【合作交流】本節課沒有寫板書,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為老師設計一份簡潔,漂亮的板書。
【布置作業】對于兩瓶無色溶液,只知道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鈣,利用化學方法如何鑒別?(目的是對今天所復習的內容形成網絡圖,并可以利用酸與堿的通性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八、說板書設計
學生總結就作為板書設計,并讓學生以手抄報的形式上交,教師只略微做些小的調整。
九、說教學反思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7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①本課題的內容屬于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的一級主題“身邊的化學物質”中的二級主題“生活中的常見化合物”的知識范疇。
②本課題涉及的常見的堿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應用,通過學習更加深入的了解堿的性質并將其性質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中,對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常見的堿的教學以常見的酸的教學為基礎,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新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
①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知道了氫氧化鈣溶液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但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因此學生存在認知困難。
②經過一段時間的化學學習后,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但系統考慮問題的能力尚不完備。
③針對我校學生基礎較為薄弱,探究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本課題的探究過程依然要注重對學生的誘導啟發。
(3)教學目標確定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了解其腐蝕性并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2、認識生石灰與水發生的反應。
3、掌握有關堿的兩個基本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發展實踐與探索的精神,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并進一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協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會化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特點。
2、通過設計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驗方案,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樹立嚴謹的科學探究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常見的堿的物理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重難點突破策略:采用交流、討論設計實驗來探究堿的有關性質,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實驗探究的完整過程,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應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三、說學法
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展示:戰爭時期的一封“密信”,并對“密信”進行處理,“密信”內容隱若出現。設問:“密信”上的字和處理用的液體是什么物質?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上完本節課再回答。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面的總結打下伏筆。
情景導入:“五一”三天假,老師家衛生間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去超市購買了管道疏通劑,說明書上介紹說能“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發等堵塞污物,疏通管道”。用后效果非常好,是什么物質這么厲害呢?投影有關管道疏通劑的主要成分。
設計意圖:關注與堿有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的道理。
2、實驗體驗,探索新知
(1)了解氫氧化鈉的腐蝕性
展示:洗凈的雞爪和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后的雞爪。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實物,讓學生認識到氫氧化鈉強烈的腐蝕性,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2)探究堿的物理性質
堿的物理性質(通過學生實驗探究了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顏色、狀態、溶解性)利用圖表進行總結。
(3)探究堿的化學性質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10.1常見的酸和堿(常見的堿)說課稿
堿的化學性質:利用氫氧化鈣溶液可以檢驗二氧化碳知識為鋪墊,此部分利用生石灰食品干燥劑為原料來制備氫氧化鈣溶液,并用二氧化碳檢驗。
設計意圖:依舊知帶動新知,讓學生體會到化學服務于生活。
提問: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那么氫氧化鈉能否與二氧化碳反應呢?設計實驗探究。
設計思路如下:提出問題(NaOH溶液是否與CO反應)→做出假設(NaOH溶液能2與CO反應)→設計實驗(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反思提升2(確認NaOH溶液與CO反應)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發生發展的完整流程。
啟發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以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為基礎,進行知識的遷移
)具體流程如下:
問題1假設發生了化學反應
問題2由氧氣含量測定實驗進行知識的遷移
問題3利用壓強差設計實驗
問題4通過實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歸納學生實驗方案如下:
方案一:將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過一段時間,觀察現象。
方案二:向一個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倒入氫氧化鈉溶液,蓋上蓋子振蕩,觀察現象。
方案三:將已裝好分液漏斗和玻璃管(系有小氣球)的雙孔橡膠塞插入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廣口瓶中,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
方案四:向倒置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圓底燒瓶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雙孔橡膠塞,一孔插入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滴管,一孔插入導管,導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觀察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本實驗的不斷改進探究,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激活了學生思維,開闊了學生思路,使學生強烈渴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對方案三進行演示。
疑問: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也有可能存在此現象,進一步啟發學生圍繞生成物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確實發生了反應。
設計意圖: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逐漸養成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
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設計實驗區分無標簽的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兩瓶藥品。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的綜合思考、實踐應用能力。
4、首尾呼應,歸納小結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10.1常見的酸和堿(常見的堿)說課稿
總結堿的化學性質,回答課前“密信”的秘密,聯系學生熟悉的歌曲《青花瓷》播放化學版的《青花瓷》視頻歌曲結束。
設計意圖:現代生活離不開網絡,讓學生上網搜集此視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布置作業
1.某些食品的包裝袋內有白色顆粒狀固體的小紙袋,上面寫有“干燥劑,主要成分為生石灰,請勿食用”等字樣,回答下列問題:
(1)生石灰可做干燥劑理由(化學方程式)
(2)“請勿食用”是因為干燥劑食用后對人體有什么危害作用?
2.用石灰水粉刷墻壁,干后能形成堅硬的墻體,這是為什么?請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8
一、說教材
《酸和堿的反應》這節課是粵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8章課題3的內容。本課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酸堿的組成;二是酸堿中和反應;三是中和反應的應用。本節課安排在常見的酸和堿之后,學生們在有了酸、堿性質的基礎之上再來學習本節課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為下一章鹽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這種安排有助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重新構建。
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的重要性質,是貫穿酸、堿、鹽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紐帶,既建立了酸和堿之間的聯系,又為鹽與復分解反應奠定了基礎。同時還為高中學習中和滴定做準備,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中和反應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的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綜合起來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常見的酸和堿”的學習,知道了酸和堿能夠使酸堿指示劑變色,認識了酸堿的一些化學性質;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也有了一些經驗,為本節課的探究奠定了基礎。
在此之前學生接觸的化學變化一般都伴隨有明顯的現象,他們習慣于根據現象判斷反應的發生,許多酸堿溶液混合后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因此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會抱有疑惑,這是本節課需要解決的難點,也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酸堿的組成,知道酸、堿溶液中的共同特點;理解酸堿中和反應。
2.通過探究活動的過程,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通過實驗,培養善于觀察、總結、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逐步樹立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和原理的理解。
【難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和原理的理解。
過渡:好的教法和學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本節課的教學和學法。
五、說教法和學法
1.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分組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實驗,培養善于觀察、總結、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求證,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遷移和探究法設計實驗證明酸堿發生了中和反應;采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演示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分析酸、堿電離出的離子,引導學生總結出酸、堿各自在性質上有相似性的原因。
2.本節課主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有:實驗探究學習法與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學習法既讓學生設計實驗又讓學生動手檢驗自己的設計方案,有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合作學習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有利于學生在集體中有效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更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我采用溫故知新的導入方法:提問學生酸、堿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學生回答后,進而提出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反應,從而導入本節課。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酸、堿的組成
這部分內容我會采用小組實驗的方法進行,讓同學們參考[實驗8-13],設計實驗方案,之后小組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會不斷的進行糾錯指正,并提醒實驗安全的注意事項。
實驗完成后,學生會觀察到“用蒸餾水和酒精溶液實驗,燈泡不亮;其余4種溶液,燈泡均亮了”的.現象。之后會讓學生小組之間討論,分析酸和堿溶液能導電的原因。在學生回答是酸和堿溶液中存在帶電的粒子之后,我會借助多媒體微觀展示酸堿能夠導電,是因為酸堿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帶電的離子的動畫,并講解酸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堿由金屬陽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最后提出問題:酸溶液和堿溶液相混合,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反應,由此引入“酸堿的中和反應”。
2.酸堿中和反應
這一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做出解釋與結論。
首先我會借助[實驗探究二],取3ml稀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有沒有反應發生。學生確定無明顯現象后,我會給出相應的提示信息:“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遇堿變藍。酚酞遇堿顯紅色,遇酸不變色”,來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驗證上面實驗的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案。最終學生小組討論確定[實驗探究三]的實驗方案:
(1)取3mLNaOH溶液與試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2)逐漸往NaOH溶液中滴稀鹽酸、振蕩。
(3)向上述剛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NaOH溶液,振蕩。
(4)再次滴入微量稀鹽酸,振蕩。
之后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變紅,隨著鹽酸的滴加,紅色逐漸變淺,最后變為無色。向恰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又變為紅色,再滴入微量稀鹽酸,紅色又變淺”。最后得出結論:酸與堿發生了反應。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做出相應的補充說明:指示劑顏色變。說明堿溶液與滴入的酸溶液發生了化學變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并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改用其他酸(如稀硫酸)和堿(如氫氧化鉀溶液)來進行上述實驗,結果會怎樣?此時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回答出具有相同的實驗現象。最后引出中和反應的概念:像上面這種酸跟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在新課講授環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會請同學們觀察前面兩個酸堿中和反應,說一說有什么規律?以此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采用搶答的方式來總結酸堿的化學性質。
課程的最后,我會設置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結合課本和查找有關資料,談談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9
一、說教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的酸和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課題一第二課時。本節內容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內容包括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酸的化學性質幾個部分,是在學習了氧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上,完善學生們對酸、堿、鹽的看法。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酸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思考、歸納等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b、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硫酸、鹽酸性質的探究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酸的性質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遠離的學習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對學生的了解,我確立了以下重、難點:
3、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難點:酸雨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
接下來我說說本節課的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教學,另外結合多媒體輔助法。
二、說教法:
1、實驗探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只管深刻的認識,對本節課,我準備采用微型實驗輔助法教學,在課堂上能讓人人參與,極大提高每個人的熱情,而且實驗現象明顯又節約試劑,充分發揮實驗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方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有助于做到實驗、引導和啟發思維相統一。
2、多媒體輔助法:用投影儀顯示有關演示實驗中沒有的現象,用可見顯示要點強化感受。
好的教法一定要輔以好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我講講學法指導:
三、說學法:
讓學生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計實驗:讓學生根據疑問創設實驗,例如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激發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方式。
(2)實驗驗證:通過推測、實驗、觀察、記錄、歸納總結獲得知識。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反應嗎?反應會有什么現象?據此進行探究,并進一步了解化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3)溫故知新:梳理舊知并及時聯系生活,例如:在已學過的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理解的知識層面上促進知識向應用層面的.轉化。
(4)反思評價:歸納總結已得的結論,并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化學課中,你接觸或聽說過哪些酸?請你列舉出你在化學課上和生活中所接觸的酸。由此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酸的初步認識。
第二環節: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1、硫酸和鹽酸的認識
(1)展示鹽酸和硫酸,觀察顏色、狀態,并聞其氣味。
(2)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
學生活動1:這個實驗采用微型試驗也是有效的,強調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我們生活中物品,如紙片、布等接觸到濃硫酸會出現什么現象呢?(討論濃硫酸的脫水性和吸水性)
過渡:我們實驗中和生活中經常用的稀硫酸、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
(3)濃硫酸的稀釋。
教師提示:比較濃硫酸與水的密度,回憶濃硫酸溶于水的現象,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演示:
a、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
b、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觀察實驗效果。
歸納: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2、酸的化學性質:
(1)酸與指示劑的作用:
學生活動2: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別滴入鹽酸和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
歸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2)與活潑金屬反應:
學生活動3:在試管中分別放入鎂條、鋅粒、鐵釘,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歸納:活潑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金屬化合物和氫氣。
通過分析對比得到結論,很形象直觀的突破了難點,并通過實驗培養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第三環節:布置作業,加深理解
1、生活中常見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調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①水果②食鹽③食醋④糕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濃硫酸和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關于它們的組成情況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的質量都變小
B、溶質的質量都不變
C、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大
D、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
(考查對酸的初步判斷)
3、小強同學對如何除鐵銹進行了探究,通過學習他知道了鐵銹的主要成分是,為除去鐵釘上的銹跡,小強將帶銹跡的鐵釘放入過量的鹽酸中,他首先觀察到銹,溶液由色逐漸變成色,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不一會,又觀察到的現象。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課堂小結:回憶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質?
學生總結:
①鹽酸、硫酸都是無色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腐蝕性;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④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
同時讓學生總結出用途,也復習了酸的有關性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下面是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第二節常見的酸和堿
一、常見的酸
硫酸(H2SO4):常用于蓄電池中。
鹽酸(HCl):常存在于人的胃液。
硝酸(HNO3):常存在于酸雨中。
二、常見的堿
堿的性質實驗記錄。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
燒堿、消石灰水、氨水的顏色、氣味液氨有刺激性味道、無色。
燒堿露在空氣中發生的變化快(發熱)、潮解。
燒堿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快(發熱)。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 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教材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酸和堿的一些性質,通過學生的活動與探究引入中和反應比較自然;同時,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還能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教材設計了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探究實驗來讓學生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而后再通過討論的方式了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目標:
⑴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⑵學會借助指示劑判斷酸堿發生中和反應的探究方法,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
⑶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
4、教學難點:中和反應概念的理解及其應用。
二、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通過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學生對常見的酸和堿的性質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認識,課題2提出酸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順應了學生深入學習的需要,會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欲望。酸堿溶液混合后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可能會產生疑惑,這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在本單元課題1中已經掌握了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這就為實驗探究該問題準備了條件。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還為學生從離子的角度認識酸堿之間的反應作了鋪墊。但要較好地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對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些困難。關于中和反應的概念,學生可能會錯誤的認為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教學方法:實驗引導探索法、歸納練習法。
3、難點突破:
⑴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體現的結論。
⑵采用對比法,將實驗所體現的結論進行歸納,提煉。
⑶將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三、教學設計:
1、設計思路:從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和反應——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中和反應及其實質——通過問題討論和交流,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評價與反思。
2、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課件展示一起濃硫酸泄漏事故及當時的應急處理措施。
【提問】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搶險?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課題的引入作鋪墊,引發學生提出酸與堿能否反應的猜想。)
【過渡】酸和堿之間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如果發生化學反應,又會有什么特點?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
【課件展示】熟石灰與濃硫酸反應的探究實驗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四人一組按上述方法進行實驗。
【質疑】你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通過指示劑的指示作用和加入蒸餾水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熟石灰與濃硫酸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同時為下面探究氫氧化鈉和稀鹽酸能否反應做知識和方法的鋪墊。)
【過渡】其他的酸和堿之間是否也能發生化學反應呢?
【演示】用滴管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
(兩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顯的變化,形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質疑】你認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了嗎?怎樣用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設計方案驗證猜想。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得出正確的結論,加深對實驗探究新知識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愉悅感和自信心,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酸堿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引導歸納】什么是中和反應
【課件展示】展示圖片,從微觀角度揭示中和反應的實質。
(通過課件展示,加深對中和反應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化學反應微粒觀。)
【課件展示】
①一塊土壤酸性太強,不利于作物的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②做完實驗后剩余的酸性或堿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應怎樣處理?
③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④被蚊蟲叮咬后,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減輕痛癢?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
(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生產、健康的密切聯系,體會化學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環保意識。)
【評價與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感悟?
(使學生能對自己一節課的收獲、不足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教材P65 4、6、8。
(書面作業強化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板書設計:
課題2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初三化學《酸和堿》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03-19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0
教學反思《常見的酸和堿》04-11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7-26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0
教學反思《常見的酸和堿》04-09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7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7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3-12
常見酸和堿教學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