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

時間:2024-10-03 10:49:56 晶敏 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通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課件,課件的基本模式有練習型、指導型、咨詢型、模擬型、游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那么應當如何寫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克和千克說課課件(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通用5篇)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 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1、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知道看、稱,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以上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相互滲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三維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四、解決方法: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五、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六、設計理念: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基于這一現狀,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并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從中學生積累了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然后再學習新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平時合作意識較強,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授課,這樣即便于準備學具,又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伊始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學背一背及調查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 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 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然后,讓學生用彈簧秤稱從家帶來的物品(大米和石子)。感受到雖然它們的體積不同,但質量是相同的。在學生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后,聯系實際讀取盤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并鞏固質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 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克和千克》的認識一課。本單元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

  學情分析: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有了感性認識,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質量觀念還比較淡薄,況且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因此,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克與千克質量觀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幾克和1千克、幾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

  1、認識常見的稱,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知道看、稱,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關系;

  難點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三、教具、學具:

  這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建立一定的質量觀念。圍繞這個目標,本節課的設計就立足于學生的體驗和操作,我準備的教具有:盤秤4臺、天平一架、、曲別針、黃豆若干;500克食鹽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學具有各種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幣若干枚。

  四、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學過程

  設置了課前小調查,讓學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在收集過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種質量單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節課設計了四大教學環節:一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鞏固深化,拓展應用;四是全課總結,生成創新。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猜一猜:

  (1) 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這是小紅陪媽媽逛超市時買的兩樣食品,:猜一猜,哪袋輕,哪袋重? (學生憑直覺任意猜測)

  (2) 此時教師提問,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檢驗?學生發現:用秤檢驗是一種好辦法。

  (3)介紹生活中的秤。

  (4)用盤秤檢驗。

  2、表示物品的輕重,用什么做單位?導出課題: 克(g)和千克(kg)。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用眼睛觀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準確判斷物品的輕重,用秤稱一稱才能準確知道物品的輕重。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親切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建立輕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分3步來實施:

  第一步:認識克。

  1、掂一掂 ,感受1克。

  教師拿出1枚2分的硬幣,請同學們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輕重,并告訴學生這枚硬幣的質量約1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2)說一說,自己身邊大約重1克的物品(紐扣,螺絲釘,花生米等)。

  2、估一估,稱一稱,建立幾克的'表象。

  (1)估一支鉛筆、一本練習本、一本數學書大約有多重并用天平驗證。

  (2)學生估計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約有多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在充分的體驗、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建立幾克的表象。

  第二步:認識千克。

  1、掂一掂,在學生建立了對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引入認識“千克”的教學,讓小組的每一位學生都輪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數一數,說一說1千克蘋果大約有( )個;1千克果凍大約有( )個;( )瓶礦泉水約重1千克;……

  3、估一估,學生估自己的書包有多重并用盤秤驗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先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說一說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說”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著再估一估書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為具體,強化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

  第三步:認識千克與克的關系。

  1、算一算,一包鹽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稱一稱,比一比:兩包鹽重,還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議一議,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

  把1克硬幣與1千克洗衣粉同時放在兩只手上,體驗“克”與“千克”的質量區別,感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比較中感覺,在感覺中進一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在生活中實踐,這個層次以練習為主,通過精心設計,力求達到“有的”、“有序”、“多樣”、“有度”。為此,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

  例如: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教材第89頁第4題)這道題和生活聯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重量單位克與千克的對比,培養學生準確使用重量單位的能力。在這道題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單位建立聯系,以及排除法來指導學生填單位。

  2、深化練習:

  改錯題:慢羊羊收到了懶羊羊寫來的一封信,信的內容為:您好!我參加夏令營已經9天了,最近我的身體更加健壯了,體重已達50克,每天早上吃一個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個100千克的饅頭,晚上吃的更多,和兩個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飯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為什么呢?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來找出文中的錯誤。看哪個小組找的又快又準!這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準確使用。

  3、課外練習。(運用所學知識回家與媽媽上街買一次萊或去超市購物,并記錄所購物品的重量)。這樣將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到數學離我們并不遠,而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以發展。

  (四)全課總結,生成創新

  在練習結束后,教師讓學生總結,談一談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感想,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接著又提出新的疑問: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學生各抒己見,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提出希望,既讓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

  六、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袋食鹽: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 3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復習課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教材整合的內容。選擇本內容的原因,教材上沒有單獨的這個內容,本單元是屬于量和計量的內容,低段量和計量的內容主要包括認識人民幣、認識長度單位、時間的認識,這些內容課時都安排的3課時左右,教材上都沒有獨立的整理復習課。另一方面,教學量和計量,內容比較零散,素材準備較復雜,新授課和復習課在公開課中都很少見到。但是量和計量的內容在小學階段又和數與形密切聯系,搞好量和計量內容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克和千克的整理和復習課是對學生已經學習的克和千克的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讓學生對這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有更具體、形象的理性認識。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屬于量和計量的知識,二年級下冊的學生已經學過了常用的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人民幣的單位。因為二年級學生生活經歷較缺乏,可以通過讓學生先估計物體的質量,感知克和千克的`不同,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再通過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關于質量的例子,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三、教學目標

  1、整理復習所學過的克和千克的內容,了解克和千克的實際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

  2、會靈活運用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和解決實際的問題。

  3、培養學生能根據生活經歷大概估算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

  四、教學重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能靈活運用他們的進率解決問題,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

  教學難點:能靈活的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會用克和千克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分享自己的收獲、自己的例子、自己的提醒等,掌握所學知識,發展并形成自己的認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傾聽意識等良好的習慣。

  六、教學準備

  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早晨,天剛剛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 )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臉。媽媽早就準備好了一杯250克( )的牛奶、一個55千克( )的雞蛋和一個200千克( )的蘋果。不一會兒,早飯吃完了,我親熱地跟可愛的小狗告別,這只小狗足足有25克( )重。我背起3克( )重的書包高高興興地向學校跑去,剛到學校大門,就看見一輛輛載著大約4克( )的糧食的大貨車正在食堂卸貨呢!

  小朋友,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應該怎么改?

  1、我的收獲:

  2、我的例子:

  3、我的提醒(我的分享):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這一環節采用講授的方式直接介入主題,引出學習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

  (二)、小組合作,交流舊知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研究單的內容。研究單首先呈現的是一篇數學日記,從日記中幫小馬虎找不合理的地方,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又讓學生在交流中,辨明不合理的原因,達到能靈活選用質量單位。

  然后學生在小組交流第二部分我的收獲(這個單元我學會了什么)、我的例子(可以先估一估自己喜歡的物品的質量,再調查或者測量該物品的質量;)、我的分享(1、可以分享這個單元學生自己整理、收集的錯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各種運用質量的例子和習題,增加學生之間的信息量,增長知識面,初步鞏固本單元的內容。

  (三)、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給大家介紹克(千克)”這樣的問題,引出同學們的交流,分享這個單元學到的知識,說出克和千克的特點,以及可以介紹我們認識的幾種常見的稱。第二部分,組織學生先說出或者出示自己喜歡的物品,然后讓全班同學估一估該物品的質量,在估計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估算,也更好的將數學與現實生活融合,彰顯數學的價值性。在同學們估算的基礎上,再出示正確的物品質量數,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正確估計。第三部分主要是展示學生的典型例題,分享學生的錯題集,讓錯誤說話,讓錯誤發揮他的價值。

  (四)、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本環節主要安排了基礎性和拓展性的4道題。基礎性題目是運用質量單位進行計算,如5千克+700克= ,200克+800克=( )千克。基礎性題目大部分學生能夠輕松完成,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是對本單元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拓展性題目是1利用天平的性質,1個菠蘿=2個梨,2個梨=5個蘋果,請問3個菠蘿=( )個蘋果。2現在有一臺天平,只有3個砝碼,分別是20克、50克和100克。能用這臺天平想辦法稱出130克的食鹽嗎? 3有兩袋質量相同的大米,現在把甲袋中的40千克大米放入乙袋中,這時乙袋中的大米是甲袋中的3倍,原來甲袋大米有多少千克?拓展性題目的選擇尊重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墊一墊腳就能實現目標。

  (五)、總結提升,品味收獲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充當著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所以在總結部分,任然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本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等問題,提高學生總結和概況的能力。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 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義務教育朝鮮族學校數學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頁第1課時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以后要學的“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身體來感知。這節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三維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能正確讀出測量工具上的數值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設計理念

  教學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授課,這樣即便于準備學具,又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學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具學具

  為了能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依據課堂設計的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袋裝1千克鹽、1臺盤秤、兩包500克的鹽、天平。

  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鹽、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幣、圖釘、扣子等物品。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腸一根是50克,我的體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有的后面帶:“克”,有的后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2、引出課題:用來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以此來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操作,獲取新知

  1、克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

  (2)用天平稱:一枚二分硬幣重約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約有多重?說說自己的感受。

  (4)舉幾個生活中大約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圖釘、扣子等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學習用品大約有多重,用天平稱一稱。

  (6)用手掂一掂學習用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八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大約有多重。

  (2)看標注:一袋鹽重500克。

  (3)教師問:兩袋鹽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重量。

  (5)教師問: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適嗎?

  生答:不合適。

  教師:那應該用那種秤來稱呢?

  生:彈簧秤,臺秤。

  (6)用彈簧秤稱兩袋鹽的重量,得出:1千克。

  板書: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8)稱一稱蘋果,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水果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

  教師和學生共同驗證。

  ⑤1克與1千克比你有什么感覺?(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3、克和千克的關系

  師出示一袋500克的鹽問:1袋鹽重多少克?重500克。

  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針,指針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板書:1千克=1000克)

  師板書用“g”表示克,“kg”表示千克。

  4、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教師著重給學生介紹一下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師:同學們的數學課本有多重?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用天平來稱一稱,好不好?

  要求:(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課本的質量,然后再用天平稱出課本的質量。(2)稱好的質量用近似數表示就可以。

  小組合作稱出數學課本的質量

  (本環節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己活動的時間和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三)、基本練習,鞏固應用

  1、寫出體重。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3、連一連。

  4、找錯。

  設計意圖

  本節課,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動手掂一掂、動腦估一估、動口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會感悟1克和1千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全課總結,課外實踐

  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讓學生說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老師想請同學們課下調查幾種物品的質量你們能做到嗎?

  (出示調查物品的名稱,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五)、(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一枚二分硬幣為一克一袋鹽500克,兩袋為1000克

  克:g一千克=1000克

  千克:kg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 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認識》是人教版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的重要內容。克和千克這2個量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物體的輕重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要幫助學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觀概念,應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鮮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難點:是克和千克質量觀念的建立。

  (四)教具準備:天平,花生,鹽等,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建構主義認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創設法、啟發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法來獲取新知。

  二、說學情

  “克與千克的認識”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一是生活經驗不多,二是比較抽象,因此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克與千克,所以在教學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我將觀察、動手操作、演示、實踐運用等有機的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猜一猜、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克與千克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整節課,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龜兔賽跑》的故事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同時結合實踐活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學中將設計一下四個環節: (一)動畫激趣,優化導入

  上課伊始我通過播放《龜兔賽跑》兒歌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在結合故事情景設置疑問:兔子選擇了數字比較小的物體為什么會感覺很重,導致再次輸掉比賽引出課題:《克和千克的認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發到制高點,再通過平時逛超市購買物品的經歷引出國際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準確認知

  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要讓他們感受并能準確的體會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鮮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先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然后認識千克的質量觀念并溝通克與千克之間的聯系。

  1、在建立“克”的質量觀念這一層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一些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 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 感知1克。

  ③稱一稱。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

  ⑤設問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買1000克花生怎么辦最快?

  2、在這一層次之后,我又引導學生通過2個活動來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①拎一拎。讓學生分別用手拎兩袋500克的鹽、1000克洗衣粉的質量。同時提示到,當物體的質量達到1000克時,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大的質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1千克。這一活動讓學生通過肌肉用力的意識幫助形成較牢固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一個較為完整的從克過渡到千克的認知過程,進而歸納得出1千克=1000克( 并進行板書)

  ②找一找。讓學生結合生活,列舉生活中大約1千克質量的物體。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幾個質量,通過猜,稱,掂,估,拎,找的過程將新課教學層層深入,課堂中盡可能創造條件,多給學生親身經歷質量的過程,進而全面系統的經歷認知,體驗,掌握。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突破了學生對質量的準確感知這一難點,更為給學生呈現了一個較為直觀的認知過程。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一堂有效課堂中好的練習題的設計,應該是既能鞏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難點,更能培養學生能力,激發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一套三星級的練習,一星級為基礎練習,二星級是提高練習,三星級是實踐拓展,這一套練習,不但使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得到落實,同時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與快樂。

  (五)回憶交流,總結評價

  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啟發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四、說教學反思

  1.通過親切的談話讓學生重溫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即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具體的生活物品相聯系,把不直觀不具體的數學知識變成了看得見、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讓學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思維特點的。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了解1千克大約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與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聯系,形成表象,從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觀念。特別是“找一找”這個環節,不僅通過“對比著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時,讓學生資源共享,形成更豐富的表象,加強質量觀念。

  3.在學生把質量單位與生活表象建立了對應關系之后,并運用形成的質量觀念,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從而更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克和千克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克和千克的認識》評課稿05-30

《克和千克》說課稿05-16

《千克和克》教案03-09

《克和千克》說課稿12-31

《克和千克》說課稿03-11

克和千克說課稿 人教版克與千克說課稿附教案06-02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5-11

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04-18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4-16

人教版《克和千克》說課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