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課件,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那么課件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1
一、說教材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二次函數的圖像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地位體現在它的思想的基礎性。一方面,本節課是對初中有關內容的深化,為后面進一步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二次函數解析式中的系數由常數轉變為參數,使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新課程標準精神,我確定了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中a、b、c、k、h的作用,能熟練地對二次函數的一般式進行配方,會對圖像進行平移變換,領會研究二次函數圖像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作圖、觀察、比較、歸納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養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感受探索與創造,體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二次函數各系數對圖像和形狀的影響,利用二次函數圖像平移的.特例分析過程,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和劃歸思想。難點是圖像的平移變換,關鍵是二次函數頂點式中h、k的正負取值對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影響。
二、說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于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數學的自然美。為了更好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和"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啟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為此,我設計了5個環節: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
、蹎l引導——形成結論;
、苡柧毿〗Y——深化鞏固;
、菟季S拓展——提高能力。
這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注重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
三、說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樂趣。根據教材內容,我首先出示一道題目,以需要畫y=2x?圖像為引子,讓學生畫y=x?和y=2x?圖像,進而比較這兩個圖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背景切入,一方面讓學生總結復習已有知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函數y=x?與y=ax?圖像的關系,得出本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即二次項系數a決定圖像的開口方向和開口大小。
由淺入深,下面讓學生畫y=2x?,y=2(x+1)?與y=2(x+1)?+3的圖像并尋找它們的聯系,再讓學生與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圖像進行對比,最后總結出圖像的變換規律:a決定開口方向、h決定左右平移、k決定上下平移。由于二次函數的重要性,本節課我以考題為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高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
從特別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讓學生做出y=2x?與y=2x?+4x-1的圖像,再與課件上的圖像對比并敘述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得出結論:若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bx+c,先將其化成y=a(x+h)?+k的形式,從而判斷出y=ax?+bx+c的圖像是如何由y=ax?變換得到的。在課本第42頁例1(1)中要提醒學生注意,在含有參數的解析式y=a(x+h)?+k中,頂點坐標應是(-h,k),而不是(h,k)。所以,例1(1)中二次函數f(x)頂點的橫坐標是4,即-h=4,h=-4,括號里面就是x-4(這里容易出錯)。例1(2)中h、k的值是已知的,只需要確定a的值就可以了。
3.啟發引導—形成結論
前面的練習和例題,基本涵蓋了二次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各種情況,啟發并引導了學生將實例的結論進行總結,得出y=x?到y=ax?,y=ax?到y=a(x+h)?+k,y=ax?到y=ax?+bx+c(其中,a均不為0)的圖像變化過程,即a>0開口向上,a<0開口向下;h正左移,h負右移;k正上移,k負下移。
4.練習小結——鞏固深化
為了鞏固和加深二次函數y=ax?+bx+c中的a.b.c對圖像的影響,接下來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練習,完成課本44頁練習1—3題。上課時間有限,為保證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充分練習和討論,我一直堅持讓學生規范使用演草本。課堂上需要學生動手演練的地方不急于安排學生馬上討論,而是讓學生思考后將自己的答案整齊地寫在演草本上,然后小組內四人相互交換進行量分,因為是在課堂上,量分標準要簡單,我要求用30分的整分制。用時較短10分,書寫整齊規范10分,解答正確10分。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學生之間的三次競爭:
①看誰解的快、用時最短;
、诳凑l書寫的整齊;
、劭凑l做的對。
這個自己做和批閱的過程,也是學生對題目加深理解的過程。量完分后組織學生對不同解法進行探究,這又會產生學生之間的第四次競爭,看誰的方法簡便,思維更嚴密。當然做題時有的學生會做的很快,可以讓他們判斷黑板上演示學生的解題得分情況,這也促進在黑板上演示的學生同下面學生之間的競爭。這個充滿競爭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通過演草本無形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收獲新知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思考、比較、辨別能力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這樣每節課都有競爭,能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長處,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切實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真正的活起來?荚囍,成績必然會逐步提高,能避免現在我們教學中學生"考試什么都不會,考完后什么都會"以及閱卷中發現的學生書寫凌亂的通病,經過長期這樣的練習,每個學生練就了快思考、求準確、寫整齊的能力。
5.延伸拓廣——提高能力
課堂教學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原則。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兩道被選題目,以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進一步提高。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2
一、說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后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高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ǜ鶕唧w的課題改變就行了,如果不是熱點難點問題就刪掉)
2、 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2)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識
。ㄟ@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更注重教學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
三、說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著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前三部分用時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可適當刪減)
四、說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導入新知
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制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并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發現,教師總結: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添加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數f(x)=x^2表達式來描述函數在(-∞,0)的圖像?教師總結,并板書,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并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的圖像,并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數單調區間的定義,為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 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數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通過觀察函數定義在(—5,5)的圖像來找出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為主,學生回答之后通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數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后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后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數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通過函數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高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采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范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后,做課后練習3,并以小組為單位找部分同學上臺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識。
5、作業布置
為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一組 習題1.3A組1、2、3 ,二組 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了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ㄟ@部分最重要用時六到七分鐘,其中定義講解跟例題講解一定要說明學生的活動)
五、說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信息,并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3
一、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研究曲線的切線,從幾何學的角度了解導數概念的背景,明確瞬時變化率就是導數,掌握求曲線切線斜率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變軌瞬間的瞬時速度和運動的方向為背景,從極限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數形轉化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運動的觀點,體會曲線切線的內涵,挖掘數形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說教學重點
曲線切線的概念形成,導數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三、說教學難點
理解曲線切線的形成是通過逼近的方法得出的。引導學生在平均變化率的基礎上探求瞬時變化率。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創設情景
、伲ù笃聊伙@示)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運行軌跡以及四次變軌的全過程。
、谟懻搯栴}:衛星在每次變軌的'瞬間不僅有瞬時速度,而且要研究它運動的方向。引出本節課主要研究的課題——曲線的切線。
2.概念形成,提出問題
、伲ù笃聊伙@示)分析衛星在變軌瞬間與變軌前的位置關系,引出曲線的割線。
、谟蛇\動的觀點、極限的思想,歸納出曲線切線的概念。以及求曲線切線斜率的一種方法。
3.轉換角度,分析問題
①引入增量的概念,在曲線C上取P(x0、y0)及鄰近的一點Q(x0+△x,y0+△y),過P、Q兩點作割線,分別過P、Q作y軸,x軸的垂線相交于點M,設割線PQ的傾斜角β。
、诟罹斜率用增量表示的形式不變。(大屏幕顯示) 改變P的鄰近點Q的位置、曲線的類型、傾斜角的性質,發現tanβ 表示的形式始終不變。左、右鄰近點的討論,為下面說明極限的存在做準備。
4.歸納總結,解決問題
、伲ù笃聊伙@示)由于△x可正可負,
但△x≠0,研究△x無限趨近于0,
用極限的觀點導出曲線切線的斜率。
、谟懻搯栴}:引導學生將這一運動過程 轉化為已學的代數問題。
k==
點評公式,重點強調平均變化率和瞬時變化率之間的關系,提出導數。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求曲線切線斜率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5.例題剖析,深化問題
例:曲線的方程f(x)=x2+1 求此曲線在點P(1,2)處的切線的方程
6.學生演板,落實問題
、僖阎y=2x2上一點A(1,2),求
。1)點A處的切線的斜率;
。2)點A處的切線的方程。
、谇笄y=x2+1在點P(-2,5)處的切線方程。
7.課堂小結
8.作業
P125 第6、7、8、9題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4
一、說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正弦函數的性質是選自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數第五節正弦函數的性質與圖象5。3正弦函數的性質的資料,主要資料便是正弦函數的性質,教材經過作圖、觀察、誘導公式等方法得出正弦函數y=sinx的性質。并且教材突出了正弦函數圖象的重要性,能夠幫忙學生更深刻的認識、理解、記憶正弦函數的性質。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應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高中的學生掌握了必須的基礎知識,思維較敏捷,動手能力較強,但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較缺乏;诖,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動腦思考,更富有啟發性。并且學生的自尊心較強,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注重先揚后抑,鼓勵學生多多發言,還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ㄒ唬┲R與技能
會用正弦函數圖象研究和理解正弦函數的性質,能熟練運用正弦函數的性質解決問題。
。ǘ┻^程與方法
經過正弦函數的圖象,探索正弦函數的性質,提升邏輯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
。ㄈ┣楦袘B度價值觀
經過本節的`學習體驗數學的嚴謹性,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嚴謹認真的良好思維習慣和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由正弦函數的圖象得到正弦函數的性質。
。ǘ┙虒W難點
正弦函數的周期性和單調性。
五、說教法和學法
此刻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本節課我將采用講授法、探究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我在教學過程中異常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中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到會學,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ㄒ唬┬抡n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將采用復習的導入方法。
我會讓學生回憶正弦函數的概念,以及上節課所學的正弦函數圖象,讓學生根據圖象思考正弦函數有哪些性質從而引出課題——《正弦函數的性質》。
這樣設計能夠讓學生對前面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回顧,為本節課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在這一環節我將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
讓學生自我經過五點作圖法畫出正弦函數的圖象,并在大屏幕上展示正弦函數的標準圖象。
學生一邊看投影,一邊思考如下問題:
。1)正弦函數的定義域是什么
。2)正弦函數的值域是什么
。3)正弦函數的最值情景如何
。4)正弦函數的周期
(5)正弦函數的奇偶性
(6)正弦函數的遞增區間
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之后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總結。
1、定義域:y=sinx定義域為R
2、值域:引導學生回憶單位圓中的正弦函數線,發現值域為[—1,1]
3、最值:根據值域的確定得到在何處取得最值以及函數的正負性。
4、周期性:經過觀察圖象引導學生發現正弦函數的圖象是有規律不斷重復出現的,讓學生思考后發現是每隔2π重復出現一次,得出y=sinx的最小正周期是2π。之后經過誘導公式證明。
5、奇偶性:在剛才經過誘導公式證明后順勢提出公式,總結得到正弦函數是奇函數。
6、單調性:最終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得到的結論自我嘗試總結正弦函數的單調性。
在探究完正弦函數性質后,利用單位圓和正弦函數圖象理解和記憶正弦函數的性質,這樣的安排能夠讓學生及時鞏固正弦函數的性質,并且還能夠結合之前所學的單位圓,三角函數線等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間的聯系。
(三)課堂練習
第三環節是鞏固環節,多媒體出示書上例題2:用五點法畫出函數的簡圖,并根據圖象討論它的性質。
經過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學過的知識,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趣味的知識在學生們的積極主動的探索中顯得更有味道。
。ㄋ模┬〗Y作業
最終一個環節為小結作業環節,關于課堂小結,我打算讓學生自我來總結。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讓我在第一時間得到學習反饋,及時加以疏導。
在作業布置上,我讓學生思考余弦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是什么樣的。
經過比較靈活的題目呈現,能夠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進而思考后續的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介明了突出重點部分,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裕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5
一、說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曲線的定義反映了圓錐曲線的本質屬性,它是無數次實踐后的高度抽象,恰當地利用定義解題,許多時候能以簡馭繁。因此,在學習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幾何性質后,再一次強調定義,學會利用圓錐曲線定義來熟練的解題”。
二、說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強,思維活躍,但計算能力較差,推理能力較弱,使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也略顯不足。
三、說設計思想
由于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如果離開感性認識,容易使學生陷入困境,降低學習熱情。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教學,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發現、獲取新知,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能靈活應用定義解決問題;熟練掌握焦點坐標、頂點坐標、焦距、離心率、準線方程、漸近線、焦半徑等概念和求法;能結合平面幾何的基本知識求解圓錐曲線的方程。
2、通過對練習,強化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引申,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學習解題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
2、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求“最值”
3、“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教學難點:
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題
六、說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思路】
(一)開門見山,提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直截了當地給出例題1:
(1)已知A(-2,0),B(2,0)動點M滿足|MA|+|MB|=2,則點M的軌跡是()。
(A)橢圓(B)雙曲線(C)線段(D)不存在
(2)已知動點M(x,y)滿足(x1)2(y2)2|3x4y|,則點M的軌跡是()。
(A)橢圓(B)雙曲線(C)拋物線(D)兩條相交直線
【設計意圖】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義方式,是學習和研究數學的一個必備條件,而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是否能真正掌握它們的本質,是我本節課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
為了加深學生對圓錐曲線定義理解,我以圓錐曲線的定義的運用為主線,精心準備了兩道練習題。
【學情預設】
估計多數學生能夠很快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部分學生對于圓錐曲線的定義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學生們回答后,我將要求學生接著說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選項的話,條件要怎么改?這對于已學完圓錐曲線這部分知識的學生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問題(2)就可能讓學生們費一番周折——如果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變形來解決問題,那么我就可以循著他的思路,先對原等式做變形:(x1)2(y2)25
這樣,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結果。如若不然,我將啟發他們從等式兩端的式子|3x4y|5入手,考慮通過適當的變形,轉化為學生們熟知的兩個距離公式。
在對學生們的解答做出判斷后,我將把問題引申為:該雙曲線的中心坐標是,實軸長為,焦距為。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義、解決問題
例2:
(1)已知動圓A過定圓B:x2y26x70的圓心,且與定圓C:xy6x910相內切,求△ABC面積的最大值。
(2)在(1)的條件下,給定點P(-2,2),求|PA|
【設計意圖】
運用圓錐曲線定義中的數量關系進行轉化,使問題化歸為幾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幾何問題中的一種常見題型,也是學生們比較容易混淆的一類問題。例2的設置就是為了方便學生的辨析。
【學情預設】
根據以往的'經驗,多數學生看上去都能順利解答本題,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實上,解決本題的關鍵在于能準確寫出點A的軌跡,有了練習題1的鋪墊,這個問題對學生們來講就顯得頗為簡單,因此面對例2(1),多數學生應該能準確給出解答,但是對于例2(2)這樣相對比較陌生的問題,學生就無從下手。我提醒學生把3/5和離心率聯系起來,這樣就容易和第二定義聯系起來,從而找到解決本題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認識
如果時間允許,練習題將為學生們提供一次數學猜想、試驗的機會。
練習:
設點Q是圓C:(x1)2225|AB|的最小值。3y225上動點,點A(1,0)是圓內一點,AQ的垂直平分線與CQ交于點M,求點M的軌跡方程。
引申:若將點A移到圓C外,點M的軌跡會是什么?
【設計意圖】練習題設置的目的是為學生課外自主探究學習提供平臺,當然,如果課堂上時間允許的話,
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結論進行驗證。
【知識鏈接】
(一)圓錐曲線的定義
1、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
2、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
(二)圓錐曲線定義的應用舉例
1、雙曲線1的兩焦點為F1、F2,P為曲線上一點,若P到左焦點F1的距離為12,求P到右準線的距離。
2、|PF1||PF2|2P為等軸雙曲線x2y2a2上一點,F1、F2為兩焦點,O為雙曲線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圍。
3、在拋物線y22px上有一點A(4,m),A點到拋物線的焦點F的距離為5,求拋物線的方程和點A的坐標。
4、例題:
(1)已知點F是橢圓1的右焦點,M是這橢圓上的動點,A(2,2)是一個定點,求|MA|+|MF|的最小值。
(2)已知A(,3)為一定點,F為雙曲線1的右焦點,M在雙曲線右支上移動,當|AM||MF|最小時,求M點的坐標。
(3)已知點P(-2,3)及焦點為F的拋物線y,在拋物線上求一點M,使|PM|+|FM|最小。
5、已知A(4,0),B(2,2)是橢圓1內的點,M是橢圓上的動點,求|MA|+|MB|的最小值與最大值。
七、說教學反思
1、本課將借助于,將使全體學生參與活動成為可能,使原來令人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理論變得形象,生動且通俗易懂,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節省了板演的時間,從而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自悟、自練、自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充分顯示出“多媒體課件”與探究合作式教學理念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優勢。
2、利用兩個例題及其引申,通過一題多變,層層深入的探索,以及對猜測結果的檢測研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學會一個問題的求解到掌握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把握這類問題的解法;將學生容易混淆的兩類求“最值問題”并為一道題,方便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雖然從表面上看,我這一堂課的教學容量不大,但事實上,學生們的思維運動量并不會小。
總之,如何更好地選擇符合學生具體情況,滿足教學目標的例題與練習、靈活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而要能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己首先必須更新觀念——在教學中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有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發起求知的欲望,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于不知不覺中改善了他們的思維品質,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6
說教學目標
。1)理解四種命題的概念;
。2)理解四種命題之間的相互關系,能由原命題寫出其他三種形式;
。3)理解一個命題的真假與其他三個命題真假間的關系;
(4)初步掌握反證法的概念及反證法證題的基本步驟;
(5)通過對四種命題之間關系的學習,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6)通過對四種命題的存在性和相對性的認識,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7)培養學生用反證法簡單推理的技能,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四種命題之間的關系;
難點:反證法的運用。
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練習】
1、把下列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
(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2、什么叫互逆命題?上述命題的逆命題是什么?
將命題寫成“若p則q”的形式,關鍵是找到命題的條件p與q結論。
如果第一個命題的條件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且第一個命題的.結論是第二個命題的條件,那么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道命題。
上述命題的道命題是“若一個四邊形的四條邊相等,則它是正方形”和“若兩條直線平行,則同位角相等”。
值得指出的是原命題和逆命題是相對的。我們也可以把逆命題當成原命題,去求它的逆命題。
3、原命題真,逆命題一定真嗎?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個原命題真,逆命題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的原命題真,逆命題就不真,所以原命題真,逆命題不一定真。
學生活動:
口答:
。1)若同位角相等,則兩直線平行;
。2)若一個四邊形是正方形,則它的四條邊相等。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舊知識,打下學習否命題、逆否命題的基礎。
二、新課
【設問】命題“同位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除了能構成它的逆命題外,是否還可以構成其它形式的命題?
【講述】可以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否定,構成“同位角不相等,則兩直線不平行”,這個命題叫原命題的否命題。
【提問】你能由原命題“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構成它的否命題嗎?
學生活動:
口答:若一個四邊形不是正方形,則它的四條邊不相等。
教師活動:
【講述】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一個命題的條件的否定和結論的否定,這樣的兩個命題叫做互否命題。把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否命題。
若用p和q分別表示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用┐p和┐q分別表示p和q的否定。
【板書】原命題:若p則q;
否命題:若┐p則q┐。
【提問】原命題真,否命題一定真嗎?舉例說明?
學生活動:
講論后回答:
原命題“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它的否命題“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不真。
原命題“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真,它的否命題“若一個四邊形不是正方形,則它的四條邊不相等”不真。
由此可以得原命題真,它的否命題不一定真。
設計意圖:
通過設問和討論,讓學生在自己舉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題構成否命題及判斷它們的真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活動:
【提問】命題“同位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除了能構成它的逆命題和否命題外,還可以不可以構成別的命題?
學生活動:
討論后回答
【總結】可以將這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互換后再分別將新的條件和結論分別否定構成命題“兩條直線不平行,則同位角不相等”,這個命題叫原命題的逆否命題。
教師活動:
【提問】原命題“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的逆否命題是什么?
學生活動:
口答:若一個四邊形的四條邊不相等,則不是正方形。
教師活動:
【講述】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一個命題的結論的否定和條件的否定,這樣的兩個命題叫做互為逆否命題。把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一個命題就叫做原命題的逆否命題。
原命題是“若p則q”,則逆否命題為“若┐q則┐p。
【提問】“兩條直線不平行,則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個四邊形的四條邊不相等,則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題真,逆否命題是否也真?
學生活動:
討論后回答
這兩個逆否命題都真。
原命題真,逆否命題也真。
教師活動:
【提問】原命題的真假與其他三種命題的真
假有什么關系?舉例加以說明?
【總結】
1、原命題為真,它的逆命題不一定為真。
2、原命題為真,它的否命題不一定為真。
3、原命題為真,它的逆否命題一定為真。
設計意圖:
通過設問和討論,讓學生在自己舉例中研究如何由原命題構成逆否命題及判斷它們的真假,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
教師活動總結。
PF2|2.P為等軸雙曲線x2y2a2上一點, F1、F2為兩焦點,O為雙曲線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圍。
3.在拋物線y22px上有一點A(4,m),A點到拋物線的焦點F的距離為5,求拋物線的方程和點A的坐標。
4.(1)已知點F是橢圓1的右焦點,M是這橢圓上的動點,A(2,2)是一個定點,求|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為一定點,F為雙曲線1的右焦點,M在雙曲線右支上移動,當|AM平面bcd。
變式一:空間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邊ab、bc、cd、da中點,連結ef、fg、gh、he、ac、bd請分別找出圖中滿足線面平行位置關系的所有情況。(共6組線面平行)
變式二:在變式一的圖中如作pq?ef,使p點在線段ae上、q點在線段fc上,連結ph、qg,并繼續探究圖中所具有的線面平行位置關系?(在變式一的基礎上增加了4組線面平行),并判斷四邊形efgh、pqgh分別是怎樣的四邊形,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設計二個變式訓練,目的是通過問題探究、討論,思辨,及時鞏固定理,運用定理,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例2: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是棱bc與c1d1中點,求證:ef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7
說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瞬時速度的定義;
2、會運用瞬時速度的定義求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3、理解瞬時速度的實際背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重點:
會運用瞬時速度的定義求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
說教學難點:
理解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定義。
說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問題情境。
平均速度:物體的運動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稱為平均速度。
問題一平均速度反映物體在某一段時間段內運動的快慢程度。那么如何刻畫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的快慢程度?
問題二跳水運動員從10m高跳臺騰空到入水的過程中,不同時刻的速度是不同的。假設t秒后運動員相對于水面的高度為h(t)=-4.9t2+6.5t+10,試確定t=2s時運動員的速度.
2、探究活動:
(1)計算運動員在2s到2.1s(t∈)內的平均速度。
(2)計算運動員在2s到(2+?t)s(t∈)內的平均速度。
(3)如何計算運動員在更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探究結論:
時間區間
t
平均速度
0.1
-13.59
0.01
-13.149
0.001
-13.1049
0.0001
-13.10049
0.00001
-13.100049
0.000001
-13.1000049
當?t?0時,?-13.1,
該常數可作為運動員在2s時的瞬時速度。
即t=2s時,高度對于時間的瞬時變化率。
二、建構數學
平均速度。
設物體作直線運動所經過的路程為,以為起始時刻,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
可作為物體在時刻的速度的近似值,?t越小,近似的.程度就越好。所以當?t?0時,極限就是物體在時刻的瞬時速度。
三、數學運用
例1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運動方程為,其中位移單位是m,時間單位是s,,求:
(1)物體在時間區間s上的平均速度;
。2)物體在時間區間上的平均速度;
。3)物體在t=2s時的瞬時速度。
分析
解
。1)將?t=0.1代入上式,得:=2.05g=20.5m/s。
。2)將?t=0.01代入上式,得:=2.005g=20.05m/s。
。3)當?t?0,2+?t?2,從而平均速度的極限為:
例2設一輛轎車在公路上作直線運動,假設時的速度為,
求當時轎車的瞬時加速度。
解
∴當?t無限趨于0時,無限趨于,即=。
練習
課本P12—1,2。
四、回顧小結
問題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1、理解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定義;
2、實際應用問題中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求解;
問題2解決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問題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當?t?0時,瞬時速度和瞬時加速度的極限值。
問題3本節課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2、極限的思想方法。
3、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推理方法。
五、課外作業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8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種表示法;
2、通過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掌握度、分、秒的進位制,會作度、分、秒間的單位互化
4、采用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的精神。
說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種表示方法
說教學難點:
掌握度、分、秒的進位制, ,會作度、分、秒間的單位互化
說教學手段:
教具:電腦課件、實物投影、量角器
學具:量角器需測量的角
說教學過程:
一、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課件演示)
1、從生活中引入
提問:
A、以前我們曾經認識過角,那你們能從這兩個圖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嗎?
B、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誰能從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2、從射線引入
提問:
A、昨天我們認識了射線,想從一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
B、如果從一點出發任意取兩條射線,那出現的是什么圖形?
C、哪兩條射線可以組成一個角?誰來指一指。
(二)認識角,總結角的定義
3、 過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師在這畫上一個點,現在從這點出發引出一條射線,再從這點出發引出第二條射線。
提問:觀察從這點引出了幾條射線?此時所組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
。2)、判斷下列哪些圖形是角。
。ā蹋 (×) (√) (×) (√)
為何第二幅和第四幅圖形不是角?(學生回答)
誰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怎樣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總結: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angle)
角的第二定義: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所形成的圖形.如下圖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線OA繞端點0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到OB所形成的我們把OA叫做角的始邊,OB叫做角的終邊.
B
0 A
4、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頂點、邊的作用
。1)觀看角的圖形提問:這個點叫什么?這兩條射線叫什么?(學生邊說師邊標名稱)
。2)角可以畫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誰決定的?
。3)頂點可以確定角的位置,從頂點引出的兩條邊可以組成一個角。
5、學會用符號表示角
提問:那么,角的符號是什么?該怎么寫,怎么讀的呢?(電腦顯示)
(1)可以標上三個大寫字母,寫作:∠ABC或∠CBA,讀作:角ABC或角CBA.
(2)觀察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特點?(字母B都在中間)
(3)所以,在只有一個角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寫作: ∠B,讀作:角B
。4)為了方便,有時我們還可以標上數字,寫作∠1,讀作:角1
。5)注:區別 “∠”和“<”的不同。請同學們指著用學具折出的一個角,訓練一下這三種讀法。
6、強調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二、 角的度量
1、學習角的度量
。1)教學生認識量角器
(2) 認識了量角器,那怎樣使用它去測量角的度數呢?這部分知識請同學們合作學習。
提出要求:小組合作邊學習測量方法邊嘗試測量
第一個角,想想有幾種方法?
1、要求合作學習探究、測量。
2、反饋匯報:學生邊演示邊復述過程
3、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正確的操作過程,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4、歸納概括測量方法(兩重合一對)
(1)用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
。2)零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可與內零度刻度線重合;也可與外零度刻度線重合)
。3)另一條邊所對的角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5、小結:同一個角無論是用內刻度量角,還是用外刻度量角,結果都一樣。
6、獨立練習測量角的度數(書做一做中第一題1,3與第二題)
。1) 獨立測量,師注意查看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2) 課件演示糾正問題
三、度、分、秒的進位制及這些單位間的互化
為了更精細地度量角,我們引入更小的角度單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記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記作1″.
1°=60′,1′=60″;
1′=( )°,1″=( )′.
例1 將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為秒,
0.2′=60″×0.2=12″.
所以 57.32″=57°19′12″.
例2 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為分,
36″=( )′×36=0.6′
6′+0.6′=6.6′.
再把6.6′化為度,
6.6′=( )°×6.6=0.11°.
所以 10°6′36″=10.11°.
四、鞏固練習
課本P122練習
五、總結:請大家回憶一下,今天都學了那些知識,通過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六、作業:課本P123 3、4.(1)(3)、5.(2)(4)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9
一、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負角、零角)與區間角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會建立直角坐標系討論任意角,能判斷象限角,會書寫終邊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難點:
終邊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回顧角的定義
、俳堑牡谝环N定義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诮堑牡诙N定義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ǘ┙虒W新課
1、角的有關概念:
①角的定義:
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②角的名稱:
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角α ”或“∠α ”可以簡化成“α ”;
⑵零角的終邊與始邊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墙堑母拍罱涍^推廣后,已包括正角、負角和零角。
⑤練習:請說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義:若將角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那么角的終邊(端點除外)在第幾象限,我們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例1、如圖⑴⑵中的角分別屬于第幾象限角?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 10
【說教學目標】
1.會用語言概述棱柱、棱錐、圓柱、圓錐、棱臺、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2.能根據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3.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大量空間實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概括。
【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舉例和相互交流,提出本節課所學內容,出示課題。
2.展示目標、檢查預習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引導學生觀察棱柱的幾何物體以及棱柱的圖片,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出一名同學發表本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結構特征。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3)每相鄰兩上四邊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問題:請列舉身邊的棱柱并對它們進行分類
(4)以類似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討論、概括出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并得出相關的概念,分類以及表示。
。5)讓學生觀察圓柱,并實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圓柱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概念及圓柱的表示。
。6)引導學生以類似的方法思考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以及相關概念和表示,借助實物模型演示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概括。
。7)教師指出圓柱和棱柱統稱為柱體,棱臺與圓臺統稱為臺體,圓錐與棱錐統稱為錐體。
4.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展思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是不是棱柱(舉反例說明)
(2)棱柱的任何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棱柱的底面嗎?
。3)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
(4)棱臺與棱柱、棱錐有什么關系?圓臺與圓柱、圓錐呢?
。5)繞直角三角形某一邊的幾何體一定是圓錐嗎?
5、典型例題
例1:判斷下列語句是否正確。
、庞幸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幾何體是棱錐。
⑵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則此幾何體是棱柱。
答案 A B
6、課堂檢測:
課本P8,習題1.1 A組第1題。
7.歸納整理
由學生整理學習了哪些內容
【作業布置】
導學案課后練習與提高
1.1.1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通過圖形探究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二、預習內容:
閱讀教材第2—6頁內容,然后填空
。1)多面體的概念: 叫多面體,
叫多面體的面, 叫多面體的棱,
叫多面體的頂點。
① 棱柱:兩個面 ,其余各面都是 ,并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 ,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作棱柱
②棱錐:有一個面是 ,其余各面都是 的三角形,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作棱錐
、劾馀_:用一個 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 ,叫作棱臺。
。2)旋轉體的概念: 叫旋轉體, 叫旋轉體的軸。
①圓柱: 所圍成的幾何體叫做圓柱
②圓錐: 所圍成的幾何
體叫做圓錐
③圓臺: 的部分叫圓臺
、芮虻亩x
思考:
(1)試分析多面體與旋轉體有何去別
。2)球面球體有何去別
。3)圓與球有何去別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優秀說課課件(通用13篇)06-20
可貴的沉默ppt課件說課(通用16篇)07-14
初中政治課說課課件(精選7篇)06-21
說課課件模板03-08
小學音樂課說課課件(通用12篇)06-17
《燕子專列》優秀說課02-19
《臺階》優質課優秀課件(精選8篇)07-14
高中數學教學計劃課件04-24
英語說課課件(精選7篇)05-23
初中語文說課優秀課件(精選11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