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下冊地理課件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時區
【學情分析】:
很多同學在上學中地理成績不夠好,對學習地理產生了畏難情緒,如果不化解這種心理情緒,對以后的地理教學有阻礙作用。本期教材編寫從簡,從大洲、地區、國家三個方面介紹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統的知識介紹,而是從生活的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對一些常用知識和重要的地理科學方法的介紹和運用,重在對新課標教材的解讀,增加了教學難度,也釋放了教學思路。
【教學目標】:
1)化解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了解時區的概念,并能進行簡單的時區換算。
【教學過程】:
【板書】:開學第一課
目標一:化解學生的畏難情緒
方法:與學生課聊
如:1)請幾位學生敘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義的事?
(依據回答,做一些引導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經歷,可引導敘述有哪些人文風情,地理事物等)
2)介紹各班的成績狀況,樹立學習榜樣;鼓勵向周圍的同學學習。
3)談論學習地理的方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作一些總結,板書如下)
【板書】:一、地理學習方法
①預習并認真聽課
②及時完成作業
③增加知識,進行課外閱讀
目標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方法:趣味提問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從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點鐘去機場迎接,8點30分時,小明正準備出門,卻發現爸爸正站立在門口,小明覺得很奇怪,這到底怎么回事呢?
2)NBA直播的時間差
NBA球賽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開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場的時候都是當地萬家燈火的時候,可我們中國正好是上午時間,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過生日
有一對雙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過這樣的提問,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出“地方時”的概念)
目標三:了解地方時的概念方法:提問引導法
過程:1)閱讀課本第三頁的“閱讀活動題”
2)提問:為什么會有地方時的產生?
(人們習慣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作為一天中的12時,依據太陽高度確定各個時刻,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時)
3)提問:由上面的`知識,地球有360°經度,地方時是不是就有360個呢?
(引導學生思考時區的劃分:
每15°經度劃分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
每個時區只有一個地方時,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準;每
隔一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于西邊的時間。)
【板書】:二、地方時的概念
1、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時;
2、每15°經度劃分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
3、每個時區只有一個地方時,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準;
4、每隔一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
東邊的時間早于西邊的時間。
目標四:能進行簡單的時間換算
方法:練習鞏固法
過程:1)由“小明接爸爸”的故事知道,北京時間要晚,大阪的時間要早,北京在大阪的西面,因此:
知道東面時間,算西面時間,要
減去時差數;
知道西面時間,算東面時間,要加上時差數。
2)由“妹妹比哥哥早一天過生日”的故事知道,妹妹出生在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哥哥出生在西側。
東側
減去一天
練習:08年北京奧運會定于8月8日20:00舉行開幕式,請問加拿大多倫多這個城市的人們該什么時候收看直播?(對照第四頁世界時區圖)
(作業計算步驟:
由北京向東過日期變更線至多倫多共有11個時區,相差11個小時;
故北京時刻要加上11個小時,多倫多時刻為8月9日7:00
由西側向東側過日期變更線,減去一天,故多倫多日期應該為8月8日
多倫多直播時間應該是8約8日7:00)【板書】:三、時間換算
1知道東面時間,算西面時間,要減去時差數
知道西面時間,算東面時間,要加上時差數
2、
東側
減去一天
教學總結:
第二課時亞洲和歐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通過分析亞洲地形特征,使學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閱讀地圖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地形的特點。
【重難點】:
1)確立地理位置的方法
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板書】:第一節亞洲和歐洲
目標一: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方法:趣味引導識圖法
如:1)由“亞細亞”和“歐羅巴”兩大洲名稱的來由,引導學生觀察第
二頁中得分層設色地形圖,找尋相關位置。
(“亞細亞”和“歐羅巴”,兩大洲的地理分界線:
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2)亞歐大陸的分布范圍。
(面積分布最廣的大陸:5000多萬平方公里)
3)亞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經緯度位置:
本初子午線~180°經線→主要在東半球
赤道附近~北極圈內→主要在北半球,地跨熱、溫、寒三個溫度帶
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歐洲,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西南通過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
4)請同學們自己分析一下歐洲的地理位置
(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面地中海,東接亞洲,西南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
【板書】: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洲名的由來
2、亞歐大陸3、亞洲的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4、歐洲的地理位置
目標二: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征
方法:讀圖分析法
過程:1)觀察圖1-1,由顏色的變化總結亞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找尋主要的山脈和高原;
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等
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等)
2)觀察亞洲的地形的變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脈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
珠穆朗瑪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對高差大;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3)觀察亞洲河流的分布,總結地勢的特征。
(主要河流有:
注入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瀾滄江)等;
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
注入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
共有的分布特征:由中部高原高山區向周圍發散流入大海→地勢
中部高,四周低)
4)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最低處: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東部和東南部有一系列的島嶼和群島:日本群島、臺灣島、菲律
賓群島、馬來群島等)
【板書】:二、亞洲的地形
1、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2、地勢起伏大,高低懸殊;
3、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目標三:通過教材中閱讀資料和分析資料總結歐洲地形特征
方法:小組討論法,練習鞏固。
過程:1)閱讀第5頁到第6頁的內容,分析歐洲的地形特征;
(由圖1-6,看出歐洲小于200米的地面比重約占57%→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
讀圖1-5可看出歐洲平均海拔是個大洲中最低,同學們可以算出
各大洲的相對高差,比較分析→地面起伏不大、相對高差小;
在圖1-1種找到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由山脈分布
分析→歐洲地勢的特征:南北高,中間低。)
2)練習:填表歐洲和亞洲的地形差異
亞洲歐洲
平均海拔除南極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度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面起伏小,相對高差小
主要地形類型高原、山地為主平原為主
地形分布特點中部高,四周低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南北高,中部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
【教學總結】:
第三課時亞洲和歐洲的氣候、河流、國家和人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并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圖、綜合歸納、對比分析能力。
2)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3)讀“亞洲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亞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亞歐兩洲的人種和民族的組成,學會閱讀“亞歐政區圖”。
【重難點】:
1)亞洲的各種主要氣候的分布以及季風氣候形成原因;
2)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原因;
3)亞洲和歐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學過程】:
【板書】:第一節亞洲和歐洲
目標一:了解亞洲的氣候分布及形成原因
方法:問題探索法
過程:1)亞洲南北跨了那幾個溫度帶?
(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三帶,北溫帶、北寒帶的范圍很廣)
2)亞洲的氣候種類很多,主要有哪些?
(亞洲的氣候很齊全,除了溫帶海洋性氣候沒有,其他均有;北回歸線附近(由西向東):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部沿海地帶(由北向南):冰原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最廣泛的兩種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
候。)
3)亞洲的東部收季風的影響非常顯著,為什么呢?
(讀圖1-8和圖1-9分析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特征:
夏季風冬季風
發源地太平洋、印度洋西伯利亞、蒙古高原
風向東南風、西南風西北風、東北風
氣流性質
【7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相關文章:
地理下冊課件內容06-10
初二地理下冊課件06-11
地理 課件06-11
初一地理下冊的課件06-11
初二地理下冊教案課件02-23
地理教學課件03-30
地理趣聞課件06-10
地理洋流課件06-11
北京課件地理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