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孔乙己課件
九年級孔乙己課件【1】
一、教學目的:
1、從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2、體會全文精巧含蓄的布局。
二、教學重點:
重點:
1、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
2、分析人物性格。
3、學會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難點:
1、通過了解人物所處的環境,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2、通過對比分析人物性格,學會各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教學設想:
1、誦讀法:反復誦讀,仔細揣摩魯迅小說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進而整體把握內容。
2、質疑探究法: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二、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1936年),現代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幼年時受詩書經傳的教育,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影響。后東渡日本學醫,又棄醫從文,立志用文學來改變落后的國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發表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自1918年至1926年,陸續創作并出版了《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等專集。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間,創作了《故事新編》和大量雜文。魯迅雜文具有深沉樸實的革命激情和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相結合的典范。魯迅先生一生著譯近一千萬字。有《魯迅全集》行世。
三、寫作背景
《孔乙己》寫于1918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于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啟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四、關于封建科舉制度
封建科舉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是分科舉人的意思。它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院試由縣、府、省主持,及格者稱秀才。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參加者須是秀才。鄉試及格者稱舉人。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二月舉行,由禮部主持,及格者稱貢生。殿試由皇帝在皇宮大殿親自主持,中者稱進土,第一名為狀元。科舉實際上是由下而上的層層考試。科舉考試的內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某個文句為題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內容是闡釋孔孟之道,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允許越矩半步,嚴重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從科舉取士人員的情況來看,康有為曾經指出,戊戌變法前,全國每年有100多萬讀書人,參加考選“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選;三年一考的“舉人”,人選者只有于分之一;三年一考的“進士”,入選者只有萬分之一。許多讀書人老死科場,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舉的奴隸,成了科舉制度的受害者。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個。
五、全面感知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頹唐(tuí) 附和(hè) 分辯(biàn) 不屑置辯(xiè)
咸亨酒店(hēng) 硯(yàn) 葷菜(hūn) 羼水(chàn)
拭(shì) 蘸(zhàn) 惋惜(wǎn) 闊綽(chuò)
舀水(yǎo) 漲紅(zhàng) 綻出(zhàn) 哄笑(hōng)
間或(jiàn) 著了慌(zháo) 打折(shé) 門檻(kǎn)
2、查工具書,解釋下面詞語。
①、不屑置辯: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屑,值得。
②、頹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③、分辯:辯白,辯解。
④、格局:布置的格式。
⑤、纏夾不清,攪擾、夾雜不清。
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語助詞,常用來形容豐文不白的話或文章。含諷刺意味。
⑦、大抵:大概。
⑧、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于窮困,不因窮困而喪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⑨、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⑩、附和:(言語、行動)追隨別人(多含貶義人)
3、速讀課文,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開頭3段)介紹魯鎮咸亨酒店的大概情況,做為孔乙己出場的背景。
發展:4-9段)寫孔乙己第一次出場,表現孔乙己是大伙的笑料。
高潮和結局:(l0-13段)寫孔乙己第二次出場,表現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遭遇。
4、段落分析:這是一篇小說,全文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
第二部分(4-6):寫短衣幫對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聲中得到鮮明的表現。
第三部分(7-8):寫孔乙己和孩子,表現孔乙己境遇的凄涼和心靈的孤寂。
第四部分(9-11):寫孔乙己不復聊生的慘狀,表明當時社會里人跟人的關系,冷漠無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部分(12-13):寫孔乙己的結局。用猜想結尾,留給人們廣闊的想象空間,更有無窮的悲劇意味。
第二課時
一、探究性學習
1、學生自由誦讀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并揣摩其豐富含義。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結局
學生精彩回答,教師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語句:“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愿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唯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點明孔乙己地位的語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語句:“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2、請學生理清小說情節結構,并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活片斷。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六個生活片斷是:
(1)眾人取笑孔乙己臉上又添了新傷疤;
(2)眾人譏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為偷書作辯解;
(4)孔乙己教小伙計識字;
(5)孔乙己給小孩子們分茴香豆;
(6)側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斷腿。
3、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寫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現。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穿長衫)
孔乙已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_______的人。(好喝懶做)
孔乙已是以讀書人自傲但又_______的人。(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偶有偷竊)
孔乙已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_______的人。(從不拖欠酒錢)
孔乙已是熱心教小伙計認字,給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屢遭冷遇)
孔乙已是個被人們譏諷但又_______的人。(想和人交流)
孔乙已是個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無人關心、可有可無)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明確:
4、深入探因(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
學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學生研討回答,教師歸納:
孔乙己“站著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據,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柜臺內坐著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愿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已而為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為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為“萬般皆下品”,不愿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賬”說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為傲”說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伙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為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5、師生共同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凄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
二、揣摩關鍵語句,理解人物刻畫方法
學生通讀全文,思考:小說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
學生小組研討,教師點撥,歸結:
(1)概括介紹: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種矛盾現象充分說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寫:
①第一次出場:寫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困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志,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志。“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委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場:“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著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著,窮途末路。“盤著兩腿,下面墊著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滿手是泥”說明他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
斷腿前后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3)語言神態描寫:
①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亡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動作描寫:
①“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現他拮據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并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說明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了他悲慘的境地。
三、歸納本文的中心: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于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四、歸納本文寫作手法
(1) 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通過對外形的整體描寫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悲劇的必然性。
通過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挨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后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通過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征。“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臟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么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通過一件破長衫的描寫,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圣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2) 以咸亨酒店為中心的社會環境描寫對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動的空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文章通過對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寫,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掌柜對“短衣幫”與“長衫客”的不同態度,店內單調無聊、令人窒息的氣氛,讓人感受到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酷、虛偽的關系,而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樣的特殊身份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劇的必然性。
(3) 精巧含蓄的布局。
小說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寫,既使故事顯得真實親切,又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刻的揭示。因為連一個十幾歲的小伙計都鄙視孔乙己,更說明這個社會對不幸者的冷漠,而用小伙計的眼光來寫,又可以表現出對孔乙己的同情而又不致影響中心的表達。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顯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運的情節濃縮在幾個場面,這樣寫便使故事情節集中而凝練。作者通過小伙計的眼光,用了幾個特寫鏡頭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的情狀表現出來,然后轉入對孔乙己遭受殘害即將死亡的描寫。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依據作者精巧的藝術構思表現出極其深刻的主題。
五、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給加點的字注音
頹唐 附和 闊綽 漲紅 綻出
2、解釋詞語 不屑置辯 頹唐 君子固窮
答案與提示:
不屑一顧: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
頹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君子固窮:君子能夠安于窮困。
3、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總的社會原因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總的說來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4、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個人原因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是他個人的好逸惡勞,死讀詩書,迂腐不化,懶惰好偷,等等。
◆個性練習設計
1、文中哪一段最能說明孔乙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答案與提示:第九段。
2、文章中誰最有可能想起了孔乙己?為什么?
答案與提示:掌柜。因為他老是忘不了孔乙己還欠他19個錢。
3、孔乙己最大的精神傷疤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沒有功名,被人譏笑。
4、談談你自己對孔乙己的評價。
答案與提示:沒有標準的評價,但要客觀全面,防止偏激和絕對化。
◆課堂測試題
(一)、作家與作品填空:
《孔乙己》作者魯迅 ,選自小說集《 吶喊》,本文深刻地揭示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科舉制度 和 封建文化教育 的戰斗檄文。
(二)、為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解釋:
1、不屑置辯:( B )
A、不愿意 B、認為不值得 C、形容輕視 D、不瑣碎
2、君子固窮( A )
A、安守 B、牢固 C、堅定
(三)、“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這句話掌柜說了多次,它表明( A )
(A) 掌柜自私冷漠,他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收入。
(B) 掌柜后悔當初沒有向孔乙己索回欠款。
(C) 掌柜感到寂寞,期盼孔乙己來店供己取樂。
(D) 掌柜意識到孔乙己已經死去。
(四)、對“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理解最準確的是(D )
A、因為我沒有見他再來,又沒有見他死,所以只能估計。
B、因為終于沒有見,所以肯定他是死了。
C、“大約”和“的確”說法矛盾,所以孔乙己生死難料。
D、“大約”說的是人們對孔乙己的生死并不關心,持冷漠態度;“的確”說明被冷酷的封建制度吃掉是孔乙己悲慘命運的必然結果。
九年級孔乙己課件【2】
能力目標:通過對比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題,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思想教育目標:深刻感受封建教育、科舉制度的罪惡,思考自己受教育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重點:把握對比方法的運用,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難點: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根源。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孔乙己》。指名讀“導讀”
昨天,老師給大家一個任務,調查你的家人,對于孔乙己他們都記得些什么?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難忘,又是以這樣的方式活在人們心中,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討論發言。 由家人對他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回憶課文內容,用文中語言給五個片斷加上小標題。
(1)課文寫了幾個片斷。
(2)加上小標題。
3、學習第4段和第11段。
(1)孔乙己一出場便給人以視覺的震撼,請你朗讀第4段,畫出文中的外貌描寫。
(2)給孔乙己畫像,這些外貌描寫,體現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征?
追問,引發深入思考:
A、孔乙己原本就窮嗎?
B、長衫又臟又破,孔乙己為什么
還要穿?
C、為什么在描寫人物外貌時,魯迅先生會把孔乙己寫成“高大身材”,有何用意?
在追問中,結合文章內容深入思考。
小結人物特點:貧窮、懶惰、好逸惡勞、自命清高
(3)朗讀下面的情節,孔乙己還有哪些性格特點?
A、 讀課文,讀出你對文段的理解。
B、 有感情朗讀課文。
在朗讀過程中,引導體會人物語言、
動作所反映的人物特點。
小結:孔乙己對自己的評價是清白
而高人一等,是國家不可缺少的“君子”;酒客們對他的評價是偷東西的賊,是可以取笑的笑料;我們看到的孔乙己是貧窮、懶惰、好逸惡勞、迂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4)在刻畫人物上,魯迅先生善用對比,文中哪一段內容與本段形成鮮明的對比?
啟發思考:
A.“長衫”變成短衣,一“排”一“摸”,“爭辯”到“懇求”說明了什么?
B.處境悲慘到如此地步他醒悟了嗎?
4.引導學習第6段。
A. 文中還有幾處對比,試著找一找。
引導朗讀第6段。
B. 對比孔乙己對兩次嘲笑的不同態度,對比“不懈置辯”與“頹唐不安”揭示人物性格。
小結:孔乙己熱心科舉,孤芳自賞,
自欺欺人,受科舉制度毒害。
5.引導學習的7、8段。
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這一點,文中還有幾處精彩的描寫請你找出來。
6.概括孔乙己的特點。
7.理解結尾的含義。
理解:“大約”、“的確”體會人物的悲慘的結局。
指出孔乙己命運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8.以對聯形式,引出學生對文中人物的感悟。
師:一白一黑人間多少滄桑
結合文章內容,嘗試對對子。
通過反復朗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抓肖像行動語言對比深入探討成因。
9.出示調查表,完成感悟作業。
10.說說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孔乙己 魯迅
一白一黑人間多少滄桑
一站一盤世上無盡悲苦
一衫一襖人生無限頹唐
一排一摸文人盡表癡迂
一冷一熱多少世態炎涼
【九年級孔乙己課件】相關文章:
孔乙己說課課件06-10
孔乙己課件教案模板06-12
孔乙己課件教案模板08-24
孔乙己說課課件資料06-10
《孔乙己》說課稿09-09
《孔乙己》說課稿06-30
孔乙己教案03-15
《孔乙己》的說課稿06-14
孔乙己原文06-13